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资料
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业知识综合四](https://img.taocdn.com/s3/m/5b9c78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3.png)
农业知识综合四一、农业知识概述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保障。
农业知识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种植、养殖、农业技术、农作物保护、土壤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知识的综合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农业知识。
二、种植业知识1. 种植作物选择在农业生产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作物对土壤、气候和水质的要求各异,因此种植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的种植技术包括施肥、除草、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损失。
三、养殖业知识1. 畜禽的饲养管理畜禽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畜禽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
养殖者需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畜禽的饮水和卫生条件,及时进行疫病防控,以确保畜禽健康生长。
2.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包括畜禽的繁殖、饲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
合理运用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畜禽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者的收益。
四、农业技术综合1. 农药与化肥的合理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农药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化肥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但过量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科学施用。
2.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大棚种植技术可以调控作物的生长环境,无人机技术可以监测农田状况等。
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五、总结农业知识综合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率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农业从业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农业知识综合的部分内容,农民朋友们可以在实际生产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250f3365727a5e9856a6123.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2、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多予,少取和放活。
3、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该说,基本农田是为了满足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而必须确保的耕地最低需求量。
4、农业推广的特点有生产性、教育性、综合性、社会性和周期性5、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作物播种期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品种特性、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病虫和自然灾害等因素8、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其中无公害食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即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
9、作物试验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科学的试验设计,基本内容包括试验目的_试验材料、试验处理、试验对照和试验方法。
10、绿色食品分类A级和AA级。
绿色食品的认证机构隶属于农业部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_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什么?答: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什么原则?答:(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3)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院校、试验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什么叫肥料?答: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bd43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8.png)
340 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一、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简介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是农业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农业领域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农业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生产知识1. 农业生产基本概念: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渔业等生产活动的过程。
2. 农作物种植:包括种子选择、土地准备、耕作管理、病虫害防治、灌溉管理等技术和管理措施。
3. 畜牧养殖:包括畜禽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配制、养殖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渔业生产:包括水产养殖、捕捞技术、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农业管理知识1. 农业企业管理:包括农业企业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业资源管理: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3. 农产品质量管理: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认证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业项目管理:包括农业投资项目策划、实施、监控和评估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业技术知识1. 农业机械技术:包括农机选型、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 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农产品的采摘、贮藏、加工和包装等方面的知识。
3.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农业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4. 农业节能技术:包括农业用能的优化和节约、新能源在农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知识综合二课程的学习方法1. 多角度学习:通过多种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期刊论文等,从不同角度了解农业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课程和农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 学习总结: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复习巩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综合知识练习题库总结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综合知识练习题库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49628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d.png)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综合知识练习题库总结《现代农业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 16 题,判断题 4 题,问答题 75 题,共 95 题)一、选择题1.超级稻是指:(A)A. 产量特别高的水稻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 以下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C)A.玉米 B.大豆 C.高粱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A)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A.30 年代 B.50 年代 C.70 年代“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A、30 年代B、50 年代C、70 年代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C)A.60%B.70%C.80%6.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能否可以使用化肥?( A)A. 不可以 B.可以C.无所谓7.依据我国的相关行业分类标准《公民经济行业分类》(G B/T4754-2002 ),畜牧业包含牲口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打猎和捕获动物、其余畜牧业,此中牲口包含以下哪一种动物:(A)A. 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8.广东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有9 个,此中不包含以下哪一个品种:(D)A. 蓝塘猪B.惠阳胡须鸡C.乌鬃鹅D.岭南黄鸡9.广东省在配套系选育方面获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培养出了 3 个猪配套系和 13 个肉鸡配套系,此中不包含哪个配套系:(C)A.深农猪配套系 B.岭南黄鸡Ⅰ号配套系 C.PIC 猪配套系 D.华农温氏猪Ⅰ号配套系10.依据国家相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严禁增加的违禁药物,不可以作为饲料增加剂使用。
( B)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C.食盐D.维生素11.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球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A. 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12.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3)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3)](https://img.taocdn.com/s3/m/417e5e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d.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引言农业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是农业技术的基础,它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农业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农业管理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和阐述。
2.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相关知识。
在农业生产中,植物学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植物学知识的掌握对于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了解植物生长的生理特点、掌握植物生长的时间和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动物学是农业生产中关于家畜养殖的重要基础知识。
它研究动物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合理选择家畜品种、掌握家畜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控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土壤学也是农业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的性质、肥力、水分保持能力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成功至关重要。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和气候的科学,也是农业科学基础知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气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气候情况可帮助农民安排农业生产的时间和方式,合理利用气象条件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农业工程基础知识农业工程基础知识包括农业机械、农业建筑、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机的选型、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运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重要意义。
农业建筑是指农业生产中用于存放农作物和牲畜的建筑物,如仓库、畜舍等。
农业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需求,保障农作物和牲畜的安全和舒适。
掌握农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存储和养殖条件。
农田水利是指农田中的水文环境调控技术,包括灌溉、排水等方面的知识。
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知识综合三
![农业知识综合三](https://img.taocdn.com/s3/m/b54ab5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1.png)
农业知识综合三一、农业生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农业生产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手段,利用土地资源,生产出人类所需的食物和其它物质财富。
农业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业生产的分类1、种植业: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种植、培育、收割等手段,获取粮食、油料、纤维、药材等农作物。
2、养殖业:利用动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养殖、繁殖等手段,获取肉类、蛋类、奶类等动物产品。
3、林业:利用森林资源的生长规律,通过采伐、植树等手段,获取木材、纤维、药材等林产品。
三、农业生产的特点1、地域性:农业生产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品种都有所不同。
2、季节性:农业生产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同季节的农业生产活动都有所不同。
3、连续性:农业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种植到收获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维护。
4、综合性:农业生产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如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等。
四、农业生产的管理1、合理规划: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明确生产目标和发展方向。
2、科学种植: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精心管理: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
4、环境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等现象,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业生产的未来发展趋势1、科技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依赖于科技手段,如智能化农业设备、生物技术等。
2、生态化: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
3、多元化:未来的农业生产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多元化,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等方面的需求。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af8f8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43.png)
农业综合4知识点总结一、农业综合概述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综合是指利用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综合调度,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综合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业科学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二、农业综合知识点1. 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生产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对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进行全面规划和调度。
农业生产规划包括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养殖业的发展规划、全年农业生产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有序、高效。
2. 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等。
种植技术是指如何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地点、时间、种类以及施肥、灌溉等管理技术。
养殖技术是指如何科学饲养动物,保障牲畜的健康和生长。
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则是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3. 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生产管理是指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业生产计划的制定、资源的配置、生产过程的监督和指导、质量的控制等内容。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调动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4. 农业发展政策农业发展政策是国家对农业发展所做的宏观部署和政策措施。
农业发展政策包括粮食安全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农产品流通政策等内容。
通过明确政策,可以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综合的意义农业综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不断推进农业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机械化,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转型。
2024年农业学:农村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2024年农业学:农村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cb9a4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4.png)
2024年农业学:农村农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农业中,为什么需要推广生物防治技术?A、增加作物种类B、提高作物产量C、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D、增加灌溉次数试题答案:C2 .作物轮作对土壤有何益处?A、增加土壤湿度B、减少土壤有机质C、保持土壤肥力D、增加土壤盐碱度试题答案:C3 .农业推广人员个体和群体的知识的合理组合称为()A:专业结构B:年龄结构C:知识结构D:能力结构试题答案:C4 .下列哪项是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A、大量使用化肥B、单一作物种植C、生物多样性高D、过度使用农药试题答案:C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转包B、互换C、转让D、出售试题答案:D6 .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
A:跳跃式B:辐射式C:父传子、师传徒D:波浪式试题答案:C7 .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A:试验B:培训C:项目选择D:示范。
试题答案:C8 .对水稻催芽的要求是()A、慢、弱、乱B、快、齐、壮C、齐、壮、慢D、快、齐、弱试题答案:B9 .不计成本而取得的每亩最高产量称为O A:技术上限B:成果分布C:经济上限D:空自潜力试题答案:A10 .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
型农业推广组织A:项目B:行政C:教育D:企业试题答案:B11 .社会主义农业企业大多数是()A:全民所有制企业B:私营企业C:集体所有制企业D:个体企业试题答案:C12 .在农业生产中,哪种作物是主要的粮食作物?A、大豆B、棉花C、玉米D、甘蔗试题答案:C13 .下面肥料一般在作物收获后期应少施用的是OOA、氮肥B、钾肥C、有机肥D、微肥试题答案:A14 .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是什么?A、国有企业B、集体企业C、农民家庭经营D、合资企业试题答案:C15 .在农业生产中,什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耕地面枳的扩大B、农产品种类的增多C、农业生产机械化D、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试题答案:C16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现代农业科技?A、基因工程技术B、灌溉技术C、太阳能发电技术D、传统手工耕作技术试题答案:D17 .在农业生产中,为什么需要进行作物轮作?A、提高作物产量B、增加土地面积C、防治病虫害D、缩短作物生长周期试题答案:C18 .育成猪和育肥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经比较强,适宜温度在O℃,猪舍设计必须同时重视防暑和保温。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d4a024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2.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业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的定义、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农业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农业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为目标,通过改变生产环境、管理农作物和畜禽、利用农业机械和设备等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但在现代社会,农业技术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应用。
农业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落后的农业社会中,农民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试错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含量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阶段,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设备,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继续创新和更新。
现代农业技术以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为代表,通过基因改良、高效肥料、精密灌溉、无人机监测等手段,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作物和畜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术包括种植技术、畜禽饲养技术、农田水利技术和温室技术等。
种植技术涉及到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合理的播种时间和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畜禽饲养技术包括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环境管理等,对于提高畜禽的肉、蛋、奶等产品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水利技术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灌溉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以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适当的水分和排除过多的水分。
温室技术则利用温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蔬菜和花卉的生产和保护。
农业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2)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2)](https://img.taocdn.com/s3/m/7f19ff8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c.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农田生产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是指农业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土壤与肥料、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与设备等方面。
1. 土壤与肥料1.1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土壤是农田的基础,它由无机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组成和特性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性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和施肥方式。
1.2 肥料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肥料是供给植物养分的物质,根据其营养元素的不同可以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
有机肥主要由动物和植物的残骸经过一定的发酵产生,有机肥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无机肥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成,其含有的养分比例可以根据植物的需要来调整。
使用肥料的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等。
2. 农作物种植2.1 农作物的选择和布局选择合适的农作物种类是农田种植的第一步。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和土壤要求不同,选择适合自己地区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布局也要考虑到作物间的互相影响和异域作物的轮作。
2.2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正确的栽培技术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产量和品质。
例如,适当的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播种时要注意种子的密度和深度,灌溉的时间和量也需要根据植物的需求进行调节。
3. 农业机械与设备3.1 农业机械的分类和选择农业机械是农田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按照用途可以分为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割机械等。
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要考虑到农田面积、作物类型和经济投入等因素。
3.2 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正确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机械故障和事故发生。
例如,在使用农业机械前要对机械进行检查和调试,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和维修。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aec27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d.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1. 引言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包括种植、养殖、农机化、农药、农膜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指培育植物的技术方法,包括选种育种、土壤肥料管理、植株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种植技术中,合理选择优质种源、科学管理土壤和施肥、科学调控温湿度等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2.1 选种育种选种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种子和育种材料,通过杂交、选择等方式改良植物的性状。
在种植技术中,选种育种是提高品种适应性、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2.2 土壤肥料管理土壤肥料管理是指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等方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矿质元素供应。
合理的土壤肥料管理能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3 植株管理植株管理是指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调控和管理,包括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合理的植株管理能够促进农作物的早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防治病虫害。
3. 养殖技术养殖技术是指饲养动物的技术方法,包括动物选育、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
3.1 动物选育动物选育是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改良遗传性状等方式改善动物的性状。
合理的动物选育能够提高动物的肉质、增加体重和改善繁殖能力。
3.2 饲料管理饲料管理是指合理配置和管理动物的饲料,包括精确计量、营养均衡和适时供应。
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动物的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3.3 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指对动物可能出现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通过建立预防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和养殖环境卫生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养殖中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4. 农机化技术农机化技术是指应用机械设备和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包括播种机械、收割机械和农业机械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doc
![农业知识综合二整理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6d5fd369d15abe23492f4d95.png)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知识的考查。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课程。
要求考生认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相关生理学、遗传学和营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有关的实际问题。
包括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三个科目,各科目内容各占50分。
考试采用闭卷和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主要内容1、绪论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动物生理学研究内容:①阐明机体各部分机能活动特点,以及各部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②阐明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变化规律。
动物生理学研究水平:①整体和环境水平;②器官和系统水平;③细胞和分子水平。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①离体实验;②在体试验)2.慢性实验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变化都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称为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机体受到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反射活动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类型: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特点:迅速、准确、时间短、作用部位局限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和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到达较远或邻近的特定器官、组织或细胞,对其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9cf7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b.png)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本文将介绍农业技术的综合基础知识,包括土壤管理、植物生长、农作物保护以及农业机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农民和农业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管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管理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土壤管理包括土壤质地改良、施肥、灌溉和土壤保护等方面。
1.1 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
土壤可分为砂壤、壤质和粉砂壤等几个主要类型。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质地改良方法,如添加有机肥料、石膏或石灰等,以调整土壤结构和改善其通气性与保水能力。
1.2 施肥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及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施肥的时机、方法和剂量也需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
1.3 灌溉灌溉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
常用的灌溉方法有洪灌、滴灌和喷灌等,适当的灌溉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1.4 土壤保护土壤保护是防止土壤侵蚀、土壤质量恶化的一系列措施。
常见的土壤保护方法包括植树造林、合理耕作、轮作休耕和覆盖耕种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土壤养分流失。
二、植物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对于进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植物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几个阶段。
2.1 萌芽萌芽是植物从种子中生长出幼苗的过程。
种子经过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后才能顺利萌芽。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这些生长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2.2 生长生长是植物在幼苗期到成熟期间的主要阶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来进行生长。
土壤肥力、水分和光照等条件对植物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2.3 开花开花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植物进行繁殖的步骤。
农学入门知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
![农学入门知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6ee60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c.png)
农学入门知识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农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
农业技术则是指应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将介绍农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一、农学基础知识1. 植物学植物学是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结构组织和功能特性等。
了解植物的生理特点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作物品种、提高种植技术,并且还能帮助农业科学家开发新的植物材料和育种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2. 动物学动物学主要研究农业中的动植物关系,包括害虫与作物之间的互动、动物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了解动物的生态特点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并且通过畜牧业管理和养殖技术的改进提高养殖效益。
3. 土壤学土壤学是农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及其与植物的关系。
了解土壤的特性和质量有助于调整土壤肥力,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护土壤资源,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气象学气象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研究气候变化、天气预测和气象灾害等。
了解气象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可以选择合适的作物种植时间和灌溉方式,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并且还能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为农民的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农业技术与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农业技术。
1.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包括作物品种选择、育苗技术、耕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作物品种,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肥和灌溉等,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 灌溉技术灌溉技术是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关键。
合理的灌溉可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水分,增加土壤湿度,改善土壤质量,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现代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可以实现精确供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 温室技术温室技术利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可以在非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种植蔬菜和其他作物。
专业农技知识点总结
![专业农技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0983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4.png)
专业农技知识点总结农技是农业技术的简称,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技术。
农业技术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农技知识点的总结。
一、农业生产技术1.土地利用技术农业土地的利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合理的土地利用技术包括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加快土地资源的恢复和利用速度等。
2.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指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各个阶段的具体管理技术和方法。
3.养殖技术养殖技术是指家畜、家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
4.设施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是指通过设置温室、大棚等设施来改善气候条件,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率。
5.植保技术植保技术包括农作物病虫害病原检测、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等。
6.施肥技术施肥技术包括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实施科学施肥措施等。
7.水利技术水利技术包括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节约使用等。
8.农药使用技术农药使用技术是指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9.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的应用。
10.粮食储藏技术粮食储藏技术是指农作物的储藏、加工、包装等技术。
二、农业保护技术1.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包括化肥农药对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等。
2.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是指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的技术。
3.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指农作物品种、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技术。
4.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技术。
5.农业资源保护技术农业资源保护技术是指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
三、现代农业技术1.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农作物等生物体进行改良、培育和保护。
2.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传感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农作物种植、养殖等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测。
农学入门知识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的初步指导
![农学入门知识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的初步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a4612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7.png)
农学入门知识农作物栽培与农业技术的初步指导在几千年的农耕历史中,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积累了大量的农学知识和农业技术。
农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包含了对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掌握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和农业生产管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农学的基本概念和农作物栽培的初步指导。
一、农学基础知识1. 土壤与土壤肥力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农学家通过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了解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从而指导土壤的调理和肥料的施用。
2. 农作物生长与发育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的,如温度、光照、水分、营养等。
农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探讨不同作物对环境要求的适应性和优化栽培措施,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农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病虫害的种类、传播途径、生活习性等的研究,农学家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1. 选种与播种选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良好品质和抗逆性的种子或种苗作为基础材料,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播种是将种子或种苗按照一定距离和深度埋入土壤,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施肥与水肥管理施肥是指向土壤中添加肥料,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农学家根据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
水肥管理是指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含水量,合理调控水肥的供应,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3. 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包括间套作、覆盖栽培、膜下滴灌等措施,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栽培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田间管理和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三、农业技术的初步指导1. 育种与品种改良育种是通过人工干预,将某些有利特性的农作物杂交或选择性繁殖,培育出优良的农作物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技术综合基础知识宣传材料一、农业实用技术知识450问1、什么是三农问题?答:农村、农业和农民。
2、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答:多予,少取和放活。
3、什么是基本农田?答:国家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4、以下哪类耕地应当划为基本农田?答:(1) 蔬菜生产基地。
是。
(2) 农业科研和教学试验田。
是。
(3) 需要退耕还林和还牧的耕地。
否。
(4) 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是。
5、选择题。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经过(县政府、省政府、国务院)批准。
答:国务院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答:现代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标志之一。
8、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
其中无公害食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即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
9、什么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有哪些特点?答:有机农业是指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
②把系统内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
③采用土地与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的天然性。
④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品是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10、有机农业与我国其他农业有什么区别呢?答:有机农业与我国其它农业在表现在:(1)有机农业在其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产品,而其他农业生产允许或限制使用这些物质。
(2)有机比其他农业产品的加工质量要求更高,质量控制管理更加严格,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但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并发展替代原来常规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技术与方法。
(3)与其它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相比,有机农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更注重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什么?答: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什么原则?答:(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3)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院校、失言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什么叫农药?答: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14、农药管理的执法主体是谁?答:《农药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我县内农药管理的执法主体是苍溪县农业局。
15、什么是农药“三证”?答:农药“三证”即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16、哪些行为属农药生产?答: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农药生产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
17、哪些单位可经营农药?答:《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一)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二)植物保护站;(三)土壤肥料站;(四)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五)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六)农药生产企业;(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
18、什么叫假农药、劣质农药?答:假农药是指:(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劣质农药是指:(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二)失去使用效能的;(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19、怎样从外观识别假、劣农药?答:一是从包装识别:合格的农药包装材料坚实,无破损,无泄漏,字迹清晰。
二是从标签内容识别:农药标签内容应按法规要求标准标识,内容全面详实。
三是从不同剂型外观识别:可湿性粉剂应疏松均匀,不结块,用手捏搓无团块和颗粒;乳油、水剂应液状透明,无沉淀、无漂浮物;悬浮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存放后允许有分层现象,但下沉农药经摇晃后能轻易浮起,形成均一的悬浮液;颗粒剂应为均匀颗粒,不应有结块和太多粉末。
20、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有哪些?答: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有效成份的混配剂:甲拌磷(3911)、乙拌磷、治螟磷(苏化203)、内吸磷(1059)、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三环锡(普特丹)、氟化钙、氟铝酸钠、氟硅酸钠、滴滴涕、六六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砷、铅类、汞制剂、溴甲烷、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克百威、涕灭威(铁灭克)、杀虫脒、稻瘟醇(五氯苯甲醇)、五氯硝基苯、草枯磷、除草醚、毒杀芬、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
21、禁止在蔬菜、茶叶、瓜类、果树和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有哪些?答:禁止在蔬菜、茶叶、瓜类、果树和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品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蝇毒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地虫磷(地虫硫磷、大风雷)、氧化乐果、速扑杀、灭多威(万灵)、磷化铝、三硫磷。
此外,其它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品种有:(1)、氰戊菊脂、三氯杀螨醇及混配剂禁止在茶叶上使用。
(2)、所有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单剂及混配剂和稻瘟净、异稻瘟净单剂禁止在水稻上使用。
(3)、农田化学除草剂胺苯磺隆、绿磺隆、甲磺隆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仅限于水旱轮作田使用。
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22、什么叫肥料?答: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23、肥料市场的执法主体是谁?答:《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肥料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登记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即肥料市场的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24、哪些肥料可免予登记?答:《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经农田长期使用,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下列产品免予登记: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氰氨化钙,磷酸铵(磷酸一铵、二铵),硝酸磷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钾,单一微量元素肥,高浓度复合肥”。
25、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哪些?答:(一)以城市、医院、工业区垃圾、有害污泥等为有机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垃圾肥)。
(二)未腐熟的人粪尿。
(三)未腐熟的饼肥。
(四)以废酸生产的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废磷酸肥)。
(五)含激素或激素类叶面肥料。
(六)含氯肥料(氯化铵、氯化钾、含氯的复混肥料)禁止在忌氯作物上使用。
(七)含硝态氮的肥料(包括硝酸铵、硝酸钾复合肥及含硝态氮的复混肥料)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26、植物检疫的由来和概念?答:“检疫”一词来源于拉语“Quarntine”,原意是四十天的意思,最初用在对人的带病防疫上,早在14世纪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曾规定:凡外来入境人员必须在入境港口等地隔离四十天,经观察证明末带有当时流行的危险性传染病(如肺鼠疫、霍乱、虐疾)等后才允许登陆入境。
用于植物检疫比较晚,我国从1927年开始搞植物检疫,1930年开始立法,1951年基本走上正规,随着人类对植物病虫草害认识的提高和植物保护科学事业的发展,检疫的概念日趋全面完善。
植物检疫的概念是指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国家颁布的法规、条例以及国际间签定的双边协定,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含其包装物、运输工具及库房等)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简言之,植物检疫就是以法律为后盾的阻止危险性有害物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扩展传播的综合措施。
27、为什么必须开展植物检疫?答:在自然界中,植物病、虫、草害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但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包括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可以随人为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而传播蔓延,这些病、虫、杂草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为害,甚至往往因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而迅速蔓延,造成严重为害,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新的病、虫、杂草一旦传入,常常难于根治而留下无穷后患。
古今中外,随种、苗调运传带危险性病、虫、草害而导致农业灾害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饥荒”就是由于从美洲调入马铃薯,使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而造成了毁灭性灾害,当时仅800万人口的爱尔兰岛死于饥荒者达20万人,外出逃荒者164万人。
又如:原发生于埃及的蚕豆象,因人为调种而先后传入英国、美国、日本,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随军马饲料传入我国,给我国蚕豆生产造成严重为害;还有美国的甘薯黑斑病,传入日本后也于1937年传入我国,现已遍及我国25个省(市、区)。
仅从上述例子说明,引入优质种苗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也同样重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就是从根本上杜绝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为害,或一日传入,也要把它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让它蔓延扩展,以保证农业稳定高产安全发展,因此,开展植物检疫是防治农作物病、虫、杂草最经济、最有效、最积极的办法。
28、什么是植物检疫法规?答: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在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和环境,维护对内、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口和国内不同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监督处理的法律法规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