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1例[摘要] 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毛囊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多由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引发,皮肤的损害为小面积或散在的毛囊损害,多发生在颈部、前胸、后背。本研究报道1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分布广、面积大、损害程度严重、临床较为少见,以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关键词] 药物;马拉色菌;毛囊炎
[中图分类号] r7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4-185-02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所发生的化脓性炎症。现代医学认为,引发该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多因抓搔或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及某些治疗因素有关。马拉色菌为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绝大数人皮肤上均有这种真菌存在,但只在一定条件下发病。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应用、皮肤免疫功能低下等,可致马拉色菌在毛囊中大量繁殖,并依靠脂肪分解酶,使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后者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引发毛囊导管阻塞,常见于青年,主要侵犯25~35岁的女性[1]。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在青少年中并不多见,现将笔者所在医院真菌
科收治的1例药物引发泛发性马拉色菌感染的毛囊炎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5岁,因全身红斑、脓疱丘疹10 d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皮肤科检查:(1)周身红斑、丘疹、脓疱10 d,压痛明显;(2)皮疹数百个直径2~4 mm脓丘疹,半球形,周边红晕,丘疹以面部、躯干为重,密集,四肢散在稀疏;(3)自觉症状:疼痛、瘙痒。既往病史:该患者曾因患“痤疮”就诊于当地私人诊所,给予扑尔敏1片/次,3次/d;地赛米松2片/次,2次/d口服治疗1个月。10 d前突然出现周身红斑、丘疹、脓疱,给予清开灵、强力解毒敏、替硝唑治疗5 d不见好转,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分泌物涂片结晶紫染色直接镜检,见到聚堆或单个的紫蓝色、厚壁、单级出芽孢子和双级出芽孢子,均为圆球形。病原菌培养:真菌培养:取分泌物分别植入mfsm、sda,37℃孵卵箱培养7~10 d。结果mfsm生长出微黄色、凸起、表面粗操有皱褶、菌落约2~4 mm酵母样菌落,见图1;sda未见菌落生长。mfsm生长的菌落经反复分离纯化出单个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革兰阴性染色可见紫蓝色圆球形单级芽孢子,见图2。形态学初步鉴定为球形马拉色菌。细菌培养:未见致病性细菌生长。诊断:泛发性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去除诱因,停用激素药物,给予外抗真菌药物50%丙二醇、咪唑类及n丙烯胺类霜剂、5%~10%硫磺软膏,
将药物在受累毛囊表面轻揉以促进其渗入毛囊内。也可用含硫化硒或2%酮康唑洗剂,保留15~20 min后再清洗。口服伊曲康唑200~400 mg/d,连用4周,然后200~400 mg,每月1次。随访3个月患者预后良好。
2 讨论
马拉色菌是一种条件致病嗜脂性真菌,在皮肤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况下,该真菌依赖皮肤分泌的油脂生存和大量繁殖致病。笔者所在医院真菌室多见马拉色菌毛囊炎皮肤的损害均为小面积或散
在的毛囊损害,多发生在颈部、前胸、后背,散在对称分布,数十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或黑色粉刺,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部分患者有风团、片状红斑或皮肤划痕征阳性,职业以军人及劳动量较大的工人、农民多发,也有患者因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后导致菌群失调,皮肤正常马拉色菌群增长过快引起[2],90%以上为成年人,罕见发生在少年,且皮损分布广面积大,损害程度严重。这样大面积的皮肤损害很容易与寻常痤疮、细菌性毛囊炎、毛囊虫性毛囊炎相混淆,应引起临床注意。本案例追寻病史分析认为,该患者毛囊的损害与过量的长时间的用激素药物有直接关系,是药物破坏毛囊所致。
多数来诊的患者对马拉色菌毛囊炎不是很了解,这种病的发生主要是由球形马拉色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毛囊性损害的皮肤真菌病[1]。本研究患者分离的马拉色菌即为主要感染毛囊的常见球形马
拉色菌病原菌[3]。但也有研究资料显示,胸部、后背、腹部和面颈部以糠秕马拉色菌为主;上肢、肩部和头顶以斯洛菲马拉色菌为主;下肢均为球形马拉色菌。同一个体、不同发病部位存在不同的菌种,主要为糠秕马拉色菌合并合轴或斯洛菲马拉色菌[4]。马拉色菌感染皮肤毛囊,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凸起丘疹的周边会有红晕发生,并常伴有不同的程度的瘙痒,有时还会伴有灼热以及刺痛感,洗完澡后皮损会加剧瘙痒,皮损的表现临床也常会被误认为痤疮。患者发生这种疾病与多汗及长期的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广泛使用抗生素等有关,因此提示临床治疗方面应首先去除诱因,停用激素类药物或抗生素。由于马拉色菌深藏于毛囊内,其所致的毛囊炎较为顽固,因此以联合外用抗真菌制剂和内服抗真菌药治疗效果理想,且疗程至少4周[5]。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应注重对患处的保护,如对于患部尽量不要用手来抓挠,以免引发继发感染;在治疗时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喝酒;要养成良好的个人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内衣及衫裤等。另外合理的营养也是不可少的,营养不良也可以诱发该疾病。
综上所述,对少年皮损分布广面积大且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应警惕马拉色菌毛囊炎发生的可能,做好与寻常痤疮等的鉴别[6],以免误诊。特别是对有一般性的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史的患者要及时注意观察,积极预防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发生。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尽可能把属鉴定到种,从而为临床治疗、科研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端礼.医学真菌学-实验室检验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3-244.
[2] 范华,颜艳,曾田青.伊曲康唑联合中药外洗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47.
[3] 熊心猜,冉玉平,代亚林,等.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j].中华皮肤病杂志,2004,37(8):463-465.
[4] 庞艳华,曹双林,刘维达,等.南通和南京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调查及致病菌种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2):95-98.
[5] 杨洪,李锦,钟敏.氟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54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0):605-606.
[6] 李智华,耿承芳,江清,等.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分布特点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5):
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