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综述
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研究
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研究08秋行政管理郭文浪【内容提要】: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的关系问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电子”与“政务”的关系。
电子与政务的关系,说到底就是电子政府发展中的技术与体制的关系问题。
这两者的核心,或者难点,绝大多数人认为不是技术,而是政务,或者与此密切相关的体制、制度层面的问题。
因为实现政府信息化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也趋于成熟,而政务方面问题的解决,则要复杂的多。
既然体制问题才是电子政府发展中的关键,这就意味着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必须把解决政府管理中的体制、制度方面的障碍,放在重要的地位,并为政府信息化不断创造有利的体制条件或提供体制保障。
【关键词】:电子政府政务公开促进对策一、电子政府建设与政务公开(一)电子政府建设的意义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国家的政府管理呈现出了低效和衰败的迹象,一种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其特点是:强调政府在解决公共问题、满足公民需求方面增强有效性和回应力,强调自上而下的统治性权力与自下而上的自治性权力交互作用,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协商与合作管理,强调政府成本更少而运转更好,强调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最终结果,强调引进企业管理的若干机制和方法来改革政府,强调顾客第一和消费者主权,强调政府职能简化、组织结构“解科层化”、作业流程电子化,等等。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社会正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伸。
而领导信息化发展的各国政府,也都在适应形势的要求,加速向电子政府的过渡。
政府政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已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要求。
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政府信息化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发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规划领域中,"电子政府"均被列在首要位置。
我国一直将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推进信息化必须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中国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信息化进程中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模式,电子政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和流通为手段,以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提高公众参与为导向,以优化政务环境为目的,借助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府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换、业务处理和服务交付。
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推动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中国电子政务涵盖了政府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等。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首先,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提升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
其次,电子政务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政府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在线申办、查询等服务,方便了公众的生活和办事。
再次,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与民众进行信息交流和公众参与,提高了民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电子政务改善了政务环境。
政府部门通过建设电子政务系统,优化了行政服务流程,缩短了办事时间,减少了办事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
尽管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和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而另一些地区和部门仍然滞后。
其次,电子政务安全问题引起关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面临着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最后,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和接受度有待提高。
一些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了解和使用还较少,对于网上办事存在疑虑和不信任。
综上所述,中国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研究
电子政务是对实体政务的优化和提升 ,发展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提高 政务部门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效 能,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 一是提 高政务组织效率 ,通过政务管理 与公共服务活动的电子化以及基于此 的 组织 、流程优化 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优化实现 。二是促进政务部 门 科学 民主规范地履行职责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通过基于电子政务 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 、民主化和规范化实现。三是提高政务部 门 管理与服务质量 , 改善政务部门与管理服务对象的关系 ,满足其需求与 期望 ,通过基于对象导 向与服务导向的职能上网,进而提高管理与服务 的个 f 生化 、定制化以及管理与服务 的及时化 、便捷化和透明化实现。
2 .政府信 息公开是 电子政务建设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 副主任在谈到 政务公开时说 ,“ 国家信息化的第一要务是 电子政府 。 但在工作中发现 困 难重重 。因为电子政府需要建立在政务公 开和公的东西。有 的机关把公共信息变成私有 财产 ,变成 自己寻租的工具 ,于是就把内部 网络搞成了 ‘ 信息孤岛 ’ 。 ” 信 息就是权力 ,如果各部门与公众密切相关的信息已经对公众公开 ,在 电子政务建设中 , 信息 的互联互通阻力就相对小一些。因此 , 政府信息 公开的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电子政务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 制约着 电子 政务 的发展空间。只有信息公 开 ,电子政务才具有可以健康生存 的生态 环境 。 3 .电子政 务为政府信 息公开提供必要的技 术手段 《 信息公开办法》规定 , 政务公开的方式的主要有 : ( 1 ) 政府公报 ; ( 2 ) 互联网上的政府 网站 ; ( 3 ) 在政府机关主要办公地点设立资料获取 点、 公共 阅览室 、政务信息公开栏 、等设施 ; ( 4 ) 政府新闻发布会 以及 广播电视 、报纸 、杂志等公共媒体 ;( 5 ) 其他便 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 息的形式 。其中通过政府 网站公 开,不受时空限制 ,每一公 民都可 以平 等地获取政府信息 , 无疑是最为经济 、 有效的一种方式 。 传统政府的运行模式是柔性 的 , 有很大的人为随意性 。电子政务系 统是把政府 的运行过程设定为一种信息流动过程 , 其工作机制是按政府 运行过程 和信息流动过程之 内在规律设计。政府必须遵循 已经客观化 的 电子政府 系统平台所规定 的过程运行 ,因此被严格地刚性化 、程序化 , 从而大大弱化了传统政府运作的人为性 。可以设定 门户 网站的信息采集 推送规则 , 一旦有 《 信息公开办法 》 规定必须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产生 , 可被直接推送到政府网站 。 4 .政府信息公开与 电子政务共同打造廉 洁、勤政 、透 明、高效的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问题研究
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问题研究摘要: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已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行为诉求, 成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在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路径选择, 力求塑造一个开放、透明的政务信息公开机制。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参与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到来,电子政务作为政府一种新的政务方式逐渐建立起来。
可以说,电子政务系统是公民与政府的联系中介,政府信息是电子政务活动的血液。
1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在促进政府工作中的优势①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内在需求。
政务信息公开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不但可以解决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信息来源和更新问题,提高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而且也将推动政府部门的观念变革、管理方式变革以及业务流程的变革。
②是促进政府透明化的重要机制。
政务信息公开是将政府的行为公开于社会监督之中,政府由封闭型转变为透明型会明显抑制政府滥用职权的行为,提升官员的自我约束力,有效改善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而极大地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条件。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前提的。
意向集中的公开信息是公众参与意愿能够达成的前提,由此才有进一步的公共事务参与双方实质性的贡献能够实现的可能。
2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①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
我国已于去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但由于《条例》的相关规定比较笼统,导致政府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很难精确把握《条例》中指出的公开与保密的关系等问题,政府部门往往会基于稳妥性的考虑,普遍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做法,即人为地扩大保密的范围,这就使一些本应公开的信息也被列入保密的范围,从而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②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质量存在问题。
一方面,虚假信息过多。
由于网络自由和匿名的特点,导致虚假信息在政府对信息的接受、处理和发送中无处不在,直接影响了信息的真实有效与准确度。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信息公开研究
电子政务中的政务信息公开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向社会公开其活动和管理信息的行为。
电子政务(e-government)作为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效率和透明度。
政务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构建和谐的政府与市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政务信息公开的概念、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政务信息公开的概念及现状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公开依法制定、颁布、实施和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计划、报告、决策、行政机关的活动和管理信息的行为。
政务信息公开不仅是一项法律规定,更是一个社会责任。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务信息的分类、归纳、整理和存储,保障政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公开的立法、机制和制度已初步建立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范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行为,推动了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进程。
各级政府部门不断拓展信息公开内容,实现“五公开”、“多公开”,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沟通。
政府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应用的推广,提高了政务信息的公开率和透明度。
二、政务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虽然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政务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政务信息公开需要依托信息技术与通信网络,但是我国政务信息公开普遍存在着分类混乱、数据质量不高、开放数据不够、体验不良等问题。
这些情况都导致了数字政务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2.政务信息公开内容不够深入政务信息公开虽然实现了推动政府与公众的交流互动,但是不应仅仅局限在政府的机构性部门,而是应该涵盖更广范围的社会公众,例如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居民等群体。
并且,更多的信息是需要公开的,比如,与城市规划、环保、食品安全和医疗健康等方面有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目前尚未充分公开的。
3.政府部门自行掌握信息理论上,政府的活动应该透明化,但是政府部门并不完全开放与公众有关的信息。
论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要性
论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重要性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而电子政务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政府工作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关于政府信息公开或者电子政务的研究己经非常深入。
本研究的关注点则主要突出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作用。
本文首先分别对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进行了论述,并重点阐述了两者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围绕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资源1 绪论1.1 研究背景近些年,我国民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内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也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无论是实践还是法律制度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政府正在由封闭向开放转型,随之而来的是政府信息公开观念的增强,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
尤其是在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被颁布并得以实施,这对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府信息公开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知情权。
而最近几年,借助于互联网、通信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电子政务,更是将政府信息公开推向了时代的前沿。
在许多政府网站上,已经将“三公”这样的一些曾经的敏感话题公示给民众。
而信息公开的形式也不再是单纯的单向信息传递,民众可依法申请公开某些政府信息。
然而,由于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法律制度方面,相比一些发达国家都稍显落后。
现阶段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需改善和提高。
当今社会,政府信息公开的热门话题无非是更广泛、更深刻地开展电子政务,充分地利用好这种与时俱进的公开途径。
从上面的一些对比可以发现,国内的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思路与国外确实存在一些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差别。
如何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凸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成为我们必须深刻思考和仔细研究的方向之一。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民众需求,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电子政务环境的特点电子政务环境是指通过电子手段来实现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信息交流、服务提供和管理执法等行政活动。
与传统的政府工作方式相比,电子政务环境拥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政府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为民众提供服务。
其次,数据资源大量积累。
政府拥有大量数据资源,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民众需求,提供更贴近民生的服务。
再次,智能化管理体系逐渐建立。
政府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提高监管效果。
最后,公共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电子政务环境下,民众享有更多的参与权力,政府也需要更加重视民意的反馈和听取。
二、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环境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推进,但是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首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高。
政府信息系统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和后续运维,这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其次,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增加。
信息系统的使用暴露出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需要政府安全机构制定更加严密的方案进行防范。
再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水平较低。
政府各部门信息系统之间的联通性和数据共享性较弱,需要更好的整合和统一。
最后,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不足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且政府对于信息化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
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具体的信息化规划。
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各自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保证规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其次,政府需要倡导数据共享。
政府应当将各个单位的数据进行整合,将数据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民众。
再次,政府需要重视安全风险。
政府部门需要制定更加严密的安全预案,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防范标准的制定,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我国电子化政府建设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化政府建设文献综述国家电子政府建设文献综述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政府的管理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越来越是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政府管理方式,并得到普遍的应用。
电子政府是一个根植于信息科技的政府运行方式,能够将以往时期以人劳动为主,对公共服务内容主导的传统政府改变为服务导向。
它是政府“迈向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变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政府管理效率,并提高行政部门的有效运作。
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电子政府的建设是通过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来实现的。
例如,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对政府部门的管理,通过制定监测计划和考核机制来监督、统筹安排政府部门的工作,以此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改善政府部门的内部环境,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组织状态机的管理、把握资源配置,以此提高绩效;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改善传统的政府部门内部信息传输,以此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以及协调工作效率。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电子政府还可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例如,设计具有用户导向的政府网络站,实施支持公共便利服务的政府行政信息系统,采用数字服务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网上政务服务等,以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建立可持续、开放式的公共服务网络。
四、启发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电子政府正在得到普遍应用,其中我国也在积极开展电子政府建设。
其中一些国家成功的电子政府建设经验,可以给我国开展电子政府建设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可以采取政府管理数据中心、政府信息化基础体系建设、政务服务数字中心建设、优化电子政府管理结构等举措,加快推进我国电子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五、总结电子政府建设是一个包含广泛内容的复杂系统,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为政府运作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政府管理水平的提升。
我国应加快电子政府建设步伐,狠抓电子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理机构体系,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电子政务研究之综述
电子政务研究之综述电子政务研究之综述目前电子政务处在一个刚刚起步,同时又广为看好的阶段。
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激起强烈的波浪,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电子政务发展计划,许多国家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实践的难题呼唤理论的出台。
目前电子政务存在“四缺”——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才、缺研究。
可以说“缺研究”是电子政务“四缺”中最重要的“一缺”。
缺研究意味着缺乏理论和缺乏方向,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存在很大的风险。
稍不注意,就是巨大项目的失败和巨额国家财政的损失。
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研究,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有关电子政务的理论研究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依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看,依据研究者和研究视角,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一、最有成果的研究当推发达国家的政府研究机构(如美国总务管理处),和将政府作为研究对象的非政府研究机构(如绩效研究所)对电子政务所作的研究。
这一类的研究因为有政府的资料作支撑,同时拥有大量专家和学者(毫无疑问,今天的政府聚集着大量的学术精英),智力和信息的双重优势,使得他们的研究卓有成效。
因此可以说这一类的研究是电子政务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成为国家指导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南。
他们研究的角度主要是从管理和公共行政角度研究,解决“电子政务到底是什么”、“怎样实施电子政务的整体规划”和“如何解决电子政府绩效管理和测评”等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的电子政务的施政纲领其实就是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布什总统发布的《电子政务策略》。
二、IT服务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
这一类研究因为有来自电子商务的经验,因此具有较大的实施价值。
由于强大的研究能力、智力资源以及来自管理咨询实践,他们的研究比较有价值,同时比较务实,比较注重如“客户关系管理”、“政府资源规划”等。
著名的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是其中的佼佼着,《电子政务领导——实现愿景》是其研究成果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研究
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研究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中逐渐得到了重视。
电子政务不仅促进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还推动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则是电子政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和透明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管理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信息的公开意义在当今社会,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作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不仅是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是体现政府公信力和民主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信息公开便是电子政务中体现民主、公开、透明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首先,政府信息公开使政府工作具有可视化、可感知的实效性和效率性。
信息公开可以使政府部门在办事过程中做到“阳光操作”,即政府工作的全过程都能被社会公众知晓。
通过公开的过程,不仅可以方便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还能有效地推动政府实施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关注度。
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政府便可以与公众做到“面对面”的交流,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政策等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的途径向公众宣传政府的工作和成果,从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关注度。
最后,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促进公众的参与和民主。
在现代社会中,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度和民主程度成为了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可以与公众形成互动,将政策和工作内容传递给公众,也可以通过公众的反馈和建议改进政策和工作。
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的模式在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中,管理模式通常分为两种:推动式和要求式。
对于推动式管理,政府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并以信息公开为宣传和政策落地的手段。
强调信息公开对政府公信和效率的提升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和信任。
而要求式管理则是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政府机关必须向公众公开相关的信息。
这种模式更加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能够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研究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政府的信息公开也被提到了日程的最前端。
本文旨在探究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电子政务简介电子政务又称e政务,是指政府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化工具,进行政务流程自动化、电子服务化、政府公开化、信息共享化、在线参与化和互动交流化的管理服务模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现代化治理模式的转变。
电子政务的发展使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高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节省了管理成本,提升了社会信任度。
同时,电子政务也推动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以及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公众监督的有效性。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向社会公布有关政府工作的信息,包括政策、规划、决策、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信息、公共服务信息、政治文化信息等,公民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获取这些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是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公共权力监督机制,是政府公开、民主和透明的必要条件,也是公民知情权的保障和基本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的必要手段。
法律规定公民有取得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府应在依法、适当、安全和及时的原则下向公众公开相关政府信息,这样才能确保公民能够合法行使权利,参与公共事务,找回自己应有的公民地位。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保证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政府信息公开可以让公众知道政府为何采取某项政策、做出某项决定的原因和依据,公众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这也可以提高政府领导人和公务人员的信誉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第三,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创造公平的经济、商业和社会环境。
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促进公平竞争,防止权力寻租和贪腐行为,保护公民的自由和合法权益,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非常有利。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近年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渐完善,为了建设法治国家和营造透明、公开、公正的政府管理环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高效和规范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和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依法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使政府活动真实、透明、公开,以便社会公众和各界人士进行监督。
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的权利,也是政府的义务。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实现政府的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决策、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合法性,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和互动。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意基础。
政府信息公开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推动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政府的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效率,有效避免和解决政府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促进政府与人民的和谐关系。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增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促进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开始探索。
2007年5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初期探索、制度建立、法律完善、实施推进四个阶段。
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公众参与决策的尝试,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成为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一种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的方式,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政府机构和公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也促进了政府的公开透明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府信息公开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体现了政府的责任和承诺,对推动政府机构向公众开放和提高行政效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电子政务建设为公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政府能够将各类信息和服务在线上提供,实现了政府部门的跨部门协同和信息的共享。
公民只需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轻松办理各种业务,不需要像传统方式一样跑腿,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在线申办各类证件、在线缴纳税费、在线查询行政信息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公民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的公开透明。
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向公众提供信息的必然要求。
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可以将各类政府信息公开在网上,让公民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公民,也提升了政府机关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决策过程和政策解读,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治理能力。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政府可以对各类行政流程进行优化和自动化,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
政府机关之间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进行协同工作,提高信息共享和决策效率。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政务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在紧急情况下,电子政务平台也能够快速响应并调动资源,提供应急服务。
通过提升行政效能和治理能力,政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的需求。
然而,在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的政务信息公开研究(2013-9-14)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的政务信息公开研究[摘要]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尽快转变观念,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
强化对电子政务的舆论宣传,增强社会与公众对电子政务的认识,鼓励广大企业和居民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以加快其发展,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一、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的含义(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讯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通过互联网络予以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并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
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1]。
从更深层次上说,电子政务实质上是对现有的、工业时代的政府形态的一种改造,即利用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适合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电子政务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toGovernment,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toBusiness,G2B)以及政府对公民的电(Government to Citizen,G2C)。
电子政务起源于美国,从发端到现在不足20年,但已风靡世界。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机关办公自动化,1993年“金卡”、“金关”、“金桥”等金字工程启动,1999年政府上网。
现在遍布全国的主干网已基本建成,全国县以上政府90%以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所谓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主要包括“公开”“、公开主体”以及“公开的内容”等几方面内容。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电子政务以信息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服务传递。
在电子政务的推动下,政府信息公开也逐渐成为了现代政府运作的重要原则之一。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的角度,探讨其意义与影响。
一、电子政务的意义与目标电子政务的出现意义重大。
首先,电子政务可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政府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决策成本。
其次,电子政务有助于实现政府公开透明。
通过搭建在线平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公众可方便获得政府的信息,增加对政府的参与感与信任度。
此外,电子政务还有利于推进政府治理创新,为政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撑。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与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目前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公开不规范。
政府单位在信息公开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不足。
在一些重要议题的信息公开中,政府还存在着信息过滤、审查、篡改等问题,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最后,部分政府机构对信息公开持消极态度,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也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展。
三、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电子政务的推动对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电子政务使信息公开更加迅捷高效。
政府通过在线平台向公众提供信息,不仅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速度,也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成本。
其次,电子政务有利于信息公开的规范化。
通过建立信息公开标准和制度,政府可以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公众获取到准确、全面的信息。
最后,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责任感,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的服务意识。
四、加强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分析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热点分析邹超囡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摘要:文章以“电子政务”并“政府信息公开”为研究主题,设置年限(2012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通过提取CNKI学术期刊所有文献作为分析数据源,经过数据整理和准备后,利用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对高产文献作者、高产文献单位、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和现状分析,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共词聚类分析,最终得到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热点集中于:政务公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研究、网站绩效评估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网络问政环境下公民参与的问题研究、大数据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研究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BICOMB;SPSS中图分类号:G35Research Hotspot Analysis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Zou Chaonan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bei Wuhan 430079 Absrtact: this paper takes "E-government"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the research theme, and sets up the fixed number of years (January 1, 2012-January 1, 2017) to study the literature of nearly five years. By extracting all the documents of CNKI academic journals as data sources, after data collation and preparation, the authors of high-yield literature and the units of high-yield literatur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BICOMB bibliographic co-occurrence analysis system. The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and so on carry on the statistic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uses the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carry on the coterm clustering analysis, finally obtains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search hot spot under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environment the hot spot concentration.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overnment affairs opennes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government credibility, websit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itizen participation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twork governan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g data,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research on citizen's right to know in five aspects.Keywords:E-government;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BICOMB;SPSS引言政府信息公开不仅仅是指信息从政府到公众的单向流动,更应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了公开模式的转变,这将有益于社会公平和政民互动。
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研究
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采用电子政务平台,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政府信息公开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政府也开始积极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那么,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一、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国政府在2001年就开始了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电子政务平台已经成为政府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部门可以更快速、更便捷地处理相关事务,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各类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指的是政府部门或机构按照规定程序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以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透明度。
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发展既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公众参与的表现,也是现代化行政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政府信息公开,不只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同时,政府信息公开还可以为民众、媒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更直接、更及时、更全面的政府信息,有助于加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三、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对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将信息集成、管理和公开,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其次,政府信息公开也对电子政务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政府部门将相关政策、信息等主动公开,而电子政务平台要求政府部门能够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服务,同时也要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信息安全性。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通过提高电子政务平台的质量和水平来满足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
四、电子政务平台与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的问题尽管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信息公开在促进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可能会面临某些问题。
论数字化时代的政务公开问题研究
论数字化时代的政务公开问题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政务公开已经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让公民知道政府部门的运作和决策过程。
这一公开的过程可以让公民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府的运作方式,从而促进公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数字化时代,政务公开更加容易,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数字化时代带来的便捷数字化时代让公民更容易了解政府信息。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可以传达信息给公民,公民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渠道更高效地了解政府信息。
政府可以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APP和各种数字化平台上公开信息,而这些渠道已经成为现代公民了解政府信息的主要方式。
得益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能够更快速地将信息公开在网上和数字平台上,而这些信息又能被公民更快地获知。
数字化时代也让公民更加便捷地监督政府行为。
公民在数字化时代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政府的运作方式和决策过程,具备更高的监督能力,如果发现政府行为不当甚至违法,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举报和曝光,使得政府行为更加透明和规范。
二、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数字化时代让政务公开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挑战,例如信息安全、公民隐私和信息真实性等问题。
政府公开信息的同时,也必须保护信息的安全性,避免相关信息被黑客攻击和泄露。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来确保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遵循国家标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安全。
数字化时代也让公民隐私更加容易泄露。
在政务公开的过程中,政府必须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防止其信息被滥用。
政府必须履行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确保不泄漏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数字化时代还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政府公开信息的时候,必须确保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为公民提供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要保持公正、客观和真实,避免披露虚假信息或者不完整信息,这也是信息公开的基本规则。
三、应对数字化时代政务公开的策略和思路政府在数字化时代应当积极应对政务公开的问题和挑战。
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研究
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务公开与信息公开研究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为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使得公民更加便捷地获取政府信息、参与民主决策和监督公共事务。
然而,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两方面来探讨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政务公开在数字化时代下的现状和问题政务公开是指政府自愿向社会及公民公开政府行政管理、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等方面的信息的一种行为。
在数字化时代,政府机构开始大规模地使用各种新技术,如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来宣传政策、回应问题及聆听民意。
同时,也提高了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度,增强了政府公信力,推进了政府和公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互动。
但是,数字化时代下的政务公开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有些政府机构尽管开展了政务公开,但信息公开量和质量不够,公众需要的信息无法获得,或者信息被隐瞒、扭曲、失实等。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
政府机构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因网络攻击等因素而导致政府信息泄漏,引发社会不安。
第三是信息管理问题。
政府机构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和规范,规范政务公开的程序和标准。
此外,政府机构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政务公开的执行和监督。
二、信息公开在数字化时代下的现状和问题信息公开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有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机构工作的相关信息的权利。
信息公开可以加强公民对政府的监督,推进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公开的范畴更加广泛,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方式也更加便捷。
例如,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取政府信息。
但是,信息公开在数字化时代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信息真实性的问题。
政府机构在公开信息时,需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防止信息失实引起的不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通过定义及其重要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立法及制度框架和负效应及其控制四个方面,梳理和综述了我国学者在电子政务视角下的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信息公开研究引言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詹姆斯·麦迪逊曾如是阐述:“如果一个大众化的政府没有大众化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方式,那么它不过是一出闹剧或一出悲剧的序幕或二者皆是。
”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为电子政务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受到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政府信息公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政务在中国的不断普及而被提上议事日程。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一部专门规范政务公开的法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后,社会各方更是对政府信息公开予以了高度的关注。
我国学术界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定义、范围、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研究进行阐述。
一、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定义及其重要性对于政府信息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定义,学术界很早就达成了共识。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中,政府信息被定义为“政府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形式行政管理职能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其他组织在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制作、获得或拥有的信息。
”(周汉华,2003)而政府信息公开则指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公开其政务活动,允许用户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其所控制的信息。
(蒋录全,吴瑞明,王浣尘,2004)关于电子政务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有学者从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杨海洋认为,电子政务的目标之一就是政府机构通过运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向公众提供电子化的信息和服务,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实施电子政务的前提和基础是政府信息公开。
(2003)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即政府信息公开的正效应的阐述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是以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知情权”为基础的。
例如陆晓晖(2006)认为,政务信息的公开打破了信息的垄断,解决了因信息不畅而产生的盲目决策,可有效降低政府决策的失误率。
同时,政务信息的公开还可为企业降低成本,缩短整体运作的流程。
还有学者从公民参与视角研究了电子政务中信息的公开与公正问题,指出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内在需求,直接影响公民参与的效果与热情。
(方军,汪雷,2007)二、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在这一领域另一个研究热点是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执行现状,通过现状剖析来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认为,目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并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而是在体制和观念方面,如行政官员的观念错位、政策法规不到位等方面存在阻力。
(陆俊,严耕,2004)学者胡雪明和吴华(2007)认为,现行的政务信息公开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过分追求个人部门利益、公民对知情权缺乏了解、政务公开发展不平衡、责任不清及考核监督体系不健全等方面问题。
学者孔繁玲(2007)认为,政务信息公开的社会环境对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因素影响。
运用网站公开信息,需要进行网络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投入,才能在电子政务应用中产生的强大优越性。
二是政治因素影响。
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制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领导者的政治态度。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将使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在电子政务作用下产生对称性效应。
三是文化因素影响。
对于应用政府网站实施政务信息这一新举措,能否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追随和支持,能否形成主导公众行为的社会文化力量,是关系到信息时代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实施效率高低和效果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者郑文晖(2007)根据中国省(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对31个省级地方政府网站和24个省会城市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政府网站在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
他发现,政务信息公开是我国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的“第一功能定位”,目前大部分政府网站普遍发布了本地区本部门的政策法规、政府文件、职能介绍、审批事项、工作动态、人事信息、招商项目、便民服务等信息,但是在财政预算等资金信息、应急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务工作的统计等关键信息的公开上还相当滞后。
另外,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服务还存在欠缺规范性、地区间不平衡、质量不高、缺乏统一和协调以及缺乏个性化服务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一些建议:(1)建立完备、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2)政府网站要设立独立的信息公开栏目;(3)整合网站的政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4)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和信息质量;(5)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
三、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立法及制度框架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框架的建立和立法进展的关注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根据作者的观察,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后,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重点有所不同。
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之前,学者大多着眼于对电子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框架的理论构建。
如学者杨海洋(2003)认为,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滞后的状况不仅影响了信息公开的进程,更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基于网络技术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框架,来保障公民在电子政务条件下充分实现知情权。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框架不仅要包括信息公开,还应包括信息采集与保护、信息安全等内容。
学者孔繁玲(2007)则从电子政务与制度学的双重视角探讨构建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交叉研究框架的基本问题,认为应运用电子政务方法论,最大限度公开与共享信息,合理设计、安排相关的保密权限与行政救济制度。
与此不同的是,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草案出台之后,学者的研究重心转为了对条例的评析与建议。
孙华(2006)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以“公开为前提,不公开为例外”为基本原则,规定除了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企业和个人不便于公开的数据外,原则上政府机关拥有的与其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信息都必须公开。
然而,所谓国家机密、不便公开的数据往往还是由政府机关说了算,因为法律本身的局限性,对法律的理解差异或者法律规范中的兜底条款又为行政不公开留下了一个缺口。
因此,在保障一个原则性的、中轴性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其他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出台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以防止政府“钻空子”。
这包括修改《国家秘密法》,制定《隐私法》等。
刘稚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具体层面,为落实《公开条例》的第19条规定,各级政府必须对准备公开的和已公开的所有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和标注,为优化办公流程和网上审批等电子政务高级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四、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负效应及其控制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中,大部分学者较集中于研究政务信息公开的正效应,对于“负效应”的研究比国外少。
然而,根据作者的观察,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所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及对其的控制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
有学者在研究正效应的同时,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负效应问题。
我国对于负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务信息公开的安全问题。
有学者指出,电子政务的信息公开,一方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公开措施的不完善、条件的不充分,以及我国当前各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政务信息的公开也会产生负效应。
(杜占其,薛耀文,张朋柱,2010)二是信息公开的“知情权和隐私权”问题。
刘友华(2005)认为,信息公开不可避免地给个人隐私造成侵害,然而我国电子政务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滞后,没有一部专门的系统的隐私权保护法,无法有效协调信息公开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冲突。
三是某类负面信息的负效应问题。
杜占其等人(2010)认为,无论信息本身是正面还是负面信息,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与信息公开的正效应乘正相关关系,政务信息应尽可能及时公开。
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负效应的控制,学者陆晓晖认为,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其信息并不都适合公开传播。
他建议在电子政务信息传播中引入“控制论”,利用其“把关”对信息进行筛选,利用“反馈”对信息传播进行修正。
具体的做法有:(1)合理划分政府信息资源的密级,对秘密信息实行严格控制;(2)政府部门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信息公开与保密审批制度,建立电子政府上网信息保密管理责任制。
五、结论通过对电子政务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研究的综述,可以发现:在研究方法上,学术界在对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研究中,如关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制度框架、立法等问题,多侧重于单纯的理论构建与论述。
相对而言,用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
而在以实证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中,又以定性的实证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制度比较等方法居多,定量的实证研究较为薄弱。
在研究内容上,对于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定义、重要性等问题学术界早已达成了共识。
而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因素、制度框架的构建以及立法的展望等研究主题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而对于政务信息公开“负效应”的研究则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创新点。
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越来越重视,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在走向系统与深入,电子政务领域最大的研究趋势和热点之一就是对于政务信息公开“负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1]周汉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2]蒋录全,吴瑞明,王浣尘.电子政务中的政府信息公开[j].情报杂志,2004年04期[3]杨海洋.《在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4]赵雪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刍议》[j].《新世纪图书馆》,2006年06期[5]陆晓辉.《浅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传播的控制》[j].《电子政务》,2006年第10期[6]方军,汪雷.从公民参与视角论电子政务中信息的公开与公正[j].理论与探索,2007年03期[7]陆俊,严耕.《妨碍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因素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0卷01期[8]胡雪明,吴华.《政务信息公开难以深化的原因探析》[j].《经济师》,2007年08期[9]孔繁玲.《对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交叉研究的框架分析》[j].《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10]郑文晖.《我国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55个省(市)级政府网站的调查》[j].《现代情报》,2007年12期[11]杨海洋.《在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公开立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12]孔繁玲.《对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公开制度交叉研究的框架分析》[j].《学术交流》,2007年第11期[13]孙华.《政府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务途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3卷04期[14]刘稚.《契机与保障: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09年08期[15]杜占其,薛耀文,张朋柱.《电子政务信息公开的负效应分析——以山西省煤炭业矿难信息公开为例》[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年05期[16]刘友华,何振.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隐私权冲突之协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17]陆晓辉.《浅论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传播的控制》[j].《电子政务》,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