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
天必须 N 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 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 会漏掉重要新闻。新媒体网络的立体性和非线性传播 特点使其受众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一句话,新媒体可以 以更强的时效性反馈信息。
5、维护成本较高 新媒体技术高,更新快,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 检查更新,以维持其 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相对而言, 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了上百年,已经非常成熟,加 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动 态成本是较低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新媒体的老大往 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新 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分量重。 6、技术、人文、艺术的融合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 础。就像从事传统绘画创作的画家那样,首先要熟练运 用构图、透视、笔墨等,只不过今天从事新媒体与数字 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首先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而 已。此外,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 立体化、综合性等特征,就要求艺术家兼具人文、艺术 等多方面的素养。如何利用数字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段, 使之综合、立体地,有针对性地、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就 日趋成为每一个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家值得研究的课 题。因此,新媒体与数字艺术是一个技术、人文、艺术高 度融合的全新领域,需要不断研究才能达到良好的艺 术效果。 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来,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不断地体现出自身 的魅力,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精彩。杰·尼尔(J akob Nie ls e n)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 “未来的五到 十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 以综合为特征的网 柏 林 国 际 媒 体 艺 术 节 观 感 》, 载 于 《设计新 潮》2001 年第 2 期)那么,数字新媒体的设计究 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从新、传统媒体关系的对比来看,二者的确 存在某种程度的互相替代性,但绝不是简单的新替代 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谋发 展”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 有受众选择的替代性。美国一家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 新媒体出现后,23%的人看电视少了,20%的人看杂志 少了,9%的人听广播少了,11%的人看报纸少了…… 这说明数字媒体的受众对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目 前新媒体的主导内容在很大的分量上却是传统媒体的 电子翻版,它的新闻来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以 及通讯社等。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是全球第一家 24 小时 滚动播出的中文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国已有 50 多
一、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1、何谓“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 ,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 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 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 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 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 影响的媒体形态。”(熊 澄 宇 《新 媒 体 与 文 化 产 业 》,载 于 人民网 2005 年 2 月 1 日)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 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过去图书、报刊、 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但是目前随着新媒体对主流 媒体的介入,新媒体逐渐从配角变成主角,新媒体的传 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大。2008 年我 国移动媒体总收入是 1053 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 279 亿美元,两者相加综合是 1332 亿元,占到我国传媒产 业总产值的 1/4,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 超过传统媒体。目前我国所有新媒体公司的收入是传 统媒体的 20% ,新媒体上市公司比传统媒体要多一倍 以上。 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 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 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等。
2、何谓“数字艺术” 从 1946 年计算机发明至今, “数字艺术”的概念是 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称呼也有所区别,这也是使人 混淆的地方,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纹脉中 理解就相对比较容易。1950 年 Be n lapos ky 用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绘画,并将其称之为“电子抽象”。 1960 年代中叶,美国 UTAH 大学开展计算机视觉技术 的研究,产生了计算机图形最重要的理论和算法,包括 渲染、材质、光效果、环境贴图、建模等。期间,还有很多 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合作,进行艺术探索,其 中包括著名的当代艺术先锋,如 Andy Warhol、Nan J une Paik、J ohn cage 等,这一时期的使用计算机进行 艺术可能性的尝试被称为“计算机艺术”(Com pute r Art)。 根 据 Gle n Wilkins 在 2001 年 的 《Painting w ith Pixe ls》一书中的阐述,数字艺术可以定义为:任何在创 作过程中的全程,或某一阶段使用了计算机来处理素 材,最后呈现图像全貌,都可称为“数字艺术”。 3、何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1974 年,美国计算机研究所成立计算机图形实验 室,开展计算机动画、分形、变形、图像合成、纹理映射 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个名为 Paint 的程序,用 于计算机动画的创作。1970—1980 年代末,计算机开 始从大型机向微型机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讯网络技术开始起步,计算机屏 幕上不仅可以显示文本,还可以显示图形、图像,以及 声音,因此为了区别于单一文字模式的计算机,这一时 期的计算机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 这一时期出现了交互的多媒体光盘设计,这一设 计形式真正突破了以往的线性设计,引入了非线性设 计的概念,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需要迫切。计算机动画、 计算机特效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但成本非常昂贵。1986 年 ,Quante l 发 表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套 非 线 形 编 辑 系 统 Harry,用绘图板可以将单个图像按运动顺序组合起 来,进行编辑、处理、组合,进行录像。自此,电脑数字化 视觉应用技术为艺术与设计创作提供了宽大的平台, 社会称其为“数码设计”和“数码艺术”,它的载体就是 数码新媒体。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非 线性的编辑与合成技术,对数码图像、数码视频、数码
75
传媒论道
文字进行创建、修改和艺术创作,并通过数字视频的编 辑,产生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如数字广告、数码动画、 数字电影等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泛指这一时代 背景下跨学科的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艺术内容和形 式。
二、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 从 1990 年代初开始,计算机和网络开始普及, “数 字化的生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995 年的《玩具总动 员》,使计算机动画路人皆知,电子游戏也成为新的产 业。在这数字一体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新媒体与数字艺 术跨越了技术、设计、艺术、科学的所有领域,并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 1、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的 起始点,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大量的信息推向受众, 而受众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是按比 特放置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内的,由受众选取其需要 的比特信息。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比特流中的超媒 体可以为受众提供检索、导向和互动。所有的新媒体与 数字艺术都包含有互动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存 在于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两端。 2、交流的双向化、个性化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进行适 时的通讯和交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收。这种适时的双 向化首先使反馈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同时每台计算机 都可以是一个小电视台,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 改变。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 一方面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可以越来越小,直至个人化传播。个性化是新媒体的一 个本质特征。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甚 至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其需要的 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 容组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 动地阅读无差别复制的内容不同。 3、可信度需读者自己判断 新媒体信息如果从实用角度来检验,可信度往往 较低,但读者可辨别(仅指新媒体自身原创的或整合加 工的信息);纸媒中,报纸新闻信息因时间限制可信度比 较高 。但报纸评论的可信度并不高,这是信息不对称及 报纸利用客观因素加固信息壁垒获得商业利益造成 的。相对而言,杂志书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4、媒体无时间制 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 随时发布信息的可能。新媒反馈系统健全,纸媒体和电 视媒体反馈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 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受众的关注也有时 段性:每天一次性的关注。而新媒体 24 小时在滚动,每
关键词:新媒体 数字艺术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随着新媒体优势的越来越明显,数字化逐渐消解 了原先的专业划分,由此衍生的计算机动画、视觉特 效、电视媒体包装、交互设计、电子游戏、网络媒体等新 媒体与数字艺术也就应运而生。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 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 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 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传媒论道
走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杨 浩
摘要: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 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 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文 章以时代语境为基点,尊重历史文脉,初步厘清新媒体 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总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 征,展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前景,从而得出未来新媒 体与数字艺术发展的启示。
个合作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美国在线(AOL)的新闻主要靠 路透社与美联社这两家通讯社撑腰。
传统媒体由比较单一的媒体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多 种媒体大联合,各种媒体又吸收、借用了其他媒体的优 势,不断形成新的媒体。各种媒体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 与渗透,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媒体环境变得 多样化、多媒体化、多频道化。“三网融合”(指电信网、 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 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 务)是传播科技发展的最终趋势,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意 味着多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内容传播渠道。应该看到, 在媒体多元化的嬗变中,谁也挡不住技术前进的步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被永久性打破。未来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要生存下去,都需要拥 有双重身份。受众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又从新媒体 回到传统媒体,从在线到下线,从下线到在线,新老媒 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次,数码技术应用领域最突出的是数字视频的 创造。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编辑数字视频数据的 软件,称为非线形编辑软件,如 Pre m ie re \Finalcutpro 等,数字化非线形编辑的特点首先是视频信息数字化, 在存储、复制、传输的过程中不易受干扰,不易产生失 真,软件开发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二是操作 软件能力的提高,使合成制作集成化,降低投资成本, 操作方便,节目制作网络化,非线形编辑系统可以多级
关键词:文人画;艺术设计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中国元素中运用最多的便是中国的笔墨情怀。 在中国的水墨画中,有一支从宋代开始,就因其极具个 性的画风而著名,这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作的文人画。文 人画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当“宋代欧阳 修、蔡襄、郭熙的趣味成了全社会的普遍趣味”[1]也就 是其成为主流风格出现时, “士人趣味本身的独特性被 遮蔽了”[2],此时必然会有人会推陈出新,这些敢于创
传媒论道
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人画元素
●刘 粲
摘要:文人画几经发展变革,从早期文人画以诗书 画印、写意的风格抒发文人的个人情怀,到现在变革传 统的书写方式,表现现代生活的图景。 文人画的发展为 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形式上与灵感上的借鉴。 虽 然现代艺术设计的商品性与文人画个人性既有矛盾又 相互融合, 其二者在本质上则是共同推动人类艺术发 展的要素。
天必须 N 次关注,才不会漏掉重要新闻。滚动新闻这种 形式,对于习惯了每天一次性关注的受众来说,很可能 会漏掉重要新闻。新媒体网络的立体性和非线性传播 特点使其受众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一句话,新媒体可以 以更强的时效性反馈信息。
5、维护成本较高 新媒体技术高,更新快,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 检查更新,以维持其 24 小时不间断的服务;相对而言, 报刊、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了上百年,已经非常成熟,加 上信息传送的周期性,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而动 态成本是较低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新媒体的老大往 往是总经理而不是总编。对技术的重视也有区别,在新 媒体决策层中技术人员的分量重。 6、技术、人文、艺术的融合 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是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 础。就像从事传统绘画创作的画家那样,首先要熟练运 用构图、透视、笔墨等,只不过今天从事新媒体与数字 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首先要面对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而 已。此外,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 立体化、综合性等特征,就要求艺术家兼具人文、艺术 等多方面的素养。如何利用数字媒体的各种表现手段, 使之综合、立体地,有针对性地、最有效地传达信息,就 日趋成为每一个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家值得研究的课 题。因此,新媒体与数字艺术是一个技术、人文、艺术高 度融合的全新领域,需要不断研究才能达到良好的艺 术效果。 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来,新媒体与数字艺术不断地体现出自身 的魅力,带给人们眼花缭乱的精彩。杰·尼尔(J akob Nie ls e n)曾在《传统媒体的终结》里预言: “未来的五到 十年间,大多数现行的媒体样式将寿终正寝,它们将被 以综合为特征的网 柏 林 国 际 媒 体 艺 术 节 观 感 》, 载 于 《设计新 潮》2001 年第 2 期)那么,数字新媒体的设计究 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从新、传统媒体关系的对比来看,二者的确 存在某种程度的互相替代性,但绝不是简单的新替代 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谋发 展”的关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具 有受众选择的替代性。美国一家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 新媒体出现后,23%的人看电视少了,20%的人看杂志 少了,9%的人听广播少了,11%的人看报纸少了…… 这说明数字媒体的受众对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目 前新媒体的主导内容在很大的分量上却是传统媒体的 电子翻版,它的新闻来源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和电视以 及通讯社等。新浪网的新闻中心是全球第一家 24 小时 滚动播出的中文网站。目前,该网站在全国已有 50 多
一、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1、何谓“新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 “所谓新媒体是一个相 对的概念‘ ,新’相对‘旧’而言。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 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发生和发 展在不断变化。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 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今天我们所说的新 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 影响的媒体形态。”(熊 澄 宇 《新 媒 体 与 文 化 产 业 》,载 于 人民网 2005 年 2 月 1 日) 新媒体是指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 和通信网络的新型信息媒介的总称。过去图书、报刊、 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但是目前随着新媒体对主流 媒体的介入,新媒体逐渐从配角变成主角,新媒体的传 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影响力大。2008 年我 国移动媒体总收入是 1053 亿元,网络媒体总收入 279 亿美元,两者相加综合是 1332 亿元,占到我国传媒产 业总产值的 1/4,也就是说新媒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远远 超过传统媒体。目前我国所有新媒体公司的收入是传 统媒体的 20% ,新媒体上市公司比传统媒体要多一倍 以上。 新媒体随着信息通信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 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 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等。
2、何谓“数字艺术” 从 1946 年计算机发明至今, “数字艺术”的概念是 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其称呼也有所区别,这也是使人 混淆的地方,但如果将其放在一个历史发展的纹脉中 理解就相对比较容易。1950 年 Be n lapos ky 用第一台 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绘画,并将其称之为“电子抽象”。 1960 年代中叶,美国 UTAH 大学开展计算机视觉技术 的研究,产生了计算机图形最重要的理论和算法,包括 渲染、材质、光效果、环境贴图、建模等。期间,还有很多 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一起合作,进行艺术探索,其 中包括著名的当代艺术先锋,如 Andy Warhol、Nan J une Paik、J ohn cage 等,这一时期的使用计算机进行 艺术可能性的尝试被称为“计算机艺术”(Com pute r Art)。 根 据 Gle n Wilkins 在 2001 年 的 《Painting w ith Pixe ls》一书中的阐述,数字艺术可以定义为:任何在创 作过程中的全程,或某一阶段使用了计算机来处理素 材,最后呈现图像全貌,都可称为“数字艺术”。 3、何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1974 年,美国计算机研究所成立计算机图形实验 室,开展计算机动画、分形、变形、图像合成、纹理映射 等方面的大量研究,开发了一个名为 Paint 的程序,用 于计算机动画的创作。1970—1980 年代末,计算机开 始从大型机向微型机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图形 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讯网络技术开始起步,计算机屏 幕上不仅可以显示文本,还可以显示图形、图像,以及 声音,因此为了区别于单一文字模式的计算机,这一时 期的计算机被称为多媒体计算机。 这一时期出现了交互的多媒体光盘设计,这一设 计形式真正突破了以往的线性设计,引入了非线性设 计的概念,对人机界面设计的需要迫切。计算机动画、 计算机特效开始步入大众视野,但成本非常昂贵。1986 年 ,Quante l 发 表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套 非 线 形 编 辑 系 统 Harry,用绘图板可以将单个图像按运动顺序组合起 来,进行编辑、处理、组合,进行录像。自此,电脑数字化 视觉应用技术为艺术与设计创作提供了宽大的平台, 社会称其为“数码设计”和“数码艺术”,它的载体就是 数码新媒体。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和非 线性的编辑与合成技术,对数码图像、数码视频、数码
75
传媒论道
文字进行创建、修改和艺术创作,并通过数字视频的编 辑,产生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如数字广告、数码动画、 数字电影等等。新媒体与数字艺术就是泛指这一时代 背景下跨学科的以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艺术内容和形 式。
二、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 从 1990 年代初开始,计算机和网络开始普及, “数 字化的生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1995 年的《玩具总动 员》,使计算机动画路人皆知,电子游戏也成为新的产 业。在这数字一体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新媒体与数字艺 术跨越了技术、设计、艺术、科学的所有领域,并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征: 1、受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的 起始点,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大量的信息推向受众, 而受众一般只能被动接受。在数字世界里信息是按比 特放置于计算机硬盘或光盘内的,由受众选取其需要 的比特信息。这一功能的实现,是基于比特流中的超媒 体可以为受众提供检索、导向和互动。所有的新媒体与 数字艺术都包含有互动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可以存 在于信息的起点和终点两端。 2、交流的双向化、个性化 在数字媒体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能进行适 时的通讯和交换,而不仅仅是被动接收。这种适时的双 向化首先使反馈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同时每台计算机 都可以是一个小电视台,信源和信宿的角色可以随时 改变。数字化传播中点对点和点对面传播模式的共存, 一方面可以使大众传播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可以越来越小,直至个人化传播。个性化是新媒体的一 个本质特征。新媒体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甚 至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订制其需要的 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 容组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 动地阅读无差别复制的内容不同。 3、可信度需读者自己判断 新媒体信息如果从实用角度来检验,可信度往往 较低,但读者可辨别(仅指新媒体自身原创的或整合加 工的信息);纸媒中,报纸新闻信息因时间限制可信度比 较高 。但报纸评论的可信度并不高,这是信息不对称及 报纸利用客观因素加固信息壁垒获得商业利益造成 的。相对而言,杂志书籍的可信度更高一些。 4、媒体无时间制 与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 随时发布信息的可能。新媒反馈系统健全,纸媒体和电 视媒体反馈渠道单一。传统媒体有明确的发布时效、时 段,定时定量。这种传播时效,决定受众的关注也有时 段性:每天一次性的关注。而新媒体 24 小时在滚动,每
关键词:新媒体 数字艺术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随着新媒体优势的越来越明显,数字化逐渐消解 了原先的专业划分,由此衍生的计算机动画、视觉特 效、电视媒体包装、交互设计、电子游戏、网络媒体等新 媒体与数字艺术也就应运而生。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 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 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 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传媒论道
走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
●杨 浩
摘要: 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绑定了人类理性思维和 感性思维,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达成了艺术 内部的形式交换,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主导艺术门类。 文 章以时代语境为基点,尊重历史文脉,初步厘清新媒体 与数字艺术的概念, 总结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基本特 征,展望新媒体与数字艺术的前景,从而得出未来新媒 体与数字艺术发展的启示。
个合作对象,包括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 每日编发新闻数以万计。美国在线(AOL)的新闻主要靠 路透社与美联社这两家通讯社撑腰。
传统媒体由比较单一的媒体结构发展到今天的多 种媒体大联合,各种媒体又吸收、借用了其他媒体的优 势,不断形成新的媒体。各种媒体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 与渗透,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媒体形式,媒体环境变得 多样化、多媒体化、多频道化。“三网融合”(指电信网、 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 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 务)是传播科技发展的最终趋势,这对传统媒体而言意 味着多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内容传播渠道。应该看到, 在媒体多元化的嬗变中,谁也挡不住技术前进的步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将被永久性打破。未来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要生存下去,都需要拥 有双重身份。受众从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又从新媒体 回到传统媒体,从在线到下线,从下线到在线,新老媒 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其次,数码技术应用领域最突出的是数字视频的 创造。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能够编辑数字视频数据的 软件,称为非线形编辑软件,如 Pre m ie re \Finalcutpro 等,数字化非线形编辑的特点首先是视频信息数字化, 在存储、复制、传输的过程中不易受干扰,不易产生失 真,软件开发的程度直接决定了画面的效果;二是操作 软件能力的提高,使合成制作集成化,降低投资成本, 操作方便,节目制作网络化,非线形编辑系统可以多级
关键词:文人画;艺术设计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运用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中国元素中运用最多的便是中国的笔墨情怀。 在中国的水墨画中,有一支从宋代开始,就因其极具个 性的画风而著名,这就是文人士大夫所作的文人画。文 人画的产生与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关,当“宋代欧阳 修、蔡襄、郭熙的趣味成了全社会的普遍趣味”[1]也就 是其成为主流风格出现时, “士人趣味本身的独特性被 遮蔽了”[2],此时必然会有人会推陈出新,这些敢于创
传媒论道
现代艺术设计中的文人画元素
●刘 粲
摘要:文人画几经发展变革,从早期文人画以诗书 画印、写意的风格抒发文人的个人情怀,到现在变革传 统的书写方式,表现现代生活的图景。 文人画的发展为 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形式上与灵感上的借鉴。 虽 然现代艺术设计的商品性与文人画个人性既有矛盾又 相互融合, 其二者在本质上则是共同推动人类艺术发 展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