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new)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3(new)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碳循环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参考答案】C学霸推荐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为作物传粉B.向田间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C.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家禽的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来驱赶鸟类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B.提高畜产品的产量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可以提高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信息传递的表述错误的是A.雌蚕蛾释放性激素吸引异性前来交尾B.鸟类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1.【答案】B【解析】化学信息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而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毒性的化合物,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2.【答案】C(1)信息传递、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生态系统各组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二)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二)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二)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2.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

下列错误的是( ) 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3.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及信息传递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B.植物开花,鸟类鸣叫都属于行为信息C.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定期焚烧落叶,有助于促进物质循环,加快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B.限制家养猪的活动,目的是减少能量的散失,使能量更多的储存在体内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不同的气候、季节条件下可能发生改变D.光敏色素是存在于植物叶、芽中的化学物质,可用于感受多样化的物理信息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以CO2的形式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循环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不能同时进行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C.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的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二、非选择题8.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所示。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47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47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参考答案】B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2.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信息素B.温度C.有机酸D.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萤火虫发出的光B.蚊子飞翔时发出声音C.豪猪遇敌时竖起体刺D.昆虫释放的性激素5.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会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有机酸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 正确。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碳循环模式图,说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阐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2.通过具体实践活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一、碳循环(阅读P 100-101)1.物质循环的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 、H 、O 、N 、P 、S 等。

(2)过程:无机环境 元素元素生物群落。

2.范围:生物圈。

3.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4.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 2的形式进行。

(2)图解(3)温室效应 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CO 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②产生危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阅读P 103) 1.区别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是单方向的。

2.联系(1)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三、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阅读P 102-103)1.案例1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对照组不做处理含有微生物,实验组应不含微生物,应进行灭菌处理。

2.案例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分解淀粉的微生物的有无,A 组土壤浸出液含有微生物,B 组烧杯中加入的液体应不含微生物,因此可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判断正误:(1)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

( )(2)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 )(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 2形式进行。

(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5)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一般的生态系统。

( )(6)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间都是单向的。

(新教材)高中生物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梳理
1.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4.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如下:。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参考答案】B1.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2.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的是A.信息素B.温度C.有机酸D.孔雀开屏3.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A.萤火虫发出的光B.蚊子飞翔时发出声音C.豪猪遇敌时竖起体刺D.昆虫释放的性激素5.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互相识别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可以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会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1.【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

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温度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有机酸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 正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了解物质循环(碳循环)1.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C.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2020河北张家口一中高二上月考改编)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

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时期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A ×1014×1014B ×1014×1014A.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实现B.如果碳释放量远远大于碳吸收量,会引起温室效应时期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说明此时海洋在调节大气碳含量中无作用时期大量植树造林可以使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趋于平衡3.(2021辽宁盘锦二中高二月考)碳循环是生物圈物质循环的最主要部分,如图是碳循环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工业的发展,①过程的加剧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主要是控制该过程B.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增强③过程,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①②③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循环转移、利用和释放4.(2021河北邯郸大名一中高二期末节选)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图示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至少答出2点)。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经典例题-天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经典例题-天津市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件

5.两位同学在观看有关恐龙的影片,甲同学提出:“我体内的能量中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能量”,
乙同学也提出:“我体内的物质中也可能有远古恐龙体内的物质”,你怎样认为这两位同学的说法?
( D ) A.两同学的说
法都有道理 C.只有甲同学
B.两同学的说法都错误 D.
的说法有道理
只有乙同学的说法有道理
6.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 B.由B→C→D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不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 D.B、C、D被E食用而处亍第二、三、四营养级
13.对下列两条食物链的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玉米→人
②玉米→牛→人 A.一个吃玉米的人获得的能量
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长期坚持素食可缓解世界粮
食短缺问题
D.若种植玉米的土壤中含有相同浓度的某重金属盐,则②中的人比①中的人重金属元素积累少
10.下列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 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 C.物质循环不能量流动先后进行 D.无机环境的 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1.现在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不碳循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丌正确 的是( B ) A.增加自养生物的数量有利亍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不异养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 C .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丌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D.图中应该增加异养生物a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
12.如图,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种结构模式,有关分析中丌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呾农作物都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B.食用真菌呾沼气池中的 微生物都属亍分解者 C.通过对分解者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传递效率 D.该生态系统试图通过物质循环呾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之一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课时作业1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1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中和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是( )A.碳酸盐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B.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C.碳酸盐和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D.二氧化碳、葡萄糖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答案:C2.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CO2的形式循环的,而无机环境中的CO2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才能被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的有机物一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碳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CO2,返回无机环境,B项正确.答案:B3.(2019年福建泉州一中期中)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A项正确.答案:A4.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释放量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各种动物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解析: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A正确.清洁能源中碳含量少,氢含量多,供能时产生CO2少,B正确.植物中的碳元素和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给动物,C正确.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开发新能源,减少CO2的排放量,D错误.答案:D5.温室效应是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的,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未来“低碳城市”的缩影.下列有关温室效应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最主要措施B.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解决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D.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碳固定到生物群落中解析: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形成温室效应,所以解决温室效应最主要的措施是减少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答案:A6.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为分解者,B为消费者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解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大气中的CO2库(无机环境),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A错误;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是化石燃料短时间内燃烧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过程①主要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因此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过程③为消费者的摄食作用,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所以经过程③的碳只有部分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C错误;过程⑦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促进生产者的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不能加强过程⑦,D错误.答案:B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D代表生产者,A代表CO2B.碳元素在A、D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A、B、D共同构成一个群落D.若图中的“→”仅表示CO2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③④⑦解析:A~D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库,A错误;碳元素在A、D 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B错误;图中A、B、C共同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①②⑤⑥过程以CO2的形式传递,③④⑦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答案:D8.(2019年江苏盐城中学高三一轮检测)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中能量以CO2为载体进行流动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②而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解析: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能量不是以CO2为载体进行流动的,A错误;植树造林,有利于植物通过增强过程②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从而减少CO2的含量,B正确;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CO2,因此减少对过程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C正确;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大气中的CO2,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答案:A9.为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下列各项构成了一个实验设计,其中不符合实验目的的步骤是( )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C.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对照组D.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解析: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先找出实验目的,然后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并结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分解落叶的微生物往往在含有落叶的土壤中分布较多,所以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筛出落叶和土壤,A正确;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分两组,一组实验组,一组对照组,所以要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把土壤也平均分成两份,B 正确;应将灭菌的土壤设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土壤设为实验组,C错误;将落叶分别埋入两组土壤中,观察腐烂情况,D正确.答案:C10.(2019年北京西城区测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这是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答案:A1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其中丁所含的能量最少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解析:A.图中甲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说明甲是生产者,为绿色植物;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丁最可能是分解者,A正确;B.图中箭头表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丁是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因此在能量流动中丙获得的能量是最少的,C错误;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动植物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D正确.答案:C12.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大气圈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其循环与氮循环不同,带有全球性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流动形式不同C.“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D.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方法,有利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解析:氮循环也具有全球性;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模式可实现无废料生产,既有利于物质循环,又可减轻环境污染.答案:A13.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2)表中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CO2的吸收主要依靠光合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能合成作用;CO2的释放主要依靠呼吸作用实现,其次还有化石燃料的燃烧.(2)表中A时期碳吸收量等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维持稳定,而B时期碳吸收量小于碳释放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CO2排放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中,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其中有机物(葡萄糖)可作为发酵的直接原料.答案:(1)光合呼吸(2)A 碳的释放量等于碳的吸收量(3)碳平衡CO2浓度(4)光反应有机物14.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其中A、B、C构成生物群落,a、b、c为碳元素的转移量.请据图回答:(1)从生物圈的角度分析,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填字母)所固定的太阳能,C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夏季生长旺盛的森林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____________b+c(填“>”或“=”或“<”).解析:(1)该图缺少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所代表的生物成分为次级消费者.(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该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生态系统输入的碳元素总量大于所有生物获得的碳元素之和,即该生态系统中a>b+c.答案:(1)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呼吸作用(2)A 次级消费者(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15.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__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主要是________.(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2 kJ·m-2·a-1.(4)图丙若添上________________可以构成生物群落,再添上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5)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解析:(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图甲中的过程③④⑦表示碳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不能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大气中的CO2库,①过程表示的主要是光合作用.(3)表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 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又R=Pg-Pn,则R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消耗量;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870.7×102 kJ·m-2·a-1.(4)图丙为食物链,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答案:(1)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③④⑦(2)大气中的CO2库光合作用(3)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呼吸消耗量870.7(4)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5)能量流。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1.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D。

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

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解析:选B。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CO2合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2018·上海中学高二检测)如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选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三是其遗体、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消费者的碳于对生产者的取食,其体内碳的去向: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CO2释放到大气中。

从上述分析中可推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②进行7过程太强导致的解析:选C。

题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O2),5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碳元素在它们之间以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形式传递;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使碳元素在很短时间内大量释放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练习:
1.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A、B、 C 、D各代表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中何种成分? C
D A B
C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D无机环境
辨图要点:
C
C
D A B A
D B
1、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 的传递是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 都是单向的。 2、生产者指向消费者和分解者(传递), 而消费者和分解者则指向无机环境(传 递)。 3、消费者指向分解者(传递)。
施用农药DDT 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 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 物企鹅体内也发现了DDT,南极动物体内为 全球性 何会出现DDT?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关注社会
在自然状态下,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 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速率大致相等,大气中的CO2 含量处于 稳定状态。
在我们生活中,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平 衡吗?如果不平衡的话,导致了什么结果? 怎么造成的?有没有解决方法呢?
水循环
练习:
大气中的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化石燃料
光合 作用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 和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的形式循环.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 碳 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含____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 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 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 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指哪一 组分?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每日一题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参考答案】B学信息;因此②③④都属于物理信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学霸推荐1.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3.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

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称为A.物理信息B.营养信息C.行为信息D.化学信息4.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5.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答案1.【答案】B【解析】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都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碳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每日一题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碳循环 新人教版必修3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碳循环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典例在线信息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回声定位”,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B.菊花接受短日照的刺激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D.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来自生物【参考答案】D学霸推荐1.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对生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B.菊花接受的日照长短这一化学信息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C.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植物间也存在信息的传递2.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4.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答案1.【答案】B【解析】A项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知识点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一、信息的概念“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原意是指解释、陈述。

狭义是指通讯系统中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的传送,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广义上可理解为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各种方式、状态的表达。

信息是现实世界物质客体间相互联系的形式。

所以,信息以相互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也就不存在什么信息。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成为物理信息。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1)声音我们知道蚊子飞行时发出轻微的声音,雄蚊的音调高些。

雄蚊听到雌蚊发出的信号后,便向雌蚊飞来,并进行交配。

双翅目昆虫常成群在空中飞舞,嗡嗡作响,这就是两性间声音的通讯,以达到相互间信息的交流和引诱交配的目的。

许多昆虫都有十分有效的声音信号通讯。

蟋蟀、螽蟖、蝉类多是雄虫发出声音。

鸟儿唱歌的本领实在令人惊讶。

你只要稍加注意,很快就会发现各种鸟的歌声信号的特点。

绿头鸭和家鸭的雌体常发出“嘎、嘎、嘎、嘎……”的歌声,特别嘹亮,以招呼雄鸭。

斑鸠则以“咕、咕咕、……”来呼唤雌体。

四声杜鹃四声一度,似乎在催促人们“快快割麦”“快快割麦”,故又称“布谷鸟”。

哺乳动物也常用声音信号来报警。

这种报警信号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欧洲羚羊有一种特别的报警嘘叫声;许多灵长类动物在报警时会发出咆哮或尖尖的喊叫声。

(2)振动如图5—4—1所示,雄园蛛以弹网信号与雌蛛通讯。

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在网边以前足按一定的力度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外周的蛛丝。

雌蛛立即作出反应,也像有美食一样冲了过来。

此时,雄园蛛暂退却到网外。

雄园蛛等雌蛛回到网中,它又一次弹起蛛网。

雌蛛已确认系雄蛛求偶信号,然后作好交配准备,安静地坐在网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一面爬向雌蛛,与之交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一、碳循环
要点: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例.下图是碳循环的图解:
大气中的CO2

①② ③


C
A
B

D
煤、石油等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各代表什么?
2、写出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过程: ① 呼吸作用 ② 呼吸作用 ③ 光合作用 ④ 呼吸作用 ; ⑤ 摄食 ⑥ 微生物分解作用 ⑦ 燃烧 。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C_O__2形式进行循环。
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
A(y)的总能量与x的函数关系式_y_=_1_0_0_a_-_9_0_a_x___。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 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 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 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概念: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 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 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 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 变暖的效应。
原因:煤、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
影响: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 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措施:开发新能源 植树造林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人教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

? 分析信息传递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关系?
资料1
资料2
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
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资料分析
? 分析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资料3
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资料分析
?
资料5
作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播放集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捕捉害虫
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即属于植物体的向性运动,又是由 于物理信息引起的生命活动是 (B ) A.昙花夜间开放 B.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的移动而转动 C.合欢树的叶子夜间合拢,白天开放 D.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后叶片合拢 2、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 哪种信息 ( C )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其他信息
1 2 4 5 7 9 11)
3 6 10 12 )
8 13
)
1.哺乳动物的体温
2.萤火虫发光
3.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
4.电磁波
5.昆虫的声音
6.昆虫的性信息素
7.紫外线
8.蜜蜂跳舞
9.花的颜色
10.蚂蚁通过分泌物留下痕迹
11.红外线
12黄鼬放臭屁
13.孔雀开屏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资料分析
(2)感受部位:
①动物的____眼__、__耳__、__皮__肤____ 等
②植物的_叶__、__芽__及__细__胞__中__的__特__殊__物__质_ (光敏色素等)
(3)来源:① 无机环境 ② 生物
例1 “温柔的陷阱”——捕虫草的“绝技”
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碳循环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下列属于同一类信息传递的是
①草原上的鸟,当出现敌情时,雄鸟急速起飞,扇动两翅,给雌鸟发出警报
②毒蜂身上斑澜的花纹
③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
④红三叶草花的色彩和形状
⑤非洲草原上的豺用小便划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参考答案】B
学信息;因此②③④都属于物理信息,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学霸推荐
1.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2.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3.研究表明,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

这种“气味”在生态学上
称为
A.物理信息
B.营养信息
C.行为信息
D.化学信息
4.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5.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释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答案
1.【答案】B
【解析】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都属于物理信息。

2.【答案】C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积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3.【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雄鼠的“气味”对幼年雌鼠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D正确。

4.【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吸引雄蛾前来交尾,其分泌的性外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故选B。

5.【答案】A
【解析】蚜虫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使邻近的蚜虫逃避敌害,属于种内互助;该过程传递的信息是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