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
对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
交通运输系统的特点【篇一:谈交通运输系统特征】谈交通运输系统特征摘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在现代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缺少的的角色,发展综合交通、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本文着重介绍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征。
结合交通枢纽体系说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性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交通枢纽体系1、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交通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公共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它包括三个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
运输是指借助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运输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四要素:公共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
交通运输可以概括为:运载工具在公共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在运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因此交通运输系统可以这样定义:一定空间范围内有集中运输方式、技术设备,按照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和国防等社会运输要求组成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的综合体。
2、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这五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在载运工具、线路设施、营运方式以及技术经济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各有优势吗,各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这说明这五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
3、各种运输方式的基本特征3.1、公路运输系统的特征①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②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③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
④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
⑤运量较小,运输成本较高。
【篇二:谈交通运输系统特征】谈交通运输系统特征摘要: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在现代的发展中承担着不可缺少的的角色,发展综合交通、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领域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
加拿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职责及特点
93交通建设与管理 影响有影响的人TR A M S P O R T C O N S TR U C T I O N & M A N A G E M E NT04. AUGUST . 2018加拿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职责及特点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张亚前言加拿大经济排世界前列,交通运输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撑,加拿大交通政府明确指出致力于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交通体系。
本文将通过介绍加拿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架构和职责以总结加拿大交通运输管理的特点,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借鉴。
1 加拿大交通部机构设置及职责1.1加拿大交通部的职责加拿大交通部隶属于加拿大政府,负责制定加拿大交通运输政策和规划,为加拿大提供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和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系统。
加拿大交通部与其投资伙伴、其他政府和司法部门以及工业部门协同合作,以确保加拿大交通系统的所有部门都能正常运行。
加拿大交通部共有约5000职员,包括加拿大交通部总部及全国五个地区办事处。
加拿大交通部致力于实现以下目标:(1)提出和更新交通政策、法律法规;(2)检查监督运输行业的设备、运营和设施;(3)为交通运营项目提供资金,包括安全改善项目、技术革新和绿色交通。
1.2加拿大交通部组织架构加拿大交通部由渥太华总部和加拿大数十个地方分部构成。
加拿大交通部由9个皇家公司、4个行政局/法院以及42个共同行政管理组织构成,交通部部长负责向议会提交报告。
9个皇家公司包括:大西洋领航局、五大湖领航局、劳伦森领航局、太平洋领航局、加拿大航空交通安全局、联邦桥梁公司、亚特兰大海事公司、瑞德里码头公司、加拿大维亚铁路公司。
4个行政局/法院包括:加拿大运输上诉法庭、加拿大运输局、船舶源油污染基金组织、涉及指定货物的铁路事故基金组织。
42个共同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包括:18个港务局、21个航空局、布法罗和伊利堡公共桥梁管理局(和平桥)、加拿大导航公司和圣劳伦斯海运管理公司。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关键词】交通;运输;综合0 引言交通运输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商业模式的各个重要环节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网络就像生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社会对于交通运输的理解和需求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
从前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高效、安全、经济的交通运输要求。
随着改革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圈之间的建设与交流,都对交通运输提有着更高的要求。
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在硬件方面存在运输网运输能力差、装备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软件方面存在有交通运输法制建设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运输企业规模小和功能结构单一、市场次序混乱、交通安全问题亟待改善等问题。
但随着国家对于交通运输的日渐重视我国的铁路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高铁和动车网已经全面铺开,同时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果、航空和水运等运输方式也得到快速发展。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要求做好统筹规划、合理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做到便捷、高效、安全,处理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互补与衔接,发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目前,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也逐步完成,学术界对于综合运输体系研究也逐渐加深。
总结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长途、全程、无缝、连续的运输过程等几大特点。
而实现这些特点的技术和组织关系就是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长途就是指较长距离的运输,,往往需要两种以上运输方式。
全程则是指运输过程直接到达。
无缝则是指,实体运输过程与信息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无缝链接,方便客户查询物流信息,其技术包括技术装备、系统组织模式、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监管制度等构成。
连续指的是,运输生产及其有关方面实现不间断地作业。
世界范围内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泛采用新技术能够将综合协调不同运输方式使得运输过程的统一化。
交通运输政策学习指导书
《交通运输政策》学习指导书一第一篇总论篇第1章交通运输发展史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史。
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世界铁路的发源地和时间2)我国铁路的早期发展3)我国高速公路零的突破4)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2、了解1)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铁路发展的转机2)目前世界公路运输的概况3、理解1)21世纪海运发展趋势第2章交通政策概论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交通政策的特点和内容。
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交通运输政策有较多强制性规定的性质2)交通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它的三个目标2、了解1)交通政策的特点2)交通政策的表现形式3、理解1)交通政策的内容第3章世界交通政策发展动向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世界交通政策发展的动向是促进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综合协作。
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交通发展的根本运输动力来自于经济、生产的需要2、了解1)不同交通方式的政策导向2)美国、俄罗斯交通运输政策3、理解1)美国运输业属于政府高额资助和扶持的产业2)俄罗斯运输系统价格政策的基础是运价由国家直接控制第二篇交通管理篇第4章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交通管理体制的现状和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及建议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分散管理模式2)欧盟铁路改革“网运分离”的含义2、了解1)二八法则3、理解1)交通运输业各自为政是无所作为的,现代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水、陆、空综合运输网络2)国外交通管理方案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5章交通运输价格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运价的主要理论,分析了运价的机理和运输价格的政策。
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运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适应关系有四种2)运输成本理论的含义3)运输价值理论的含义4)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2、了解1)我国铁路运价的特点2)确定运价的主要原则3、理解1)运价的基本职能2)运能、运量、竞争对运价的影响3)如何制定多层次的运价体系第6章交通与税收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世界各国与我国的交通税收政策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交通运输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应以经济、社会、生态的目标三角形进行综合考虑2)税收中性的含义3)交通运输业税种有营业税、附加税和所得税4)2、了解1)制定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2)我国现行的税收基本政策3、理解1)公路开征燃油税的意义和必要性第7章铁路运输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高速铁路、重载运输等世界铁路发展的政策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重载运输的含义和形式,如单元式、整列式及组合式2)典型的第二代单元列车的构思3)面对旅客运输市场的增长,铁路发展的应对政策4)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2、了解1)铁路与机场之间的4种联通方式2)我国铁路运输模式向“快速度、大重量、高密度”“以质量为核心,以速度为手段”转变3、理解1)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第8章公路运输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公路运输的相关政策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高速公路的特点,一般指4车道及以上,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立体交叉等2)电子收费方式是我国公路收费系统的发展方向3)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基础是收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4)电动汽车的主要优点2、了解1)立足未来发展的公路运输政策2)高速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3、理解1)公路客货运输的发展方向2)我国公路运输当前的结构性问题第9章航空运输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解了航空运输形式的特点和相关的航空运输政策二、本章知识点1、掌握1)航空运输联盟的含义2)代码共享的含义3)我国航空联盟的特点,以东航、南航、国航为龙头的垄断格局4)国际海事组织的宗旨2、了解1)我国民航总局在体制改革之后的职能2)航空运输的特征3、理解1)我国民用机场,管理模式单一,完全由中央政府集中管理2)航空运输创新战略应从度假旅客市场、区域性航空市场等方面入手。
地方公路
地方公路、水路交通管理体制特点一是省级层面基本构建起“一厅(交通厅)+专业管理局(公路管理局、港航管理局、运输管理局等)”的构架,但各地对专业管理局的设置差异很大。
专业管理局多则7~8个,少则4~5个,且同类机构职能范围也有很大不同。
二是普遍采用了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但“条”和“块”的结合方式各有不同。
主要表现在各专业管理局的三级设置上,有不同的条块结合或垂直管理形式。
三是公路普遍形成管理主体多元的格局,其中高速公路普遍存在运营管理主体代行行业管理的现象,各省对高速公路行业管理的体制安排有较大差异。
四是港口下放后,行业管理的调控职能难以发挥,地方利益对港口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影响较大。
五是“一门多牌”现象比较普遍,但各地合署办公的程度和范围各有区别。
如高速公路公司加挂高速公路路政总队的牌子、运管局(亦有公路局)加挂征稽局的牌子等;港航局、船检局、地方海事局、航道局亦普遍实行程度不一的合署办公。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地方管理体制现状地方政府有关地方铁路和民航机场的管理,近年事务量呈渐增之势。
各省级政府均成立了地方铁路和民航管理机构,其中大部分由政府直属或由政府综合部门管理,仅少数由交通主管部门管理,或者由交通主管部门承担相关协调职能。
城市客运(包括公共电汽车、出租汽车、轮渡、地铁、轻轨等)管理,全国大部分城市已划归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少数仍由城建或公用事业部门负责。
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则主要由城建部门负责(北京等少数中心城市例外)。
邮政管理采取中央垂直体制,地方仅承担一些协调性事务。
现行地方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从行业外部关系看:政出多门交通主管部门与政府其他行业部门多头行政、权责不清的现象较普遍。
一是不同运输方式及形态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综合运输协调也大多由政府综合部门(经贸委等)负责,交通要素被普遍分割管理;二是在交通运输规划、投资、建设立项、运营管理等方面,交通主管部门与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存在许多复杂的职权交叉,彼此权责不清。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之发达 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为快速缩短与发达 国家差距 , 我 国的综 合 交通运输系统应大力借鉴发达 国家发展经验 和理论 为我 国综合交 通 运输体系的基 础设施 网络规划建设 、 组织机 构设置等方面提供指导 。 发达国家通过对 与交通运输相关 、 相近的公共 事务管理部 门进行 合并 . 建立起了综合性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不但能够更好 地促进各运 输方式协调发展. 而且促进交通运输业 和其他 行业 发展 其特点和经 验主要有 以下几点 : 健全 的法律法规 为综合交 通运输 体系提供有力 的 法律保障 注重结合经济发展实 际需求 . 做到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与经 济协调发展 . 基于本国交通发展规律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综合交通运 输管路机构 。做好不同运输方式 的合理应用 , 努力扩大交 通运输的能 力. 更大范围的满足市场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 我 国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应当做 到 以下几点 : ( 1 ) 建立综合运输管理机构 . 统一制定我国交通运输发展 规划 , 重大技术引进 、 经济政 策的执行 。 主要 职责在 于制定 国家宏观交 通政策 、 国防交 通安全保障、 交通运输安全保 障、 运输市场维 护监督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建设 。 ( 2 ) 打破传统单一运输模式 。 利用各运输 方式特点 , 制定综合交通运输政策 , 克服体制障碍 , 运用综合性运输管 理思维有效配置不同运输方式资源 。 ( 3 ) 打破传 统行政 区域划分 , 根据 大 的经济 区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战略, 能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 4 ) 注重法 律法规建设 , 利用政策法规有效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健康发展。 同时 , 为 综合运输 的管理提供法律保 障。 规范执法程序, 降低政府 的管理成本 。 ( 5 ) 建立独立 、 专业 、 透明性、 有效 的监管机构 , 形成有效行业的 内部监 管体 制, 规范 、 统一行业 、 市场 、 企业 的行 为, 保证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发 展 的公平 、 公开和公正
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_赵金涛 (2)
《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1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赵金涛,刘秉镰(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交通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复杂关系,是保证交通运输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交通管理体制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用方式和效果以及影响程度,受到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的制约。
建国后50多年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始初步形成。
在交通短缺开始有所缓解的同时,交通运输的改革开始发生两个“转变”,一是政府的管理手段由直接的行政管理向间接的市场调节转变;二是由政府直接投资和经营向以企业为主体转变。
这两个“转变”要求政府介入交通运输的作用方式和手段有所改变,同时对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交通管理体制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做出调整。
一、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采用的是一种“条”与“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一方面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分别由各自主管部(局)管理,其中部分部(局)既是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又直接领导和经营行业内的运输企业;另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在交通运输业上的分工相对模糊。
自“九五”以来,随着民航、港口、管道、铁路等部门逐步开始推行重大的体制改革,改革力度和节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各方式目前的市场化阶段不尽相同。
特别是近年,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一体化发展问题开始日益突出,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已经成为综合交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公路和水路交通已经全面实现了转变职能、政企分开的模式,2002年交通部将港口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并进一步推行港口的政企分开,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铁路改革则比较慎重,改革由内向外在逐步推行,目前已经实现了铁道部内部的机构调整和部分实体(铁道部直管的5家公司的重组、铁道部管理的10所高校的脱钩以及铁科院的企业化)的剥离,正在朝着政企分开的模式迈进;2002年《民航体制改革方案》的出台促成了民航总局对直属航空运输企业和服务保障企业的重组,成立三大运输集团公司和三大服务保障集团公司,并与民航总局脱钩,民航的发展与管理开始步入企业化时代;管道则由1999年1月1日新组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集中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特点
交通运输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交通运输业的性质,特点和作用(1)交通运输业是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交通运输业借助于工业革命实现了交通工具的机械化而成为"公用运输业";(3)各种运输活动促进了运输业发展,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双语教材交通运输工程导论本书以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为对象,讨论现代社会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各类载运工具的特点,以及各种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交通流特性,探讨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思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输价格与合同管理、货运包装与标记、多式联运、智能交通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全书共分为9章。
本书为物流工程、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教材,定位于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系统方面基础知识的介绍。
本书不要求学生具备交通设施设计的专业能力,而是要在了解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交通系统的通行能力、性能特征、安全保证、规划调度等,为物流系统、社会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打下基础。
本书可作为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教材,同时还可供从事物流、交通等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Chapter 1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1.1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1.1 Definitions ofTransportation1.1.2 What Is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1.3 Transportation and People’S Life1.1.4 Progress in Transportation1.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2.1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2.2 Defini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2.3 The Practic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2.4 The Natur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1.2.5 Civil Engineering Involvement in Transportation1.3 Transportation System1.3.1 Scope and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1.3.2 The Systems Approach1.3.3 Overview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haracteristics1.3.4 Transportation Systems,Hierarchies,and Classification1.3.5 Objectives and Constraints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1.3.6 Transportation Policy Making1.3.7 Transpor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Related Problems 1.3.8 Transpor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QuestionsChapter 2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2.1 Transportation and the Facilities2.1.1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Today2.1.2 Basic Requests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2.2 Modes of Transportation2.2.1 Highways2.2.2 Urban Transit2.2.3 Air2.2.4 Rail2.2.5 Water2.2.6 Pipelines2.2.7 Other Modes2.2.8 Relative Importance2.3 Diversified Types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2.3.1 Motor Vehicle2.3.2 Train2.3.3 Watercraft2.3.4 Airplane2.3.5 Pipelines2.4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2.4.1 The Increasing Role of Containers2.4.2 Container and Its Objects2.4.3 Advantages of Container Transport2.4.4 Handing Over of the Container Transit2.5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2.5.1 Public Transportation2.5.2 Urban Transit Modes2.5.3 Critical Components in a Traffic System2.5.4 Intercity Bus TransportationQuestionsChapter 3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Chapter 4 Traffic FlowChapter 5 Transportation PlanningChapter 6 IntermodalChapter 7 Price,Contract,and PackingChapter 8 Inte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Chapter 9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References点击查看大图作 者:张庆英 主编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8-1•ISBN:9787121040955全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正酝酿中国在交通运输的科学系统发展战略方面的空白将被弥补。
道路交通运输概述
产业,是经济学的范畴,是指具有某种
同一属性企业的集合
•第一章 绪论
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 言,每个部门都机制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 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 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业”等。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 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有 时专指工业,如产业革命。有时泛指一切生产物 质产品和提供劳务活动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 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服务业、 文教卫生业等部门
③道路交通运输覆盖面广,通达深度高。道路交 通运输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 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道路交 通运输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④随着我国道路技术等级的逐步提高,尤其是一 批高等级道路的建成通车,道路客货运量在综合运 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不•第断一章提绪论高。2006 年道路交通 运输完成客、货运量分别占全社会客货运量的 91.8% 和72.1% ,完成的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 分别占52.8%和11.1% 。
表1-1是2001年~2007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数 据的统计。
2.道路交通运输与汽车运输
道路交通运输:是按运输方式依托的通行设 施来定义的,而汽车•第一运章 绪输论 则是按运输所使用 的工具来定义的。
从概念上看,道路交通运输不仅包括汽车 运输,而且还包括拖拉机运输、人力车运输 、畜力车运输、人工运输等。
在实际运用中,道路交通运输主要指汽车 在道路上的运输。因此,两个概念通常等同 使用。
三、道路交通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道路交通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处于基础地位, 发挥着以下具体作用: •第一章 绪论
运输管理制度定义
运输管理制度定义运输管理制度包括了货物或人员的选择、装载、包装、装卸、运输途中的监控、卸货,以及途中的安全保障、运输质量的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
它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操作,以及有效的监控措施,来确保所有运输活动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从而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
对于企业来说,运输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运输业务正常运行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还涉及到客户满意度以及企业形象的塑造。
良好的运输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够确保客户的权益和交易的安全性。
在运输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需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包括国家对运输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政策文件,企业应该制定的运输管理制度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运输管理的组织管理框架:包括运输管理组织结构的设置、职责分工、管理层级和人员配备等相关事项。
3. 运输管理的制度建设:包括了企业运输管理制度的编制、改进和完善。
这包括规章制度、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标准化管理流程等内容的制定。
4. 运输设备和运输技术的管理:包括车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运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5. 运输场站和线路的管理:包括货运场站的建设规划、线路的选择、站场设施和设备等相关的管理。
6. 运输安全和环保管理:包括涉及到人员安全、货物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执行程序。
7. 运输服务质量的管理:包括关于运输服务标准、运输服务质量监督和客户投诉处理等相关制度和程序的建立。
在实际运营中,一个完善的运输管理制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系统化:运输管理制度需要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涉及到运输管理的方方面面,各项内容需要相互融合和协调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运作系统。
2. 规范化:运输管理制度需要是一个规范化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的流程和规范的操作,确保运输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保证运输过程的正常运行。
政策法规复习题
复习资料一、填空1.城市交通环境评价的方法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包括:价值分析法单纯矩阵法层次分析法2.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大致分为燃料的前处理机内净化机外净化采用代用燃料和开发电力驱动汽车。
3.公路运输以其灵活性运输质量和速度的特有优点,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4.环境问题从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环境污染问题二次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短缺问题5.交通运输业投资方式大致分为企业投资,行政投资,社会投资。
6.1994年的税制改革,确立了我国的税收基本政策: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7.铁路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土地占用较少、能源消耗较小、对环境污染较轻的交通运输方式。
8.从自然垄断的范围可以将自然垄断分为以下两种类型:永久自然垄断暂时自然垄断。
9.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门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相继通过立法发布实施的《铁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公路法》等基本法,为交通运输行业法规体系的建立确立了基础。
10.航空运输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是基础设施用地废弃设施占地两个方面。
二、选择题1.交通运输业主要涉及缴纳的税种有(ABD )A 城市维护建设税B 印花税C 增值税D 营业税2.我国于(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2001年B 2000年C 2002年D 2003年3.我国现有沿海和内河港口( B )余个重要港口A 160B 170C 180D 1504.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在(C )年A1985 B 1986 C 1987 D 19905.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 运输效率B 经济效益C 能源消耗D 污染环境6.联运业务的特点是(ACD )A 一次购买B 一次消费C 一次收费D 一票到底7.项目融资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ABD )A TOTB ABSC BOMD BOT8.我国管道运输的历史最早出现在( B )A 三国B 东汉C 秦朝D 宋朝9.2010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9.1万公里,居世界第(B)A一 B 二 C 三 D 四10.城市交通环评的对象包括( ABC )A 交通战略与对策B 道路交通网络系统C 道路交通工程方案D 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方案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交通运输外部性问题必须通过独立政策来解决。
交通运输政策
交通运输政策目的:满足经济社会活动对于交通运输的需要,创造最大的空间及时间效用。
内涵:在有限资源条件制约下,为实现交通运输创造最大空间及时间效用的目标,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代表,按照一定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选择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和重点,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以及思想等手段,为调节交通运输参与者的行为而制订的前瞻性决策方案。
纵向结构: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法律规范。
横向结构:融资政策、有效供给政策、市场规制政策、技术促进政策、安全政策、可持续发展政策。
表现形式:国家集团文件、国际会议文件、国家文件、地方政府文件、交通部文件、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文件、专家组文件。
交通运输的产业特性:表现出服务性的特点。
通过提供服务直接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服务同样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物;服务也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是与需要者消费这种服务产品的过程同始同终。
特点:形态的非实体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效用的同一性;表现如下:交通运输不生产新的物质产品;交通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交通运输业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
交通运输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配合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原则;以市场化改革委导向原则;运输结构合理化原则;重视运输安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原则。
运价制定的理论:生产价格论;边际成本论;均衡价格论;拉姆齐定价理论。
运价制定的方法:反对无序竞争和垄断;建立运价与物价联动机制;制定多层次的运价体系;实行地区性的区域运价政策;推行协议运价政策;贯彻优质优价原则;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税收职能: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税收的增免、税目、税率和纳税人这些税收政策主要变量的变化,实现资源在不同行业之间的分配;筹集财政资金,调节经济,反映与监督作用。
交通运输投资方法:企业、行政、社会投资。
融资方法:债务、股权、项目融资。
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体制是较分散的管理模式,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分属多个部或者总局管辖;现状:运力十分紧张,边建设边改革,容易增加改革难度;改革需要承受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
交通运输法规概述部分的知识要点
第一章交通运输法概述1交通运输概述1.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在衔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及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联系交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指由各种运输方式所组成的专门从事运输业务的各类型企业的总称。
现代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国内旅客运输主要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航空客运呈快速发展的趋势,水路客运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国内货物运输以铁路、水运、公路为主要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占有很小的比重。
国际货物运输主要是国际贸易物资运输,通常又被称为国际贸易运输,即对外贸易运输,简称外贸运输。
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①水上运输。
又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②陆上运输。
又可分为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政运输;⑤集装箱运输;⑥国际多式联运;⑦管道运输等。
1.2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在我国被列入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
运输业的产品,对旅客运输来说,是人的位移,并以运输的旅客人数(客运量)和人公里数(旅客周转量)为计量单位;对货物运输来说,是物的位移,并以运输的货物吨数(货运量)和货物吨公里数(货物周转量)为计量单位。
交通运输业按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生产过程和产品属性与其他产业部门相比有比较大的区别,其主要特点有:⑴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
运输活动是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就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而言,运输生产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
⑵运输生产过程不会改变劳动对象的理化属性和形态,而只改变运输对象(旅客、货物)的空间位置。
对旅客来说,其产品直接被人们所消费;对货物运输来说,它把价值追加到所运输的货物身上。
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工具(运输工具)和劳动对象(客货)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客、货在空间上的位移)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因此,运输产品既不能储备,也不能调拨,只能在运输能力上保有后备,以满足运输量的波动和特殊的运输需要。
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概况
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概况作者:樊东方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基本情况,包括机构设置、层级分布及主要业务管理局的职能等方面,总结了日本交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对比分析了日本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日本交通;管理体制;职能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与我国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许多差别。
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元素。
因此,研究其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现状及其改革理念,对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交通运输业概况1.公路截至2005年3月底,日本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21万公里。
其中高等级干线公路达1.2万公里,高速公路达2480公里,一般公路约120万公里(主要包括辅助国道约5.4万公里、都道府县道路约13万公里,市镇村道路约97万公里)。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公路密度最大、拥有最先进综合交通系统的国家之一。
2.铁路在铁路运输方面,日本铁路全长为46000多公里,其中电气化高速铁路2000公里,主要铁路干线多分布在沿海一带。
在结构上,日本的铁路交通网由纵横全国的国营铁路、大中城市之间的私营铁路和城市内的地铁构成。
3.航空日本的航空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如今己成为航线覆盖全球、立方体式管理、多元化经营的高度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产业。
它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定期航班的运输总周转量在1965年即排名世界第8位,到了1968年又上升到了第5位。
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公布的全球航空公司2002年国际客运排名中,日本航空位居第6。
4.水运日本是狭长的岛国,资源缺乏,是贸易立国的典型国家,国际贸易是其生命线,国家经济对外依赖性极强,因此必须维持海运生命线和港口对外窗口的特殊地位。
由于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境内港口较多,沿海运输十分发达,内贸吞吐量占到总吞吐量的2/3,近海货物周转量占到总量的40%~50%。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
交通运输政策法规1. 交通政策的特点(重点掌握)(1)交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2)交通运输部门作为产业较易出现垄断(3)交通运输市场体现了政府介入的强烈色彩(4)交通运输政策存在两面性(5)交通运输政策具有公共化特征2.交通政策的表现形式(重点掌握)•一、国家集团文件(国家集团(联盟)的议定书、内部协议、备忘录形式)•二、国际会议文件(国际有关会议文件对交通政策做出的规定)•三、国家文件(国家的法律、法案、法规、国家综合开发计划等形式)•四、地方政府文件(地方政府的文件形式)•五、交通部文件(政府交通部门的法令、法案或白皮书的形式)•六、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文件(由政府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文件,以方针、标准、措施、纲要、建议等形式出现)•七、专家组文件(政府决策部门委托的专家组的报告形式)3.交通运输政策的影响因素(重点掌握)•1、国家经济的发展战略•2、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对运输业的发展阶段的影响•3、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4、地理、资源条件4.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现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模式: 分散管理模式5.交通运输业的税收(重点掌握)•补充:①营业税的计税依据——营业收入额。
②纳税义务人——一切有交通运输业务收入的国营、集体、私营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机关单位。
③税率——根据业务收入的性质不同而确定④应纳税额=纳税期内运营收入×适用税率6.影响运价变动的因素(运能、运量、竞争)【重点掌握】(1)、运能对定价的影响运能是指在一定时期运输企业所能供给的运输能力。
它是由企业生产要素的质量及组合方式决定,并通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发挥出来。
运能对定价影响的特点:①间接性② 不确定性(2)、运量对运价的影响需求运量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社会对运输的需求。
PS:只有旅客、货主愿意并能够支付一定的价格才能构成运输企业的运量。
运量对运价影响的特点:①直接性② 周期性③ 双向性(3)、竞争对运价的影响竞争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对运输市场份额的争夺。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对道路运输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
它涵盖了道路运输企业的准入、运输市场的开放、运输许可的管理、运输安全的监管、运输价格的调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等方面。
道路运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道路运输企业准入制度:包括关于企业注册、经营许可、资质认证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运输企业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运输市场开放制度:为了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国家对道路运输市场进行开放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
3. 运输许可管理制度:对运营车辆、驾驶员进行许可管理,确保车辆和驾驶员的合法性、安全性和规范性。
运输许可管理制度通常包括许可申请、审核、审批和监督等环节。
4. 运输安全监管制度:国家对道路运输活动进行安全监管,包括对车辆、驾驶员、运输过程等方面进行监控和检查,提高运输安全水平,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
5. 运输价格调控制度:国家对道路运输价格进行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障运输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运输企业的合理收益。
6. 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制度:对违反道路运输管理制度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措施,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总之,道路运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道路运输活动的安全、高效和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套法规、规章和政策,通过管理、监督和调控来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
运输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运输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现代运输体系的构成4.理解运输需求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理解运输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7.掌握运输的基本原理8.了解运输化理论第一节——物流运输和经济的关系运输定义:1.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些列操作。
2.运输是人和物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在空间上的移动或位移。
运输的特点:①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②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③运输队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④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⑤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运输的方式:运输的范畴: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运输的作用:集货运输、配送运输运输的协作程度:一般运输、联合运输运输中途是否换装:直达运输、中转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货物运输对象:货物形态:包装货物(箱装、桶装、袋装)、裸装货物、散装货物货物性质:普通货物(清洁、液体、粗劣)、特殊货物(危险、易腐冷藏、贵重、活的动植物)货物重量:重量货物、体积货物货运量大小:大宗货物、件杂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②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③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④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⑤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⑥在运输费用中,没有原料消费,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的折旧和工资是运输的主要费用2.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特点:①交通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②交通运输业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③交通运输企业生产范围线路长、面广,管理幅度大④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充分协调好,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⑤交通运输生产布局和综合运输布局,不仅受国家客观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布局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运输与国民经济: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的2.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很大的比重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运输业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运输的空间效用: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了空间效用。
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导致拥堵的问题目前,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车辆拥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规划不合理。
许多城市在建设时忽视了交通规划,导致道路布局混乱、环线不完善等。
此外,道路维修和改造工程常常在同一时间施工,给道路通行带来更大的困扰。
二、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
最常见的问题是超速行驶、酒驾以及违反交通信号灯规定等。
这些行为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并可能造成悲剧发生。
此外,在某些地区,交通标识和标线不清晰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公共交通系统短板明显尽管公共交通被认为是缓解拥堵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方式,但目前在大部分城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运力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无法满足需求,导致摩托车和私家车的增长。
此外,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频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环境污染需要关注大量机动车辆的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排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例如二氧化碳、颗粒物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与此同时,道路上频繁的喇叭声和交通拥堵产生的噪音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
五、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亟需改革。
现行管理系统中存在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工作协同不畅等问题。
另外,在规章制度方面,缺乏相应惩罚措施使得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六、技术应用仍不充分可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解决一些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目前在许多地区使用领域仍然很窄。
例如,在交通管控上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便捷性和效率性。
而基于Big Data的交通监管系统也有助于提升交通违法治理效果等。
七、相关法律和条款仍需完善在交通运输管理中,相关法律和条款也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对于重大交通事故缺乏明确的刑事责任界定,司机酒驾行为的惩罚力度有待加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也使得违法行为难以有效遏制。
结语:综上所述,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诸多主要问题,包括拥堵、安全、公共交通不足、环境污染、管理体制不完善、技术应用不充分以及相关法律条款不完善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征1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演进1.1分散管理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开始了近代化的政治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掀起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军事、交通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启航。
到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前,日本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列。
在交通运输方面,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在二战以前就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加大了改善各地交通运输基础条件的力度,已经开始兴建新式铁路和公路。
“1872年,第一条铁路——东京(新桥)至横滨(樱木町)间的铁路通车;到了1914年,日本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7000km”。
因此,日本在二战前已经有了遍布全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有了连接南北的铁路干线。
高架列车是日本重要的运输工具,铁路上已经有了近现代化的电车机车,城市已经有了地铁。
当时,日本船只可以航行到世界各地,已经有了先进的飞机制造工业,并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受当时历史发展阶段的制约,二战前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还很不健全,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甚至没有法定的组织管理机构。
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期,日本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分散在多个政府职能部门,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弊端严重妨碍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1.2集中管理时期(1943—2001年)1943年,日本成立运输通信省,下设铁道总局、海运总局、汽车局、航空局、港湾局等专业机构,把相关职能进行了归拢,将不同运输方式集中在一个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统一协作和综合协调等方面并没有真正实现统一管理。
但是,自1943年成立运输通信省以来,日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即通过职能整合,逐步建立起各种运输方式充分融合的综合运输体系。
1945年,运输通信省又改组为运输省,但基本框架变化不大。
经过战后的经济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国民经济基本已经基本完全恢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苏,日本的交通运输业很快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为改变这种现象,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第一位的重要任务。
日本在20世纪初就开始编制国土综合规划,并每隔9年修订一次,结合本国国土资源空间布局,对包含交通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这也决定了日本交通运输发展的综合协调、统一管理的发展趋势。
1960年12月,池田内阁制定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指出:“今后必须谋求完善下列各项设施:公路、港湾、铁路、机场等运输设施……。
”相对应地,在政府投资上,日本政府也对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优先安排。
1955年,日本在制定国家规划时提出了“综合交通体系”的概念,在很大水准上影响了此后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重点。
从1943年到2001年,在运输通信省总体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也进行过多次内部调整,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强化横向的综合协调。
在2001年成立国土交通省之前,“运输通信省内设有海上交通局、汽车交通局、港湾局、海上技术安全局、铁道局和航空局”。
在这一架构之下,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全部行业管理和大多数的规划管理、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都由运输通信省负责,但公路的规划建设和公路交通管理则属于建设省的职责,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协同发展。
1.3协同发展时期(2001年以来)20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
生产成本的提升,使世界上消费投资渐趋萎缩,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冲击,尤其是对日本这样一个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日本国内物流成本提升,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等价格都大幅提升,进而推高了商品的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告别了战后高速发展的阶段,进入低速发展时期。
国际市场的不景气,再加上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日本产业发展进入到了以节约能源和扩大内需为导向的结构调整阶段。
同时,人口和产业持续向城市聚集,东京城市圈的人口过度集中,国土发展不均衡,能源、环境、空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增强。
在此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日本开始探索新一轮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交通运输政策的价值导向,也逐步转向通过集中、统一化的管理,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
2001年,日本启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央层级的政府机关进行了精简和改编,形成了“1府、1委、12省厅”的总体架构。
在此次改革中,为促使有限的国土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日本将原有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了合并,包括运输通信省、建设省、国土厅及北海道开发厅等,成立国土交通省,对其业务范围也相对应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和扩充,基本涵盖了包括道路、港湾、河川、国土、都市、住宅、政府办公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管理等在内的多项职责。
国土交通省下设本省和外局,是负责日本交通运输管理的职能部门。
在本省的内部部局中,综合政策局由原运输通信省的运输政策局与建设省的建设经济局合并而成,海事局由原运输通信省的海上交通局与海上技术安全局合并而成,海上保安厅和海上气象厅仍作为外部局。
同时,地方支局也进行了合并:运输通信省的5个港湾局和建设省的8个地方建设局合并为8个地方整备局。
此后,日本交通运输管理的方向和重点,一直是增强不同运输方式及不同管理领域的协调统一管理,实现以最小的行政成本达成最高的行政效率,使日本国内有限的土地、海洋、空间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纵观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从形式上看,组织结构设置更加注重提升行政效能,组织结构出现扁平化趋向;从效能上看,通过行政资源的整合和工作流程的科学设计,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综合分析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的原因,可以看出,因为在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城乡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日本在包括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所有变革中,主导思想基本上是围绕着提升决策的高效性而展开,意在使日本有限的土地、海洋、空间等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布局和最有效的利用。
所以,日本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立足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目标,依据本国的优势资源和特殊地理位置,为形成一个综合协调的国家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在这种改革理念的导向下,日本逐步从分散式的交通管理向集中式的大交通管理推进,逐步将实现“大交通”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政策整合,进而达到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效能的目的。
2中央一级交通运输管理体制2001年日本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国土交通省作为“超大交通”的综合管理部门,主管全国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
国土交通省在内阁12个省中规模最为庞大,在日本的中央政府各机关人员编制中排名第二,事权范围不仅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还负责建筑、国土、旅游等相关工作。
在组织机构上,国土交通省下设本省和外局,其中本省由内部部局、施设等机关、特别机关和地方分支部局组成,外局由船员劳动委员会、海上保安厅、海难审判厅、气象厅等部门组成。
本省的核心部门是内部部局,包括13个职能部门。
“施设等机关主要有国土交通政策研究所、国土技术政策综合研究所、国土交通大学校、航空保安大学校;特别机关有2个,分别是小笠原综合事务所和国土地理院;地方分支部局包括4个,分别是地方运输局、地方航空局、地方整备局、航空交通管制部、北海道开发局。
”3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体制3.1道路交通按照日本的《道路法》,国家的公路分为三个级别,即国道、地方(都道府县)公路及市镇村公路。
相对应地,日本的公路管理体制也分为三级,即国土交通省、道路局和地方公团,中央政府管理机构是国土交通省及其内部部局下设的道路局,地方层面的管理机构是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地方道路公团,实行垂直管理。
在中央层面,国土交通省负责道路交通的统一管理。
道路局作为职能部门,主要负责道路发展政策、法规的制定、修订及相关的维护、监督等工作,重点是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同时对地方政府和道路公团参与管理国家公路负有指导协调职责。
在地方层面,高速公路管理的主体是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和地方道路公团,其他参加管理的主体包括警视厅和属地警察。
道路公团是负责收费道路(高速自动车国道及一般收费道路)建设、管理的特殊法人,是由政府出资组建的收费公路综合管理机构,包括1956年成立的日本道路公团、1959年成立的首都高速道路公团、1962年成立的阪神高速道路公团及1970年成立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公团。
2005年道路公团民营化改革后,日本道路公团已经按地域改造为“东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中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和西日本高速道路株式会社,首都高速、阪神高速、本州四国联络桥等3家道路公团改建为首都高速道路股份公司、阪神高速道路股份公司及贯通本州四国高速公路股份公司”。
另外,在日本道路公团的委托下,日本的汽车联盟、属地消防急救队也可参与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成立的都道府县管理机构,在道路管理上主要是对本辖区内的道路建设、规划、养护等方面的事务进行管理。
3.2水路交通在中央层面,国土交通省下设负责水路交通管理的机构(图3)。
其中,本省中主要包括综合政策局、河川局、港湾局、海事局,外局中主要有海上保安厅、船员劳动委员会和海上审判厅等。
日本水路交通管理部门和机构职能的界定十分清晰,综合政策局主要负责包括水路交通在内的宏观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规划发布等;港湾局具体负责日本沿海及内河港口的规划、建设、日常维护和管理等事务;在航运管理上,履行相对应职责的机构主要涉及河川局、海事局、海上保安厅、港湾局等,其中海上保安厅的职能范围包括海上治安管理、海上安全管理、海难中的人命财产救助、海上交通执法、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防灾等。
3.3铁路交通日本第一条铁路于1872年开通。
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营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实用高速铁路的国家,在当时居于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最高水平。
19世纪末之前,日本的铁路交通管理一直实行铁路国有化的政策,但国有化也带来了职工退休养老负担过重、财政赤字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因为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对铁路运输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运输量和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为了使铁路系统摆脱资金困扰,日本在1987年实施了国家铁路民营化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