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2017年)

合集下载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术前准备与管理
(4)甲基酪氨酸
▪ 甲基酪氨酸作为酪氨酸羟化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 儿茶酚胺合成。甲基酪氨酸可作为α联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方案的 辅助用药,可用于预计手术切除困难或计划进行破坏性治疗(如转移瘤 的射频消融)的患者中,至少术前2~3日开始使用,起始剂量为 250mg,每日4次,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为4g/d。其长期治疗可导致 失去运动能力、精神神经症状、尿路结石症和锥体外束征,故应避免同 时使用吩噻嗪或氟哌啶醇等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对于日剂量超 过2g的患者,建议其摄入大量液体以防止结晶尿形成。
1. 术前药物准备 常用的术前准备药物见表1。目前,药物准备尚无 公认的标准方案,但联合应用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 的方法。
术前准备与管理
(1)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推荐至少术前14日开始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对于近期发生心肌梗死、 儿茶酚胺心肌病、难治性高血压及儿茶酚胺诱导性血管炎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术前 用药时间。 首选药物为酚苄明,该药为不可逆的、长效、非特异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初始剂量为10mg/次, 1~2次/d;随后根据需要,可每2~3日增加10mg/d~ 20mg/d,最终剂量通常在20 mg/d~100 mg/d(表1)。应充分告知患者酚苄 明可能导致的直立性低血压、鼻塞、反射性心动过速、明显疲劳感等副作用。同时, 由于该药的长效性,术后患者的正常肾上腺功能恢复可能会延迟。
术中麻醉管理
2. 全麻药物的选择
▪ 吸入麻醉药物中,七氟烷相对于氧化亚氮、地氟烷、异氟烷导致 心律失常的风险更低,且对心血管抑制更轻,因此建议若选择吸 入麻醉维持,应优先考虑应用七氟烷。也有报道显示在嗜铬细胞 瘤麻醉中,可以安全地应用异氟烷、氧化亚氮进行全麻维持。地 氟烷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刺激气道等反应,这些对于嗜 铬细胞瘤患者均可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建议避免应用地氟烷进 行麻醉维持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嗜铬细胞瘤手术风险大,病人病情复杂,基层医院麻醉医生见得比较少,但是急诊或者术中偶然会碰到这类患者,因此了解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的要点就是必不可少的。

嗜铬细胞瘤手术风险大,病人病情复杂,基层医院麻醉医生见得比较少,但是急诊或者术中偶然会碰到这类患者,因此了解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的要点就是必不可少的,笔者结合多年的麻醉经历给大家讲一下这类手术的基本要点。

首先,嗜铬细胞瘤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表现有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

高血压为本症的主要和特征性表现,典型的阵发性发作常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可达200〜300/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心悸等症状。

术前准备1.控制高血压术前需要应用肾上腺素能阻滞药作充分准备。

酚苄明或里杰丁(a -肾上腺素能阻滞药)心得安或艾司咯尔(B-肾上腺素能阻滞药)2.补充血容量。

这类病人因血管经常处于高度收缩状态,促使机体处于低血容量状态。

因此必须强调术前、术中必须补充血容量的不足。

3.对长期持续高血压而潜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炎者,给予洋地黄类药和利尿。

4.麻醉前用药可用哌替啶50〜75 mg、异丙嗪25 mg和东莨菪碱0.3 mg 肌注。

不宜用阿托品。

麻醉处理之麻醉监测1. 直接动脉压监测-尤其在气管插管和切肿瘤的过程当中可以更及时的观测到血压的变化2.中心静脉(三腔)-监测血管内容量缩短血管活性药的起效时间麻醉管理之药物准备血管活性药物以及常用浓度硝普钠(避光) :50mg+N.S 500ml(0.1mg/ml)艾司洛尔:100mg+N.S 10ml (10mg/ml)2mg+N.S 500ml(4 卩 g/ml)去甲肾上腺素:2mg+N.S 20ml(100卩g/ml)利多卡因:2% 5ml( Bolus:1-1.5mg/kg)麻醉管理之术中血压调控术中剧烈的血液动力学的波动主要出现在:麻醉诱导插管、分离肿瘤的手术操作时的极度高血压,和肿瘤血管结扎后极度的低血压。

18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18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天龙王国林卞金俊(共同执笔人) 邓小明左明章汪一(共同执笔人) 张羽冠(共同执笔人) 陈唯韫(共同执笔人) 赵梦芸(共同执笔人)徐宵寒(共同执笔人) 郭曲练黄宇光(负责人)虞雪融(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张纲嗜铬细胞瘤就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够产生儿茶酚胺得嗜铬细胞得肿瘤,在所有分泌儿茶酚胺得肿瘤中占85%~90%,在高血压患者中得发生率为0。

2%~0.6%、5%~10%得嗜铬细胞瘤就是多发性得,约10%就是恶性得,10%~20%就是家族性得,约10%发生于儿童。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一系列相关得临床症状。

典型得临床三联征为发作性头痛(70%~90%)、大汗(55%~75%)及心悸(50%~70%);85%以上得患者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及其她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

由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鉴别诊断包括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精神等各个系统得疾病。

手术切除肿瘤目前就是治疗嗜铬细胞瘤得一线方案,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故麻醉风险较高。

因此,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得围术期管理就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得重要保障,也就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 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得要求。

一、术前准备与管理(一)术前检查1、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ct)与红细胞沉降速率有助于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反映血管内容量;血糖与糖耐量检测可反映糖代谢情况。

(2)儿茶酚胺相关检查:首选24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 etanephrines,MNs) 或血浆游离MNs测定,MNs为儿茶酚胺在肿瘤中得代谢产物;其次为血或尿儿茶酚胺测定,其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泌儿茶酚胺得类型,对后续儿茶酚胺补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2、影像学检查(1)胸腹腔与盆腔CT或MRI有助于评估肿瘤大小、就是否浸润,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其麻醉如何选择以及术中管理要点是什么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其麻醉如何选择以及术中管理要点是什么

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其麻醉如何选择以及术中管理要点是什么【术语与解答】嗜铬细胞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肿瘤切除前的显著性高血压,乃至高血压危象与肿瘤切除后的循环功能虚脱(严重低血压或休克)则是麻醉术中的最大风险,前者需要有效控制及拮抗内源性儿茶酚胺的过度分泌,后者则需要采用外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与快速补充血容量。

此外,肿瘤切除后体内儿茶酚胺突然减少而激发胰岛素分泌增高所导致的血糖下降,也需要及时给予纠正,以避免低血糖性生理紊乱。

【麻醉与实践】根据嗜铬细胞瘤的病理生理性特点其麻醉与术中管理如下:1. 手术前准备①积极控制高血压:术前适当控制高血压可减少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还可降低麻醉与手术风险,并提高患者安全。

现今临床上仍常规选用长效α-受体阻滞药酚苄明(如口服用量10~30mg/次,每日三次),一般血压控制后需稳定3~5天,由于用药后血管收缩现象消失,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故应同时纠正血容量不足。

而短效酚妥拉明则用于其诊断和控制突发性高血压或危象,如酚妥拉明1~5mg缓慢静脉注射或根据血压变化调节输注速度(如50~300μg/min输注)。

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艾司洛尔)则主要用于控制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等,但应用时必须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1~3天,当应用α-受体阻滞剂后机体β-受体兴奋而致心动过速及心肌收缩性增强且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再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不宜在未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情况下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否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肺水肿、心力衰竭或诱发高血压危象。

临床将α、β-受体阻滞剂前后应用相互搭配则能调控心血管功能的相对平衡与稳定;②适宜补充血容量:嗜铬细胞瘤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长期的血压升高导致的外周血管收缩,既使循环血容量减少且血液浓缩,又使机体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相对增加,故在应用长效α-受体阻滞药酚苄明控制血管过度收缩期间,其循环血量可明显不足,务必及时补充血容量,晶体溶液仅能短时间维持血容量,胶体溶液扩容效果更佳,以便为麻醉和手术的平稳、顺利创造条件。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管理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管理
一小部分血压正常的嗜铬细胞瘤 ,因缺乏血液动力学特征而容易被漏诊
Eur. J. Endocrinol. 161, 355–361 (2009). Ann.Surg. Oncol. 22, 132–138 (2015) J. Comput. Assist. Tomogr. 37,820–823 (2013) J Clin Endocrinol Metab,November 2013,98(11):4346-4354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16, 175(2): G1-G34
甲基酪氨酸
辅助α-block控制血压,不单独用
仅辅助α-阻控制心动过速,不推荐联合使用 β肾上腺素能受
体阻滞剂
1、高钠饮食
• 推荐在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第2~3日后开始高钠饮食(>5000 mg/d) • 减轻体位低血压 • 恢复血管内容量 • 充血性心衰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高钠饮食
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原因
肿瘤体积
体积小、病程短 体积大、合并肿瘤内部出血坏死
肿瘤部位
位于头颈部以及前纵膈的的副神经节 瘤,缺乏儿茶酚胺合成酶
肿瘤分泌儿茶酚胺能力
量、种类 肿瘤内PNMT酶活性 肿瘤分泌儿茶酚胺机制不同
基因表型
幻灯片 13
术前检查 药物及饮食准备
预康复策略
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速率、血糖和糖耐量检测 实验室检查 儿茶酚胺相关检查
8. 嗜铬细胞瘤是体循环压力增高,高血压会导致左心肥厚,扩张剂的使用及计量非常重要,安全 窗的调整
9. 急性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前括约肌,后括约肌),适当容量填充,维持较高的HGB(适时 补血),突然降低的血压血管活性药使用:本例病人首选肾上腺素,不恰当的强心可能会导致 心脏负荷增加、心内膜下缺血、血管痉挛加重微循环障碍,不推荐使用DA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19
三、术中麻醉管理
(四)术中液体治疗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对补液进行指导
(五)特殊类型肿瘤的术中管理
1. 合并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诊断标准:
①存在嗜铬细胞瘤 ②急性胸痛或需住院的心力衰竭 ③心肌酶检查、ECG、超声心动图显示存在心肌缺血、左室收缩功能 异常 ④不存在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
现的嗜铬细胞瘤,注意是否存在脑血管意外
(二)并发症防治
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 反射性低血糖
3. 肾上腺功能减退
24
四、术后管理
(三)术后镇痛与加速康复
1. 术后镇痛
• 区域麻醉技术联合术后多模式镇痛 • 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 • 椎管内阻滞 • 选择中长效局麻药物 • 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PCA
4. 术前未诊断的嗜铬细胞瘤
•有可疑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 •麻醉期间出现高血压危象
(1)加深麻醉 (2)应用降压药物 (3)停止手术
23
四、术后管理

(一)监测
严密监护:
1. 实时监测动脉血压及血糖 2. 对术后苏醒差,监测电解质及相关激素水平 3. 高龄、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循环波动大,特别是术前未发
20
三、术中麻醉管理
•类型:扩张性心肌病 心肌炎
•患者可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左心功能不全 •心电图示ST段压低、T波异常 •大多数患者术前针对性药物治疗6周~16月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因此术前 充分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避免过高后负荷
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 心室率70~90次/min •避免用抑制心肌收缩力药物,若需要,可泵注米力农
(四)术前访视 1. 肿瘤相关评估
• 关注肿瘤分泌的激素类型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检查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精选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精选

成人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天龙王国林卞金俊(共同执笔人)邓小明左明章汪一(共同执笔人)张羽冠(共同执笔人)陈唯韫(共同执笔人)赵梦芸(共同执笔人)徐宵寒(共同执笔人)郭曲练黄宇光(负责人)虞雪融(共同执笔人)缪长虹薛张纲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能够产生儿茶酚胺的嗜铬细胞的肿瘤,在所有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中占85%~90%,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0.6%。

5%~10%的嗜铬细胞瘤是多发性的,约10%是恶性的,10%~20%是家族性的,约10%发生于儿童。

大多数嗜铬细胞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导致一系列相关的临床症状。

典型的临床三联征为发作性头痛(70%~90%)、大汗(55%~75%)及心悸(50%~70%);85%以上的患者伴有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及其他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

由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鉴别诊断包括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精神等各个系统的疾病。

手术切除肿瘤目前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但嗜铬细胞瘤患者易出现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恶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故麻醉风险较高。

因此,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降低围术期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保障,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策略的要求。

一、术前准备与管理(一)术前检查1.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emotocrit,Hct)和红细胞沉降速率有助于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反映血管内容量;血糖和糖耐量检测可反映糖代谢情况。

(2)儿茶酚胺相关检查:首选24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metanephrines,MNs)或血浆游离MNs测定,MNs为儿茶酚胺在肿瘤中的代谢产物;其次为血或尿儿茶酚胺测定,其相关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的类型,对后续儿茶酚胺补充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嗜铬细胞瘤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指南解读
① 麻醉深度足够 ② 肌松药充分起效 ③ 用阿片类药物抑制插管反射 ④ 血流动力学波动,选短效血管活性药控制血压和心率
2. 手术相关因素
① 体位
② 切皮:麻醉足够深 ③ 气腹:腹压增高可压迫肿瘤 ④ 探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 肿瘤切除后:密切低血压及容量
现在是19页\一共有26页\编辑于星期三
19
三、术中麻醉管理
心率 坐位60~70次/min
立位70~80次/min
(2)心电图无ST-T段改变,室性期前收缩<1次 /5min;
(3)血管扩张,血容量恢复,Hct降低,体重增加等
(4)高代谢、糖代谢异常改善
现在是16页\一共有26页\编辑于星期三
16
三、术中麻醉管理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1. 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联合 2. 全麻药物的选择
13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营养干预
• 术前口服营养补充 •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建议患者每日摄入1.2 g/kg蛋白 • 有利于改善高代谢状态、恢复血管内容量
3. 心理干预
• 心减轻术前焦虑和抑郁水平 • 心理医师提供
现在是14页\一共有26页\编辑于星期三
14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四)术前访视 1. 肿瘤相关评估
2. 对术后苏醒差,监测电解质及相关激素水平 3. 高龄、术前准备不充分、术中循环波动大,特别是术前未发
现的嗜铬细胞瘤,注意是否存在脑血管意外
(二)并发症防治
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 反射性低血糖
3. 肾上腺功能减退
现在是24页\一共有26页\编辑于星期三
24
四、术后管理
(三)术后镇痛与加速康复
• 优先考虑七氟烷 • 地氟烷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建议避免应用。 • 静脉镇静药物推荐丙泊酚 • 对低血容量或心功能不全,应用依托咪酯 • 阿片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至少3d~4d后用,避免诱发 心衰、肺水肿。 (3)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补充方案) (4)甲基酪氨酸
机制:竞争酪氨酸羟化酶,其抑制儿茶酚胺合成 术前2~3日开始使用 起始量为250 mg,每日4次,后逐渐加量,最大剂量4 g/d。
15
三、术中麻醉管理
(一)麻醉方法的选择 1. 椎管内麻醉或全麻、或联合 2. 全麻药物的选择
• 优先考虑七氟烷 • 地氟烷可能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建议避免应用。 • 静脉镇静药物推荐丙泊酚 • 对低血容量或心功能不全,应用依托咪酯 • 阿片类药物 • 肌肉松弛剂
16
三、术中麻醉管理
(二)术中监测
• 内容: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 • 嗜铬细胞瘤患者忌剧烈运动
12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营养干预
• 术前口服营养补充 • 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建议患者每日摄入1.2 g/kg蛋白 • 有利于改善高代谢状态、恢复血管内容量
3. 心理干预
• 心减轻术前焦虑和抑郁水平 • 心理医师提供
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三)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1. 麻醉诱导
① 麻醉深度足够 ② 肌松药充分起效 ③ 用阿片类药物抑制插管反射 ④ 血流动力学波动,选短效血管活性药控制血压和心率
2. 手术相关因素
① 体位 ② 切皮:麻醉足够深 ③ 气腹:腹压增高可压迫肿瘤 ④ 探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⑤ 肿瘤切除后:密切低血压及容量
提倡:多学科协作、科学合理的围术期管理、降低死亡 率
4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一)术前检查 1. 常规检查:血细胞比容(Hct)、血糖 2. 儿茶酚胺相关检查(定性)
首选:24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类物质 其次:血或尿儿茶酚胺测定(判断类型)
5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一)术前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1)胸腹腔和盆腔CT (2)123碘-间碘苄胍 (123I-MIBG) 显像,帮助发现 肾上腺外、多发或复发肿瘤 (3)特殊检查
19
三、术中麻醉管理
• 类型:扩张性心肌病 心肌炎
• 患者可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左心功能不全 • 心电图示ST段压低、T波异常 • 大多数患者术前针对性药物治疗6周~16月可完全或部分逆转,因此术前
• ASA 标 准 监测 : 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 以及体温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CVP监测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 • 置入肺动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及PAWP,评估容量及心室收缩功能 ,
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缺血,即时监测CO • 血糖测定 • 尿量监测
17
三、术中麻醉管理
7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1. 术前药物准备 联合应用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方法。
(1) 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术前14日开始 首选酚苄明,长效、非特异性 • 初始剂量为10 mg/次, 1~2次/d • 后每2~3日增加10~20 mg/d • 终剂量20 ~100 mg/d 其他:哌唑嗪、特拉唑嗪及乌拉地尔。 副作用:体位低血压、鼻塞及心动过速等
(2) 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酪胺的食物:
巧克力、酒、熏肉、酸奶、花生、豆类 、 李子、菠萝、香 蕉、茄子等
11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三)预康复策略 基于ERAS而提出的术前管理新策略,目前最常用三
联预康复方案。 运动疗法为基础、营养支持、心理干预。 1. 运动疗法:核心是有效、安全和个体化
• 术前4~8周开始,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运动总时间大于 50min
18
三、术中麻醉管理
(四)术中液体治疗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同时对补液进行指导
(五)特殊类型肿瘤的术中管理
1. 合并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诊断标准:
① 存在嗜铬细胞瘤 ② 急性胸痛或需住院的心力衰竭 ③ 心肌酶检查、ECG、超声心动图显示存在心肌缺血、左室收缩功
能异常 ④ 不存在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
• 超声心动图 • 血浆脑钠尿肽(BNP) • 肌钙蛋白 • 疑多发内分泌腺肿瘤,查甲状腺、甲状旁腺超声及功能检查
6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二)药物及饮食准备 术前每日行2次卧立位血压和心率监测 目标: 血压:坐位应低于120/80 mmHg 立位收缩压高于90 mmHg 心率:坐位为60~70次/min 立位为70~80次/min
9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2. 高钠饮食 • 推荐在使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第2~3日 后 开
始高钠饮食(>5000 mg/d) • 减轻体位低血压 • 恢复血管内容量 • 充血性心衰或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0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3. 肿瘤切除前避免使用的药物和食物 (1)引起儿茶酚胺释放的药物
激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精神病药、止吐药、组胺、 肌松药(琥珀酰胆碱等)
1
概述
2
术前准备与管理
3
术中麻醉管理
4
术后管理
1
一、概述
1. 性质: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肿 瘤
2. 发生率: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0.6% 3. 分布:
• 单发约90% 多发10% • 单侧约90% 双侧10% • 良性约90% 恶性10% • 家族性约10%~20% • 儿童约10%
2
一、概述
4. 临床表现:
① 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85%以上 ② 代谢紊乱 ③ 三联征
头痛(70%~90%) 大汗(55%~75%) 心悸(50%~70%)
5. 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目前是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一线方案
3
一、概述
6. 风险:
① 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② 高血压危象 ③ 恶性心律失常 ④ 多器官功能衰竭
(四)术前访视 1. 肿瘤相关评估
• 关注肿瘤分泌的激素类型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检查
2. 靶器官受累情况的评估
• 心血管系统 • 肾脏 •脑
14
二、术前准备与管理
3.术前准备评估 准备充分的标准: (1)血压和心率达标,有体位性低血压者 血压 坐位应低于120/80 mmHg 立位收缩压高于90 mmHg 心率 坐位60~70次/min 立位70~80次/min (2)心电图无ST-T段改变,室性期前收缩<1次/5min; (3)血管扩张,血容量恢复,Hct降低,体重增加等 (4)高代谢、糖代谢异常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