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

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十一章《密度》的第一、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密度的单位、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进行密度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测定物体密度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使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演示仪、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细线、物体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量筒、天平、细线、物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密度演示仪展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引发学生对密度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讲解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推导密度公式,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3)密度的单位: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

3. 例题讲解演示一道密度计算的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解答。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密度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定不同物体的密度,教师巡回指导。

6. 结果讨论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 m/V3. 密度的单位:kg/m³、g/cm³4.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下列物体的密度。

① 物体质量为20g,体积为5cm³。

② 物体质量为200kg,体积为0.5m³。

(2)实验题:测定一个物体的密度,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① 密度为4g/cm³;② 密度为400kg/m³。

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教学设计
5.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人教版物理八上《密度》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质量、体积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但在理解密度概念、运用密度公式解决问题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密度》章节的相关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实验操作的理解。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以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践活动: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密度测量,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实验操作等。
-提问学生:“密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总结归纳: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指出密度知识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明白密度知识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2节密度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密度》属于课标一级主题“物质”下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属性”,是在“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密度”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本节是第六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是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

第二部分“密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比值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要求学生能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能够利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为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的应用》以及后续“压强”“浮力”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经过第1节《质量》的学习,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体积)的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但是,物理学中的“密度”是表征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难以理解。

在思想方法方面,学生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了解了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经历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实验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但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证据意识以及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形成结论的能力不足。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能说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了解密度的影响因素。

3.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科学思维1.通过密度概念的建立,经历分析、推理、论证的过程,体会利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实验证据,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提升科学推理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密度(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密度(教学案)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图片 2】是金条
还是镀金铜条?
【故事 1】2005 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
骗子骗走 2000 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
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
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
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ft
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 15 万元,不
如大家各自分 5 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 2000 元钱。临走时,两
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
的物理量,国际单位

,其他常用单位是

1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关(填“有”或“无”)。
4.水的密度为
Kg/m3,读作
,其物理意义

,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
g/ cm3。
【课堂探究案】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提出的问
题:

2、作出的猜
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 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
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
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巩固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
3.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密度的内涵。
2.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如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共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如总结密度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密度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体系。学生可以总结密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浮冰、轮船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通过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质量、体积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密度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将密度与质量、体积混淆;在密度计算和应用方面,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解题困难。此外,学生对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不多,需要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图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讨论密度的应用、密度测量方法以及密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教学过程:
a)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b)讨论主题:每组讨论一个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度测量方法等。
c)讨论时间:给予学生10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b)鼓励学生提出关于密度的创意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评价反馈:
a)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反导,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策略: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密度知识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密度定义、公式、单位、测量方法等。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详细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单位换算、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密度计、实验用各种物质(如水、盐水、酒精等)、天平、量筒。

学具:学习资料、计算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密度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密度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kg/m³,g/cm³,单位换算:1g/cm³ =1000kg/m³。

3. 例题讲解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点的掌握。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6. 数据分析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2. 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3. 计算公式:ρ = m/V4. 单位:kg/m³,g/cm³,1g/cm³ = 1000kg/m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某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求其密度。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测量水的密度。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研究密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索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2《密度》教案

密度一、重点、难点分析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上节实验学生已测量出体积相等的铁块、铝块、木块的质量,利用测量的结果可引导学生认识铁块、铝块、木块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上的差别,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等.还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等.对每种物质来说,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跟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比值的物理意义,可通过具体数字使学生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2.密度的公式为了加深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在正确理解密度公式的基础上,讨论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通过课本上的例题,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要求学生按一定的格式和步骤进行计算,特别是对单位的运算要加以强调.对于公式Vm=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ρ一定时,2121V V m m =.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21ρρ=m m .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1221ρρ=V V . 3.密度的单位可引导学生认识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应使学生懂得密度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二、教学模式1.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2.模式结构: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实验.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六、教学过程设计示例(一)新课引入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教师展示酒精、煤油、清水、木块、铁块、铜块实物,分别让学生进行区分辨别.指出: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教师拿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颜色都是白色,问学生:你们怎么能鉴别出哪种是铁块,哪种是铝块?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感觉一下轻重.提示: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实验一:用天平测量具有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铁块、铜块、铝块)的质量.学生实验二: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铁块)的质量.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表格,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概括结论.表一表二实验一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实验二结论:同种物质,不同体积质量不同.即: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相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投影显示)设疑:以上两个实验,客观事物不同,有没有共性的东西?很自然顺势提出为表述这样的客观现象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密度. (二)新课教学1.密度概念的建立学生实验三:测三个铝块的质量.最大的铝块体积是最小的铝块的三倍.较大的铝块的体积是小铝块的两倍.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三个铁块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面的表格 表三表四实验三结论:铝块体积增大2倍,质量也增大2倍.铝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铁块体积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也增大2倍,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归纳推理:(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明确: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物质这种特性的物理量.2.密度的概念教学(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2)密度的公式:Vm ==ρ体积质量密度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Vm=ρ,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两节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3.密度的定义及公式教学说明:(1)通过设计实验尽量使物理概念形象化,使学生顺利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2)密度是用比值描述物性的概念,不能不管具体条件,单纯用数学公式讨论问题. (3)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4.用投影打出下面的例题 一块铝,它的质量是 0.675t ,体积是 253dm ,求铝的密度.请同学们完成这道计算题,解题也要按要求写出已知、求、解、答.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学生练习,教师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练习后用 投影打出下面解题过程:已知:675kg 0.675t ==m330.25m dm 250==V求:铝的密度 解333k g /m 102.70.25m675kg ⨯===V m ρ 答: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教师边讲解要求及过程,边分析巡视中发现的学生计算中的问题,提醒同学今后注意. 由例题的讲解进入密度单位的介绍. 5.密度的单位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与体积单位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是“kg ”、体积单位是“3m ”,则密度的单位是“3kg/m ”,常用单位还有“3g/c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3333m /kg 1000m000001.0kg001.0cm 1g 1cm /g 1===比如 333cm /g 8.7m /kg 108.7=⨯=铁ρ(三)总结、扩展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kg 102.73⨯.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 /V 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2.在提问和解答环节,语速适中,语调亲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二、时间分配
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环节:15分钟,详细讲解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
3.实验环节:20分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
4.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强调重点,布置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难点: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密度演示装置、实验器材(如量筒、天平、不同物质的样品等)。
2.教学方法方面:是否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3.实验环节方面:是否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效果。
4.时间分配方面:是否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保证课堂节奏紧凑,提高教学效果。
5.课后作业方面: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注意提问对象的广泛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
3.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肯定正确,纠正错误。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密度演示装置,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2.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好奇心。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方面:是否覆盖了密度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测量方法等核心知识点,是否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_密度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_密度 教案
提出问题:1、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2、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1.密度的概念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
学生思考,然后得到讨论:(1)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课题
密度
上课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3、例题讲解并练习
三、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

第2节密度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图象法、讨论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一) 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问题导入(二) 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情景导入新版《水浒传》第40集宋江征方腊,攻打城池,战斗异常惨烈。

方腊的守城士兵从城头扔下“巨石”,砸死梁山好汉矮脚虎王英。

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推进新课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5篇例文.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5篇例文.doc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5篇例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1【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100m=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s t[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3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六章《密度》。

教学内容包括: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的应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

重点: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铁块、木块、铝块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密度计、天平、量筒、不同物质的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密度计,让学生观察其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出密度概念。

2. 知识讲解:(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k g/m³),常用单位有克/厘米³(g/cm³)等。

3. 例题讲解:计算物体密度,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密度知识。

5. 实验探究:(1)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观察其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六、板书设计1. 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2. 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3. 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给定物体的密度。

(2)应用题:根据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浮力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
3.提高拓展题:
(1)为什么热水瓶里的水结冰后,瓶子容易破裂?请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2)讨论密度在浮力计算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4.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分析。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来判断物体的质量?
5.课后阅读:
阅读与密度相关的科普文章或视频,了解密度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换算,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4.知识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问题:教师提出与密度相关的问题,如“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为什么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等。
3.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等方式,探讨问题的答案。
4.汇报成果: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3.密度的单位:千克/米³(国际单位制),克/厘米³(常用单位制),并介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不同物质的密度特点:一般而言,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金属的密度大于非金属,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5.密度的应用:介绍密度在鉴别物质、测量物体质量、计算物体体积等方面的应用。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提问:演示:在使用天平时应如何调节天平?【设计意图】:复习天平的使用。

2、【学情预设】:积极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展示。

展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纯净水瓶子里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在不打开盖子的前提下,你能准确判断出水、酒精吗?【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问题提出猜想。

学生具备“质量与体积有关”的生活体验。

二、学导并举(一)初步认识密度与质量有关系1、【学情预设】:学生观察,思考,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交流。

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教师拿起一个小烧杯,和学生一起称出小烧杯的质量,天平重新平衡。

然后在右盘放入100g的砝码,在小烧杯中慢慢加入100g水。

同样的方法称出100酒精。

结论:不同物体,m相同时,体积不同。

【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出发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使学生对密度的属性有个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预设】:学生把天平调平后,一边放铜柱,一边放铁柱,然后把铜柱拿掉,放上铝柱,学生得出m铜>m铁>m铝。

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拿出三个体积一样的铜柱、铁柱、铝柱,让学生猜测,它们谁的质量大?(邀请学生来实际测量)大家进行讨论,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2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6.2密度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础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包括:
1.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举例说明。
2.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密度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2.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密度的定义,推导出密度的计算公式,即密度=质量÷体积。
3.密度的单位:介绍密度的国际单位制(kg/m³)和常用单位(g/cm³),并讲解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密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特点等。
此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直接进入正题:
三、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以下课堂练习:
1.计算题:给出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让学生计算其密度。
2.应用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金银、测量液体体积等,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3.实践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测量水的密度、比较不同液体的密度等。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密度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一)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问题导入(二)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
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

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 设计实验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

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

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质量和对应的体积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石蜡块干松木块
体积
V/cm3
质量m/g体积V/cm3质量m/g
110910 5
220182010
330273015
440364020
再把这些点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探究点二密度
教师引导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交流总结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符号ρ表示。

2.计算公式:密度=质量
体积
ρ=
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3.单位换算 1 g/cm3=1×103 kg/m3
4.密度表
(1)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其物理意义是1 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2)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改变。

观察密度表中冰和水,它们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不同。

(3)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个别的特殊情况。

观察密度表中的冰和蜡、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

要点辨析 对于公式ρ=m V 的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探究点三 关于密度的计算
交流讨论 密度公式的应用
(1)计算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公式ρ= 测算出物质的密度,查找密度表,看跟何种物质的密度相等,便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计算不便测量的质量:利用公式m=ρV ,对于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体积,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不便测量的体积:对于难于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质量,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体积。

(4)合金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5)空心类问题:包括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

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求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有V 空=V-V 材。

三、板书设计
第2节 密度
密度⎩⎪⎨⎪⎧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ρ=m /V
单位:kg/m 3 g/cm 3 1 g/cm 3=1×103 kg/m 3物理意义:
四、教学反思
由于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
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