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阳一中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201901250291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历史试题1.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 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C.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D.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3.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称之为(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4.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
该条款涉及( )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6.“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理由”是( ) 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 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 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8.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某一事件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请考生使用黑色签字笔认真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区域,并规范答题的格式与序号!2.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40个,1.5分/个,共计60分)1、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C.试图推动西周制度的重建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
这些观念()A.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色彩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的人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
这说明()A.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B.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C.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D.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6、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附答案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1.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
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注重把握农时D.注重使用肥料2.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
杀公鸡,叫鸣哩。
杀母鸡,下蛋哩。
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C.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3.(2017·南宁联考)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
这表明先秦时期()A.农业走向衰退B.外来作物引进C.作物历经选择D.经济重心南移4.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5.北宋建立不久,宋太宗对宰相说:“井田之制实为经国之要道,后世为天下者,不为井田,则贫富不均,王化何由而行!”这段话反映出北宋初期()A.社会秩序安定B.土地兼并严重C.推行均田制D.井田制度得到恢复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7.(2018·西安高一检测)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8.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农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9.从三国到南宋时期我国南北方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B.民族迁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C.统治者的重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D.生产工具的改进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10..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 统治阶级的提倡B. 国家分裂的影响C. 社会人口的增加D. 铁器、牛耕的出现【答案】D【解析】个体小农经济产生属于生产关系的改变,所以其主要条件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思考,而铁器、牛耕的出现就属于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故选D。
ABC都不符合题,故排除。
2.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
这说明A. 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B. 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C. “祷雨”是地方官主责D. 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以农立国”的思想。
祈雨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和礼仪活动,体现“以农为本”的立国思想。
以农为本,为百谷祈甘雨是地方官吏重要业绩,常常与其政绩、考核相挂钩。
故D项正确。
A项表述与题干无关。
君权神授思想主张天子的权力是神所赋予的,是上天所赋予的,从思想上禁锢百姓,使他们不敢反抗,因为反抗天子就是反抗神,从而为其巩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这种思想与题干意思不符。
故排除B。
地方官的主要职责是治理地方政务,维护地方治安,审理各种案件,维护地区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祷雨”本身仅仅是地方官治理地方政务,发展地方农业经济的一种手段,故排除C。
3.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1)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专题一;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
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兼并争霸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设置官吏2.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人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的破坏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的发展3.2018年2月15号是我国传统农历腊月最后一天,也被称之为“除夕”,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家家户户清扫庭院或忙忙碌碌,准备除旧迎新;这一天不论身在何方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吃一顿团圆饭。
中国人的这种“团圆”观念是受到以下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D.震慑割据篡权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提到“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推行(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B.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C.容易出现地方势力分裂割据情况D.是秦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6.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有关科举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局的局面B.科举制能为统治者选拔真才实学之人C.科举制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流动D.科举制促成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7.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233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6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90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
2.1—4题、7—9题、12—17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按题号(5、6、10、11、18、19、20、21题)写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4.注意书写工整,卷面洁净,书写欠工整、卷面不整洁不清晰的酌情扣分。
5.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卷,试卷自己保管。
第Ⅰ卷阅读题(6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
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
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
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一)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一)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种植水稻B.会使用火C.烧制彩陶D.铸造青铜器2.某学者在其所著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的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的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3.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最能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甲骨卜辞D.青铜器铭文4。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5.《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绚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6.“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7.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8。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列 (共20题;共60分)1. (3分)《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②③D . ①②③④2. (3分)(2019·江南模拟)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
这主要说明()A .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 .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 .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 .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3. (3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 . 唐朝B . 元朝C . 明朝D . 清朝4. (3分) (2019高三上·定远月考) 从历史上看,罗马社会经济逐步从一个单一的农业经济社会变成了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并重的社会。
帝国中期后,商品贸易和商业交换活动甚至占据了主要地位。
商品贸易的发展()A . 成为共和国体制得以维系关键B . 确保了罗马贵族对政权的垄断C . 推动了罗马法适用范围的扩大D . 阻碍了罗马大土地所有制发展5. (3分) (2019高三上·通州期末)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2018.10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 【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国农耕……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战国时期一个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可以负担十人的生活,这说明当时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得益于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的问题,故A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不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也不是当时农民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信息反映的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材料信息“一人治之,十人食之”说明当时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联系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作用,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2.【答案】D【解析】据材料“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明确的界定,故D项正确;地券或地契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土地买卖相当频繁,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土地所有权私有,不是完全由国家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学生再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地券或地契的性质是政府对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注意区分土地买卖频繁、耕者有其田等概念的含义。
3.【答案】C【解析】据材料“就食东都洛阳……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洛阳、杭州、扬州、开封、汴河都属于东南地区,当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故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C项正确;当时长安仍然是全国政治中心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故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历史答案第 1 页共12 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
下田,夫食五人。
可以益,不可以损。
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自然经济正式形成B.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2. 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据此可知,当时A. 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 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C.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D. 土地所有权已有明确的界定3. 从武则天起,唐(周)中央政府经常“就食东都洛阳”,但中央军队仍旧常年部署在长安及其周围;而唐中后期,杭州、扬州、开封、汴河成为关中地区政治中心存废的关键。
这说明A. 洛阳取代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B. 中央政府采取措施制约地方门阀势力C. 唐朝时经济重心逐步向东向南迁移D. 唐代城市政治、经济职能出现分工4. 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
这反映了汉代A.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D. 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5.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部分农产品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2)趋势:由以宗教题材为主到注重现实;由注重写实(崇尚工笔形似)到注重意境、韵味(或工笔画衰微,山水画兴起)。(2分)
推动力:理学的兴起;文人阶层的壮大;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的繁荣。(答出其中3点即可,3分)
(3)理由:京剧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京剧集中国古典艺术于一身,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2分)
价值:京剧将独居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新的高峰,在人类文化艺术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2分)
28.(1)进步: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3分)
背景: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自然哲学的落伍。(3分)
(2)特点:借复兴古典文化批判宗教神学,宣扬新思想。(2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2分)
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分)
(2)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5分)
山东省烟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扫描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高二历史(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7112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CBDCB6——10 AABDD11——15 CDCCB16——20 ABDDB
【精编文档】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doc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 B.宗教改革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 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3.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
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
《垄断法》的实施( )A.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B.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C.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 D.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4.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手工工场 B.机器工厂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5.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 ) A.钟表制造业发展 B.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C.与会各国的妥协 D.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6.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泰安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05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7世纪最后几十年,英国的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早期殖民B.宗教改革C.圈地运动D.工业革命2.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3.162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垄断法》规定,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有效期14年。
到1851年为止,总共颁布了一万多项专利。
《垄断法》的实施()A.推动了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B.导致了英国向外殖民扩张C.使英国打败了“无敌舰队”D.标志着议会权力超过国王4.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A.手工工场B.机器工厂C.股份公司D.垄断组织5.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该决议得以通过,主要是由于()A.钟表制造业发展B.美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C.与会各国的妥协D.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6.下图是1843~1858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外商企业大量涌入B.洋务工业取得成效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C.都是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工业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8.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下图为古代传说的神兽獬豸(xiè zhì),拥有很高的智慧,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獬豸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帝尧的刑官皋陶曾饲有獬豸,凡遇疑难不决之事,悉着獬豸裁决。
据此说明()A.法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C.神权为王权服务D.中国古代司法由神主宰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这表明分封制()A.分土分民B.维系亲情C.家国情怀D.贵族专权3.《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4.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
上述现象反映了()A.家国的紧密结合B.等级秩序森严C.世卿世禄的延续D.宗族观念浓厚5.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6.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军功爵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7.历史学家钱穆认为:“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8.“唐初宰相多是‘兼职宰相’……即使是三省首长也各有本省日常事务。
各种身份的宰相们午前议政于朝堂,午后理务于本司。
”这种安排的主要目的是()A.挖掘官员潜力B.控制官员数量C.预防宰相专权D.加强中央集权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3.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上述材料( )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C.我们应该主要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4.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B.“国”与“家”密切结合C.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D.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
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宁阳一中2018-2019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附答案)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次段考(翱翔)历史试题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3.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上述材料( ) 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 C.我们应该主要从阶级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4.下列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形成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B.“国”与“家”密切结合 C.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 D.消除了贵族内部的矛盾 5.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7.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在今山东境内的有齐郡、琅琊郡等。
下列关于琅琊郡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辖区内有自己的封地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0.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11.依据下图漫画中的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 不可能发生的对话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2.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2016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14.(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15.(2016年上海卷单科历史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16.(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17.(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8.(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6)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
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 B.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 D.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 19.(2016江苏卷单科历史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宋则糊名考,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016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21.(2016全国新课标1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2.(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23.(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二、非选择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分)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1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1)材料一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第一次段考(翱翔)历史段考试题答案1�D�D5:ADABA 6―10:BCCBD 11―15:DDDBB 16―20:ADBAC21―23:BCD 24.【解析】第(1)问要根据材料概括汉朝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历史渊源要从汉承秦制的角度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封建王侯”概括措施;从“自置吏”“得赋敛”入手总结具体内容;结合“七国之乱”等史实概括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危害。
第(3)问结合材料中的“‘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分别隶属于汉郡”“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及所学知识分析回答“措施”;“意义”从清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等角度分析。
【答案】(1)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渊源:承袭秦制。
(2)分封诸侯王国。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25.[解析] 第(1)问,从中提炼出唐初政治的特点,做到论从史出。
虽然唐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这种民主来源于皇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时代性。
第(2)问,从材料中的史实可知是法律和皇权之间的冲突,从“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可知法律权威占据上风。
第(3)问的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大臣和法律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