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学设计课题:比的意义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执教人:XXX学校:XXXXXX 小学时间:XX年XX月XX日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P48- P49内容。

本课是“比和比例”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四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值的求法、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其中,比值比值的求法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与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比、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课程引入时设置情景、教学中采用师生对话法、巩固应用知识时采用练习强化法、引导重难点时采用小组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导入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分析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值的方法,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PPT课件、课件插入音乐、磁铁吸、板书文字条、学生小组讨论卡片、翻页笔、学具等。

1、播放视频:师课件出示我国人民升五星红旗的视频文件,插入音乐为《我爱你,中国》,师简单介绍说杨利伟承载着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飞向太空,在太空舱展示了我国国旗是作为成功发射飞船的标志,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从而引出我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尺寸的研究。

2、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预设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预设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预设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生活中的比》评课稿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生活中的比》评课稿《生活中的比》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

“比”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分数的意义及差不多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生活中的比》又是整个章节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成效会直截了当阻碍到后面几节课能否顺利有效地进行。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紧贴学习目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流程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

整个教学活动充分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主动参与和体验整个教学过程。

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杨老师在这一节课中要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遵循“导问题——思问题——解问题”这一差不多框架设计每一个问题,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表达的欲望强烈,能联系实际,及时迁移并运用比的有关知识。

同时,课件制作精美,能够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同时有效辅助学习目标的达成。

比的认识-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理解比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

(二)互动解疑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

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①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

②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

③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照片B的4倍。

④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

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 =。

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练习五》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六 比的认识:练习五》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生活中的比”课例设计[设计理念]《生活中的比》是一节概念课,数学概念的教学,一方面要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概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构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活动中感知、体验、概括、抽象,使学生充分经历获得比的概念的思维活动过程。

体会到比是用来刻画事物不可度量的属性的,如长方形的形状,蜜水的甜度,虽然不可度量,但它们都可以用两个可以度量的对等的量来刻画或记录。

让学生经历基于已有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规律、分数基本性质,进行类比推理研究比与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诣在培养学生运用推理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地揭示比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充分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建构比的概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69页及第70页练一练1、2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科书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哪几张图片与图A比较像”,引导学生从几何的角度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入比,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

借助现实情境,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大量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以利于学生感受比产生的实际背景,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等的密切联系,重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通过猜测—验证---解疑,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8)-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阅读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能够分辨比的大小的关系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准确使用比例教学重点1.比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比的大小和比的大小的比较2.实际生活中的比的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日常物品的比较和计算3.比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准确使用比例教学内容1.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2.学习生活中的比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1.总结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比的基本概念、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2.通过举例,巩固同学们对比概念的理解学习生活中的比1.导入:教师可以向同学们讲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的存在(可以是家里的用电量、食品购物等)2.根据生活中不同的比较对象,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小明家用电量比小红家多/少;这个苹果比那个大/小;这瓶水比那瓶便宜/贵等。

3.针对以上例子,让同学们自己分析比的大小,比的大小比较,比的表达方法等教学方法1.导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发问等方式,让同学们对生活中比的存在有所感受,同时也可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2.在举例子时,教师要注意举例的对象要和学生的身边生活密切相关,方便同学们理解3.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一些实际的例子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比和比例,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中比和比例的存在,同时也让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认识到比和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对生活中的比有些困惑,这就需要我们对下一节的教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在理解上作更细致和明确的解释,使同学们对比的认知进一步加深。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

小学数学生活中的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比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他们对于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实物模型等。

2.教学材料:小学数学教材、生活中的图片和实物。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例如:“同学们平时会遇到用到比的问题吗?比如我们每天早上上学要走多长时间,或者我们花多少钱买零食等。

这些都是用到比的概念的问题,比起来,我们能不能找到更多生活中的例子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对于比的兴趣。

2.概念讲解(1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例如用水果来介绍比的概念:“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苹果,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大两倍,你觉得它们的比是多少呢?对,是2:1、”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的大小关系。

然后,教师可以用黑板或者白板上画出比的形式和符号,例如“2:1”,解释比的意义和含义:“比是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由两个数之间的比率来表示。

比的第一个数叫做前项,表示被比较的数,第二个数叫做后项,表示比较的数。

前项比后项大,就用冒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小,就用大于号“>”表示,比如2>1;前项比后项等,就用等号“=”表示,比如2=2、”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比的意义和应用,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超市里面的商品一般都会有标价,我们通过比较价格,可以知道哪个商品比较便宜,哪个比较贵。

你们有没有用过比较价格来购买商品的经历呢?”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应用场景。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比。

T:六年级了,淘气越来越臭美,很喜欢拍照。

拍完后,他想把这张照片A(出示图A)做放大和缩小的处理,请同学们帮他挑一挑。

请你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哪几张与A像?为什么?S:C、E有点变形,与图片A不太像。

,B、D比较像。

T:像与不像可能与图片的什么有关呢?学生大胆猜测:会不会与图片长、宽有关。

表扬T: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找找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研究我们把这些图片放入方格纸中。

(规定竖线为长,一起写长和宽)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学生观察、讨论、记录,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二、讨论交流S: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T:缩放后的长方形要和原来的像,长和宽要与原图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刚才我们是通过什么运算找到这种关系的?S:倍数关系,通过除法找到。

T小结:看来图形要按一定倍数进行放大或缩小,这样才会与原来的图形相像。

T: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比。

(板书标题)比和除法一样,也有各部分的名称。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

T:如何求比值呢?S:既然是除法,用前项除以后项。

师:回过头算一算黑板上的比值。

T:你还能画出这样的长方形图片吗?(生独立画出这样的长方形)T:说说比、除法、分数间的联系。

总结:虽然比和除法、分数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是一种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比公开课优秀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的认识”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进行的。

比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

为此,教师要有意识提供大量与学生已有经验密切联系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目标】1.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4.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课(视频:国旗的荣耀)提问:这些在不同场合出现的国旗,大小相等吗?形状相等吗?为什么它们大小不同却始终形状相等?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1.出示国旗格子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指出:国旗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长方形,其长与宽的比为3:2.2.认识比、前项、后项,写法、读法。

再认识宽与长的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3.课件出示,认识生活中的比4.请你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前项、后项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118:100中,能不能说就是男生有118人,女生有100人?为什么?那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出:男生是女生的1.18倍)你是怎么算的?指出: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的比值。

如118:100的比值就用118除以100,比值就是1.18,表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18倍.5.请同桌之间互述剩下的比前项、后项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值表示什么?(提醒:除不尽的时候用分数表示商,说明:比值一般是分数,但也可以是整数或小数。

比的应用2-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2-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盛元小学备课手册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比的应用
课时计划
1
主备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巩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5、出示教材56页练习十二第8题
这道题是让学生先根据信息寻找合适的量,写出这些量之间的比,再联系生活实际,用比来表示这些信息中各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复备
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时,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6、出示教材56页练习十二第9题
这道题是化简比知识的拓展,和一般化简比知识不同的是,这道题是一个连比,化简时要鼗这个比中的三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复备
一、谈话引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比的许多知识,大家想想,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哪些?(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比的应用)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比相关的练习。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练习问题。题目当中没有直接给出按比例分配的比,而是提供了三个班的人数,学生要先根据题目信息得出三个班人数的比46:44:50,再进行按比例分配。
4、出示教材55页练习十二第7题
这道题将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分数问题相结合。进行分配的数量是剩下的菜地,而不是800平方米,要先用总共的菜地面积减去种西红柿的面积,求出剩下的面积,再按照2:1进行分配。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1)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1)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等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搞清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识。

开始我安排这样的情景,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先让学生比较国旗长和宽的关系,初步感知同类量的比。

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表示,也可以用比表示,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在读书了解到比的各部分名称后,继续阅读教材43页上面四行的内容,让学生认识不同类量的比。

然后让学生阅读概念,并互说含义,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随后教学分数形式的比,有的学生读分数的读法,有的学生是比的读法,这时先让学生讨论,得出正确读法,老师再进行强调。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算式进一步了解比的意义和求比值的方法(前项除以后项所得到的商叫比值,它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验感悟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原因,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逐字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逐字稿)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一、确定单元结构基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与思考: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是否能够准确定义“比”?除法就是“比”,还是“比”就是除法?二者是等价的吗?有了除法和分数,为何还要学习“比”?“比”独特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到底什么是“比”?“比”的本质是什么?为此,我们拟定了“比的认识”的单元问题框架。

根据这个问题框架,我们准备将这个单元分为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第二课时《比的基本性质》、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二、确定单元目标本单元三课时均是围绕比的意义的理解展开教学的,重点是加深学生对比的度量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变中有不变的函数思想。

具体单元目标为:(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比的度量本质,即用来刻画事物不可度量的属性;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又不变的思想。

(2)经历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会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3)经历与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其中,重点突出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模型思想,即变中有不变的函数思想,初步感受正比例函数的特点;推理能力,在比的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中,经历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让学生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又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首先,请一位同学大声地把这段话读一遍。

昨天同学们对教材中比的内容进行了自学,下面我们来观察这两面旗子的数据,你能不能用比的知识来描述这两面旗子?(板书)生2:长是宽的几倍?15÷10生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师:关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比的意义-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1)XX同学提到比与除法、比与分数都有密切的关系,除法,分数有这样的性质,在比中什么样的规律呢
共同探究、及时引导
(2)揭题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3)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需要,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
(4)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
4:15=(4×3):(15÷3)=12:5
(1)教师讲授:像刚才的15÷10可以说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根据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是谁和谁的比。
(2)小结 :像这样,两个数量用
除法表示的算式,就可以说成是这两
个数量之间的比是几比几。
(3)课件出示“神5”进入运行轨道的情况: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90分钟、42252千米分别称什么怎样求这飞船的速度飞船的速度又可以说成什么和什么的比是几比几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怎么分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二、新知探究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通过分析你认为两个数量相比前后位置能否颠倒。
3.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两数之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可写成15/10,但仍读作“15比10”,由此看来,比和除法、分数之间都有联系,请大家动脑想一想:比的各部分分别相当于除法、分数中的什么出示表格,让学生讨论后完成。
4.介绍一些有趣的比。乒乓球比赛中的比
怎样解答三个量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生活中的比(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认识到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1.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组图片,例如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让学生思考一下用什么形式来表示这两个橘子的大小关系可能更加准确。

在学生的帮助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比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定义比:比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比所得的商数,用冒号“:”表示。

例如,两只狗的体重比为5:3,表示第一只狗重5千克,第二只狗重3千克。

2.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比,例如某天气温为15℃,而昨天气温为10℃,那么今天气温比昨天高多少?可以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

3.给学生发一些水果,让学生分组比较各组内水果的重量比,然后用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3. 学生练习1.练习册上的练习题,不要求完成全部,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抽查。

2.在生活中找一些例子,让学生用“比”的形式来表示。

4. 教学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出比的概念,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了练习。

学生参与积极,能够基本理解“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但在具体问题上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下一步需要加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训练,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 生活中的比(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生活中的比(1)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理解比的大小关系,能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3.能够在真实或物化问题中灵活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知道什么叫比及比的概念。

2.能够根据要求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

三、教学内容1.绪论本节课将学习“比”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入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大小关系的问题,例如:哪个更大、哪个更小、哪个重一些等。

请宝贝们举例子说明生活中哪些情况需要比较大小,如何比较。

3.概念讲解比:是同一类物品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的记法(1)用冒号表示“:”;比的左右两项分别叫作比的“前项”和“后项”。

(2)用分数表示比,前面的分子表示第一个数,后面的分母表示第二个数,即前项∶后项=分子∶分母。

4.讲解范例请指名同学用黑板上的画图解下面的比:五年级有A、B、C三个班,A班学生有50人,B班学生有60人,C班学生有70人,比一下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多少。

解题思路:本题要比较的是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而A班的学生数量是多少并不重要,所以需要将B班和C班的学生人数相除,得到B班和C班学生数的比值。

解法: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60÷70=6÷7,用分数可以简化为6∶7。

5.练习与训练(1)小组竞赛:计算题,在黑板上出5道比的计算题,分别由5个小组作答,第一组答对将得分1分,错的将被扣半分。

出题的方式:•B班与C班学生数的比值=?•甲班与乙班学生数的比值是3∶4,乙班有32个学生,那么甲班有几个学生?•若一趟旅行12天,上午花掉6天,那么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的比是多少?•如果一张图片左边的边长是12cm,右边的是18cm,求这种矩形的长宽比。

•体重60.5kg的小A和55kg的小B的体重比是多少?(2)完成作业:完成生活中的比 worksheet。

四、教学方法1.讲解2.练习和训练五、教学用具1.教科书2.计算器3.黑板画笔4.板书笔六、教学评估本课时主要测试学生对比的概念认识以及比的大小关系,计算技能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生活中的比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

两个是生活情境,是不同类量的比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是同类量的比较。

这样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一、生活导入1、同学们请看,(板书“比”)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哪儿用过这个字?(比高矮,比长短,比多少、比大小)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研究另外一种“比”。

下面看老师写一个比。

(板书1:4)怎么写的?两个数间加两点,注意这可不是冒号。

会读吗?中间的这个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3、生活中哪儿见过这种比?说一说。

看老师搜集到的这几个比:(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比)这些比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理解意义(一)理解同类量的比1、(课件出示:高浓度洗洁精稀释瓶上的1:4)这儿的1:4什么意思?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1分钟)2、指生说。

(贴卡:原液1份,水4份)老师这有两个杯子。

我用这个杯子(小杯)倒1杯原液的话,用这个杯子(大杯)倒4杯水,可以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办?用同一个杯子或者一样大的杯子。

同学们的感觉是正确的,在稀释的时候,每一份一定要同样多。

我们来模拟稀释,可以吗?我说原液的份数,你们能说出水的份数吗?原液2份,水要几份?(对应板书:28)原液3份,水要几份?(对应板书:312)原液4份呢?5份呢?这儿的1:4,表示的是.....原液份数和水份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3、原液份数是水份数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板书:1÷4=1/4)原液2份,水8份呢?(板书:2÷8=1/4)(接着板书:3÷12=1/4)1÷4表示原液份数是水份数的1/4。

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说成,原液份数和水份数的比是1:4。

(板书1:4)1:4表示谁与谁的比?(多指生说)现在知道稀释瓶上的1:4什么意思了吧。

2÷8怎样用比表示?3÷12呢?(板书:2:83:12)两个数量具有倍数关系时,可以用除法计算,还可以用比表示。

4、原液份数和水份数的比是1:4,那么水份数和原液份数的比是几比几?(4:1)说说你的想法?原液份数是水份数的1/4,水份数就是原液份数的4倍,用除法表示就是4÷1,还可以说成水份数和原液份数的比是4:1。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数学教案
标题:生活中的数学比——课稿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比例的概念。

2. 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生活中比例的应用。

3. 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比例的基本概念
2. 生活中比例的应用实例
3. 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件物品的大小或重量来引入比例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苹果的大小,然后引出"比例"这个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可以详细解释比例的定义,以及如何计算比例。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比例例子,让学生进行计算。

3.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应用比例。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出教室的比例。

4. 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利用比例来解决。

例如,如果一家餐馆的菜单上写着一份披萨的价格是10元,那么两份披萨的价格是多少?学生需要利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教学评价:
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比例的概念。

2. 教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比例的作业,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
比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比
教学容:《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相片的长于宽的比例”“速度与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

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多个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比,求比值,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体会比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和在生活中广泛地应用
(2)能力目标: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出比:
1、情境一师: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老师今天给大家带
来了他的图片(明)。

师:这里还有四图片,你们看看哪与A图最像?(学生选择)
师:C和E为什么不像?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幻灯
师:为什么有的图像A有的不像A,这里是不是隐藏着什么秘
密呢?下面我们就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一起来研究一下。

—幻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合作:
(1)四人小组合作,组长做好记录,填入表格,。

(2)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可用算式表示。

(3)小组交流发现。

生汇报:6÷4=1.5、12÷8=1.5,所以它们很像。

师:刚才我们解决像与不像的问题,用的是除法。

2、情境二师:凭大家的生活经验和平日观察,从我们学校门口
到小白楼,是骑车快还是跑步快?生答。

师追问:真的是骑车快吗?我们来比一比。

——幻灯
请学生读条件和问题。

师:怎么求速度?生答:路程÷时间=速度指名列式求速度,
板书:40÷2=20(千米/时)45÷3=15(千米/时)提问:你们说谁快? 再问:40÷2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马拉松运动员1小时跑20千米。

师:马拉松运动员很厉害,比骑车都快。

师:刚才我们比较谁的速度快又用的是什么方法?生:除法。

二、揭示课题,探究比的意义。

1、揭示课题师小结:看来,除法(板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手指着除法式子)除法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谁知道?生答。

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说。

板书:比。

今天我们来认识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

2 、探究比的意义 6÷4如果用比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请知道的学生来前面写。

教师再进行示写,边写边强调比号写两个小圆点,在两个数的中间。

它读作:六比四。

3.师:这四组比都是谁与谁的比?这个比表示的含义与除法是一样的。

师:谁能把40÷2也用比的形式来写。

提问:45∶3是谁与谁的比?生...它表示什么意思?
那么路程除以时间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

师小结:看来比表示的含义就是除法算式的含义,比与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做比呢?生... 师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板书。

师:课本上还有一些比的其他知识,同学们想自己解决吗?
4、自学教材69页“认一认”的容,了解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后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问:你知道比号是怎么来的吗?——幻灯介绍比号的来历。

(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


三、创设情境,体会比的意义
师:现在同学们对比已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是和比密切相关的。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面的比。

1、甘蔗汁与水的体积比是1∶2 师:先读一读,你怎样理解这个比?通过以上的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分率,份数关系,一个小小的比让我们产生这么多的联想,我们再来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比。

2、师:树高与影长的比是5.7∶3 。

随机提问,说说比的含义。

3、我们还可以借助比的关系在不同的事物中求出新的量来,就
从生活中最熟悉的购物开始吧。

哪个摊位上的苹果便宜?
4、找身边的比师: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其实我们身边也充满了比,例如:我们班人数和老师人数比是41∶1。

大家想想,用智慧的眼睛观察身边,能不能找到更多的比。

学生汇报。

5、与体育比赛中的比比较。

——幻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是记分的方法,是比较大小的,表示的是谁多谁少,是一种相差关系。

6、师:其实,身体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
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一读。

(1)、婴儿的头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4。

(2)、成年人的头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

问:读完这两条你有什么想法?
(3)、两手平伸的长度和自己身高的比约是1:1。

请学生比划自己的身高。

(4)、人的心脏与拳头的比约是1:1。

教师观察,有的同学伸出小拳头,老师问:你这是干什么呀?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成年男子的肩宽与头长的比约是2:1
7、知识延伸:——幻灯师:同学们,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宽与长的比是9:16,液晶电视屏幕宽与长的比也是9:16,为什么都选9:16它是一个不简单的比,是一个黄金比。

宽与长的比值接近0.618的长方形是最美最舒服的。

而黄金分割比深受艺术家
和建筑师的偏爱。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黄金比的图片吧。

(蒙娜丽莎的微笑,古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四、总结与延伸: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容,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70练一练。

2.寻找适生活中的比,记录下来,再说说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前项比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