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合集下载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

读书与宗教宗教学者的必读书单一、宗教经典著作1、《圣经》作为基督教最重要的经典,包含了旧约和新约。

对于研究基督教的教义、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古兰经》伊斯兰教唯一的根本经典,是穆斯林信仰和行为的准则,对于理解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和宗教实践至关重要。

3、《吠陀经》印度教最古老的经典,包含了丰富的宗教哲学、神话传说和祭祀仪式的内容。

4、《佛典》包括经、律、论三藏,是研究佛教教义、历史和修行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宗教史研究1、《宗教的历史》(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本书以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世界各大宗教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宗教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2、《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系统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各种宗教的演变和相互关系,对于研究中国宗教的独特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3、《基督教史》(胡斯托·L冈萨雷斯著)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基督教从起源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是研究基督教历史的经典之作。

三、宗教哲学1、《宗教哲学》(保罗·蒂利希著)深入探讨了宗教的本质、宗教与文化、宗教与存在等重要哲学问题,对宗教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宗教经验之种种》(威廉·詹姆斯著)通过对个人宗教经验的研究,探讨了宗教情感、神秘体验等方面的问题,为宗教心理学和宗教哲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3、《轴心时代》(凯伦·阿姆斯特朗著)探讨了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世界各大文明中出现的精神突破,对于理解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四、宗教社会学1、《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爱弥尔·涂尔干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现象,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仪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2、《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宗教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3、《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杨庆堃著)研究了中国社会中宗教的组织形式、社会功能等问题,对理解中国宗教的社会角色具有重要价值。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30分钟总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2.《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D.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3.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A.以排行为氏B.以封地(国)为氏C.以所居地名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国家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5.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6.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有实力的诸侯国,先后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并建立秦朝。

从商鞅变法到秦统一全国相距多少年?秦朝自建立距今(2023年)相距多少年?()A.135年,1802年B.135年,2243年C.576年,1802年D.576年,2243年7.如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颁布“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确立中央集权制度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卖8.“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并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最后押题一卷(后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最后押题一卷(后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最后押题一卷(后附答案)【期末最后押题一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范围:七上全册)注意事项:1.本练习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卷猜押七上高频考点:北京人、原始牛耕、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丝绸之路、民族交融、魏晋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两汉与魏晋时期的科技文化等。

第Ⅰ卷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截止到2022年11月初,临沂市沂水县跋山遗址共清理出土石制品、骨牙角制品等5000余件,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

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

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A.旧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2.我国铸陶艺术历史悠久,陶器作品数不胜数,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一个人面鱼纹彩色陶盆。

关于这个陶盆代表的文明,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 B.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D.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薮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之野。

”其中,“□□”应为()A.阪泉 B.涿鹿 C.长平 D.镐京4.下图是七1班某同学在学习《夏商周的更替》时,找到的一则材料。

该材料能直接反映夏朝时期()A.社会等级观念 B.阶级分化严重C.平民生活习俗 D.生产发展水平5.“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一片甲骨惊天下,蕞尔(形容地方很小)一邑(安阳)震寰宇。

”据此可知()A.盘庚迁都最终使商朝政局稳定下来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象形是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D.商朝闻名于世的文字成就是钟鼎文6.《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提到,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áo,古代的一种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读后感

《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读后感

在阅读《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后,我深感这本书对于了解新疆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具有巨大的价值。

书中详细阐述了新疆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渊源、民族风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使我对新疆这个多元文化交汇之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疆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新疆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著名的天山、塔里木盆地等地理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在历史上,新疆一直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使得这里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其次,新疆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也让我印象深刻。

受丝绸之路的影响,新疆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

这里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以及中亚地区各国的交流合作。

书中对于新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述,使我更加了解新疆在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演变。

再者,新疆的民族风情让我为之着迷。

这里汇集了50多个民族,各民族的传统风俗、语言、宗教、服饰以及美食等方面的多样性为新疆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和广泛交往。

最后,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在改革开放的政策引导下,新疆地区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通过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方面的合作与创新,新疆正在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是一本让人收获颇丰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这使得我更加迫切地希望有一天能亲自踏足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选修第一学期1月阶段测试试卷及历史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选修第一学期1月阶段测试试卷及历史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高三历史(选修) 2020.0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一书中指出:“先秦最先出现的三学派——儒、墨、道——都是在礼乐传统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也源于对待‘礼乐’的态度各不相同。

”这表明“三学派”A.均赞成传统礼乐B.推动礼乐传统产生C.有文化同源色彩D.思想传承没有共性2.有学者认为:“汉初除分封诸侯王与秦有别外,不过是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初君臣共治比秦朝做的更好B.汉初统治者基本否定秦朝政制C.汉初统治者对宗法观念的恢复D.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一致性3.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1400年到1800年,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至少直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这一说法认为A.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B.中国的经济力量吸引白银流入C.中国长期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D.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4.在中国古代,折扇是文人墨客们的随身之物,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是文人的一种雅好。

下图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一幅扇面。

其中A.突出了圆润挺拔的书法意趣 B.体现了浓墨重彩的工笔风格C.抒发了淡泊高雅的情怀追求 D.秉持了自然天成的写实主张5.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

这一“努力”A.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 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D. 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洋务企业6.1913年,康有为在《不忍》杂志上刊文:“自秦、汉已废封建,人人平等,……一切皆听民之自由。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上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七上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检测题(含答案)

七上历史第4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以下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B.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C.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D.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2.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3.(济宁中考)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以下事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②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③曹操统一北方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5.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开展生产,以下关于这一方面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B.蜀国的丝织业兴旺C.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D.吴国的造船业兴旺6.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A B C D7.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上层非常腐败,封王各自为政B.晋惠帝实行分封制C.统治者不重视开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8.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战役,以下对这次战役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该战役发生在公元4世纪前期B.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前秦军队上下一心,作战勇猛D.该战役后,南方陷入混乱状态9.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之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②战役均以南方政权的胜利而结束③骄傲轻敌都是战败者的失败原因之一④少数民族原居住地区阶级矛盾锋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0.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

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解析

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解析

上海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综合测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以下能作为这一历史事实最有力的证据的是A.粗糙的石器工具B.元谋人的牙齿化石C.大量用火的遗迹D.大量的炭屑和烧骨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以经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播出,使传承华夏文明的信念得以凝聚,汉字书写美德的观念得以传递。

下列有关中国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相传黄帝时期,隶首创造文字B.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C.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4.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

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嫡长子继承制5.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下列文物出土于“帝都”的是()A.青铜立人B.后母戊鼎C.四羊方尊D.青铜神树6.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A.楚庄王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7.法家对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变革影响最大。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

下列选项中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仁政治国,爱民保民B.兼爱非攻,尚贤尚俭C.礼治天下,学以成圣D.重刑崇法,君权至上8.下面的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A.成都平原成为沃野B.古代中国是水利强国C.中国旅游资源丰富D.古代中国人民充满智慧9.“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汉高祖10.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A.绿林起义B.赤眉起义C.陈胜、吴广起义D.黄巾起义11.2020年11月初,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的班超纪念馆全面完成提升改造,恢复对外开放。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试卷 2套(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试卷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

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2.在清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巡抚主民政事务,总督主军事。

但实际上,二者的职权具有相当的类似性,可以说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且有的督抚其辖地也有局部重叠。

这一做法是为了()A.打破权力垄断以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以维护皇权独尊C.提高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效率D.军民分治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3.13世纪初,英国贵族、骑士和市民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负责召开会议;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等。

这些规定体现了()A.臣民参与监督王国的政务B.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C.议会与国王实行集体统治D.议会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4.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和军队最高首脑,但总统签署的法令必须有一名内阁成员副署方能有效;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但是需要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要对议会负责。

这体现出当时()A.君主、共和两派的斗争与妥协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法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责任内阁制度初步确立5.1998年,在吉林省第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其中梨树县还发展了“海选”方式,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即把原来用“海选”提名初步候选人的方式,发展成正式选举。

以上尝试说明()A.中国开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B.直接民主选举得到全面贯彻C.基层民主选举获得了新发展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6.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且能在“笼”中充分飞翔。

70周年书目

70周年书目

70周年书目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也是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妨回顾一些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书籍,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过去和塑造我们的未来。

1.《中国历史简明读本》这本书提供了中国历史的简明概述,从古代的封建王朝到现代的共和国时代,它涵盖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进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音乐、戏剧等方面。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为我们的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3.《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本书讨论了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涵盖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对中国的经济政策、市场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深入的分析和见解。

4.《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化,以及作家在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挑战时的思考。

这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中国作家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和趋势。

5.《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这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包括绘画、书法、剪纸、剪纸、京剧等。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风格和演变,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结起来,这些书籍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视角。

无论是对于中国人民还是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阅读这些书籍都能够增进对中国的理解和认识。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时刻,这些书籍将成为我们思考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参考。

中国宗教史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宗教史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宗教史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宗教史是研究中国古代至今各种宗教及其演变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

在考研中,了解中国宗教史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宗教的历史演变、主要教义和影响等方面归纳中国宗教史的知识点。

一、佛教1. 佛教的传入: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东汉末年,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印度传入的佛教经典,如《十二部经》和《杂阿含经》等,与中国的思想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中国佛教。

2. 佛教的演变:中国佛教历经三次发展进程,即土地佛教、官方佛教和民间佛教。

不同朝代对佛教的态度有所不同,如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度繁荣,而隋唐时期成为国教;而宋明时期则儒释争议激烈。

3. 佛教的主要流派:中国佛教主要有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等流派,各流派在对修行方法和理论的强调上有所不同,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道教1. 道教的起源:道教兼容并蓄了上古时期的巫术、法术和气功等原始宗教,并加入一定程度的儒释影响。

在汉代,道家思想逐渐形成,并有了自己的宗教体系。

2. 道教经典:道教的经典主要有《道德经》和《庄子》,以及后来的《正一派》《全真教》等著作,这些经典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道教的发展:道教在历史上多次兴衰,如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宋元明清时期则受到压制。

道教在世俗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提倡崇尚自然、修身养性的思想。

三、儒教1. 儒教的形成:儒教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礼教、忠诚、孝悌和道德修养。

2. 儒教的经典:儒教的经典主要有《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这些经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儒教的传承:儒教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传承至今,历代皇帝都以儒教为国学,设立科举制度,推崇儒家文化。

四、伊斯兰教1. 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西域的丝绸之路,随着阿拉伯商人进入中国而传播开来。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测试卷4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测试卷4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综合卷4一、单选题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农具D.铁质农具2.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以父权家长制大家庭为基础的氏族和宗族组织的制度。

据此可推知,下面与之类似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君主制3.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下列选项属于这位思想家主张的是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仔细观察下图的漫画作品,我们能够从中读取到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A.有人主张继续沿用西周分封制B.在全国范围推行了郡县制C.建立起了封建的官僚政治体制D.图中制度确保了国家统一5.《洛阳伽蓝记》对北魏的洛阳城有详细记载。

其中说道:“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

”这主要反映了北魏A.尚未迁都洛阳B.经济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统一促进经济的发展D.学习汉族礼仪促进社会进步6.“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

”这段话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7.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商人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越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越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官吏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8.宋太祖认为,文臣纵然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心得.doc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心得.doc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心得王俊义最近,我抱着学习和求知的心态,拜读了由中共中央原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持编写,并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后深受教益。

日前,以研究中国史学史和史学理论著称的瞿林东教授,在概述新时期历史学的发展与成就时,撰文指出:;在历史知识社会化方面,有许多雅俗共赏的历史读物出版,尤其是新近面世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中华史纲》等,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深入开展历史教育方面,已经并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我十分赞同瞿先生的评价和估计。

对于蔡先生的同类著作《中华史纲》,已有史家公开发表评论,又有媒体记者的长篇专访,诸如《一本好读的中国通史简写本》,及《蔡美彪:洗尽铅华是本色》,对蔡先生这部著作的内容特色及其治学精神与学术风范,都有很高的评价与报导,勿需笔者再来赘言。

这里,仅想就《读本》谈一点读后感言。

我总体认为这是一部观点正确、内容翔实、结构严谨完整、体例统一、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能雅俗共赏的优秀历史教材,其突出特色和成就,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传承发扬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通史家风;,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坚持和运用了唯物史观。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既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发展史,又有学史、修史和用史的优良传统。

就修史方面说,几乎历朝历代都重视编纂通史类的著述。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可谓是传统史学通史著作的经典,至二十世纪新史学兴起后,世纪之初就有夏曾佑的《最新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后又有白寿彝先生作总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的压轴之作《中国通史》巨著(十二卷二十二册1300多万字)。

据有学者统计,从1900至1999年,国内学者用各种史观、各类体裁编写的中国通史著作就有130多种,人们之所以如此重视通史之作,主要在于其能适应时代需要,反映该时代历史研究的总体水平。

在中国通史编写发展的历程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自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传入中国,经李大钊、郭沫若等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撰写史学著作,将中国史的研究引入新的阶段。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解析新人教版

综合测评(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史料记载:“国朝设布政以统治列郡,设都司以总诸卫之兵。

虑二司之比周也,又设按察司以纠之。

以三司之颉颃也,又遣御史以按之。

近以四方多事,又遣都御史以巡抚之。

”明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 ( )A.防止地方割据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权限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2021·山东菏泽模考]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制。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

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

册付天下……收之。

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 ( ) A.加强了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3.[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B.加强了对台湾岛的管辖C.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

据此,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5.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对明朝构成边境威胁。

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6.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综合训练(三)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综合训练(三)
17.1944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1947年,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A.废除黑人奴隶制B.维护宪法权威
C.建立世界霸权D.维护国家统一
15.马克思认为“……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碎粉,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A.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史实或史料
推论
判断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韩非子·和氏》
商鞅变法这一措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理念。
20.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宣扬佛教文化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三大石窟主要成于隋唐时期。( )
21.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江苏省苏州市2021年中考历史“一模”考前综合训练(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中国历史悠久而璀璨,由上古时代至今,历经沧桑变迁,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记忆与故事。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的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简明扼要的历史概览。

先秦时期中国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实际考古证据的朝代,而西周时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颠簸不安的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孔子、孟子等众多思想家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度量衡,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的新纪元。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刘邦和汉武帝是汉朝两位最具代表性的皇帝,实行的制度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北方政权和南方政权的分立。

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最为知名的三位领袖人物,各自建立了魏、蜀、吴三个政权。

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北方多次被外族入侵,南方小国多次兴起。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繁荣的时期之一,隋朝统一了南北朝疆土,而唐朝则开创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唐玄宗、李世民是唐朝最为英明的皇帝。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和平的一个朝代,科举制度的建立使得宋代文化发展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但宋代对外政策导致亡国。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被外族统治最久的一个时期,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都在这一时期统治中国。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朝代,明朝实行的海禁政策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落后,清朝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

现代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自此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重要的事件影响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

建国后的新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追寻历史中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书籍推荐

追寻历史中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书籍推荐

追寻历史中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书籍推荐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通过了解历史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今世界的形态。

对于学生而言,了解历史事件不仅可以培养思辨能力,还可以扩大知识面。

下面是一些适合中学生的历史书籍推荐,帮助他们追寻历史的足迹。

1. 《简明世界历史》作者:西斯-库萨罗夫、保罗-克鲁格曼本书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概述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史实,适合初学者阅读。

它提供了多角度的观点和独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2. 《中国古代帝王读本》作者:项脊轩主人这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帝王。

它不仅涵盖了帝王的生平事迹和政治贡献,还揭示了这些帝王背后的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

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读物。

3. 《世界三大文明史》作者:霍奇森这本书对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河流域的文明进行了深入研究。

它详细介绍了这些文明的政治、宗教、军事和经济等方面,以及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4. 《令人震撼的历史瞬间》作者:斯蒂夫-罗特和彼得-斯诺德格拉斯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具有震撼力和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如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法国大革命和二战等。

它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图片展示了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时刻。

5. 《白银时代》作者:查尔斯-穆瑟这本书关注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

它描绘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移民潮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变化。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美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适合中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优秀资料,但并非唯一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历史书籍。

当然,在阅读之余,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听取演讲和参加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对中国宗教历史精准、系统的梳理,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世纪90年代,牟钟鉴教授与张践教授用九年时间合写了《中国宗教通史》,1999年出版后广受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宗教类一等奖。

这是国内科研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奖项,选拔考核严谨,至今已经评选到第七届。

其中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宗教学一等奖空缺(第六届的一等奖是十五卷本的《中国佛教通史》),由此也可见本书获奖之珍贵、价值之卓越。

2013年本书入选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被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发行。

本来《通史》有一百万字,但翻成英文需要压缩成50万字。

《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就是英文译本的原稿,2015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我看来,上述著作英文版本的出版,有助于外国人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宗教的系统性,而且也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价值。

而简明读本的出版,则有助于国内对宗教学有研究热情的初学者把握中国宗教的本质与内容,在国内“讲好中国故事”。

一、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宗教”概念的内涵自从宗教学学科产生以来,“何为宗教”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鉴于这门学科产生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我们也毋容置疑宗教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一神信仰的烙印。

随着宗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基于西方文化而制定的“标准鞋子”在非西方难免会有“不合脚”的困惑。

由于中国宗教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容,研究中国宗教的学人对上述“宗教”概念“不合脚”的感触尤其深刻,“宗教”之“教”与“教化”之“教”的差异显而易见。

正如牟钟鉴先生所说,西方宗教学百余年间的发展,因其缺少中国宗教史的资料,其后果有二:“一是西方宗教学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原理原则,缺乏充分的普遍价值;二是西方学人在涉及中国宗教历史特点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和误解。

民族宗教史

民族宗教史

民族宗教史
民族宗教史是指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宗教信仰和传统。

在中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逐渐形成。

其中,汉族的佛教、道教和基督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传入中国的是印度佛教。

唐朝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国教。

而在明清时期,佛教的影响逐渐减弱,但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起源于汉朝时期。

道教注重修身养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教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式微。

基督教是一种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

在19世纪末,基督教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目前,中国的基督教徒数量逐渐增加,但在宗教自由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除了汉族的佛教、道教和基督教外,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各具特色。

例如,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蒙古族信仰萨满教等等。

总之,民族宗教史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不同的民族信仰和传统
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对中国宗教历史精准、系统的梳理,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世纪90年代,牟钟鉴教授与张践教授用九年时间合写了《中国宗教通史》,1999年出版后广受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宗教类一等奖。

这是国内科研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奖项,选拔考核严谨,至今已经评选到第七届。

其中第四届、第五届、第七届宗教学一等奖空缺(第六届的一等奖是十五卷本的《中国佛教通史》),由此也可见本书获奖之珍贵、价值之卓越。

2013年本书入选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被翻译成英文向世界发行。

本来《通史》有一百万字,但翻成英文需要压缩成50万字。

《简明中国宗教史读本》就是英文译本的原稿,2015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在我看来,上述著作英文版本的出版,有助于外国人全面、准确理解中国宗教的系统性,而且也具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价值。

而简明读本的出版,则有助于国内对宗教学有研究热情的初学者把握中国宗教的本质与内容,在国内“讲好中国故事”。

一、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宗教”概念的内涵
自从宗教学学科产生以来,“何为宗教”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

鉴于这门学科产生的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我们也毋容置疑宗教这个概念所具有的一神信仰的烙印。

随着宗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基于西方文化而制定的“标准鞋子”在非西方难免会有“不合脚”的困惑。

由于中国宗教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容,研究中国宗教的学人对上述“宗教”概念“不合脚”的感触尤其深刻,“宗教”之“教”与“教化”之“教”的差异显而易见。

正如牟钟鉴先生所说,西方宗教学百余年间的发展,因其缺少中国宗教史的资料,其后果有二:“一是西方宗教学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原理原则,缺乏充分的普遍价值;二是西方学人在涉及中国宗教历史特点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和误解。

”因此,“当代中国宗教学学者有责任用世界比较宗教学的眼光,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自己的宗教史,并从中总结出正确和明晰的理论观点,为建立中国特色宗教学提供中国宗教经验。

从现实性来说,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信仰尽管发生了巨大变化,却仍然在心理结构上保留着某些历史传统的文化基因,形成稳定的民族特征。


牟钟鉴、张践教授的著作对中国自原始社会开始,
至民国年间复杂多样的宗教形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阐述。

专著中既包括中国滋生的原生性宗教,也包括从外国传来的各种世界性宗教;既包括原始、古代形态的宗教,也包括现代形态的宗教;既包括华夏民族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宗教,也包括中国各主要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

这些复杂的宗教形态,构成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如此丰富的内容,显然无法用一种宗教或一个神灵的宗教概念去理解。

这是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因而也决定了中国人信仰世界的复杂性。

面对诸多人群共处华夏、你来我往的现实,尊重与妥协、求同与存异,寻求彼此精神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多元通和”,成为必然选项,这正是牟钟鉴先生提出来的核心理念之一。

他与张践先生一起,在著作中对中国宗教“多元通和”的思想及其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这个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

人文理性引导宗教信仰,两者互为补充,从而避免了欧洲中世纪神权政治和神学垄断,使宗教义理贴近现实生活,有益道德教化,而宗教又弥补了儒、道两家缺少彼岸追求和神灵慰藉的不足。

第二,民间性与正统性互补。

民间宗教与正统大教相别又相互流动,形成民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互动,不仅同时满足了上下阶层的信仰需求,而且在互动中保
持着宗教的生命活力。

第三,民族主体性与多元开放性统一。

敬天法祖为全民尊奉并数千年不变的基础性信仰;以儒、道互补为底色,同时具有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博大胸怀,易于接受外来宗教并使之中国化。

第四,通和性与多样性并存。

在儒家“和而不同”和道家“有容乃大”思想引导下,不同宗教互相接近、彼此和谐而且会通,成为风气。

历代王朝文化政策的主流是三教或多教并奖,信仰关系以和谐为主旋律,还出现二教或三教共信的“信仰混血”现象。

这样的宗教生态,显然不同于西方社会。

中国宗教史作为中国文化史的有机构成,记录着中国人向往神圣、追求超越、探索奥秘的漫漫长途。

总体上看,揭示出中国宗教“多元通和”的特征,显著拓展了学术界对于宗教概念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宗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

二、有助于全面理解中国宗教的“系统性”
在当代中国的宗教学研究中,对于各种具体宗教分门别类的研究进展很大,但是通史的研究成果进展很小。

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难以找到一个能够统摄中国宗教发展历程的主题线索。

牟钟鉴教授在长期研究中国道家道教思想、儒家思想和中国民族宗教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宗法性传统宗
教”这一概念。

在本书中,除了一般宗教史都要关照的原始宗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宗教之外,作者还着力开挖了具有国家民族宗教性质的宗法性传统宗教,即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中国人的基础性信仰,并叙述其一贯到底的发展过程。

这是前人未做过的工作。

由于有了宗法性传统宗教这样一条主题线索,其他宗教及其相互关系便联成了一体,丰满了中国宗教的整体面貌。

这是其他宗教史著作难以做到的,可以视为本书的突出创新之处。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