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和监控系统

合集下载

安徽省城市地下管网将实现安全实时监控

安徽省城市地下管网将实现安全实时监控

43 2019年第6期 丁峰:静压裂管技术在小口径波纹管更换中的应用了该工程的施工。

现场新管道安装如图10。

图10 裂管修复后的新管道压装置,但要根据计算的最大顶力设置。

最大顶力要考虑如下三个因素:PE 管体材料的抗压参数、管道承插接口的抗压参数(可通过实际送检测试)、检查井的抗压强度(根据土质、埋深、井壁结构推测),取其最低值乘以0.9安全系数作为限定的最大顶力。

顶进施工管理方面,做好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规程交底,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记录拉/顶进尺量、拉/顶杆拆除数量,随时观察新管道进尺速度,施工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分析并向上级汇报。

井内裂管机后背板与拉/顶杆的垂直度不佳、检查井结构状况不好有时也是导致新管道变形、破裂的原因。

通过改进,大幅降低了事故频率,顺利完成4 结论与建议静压裂管技术在波纹管更换中的应用是污水管道非开挖修复领域中挑战性较高的工作,其成功率的提高还有很多要发展的方向;工程实践表明,由于原管道情况、新插入管材尺寸、设备、工艺器具等不同,该工艺的运用需要因地制宜,对工艺器件、设备等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顺利完成项目;每个项目最好先选择可以开挖的段落、最复杂的段落进行试验段施工。

∽∽∽∽∽∽∽∽∽∽∽∽∽∽∽∽∽∽∽∽∽∽∽∽∽∽∽∽∽∽∽∽∽∽∽∽∽∽∽∽∽∽∽∽∽∽∽∽∽∽∽∽∽∽∽∽∽安徽省城市地下管网将实现安全实时监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整合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安全运行监测系统信息,建设地下管网综合安全监测平台,形成省、市、县互联互通、协同协作的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体系,以不断提升我省城市地下管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实施意见》,2018年底前,我省各城市、县城在建成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

2019年底前,各市、县建成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并常态化运行,对城市核心功能区、人员密集区、重大基础设施等重点区域,易涝、易漏、易爆、易坍塌等重点部位的燃气、供水、排水、热力等重要管网,实现安全运行的实时感知、在线监测和预警预测,地下管网管理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管网流量监测系统

城市管网流量监测系统

城市管网流量监测系统一、概述实时采集城市管网的流量、流速、液位等数据,通过指挥中心的城市内涝智慧平台实现雨污水管道流量、液位、流速的实时采集和集中管理,实现实时监测预警、精准快速定位报警管道,并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各个应用系统中,为城市排水精细化管理、应急决策指挥以及行业应用等方面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

二、系统架构三、系统特点排放口液位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由中心站和遥测站组成,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组网。

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数据由遥测站遥测终端采集,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到中心站,写入中心数据库,中心站对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发布预警信息等。

供电方式采用锂电池供电。

排放管道液位流量在线监测系统主要是在排放口关键节点安装流速流量监测装置,并与监控系统通信,实时监测观测区域内流速、水位、流量变化情况,实时在线获取数据为整体溢流风险的判断提供数据支撑。

包括遥测站点及中心站的建设。

监测站主要是由水位流量站,主要由多普勒流速流量仪、遥测终端机集成GPRS 传输、电池供电,采用无线GPRS 通信方式将测站数据发往中心站,由中心站采集软件接收实时数据并入库。

采用地图可视化管理的方式实现监测信息查询和展示,液位、流量数据曲线分析,数据查询及报表打印等功能。

主要是对窖井、雨水口、污水排水口进行的监测,自动化监控是实现水利、水务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完成所管辖区内所有雨水口、河道排水口处的实时水位、流量过程。

实现管理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雨水口、河道排水口的实时监视、控制、管理、调度,提高管理部门对各种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可测量并记录水位、流速、流量、水温等要求,并可配置为实时模式(实时自动发送、接收监测数据)或者定时模式(定时采样和发送)。

体积小安装灵活:主机一体式设计结构,传感器无机械转动部件,不存在泥沙堵塞或水草、杂物缠绕等问题,最适用于泥沙悬浮物含量高,水草等漂浮物多的环境中测量。

市政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市政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

市政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市政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

市政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目录1.概述 (1)1.1、建设前言 (1)1.2、发展趋势 (2)1.3、现状分析 (3)1.3.1、缺乏统一规划 (3)1.3.2、存在重复建设 (3)1.3.3、数据不能共享 (4)1.3.4、无法统一管理 (4)1.4、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市政 (6)1.4.1、地理位置精准化 (7)1.4.2、动静管理可视化 (8)1.4.3、指挥调度多维化 (9)1.4.4、资源管理统一化 (10)2.整体设计方案 (11)2.1、整体实现目标 (11)2.2、整体方案构成 (13)2.3、整体的示意图 (15)2.4、相关组织架构 (16)2.4.1、道路管理子系统 (16)2.4.2、桥梁管理子系统 (17)2.4.3、轨道交通子系统 (18)2.4.4、给水管理子系统 (19)2.4.5、排水管理子系统 (20)2.4.6、地下管网子系统 (21)2.4.7、环卫管理子系统 (22)2.4.8、绿化管理子系统 (23)2.4.9、市政综合管理云平台 (24)3.系统方案介绍 (25)3.1、道路管理子系统 (25)3.1.1、系统概述 (25)3.1.2、系统结构 (26)3.1.3、系统功能 (27)3.2、桥梁管理子系统 (30)3.2.1、系统概述 (30)3.2.3、系统拓扑 (31)3.2.3、功能框架 (32)3.3、轨道交通子系统 (34)3.3.1、系统概述 (34)3.3.2、系统架构 (34)3.3.3、系统组成 (36)3.4、给水管理子系统 (43)3.4.1、建设背景 (43)3.4.2、建设价值 (46)3.4.2.1、对政府的价值 (46)3.4.2.2、对生产的价值 (47)3.4.2.3、对市民的价值 (48)3.4.2.4、对服务的对象 (49)3.4.3、系统架构 (50)3.4.4、系统组成 (52)3.4.4.1、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52)3.4.4.1.1、水厂集散控制系统 (54)3.4.4.1.2、社区二次给水及分质监控系统 (55)3.4.4.1.3、给水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 (56)3.4.4.1.4、给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 (57)3.4.4.1.5、管网水力模型系统 (58)3.4.4.1.6、给水科学调度系统 (59)3.4.4.2、对外服务系统 (60)3.4.4.2.1、用户智能报装系统 (62)3.4.4.2.2、抄表和营业智能收费系统 (63)3.4.4.2.3、给水智能服务热线系统 (64)3.4.4.2.4、客户智能管理系统 (65)3.4.4.2.5、终端用户智能服务系统 (66)3.4.4.3、对内服务系统 (67)3.4.4.3.1、门户网站与办公自动化系统 (68)3.4.4.3.2、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 (69)3.4.4.3.3、安防和视频监控系统 (70)3.5、排水管理子系统 (71)3.5.1、系统概述 (71)3.5.2、系统创新 (73)3.5.3、系统架构 (76)3.5.4、系统功能 (77)3.5.4.1、GIS管理子系统 (77)3.5.4.2、工程管理子系统 (80)3.5.4.3、管网管理子系统 (82)3.5.4.4、防汛抗台指挥管理子系统 (89)3.5.4.5、统计分析子系统 (91)3.5.4.6、系统维护子系统 (93)3.6、地下管网子系统 (96)3.6.1、系统概述 (96)3.6.2、系统目标 (98)3.6.3、创新优势 (100)3.6.3.1、管网自动建模 (101)3.6.3.2、三维管网模型编辑与维护 (101)3.6.3.3、三维管网模型拓扑分析 (102)3.6.3.4、丰富、规范的管件模型库 (103)3.6.3.5、业务数据整合方便快捷 (104)3.6.3.6、地上地下全景三维模拟 (105)3.6.4、系统框架 (106)3.6.5.1 审核及入库 (107)3.6.5.2 管网标注与统计 (109)3.6.5.3 管网布置 (114)3.6.5.4 管网查询 (116)3.6.5.5 管网综合分析 (119)3.6.5.6 管网数据的动态更新 (134)3.6.5.7 应用出图 (135)3.6.5.8 办公管理 (137)3.6.5.9 用户定制 (138)3.7、环卫管理子系统 (139)3.7.1、系统概述 (139)3.7.2、建设内容 (140)3.7.3、系统功能 (141)3.8、绿化管理子系统 (143)3.8.1、建设背景 (143)3.8.2、系统框架 (145)3.8.3、系统功能 (146)3.9、市政综合管理云平台 (150)3.9.1、平台概述 (150)3.9.1.1、现状分析 (150)3.9.1.2、问题分析 (151)3.9.1.3、难点分析 (152)3.9.1.4、综合平台 (153)3.9.2、平台架构 (154)3.9.3、组成结构 (155)3.9.4、功能框架 (159)3.9.5、平台功能 (160)3.9.5.1、平台配置 (160)3.9.5.2、组织用户 (162)3.9.5.4、报警管理 (168)3.9.5.5、地图管理 (170)3.9.5.6、服务运维 (171)3.9.5.7、数据挖掘 (172)3.9.5.8、日常操作 (174)3.9.5.9、日志统计 (226)1.概述1.1、建设前言随着国家“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发展战略推进的大环境下,毋庸置疑,市政管理中的信息化、数字化化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城镇供水管网监控系统方案分析

城镇供水管网监控系统方案分析

● 日■ ^
●日■
●■t ^ t
●■雌 ^
¨ ■l


t ll t a ltt l
■ I ■● h
图 l基 于 G R P S技 术 的 系统 组 成 方 案
方案需要申请—个固定 的专用 I 地址 , P 各设备之
间的通讯就可以直接进行,这种方式称作 为虚拟
专网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 , 各终端设备( R U 如 T、
维普资讯
科苑 论 坛 lIl
王 强


城 镇 供 水管 网监控 系统 方案 分析
( 京 市城 市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市政 规 划 所 , 京 1 04 ) 北 北 0 0 5
摘 要: 通过对城镇供水 管网监控 系统设计方案 的比较分析 , 介绍 了供水 管网监控 系统 的组成 , 软硬件 需求以及基本的设计原则。 关 键 词 : 水 管 网; 控 系 ̄ ;P S 供 监 G R l概述。 监控系统, 全称为远程监控与数据采 集 ( p ri r ot lad D t A qiio , S evs yC nr n aa c usin 以 u o o t 下简称 S A A系统 , CD) 它是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通讯技术以 及测量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系统 ,该系 统可 以 完成远距离现场设备的无线监控、数据采 集、 传输和分布式管理的任务 , 特别适用于所监控 的设备分布面广 , 采用有线方式难以传送信号数 据的场所田 。目前,C D S A A系统在城镇供水管网的 数据采集 、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领域正处于深 ^研究 、 广泛应用阶段。 通过对某城镇监控系统设 计方案的分析 , 全面介绍供水管网监控系统的组 成与基本软硬件需求。 2 目概况。 项 某城镇总面积为 1 5 0 平方公里 , 目 前采用 自 来水和 自 备井两种供水方式 ,自 来水 用水占有率约为 3%。城区内有现状 自来水厂一 3 座, 设计供水能力为 6 . 2万立方米/ 截止到 2 0 日。 05 年底 ,城 区供水管线 总长 度为 4 0公里 ( 3 管径 DN 5 m ̄ N 0 m , 7 m D 8 0 m) 服务人 口约 3 O万 , 供水面 积 4 平方公里。 O 由于陵城 镇现行的管理技术与手 段落后 , 多年来没有进行统一规划 , 在设计和改扩 建前也未进行科学的水力计算和优化,加上技改 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城区部分管道长期工作在不 经济的状态下, 管网流量和水压分布不合理, 或用 水的水量、 水压和水质要求难以满足, 或造成水量 和能量浪费, 直接影响了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年前,该城镇政府将改善城市居 民和工业用水列 入了今年重点工作之一 , 决定对城镇供水管 网进 行全面普查, 对管网进行信 息化建设, 努力提高供 水管理水平 ,同时为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提供数 据支撑 。对管 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如下:. 2 1 能在调度室内 对各监测点的参数集中检测 , 并用 数字显示 、 连续监测和 自 动记录 , 合理进行调度 , 提高供水可靠性 , 减少水量损耗 , 节约能源 ; 监 2 2 测速度要求快 , . n秒钟内即可发 出警报 , 以便迅速 采取措施 ,避免发生事故 ; 3能代替值班人员抄 2 . 表和检查设备, 为自动控制仓造条件。 0 为了达到上述 目标 ,我们进行 了供水管网 S A A系统方案的设计。 CD 3供水 S A A技术方案分析。3 CD . 1方案一 : GP S通用无线分组 业务 ) R( 技术方案。基 于 G R PS 技术方案的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管网 监控点的 数据通过 G M P S S R 模块接入 G M网, S 然后通过 电信部 门和 G R 服务器将数据传输到国际互联 PS 网,再通过项 目部内部网络 的互联 网接人 进入 SA A C D 数据服务器, 如图 1 所示。 作为备用方式 , 管网监控点的数据也可通过 G MG R 模块 以短 S /P S 信息的方式发 出, 通过电信部门的 S S M 服务器发 送到与 S A A数据服务器连接和 G MG R 模 CD S /P S 块, 再送到 S A A C D 数据服务器。使用专用接入点

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2.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市,410001;摘要:排水管网作为不可或缺的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其不仅发挥着收集和排放城市生产污水的作用,而且在保护城市水源质量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保证城市排水管网的高效运行对于城市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市政管理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信息化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才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城市排水管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文章主要是就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市政管理;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引言城市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暴雨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城市的雨污水排放量都呈现出了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投入的带路,但是面对高度复杂、隐蔽且动态的地下排水网络,怎样才能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准确、全面的掌握城市排水管网的信息,为城市排水管网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是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城市排水管网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从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向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转变,信息化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主要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GIS技术等建立现代化的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系统,为城市地下管线系统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提高了城市排水管网运行的效果。

1、市政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1.1传统排水管网上世纪因为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缓慢,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工作并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导致很多城市的排水管网控制都出现了信息不准确、管理分散、数据延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1.2数字化排水管网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城市数字化排水管网建设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将排水管网信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终端的方式,实时动态的控制城市排水管网的运行情况,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城市排水管网出现的故障。

城市地下管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城市地下管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城市地下管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增长,城市地下管网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监测和管理城市地下管网,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设计一个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一、系统架构设计在设计城市地下管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时,需要考虑到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监测子系统、数据传输与管理子系统、运维与管理子系统。

1. 监测子系统监测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来实时监测管网的运行状态。

传感器可以监测水质、温度、压力等参数,监控摄像头可以用于监测管道的损坏或泄漏情况。

2. 数据传输与管理子系统监测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传输与管理子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并进行实时监测、处理和存储。

同时,该子系统还可以设计数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3. 运维与管理子系统运维与管理子系统是为了对管网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管道的状态检测、故障诊断和维修。

该子系统还可以设计自动化巡检和维修机器人,提高管道的维护效率和减少人力成本。

二、功能设计城市地下管网的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 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管网的运行状态,并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管网泄漏、损坏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2.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功能系统应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数据报告和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分析管道的运行状态和水质信息,预测管道疏浚和更换的时间,及时排查潜在问题,减少维护成本。

3. 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系统应支持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实时查看地下管网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远程操作功能也方便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减少了工作强度和风险。

4. 维护和管理功能系统应具备管道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功能,包括管道的布局、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等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以便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管理时能够有序进行。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设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维 护水平的关键手段。
研究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 设、提升城市排水系统运行效能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围绕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展开,主要包括平台架构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型构建与 优化、系统功能实现等方面。
任务
包括排水管网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存储和备份、系统 维护和安全管理等。
平台建设技术路线
采用物联网技术
01
通过传感器、RFID等设备实现对排水管网设施的实时监控和数
据采集。
数据传输与处理
02
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处理、
分析和存储。
系统开发与集成
03
基于GIS、云计算等技术,开发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可
平台应用技术与方法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物联 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等 技术手段,构建了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平
台。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智能井盖等设备, 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的水质、水位、流量 等信息,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进行
存储和分析。
利用GIS技术对排水管网进行可视化展 示,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管网运行状 态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
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相关文献和政策法规,明确研究问题和目标;然后,结合实地 调查和案例分析,对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平 台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02
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设

科技成果——智慧型市政排水管网水体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科技成果——智慧型市政排水管网水体在线监测分析系统

科技成果——智慧型市政排水管网水体在线监
测分析系统
成果简介
该系统包括感知层(硬件设备安装)、网络层(数据的收集、回传和交互)、应用层(服务平台搭建和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发布层(客户端),通过在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B型管内安装各种在线监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在管道下方铺设感温光缆,收集管道设备运行信息、雨污水水体数据及排水视频图像,并监测管道泄漏情况。

水质监测数据采集器,泄漏监测数据采集器和视频信号采集模块将以上数据通过4G网络上传到网络层,再由网络层传输到智慧排水管网监控平台。

智慧管网监控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和业务应用模块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存储到云平台,通过对数据进行真伪筛选、模式识别、建模分析等相关操作,实现移动终端应用、动态报警管控、排水管网水体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等。

该系统可克服管道恶劣环境条件,实现市政排水管道密闭空间COD、氨氮、总磷、悬浮物(SS)、溶解氧(DO)、电导率、浊度、pH、流量、液位、温度等雨污水指标在线监测。

应用情况
河北省辛集市辛兴街黑臭水体改造段,监测总长度为2公里,在线监测指标包括COD Cr、氨氮、悬浮物(SS)、浊度、溶解氧(DO)、pH、流量、电导率、液位、温度等,而且能实时视频监控管道雨污水排放情况,形成城市排水一张网、一张图。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城市的排水管网,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运行正常,减少水灾发生的风险。

一、设计目标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智能化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智能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排水管网的工作状态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记录和存储排水管网的相关数据,包括管网结构、管线情况、维护记录等,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3. 故障预警: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预测排水管网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4. 远程监控: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排水管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运维人员对远程地区的排水管网进行管理和维护。

二、系统组成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排水管网的水位、压力、流量等参数,主要包括水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等。

2. 数据采集器和通信设备:负责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库系统中,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器、无线通信设备等。

3. 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排水管网的相关数据,包括管网结构、管线情况、维护记录等。

4.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有关排水管网工作状态的报告和预警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5. 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对排水管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远程数据采集、远程故障诊断和远程调度等功能。

三、系统实施步骤城市排水管网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如下:1. 规划和设计:根据城市排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所需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

2. 设备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选购和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并与数据采集器和通信设备进行连接。

智慧管网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管网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管网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管网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管网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网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管网建设,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智慧管网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网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网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智慧管网建设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管网设施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运营管理,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管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智慧管网建设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2.先进技术,智慧管网建设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对管网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3.安全可靠,智慧管网建设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确保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4.开放共享,智慧管网建设需要建立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智慧管网建设的关键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管网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扩建投入,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2.信息化建设,建设智能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管网设施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3.技术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推动智慧管网建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4.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智慧管网运营管理体系,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智慧管网建设的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智慧管网建设,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2.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智慧管网建设和管理人才。

3.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智慧管网建设中的各类风险问题。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运行与维护城市地下管网系统是指城市地下水、电力、气体、通信、给排水、污水等管道和设施的总称。

这个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

它不仅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还涉及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因此,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管网系统的建设管网系统的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需要做的是系统的规划,要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人口、工业、交通等因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网建设计划。

其次需要进行管道材料的选择,不同的管道材料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然后需要进行管道施工,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管网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需要进行管网的调试和验收,确保所有管道都能正常运行,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二、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管网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管道压力、检修、维护、漏损检测和清洗等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做到管道压力的稳定,防止管道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管道破裂或损坏。

其次需要定期对管道进行检修和维护,及时发现管道漏水、老化、损坏等问题并进行维修。

同时还需要进行管道漏损检测,避免管道漏水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最后需要对管网进行定期清洗,确保管道内壁的清洁卫生,并防止管道堵塞。

三、管网系统的紧急处理尽管管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都是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的,但仍然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如管道破裂、漏水、火灾等。

这时需要紧急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紧急处理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并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

同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机构,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事件的影响。

四、管网管理的信息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网管理也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信息化管理包括管道位置的定位、传感器装置的应用、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等多个方面。

这将大大方便管理人员的操作,提高管网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且可以及时发现管道故障和泄漏,减少损失和污染发生的概率。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地下管网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管理和维护城市地下管网,设计和实现一套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需求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多类管线,这些管线的运行状态监控、维修保养记录、统计分析等都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 管网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管网进行实时监控,包括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的监测,并能及时报警。

2. 管网维修记录:记录管网维修保养情况,包括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费用等信息。

3. 统计分析功能:对管网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流量、压力等参数的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异常情况的预警分析。

4. 报表生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生成各类报表,方便决策者进行管理和决策。

5. 移动端支持:支持移动终端,方便工作人员实时查看和录入数据。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系统架构设计城市地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显示、后端数据库、数据分析平台和移动端终端。

前端显示主要通过Web页面展示实时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后端数据库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分析平台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移动端终端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查看和录入数据。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为实现管网的实时监控,需要安装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传感器设备通过物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实时性。

传感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的特点。

3. 数据存储与管理后端数据库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时序数据库进行存储。

数据库要具备高并发、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特点,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4. 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数据分析平台负责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历史数据的分析、异常情况的预警等。

数据分析平台采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管网管理

智慧城市管网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 能技术,实现管网运行状 态的智能分析和决策,提 高管网的运行效率。
智能化控制
利用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技 术,实现管网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管网的自动化水 平。
管网数据共享与开放程度更高
数据共享
通过建立管网数据共享平 台,实现各相关单位和部 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 数据利用效率。
数据开放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数据采集
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 采集管网运行数据,如管道压力 、流量、水质等。
数据传输
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 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确保数 据实时、准确。
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类 等处理,使其满足分析需求。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处 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管网运行 规律和潜在问题。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城市管网运行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够发现 管网运行的规律和问题,为管网的优 化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管网运 行状况,预测未来趋势,及时调整管 网运行策略,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和管 理水平。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为智慧城市管网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实现了数据 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管理技术升级
03
加强管网管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管理技术的升级和更新。
THANKS
谢谢
云计算技术能够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数据丢失和泄露的风险,同时 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城市管网运 行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能够自动识别和解决管网运行 中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高管网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干 预和管理成本,同时能够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以地图为载体,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整合、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的信息系统。

在城市排水管网中,GIS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规划、管网设计、排水系统管理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情况、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的应用情况1. 管网规划及设计: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的地形、土壤、地貌等信息进行多维度的空间分析,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通过GIS技术,可以利用地形图、卫星影像等数据对城市的地势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排水管网的布设方案。

2. 管网管理: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排水管网中各种设施和管线的信息管理。

通过GIS系统,可以了解管网的结构、规格、材质等信息,实现对排水管网的定位、查询、管理和监控。

3. 应急响应:GIS技术可以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控和应急响应。

通过GIS系统,可以对排水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排水管网的漏水、堵塞等问题,提供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1. 空间数据整合能力强:GIS技术可以整合地理信息、管网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实现综合分析和管理。

可以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位置、结构特征、水流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2. 空间分析能力强:GIS技术可以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从而更好地掌握管网的地理信息和水文地质情况。

3. 可视化呈现效果好:GIS技术可以将城市排水管网的地理信息以地图、图表、曲线等形式进行直观呈现,便于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决策。

4. 实时监测能力强: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排水管网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更新,及时掌握管网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智慧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管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管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
2720
2
给水、中水、热力、电力、通信
三舱(水信舱 、热力舱、电力舱)
3120
3
给水、中水、热力、电力、通信、天然气
三舱(水舱 、天然气舱、电力通信)
5000
4
给水、电力、通信
单舱(水电舱)(道路两端各一舱)
1050
5
给水、电力、通信、天然气、污水
四舱(水信舱、电力舱、天然气舱、污水舱)
1900
6
给水、电力、通信、天然气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网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9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地下综合管网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办建〔2015〕1号),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10个城市进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网试点范围,分别为: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3
(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11
给水、电力、热力、通信
两舱(综合舱 、热力舱)
3000
12
给水、热力、电力、通信、天然气
三舱(综合舱、电力舱、热力舱)
5060
13
给水、电力、通信、天然气
两舱(综合舱、热力舱)
2900
14
给水、电力、通信、天然气、污水
三舱(综合舱、电力舱、天然气舱)
2100

城市市政管网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系统研究可行性分析

城市市政管网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系统研究可行性分析
维普资讯
【 章编 号 】 0 79 6 (0 8 0 .0 00 文 10 .4 72 0 ) 603 .4
城 市市政 管 网实 时监控 急处 理 应 系统研 究可行性 分 析
■ 汤铭潭 ( 中国城 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后 于 城 市 的 发 展 和 国 际 同类 水 平 ,其 混乱 无 序 的落 后状 况 已成 为我 国城 市 建设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瓶颈之 一 。
落 后状 况带来 的损 失 比比 皆是 。以供 水为 例 , 我 国供水 系统 的管 网漏损 率平 均达 2 .%, 国城 市供 1 5 全 水 年漏 损量 近 lO lS 这 样 巨大 的浪 费对 于 我 国 O x Or , n
南方 一些 省 市 发 生 历 史上 罕 见 的 特 大 冻 雪 灾 害 , 更 突 显相 关标 准 以及 相 关 设施 管 理 系统 的诸 多安 全 隐
患 。一些 城 市的 旧城 区管 网改造 任 务更 为繁 重 , 由于
年 久 失修 , 政 管 网跑 冒滴 漏 更 为严 重 、 往 事 故不 市 往 断 , 响城 市 生产 、 民 生活 , 影 响市 容 卫 生 和 环 影 人 也 境质 量 , 影 响城 市 的运 行 效 率 , 也 更不 能满足 城 市 发
术研 究可 行 性 进 行 了分 析 。
【 关键词】 实时监控 ; 应急处理; 市政管 网; 可行性
【 中图分类号】 U 9 . T 9O 3 【 文献标 志码】 B
提 高我 国城 市 现 代化 水平 最 为 重要 的条件 ,也 是保 障城 市 正 常 、 效 运 转 、 证 城 市 经 济 、 高 保 社会 健 康 可 持 续 发展 的重要 条 件 。而 我 国 目前 的管 网现 状 与 上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地下管网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地下管网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地下管网监测与管理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下管网在城市基础设施中举足轻重。

然而,传统的地下管网监测与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监测手段单一、信息获取困难、维修及时性不足等。

因此,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地下管网监测与管理系统,以提高地下管网的监测能力和管理效率,变得尤为重要。

一、系统概述本系统将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通信设备和云平台等构成一个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用于实时地监测地下管网的运行状态、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以实现对管网的智能化管理。

二、系统架构1. 传感器网络:在地下管道的关键位置布置各类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采集管道的运行状态。

传感器将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给监测中心。

2. 通信网络:通过无线传感网、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通信等方式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监测中心,实现数据的长距离传输。

3. 数据存储与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将存储在云平台上,供后期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参考。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管道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为维修提供依据。

4. 监测中心:监测中心负责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状态。

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如管道温度升高、压力异常等,监测中心将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5. 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与监测中心相连的设备,实现对地下管道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例如,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关闭阀门,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系统功能1. 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网络实现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测。

监测中心可以随时获取地下管网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以确保管网运行在正常的范围内。

2. 故障报警:系统能够及时检测到管道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发出报警信号。

例如,温度突然升高、压力异常、流量减小等情况都可以被系统及时捕捉到,并通过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技术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技术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技术地下管网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各种管道,如供水管道、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管道、通信管道等。

这些管道藏身地下,保障了城市正常运转。

但是,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本文将从技术角度分析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管理技术。

一、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技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管道布局设计、材料选用、施工方法等。

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管道的布局设计是关键。

合理的布局设计能够提高管网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般来说,城市地下管网的布局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布局要合理,具有可扩展性。

2.管道互不干扰,各自独立。

3.管道的深度要注意,以避免与其他地下建筑物发生冲突或损坏。

4.管道的转弯角度要适中,以避免对管道的损坏或阻塞。

材料选用也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见的材料有钢管、塑料管、铸铁管等。

其中,塑料管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因为它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不生锈、不积水、不产生水垢等优点。

此外,施工方法也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关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管网的质量和长期运行维护的成本。

二、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技术城市地下管网是系统性的工程,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涉及到多种类型的管道,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容忽视。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技术包括管网监控系统、管道维护技术、应急处理技术等。

管网监控系统是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情况,提前预知问题风险,做到精准快速的处理。

监控系统一般分为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三个环节。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监控管道运行情况;远程监控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数据分析方面,则可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提醒,并做出及时处理。

管道维护技术是城市地下管网管理的另一个关键领域,它包括日常保养、维修、检修、更替等方面。

城市地下管道长期使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管道老化、漏水、堵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目录1. 系统简介 (3)2. 系统概述 (3)2.1系统架构 (3)2.2系统整体定位 (6)2.3与外部系统的交互 (7)2.3.1实时状态监控子系统 (8)2.3.2预警和紧急制动系统 (9)2.3.3数据分析、预测处理和决策系统接口 (9)2.4实现技术 (10)3. 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信息模型 (11)3.1.数据模型 (11)3.1.1.概念模型 (11)3.1.2.层次模型 (12)3.1.3.物理模型 (12)3.2.数据组织 (12)3.2.1.数据分类 (12)3.2.2.空间属性与属性数据的关联 (13)3.2.3.数据结构 (13)3.2.4.访问管理和审计 (14)3.2.5.数据索引 (14)4. 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功能 (14)4.1 信息管理 (14)4.1.1 数据采集 (14)4.1.2 数据整理 (14)4.1.3 数据录入 (15)4.1.4 数据管理与更新 (15)4.1.5 查询/浏览 (15)4.1.6 系统输出 (17)4.2 监控 (18)4.2.1 数据源定位 (18)4.2.2 远程数据实时显示 (19)4.2.3 预警 (19)4.2.4 统计分析 (19)4.2.5报表制作 (21)4.2.6 数据保存 (21)4.2.7.在线设置 (21)4.2.8. 实时数据传输 (21)4.2.8. 三维可视化 (21)4.3. 信息管理与监控 (22)1.系统简介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

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城市的飞速发展对地下管网设施的管理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建立市政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给水、排水、燃气、供电四类主要管网规划设计、输配管理、图档管理、抢修辅助决策及综合查询、统计等项工作的科学化、自动化,已迫在眉睫。

本系统适应现代化城市、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国家宏观科技研究规划方针指引下,立足实际,充分分析实际管线信息管理及可视化动态管理需求,研究该领域国内、外先进技术,对地下管线网络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进行系统信息模型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实现各类专业管线多种信息采集、输入、存储、编辑、配置、三维可视化浏览、鹰眼图浏览、查询、动态更新及各类专题图可视化动态输出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由于管线用途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布设遍及地下、空中、水下等,只有通过三维方式才能够真是反映其空间位置关系。

本系统在传统的市政管线管理基础上,应用先进的GIS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管网探测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在多数据库系统上,构架分布式GIS空间数据库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提供基于管线数据的分布、走向、埋深等信息实时的空间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功能。

为给水、排水、燃气、供电地下管线勘探、施工、维护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提高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水平,使市政管网管理水平步入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的轨道。

2.系统概述2.1系统架构市政管线网络拓扑图如图2-1所示,由接入网、传输网、应用网,片级采集-区级汇总-市级应用三层组成。

给水、排水、燃气、供热管线信息由采集点获取,经不同的传输方式(如电缆、GPRS、CDMA1x等)汇聚到各片区的专业管网信息采集站。

各专业采集站将管线信息经由有线电缆或光缆方式传输到IP主干网,在IP网中进行信息的传输,后由应用层各种应用服务器处理专业管线数据,对管线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空间分析、三维展示等。

应用网通过高速以太网接入IP主干网,由各专业应用服务器和综合服务器向用户提供服务。

用户使用各种终端设备(如监视器、PC机、绘图仪等)接入以太网,对管网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分析。

图2-1:市政管线网络拓扑图针对系统的种种需求,我们设计了如图2-2所示的框架,并依照该框架完成了对框架内容的充实,最终实现了系统。

图2-2:系统框架图本系统中主要实现了以下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层技术:针对各管网对象采集数据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数据采集接口规范;2)数据存储层技术:实现各管网各类数据的存储组织模型;3)数据集成访问服务层技术:实现各管网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的逻辑统一融合,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服务是其中关键技术。

4)应用支撑平台层技术:实现基于管网信息的各应用系统公共功能组件,为系统应用层提供组件功能服务;5)业务逻辑映射层:根据应用需求配置服务组件;6)应用系统层技术:实现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功能集成技术;管网监控系统、管网预警系统、管网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系统的三个应用子系统,分布在应用服务器上。

应用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服务请求,获取数据库服务器上的相应数据执行业务,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数据接口服务器部署了本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各种接口。

在与外部应用系统连接后,接收外部系统的数据请求,向其提供业务运行的数据。

数据库服务器上部署了采集数据接口,定时向数据采集服务器请求即时数据,传递给监控子系统;并记录到历史数据库。

图2-3:系统部署图2.2系统定位系统对城市的给水、排水、燃气、供热管线信息进行管理并进行可视化监控管理。

本系统在整个城市市政管理相关部门其他系统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图2-4:系统边界图在系统运作中,外部系统通过本系统提供的接口,对城市管网的监控和分析业务提供数据和处理能力上的支持:●外部分析系统为系统提供分析能力支持,在系统原有的分析基础上对系统的分析能力进行外部扩充。

●外部决策系统为系统提供决策能力支持,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执行决策支撑,在系统原有的决策支撑基础上对系统的决策支撑能力进行外部扩充。

●外部预测系统为系统提供预测能力支持,对管网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如爆管预测,故障影响范围预测等,引入外部最新预测信息预测。

●数据采集服务器,采集远端各级采集点的管网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后存储到响应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2.3与外部系统的交互为了使系统能够在系统部署和运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和硬件资源以及外部系统,并使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通过设置各种应用接口,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与实时数据采集等外围系统之间进行了良好的衔接,并预留了与预测、分析及决策系统的接口。

●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独立,部署灵活且可靠性高。

●便于实施各种安全策略。

●充分使用现有资源和系统。

●预留应用接口,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2.3.1实时状态监控子系统市政管网的基本数据,如管线分布、地理环境、管线基本属性等,都存储在系统的数据库中。

但在监控子系统中,数据的实时性要求高,且变化频繁,这些数据的获取要借助外部系统来完成,即与管网监测点的实时采集数据进行接口。

实时系统是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它可以提供管网实时运行状态的有关数据,是管理部门对管网工作状况进行监管的主要手段,也是管网系统评价与规划的重要依据。

与实时系统的连接有三种方式:1)实时系统直接进行WEB 发布;2) 访问实时运行数据库;3) 通过应用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通讯。

在本系统的实施中,管网中的监测点和采集点通过数据采集服务器统一管理和交互,基于以上情况,本系统中实现了与数据采集服务单元的接口来实现实时数据的获取。

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与外部实时数据采集单元的交互业务流程如图2-5所示:图2-5:采集交互业务流程图2.3.2预警和紧急制动系统在意外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监控系统捕获事件,向用户反映。

同时,预警系统会启动事故地点附近的预警指示设备(故障灯等),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策略执行关闭事故管段,进行分流等基本的紧急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为了实现以上的动作流程,本系统中实现了与管段中控单元的接口,通过此接口来发出预警指示并采取基本紧急措施。

图2-6描述了一次事故发生时系统的处理流程:2.3.3数据分析、预测处理和决策系统接口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本身具有了较强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

但为了适应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和新需求,系统实现了数据处理接口,可以将系统中记录的历史数据传送到外部应用系统进行挖掘和决策等操作。

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图 2-7:外部接口图2.4实现技术系统运行中的动作由事件触发。

用户操作、管网状态更新等事件触发系统的各种动作,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

系统采用了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S )进行部署,用户在个人终端上通过客户端程序(Client )借助高速以太网访问系统,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服务器端使用J2EE 技术构建,分为三层结构(详见图2-3):● 应用服务器:使用单一的高性能服务器节点构建,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接受用户的操作请求,将用户的操作事件传送给下一层的业务处理服务器;同时将业务处理服务器的监控状态、操作结果等信息反馈给客户端程序前的用户。

● 业务处理服务器: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使用高性能服务器构建。

业务处理服务器上部署了城市市政管网监控、管理和分析等子系统,接受并响应应用服务器传来的用户请求;并把从数据服务获得的数据分析加工,以监控状态和管理信息等形式提供给应用服务器使用。

同时,业务处理服务器还提供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处理等面向其他外部系统的接口。

● 数据服务: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存储单元。

数据服务器分为管网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两部分,前者存储管网的基本信息和属性,后者存储过时的管网状态信息以供分析之用。

考虑到现有管网数据库分散和异构的现状,管网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进行数据存储,部署上使用多台高性能数据库服务器实现;历史数据库采用单一数据库服务节点进行存储服务,并定期将数据增量式存入其他介质的存储系统(如磁带机)。

为保障管网信息的安全和系统可靠运转,系统中采用了一台相同配置的高性能服务器对业务处理服务器进行热备份,在故障发生时第一时间进行切换,确保将故障影响降到最低。

3.城市市政管网信息管理与监控系统信息模型市政管网管理系统的管网数据采用数据库进行存储。

具体实现采用扩展关系存储方式,在本系统中使用了ArcSDE + Oracle方式。

该方式通过在标准RDBMS 中增加一个空间数据管理层,使得GIS软件的空间数据管理能直接基于RDBMS 进行。

与传统的混合式等存储方式相比,扩展关系存储方式采用SDE作为GIS 应用程序与RDBMS的连接层,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空间数据集成式管理方式。

从空间数据库管理的角度来看,ArcSDE可以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借助这一模型将空间数据加入到RDBMS中去。

图3-1:ArcSDE体系结构示意图3.1.数据模型3.1.1.概念模型综合地下管线的概念模型是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之外的实体——关系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