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边塞诗复习

合集下载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完整版)魏肖肖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三、把握作品的时代特征1、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2、中晚唐诗: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3、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四、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歌鉴赏------边塞征战

诗歌鉴赏------边塞征战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边塞征战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步骤。

2、熟练运用边塞征战诗的解题步骤。

重点:掌握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边塞征战诗的解题步骤。

一、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边塞诗的内容大体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

(一)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二)在边塞征战诗的大题材下,每首诗都有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要注意体会跃起于边塞征战诗的种种矛盾:慷慨从军和久戍思乡的矛盾,痛恨庸将(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和献身精神的矛盾……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三)边塞征战诗体现出来的风格不同: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四)注意与战争有关的词语:如“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

又如一些曲子,如“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苦)”(如“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杨柳曲”等。

鉴赏技巧第一步:联系背景第二步:寻找带有感情的事物和表达情感的词第三步:体会感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例: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大全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华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我在此整理了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一作: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

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唐宋边塞诗诗词鉴赏21、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边塞征战诗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边塞征战诗解题思路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之边塞征战诗解题思路唐代之际,疆域广阔,边事增加,而边塞战争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初唐时文人多怀有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杨炯在《从军行》中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了书生投笔从戎、忠贞卫国的壮志豪情。

盛唐时的边塞战争诗大都壮丽豪迈,如王维在《少年行》中写道,“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少年志士的万丈豪气跃然纸上。

相较之下,中晚唐时期的边塞战争诗虽也不乏“誓扫匈奴不顾身”的昂扬激情,但大都夹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的悲壮之意。

宋代时边塞战争诗歌则更多的带有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如陆游在《书愤》中发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慨。

边塞征战诗主要情感归纳边塞战争诗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但由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不同,他们笔下的诗歌也表现出不同的主题。

一.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建功立业的渴望。

二.用粗犷的笔触、奇特的想象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展现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有时还寄予了对征战之士的赞美。

三.表达久居边疆的愁苦之意,流露思乡思亲之情或抒发归家无望的万分悲痛之感。

四.描写连年征战的惨烈场面,展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控诉战争带来的苦难,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五.书法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六.表达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简易模板抬眼看: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低头看: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向前看: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向后看: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表现手法:渲染、反衬、对比、用典、借景抒情、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语言特点:奔放雄伟、慷慨激昂、气象雄浑、豪壮悲慨、委婉清丽【例题演示】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斾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旌旗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手法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

【学习目标】1.概括边塞征戍诗意象特点。

2.了解边塞征戍诗内容与时代的关系。

3.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技巧和答题步骤。

4. 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在品味边塞征戍诗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评价人物,揣摩情感。

2.难点:能读懂诗歌,会准确描述诗歌内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提问准确答题。

【学习内容】2课时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1)产生根源——战争。

(多民族,民族冲突)(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

(进入黄金时期)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3)时代特点: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2. 高考相关:《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级。

二、设问导学(一)整体感知1、试题热身: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

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教学博苑03-13 06352011年高考古典诗词复习:边塞诗鉴赏教学案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鉴赏点拔:王昌龄的边塞诗,或是歌颂边塞健儿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或是反映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

风格或悲凉慷慨,或缠绵婉。

从该诗二、三句可以看出:本诗主要表现戍边将士浓郁而缠绵的思家之情。

解答第一题,要把内容理解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

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翻出一曲曲“新声”,让人爱听又怕听,因为那“听不尽”的曲调,总离不开“离别情”啊!欲是翻新琵琶语,欲是搅扰思乡情,鲜明的对照手法强化了“边愁”的深重。

第二题从表达方式来设题。

该诗前面叙事,最后以写景收束,描写出一幅悲凉而又壮阔的秋月高挂图,把戍边将士“不尽”的怀乡思绪融注在典型的意象中,意蕴丰富,引人联想,这就是创设意境,寓情于景。

参考答案:(1)不矛盾。

这样的对照手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

以情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技法点睛边塞诗是特定时期的作品,赏析这类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地名:安西、楼兰、轮台、龟兹、夜郎等 名族名:胡、羌、羯、夷、匈奴等
塞诗诗歌的鉴赏
1.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意象
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等 地理区域: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等 乐器:羌笛、胡笳jiā、琵琶等
解读边塞诗歌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是一脉相成的,如果 积累了大量的诗歌,有很好的古诗基础,再加上对边塞诗 歌常见意象、常见情感的了解,高考做好边塞诗是没有大 问题的。
完成:高考真题实践演练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名噪一时的还有
王之涣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翰 崔颢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雁黄门鹤胡楼人歌
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导人物王维,同样是一个杰出的边塞诗作者。
李白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他们的边塞作品也都是量大质优。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纭,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军。
塞诗诗歌的鉴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塞诗诗歌的鉴赏
2.了解唐代边塞诗歌的常见情感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生活奇苦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最全

高考语文-古代边塞诗、羁旅诗赏析边塞诗羁旅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1边塞诗常见的类型1.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统治者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7.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2边塞诗的主要风格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

盛唐边塞诗派的出现,开拓了我国古代诗歌题材的一个广阔的领域,表现了盛唐时期激昂壮阔的时代风貌。

3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方法1.知人论世由于这类诗歌源于一定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就边塞诗来说,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分析鉴赏这类诗歌时,首先必须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推敲诗歌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1)了解诗人及其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诗的主要内容。

以下以李贺的诗歌为例,说说对诗人诗歌内容的了解。

就李贺来说,诗歌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

他写这类作品,主要表现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个人发愤抒情。

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其诗歌究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

写神仙鬼魅的题材。

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

咏物等其他题材。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借助咏物等来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

(3)诗歌分析下面分析诗人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诗歌如下: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歌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首先,诗人用十四字一气呵成,不但节奏明快,而且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高考边塞诗专题鉴赏共33页

高考边塞诗专题鉴赏共33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考边塞诗专题鉴赏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边塞诗高考知识点

边塞诗高考知识点

边塞诗高考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中,边塞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战争的残酷现实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痴念和对国家安宁的企盼。

边塞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创作方法和主题内容也成为高考文学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边塞诗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诗歌鉴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边塞诗的特点是表现了边塞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

这些地区通常地势险要,气候恶劣,而且频繁受到外敌入侵。

因此,边塞诗常常以雄浑壮丽的自然山水为背景,描绘了边塞地区独特的风光和旷远的视野。

同时,边塞诗还通过战争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宁和边民的关切,描写了边塞军民英勇抵抗外敌侵犯的场景。

边塞诗的创作中融入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其次,边塞诗的代表作品包括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边塞曲》等。

《登鹳雀楼》描绘了作者眺望长安城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对边塞生活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婉转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边塞曲》则刻画了战争环境下边塞军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悠久历史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作品都展现了边塞诗的独特魅力,对于理解和欣赏边塞诗有着重要意义。

最后,学习边塞诗需要注意诗歌的鉴赏技巧。

首先要把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例如对仗、比喻、拟人等,这些都是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字句和句式来进行理解和鉴赏。

其次要关注诗歌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阅历和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边塞诗的诗人大多身临边塞,亲历战争,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感受是深入理解边塞诗的关键。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边塞诗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异同,来进一步理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边塞诗作为高考文学知识点之一,既具有独特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手法,也有着丰富的代表作品。

通过对边塞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并提升文学鉴赏和理解能力。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复习归纳古典诗文10-13 0503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复习归纳一.诗歌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1.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诗及山水田园诗真题分析课件21张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边塞诗及山水田园诗真题分析课件21张

边塞征战诗情感总结
①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间风俗 ②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怨愤 ⑤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对良将 的期待和赞美;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的向往 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作分析。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唐]李贺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①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整个傍晚绕山而行” 明显是不懂诗家 语;“浓浓的深秋之 意”不合诗题,与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题落星寺(其三) 「宋」黄庭坚
“七月一日”初秋的 落星开士②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季令不符合。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烧起围猎的野火,与天连在一起了,形容打猎的野火声势之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沙漠
平坦的原野 正好是打猎的时候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唐廷守边的将领 登城守卫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用美玉镶把柄的剑,用兽角装饰的弓 珠饰的马络头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死!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 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 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 不同点:①本词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 叹,突出了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心境。
• ②《书愤》 诗句着重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 情怀。
解析:“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农 闲”“慵懒”,应该是农忙季节。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 送饭”和颔联“果烂”“稻熟”中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 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

高三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复习

高三诗歌鉴赏:分类鉴赏复习

第一把钥匙:弄清立意,深挖含 蓄的主旨,总体把握作品。
名句简评: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表现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赞扬他们以身 许国的豪情壮志;)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表达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表现对边疆和平的向 往;) 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 深切同情;)
赏析:
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表 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凄怨, 但不失希望。全诗言浅意深,感慨深沉, 耐人玩味。 一轮明月是他们夫妻心心相印,心心 相通的象征。而‚可怜‛和‚长照‛两个 词,则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他们现在思念的 痛苦,还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无奈,既 缠绵,又悱恻。他们年年夜夜,苦苦相思, 对月垂泪,情意无限。
练习1:
读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 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 侯。)回答: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表现了女主人公 怎样的复杂心情?‛ 提示:在考虑时,首先得抓住‚觅封侯‛这三 个字,因为诗中只有这三个字和边塞有关系, 征戍边塞是许多人猎取功名的有个主要途径; 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情的那个字。
练习:
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 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 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回答: ‚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 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 提示: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 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分析: 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 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 告可谓义正辞严。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高考复习(高三)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2004年江苏卷)、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2005年重庆卷)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古典诗文05-09 0956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辨认鉴赏区域,积累课内外诗词1.了解诗词的基本体式类别。

(1)从体裁上分: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即格律诗。

注意时代,唐以前只有古体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并存)和词。

(2)从表现方式分:有抒情诗,叙事诗。

(3)所选题材分:有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送别诗、闺怨诗、咏物诗、怀古诗、哲理诗等。

2.掌握一定术语,鉴赏时能说较规范的“内行话”。

(1)反映诗歌风格方面:雄奇、刚健、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恢宏、奔放;沉郁顿挫、缠绵悱恻、婉约清丽、明丽清新、含蓄有致、生动活泼、幽默恢谐等。

(2)反映诗歌结构方面: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3)反映诗歌表现手法方面: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景语情语、情景相生、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对比映村、以虚写实、虚实结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白描勾勒、浓墨重彩等。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等。

3.了解诗人思想性格,把握不同诗人的风格特点;鉴赏时善于对比揣摩,推此及彼。

(1)从诗歌表现的不同内容上把握。

如: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夸参、王昌龄的边塞诗;曹操、鲍照、杜甫、李商隐的咏史咏怀诗;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的爱国诗等。

(2)从诗歌体现的不同风格流派上把握。

如: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陈亮的豪放词;柳永、李清照、李煜、姜夔的婉约词等;李白、杜牧、李贺的浪漫诗,杜甫、白居易、陆游的写实诗等。

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

读懂原诗是答好诗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题之前要反复体味,把原诗读懂,了解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5:边塞诗】专题精讲精练附详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类】精讲精练专题五、边塞诗边塞征战诗歌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边塞诗类型根据边塞诗选材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内容上的不同,边塞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或写战争的惨烈,或写报国的豪情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2、从闺中主妇的角度,批判战争破坏了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从思妇的角度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形成独特的边塞闺怨诗。

以金昌绪的《春怨》为例: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长年戍边的亲人还健康地活着吗?每天吃得饱吗?身上的棉衣能否御寒?这一切,都让思妇担心、牵挂,而这些担心、牵挂无法得到排解,思念之极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

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

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看起来它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实则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3、从旁观者的角度,控诉战争的罪恶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高适在《燕歌行》里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样一幅画面:“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一方面是前线的战士浴血奋战,随时都有战死的可能;一方面却是将领们纵情声色、歌舞升平。

4、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边塞诗复习古典诗文2013-12-03 19215d56b7b40102ee6m高考古典诗词鉴赏——边塞诗复习一、边塞诗概况(一)、概念边塞诗派是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二)、标志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三)、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二、边塞诗内容1、边塞风光——奇丽壮阔2、统治者------穷兵黩武3、家乡------思乡念亲4、将士------ 艰苦生活、报国豪情5、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三、边塞诗风格——雄壮豪迈四、边塞诗语言特点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五、边塞诗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象征、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六、边塞诗常见意象1、与战争有关地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边关、玉门关;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胡、羌、羯、夷、单于、吐谷浑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明月、雪山、黑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七、边塞诗的主旨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的《从军行》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

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

)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6、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7、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8、描摹塞上异域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八、边塞诗时代特点1、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2、中、晚唐国势渐衰,昂扬向上的基调依旧,但悲壮惋伤的成分渐多。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3、宋代外侮不断,国难当头,感情或为报国无门的愤懑。

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

【高考设问方式】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这类诗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解题指导】1、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2、其次,分析意象、意境特点。

3、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把握思想情感4、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例题解析】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问题(1)、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高考真题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07山东卷)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11浙江卷)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答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答《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解读》答案【例题解析】1、答案(1)诗中有金河,黄河,青冢,玉关,黑山等边塞名地,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赏析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

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

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

“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

“马策”,即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

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

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

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

萧杀如此,怎不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

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

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

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

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

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2、答案解析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

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

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高考真题演练答案】1. (1)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