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第1课时

合集下载

6.2《密度》 第1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6.2《密度》 第1课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密度
学 习 目 标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
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情 境 导 入
怎样鉴别黄
金的真伪呢?
自 主 探 究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为每立方米水
的质量为1.0×103千克。
铁的密度ρ铁=7.9×103 kg/m3,其物理意义又是什么呢?
一些固体的密度(常温常压下)
密度
密度
物质名称
/(kg m 3 )
物质名称
/(kg m 3 )

19.3 103

2.7 103
A.把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可能相同
D.密度相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相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C )
A.N/m2
B.m/s
C.kg/m3
D.kg
4.某大学开发了一系列仿生人工木材,该木材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
5.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跟质量、体积、
形状、位置等因素无关。
但密度跟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是不
同的。(个别特殊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煤油
和酒精)
6.关于质量和密度两个概念的区别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而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如:一瓶水喝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精品课件

新课学习
3.用天平测铁块的质量
将铁块放在天平的 左 盘,在天平的 右 盘添加砝码的 质量是75g,调节游码如图所示,天平横梁恢复平衡,木 块的质量是 79 g。
新课学习
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的质量不相同 。 木块 质量最大, 铁块 质量最小。
新课学习
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如果两个 物体由同种物质构成,但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 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教学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 拓展; (2)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 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 行计算。
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 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课堂小结
密度
概念: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用ρ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新课学习
想一想 你能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意义吗? 7.9×103kg/m3 2.7 g/cm3 表示每立方米的铁的质量是7.9×103kg。 表示每立方厘米的铝的质量是2.7 g。
新课学习 7.9×103kg/m3= 7.9 g/cm3 2.7 g/cm3= 2.7×103 kg/m3。
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 记住: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实验探究
分析论证 在上面的探究中,铝块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
质量
体积
27g 10cm 3
54g 20cm 3
81g 30cm 3
如果是铁块或者木块,这个比值跟铝块一样吗?
新课学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2节 密度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 2.虽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 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但一定体积(或一定质 量)的气体,当其质量(或体积)发生变化时,
5
• 3.特别注意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密度不同)混 合,混合物的密度不等于两者密度的平均
6
• 知识点1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例1 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 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 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 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 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比值不同
9
• 1.(2017桂林模拟)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 质的质量与体积关C系的是( )
10
1 2
3
正比
一定的
11
• 知识点2
• 例2 下列关于公式 是( )
的说法中,正确B的
• A.ρ与m成正比,与V
• B.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密度相同,不同
• C.不论是不是同种物质,m大的ρ
• D.不论V是否相同,ρ大的m就大,ρ小的m
• A.
• B. •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
25
• 7.张鹏家买了一桶食用油,用去一半后,剩
下的食用油不的变密度
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食用油的密度为
0食.8用×油10的3k质g/量m为3。表示0.的8×物10理3k。意g 义是1m3的
26
• 8.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 , 乙的质 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 倍。
16
• 5.如图6-2-2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 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 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D物质密度之比为 ()
• A.3∶5 • B.5∶3 • C.2∶1 • D.3∶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生活场景,如游泳、潜水、漂浮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引发对密度的思考。
2.设计实验,如比较不同体积的铜块和铁块的密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变化的直观感受。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冰块能漂浮在水面上?为什么船只能载货?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还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密度的测量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密度”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密度现象,探究密度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的目的。
2.安排小组合作实验,如测量液体密度、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密度知识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ρ= m/V的含义及其应用。

6.2 密度 (第1课时 认识密度)课件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6.2 密度    (第1课时 认识密度)课件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_1_0_3_kg/m3。
3.关于公式 ρ=mV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D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 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种物质,ρ与 V 成反比 C.对于同种物质,ρ与 m 成正比 D.对于同种物质,m 与 V 成正比
4.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确切含义是指铁的密_度______(填“质量” 或“密度”)比木头大。
13.有一种温度计如图所示,液柱将某气体密封在玻璃器皿里,利用玻璃管内液 面位置标记环境温度。环境温度降低,管内的液面会向上移动。夏日,将装置由 低温的室内移到太阳下,则( D )
A. 管内液柱向上移动 B.密封气体质量变大 C.密封气体体积变小 D.密封气体密度变小
14.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瓶内氧气的质量__变__小____,体积 ___不__变___,密度__变__小____。(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铝的密度是2.7 g/cm3,合__2_.7_×__1_0_3__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1__m3的铝 质量为___2_._7_×__1_0_3__kg。
6.一支蜡烛的质量是22.5 g,体积是25 cm3,则蜡烛的密度是__0_.9__g/cm3,当蜡 烛燃烧一半时,其质量__变__小__,体积___变__小__,密度__不__变___。(后三空均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3 密度与温度 【核心知识】①温度能改变物质的__密__度___,一般来说,同种物质温度升高,体 积变_大___,密度变_小___,_气___体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②水在__4__℃时,密度 最大,温度低于__4__℃时,水具有反常膨胀现象。
7.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图像,观察这个图像,下列结 论正确的是( C )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6章 35 密度 第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6章 35  密度  第

1.0×103 kg/m3
,
读作:
1.0×103千克每立方米
,它的
含义是
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为1 kg
.
(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 简要说出你的理由.
(3)设计并进行实验:按照课本第113页介绍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并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第113页的表格中.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课本图6.2-1所示的坐标图中描出 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1.通过探究活动,归纳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点)
2.能记住密度的定义、单位和公式,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会查密度表,能记住水的密度.
探究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1.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分辨方法.
(1)有两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如何分辨它们?
(2)有两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如何分辨它们?
(3)有两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如
何分辨它们?
答:(1)比较它们的质量; (2)比较它们的体积; (3)单纯比较它们的质量或体积都不能分辨.可以看看质量
与体积的比值.
பைடு நூலகம் 2.阅读课本第113页实验部分内容,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拟订探 究方案,完成“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
(4)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①比较m/V的值,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种物质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②观察图像,我们又有什么发现?
答: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斜 线,不同物质两斜线的倾斜程度一般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密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2.会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的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认识密度的单位.难点:1.密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2。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第1课时认识密度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所示,小明与一个国家举重运动员有一段对话.你支持谁的观点?请简述理由。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错误!自主阅读教材P113~11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实验序号水酒精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11010108 220202016 330303024 440404032(1)在如图所示坐标轴中已画出了酒精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请你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2)观察所作的图像和对比实验数据,得出结论:①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②不同物质,其质重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第1课时)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分组实验】用体积不同的铁块、木块进行实验, 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列出表格,记录它们质量、 体积的数据.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 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提问】 观察你所作的图像,互相讨论,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
【教师讲解】 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定的,物 质不同,其比值不同.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 性.②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 出来就是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③ 密度的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有时,密度的单位 也用克每立方厘米(g/cm3).换算关系:1 g/cm3=1000 kg/ m3.
【教师强调】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 物质的种类(忽略状态、温度的影响)有关,无论该物质的 质量大小、体积多少,它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公式ρ=m/V 是密度的定义式,公式反映了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间 的定量关系,但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 成反比.
【学生】 观察课本的密度表,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如果有人问你:棉花和铁相比,哪一个重?你也许会 毫不犹豫地回答:铁重!如果再问你:一只铁钉会比一大 篮棉花重吗?你怎么回答?可见你原来的回答不正确!也许 你还会有疑问,
别急!学习了密度的知识以后,你就会明白你错在哪 里.
讨论:
1、1斤铁与1斤棉花相比,谁更重?
四、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公式ρ=m/V. 3.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 用的还有克/厘米3(g/cm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g /cm3=1×103 kg/m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课件PPT模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第1课时)》课件PPT模板
3的食用油的质量为0.8×103 kg
1
m
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的密度为0.9×103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kg
每立方米冰的质量为0.9×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体积为
3
标纸上分别描出3个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对应点(当
体积为0时,质量也为0,所以根据V=0、m=0也可
以作出一个点),再把这些点用线连起来。
实验数据记录
质量/g
铁块1
8.00
63.5
7.9
铁块2
16.00
127.0
7.9
32.00
254.0
7.9
铁块3
300
m/g
·
250
200
150
100
50
0
·
·
V/cm3
3
1.8×10
2m 的冰的质量为__________
kg。
3. (2020·青岛中考)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D )
A. 一罐氧气用掉部分后,罐内氧气的质量变小,密
度不变
B. 一只气球受热膨胀后,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密
度变大
C. 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 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③用刻度尺测出铁块1的长、宽、高,计算其体积,
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④重复上述步骤②③,分别测出铁块2、铁块3的质
量与体积,并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⑤分别计算出铁块的质量与对应的体积的比值,将
数据填入表格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6.2 密度 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6.2 密度 课件(共37张PPT)
2020/2/14
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例: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
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在长14.7m,宽2.9m,厚1m
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它的质量约为多
少?
解: V=L1L2L3 =14.7m×2.9m×1.0m
=42.6m3
查表知花岗岩的密度是:
ρ=2.6×103kg/m3
密度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 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2020/2/14
密度公式的应用:
1.计算物质的密度: ρ=m/V
计算密度.鉴别物质
2.计算物体的体积: V=m/ ρ 可以计算一些体积难以测量的物体
(如沙子、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3.计算物体的质量: m=ρV
有些物体的质量太大不便于直接测量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 度
问题:
你能区分表面颜色和体积 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吗?
质量大的是铁块, 质量小的是塑料块 而同一种物质,体积 越大,质量越大。
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有什 么关系呢?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一: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 器材:
托盘天平
砝码
1
2
3
不同体积的相同 物质——铝块
•密度的单位换算
国际单位:千克/米3
kg/m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g/cm3
•换算关系 1 g/m3=103 kg/m3
即:1 g/cm3=1000 kg/m3=103 kg/m3
1 kg/m3=10-3 g/cm3 单位换算练习:
(1)7.9×103㎏/m3= 7.9 g/cm3
(2)2.7 g/cm3 =2.7×103 ㎏/m3

6.2密度-第1课时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2密度-第1课时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乙同学根据表二中实验4、5、6的数据,发现无法得出像甲同学那样的结论,乙同学反思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找到了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铝块、水来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甲同学用天平、量筒、铝块和水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在草稿纸上(如图所示)。乙同学用天平、量
筒、烧杯和某种液体进行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部分液体后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用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重复三次,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
第2节 密度 第1课时
_
1.通过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密度的概念2.了解密度的单位及换算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_
知道密度的基本概念,知道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不同,其比值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在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2.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______与它的______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公式为_______。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是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为_____ 。
质量与体积之比
物理量
符号
单位1
单位2
质量
____
____
___
体积
___
_____
______
密度
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换算关系:__.查小资料“密度表”,发现:
(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说明密度和物质的______有关。(2)水和冰的密度不同,说明密度和物质的______有关。(3)水的密度是 ,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4.课后作业设计: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式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质量这一概念时,容易与重量混淆,而且对于质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也不够熟悉。因此,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决定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区分质量与重量,并熟练运用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展示实验器材,如天平和砝码,激发学生对质量测量的好奇心。
4.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质量的概念,阐述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如天平、电子秤等,讲解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讲解质量的单位,如克、千克、吨等,让学生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
2.设计课后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称重,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关注。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本质。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质量的概念和特性。
2.利用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质量的测量任务。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件(新人教版)_1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课件(新人教版)_1

教学内容
点我喔
01 情景引入
02 互 动 新 授
03 巩 固 扩 展 04 课 堂 小 结
情景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现象来区分不 同的物质,同学们先想想,我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 来判断呢?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例如:用味道来区 分酱油和醋。
情景引入
用颜色来区分牛奶和水。
情景引入
两个不透明、相同的 瓶子内分别装满了水和浓 盐水,且瓶子是密封的, 你有什么办法分辨出哪瓶 是水,哪瓶是浓盐水呢?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种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 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
学习重点: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以小组实验为辅、 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实验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通过质量—体积的关 系图象来引入密度的概念。 学具准备:水、浓盐水、天平、铜、铁、铝。
互动新授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研究 铝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取大 小不同的若干铝块,分别用天 平测量它们的质量,计算出体 积,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 M为纵坐标,连起来看是否为一 条直线。
互动新授
实验结论
1. 同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成正比,即比 值是一定的。
2. 物质不同,它们 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也不同。

人教版物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专题三 密度的有关计算 第1课时 “乌鸦喝水”问题 课件

人教版物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专题三 密度的有关计算 第1课时 “乌鸦喝水”问题  课件
后,擦干瓶身,置于电子秤上,称得总质量为680 g,最后
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干,再测出此时石
块的质量是130 g,则未吸水时该小石块的密度是 ( A )
A.2.4×103 kg/m3
B.3.0×103 kg/m3
C.2.7×103 kg/m3
D.1.5×103 kg/m3
5.如图所示,同学们模拟乌鸦喝水
m液=m3-m1=51.8 g-25.4 g=26.4 g
待测液体的体积:
V液=V瓶=22 cm3
待测液体的密度:

液 .
3
ρ液 =
=
=1.2
g/cm



8.某校物理教研组举办了“物理促进科技,科技点亮
生活”的科技文化活动,该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
学习兴趣,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该校初二年级的



金属的横截面积:S =
=
=10 cm2



加鹅卵石,水面不再上升。实验
后,根据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这个玻璃瓶的质量为 190 g,鹅
卵石的密度为 2.6 g/cm3。(ρ
3)
=1.0
g/cm

6.如图所示,甲、乙为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均装满水
放在水平桌面上,把A、B两个实心物体分别浸没在其
中,将烧杯外壁的水擦干,测量后发现它们的总质量仍
相等,则从两个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之比m甲:m乙=
(1)该瓶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解:(1)玻璃瓶中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水=m2-m1=47.4 g-25.4 g=22 g
(2)玻璃瓶的容积;

(2)由ρ= 可得,玻璃瓶的容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我的目标
心中明白,嘴能说清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上页完成后,应是老师写板书上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判定物体密度大小的第一 种方法:在质量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体积来判断物体密度的大小。
试试身手
4、下方有两个质量相同,表面被涂成相 同颜色的金属块,哪个金属块的密度较 大?(不计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
1、密度是用来表示什么 的物理量?
2、物理学中用什么字母 表示密度?
3、两个物体中,如何判 定哪个物体密度大?
我们的目标
1、密度是用来表示什么 的物理量?
我的目标
举一反三!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上页中所说的“举一反三”,是指不直接给出物理含义 ,而通过“高度是表示高矮程度的 物理量”,“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密度 是表示物质疏密的物理量。
5.
6.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选择这4题 做为例题,是因为,第4题是知V求密度,第五题是知密度求V,第6题是第5题的 变式,变7题 是第4题的变式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建议四题都讲,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归纳。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建议只讲第4,或4、5,否则会影响到本节的整体进度。
A
B
试试身手
5.质量相等的硫酸、酒精分别装在相同规格 的玻璃管中,如图所示, 玻璃管A中装的是__ ____硫__酸__,玻璃管B中装的是_______酒,精(已知 硫酸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不计温度的影响 )
试试身手
6.某只玻璃管最多可以装入100g的硫酸,你 认为这支玻璃管能否装下100g的酒精? (已知
我的目标
常做归纳,举一反三
4、下方有两个质量相同,表面被涂成相
同颜色的金属块,哪个金属块的密度较
大?(不计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7、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
把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投入这两个
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

于室温
)实验室温度恒定,水温与金属块温度均等
我的目标
常做归纳,举一反三
课前准备
1、物理书 2、笔记本 3、《金牌》
课前复习 写在刚发的纸条
1、质量用什么字母来表 示?
2、3cm3=
m3
(答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10m/s=
Km/h
(写出推导过程)
课前复习
1、质量用什么字母来表 示?
2、3m3=
cm3
(答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10m/s=
Km/h
(写出推导过程)
这点从微观上讲是有漏洞的,但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直观,所以决定使用这下思路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在给出物理含义后,应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密度”的理解。 我在这节课中使用的事例是: (1)生活中说某人“虚胖”,并不结实,用今天学过的术语来表述应怎么说? (2)折射时所学的“光从较稀疏的空气斜射入……”中的“……”用今天学的来表述……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中的什么与今天学的有关?
第二题
试试身手
8.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
体A和B,天平失去了平衡,指针向左偏,比较A和B的密度 (
B)
A. ρA < ρB

B. ρA > ρB
C. ρA = ρB
D.无法判
A
B
我的目标
心中明白,嘴能说清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课前复习
1、质量用什么字母来表 示? m
2、3m3= 3x106 cm3 (答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3、10m/s= 36 Km/h (写出推导过程)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密度
(第1课时)
课件设计 天津王睿
我的目标
这节课,我要在哪方面变 得更强?
1、我要及时记下心中的 疑惑? 2、我要重点练习如何举 一反三? 3、我要重点练习语言表 述?
正常情况下,在完成上述例题后,学生会产生若干疑问,但应告诉学生,若客观上老师若 无法及时回答他自己的疑问的话,他应做什么,是不是应及时把自己的疑惑记在笔记 本上,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
我的目标
有疑必记!
我们的目标
3、两个物体中,如何判 定哪个物体密度大?
第一题
试试身手
4、下方有两个质量相同,表面被涂成相 同颜色的金属块,哪个金属块的密度较 大?(不计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
2、密度用什么字母表示?
仔细看图:谁的密度大?



仔细看图:用刚学的字母
表示甲乙丙密度的大小关
系。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这一题主要是为了练习字母的写法,难度不大,尽量快,以免无法按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
试试身手
1、某建筑工地上,一位工人将一块砖切去 一半,则剩余的部分( B )
上页完成后,应是老师写板书上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判定物体密度大小的第二 种方法:在体积相同时,通过比较物体的质量来判断物体的密度大小。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此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完成,每组一个等休积的铜块和铝块,让学生判断哪个密度大 ,做为本节为数不多的学生活动,呵呵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我使用的方法是:先完成第8题,接着写出判断 方法(即版书和笔记),然后让学生判断桌上的 两个金属体哪个密度大,大部分学生会简单的套 用刚总结出来规律,认为铜块密度大,这时应问 问学生:为什么一没有测量二没有比较金属体的 大小,就误认为它们的体积相等。
注:忽略温度的影响
A.密度变大 C.密度变小
B.密度不变 D.无法确定
试试身手
2、如图所示是医用氧气瓶,在某次手术中, 使用了瓶中的部分氧气,则瓶中剩余氧气 和使用前相比( C)
注:忽略温度的影响
A.密度变大 B.密度不变 C.密度变小 D.无法确定
试试身手
3、分析铁球的密度如何变化。
此页旨在说明此课件如何使用,请 使用时删除此页内容,以免影响教 学效果。
硫酸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不计温度的影响)
试试身手
7、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
把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投入这两个
杯子里,,水温与金属块温度均等
于室温
A.放铜块的杯子 杯子 C.溢出的水一样多
B.放铝块的 D.无法判定
我的目标
常做归纳,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