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

合集下载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23.11.30•【字号】沪财采〔2023〕28号•【施行日期】2023.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各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各区财政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我们制定了《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上海市财政局2023年11月30日关于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健全本市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构建维护公平竞争且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服务保障本市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关于健全政府采购全链条管理的决策部署,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原则,强化顶层设计,补齐短板弱项。

围绕“该不该配、怎样配和配什么”,严把新增资产配置关,加强公物仓财政资源统筹,厉行节约开展政府采购。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世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估,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市场主体践行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理念,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市场体系。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要任务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要任务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要任务(一)实施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新网络”)建设行动1.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

编制新一轮5G建设行动计划,三年内新建3.4万个5G基站,加快5G独立组网(SA)建设,率先建成SA核心网,在实现全市覆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和各区功能性覆盖、形成有规模效应的应用。

实现我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

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000Mbps,用户感知速率平均达到50Mbps。

(推进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2.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

实施新一轮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系统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及机床、钢铁等10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创新应用,推动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扩容增能,搭建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行业智能化转型。

推动相关龙头企业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平台,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

(推进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通信管理局)3.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

推进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聚焦新型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领域,强化基于IPv6网络的终端协同创新发展,实现IPv6活跃用户占比互联网用户超过60%,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

加快接入设施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改造,信息通信服务实现按需供给,信息网络应用实现个性定制、即开即用。

(推进单位:市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4.推动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国家战略,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运维服务等,完成通信网络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能力。

(推进单位:市国防科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实施智慧天网创新二期工程,建设网络运行控制中心,完成国内首颗中轨道技术验证卫星以及相关配测卫星的研制、测试和发射。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

上海临港开发区方案一、产业规划方面:临港开发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规划。

在金融领域,临港开发区将发展国际金融、金融服务外包、国际金融管理、金融科技和再保险等领域的产业。

在航运领域,临港开发区将打造世界级的航运中心和港口物流中心。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临港开发区将集聚总部经济、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和高技术服务等产业。

二、科技创新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体系。

首先,临港开发区将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孵化平台。

其次,临港开发区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最后,临港开发区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三、高端制造业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端制造业。

临港开发区将引进国内外高端制造业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制造业园区。

同时,临港开发区将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研发中心和示范工程,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

四、现代农业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区。

临港开发区将以高品质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农家乐等领域。

临港开发区将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金融扶持,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临港开发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临港开发区将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的商务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

临港开发区将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六、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临港开发区将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建设绿色产业示范区。

临港开发区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临港开发区将加强大气、水质和土壤污染治理,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1.07•【字号】沪府办发〔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11.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1月7日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进一步提升本市特色产业园区创新突破、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特色产业集聚和产业生态培育,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功能载体,构筑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优势,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聚焦特色产业方向,提升产业特色化和品牌化,布局和发展先导产业、重点产业、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

打造特优园区主体,优化园区平台主体开发运营机制,加大专业化、综合性配套供给。

营造特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价值链融合发展,促进项目、资源要素耦合共生,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到2026年,全市特色产业园区达到60个左右,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00家左右,国家级和市级创新研发机构达到360家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集群化发展强化行动抓好标志性产业链布局。

实施一批补链固链强链重点项目,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和高端医疗装备、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民用航空等标志性产业链10条以上,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政府)打造特色产业地标。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场地平整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目录(一)总体说明 (1)1、编制说明 (1)2、工程概况 (1)3、工程质量、工期及安全目标 (2)4、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 (2)5、施工组织 (3)(二)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8)1、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8)2、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12)3、工期保证措施 (15)4、雨天施工措施 (16)5、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6)6、安全保证体系 (19)7、文明施工管理 (22)8、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5)(一)总体说明1、编制说明1.1 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堆场地基处理。

1.2 编制依据1.2.1 依据业主所发招标文件和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堆场地基处理项目场地平整工程现场踏勘考察的实际情况。

1.2.2 依据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1.2.3 依据对施工现场考察了解的施工条件、周围环境及我公司的综合施工生产能力和资源状况。

1.3 编制原则1.3.1 以科学先进的施工管理、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为手段。

1.3.2 以满足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要求和施工工期为目标。

2、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2.1.1临港新城重装备区上海临港新城东港区一期工程陆域堆场地基处理场地平整工程位于E4路以东、D1路以南,海堤路以北,E41路以东,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2.2 交通、通讯条件交通条件便利。

沿线工程施工和生活用水便利。

电力发达,可就近搭接。

施工用电条件良好。

3、工程质量、安全目标3.1 质量目标本工程的质量目标是:一次验收合格。

3.2 安全目标安全生产是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及建设部等部门颁发的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坚持文明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工作。

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现有道路上的车辆的安全运行和施工安全。

施工中的机械作业等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并责任到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沪府〔2015〕28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沪府〔2015〕28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正文:----------------------------------------------------------------------------------------------------------------------------------------------------市政府关于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沪府〔2015〕28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沪规土资详〔2015〕97号文收悉。

经研究,市政府原则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具体批复如下:一、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域范围内的外高桥(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洋山保税港区陆域)、浦东机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三个片区。

规划范围以道路、河道中心线为界,未包括行政管辖上隶属于浙江省的洋山(岛屿),规划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

二、要结合规划实施,充分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功能协同联动。

三、要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并结合市场需求,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对《土地用途和建筑功能兼容引导表》和规划执行范围进行深化,适时纳入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要加强公共绿地、市政、交通、环境、卫生、安全等公共设施控制,未经同意,不得随意取消、调整。

外高桥片区已出让用地的二次开发,要着重加强落实公益设施和绿地、开放空间。

洋山片区公共空间和标志性建筑要加强城市设计引导,提升区域环境品质。

浦东机场片区的建筑高度要满足机场控高要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征询相关部门意见。

五、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要依据获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土地出让和建设项目管理。

出让土地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

请严格依法行政,指导区域建设发展。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19•【字号】闵府发〔2018〕23号•【施行日期】2018.08.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闵府发〔2018〕23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现将《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2018年8月19日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当前,闵行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新一轮发展面临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历史性机遇,以及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高等有利条件。

闵行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即“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对标一流城市的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不断增强城区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

经前期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依据《闵行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等规划文件,特制定“闵行区产业布局规划方案(2018—2025年)”,作为闵行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本规划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12345”的发展战略,其中,“1”是指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为引领,积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大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2”是指形成“南上海高新智造带”和“大虹桥国际商贸带”两大产业带;“3”是指主体产业体现“三智”特征,即“智造、智慧、智能”;“4”是指构建“44”的现代化产业体系;“5”是指强化落实五项保障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一、总体思路及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统筹规划、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高端发展”,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为基础,引导增量、优化存量,促进资源向优势区域和重点产业集聚,形成“空间集聚、产业集群、功能集成、高度协作、合理高效”的产业空间布局,把闵行建设成为科创魅力散发、城市文化可读、产业价值高端的门户枢纽之城、产业策源之城、创新共享之城,成为新时代全球城市的卓越之心。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
•【公布日期】2002.09.10
•【字号】
•【施行日期】2003.01.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文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
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发展,特制定以下政策意见:
1、凡奉贤区外注册型工贸企业注册在开发区,所产生的地方税(限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下同)区实得部分全部返回开发区;凡在开发区内注册落户新办企业所产生的地方税区实得部分全部返回开发区;凡本区的市、区级企业(区财政单列结算的老集团企业除外)注册并落户到开发区,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以上年度税收为基数,其地方税增量部分的80%返回开发区;落户在开发区外的区内企业注册在开发区,其税收按落户属地财政体制执行。

对开发区内企业的奖励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审核和兑现。

2、开发区所辖范围内土地批租出让金(含六类用地批租出让金)的留区部分全部返回开发区。

在开发区所辖范围内使用土地交纳土地使用指标费,按实际使用面积每亩减免1万元。

3、开发区所辖范围内的项目酌情缓交民防费。

上述政策意见执行有效期为五年,即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止。

上述政策意见的解释权属奉贤区人民政府。

二ОО二年九月十日。

临港区双百工程实施方案

临港区双百工程实施方案

临港区双百工程实施方案为了加快临港区双百工程的实施进度,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临港区位于上海市东南部,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

临港区双百工程是指建设临港新城和临港新片区,打造临港现代化城市和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实现“百里生态滨江、百年临港梦想”的宏伟目标。

二、工程目标1. 建设临港新城:打造现代化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 建设临港新片区:建设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推动经济发展;3. 实现“百里生态滨江、百年临港梦想”:打造生态宜居的滨江生态带,实现临港区长远发展目标。

三、工程内容1. 建设临港新城(1)规划建设现代化住宅区,提升居民居住环境;(2)打造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3)建设现代化商业综合体,提升城市商业发展水平;(4)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2. 建设临港新片区(1)规划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科技研发中心,提升产业科技水平;(3)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提升区域物流配送能力;(4)推动金融产业发展,打造金融创新中心。

四、工程措施1. 加强规划设计,科学布局,确保城市建设合理有序;2. 加大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工程建设;3. 加强政策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人才;4. 加强环保治理,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5.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五、工程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程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2.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凝聚共识;3. 加强协调配合,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4. 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健全工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六、工程效果1. 建设临港新城,将提升临港区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2. 建设临港新片区,将推动临港区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3. 实现“百里生态滨江、百年临港梦想”,将为临港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1.22•【文号】•【施行日期】2024.01.22•【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浦东新区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有关要求,现就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率先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提供支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

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瞄准浦东新区具有改革场景、具备率先突破条件的关键领域,推出更多实质性举措,及时推广成功经验,更好发挥对改革全局的突破和带动作用。

——坚持开放合作、先行先试。

围绕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率先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全国制度型开放探索经验。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高效。

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谋划推动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改革举措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进一步推进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支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5G-A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支持“双循环”内连外通的国际网络枢纽节点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兆城市行列。

——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

建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大设施集群,面向第六代移动通信(6G)、芯片制造与数字孪生、AI+生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前沿产业创新平台,为应对科技产业变革和探索科学研究新范式提供设施支撑。

——全面建成泛在融合的超大规模城市智能终端设施体系。

支撑数字孪生的物联感知体系基本建成,数字技术赋能经济、治理、生活基础设施成效显著,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面向城市数字生活新图景的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二、主要任务(一)构建泛在互联的高水平网络基础设施1.推动5G移动通信网络和固定通信网络向“双万兆”探索演进。

加快试点部署5G-A网络,支撑车联网、虚拟现实、8K超高清等应用率先商业落地。

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浦府〔2009〕340号

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浦府〔2009〕340号

浦东新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2009-2012〕-浦府〔2009〕340号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假设干意见》〔沪委发[2009]9号〕以及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26号〕的精神,根据浦东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战略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积极对接国家、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行动部署,着眼南汇划入浦东新区以后形成的宽广空间,充分发挥浦东在资本、技术、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着力推动张江的研发创新实力向浦东的产业实力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1、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进一步强化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体地位,依托企业组织实施科技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在龙头企业的形成机制上,既重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也重视培育一批本地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成为细分市场领域的龙头企业。

2、充分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对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按照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大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消除制约产业化的体制性和制度性瓶颈,实行政策聚焦。

充分发挥南汇划入浦东新区后的空间优势,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推动张江和金桥两个高新区向南辐射,形成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3、充分依托市场与资本对产业化的支撑作用。

以政府资金为引导,按照企业成长规律要求,进一步调动信贷、投资等各种社会资本,利用国内国际等各方面资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对企业成长的导向作用,按照市场规律引导优势资源支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鼓励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能力。

4、充分发挥国际创新资源对产业化的牵引作用。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

国内10种典型园区开发管理模式1.上海漕河泾模式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是中国最优秀的园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家级开发区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开发区领域“管运分离”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标杆式的存在。

1984年成立、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的漕河泾开发区采用的是法定公司制(“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运作”)的独特操盘与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漕河泾开发总公司进行开发运营。

没有管委会、市场化运作、公司制经营,漕河泾总公司的不同业务部门对接当地政府的不同管理部门,在众多国家级开发区中,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另类。

这种高度市场化的模式,让漕河泾(也就是上海临港集团的前身)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园区的开发运营当中,是为数不多的在产业和地产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色,相当有竞争力的产业地产开发运营管理模式。

目前,漕河泾模式已经在上海各处复制,包括上海临港产业区、临港松江科技城、临港浦江科技城等,基本也都具有鲜明的“管运分离”特征,尤其是浦江科技城,管委会是虚设的,主任由上海闵行区领导兼任,不属于政府行政序列,是临时性非常设机构,日常运营维护完全交给园区公司。

这个浦江科技城管委会实质上相当于一个财政通道——区政府给园区公司一定的预算授权范围,管委会是预算单位的二级单位,单独有财政账户,园区公司总经理在管委会有职务,方便走决策,走流程,走资金,这是上海闵行区与漕河泾模式之间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新改革。

2.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模式无锡新加坡工业园(WSIP)是与苏州工业园区齐名的中新两国合作园区样板,如此高规格、重量级的园区,虽然是由政府推动,但并未设置管委会,而是由中新两个股东方合资的平台公司星洲股份来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自1993年至今已经运营了27年时间,成绩非常突出。

截止2019年底,园区已高起点完成开发面积3.5平方公里,集聚了外商投资企业115家,合同利用外资39亿美元,到位外资31亿美元,并实现4.4万人就业。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03•【字号】沪奉府发〔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6.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沪奉府发〔2021〕8号各相关单位:现将《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2021年6月3日奉贤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决策部署,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全球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坚持“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场景驱动、建用协同,夯实基础、培育生态”的原则,推动我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江海”,建立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厚植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根基,构建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新模式,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融合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创新基础设施驱动发展的良好格局,5G等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新型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政务和城市数据实现统一汇聚和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普及,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市治理效率明显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奉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效治理的重要支撑。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4.08.07•【字号】沪水务〔2024〕337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沪水务〔2024〕337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区水务局(海洋局),局属相关单位、局机关相关处室,城投集团、城投水务集团: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的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工作,我局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案(2024-2025年)》。

现予以印发,请各单位、部门按分工推进工作。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2024年8月7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水务海洋实施方案(2024-2025年)为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任务要求,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水务海洋相关工作,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结合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上海市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有关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1]。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更新的建设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驱动,统筹实施城市更新水务设施建设,落实水务海洋行业各项工作,助力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服务和保障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着力补齐现有短板,进一步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饮用水品质、改善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水务设施高品质服务水平。

规划引领,分类施策。

发挥规划引领约束作用,聚焦重点区域,满足城市更新需求,统筹各类水务规划的落实。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4年农村综合帮扶项目临港南桥科技城三期58号楼备案的函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4年农村综合帮扶项目临港南桥科技城三期58号楼备案的函

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4年农村综合帮扶项目临港南桥科技城三期58号楼备案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9.20•【字号】沪奉府〔2024〕86号•【施行日期】2024.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关于报送2024年农村综合帮扶项目临港南桥科技城三期58号楼备案的函沪奉府〔2024〕86号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持续深化农村综合帮扶促进强村富民的指导意见》及《上海市市级农村综合帮扶资金管理细则》文件精神,承接好市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奉贤区组建上海百村贤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区级统筹运营平台,并购置临港南桥科技城三期58号楼作为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首个帮扶“造血”项目,已经区委、区政府审议通过,现将有关情况报备如下:一、项目概况(一)项目购置主体基本情况本次项目购置主体为奉贤区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统筹运营平台公司——上海百村贤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奉贤区44个上海市第三轮农村综合帮扶强村富民重点扶持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按“一村一股,每股10万元”的方式共同出资成立,并委托上海百村经济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托管运营。

(二)项目产权方基本情况本次投资标的位于奉贤新城17单元,金海公路6055号临港南桥科技城内,该园区由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漕河泾奉贤科技绿洲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漕河泾南桥公司”)开发建设。

临港南桥科技城是临港集团与奉贤区在“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机制下,共同推动先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投资标的基本情况本次投资标的为临港南桥科技城58号楼,总面积为32450.25平方米,共16层,单层面积约21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研发用地(C65),使用年限为50年,2021年12月竣工交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1109)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基本方案一.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一)必要性1.抢占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的需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发达国家中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提高利润的需要和寻求兴新市场的驱动,产生了向外转移产业的压力。

中国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及传统的劳动力价格势差优势,成了新的世界经济和投资的热点地区,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最主要的引力中心。

尤其是发生了“9.11”事件,美国“金融安全防空港”的神话破灭。

中国加入WTO更催化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

代表600亿美元投资的美国商会在经过调查后报告,全球投资正越来越倾向于中国,半数的公司将把公司新址选定在中国。

该会在200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上称,87%的美国企业欲扩大在华投资。

美国全球最富经验和最大的管理顾问公司之一的科尔尼公司,通过对1000家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调查后称,全球最大的跨国企业中有33%表示下一个投资目标是中国!2002年中国首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国度。

整个世界经济已经显示出类似1992年的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情况。

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潮,是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下,中国抓住了机遇,即时开发开放了浦东,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顺利实现了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小康走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长仍然是我国社会经济成长的核心和基础。

这次产业转移,将为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供极好机遇。

我们必须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要求,尽一切努力利用好这次机遇。

与九年代初相比,中国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机会,有可能真正成为“世界工厂”,真正走上强国之路,实现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国在九年代初接受的国际产业转移,实际是以牺牲我国装备类产业为前提的。

当时大量引进的是消费品制造类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们提供土地和厂房,外商投资者办企业。

外方从海外大量进口设备,安装生产流水进行生产。

全国家40万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数量庞大的机器设备的进口大户,冲击了中国原有的装备制造业。

统计资料表明:仅1999年进口装备制造业产品707.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总额的42.7%;而出口只有496.2亿美元,估计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5.5%,进出口逆差达211.1亿美元。

我们在吸收引进的外资的时候,实际使大量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拱手让给了海外商人。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业的关键。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性因素。

世界各国都分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西方工业发达大国所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他们都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并且因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而成为工业化强国。

即使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美国,从八年代末以来,仍分重视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20世纪末连续多年的经济繁荣。

目前我国的装备制造业缺少企业巨人,缺少技术原创,缺少大型成套和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缺少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效益。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整个中国制造业中比重仅为20.74%,远未达到“世界工厂”的水平。

在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出现的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新势头,使我国大陆成为国际投资者的首选地。

来自日韩以及欧美的制造业,极有可能使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基地。

这一过程,将为我国加速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可以预见,未来20年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代。

在发展中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财政收入的大户.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就业的市场.高新技术的载体.产业升级的手段.外贸出口的主力.国家安全的保障。

正如专家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国家没有给中国一项尖端的技术和装备。

从卫星和航天技术.百亿次和千亿次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到高档数控机床,都是依靠自行研制从而打破西方某些国家在这些领域对我国的封锁。

”“一个大国想靠进口解决现代化,从国家财力和安全将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必须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来增强整个中国的经济实力。

2.建设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平台,使上海更好地为全国服务的需要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战略平台。

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技术.人才.环境的要求较高,要有效吸纳国际产业转移,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很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技术环境。

这样的环境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也不可能在一个省区的范围内进行。

大面积的吸纳装备制造业环境的形成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即使搞了国家负担也太重。

为此,我国必须有一定区域范围的吸纳国际产业转移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高地的战略平台。

这种平台将是辅以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的装备制造业的集聚区。

上海也需要建设这样的发展平台。

一方面,经过二多年的革开放,上海已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首先需要寻求登陆点。

2002年1-7月上海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595项,合同金额60.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1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7%.32.1%和11.1%。

并且是全国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的10.9%和8.9%,对国际资本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上海最有希望抓住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成为承接世界装备产业第一棒的基地。

另一方面,上海在按照国家要求加快国际大都市建设,和尽快形成“四个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面貌迅速改变.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加强,社会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之而来的区域商务成本绝对水平不可避免地提高。

影响了国际投资商的投资抉择。

进入新世纪,上海与临近省区因区域环境差异引起的商务成本落差问题难以避免,上海如没妥善措施亟有可能使上海制造业过早转移,提前出现中心城市的“空心化”。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一个大都市在人均GDP不到10000美元,工业化.城市化总体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制造业过早大规模外移,可能因产业空心化出现经济萎缩。

因此,上海需及时汲取国际经验,重视发展现代制造业,不断推进工业新高地建设,坚持二三产业共同发展,防止城市产业过早“空心化” 面对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地方政府可取的政策只有两条,一是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效益对冲区域商务成本的上升;二是促进产业集约化,以产业的集约效益.高技术效益和高附加值效益来促使经营费用的降低,以保持必要的竞争力。

目前上海的开发区点多面广,产业集聚程度低,更缺少现代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上海必须按照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需要有“产业集聚度”的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按照新的开发理念与模式,依托现有产业综合配套竞争优势,依托中心城市功能,借助海港新城的开发建设,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规划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的国家级综合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塑造一个有规模优势和新的产业集聚配套服务功能的产业集聚区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平台。

上海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综合开发区的建立,必将促使我国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业体系,使上海能更好地为全国的现代化服务。

从而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我国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使其成为我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上海位于长江口,直接与产业集聚最集中的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连接,与长江流域经济有紧密的联系。

上海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整个长江经济带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利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进行战略性重组。

对这个地区各个城市正在进行的大策划.大规划.大改造发挥有利推动作用。

可以促使沿江各城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与上海实行有序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新经济板块。

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从而加大国际产业转移的辐射能力。

第二.有利全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发展和体系完善。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庞大的工业系统,它至少包括了发电技术装备.输电技术装备.石油及石油化工技术装备.重型机械技术装备.现代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现代船舶技术装备.工程机械技术装备.电子信息技术装备.环保装备.现代仪器仪表技术装备.现代纺织工业技术装备.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机床与工作母机制造等类产业。

上海是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产品最多的地区。

上海的国际空港建设.国际集装箱航运中心建设.信息港建设.轨道交通建设.越江工程建设都将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领先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

上海的装备制造业与北方沈阳的装备制造业相互配合必将大大增强全国装备制造业的实力和促使全国装备制造业体系臻于完善。

第三,上海有进一步接纳国际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的环境基础。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率先推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良好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工业基础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产业发展基础;雄厚的科技力量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独特的区位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条件。

3.加快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的需要洋山国际集装箱深水港建设是国家战略工程,目前已为上海港参与东北亚港口竞争赢得了最初的主动权。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在洋山深水港建设需要有后方充足的产业发展空间与之相配套。

现代港口也已从一般基础产业发展到多元功能产业,从单一陆向腹地发展到向周边共同腹地扩展,并且向社会经济各系统进行全方位辐射。

为抢占国际航运中心战略地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中心港配建了大规模的工业区。

韩国辟建釜山临港工业区和济州岛自由港,制定“东北亚转运中心规划”。

安特卫普一次规划超过30平方公里的临港工业区,为港口加速产业集聚留出更大空间。

世界第一海运大港鹿特丹,其港城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占地多达近百平方公里。

目前,洋山深水港陆地配套基地已经规划了新的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和教育园区,尚未规划一个具有集装箱生成和吸纳能力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因此,作为芦潮港海港新城建设的补充,邻近港城地区,建设一个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就分必要。

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以价值链为基础构建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精密加工设备制造业.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数字智能化自动控制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的综合装备产业集群,便于利用洋山枢纽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