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大集中”问题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大集中”问题研究综述
一、全方位扫描:七大论题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背景及动因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根据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可分为4个不同的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金字工程”实施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政府上网阶段和进入21世纪至今的电子政务实质性应用阶段[1]。开展电子政务建设20多年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就,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巨大的发展水平和层次差异,导致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难以实施整体规划,随之带来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等许多问题,产生了众多的“信息孤岛”,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电子政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被动,成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之一[2]。为此,2006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在《中国政府改革与电子政务发展趋势》报告中再一次明确强调了电子政务应采取“大集中”的建设思路。
笔者认为,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强调应用、服务和实效的新阶段,这是推行电子政务大集中的深刻背景。消除“信息孤岛”、避免系统重复建设,提高数据的管理水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推行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内在基本动因;而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既适用于现代政府管理职能,又能富有实效,真正服务于民,满足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际需要,是推行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外部驱动因素。
(二)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概念及特征
汪玉凯指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多内容是具有共性的。对于有共性的内容,应当采取统一建设的办法,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真正做到集约化、低成本”,“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中,应该关注顶层设计”[3]。万道濮、黄波认为,“电子政务大集中就是将分布在各级政务机关的办公系统和政务信息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集成。实际上就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政务机关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及服务平台的集成、优化和整合,并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挖掘、共享和共用,推动政府机关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以提高政府整体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效益的过程[4]。”基于上述涵义的界定,有学者概括出电子政务大集中的最大特征是“统一”、“共享”和“协同”[5]。“统一”具体说来就是要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和统一安全管理;“共享”是要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协同”是要整合各种资源,达到业务的协同。
(三)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目的及作用
大部分学者认为,政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质在于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共享范围,而“大集中”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有研究者更是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了电子政务大集中的目的,认为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大集中是为了实现异构系统、异构数据互联共享;从系统建设的角度看,推进大集中是为了避免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统筹规划;从系统运维的角度看,大集中是为了降低电子政务的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益;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大集中是解决电子政务建设中诸如权责不清、利益不明、关系复杂等诸多信息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政务协同的角度看,大集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子政务各自为政,从而实现互联互通及协同工作;从政府职能的角度看,电子政务大集中模式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确保服务无缝集成的最有力手段。
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作用,有学者指出,“电子政务大集中建设模式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统筹规划,从而建设节约型政府”;也有研究者认为,“电子政务大集中有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有利于提高决策科学化,从而打造知识型政府”;还有学者提出,电子政务大集中有利于建设创新型、效率型和服务型的政府。
在笔者看来,电子政务大集中的目的和作用归结到一点,就是更好地服务于民,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原则及方法
2008年4月,《国家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中有多处体现了大集中的发展理念。针对大集中的建设思路提到的原则主要有: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原则,即要求打破条块分割,整合网络资源,促进互联互通,实现政务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全社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主导、实用高效原则,即要求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道路,立足经济实用,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7]。还有学者认为,推进电子政务要遵照既注重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则[8]。
在推进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具体方法上,汪玉凯教授提出,“应当建设跨部门、无缝对接的协同电子政务,实现顶层互连,跨部门的应用和对接重点发展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应当下移,把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枢纽,实现门户网站的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相整合[3]。”还有研究者认为,推行电子政务大集中首先是要加强信息资源整合,要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从纸介质向磁介质的转换,即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同时要建设支撑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交换、增值的软件平台和政务信息传输的网络平台。
(五)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重点及难点
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建设思路必将对我国电子政务的长足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厘清和把握推行大集中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顺利推进。李兴荣指出,未来电子政务整合的重点工作在于:①整合政府网站,形成有统一门户的政府网站群;②整合各部门窗口服务业务数据,搭建统一柜台服务系统;③重整办公通信网络,调整网络物理层的总体布局;④搭建数据交换平台,促进部门业务应用系统整合;⑤整合电子政务的相关服务与人员培训工作。汪玉凯教授认为,大集中要“处理好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对于大集中的难点,国家信息中心张新红认为是如何让电子政务更好地为民服务[12]。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首次将“改善公共服务”放在了电子政务4大任务的第一项。其后召开的“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电子政务要实现的5个转变之一就是要实现“从自我服务向公共服务转变”。十七大报告更是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高度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电子政务为民服务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使电子政务建设由监管切实转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导向是推进大集中的难点所在。
(六)关于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目前,网络带宽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信息管理系统三层体系的日益成熟,为电子政务大集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大集中”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然选择。而密切关注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动向,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将有利于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大集中的建设进程。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这些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做法方面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改善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的目标选择。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西方国家在确定电子政务的目标时,把电子化服务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他们认为,在电子化政务战略中,如果没有为公民服务以及运行效率衡量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就将是失败的。为此,西方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把改善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西方国家尤其重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并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例如,美国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府的发展目标[14]。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的政府信息化做了周密的安排。英国在1996年颁布《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