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1.1 教育体制的变化和发展趋势1.2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意义2. 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方式2.1 研究设计和样本选择说明2.2 数据收集工具及流程3.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情况分析3.1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核心素养等方面了解情况3.2教师在实施过渡期间遇到问题以及应对策略(a) 缺乏相关培训机会或资源支持(b) 学生适应能力不同导致授课困难(c) 具体内容安排上存在疑虑或挑战(d)其他因素影响4.学生参与度评估4-1学生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a)班级内部合作项目b)校际交流比赛c)社区服务d ) 校外实践经历e ) 公益志愿者f ) 文艺演出等活动g ) 其他相关课程或项目4-2学生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a)学校和家庭环境b) 教师引导能力c) 同伴关系d ) 社会文化背景e )其他因素5.新课程改革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评价5-1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水平吗?a)知识技能方面b)创造性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c)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d )道德品行和社交情感发展e ),身心健康f),自主学习意愿g), 其他指标5-2 新课程实施后,是否有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人才?a ), 国内外比较b ), 相关数据支持c), 实证研究结果d), 综合评价e ), 意见调查结果f ). 原则上是可以满足需求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6. 结论与建议6—1 总结本次调查报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6—2 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7. 附件:相关数据统计表格、问卷调查原始资料等法律名词及注释:1. 新课程改革:指教育部门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变革。

2. 核心素养:是新一代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强调的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

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数理思维能力、历史文化意识与传承创新精神等方面。

3.参与度评估: 对于学生在各项活动或项目中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分析。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具体文件;以上法律名词仅供参考使用。

学校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学校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学校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学校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我校决定进行新课程改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认识,特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现行课程的评价、对新课程改革的期望以及关于实施新课程的建议。

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范围覆盖了学校全体学生。

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90份。

三、调研结果1. 学生对现行课程的评价针对现行课程,有6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死板乏味,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求;30%的学生认为课程与时代脱节,缺乏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仅有10%的学生对现行课程比较满意。

2. 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期望在对新课程改革的期望方面,超过80%的学生希望新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60%的学生希望新课程能够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70%的学生期望新课程能够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实施新课程的建议在关于实施新课程的建议方面,60%的学生建议在新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0%的学生建议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0%的学生建议增加选修课程和社团活动,拓展兴趣爱好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对现行课程存在不满,希望能够有更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课程。

2. 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方面。

3. 学生建议在实施新课程时,增加实践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增加选修课程与社团活动的开展。

五、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学生对现行课程的不满,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更加贴近生活和社会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在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三周之后,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课改进程对师生带来的有益的影响,收集学生的良好建议,调整步伐,增强信心,鼓足干劲,走好课改之路。

二、调查基本情况发出问卷862份,收回问卷786份。

问卷回收率91.18%。

三、问卷分析(一)总体评价学生对我校课改实施情况的总体感觉和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6%,表示满意的占54.1%,认为一般的占27.8%,觉得不满意的占2.3%。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改实施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满意。

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

为了新高一能够平稳地进入课改,整个暑假,大部分行政领导都放弃了休息时间,策划制定各种管理方案。

所有新高一的教师都接受了市级校级课改培训,并在开学之初,还对所有学生进行课改培训,自上而下地传达了课改精神。

开学以来,师生们则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之中。

81.3%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适应课改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情况新课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

学生认为科任教师做得很好的,占30.6%,良好的占53.6%,认为一般的占15.2%,觉得不满意的占0.5%。

经过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变化,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占23.9%,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占11.1%,有较大变化,以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57.1%,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8.0%。

对教师新课程教学,学生表示很满意的占14.7%,满意的占58.1%,认为一般的占25.5%,不满意的占1.4%。

以上结果表明,老师们都已经积极地投身到课改实验中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在课堂上渗透现代教育新理念。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新课改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通过对其现状进行调研,我们旨在了解新课改的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对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和教师。

我们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结果,再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学生的体验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新课改的认同程度较高,认为新课改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反映新课改过度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机会。

2. 家长的观点大部分家长对新课改持支持态度,认为新课改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然而,也有些家长担心新课改过于注重素质教育,对学术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 教师的体验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一方面,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和设计新的教材和课程;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调研结论1. 新课改得到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学生希望新课改能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3. 家长希望新课改能够更加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在传统学科上的扎实基础。

4. 教师在新课改中面临的压力较大,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五、改进建议1. 增加实践环节:在新课改中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化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加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打破课堂的壁垒,让学生学以致用。

4. 深化学科研究:重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确保学生在传统学科上有扎实的基础。

六、总结新课改在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和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学术能力和社会联系,新课改将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

农村新课改调研报告

农村新课改调研报告

农村新课改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地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寻找解决方案,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广泛调查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
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评价。

2.访谈:与农村学校的教育专家和管理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
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以及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
1.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缺
乏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

2.农村学校课程设施和资源不足,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

3.农村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褒贬不一,部分家长对新课程
存在误解和不满。

四、问题分析
1.教师培训不充分: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需要加强培训。

2.课程资源短缺:农村学校课程资源有限,需要加大投入,改
善课程设施和教学资源。

3.家校合作不够密切: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五、解决方案
1.加强教师培训:组织专门的培训班,提高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教学能力。

2.增加课程资源投入: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课程设施并配备足够的教学资源。

3.加强家校合作:组织家长会议和家校互动活动,提高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六、结论
农村地区的新课程改革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加强教师培训,增加课程资源投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了解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状况,我们对多所初中的化学教学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所不同地区的初中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城市和农村学校。

通过观察课堂和访谈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并结合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以全面了解情况。

三、调查结果1. 教师角色转变: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能力,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

他们更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2. 实验教学的推广:新课程改革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校增加了实验课程的数量和实验装置的配置,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身参与实验操作。

3. 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

调查显示,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互相配合、分享和讨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学习氛围更活跃。

4. 学生评价: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新课程改革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新的教学方式更有趣味和挑战性,能够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师评价:大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效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也提醒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培训。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继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2. 加大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3. 引导学校逐步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4. 加强学校和家长的互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

五、总结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状况产生了积极影响,教师角色转变、实验教学的推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得到了一定的实现。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以实现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中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有关泉州现代中学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行状况旳调研一序言高一年全面进入新课程数年, 至今已进行了半学期, 为了理解老师和同学对新课程改革旳状况, 特做此调查。

本次问卷重要分选择题与主观题两部分, 波及学生对新课程旳教材变化、新课程理念如学习方式等旳理解状况。

二研究措施: 问卷分析法访谈法三研究设计过程与成果显示及分析1新课程旳教材变化相对于此前来说, 是比较大旳。

对于新教师来说, 基本不存在着赞成与否, 由于他们并没有任何旳比较。

不过, 对于已经教过甚至是教过许数年旳老教师而言, 承认总需要一种过程, 而通过了这一段时间旳教学钻研, 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种较为清醒旳认识, 基本都能赞成此项变化, 比例高达78%。

2在教学方式上, 大部分旳学生喜欢旳是“自主学习”, 占了61%, 39%旳学生喜欢旳是“探究性学习”, 至于其他旳, 如“实践性学习”“集体讲座性学习”承认度则都不高, 结合一下我校前阵子所进行旳学生问卷中旳成果不难看出, 这与学生旳“‘自主学习’占27%;‘探究性学习’占37%;‘实践性学习’占52%”尚有一种差距, 最起码在“实践性学习”上旳认识还是有一定旳落差旳, 这将不利于对学生动手学习旳欲望旳估计, 因此, 在实践方面旳教学必然会有某些微弱, 这将成为后来我们在教学上应注意旳一种环节。

3学生是学习旳主体, 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 这是我们所有教师都承认旳教育理念, 因此, 在教学中, 关注学生旳爱好, 将成为教学成功旳一种很重要旳原因之一, 至于怎样进行, 在这一问题上, 九成以上旳教师都赞成应当在教学中, 积极多样地创设问题情景以利于学生旳思索与学习, 可以在教学上, 进行多启发, 予以学生一定旳思索空间。

不过, 就如同前一项选择同样旳, 教师对于学生旳“动手实践”环节信任度并不是很高, 这同样与学生所希冀旳有一定旳距离。

当然我们无法说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只是, 在这一项选择旳差距上, 学生旳选择必须列入我们教学旳反思内容中。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

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新课程改革工作调研报告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2004年秋季学期,我校初一年纪率先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到目前为止,我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进行课改实验,我们面临着师资缺弱、经费困难和体制不顺三大不利因素的困扰。

在乌兰县教科文体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认真探索,大胆实践,投入大量精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绩一、主要做法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

为使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我们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乌兰蒙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乌兰蒙中新课程教师培训方案》,对我校新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提出具体要求。

我们加强对教师教学、培训、考核等方面的措施,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研究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确保了新课改实施、教师培训和新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实际操作中,我们突出了“四抓”。

一抓宣传。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方方面面,新课程改革没有全社会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为了使新课程改革深入人心,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社会、家长宣传新课程。

从2004年至今,学校通过墙报、宣传标语、宣传栏、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学生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学生、教职员工,向社会广泛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课改家喻户晓,让全社会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二抓培训。

培训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

2004年暑期,新课程启动初期,我们及时地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还挤出资金,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每次培训,不仅认真组织培训内容,更注意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培训过程突出互动与对话、培训结果落实心得与交流。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了解小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

通过对多个小学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 实施情况:绝大多数小学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实施了几年,其他的正在逐步转变中。

2. 教师培训:大部分小学为教师提供了新课程相关的培训,包括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3. 改革难题:小学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常见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关教材和教具,以及时间不足的问题。

4. 教学效果:实施新课程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但在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方面仍存在差距。

5. 家长态度:大部分家长对新课程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新课程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潜力。

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小学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 完善资源支持:提供更多的新课程教材和教具,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3. 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

4. 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和总结新课程实施效果,根据反馈意见和问题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于新课改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课改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课改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概况2021年下半学期,玉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首轮新课改启动,对旧课程、传统教学做了一系列改革。

在这快要一年的课改中,附中师生对新课改有何熟悉?他们的同意情形又是如何?对此,咱们小组在实习所在地附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教育实践调查。

为准确地把握新课改的相关信息,咱们对高一的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1.调查主题:走进新课改2、调查小组成员:卢霜阮幼凤3. 调查时刻调查地址:附中高一语文组办公室、高121班、高122班教室5.调查目标:了解附中师生对新课改的熟悉和同意情形,从而更好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劳。

6.调查方式①听课并做好记录;走访相关任课教师(采访)②调查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内容涵盖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成效三个方面。

(抽样调查法)二、调查结果与整合通过对高一语文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综合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同意情形,咱们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熟悉。

1.附中教师对新课改的熟悉①新课改注重“改”什么?通过采访,附中教师以为,新课改主若是“改”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

它将那种预定教学目标的“框架化”转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化”。

②新课改的优势通过听课对照,咱们发觉,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教学各环节,然后形成标准的“教案”。

教师“满堂灌”,讲得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同意,听得昏昏欲睡;新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加倍融洽,课堂气氛更和谐;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欢乐,学习成效更突出。

③新课改的缺点附中教师以为,第一,考试制度的改革与新课改还不能专门好地接轨,一方面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知识面要更广,综合能力要更强;而另一方面,高考考试形式转变不大,考试内容更多,难度没有降低,致使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负担反而有了加重的趋势,很多学校最终仍是走回了老路,一切以高考为指挥棒,新课改只是流于形式。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调查报告旨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便于评估其成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背景介绍1.1 教育改革的背景1.2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1.3 调查目的和意义三、调查方法2.1 问卷设计2.2 受访对象选择2.3 数据收集和处理四、调查结果分析3.1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3.1.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进展3.1.2 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的认知和接受程度3.1.3 学生和家长对新课程的反馈3.2 新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3.2.1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变化3.2.2 学绩的提升情况3.2.3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3.3 学校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支持和需求3.3.1 学校领导对新课程的支持与配合3.3.2 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程度和教育教学实践变化3.3.3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和困惑五、问题与挑战4.1 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1.1 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4.1.2 教师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课程的需求4.1.3 家庭教育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程度4.2 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4.2.1 教育体制和政策的调整难题4.2.2 社会舆论和民众态度问题4.2.3 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对新课程的影响六、改进建议5.1 提升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5.1.1 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5.1.2 加强高质量教师资源的培养和引进5.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5.2.1 制定具体的教师培养和发展计划5.2.2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机制5.3 加强家庭教育的参与和支持5.3.1 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5.3.2 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七、附件本文档附带相关数据统计表格、问卷样本和调查记录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A:解释A的含义和法律适用情况。

2、法律名词B:解释B的含义和法律适用情况。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等,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

那么,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通过采访法,观察法,对咸嘉湖小学若干师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访问,并考察该校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内容及总结(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1、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历史。

与以往国家统一课程占绝大比重不同,今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到总课时的20%;传统占有较大比重的优势科目语文、数学的课时略有下调,缩减下来的课时分配给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据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老师们反映,课程内容变化最大的是艺术、体育与健康课。

它们分别由过去的音乐、美术及体育、健康教育综合而成,但又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加法.比如,艺术课不仅仅教学生画画和唱歌,而是全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去感悟美、创造美。

其中融合的内容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还有陶艺、雕塑、书法等等。

体育与健康也是彻底变化,整个课程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除了基本的体育、健康、营养知识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意志品质等。

小学新课程计划课程的设置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道德的培养.2、教学观念的变化新课改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改变。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做题为主转变为突出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教学改革实践的调查(3篇)

教学改革实践的调查(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各地各校纷纷开展教学改革实践,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需要。

为了解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调查针对某地区部分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包括城市学校、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全面了解。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教学改革实践现状(1)课程改革大部分学校进行了课程改革,包括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等。

城市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相对较为成熟,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则相对滞后。

(2)教学方法改革学校普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城市学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较为先进,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则相对保守。

(3)评价改革学校在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等。

但评价改革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发展脱节等。

2. 教学改革实践效果(1)教学质量提高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所提升。

(2)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实践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逐渐提高。

(3)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改革实践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3. 教学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1)教学改革措施与实际需求不符部分学校在实施教学改革时,未能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导致教学改革措施与实际需求不符。

(2)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3)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学校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与学生实际发展脱节等。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新课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了解新课改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对象为北京某小学的全体教师和部分家长。

共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及分析:一、对新课改的认知度60%的教师和家长对新课改有所了解,40%的人对新课改了解不多。

其中,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程度要明显高于家长。

二、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8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教学变革,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75%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和教学。

而学生方面,60%的学生表示新课改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三、新课改的问题和挑战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教材更新不及时:65%的教师认为教材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2.教育资源不足:50%的教师表示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有效支持新课改的实施。

3.课堂管理困难:40%的教师表示新课改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学生更加活跃,需要更好的控制和引导。

四、新课改的改进方向95%的受访者认为新课改是正确的方向,希望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以下是改进方向的具体意见:1.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资源条件。

3.改革评价方式: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非死记硬背。

五、对新课改的期望80%的教师和家长表示对新课改抱有期望,希望新课改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他们也希望新课改能够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带来了变革和创新,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我们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育投入,改革评价方式,同时,也需要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 教材难度和分布
整体而言,教材难度适中,内容分布较为均衡。然而,部分学生反映 教材存在部分内容偏难的问题,需要适当调整。
03
3. 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均较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
建议措施
1. 完善教材审查机制
建议加强对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匹配 度的审查,确保所有教材都能准确 传达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 调整教材难度分布
建议对部分偏难的内容进行简化或 分层次设计,以便不同水平的学生 都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
3. 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建议在教材中增加更多与现实生活 相关的案例和问题,以便学生能够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提高教材的趣味性
建议在教材中增加更多互动性和游 戏化的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质量评价
内容质量
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材内容较为丰富,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难易程度
部分教师认为,教材的难易程度不够均衡,有些内容过于简单, 而有些内容则过于复杂。
与课程标准的符合度
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符合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实 现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的反馈和建议
增加实践活动
教师们建议,教材中应该增加 更多的实践活动,以便学生更
02
调查方法和对象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教材的整体评 价、使用情况、修订建议等。
随机抽取样本,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涵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 校以及不同年级的教师和学生。
采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调查对象
0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

新课改调查报告1——泊南小学一、调研内容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情况,主要是管理者理念、新型管理制度建设及管理效能情况;2.国家课程及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执行情况,主要是课程设置和课时保证情况,特别是薄弱课程的开设情况;3.教师发展与工作效能情况,主要是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负担和态度、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效果情况;4.新教材的使用情况,主要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把握、落实及教材使用的困难和问题;5.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主要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发展与学习效果;6.教学评价改革情况,主要是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学生发展评价改革;7.服务于新课程的校本教研情况,主要是教学问题研究和案例研究情况;8.县区教科研部门指导、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主要是教材与教学研究、评价改革研究工作情况。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一)新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情况1、领导重视,整体规划,精心实施课改。

各校都成立了校课改实验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学科指导组、课题指导组等。

认真制定了课改实验方案,加强实验班的师资配备,实验班级大部分学科由教研组组长任教,既加强实验的指导,又及时取得经验,发现问题,以利带动面上的工作。

2、以课堂达标提高活动为抓手,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推动课改稳步实施。

结合全县开展的课堂教学达标提高活动,使常规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和实效。

调查中发现: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以集体备课、讨论交流以及上公开课为主,以会议的形式渗透课改思想为辅,还开展教学反思、教学研讨等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31%的教师每周参加两次教研活动,68%的教师每周参加一次,只有极少数教师表示很少参加或几乎不参加教研活动。

当教学中遇到问题时,91%的教师选择与同事交流,75%的教师同时选择了自己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只有10%的教师选择了不采取任何反应或其他的态度。

可见绝大部分的教师遇到问题时能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不管是从同事那里学习还是自己查找资料,都是在主动地学习。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怎么写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探讨其优化与改进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收集了200份问卷和30位教师的访谈结果,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和访谈内容,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评估。

三、调研结果1. 教育教学理念转变92%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取得了明显进展,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71%的受访教师也表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老师对理念转变接受程度较低,仍然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习惯。

2. 教学资源和教材开发74%的教师表示缺乏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指出了相关的教材缺乏更新、适应性差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校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导致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一定的制约。

3. 教师培训与发展73%的受访教师表示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关培训和指导。

教师期望有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新教育理念的需求。

此外,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的分享。

四、问题分析从调研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主要问题:1. 理念转变不够彻底: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适应新教育理念的要求。

2. 教材资源和教学设备不足: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提供适应新教学理念的教材和教学工具。

3. 教师培训不足:培养和发展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建议与改进基于以上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改进方向:1. 强化理念转变的引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新课程改革的调研报告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更加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评估其对学生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法,以全面了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评价。

调查对象包括多所中小学的教师、学生和家长,调查内容涵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教育质量以及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调研结果1.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普遍持积极态度。

大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使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学生更喜欢新课程,认为新课程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

而家长则普遍认为新课程改革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育质量的提升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们在学习中更注重实践和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新课程改革还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全球化、多元文化等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意识。

三、问题与建议尽管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调研显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教材选择不当、教学方法不充分创新等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此外,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较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本调研建议:1. 支持教师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通过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热情。

2. 优化课程设置:适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增加实践、探究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学校与社区的合作:通过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积极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

新课改现状调研报告调研背景: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新课程改革在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推行情况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一次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探究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调研目的:1.了解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2.查明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具体变化;3.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影响;4.总结新课程改革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相关文献、政策文件和研究报告,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推行情况;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通过访问学校和教师,向师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和体验;3.实地观察:到不同地区和学校进行实地观察,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情况;4.访谈:选择若干所学校的负责人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心得和感受。

调研结果:1.不同地区和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情况不一,一些地区和学校积极探索,一些地区和学校推行较慢;2.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内容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科目设置的调整、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3.教学方法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的采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和互动性的增强;4.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厌学情绪增加等;5.新课程改革的优点包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教育意识不足、教学资源不足等。

改进建议:1.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政策的宣传,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理解;2.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3.加强教学资源的供给,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设备;4.鼓励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5.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结论: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教育持续推进着“新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该改革的调查与研究也愈发密集。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指在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以培养具有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核心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成为突破口,这也被视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新课程改革的意义1.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不仅考虑到传统知识、技能的需求,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注重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这赋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3.引领未来。

新课程改革要跟上时代潮流,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以解决未来社会的各种问题。

三、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在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后,亦有多方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

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程改革分层次进行教育,增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独特的教育方案。

此外,减少生硬、单调的考试内容,增加灵活的测试元素,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2.练就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传统的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和评价。

而新课程改革为这些反映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试图在学生兴趣和实用性之间实现平衡。

从而,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3.学生教育负担减轻。

教育改革总体来看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

教师在总体设置上可以放松、精细化,也有了更多自由,可以注重课堂实践、灵活观察等,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1. 改革、完善教育课程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在适当的时间内优选、统一、创新教育内容,为学生呈现一个开放而系统的知识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调查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

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等,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

那么,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通过采访法,观察法,对咸嘉湖小学若干师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评制度等方面进行访问,并考察该校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内容及总结
(一)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1、课程内容设置的变化
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历史。

与以往国家统一课程占绝大比重不同,今年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到总课时的20%;传统占有较大比重的优势科目语文、数学的课时略有下调,缩减下来的课时分配给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

据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的老师们反映,课程内容变化最大的是艺术、体育与健康课。

它们分别由过去的音乐、美术及体育、健康教育综合而成,但又不是两门课程的简单加法。

比如,艺术课不仅仅教学生画画和唱歌,而是全面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去感悟美、创造美。

其中融合的内容除了音乐、美术之外,还有陶艺、雕塑、书法等等。

体育与健康也是彻底变化,整个课程贯穿健康第一的思想,除了基本的体育、健康、营养知识外,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意志品质等。

小学新课程计划课程的设置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学校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以及个人道德的培养。

2、教学观念的变化
新课改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改变。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做题为主转变为突出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走出过去着眼知识的传授、一味做题、以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误区。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注意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助、尊重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地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另外,新课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如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

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才施教,从实际出发。

走出过去一刀切、齐步走、整齐化一、千万人做一道题、答一张考卷的路子。

3、教学方式的转变
去的教学过程设置以教师传授知识、讲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为主。

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最后考试。

实行课改后,8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课堂上除利用讲授法外,还采用辩论、讨论的方式辅助教学;或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现场观察、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有事组织学生玩一些科学游戏等等。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只会说教的施教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成主体,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评价制度
用掌握知识的多少、快与慢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

这种观点是极偏颇和错误的。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对学生的考评排在前三位的方式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20%,成长记录袋占10%。

总体上,各校已经放弃了传统的、单一的纸笔测验,多数学校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全面发展的评价。

(二)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在观察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或鼓励学生采纳新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看合乎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要求,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相差很大,有的甚至没有效果。

再次,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一宣布讨论或探究开始,学生便开始大声讨论.在课堂上,根本听不不到学生在说什么,说的内容与学习有关还是无关,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问几个问题,就算结束。

有的往往一节课都在讨论,学生都在说,课堂上乱哄哄的,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学习方式转换中的角色,或者对自己的角色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开始讨论,有些教师往往在讲台上一站,似乎学生的讨论或合作学习与自己无关,结果使学生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2、评价制度不完善
评价制度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每位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同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新课改要求评价多元化,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仍然只关注知识目标,注重结果,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考试成绩依然是评价教师的金标准,尤其是职称评定,对考试成绩的要求很高,教师迫不得已在教学中还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用题海战术,加课时加重作业等比较保险的方式提高学习成绩。

很多小学虽然开设了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课程,但却很少上,有时还被语文、数学课代替,这些课程就如同虚设一般。

3、师资力量缺乏
在此次调查中师资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所体现。

首先,从样本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结构不合理,在各类型小学中均存在同一个问题,即男教师数量极少,由于教师受年龄结构的限制,部分中老年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占到35%)受传统应试思想的束缚,难以摆脱已有的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数量短缺、包班现象严重,专职教师非常少,一个教师从事多门
学科的教学,教学精力严重不足,用于学习研讨的时间不足,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又少,致使科研能力普遍比较差;在开发校本课程和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普遍反映没有相应的教师,操作起来困难太大。

再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专业素养不足;由于师资问题(教师数量和质量问题)引起的班容量及教学效果等一系列问题给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建议
(一)要重视教法研究,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是教学过程多样化,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内容特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清醒的认识两点: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学”而不是“教”;二是在教学设计“求新”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效果的“务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高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的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现在多数教师的知识欠缺,没有达到21世纪教师知识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科知识不足,教学技能较差、难以灵活地驾驭教材等问题。

培训方式开始可以少一些集中讲授,多一些现场观摩;少一些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多一些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究。

在教师基本素质有所提高的基础上,再逐渐地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指导,并引导教师用理论性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具体的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逐渐培养出一批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切忌急于求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