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评课稿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听完张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更给人一种“此乃真为新教师吗”之惑。
她那亲切的声音和巧妙的应对,以及与学生之间一起演绎的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想用“四妙”来概括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和感受。
一、识字为先,方法渗透一年级语文教学重在识字和写字。
《咕咚》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音,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
教学中张老师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字:如,让学生运用形声字特点认读“咕咚”“吓一跳”的“吓”“拦住”的“拦”;借助图画猜一猜“狐狸”“大象”的“象”,在“象”字的处理上着重用力,既展示了这个象形文字的演变,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文字的联系,又注意了写法指导,还对比识记了与之形近的“家”字。
韦老师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认读,少了枯燥的识字方法,孩子更乐于学了。
二、巧借图画,促进阅读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张老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带着孩子们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展开阅读。
如在抽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张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让学生说说每幅图都讲的是谁在干什么,借助图画的帮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对课文的主要情节有了整体的感知;再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森林可热闹了”中的“热闹”一词,老师又一次巧妙利用图画,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们跑得怎样?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跟着跑?看着生动的插图,学生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有关注小动物动作的,有关注小动物表情的,有关注小动物叫喊声的。
这样,既激发了思维,丰富了想象,也实现了多元的表达,交流碰撞中,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小动物的惊吓和慌乱,“热闹”一词的词义无需再讲,学生早有了入情入境的感悟,朗读指导也自然水到渠成。
三、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老师将本文教学的重点定位为以读代讲,以读促悟,重点指导朗读好小动物的喊叫,兔子、小猴子,大伙儿说的活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冷静、爱思考。
《咕咚》评课稿(8篇)
《咕咚》评课稿(8篇)《咕咚》评课稿(通用8篇)《咕咚》评课稿篇1一年级的孩子是可爱的,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充满活力的。
谢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听了《咕咚》一课,我也感触良多,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热闹好玩的识字教学,情景中收获。
新教材倡导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识字,不建议集中识字和语境识字。
这一点谢老师落实得很好。
课前从拟声词游戏互动开始,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中的“口字旁”,从而引出课题“咕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踏雪无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
学习“掉”的时候,老师特意一不小心让“掉”的生字卡片从自己手中掉落,让学生“看”清楚“掉”的意思。
在学习“拦”字时,老师又从两排同学之中行走,让学生做出“拦”的动作。
最后,老师用一首识字儿歌作为课间操,让孩子动起来,也让生字复现,热闹而有效!但是,统观所有的识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汉字的“义”,维度比较单一。
其实,汉字有“音形义”三个维度,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汉字而有所侧重。
二、热闹活泼的阅读教学,读演中体会。
老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写小动物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表演“拔腿就跑”,体会小兔子没经过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么做?怎么说的?”,体会小猴子的吓跑;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个跟着一个跑”上,学生表演,体会小动物们的盲从。
这里满满的表演,满满的体会,只是我总觉得少了对故事整体的感知。
另外这么多的表演,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实效真的出来了吗?在表演“一个跟着一个跑”时,一定要按照出场顺序吗?我个人觉得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于学的成分。
另外,“用横线划出小动作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有点拔高要求。
《咕咚》评课稿篇2《咕咚》是一下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也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因,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凭借汉语拼音和*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
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
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咕咚》优秀教案含板书教学反思20 咕咚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熟”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跟”等7个生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通、读顺。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借助图画、形声字的特点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推断。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教师导学: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咕咚”又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咕咚”这两个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都是口字旁的字。
)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二、游戏闯关,认识生字。
1.教师设置闯关游戏。
第一关——“神奇果树林”。
要求: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生字:咕、咚、熟、掉、吓、鹿、逃、命、象、野、拦、领。
3.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4.学生汇报后,教师指导难读、易错的字音。
(1)翘舌音:熟(shú)。
(2)后鼻音:咚(dōnɡ)、命(mìnɡ)、象(xiànɡ)、领(lǐnɡ)。
(3)整体认读音节:野(yě)。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第二关闯关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不重复;知道“咕咚”是什么,知道故事中讲了几种小动物,分别是谁。
(出示课件)2.明确要求后,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再次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读课文,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认真倾听,互相评价。
4.小组内评选出读得最棒的同学一起去闯关。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木瓜从树上掉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仔细看,认真听。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交流。
2.出示“咕咚”词卡,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形声字的规律,自己猜猜读音。
3.小结猜读方法。
(1)小结:“咕咚”是一种声音,是很重的东西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样。
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
(2)板贴卡片:形声字猜读。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结合阅读经验,回顾猜字方法1.导语:《咕咚》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小蜗牛》一样,没有全文注音。
那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怎么猜出它们的意思,甚至读音呢?2.回顾猜字方法。
(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后练习题。
(2)小结板贴:我们在图画的帮助下了解了生字的意思。
板贴卡片:看图知义。
三、多种方法,猜认生字1.出示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图片,提示:图片中画的掉进湖里的水果就是“木瓜”,掉进去的地方就是“湖”。
出示木瓜和湖的词卡、实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两个事物,并建立事物和字形之间的关联。
(2)结合阅读经验,认识“熟”。
①提问: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呢?有谁还能想得起它的读音和意思?预设1:《四个太阳》中的“果子熟了”。
预设2:《端午粽》中的“煮熟的粽子”。
②学生一起再读读这两个句子,在复习回顾中再次熟悉它的读音、字形和意思。
③板贴卡片:阅读经验。
(3)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认识“掉”。
①提问:这个字我们在哪里见过面呢?预设1:《猴子捞月亮》中四个“月亮掉进井里啦!”预设2:《狐狸与乌鸦》中“乌鸦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②教师动作演示,如丢掉粉笔、碰掉橡皮,让学生明白“掉”的意思。
(4)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字。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第20课《咕咚》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①熟悉“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
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旁。
②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情形,要动脑想一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二、能力目标①培育学生识字、写字能力②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③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朗诵课文,慢慢达到情感朗诵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情形,要动脑想一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情形真相”。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吸引学生,揭露课题.一、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二、(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路写这两个字。
(要求: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齐读课题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学习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一、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勾出自己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能够多读几遍。
二、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3、再读课文,看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来解决问题。
三、学习生字一、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二、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熟悉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彼此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别离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②谁愿意把自己的识字方式介绍给大家。
四、再读品悟一、自己练习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二、四人小组轮着读课文,彼此评一评,读的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要注意读好的。
3、朗诵檑台赛4、齐读课文五、指导写字一、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家”“怕”扩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
认识“四点底”。
2、会读指定的词语。
能用“热闹”写一句话。
3、朗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4、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2、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5个生字。
2、在初读时学习读书方法,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习5个生字。
学习读书方法教学难点:写字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一)轻轻读第8课,不认识的字读准拼音,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用手势向老师汇报你读了几遍课文。
(二)画出生字词语(三)迅速用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讨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4个)(四)分自然段找学生读课文,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读后大家评议。
三、读词语:用不同形式读下列词语。
吓坏逃跑热闹大伙儿熟了正巧木瓜哈哈笑四、学习生字:(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扩词。
吓逃跟哈跑你用什么记住这些字?学生分析字形,用熟字学新字。
(二)学生选字向大家汇报记字的方法。
“吓”一个人被吓得张开了嘴。
(三)观察田字格中字的重要笔画、间架结构。
(四)描一个写两个。
五、巩固练习:(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字。
(二)读词语:六、作业:读课文。
抄写生字。
课后反思:在生字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很快,而且记忆的也很好,方法比较巧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听。
2、以读为主,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别人说的话要动脑筋想一想。
3、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4、会读指定的词语,能够用热闹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
认识“四点底”。
读课文。
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明白大家笑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6、咕咚来了板书课题:二、学习课文(一)自读课文,说说咕咚是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二)第一次兔子只听见咕咚声,没看见是什么就吓坏了,拔腿就跑后来怎样呢?指名读第二段问:其他小动物听到兔子的喊声是怎样做的?师:森林中有那么多的小动物,你想当谁,学一学。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说课稿、教学反思
《咕咚》说课稿小学语文第二册19课《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并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成熟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这篇课文情节通俗易懂,但是篇幅较长,共有7个自然段,并且有较多的对白。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我对课文的分析与理解,并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分组表演,实现师生多边互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凡事要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我采取激趣促读、创设情境的教法,做到教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
引导学生采取自学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力求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一、识字、写字。
二、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了解课文主旨,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理清层次,通过合作学习,将课文中的大量对白组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再以句带段,以读带讲,深入分析课文,理解文章中心。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运用多种形式,将枯燥的生字教学渗透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通过摘木瓜、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生字。
以下我着重对第一课时的教学做进一步说明。
《咕咚》教学反思与评价
《咕咚》教学反思与评价一、引言《咕咚》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音响设备和音效,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本文旨在对《咕咚》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探讨其优点、局限性以及适用场景,以期提出一些建议,为教师和教育者提供参考。
二、背景介绍《咕咚》教学是由教育创新实验室于2019年推出并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音响设备和音效的应用,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优点1. 提高学习兴趣《咕咚》教学通过创造性运用音响设备和音效,使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音效的应用使得学习内容更具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中,《咕咚》教学能够催生学生创造力,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习效果研究表明,音响设备和音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增强学习内容的记忆效果。
音乐和声音的刺激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信息更易于被吸收和理解。
学生在《咕咚》教学中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提高了学习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咕咚》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创了教育领域的新道路。
通过音效的应用,教师可以创造出更多可能的教学场景,极大地提升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挑战性。
四、局限性1. 设备成本较高《咕咚》教学需要投入大量的音响设备和音效资源,这对学校教育经费是一个挑战。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咕咚》教学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这可能会限制它在教育领域的普及。
2. 学习过程繁琐在使用《咕咚》教学方法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音效制作和设备调试等。
这可能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对于时间有限的教师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同时,音效的应用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和创意能力。
3. 适用场景有限《咕咚》教学更适用于某些特定学科和课程,特别是具有音乐和声音元素的课程。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咕咚》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咕咚》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咕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咕咚》,它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的声音。
兔子听了之后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也跟着跑起来,最后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明了情况,大家一起来到湖边,看到了真相,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动物们都哈哈地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
二、学情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积累的识字量是有限的,学到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也不多,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借助实物和直观影像等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
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五、教法学法阅读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对话法电教法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提问: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教师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只小兔子)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你们想到了什么词语?学生自由回答。
(吃惊、害怕等)师:听他们在说什么?(课件播放并出示小兔子说的话: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啊!)师过渡:小兔子为什么那么害怕“咕咚”?“咕咚”是什么?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生字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范读,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或者猜读猜读,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语文《20 咕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特点《20 咕咚》是新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
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背后的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二、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课文标题:《20 咕咚》•重点词语:乌鸦、树枝、咕咚等•课文要点概括:小乌鸦飞到了树枝上,发出“咕咚”声。
板书布置:板书内容要简洁清晰,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观看。
使用醒目的颜色和清晰的字体书写,可以增加学生对板书内容的注意。
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在教学《20 咕咚》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我还设计了互动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习兴趣。
2.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对《20 咕咚》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部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能力。
在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3.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同时,我还会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源泉。
以上是本节课《20 咕咚》的优质课教学设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能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
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二)、出示第二幅图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快逃命啊,咕咚来了!”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咕咚咕咚咕咚咕咚》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咕咚咕咚咕咚咕咚》评课稿本评课稿基于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咕咚咕咚咕咚咕咚咕咚》的评估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促进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
教材内容概述《咕咚咕咚咕咚咕咚咕咚》是一本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下册教材。
该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和图片呈现,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培养学生的基本识字能力:通过阅读故事、文章等内容,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生字词,提高识字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解读故事主题、角色和情节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朗读和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故事情节和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建议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注重课前导入: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一些引入性的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和思考,为研究创设良好的氛围。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分层设置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活动,包括词汇练、阅读理解、口头表达等,以满足每个学生的研究需求。
4.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5. 鼓励思维拓展: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故事情节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造性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咕咚咕咚咕咚咕咚咕咚》是一本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语文下册教材,通过生动、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注重课前导入,辅以多媒体教学,分层设置活动,创设情境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拓展。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下册《咕咚》第二课时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这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狮子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从。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成四个部分,并有其相对应的四幅插图。
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先写了小动物怎么做,再写小动物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读懂故事和讲述故事。
二、说学情学习此课,(幻灯)我们有以下有利因素: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笔画和常见的偏旁部首,能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
再有我班从一年级就开始了课外阅读,学生的识字量较大,这对他们独立认字、理解字义都有很大帮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过前几课学习,我发现由于课文较长,识字量增大,在第一课时进行集中识字,学生对生字掌握的不牢固。
脱离了文本这个载体孤立地识字,学习效果不好,于是我决定采用分散识字,提高实效性。
三、说教学目标1.读懂童话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用符号标记重要信息的方法。
2.理解课文,知道遇事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应该只听别人的,不要盲目跟从,要多问问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3. 在听、读、讲、演童话故事中想象画面,训练学生倾听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读懂童话故事的内容,学会用符号捕捉和标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五、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咕咚》教学纪实与评析
《咕咚》教学纪实与评析作者:赵丽娟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2020年第03期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两篇文章,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这么多客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吧!师:掌声真热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孩子们,拍手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生:“啪啪啪”的声音。
师:对,“啪啪啪”是表示声音的词,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吗?生1:轰隆隆。
生2:哗啦啦。
生3:呼呼呼。
师:真好,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表示声音的词。
老师奖励你们玩个游戏,想玩吗?生:想。
师:游戏的规则是:我来说,你来猜,要猜声音词哦!师:认真听,青蛙青蛙叫起来。
生(齐):呱呱呱。
师:加上动作再试试,蜜蜂蜜蜂飞过来。
嗡嗡嗡。
师:大雨大雨下起来。
生(齐):哗哗哗。
师:小朋友们笑起来。
生(齐):哈哈哈。
师:你们可真棒,老师这也有一个表示声音的词,你会读吗?(师板书:咕咚。
)生1:咕咚。
师:声音再大一些,谁再来?生2:咕咚!师:对,就这样,语速再快点呢?生3:咕咚!师:是的,就这样,我们一起来。
生(齐):咕咚!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师:“咕咚”这个声音可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吓坏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师:看,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一边看图一边读,读后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听明白要求了吗?生:听明白了。
(生自由读文,师边听边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没有。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哦!谁来读这些生字?生:鹿、象、拦、吓、逃、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咕咚咕咚》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咕咚咕咚》
评课稿
引言
《咕咚咕咚咕咚》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小猫咪咕咚咕咚的故事。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评课,从课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课文内容
《咕咚咕咚咕咚》主要讲述了小猫咪咕咚咕咚在探险中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法。
通过对小猫咪的描写,课文展现了勇敢、聪明和乐观的品质。
故事情节简单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够引发他们对动物、自然和冒险的思考。
教学方法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讲解、问答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听力理解;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问答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对
于《咕咚咕咚咕咚》这篇课文,教学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课文中的核心词汇和句子;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并通过问答等方式进行深
入思考;
- 学生能够表达他们对小猫咪的情绪和想法,并与同学进行合
作交流。
结论
总的来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咕咚咕咚咕咚》是一篇
生动有趣的课文,适合用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
通过教授这篇
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咚咚咚咚》评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咚咚咚咚》评课稿1. 简介本文档是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咕咚咚咚咚咚》进行评课的稿件。
评课的目的是对该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以便提供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
2. 教材概述《咕咚咚咚咚咚》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之一。
该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线,融入了丰富的故事情节、诗词歌赋等内容。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形象的插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 教学目标《咕咚咚咚咚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
- 提升学生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4. 教学内容分析《咕咚咚咚咚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掌握基础识字:通过词语拆字和字形训练,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和故事,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语言表达: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5. 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授《咕咚咚咚咚咚》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趣味为主导:通过趣味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阅读欲望。
- 综合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的研究效果。
- 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和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研究。
-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和小组合作等。
6. 教学评价《咕咚咚咚咚咚》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
- 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灵活多样,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 学生研究效果和成绩的提升情况,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7. 改进建议基于对《咕咚咚咚咚咚》教材的分析和评价,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增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故事情节,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
听完薛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更给人一种“此乃真为新教师吗”之惑。
她那亲切的声音和沉稳的神态,以及与学生之间一起演绎的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想用“三妙”来概括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和感受。
一、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薛老师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
所举动物都是常见的。
所以孩子们学的开心做的高兴,一下子调动起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薛老师抓住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
同时又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了知识点“象声词”,薛老师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逐层击破重难点,条理清晰。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薛老师将它设定为“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
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
以及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要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
为了攻破难点、落实重点,薛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用这样的过渡语转过来。
“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师生分角色来读颜色不同的内容。
之后引导孩子们发现由“小动物跑的句子”和“小动物叫的句子”再分类学习“跑”和“叫”的句子。
通过“跑的句子”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们的“盲目跟从”;学习“叫”的句子时,她则是让孩子们比较句子,朗读句子加以分析,
帮孩子们梳理出了“害怕——越来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个心里递减的变化层面。
大伙儿的表现如此而野牛却与大家不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薛老师先由野牛的“问”——到动物们的“没有亲眼看见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听见,最后到野牛的用“心”思考。
这样的设计串联起了整个重难点,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逐层接近寓意,将唐突又难懂的寓意分解、细化掉。
不能不说是薛老师的匠心独具之处,此为“二妙”。
三、加入写字教学,开发教材。
在学习完整篇课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后,薛老师将这节课的结晶字“聪”,当成生字,让学生们拿起笔写一写。
改变了传统选学课文没有生字可写的局面,开发创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的语文课,此为“三妙”。
当然,当我们佩服与薛老师的敢于尝试选学课文,大胆设计教学环节;当我们还沉醉在学生们的书声琅琅,陶醉于老师点拨的靡靡之音时,下面几点拙见能够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⑴让学生表演读。
薛老师只是提醒学生记住课文,而忘了观察动物的神情。
紧张、皱眉,所以孩子们上台只沉浸在嬉笑当中,有种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质象的感觉。
⑵当薛老师问孩子们喜欢谁时,孩子们有的说野牛并且说因为野牛勇敢、冷静让老师顺利地导出“聪”字,问题也由此产生。
薛老师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写,而是继续追问刚才的问题,结果孩子们则天马行空乱扯开来,颇有多此一举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