克和千克的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3
教材分析
教材例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在呈现形式上,教材仍然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为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线索。其中,在“知道了什么?”环节,教材注意通过理解题意突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估计。在“怎样解答?”环节,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突出了估计的方法,即运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作标准估出结果。同时,教材通过答案的文字呈现突出了估计的标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估计生活中物品的质量,能够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几级
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法:启发探讨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填空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克”可以用符号()表示,“千克”可以用符号( )表示。
(2)填上适当的数或单位
一筐苹果重20()一枚2分硬币约重()克
一只鸭子约重2() 5只鸭子大约重( )千克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104页例3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并了解以下信息。
(1)知道了什么?
(2)要求什么?
2.怎样解答?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
(1)苹果有大有小,要根据大小来估计。
(2)4个大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4=5(千克)
(3)5个中等个儿的苹果大约重1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呢?
20÷5=4(千克)
4.解答正确吗?
(1)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吗?
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交流方法。
用秤称一下,看是不是有4个或5个重1千克的苹果。
(3)学生称一称并交流。
师生一起总结估计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4页“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先同桌互相讨论方法,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9题
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估计。)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呢?
课后作业
一、填空
1、1袋方便面约重100克,()袋方便面约重1千克。
2、1袋冰糖重500克,4袋冰糖重()千克。
3、一箱橘子有20个,平均每个橘子重100克,这箱橘子共重()千克。
4、两个西瓜重8千克,平均一个西瓜重()千克。
5、小芳比小红轻一些,小东比小红重一些,小红的体重是28千克。将名字填入下面的表格。
二、选择。
1、一辆卡车可载货物5000()
A.千克
B.克
C.斤
2、一袋牛奶重200克,()袋牛奶重2千克。
A.100
B.50
C.10
3、一本语文书大约重()
A.30厘米
B.3千克
C.300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如果4个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4(千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一、反思教学中的"亮点"。
教师在教学中反思认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
1、巧妙的揭题;
2、突破难点的方法;
3、师生合作的过程;
4、画龙点睛的小结;
5、开放性作业的处理;
6、富有悬念的结束语……
将它们记录下来,为以后教学工作参考使用,
二、反思教学中的"败笔"。
再完善的教学设计也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更何况这种设计还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来完成。所以"败笔"是难免的,如
1、不恰当的情景导入;
2、不成功的演示;
3、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
4、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
将这些不当之处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进行反思分析与探究,包括主观的客观的,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
三、反思教学中的"偶得"。
教学中,随着师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
设,或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深层探究的课题。
四、反思学生中的"智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法不一,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问题,一些言论或做法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进学习的顿悟,把教学引向高潮,把它记录下来,教学相长,成为新鲜血液的补充。
五、反思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或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错题记录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查缺补漏内容,对症下药,及时搬掉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教学补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