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篇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总结

【最新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清单(教科版)第1课时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幽深的峡谷,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盆地……2.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高低起伏、崎岖不平。

3.地球表面有弯曲的岩层、天池、切沟、峡谷、蛇曲、沙洲等奇特的地形地貌。

4.地震、火山、河流、风、雨水和海浪等因素都会使地形发生变化。

5.岩层受到挤压会裂开,形成了弯曲的岩层。

6.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形成了天池。

7.流水的作用会使地球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一条条切沟。

类人维会出父的山夹38.河流的作用会改变河道,形成连绵曲折的蛇曲。

9.大江大河的中下游的泥沙沉积,会形成沙洲。

第2课时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岩浆岩有玄武岩、浮石、花岗岩,它们都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是通过水的作用形成的,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5.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这样形成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如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6.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第3课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岩层的相互挤压或拉张形成了地震。

2.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瞬间发生猛烈的变化。

3.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对地面的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对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4.抗震防灾措施:做好抗震防灾的预警预报,定期开展抗震防灾演练;地震发生时应尽快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无法及时离开教室,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或坚固物体下。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练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练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易错知识点练习班级姓名【易错点一】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1.陆地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 )2.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 )3.平原的特点是( )。

A.峰峦高耸B.低平而宽广C.周围较高、中间低平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是( )作用形成的。

A.风B.降雨C.河流5.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A.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西低东高,西部多平原,东部多高山C.东西部高低差不多,大多是平原6.中国地势最低的地方是( )。

A.吐鲁番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易错点二】地球的结构与地球内部的运动7.地震时,岩层受到挤压会变弯曲。

()8.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9.砾岩、砂岩和页岩都属于沉积岩。

()10.地震会形成堰塞湖。

()11.火山喷发和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12.岩浆的发源地是(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1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 )形成的。

A.板块分离 B.大陆板块碰撞 C.火山爆发14.地震和火山喷发是( )引起的。

A.太阳和月球运动B.地球内部运动C.地球外部运动15.长白山天池是一个( )湖。

A.冰川 B.堰塞 C.火山口【易错点三】风的作用16.沙漠和戈壁的形成与风的作用有很大关系。

( )17.风是柔软的,对地球的表面不产生任何影响。

( )18.地震,主要由风的作用形成的。

( )。

【易错点四】水的作用19.自然界中,只有流水才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的作用。

( )20.降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与降水量的大小无关。

( )21.河流对土地的侵蚀,既给人们带来了灾害,又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 )22.同一条河流里的鹅卵石,上游的鹅卵石一般比下游的鹅卵石更光滑。

( )23.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 )。

A.不变B.加快C.减慢24.下列关于河水对土地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水流速越快,河岸的土地被侵蚀越严重B.河水流速越快,泥沙的沉积越多C.河流的下游往往有很多大石头【易错点五】植被对环境的作用25.下列环境中,( )最容易被雨水侵蚀。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东部地区多平原。

2.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地球从外到内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作用等。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岩石风化的过程图: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继续风化)成为土壤中的微粒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微粒的从大到小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

3.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

第六课: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1.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有关。

2.土地坡度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3.土地上覆盖的植物越少,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4.降雨量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汇集在一起就成为了河流。

2.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4.河流坡度较缓的地方流速小,容易发生沉积。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详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鳍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因为有了(%),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有些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它们没有处在发光的状态,所以不是光源。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1、.地球上陆地多,陆地少。

地图上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平原。

2、中国的西部多平地,东部多平原。

西藏属于高原,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

地形指:地球外表的形状。

包括:高原、平地、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陆地、湖泊、河流等。

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哪些信息?3.盆地特点:周围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弯曲坎坷,一马平川;丘陵特点:上下坎坷,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时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阔,地形开阔,周边以清楚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广阔平整,坎坷很小。

4.地球外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局部。

绝大局部地震发作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着地球表层运动,形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地球表层不时变化,有时猛烈,如地震、火山。

有时很缓慢,如流水、风、冰川。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外部运动惹起的。

52.使地球局部外表在瞬间发作较大改动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外表发作极端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

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发觉。

如〝喜马拉雅山〞。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动地球的地形地貌。

岩石变化由四个缘由: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活动。

7、.岩石变化的缘由: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活动。

河道中的卵石变圆,主要是下游的平地在临时风化作用下,发生了许多裂痕,甚至崩塌,碎石在被搬运进程中,遭到流水的冲击和相互摩擦,逐渐失掉棱角的结果。

8.1963年,冰岛以南大西洋中,一昼夜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添加一块新土地。

.2021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作里氏8级地震,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

9、.依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为沙砾、沙、粉沙和粘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2.在地形图上,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蓝色表示海洋。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5.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6.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大陆板块受拉张形成东非大裂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0.风化作用改变的地形地貌有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

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长期以来这些花岗岩由于温差及海水、海浪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云南的路南石林、弥渡的天生桥是石灰岩受水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岩石→岩石碎裂→土壤)12.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上第二单元《地球表面变化》知识点总结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

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

2.地形地貌特点及主要形成原因: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地壳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

2.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在室内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在室外远离建筑物,躲在开阔、安全的地方。

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1.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

2.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

(2)注意事项:①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

②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③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容易喷发出来。

(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上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

(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3.火山喷发对环境影响①正面: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②负面: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第5课风的作用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地球表面的地形1. 地球表面上常见的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2. 地球上的海洋多,陆地少。

3.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 地形的特点5. 观察地形图,我们获得的信息列举如下。

①地球表面上有海洋、河流、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

②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③很早的时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连在一起的。

④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⑤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⑥地球表面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⑦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6.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 冷和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2.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3.植物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4.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 岩石变化的过程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6.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四、土壤1.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章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章地球表面的变化知识点

第二章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地球表面的组成:✧地球表面并不是平坦光滑的,主要分为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29%。

✧地球表面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全球大陆共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六块大陆。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包括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地形地貌的多样性是由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火山活动、侵蚀和沉积等多种自然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形地貌的分类:✧科学家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分为五大类: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通常用于表示不同的地形和地貌,例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棕色和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地形地貌的特点:✧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不同的地形地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如山脉的形成可能与板块碰撞有关,平原可能是由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有显著影响。

例如,城市建设会改变原有的地形,农业耕作可能导致土壤侵蚀,采矿活动可能形成矿坑或尾矿坝等。

地球表面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地球表面的脆弱性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在保护地球表面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分层:✧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圈层,由岩石组成,其厚度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和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由固态岩石在极高温度和压力下部分熔化形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位于地幔之下,一直延伸到地球的中心。

地壳的特点:✧地壳相对较薄,平均厚度约为15公里,但在海洋地区可能更薄,而在山脉等隆起地区可能更厚。

✧地壳由多种岩石构成,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知识清单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知识清单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知识点1.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

2.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

3.常见的地形及其特点: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4.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和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

5.地球上海洋面积(71%)比陆地面积(29%)大。

6.我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

7.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震、火山、风的作用(雅丹地貌)、水的作用……8.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三个圈层。

9.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10.地壳在不断地运动。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11.通过地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迅速拉开时,泥层会断裂,迅速挤压时,泥层会隆起。

12.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3.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的变化:地震造成山地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地震使地面出现了裂缝、塌陷、扭曲变形。

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

14.地震发生时我们该如何自救?(了解)室内如何逃生: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如果住在楼房中,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地球表面地形五年级科学教案知识点

地球表面地形五年级科学教案知识点

地球表面地形五年级科学教案知识点整理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丘陵、盆地、平原等。

地形是地球表面自然景观的基础,是地球的物理特征之一。

在学习五年级科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地球表面地形的各种特征和形成原因,下面是地球表面地形五年级科学教案知识点整理。

一、山脉和丘陵
山脉是一个由许多山峰和山谷组成的区域,这些山峰和山谷的高度相对较高。

丘陵是低于山脉的地形,由小山丘组成。

丘陵是由产生自重力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如水、岩石和风的侵蚀和侵蚀造成的。

二、平原和盆地
平原是指大面积的低洼区域,通常没有山脉和丘陵。

平原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如农田,沿海地区和裸露的沙漠区域。

盆地是大面积的低地,被一圈圈山脉环绕。

盆地通常是由地震或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造成,被上涌的地壳形成的。

三、峡谷和溪谷
峡谷是一段非常陡峭的山谷,通常有陡峭的山壁。

溪谷是小型峡谷,形成时间比峡谷早。

四、火山与地震
火山是由岩浆和气体喷发形成的,从地球深处攀登到地表。

火山活跃时会有烟雾冒出和声音。

地震是由地震热源引起的地球内部震动。

地震热源是由地球内部热量产生的热源。

以上是地球表面地形五年级科学教案知识点的整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原因及其各种特征。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三四单元--修订版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三四单元--修订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用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平原、高原、盆地、山地、丘陵等五种地形。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3、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4、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5、引起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1、地球内部运动,如火山和地震;2、地球外部力量的作用,如风化、侵蚀和沉积。

6、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7、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8、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的混合物。

1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4、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河流对土地会产生冲刷和搬运作用。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15、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带走泥土,在水流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除了河流之外,冰川、风、波浪也会对土地进行侵蚀和沉积作用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16、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17、侵蚀的危害有哪些?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20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 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 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 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复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复习题含答案

1.地球的表面复习题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基础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

1.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例如__________色表示海洋、湖泊、河流,颜色越深,海洋或湖泊越深;__________色和褐色表示高原或山地,颜色越深,地势越高;__________色表示平原。

2.中国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所以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高原、山地、平原、海洋、峡谷等地形地貌。

()2.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3.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4.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6.地表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河流不断把泥沙冲向海洋,所以陆地面积正在迅速变大。

()7.高山是绝对静止不动的物体。

()8.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是陆地。

()知识运用实验室三、选择题。

1.在地形图上,蓝色通常表示()。

A.海洋B.陆地C.盆地2.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

A.东部B.南部C.西部3.在我国东部,地形以()为主。

A.平原B.丘陵C.高原4.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发生变化的。

A.不断B.没有C.有时5.小明的家乡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B.山地C.盆地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A.山地B.高原C.峡谷D.平原7.吐鲁番是个()。

A.盆地B.平原C.高原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写了我国()地形的景色。

A.峡谷B.平原C.山地9.“中国的西部多(▲),东部多(▲)。

”下列选项回答正确的是()。

A.平原、高山B.高山、平原C.海洋、平原10.在《世界地图》上,你看到的白色通常表示()。

A.平原B.冰川C.山地D.沙漠E.海洋能力提高练习场四、连线题。

把下列地形地貌和其特点进行连线。

高原海拔500米以上,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地貌宽广平坦,起伏较小,海拔较低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海拔较高,面积广大,地形开阔五、简答题。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班级:姓名: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家长签名:()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

有时候也极其缓慢,就像喜马拉雅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家长签名:()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摸样吗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整块的岩石风化后岩石碎裂,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小石子和沙,这些小石子和沙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3、“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灯。

②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③把加热后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

④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并伴有碎石屑脱落。

实验结论: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家长签名:()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又如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

2.月亮不是光源,人们能看到它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生活中还有一此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成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到我们的眼晴里,才能使我们看到它。

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5.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

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7.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厚纸板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8.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9.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形成月食现象。

从日食和月食现象的产生可知,月球和地球都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10.光从空气垂直进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变化。

光从空气中斜射进入水中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改变,这个现象叫光的折射。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课本第3页)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蔷薇蚜虫瓢虫小鸟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020】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2020】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最新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B、地球E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B、高原C、山地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B、西高东低C、东西差别不大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海洋B、高原C、平原地形图上,常常用深浅不同的( )表示丘陵。

A、红色B、绿色C、黄色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 )发生变化的。

A、不断B、从不C、有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答案】:【解析】:第4题【判断题】云贵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5题【判断题】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在地形图上,海洋的颜色也是不同的,不同的颜色代表海洋的深浅不同。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我国的地形主要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在地球的不同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和植物。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读图题。

根据图片把相应的地形名称填人括号里。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我国的地形______高______低,西部多______,东部多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地球表面的地形知识点练习第四十

第1题【单选题】
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E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高原
C、平原
地形图上,常常用深浅不同的( )表示丘陵。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 )发生变化的。

A、不断
B、从不
C、有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