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故事一,《养生主》。

从前有一个人,他非常注重养生,每天都要按时按点地吃饭、睡觉,还要进行各种锻炼。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养生大师,于是前去求教。

养生大师告诉他,要保持健康,就要像大树一样,根深叶茂,顶天立地,才能迎风而生。

这个人于是按照养生大师的教导,每天都像大树一样锻炼自己,不久之后,他的身体确实变得更加健康了。

故事二,《鲁连子》。

鲁国有一位名叫连的人,他喜欢到处游荡,不喜欢安定下来。

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山林深处,看见了一只兔子。

他对兔子说,“你怎么不像我一样,四处游荡呢?”兔子回答说,“我在这片山林里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食物和水源,我觉得很满足了。

”鲁连听了很受启发,于是决定要像兔子一样,找到自己的家园,安定下来。

故事三,《养生论》。

有一位养生大师,他年纪很大了,但身体却非常健康。

有人问他的养生之道,他说,“我每天都按时按点地吃饭、睡觉,还要进行适量的锻炼,保持心情愉快,不生气,不着急,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

”听了这些话,人们都深受启发,纷纷效仿他的养生之道。

故事四,《饮食论》。

有一个人,他非常讲究饮食,每天都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垃圾食品。

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个饮食大师,于是前去求教。

饮食大师告诉他,要保持健康,就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和油腻食物,还要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这个人于是按照饮食大师的教导,改变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不久之后,他的身体确实变得更加健康了。

以上就是出自列子的一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富含着深刻的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列子中的20个寓言故事原文

列子中的20个寓言故事原文

列子中的20个寓言故事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

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列子寓言故事

列子寓言故事

列子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疑邻盗斧》等。

1、《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

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

全文叙次井然,首尾呼应,情节完整,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极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

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被渴死。

他的手杖化作桃林,成为桃花园;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3、《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全文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极具性格化,人物形象则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4、《纪昌学射》《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5、《疑邻盗斧》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

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出自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

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

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经典|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蕴含大道理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节选)【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

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故事一,《养生》。

有一天,列子背着担子走在山间,突然看见一只大鹰在空中盘旋,它的羽毛闪闪发光,非常美丽。

列子心生羡慕之情,便对大鹰说,“大鹰,你的羽毛真美丽,我可以把你抓来,把你的羽毛剪下来,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

”。

大鹰听了列子的话,非常生气,它说,“人啊,你想抓住我,把我的羽毛剪下来,只是因为你嫉妒我的美丽。

但你知道吗?我的美丽并不是靠外表来维持的,而是靠我的养生之道。

我每天都要飞翔在蓝天之上,吸收阳光和新鲜空气,我要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拥有如此美丽的羽毛。

所以,养生才是保持美丽的秘诀。

”。

列子听了大鹰的话,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养生的重要性,从此以后,他开始注重养生,保持健康的身体。

故事二,《知足》。

有一次,列子去山上采药,途中遇到一位老农,老农背着一大捆柴,一边走一边唱着歌。

列子觉得奇怪,便问老农,“你背着这么重的柴,还能唱得这么欢,你不觉得累吗?”。

老农笑着回答说,“我这点柴算不了什么,只要家里的火炉能够燃烧,孩子们能吃饱穿暖,我就觉得很幸福。

”。

列子听了老农的话,深有感触。

他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从此以后,他学会了知足,珍惜眼前的幸福。

故事三,《团结》。

有一天,列子在山上遇到一群蚂蚁,它们正在搬运食物,一只蚂蚁不小心把食物掉在了地上,其他蚂蚁并没有责备它,而是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它把食物搬回去。

列子看到这一幕,感慨万分。

他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从此以后,他更加注重团结合作,相信团结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养生、知足、团结,这些道理都是列子的寓言故事所要传达的。

愿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受到启发,活出更加美好的人生。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精选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精选寓言故事脍炙人口,它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而动物寓言故事更耐人寻味,那么关于动物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篇一:愚公移山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

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

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

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

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

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

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

列子寓言

列子寓言

列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原名列御寇,所著《列子》(现在普遍认为《列子》是魏晋时期的伪书,但无论真伪,都不影响其思想价值)以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道的属性和物质运动的思想,反映了人的心理片断和理性思维。

1、歧路亡羊,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列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

这位邻居已经带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

杨子问道:“嘻,丢了一只羊。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

” 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

”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

”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引申为泛而不专,终无所成。

2、愚公移山,出处《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列子》中的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和神话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和神话故事:《列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道家典籍,其中包含了许多寓言和神话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些故事的详细介绍:1.愚公移山: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寓言故事。

愚公的家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出行十分不便。

他决定带领家人挖掉这两座山,以便能够直通外界。

尽管智叟等人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愚公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最终,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天神将山移走了。

这个故事寓意着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再困难的事情也能够成功。

2.薛谭学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完全学会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挽留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设宴给他送行。

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于是薛谭忙向秦青道歉,请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提起回家的事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

3.余音绕梁:这也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韩娥是一位善于唱歌的女歌手,她来到齐国后,因为粮食吃完了就在城门外卖唱换取食物。

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等她离开后,听过她唱歌的人还觉得那歌声就在房梁间久久萦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消失。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音乐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后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纪昌学射: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

两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

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看明显的东西一样容易,然后再来找我。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节选)【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

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

列子的寓言故事《列子·养生主》中的“养生”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兔子,兔子生病了,主人就给它喂药,兔子病好了,主人就把它宰了吃了。

故事寓意人们常常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这个寓言通过兔子的遭遇,告诉人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只顾眼前的享受,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列子·天瑞》中的“天瑞”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在田里发现了一块玉石,他拿到城里去卖,却无人买。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天瑞,应该送给国君。

国君得到了这块玉石后,赏赐给了这个人。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有些事情并非所有人都懂,有时候应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不要自己独断专行,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列子·养生主》中的“养生”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兔子,兔子生病了,主人就给它喂药,兔子病好了,主人就把它宰了吃了。

故事寓意人们常常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这个寓言通过兔子的遭遇,告诉人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只顾眼前的享受,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列子·天瑞》中的“天瑞”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在田里发现了一块玉石,他拿到城里去卖,却无人买。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天瑞,应该送给国君。

国君得到了这块玉石后,赏赐给了这个人。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有些事情并非所有人都懂,有时候应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不要自己独断专行,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列子·养生主》中的“养生”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兔子,兔子生病了,主人就给它喂药,兔子病好了,主人就把它宰了吃了。

故事寓意人们常常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这个寓言通过兔子的遭遇,告诉人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不要只顾眼前的享受,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远利益。

《列子·天瑞》中的“天瑞”寓言讲述了一个人在田里发现了一块玉石,他拿到城里去卖,却无人买。

后来有人告诉他这是天瑞,应该送给国君。

国君得到了这块玉石后,赏赐给了这个人。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有些事情并非所有人都懂,有时候应该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不要自己独断专行,否则可能会错失良机。

《列子》中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十个寓言故事《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寓言故事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寓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为标题,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解读和分析,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

一、《养生主》。

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生主,他通过自己的修行和养生之道,活到了九十九岁。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养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方法,才能够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二、《天狗》。

故事讲述了一个天狗,它因为贪心而被困在了一个瓦罐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心是一种很危险的品质,只有适度的满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三、《鹿门》。

故事讲述了一个鹿门,它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只神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四、《狐鸣》。

故事讲述了一个狐狸,它通过模仿鸟的鸣声,成功地捕获了一只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本性和特长,而不是盲目地模仿别人。

五、《独鹤》。

故事讲述了一个独鹤,它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感到悲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孤独并不可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克服孤独,获得真正的快乐。

六、《鲁人》。

故事讲述了一个鲁人,他因为自己的贪婪而丧失了一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贪婪是一种很危险的品质,只有适度的满足,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七、《伯乐》。

故事讲述了一个伯乐,他通过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成功地发现了一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眼光和鉴赏能力,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别人。

八、《独鹤》。

故事讲述了一个独鹤,它因为自己的孤独而感到悲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孤独并不可怕,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克服孤独,获得真正的快乐。

九、《孔子弟子》。

故事讲述了孔子的弟子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终于成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成为真正的人才。

列子十篇经典寓言故事简介

列子十篇经典寓言故事简介

列子十篇经典寓言故事简介1.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定信念,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不怕困难,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2. 《夸父逐日》:讲述了夸父为了族人的幸福而勇于献身的精神,充分地反映了古代先民勇敢地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事实。

这个世界正是有了夸父和无数个与夸父一样勤劳、勇敢、坚定不移、不怕牺牲的人们,前仆后继和奋勇向前,才有了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

3. 《知音》: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伯牙绝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要珍惜身边的朋友。

4. 《高山流水》:讲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心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伯牙绝弦”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且能够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5.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大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无穷尽,学无止境,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6. 《东郭先生》:讽刺了那些不辨是非而滥施同情心的人,告诉人们要学会明辨是非,不要盲目跟从。

7. 《朝三暮四》:讽刺了那些没有原则、反复无常的人。

8. 《九方皋》:讲述了一个名叫九方皋的人在寻找千里马时,不注重马的外表,而注重马的实际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看透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9. 《纪昌学射》:讲述了纪昌学习射箭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刻苦钻研,勤奋努力,才能掌握一门技能。

10. 《薛谭学讴》:讲述了薛谭学习唱歌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不要骄傲自满。

以上是列子十篇经典寓言故事简介,这些故事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社会。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列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道家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下面为大家介绍十个精彩的寓言故事。

第一个寓言故事是“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通过愚公坚持不懈地移山,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第二个寓言故事是“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节选)【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

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寓言故事及寓意在我们的生活中,寓言故事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们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许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今天,我将与你分享一些列子寓言故事以及它们的寓意。

故事一:老猫学渔从前有一只老猫,它十分聪明,但它从未去过海边。

有一天,老猫看到了渔夫们所捕获的大鱼,它决定自己也要学会捕鱼。

老猫忍饥挨饿,长时间盯着水中的鱼儿,结果它什么都捕获不到。

最终,它饿得无法忍受,放弃了自己学习捕鱼的愿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实践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虽然老猫很聪明,但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所以最终无法达到目标。

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理论知识来获得成功,我们必须积极地实践,并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故事二:乌鸦和狐狸有一只乌鸦在林中发现了一块美味的奶酪。

它非常高兴,站在一棵树上大声歌唱。

这时,一只狐狸经过,它聪明地说:“你的歌声非常动听!请让我听一首。

”乌鸦为了显示自己的歌唱才华而张开了嘴巴,结果奶酪掉落到了地上,被狐狸抢了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虚荣而失去自己的东西。

乌鸦因为对自己歌声的自豪而被狐狸欺骗,失去了奶酪。

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冷静,不要为了短暂的虚荣而轻易失去我们的财富和机会。

故事三:蝴蝶变成了蛾子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一只蝴蝶追求自由。

它多次展翅飞翔,享受着自由和快乐。

但一天,它迷失了方向,无意间被一群蚂蚁告知自己已经变成了蛾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貌不重要,内在价值才是最关键的。

蝴蝶改变了自己的外表,但它内心依然是一只真正的蝴蝶。

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的外貌、种族、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而判断他人的价值。

真正有价值的是一个人的品质和内在素质。

故事四:勇敢的小母鸡有一天,农夫的小母鸡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罐子。

当她走近罐子时,发现里面藏着珍贵的小米。

小母鸡拼尽全力,一颗一颗地敲击着罐子的背面,希望能打破它并且得到美食。

她的辛勤付出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坚持不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小母鸡敢于挑战罐子的硬壳,展示了她的勇气。

列子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

列子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

列子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列子,名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学者,其著作《列子》中充满了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富含哲理,也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幽默。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典型的列子寓言故事,并提供相应的原文及译文。

一、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译文:杞国有个担忧天塌地陷的人,害怕得无处安身,以至于废寝忘食。

二、歧路亡羊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共党,又请杨子之竖子视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岔路多矣,吾安知其不为歧路也?”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他带领一些人去寻找,又请杨子的仆人帮忙。

杨子说:“哎呀!丢了一只羊,为什么找的人这么多?”邻居说:“因为岔路太多了,我怎么能知道它不是走到岔路上去了呢?”三、疑邻盗斧原文:人有亡铁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铁也;听其言语,盗铁也;观其颜色,窃铁也。

俄而掘其谷仓,铁在焉。

译文:有个人丢了一把铁锤,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

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行为举止,觉得像是偷铁锤的人;听他说话,也像是偷铁锤的人;看他的神色,也像是偷铁锤的人。

后来他挖开自己的谷仓,铁锤就在那里。

四、愚公移山原文: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译文: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他的家面对着两座大山。

他苦于山的北面道路阻塞,出行都要绕远路,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我和你们一起努力,把险峻的山挖平,使道路直通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都纷纷表示赞同。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列子中的寓言故事短小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列子中的寓言故事短小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原文译文,列子中的寓言故事短小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疑邻盗斧》等。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到了汉代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冲虚真经》。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纪昌学射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大全
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篇一:歧路亡羊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不仅率领自己的亲朋,而且又来请杨朱家的童仆一块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说:“因为岔道太多了。

”等。

《列子》中有什么寓言故事呢?
简短。

并说出寓意。

列子《列子·说符》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

薛谭学歌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

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汤问中的寓言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列子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其中的《列子汤问》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寓言文学的杰作之一。

这些寓言故事以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列子汤问》中的一些寓言故事。

故事一,鹰击母。

从前有一只年老的鹰,它生病了,无法再去猎食。

它的儿女们都很孝顺,每天都会给它带来食物。

但是,有一只小鹰却不愿意如此,它觉得父母年老体弱,应该自己去猎食,而不是依靠他人。

于是,它离开了父母,去学习狩猎的技巧。

不久,它学会了捕食,回到父母身边,每天都给父母带来美味的食物。

父母感到很欣慰,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教育好小鹰而感到惭愧。

故事二,鱼与熊掌。

有一条鱼得到了一只熊掌,它觉得这是一种美味,于是就将熊掌放在自己的鱼缸里。

但是,鱼缸里的水并不适合熊掌,熊掌很快就腐烂了。

鱼看到熊掌腐烂了,非常失望,它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的,应该懂得适可而止,才能保持它的珍贵价值。

故事三,狐狸与狗。

有一只狐狸和一只狗是好朋友,它们经常一起外出觅食。

狐狸常常夸耀自己的机智和灵活,而狗则觉得自己的力气和忠诚更加重要。

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只兔子,狐狸迅速地追赶兔子,而狗则用力地奔跑,最终它们围住了兔子。

但是,兔子却说,“你们都很优秀,但是你们各自的优点并不适合所有的情况。

”狐狸和狗听后,深有感悟,它们明白了合作和互补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列子汤问》中的一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人性,同时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于道德和人生的思考。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寓言故事中获得启发,成为更好的人。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

列子中的寓言故事列子中的寓言故事(2011-01-06)列子(公元前450-前375),名列御寇,春秋末郑国人。

《列子》,共8篇,保存了很多寓言故事。

这些故事多数是采用民间传说。

也有人说《列子》并非列子所著,而是后人假托。

1、愚公移山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

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

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

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

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

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

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

《列子》里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里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列子》是战国早期的一部道家经典,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以下是一些寓言故事及寓意:
1.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2. 杞人忧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担心未来的事情,要珍惜当下。

3. 两虎相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些小事情而争吵,要学会谦让和包容。

4. 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欺压弱小。

5. 破甑不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子》中的十个寓言故事
《列子》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题,不仅蕴含哲理,而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下面十个寓言故事带你细细体会,说不定你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愚公移山
【原文】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不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北山愚公长叹一声,回答说:“你太顽固了,顽固得一窍不通,你简直还不如那个寡妇和不懂事的小孩。

即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再增加了,还怕挖不平它吗?”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

还没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邓林覆盖面积方圆达几千里。

【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

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列子·汤问》
【大意】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路旁有两个小孩在争辩,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最近,到了中午离人最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最远,中午离人最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升的时候有车盖那样大,到了中午,却只有盘子那样大,这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时,天气还是凉丝丝的,中午就热得像手伸到热水里,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
【原文】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从前韩娥东去齐国,路上粮食吃完了,经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来换取食物。

她走了以后,歌声的余音还在栋梁上久久萦绕,三天不断,附近的居民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

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纪昌学射
【原文】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

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

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

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悬虱于牖。

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

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

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列子·汤问》(节选)
【大意】有个人名叫纪昌,又来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织机的踏板。

两年以后,即使锋利的锥尖刺到眼眶边,他都不眨一眨眼。

于是就去告诉飞卫。

飞卫说:“还不行,你必须练好眼力才可以学射箭。

当你能练到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显著,那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牛尾巴毛拴住一只虱子,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瞪着它。

十多天之间,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了起来;三年之后,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

再看看其它东西,都如山丘一样。

他便用燕国牛角加固的弓、楚国蓬杆制成的箭,朝虱子射去,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却没断绝。

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飞卫高兴得跳将起来,拍着胸膛说:“射箭的奥妙你已经得到啦!”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杞人忧天
【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天瑞》(节选)
【大意】杞国有一个人担忧会天崩地陷,自己无处安身,因而憋得茶饭不进,睡眠不安的人。

【寓意】比喻完全不必要的或没有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歧路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节选)
【大意】杨朱的邻人丢失了一只羊,他率领全家老小,又请杨朱派童仆帮助一齐追寻。

杨朱说:“哈!丢失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回答:“岔路太多了。

”追的人返回后,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人回答:“跑掉啦!”杨子问:“怎么会跑掉呢?”回答:“岔路上又有岔路,我不知道该往哪条路去找,所以只好回来了。


【寓意】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疑邻盗斧
【原文】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

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

——《列子·说符》
【大意】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

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

【寓意】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齐人攫金
【原文】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列子·说符》
【大意】从前齐国有一个渴望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上,走进一家卖金子的店铺,抓起一块金子就跑。

官吏捉住了他,责问道:“这么多人都在那里,你为什么还偷人家的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金子。


【寓意】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