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
急性心梗的识别与处理
心肌梗死
▪ 心电图表现 • 病理性Q波传统标准 - 时限≥40ms - 振幅≥同导联的1/4R波
心肌梗死
▪ 病理性Q波新标准 - 时限≥30ms - 振幅≥1mm
心肌梗死
▪ 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急性冠脉综合征广义包括: ①ST段抬高型心梗 ②非ST段抬高型心梗 ③不稳定型心绞痛 ▪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共称“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
心肌梗死
▪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
▪ 根据特征性改变,尤其是病理性Q波
心肌梗死
3. 实验室检查 ▪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① CKMB 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峰,3-4天恢复正常; ② TnI/TnT 3-4小时升高,11-24小时/24-48小时达峰,7-10天/10-14
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正常。
瘤/乳头肌功能不全; • 放射性核素:心肌显象/血池扫描。
心肌梗死
5.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模式:从3:2模式转变为1+1 ▪ 3:2模式 ① 缺血性胸痛的病史 ② 心肌缺血及坏死的心电图动态演变 ③ 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生化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 三条中两条符合急性心梗诊断成立。
心肌梗死
▪ 1+1模式 • 第一个1:有典型的心肌坏死标记物(TnI,TnT或CK-MB)的升降回落 • 第二个1:下述4条中1条存在时
型ST段抬高在心肌缺血损伤后马上就能出现。 ▪ 心电图显著的ST段抬高是急性心梗最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虽
然据此不能确定心梗的诊断,但高度提示发生了心梗。
心肌梗死
▪ ST抬高是心梗早期诊断和再灌注治疗选择的重要依据。 1. 标准:2个以上相邻导联上新出现ST段抬高:V2~V3导联,男性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三)其他: • 放射性核素检查 • 超声心动图
七、AMI的诊断
• 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 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 (3)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 浓度的动态改变。
八、治疗原则
• 原则:
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 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 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 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 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2.动态演变过程: (1)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心电图产生高大T波,以后迅速出现 出现ST段呈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的T波相连。 (2)急性期:始于梗死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心电图呈动态 演变过程。ST段弓背上抬,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 降;出现异常Q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
(3)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缺 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梗死3~6个月后,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 置、低平,趋于不变,残留下坏死型的Q波。
心肌梗塞图形演变及分期(四期)
正常
超急性期梗 死后数分钟
急性期始 于梗死后 数h或数d
②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大汗;
③烦躁不安、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④尿量↓(<20ml/h);
• (三)体征: 1.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正常也可轻度 至中度增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 慢;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 心音奔马律 2.血压 除极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 有患者都有血压降低。
急性心肌梗死(AMI)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一、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1)疼痛:是最早、最突出的症状,剧痛频死感(2)心源性休克:(3)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4)病理性Q波,ST段弓背向上台高。
二、急性心梗治疗1.一般治疗(1)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若无并发症,24小时内应鼓励病人床上活动肢体,第三天可床边活动,第四天起逐步增加活动,一周内可达到每日三次步行100~150米。
(2)监护:急性期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护。
(3)吸氧:急性期持续吸氧4~6L/min,如发生急性肺水肿,给予6~8L/min,并以35%乙醇湿化。
(4)抗凝治疗:无禁忌证病人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300mg,连服3日。
2.解除疼痛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吗啡5~10mg皮下注射或罂粟碱30~60mg肌内注射。
3.心律失常处理室性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发生室颤时立即实施电复律。
4.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制剂。
5、有休克者抗休克治疗。
三、急性心梗溶栓治疗适应症和禁忌症溶栓适应症:1.持续性胸痛≥半小时,含服硝酸甘油症状不缓解。
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 1m V、胸导>0. 2m V。
3.发病≤6小时者。
4.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 段抬高明显伴有或不伴有严重胸痛者仍可溶栓。
5.年龄≤70岁。
70岁以上的高龄AMI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溶栓禁忌证1.两周内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做过内脏手术、活体组织检查,有创伤性心肺复苏术,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以及有外伤史者。
2.高血压病患者经治疗后在溶栓前血压仍≥21 . 3/13. 3k Pa(160/100mm H g)者。
3.高度怀疑有夹层动脉瘤者。
4.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6小时至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 (包括 TIA)史。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及急诊处理
间接指征: 主要标准: 1、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抬高最
显著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 2、血清CK- 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于16小时 以内。
次要标准:1、胸痛于溶栓后2—3小时基本 消失;2、溶栓后2~3小时内出现加速性室性 自主心律、房室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 下壁梗塞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 滞伴或不伴有低血压。两项次要标准不能单独 判断血管再通。
2004.9.24
心原性休克的治疗对策
对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单用内科药物 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80%-100%。且其中 少数幸存者的5年生存率也仅40%,近年来临 床治疗表明及时恢复梗塞心肌的血供,减轻 受累心肌的负荷,能明显提高存活率。 对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直接PTCA治疗可使 死亡率由传统疗法的80%以上降至40%左右。 尽早溶栓治疗亦可降低死亡率,如果失败可 即刻行补救性PTCA。
2004.9.24
选择病例时应注意除外:
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 2、高血压经治疗溶栓治疗前血压仍 ≥21.3/13.3kPa(160/100kPa)。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6小时至 半年内有缺血性脑卒中。 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 者。 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等。
2004.9.24
院前溶栓治疗的参考方案
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 凝血时间。 溶栓前口嚼服阿斯匹林0.15--0.3g,溶栓后连 服3日,后改服50一150mg长期使用。 静脉用药种类和方案:尿激酶(UK)方案: 100一150万I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 内静脉滴入。 UK滴完后4小时静滴肝素800~1000IU/小时, 维持5天。
2004.9.24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远离急性心肌梗死来源:三九养生堂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不算了解,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吧,帮助大家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还有我们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
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 诊断与治疗
8.肝素:⑴rt-PA应用⑵其他药物,待凝血时
间保持正常的1.5-2倍5日后停用
9.阿司匹林:⑴0.3/日,3日
⑵3日后改为75-150㎎/日,每 日1次
PTCA+Stent
• PTCA适应症:1.不稳定心绞痛
•
2.急性心梗
•
3.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狭窄
• STENT:支架
痛4.口服ASP160-325㎎5.全导联心电图 区分ST抬高型或非ST段抬高型6.ST段抬高 型考虑溶栓或PTCA
监护和一般治疗
• 休息 • 吸氧 • 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5-7天 • 护理
解除疼痛
1.杜冷丁 2.疼痛较轻:可待因、罂粟硷 3.用硝酸酯类药物
中药 再灌注疗法
再灌注心肌
治疗
• 治疗原则:保护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
死心肌防止梗死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 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 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度过 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 有功能心肌
入院前的诊断与处理
• 任务:1.普及心梗症状及相关处理知识;2. 社区医疗即对病人作出初步处理
• 诊断: 10分钟内完成诊断20分钟确诊 • 处理:1.吸氧2.舌下含硝酸甘油3.充分止
疗程: 大于4周,有心衰或室壁瘤致附壁血栓6个月
恢复期治疗
体力运动锻炼,20分钟/次,3次/周
并发症处理
1. 栓塞 2. 室壁瘤 3. 心脏破裂 4.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右室梗死处理:不宜用利尿剂 无Q波心梗处理:钙离子拮抗剂、ASP
THANK
冠状动脉的解剖
病理
• 冠状动脉病变:有广泛弥漫的粥样硬化
1.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左心室前壁、心尖部、 下侧壁、前间隔、二尖瓣前乳头肌梗死
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的心梗(NSTA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STAMI),根据不同的分类,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NSTAMINSTAMI的治疗原则是抗栓不溶栓,早期主要是应用扩冠。
抗凝、稳定斑块及对症处理的同时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的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介入治疗及其时机。
2STAMIAMI主要是由于急性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持续性缺血,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是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是治疗STEAMI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越早、越快、获益越大。
(1) 心肌再灌注治疗再灌注治疗主要有两条途经,即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如果发病在3小时内且介入治疗能及时进行,药物溶栓及直接PCI两种方式都可选用。
对以下情况者,推荐进行介入治疗:①有外科支持的熟练PCI技术和条件,尤其是入院能在90min内将梗死血管开通的;②高危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3级以上);③有溶栓禁忌证;④发病时间超过3h;⑤不能确定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断。
①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通,使更多的心肌受到保护,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重组葡激酶(r-SAK)。
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各种终点事件、再梗死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低.溶栓治疗后,对残存闭塞的冠状动脉,可进行补救性PCI。
在有专门设备和丰富介入经验医师的中心,直接支架植入应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3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扩冠、抗凝、稳定斑块、改善左室重构等药物.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心梗的病程分期与临床指导原则
心梗的病程分期与临床指导原则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导致冠脉血流中断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坏死。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都有严重影响。
针对心梗的治疗,医学界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病程分期和临床指导原则,以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心梗的病程分期和临床指导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梗这一疾病。
1. 病程分期:心梗的进程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生心梗后的最初数天,心肌受损严重,患者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如剧烈胸痛、胸闷等。
急性期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冠脉血流,以减少心肌损伤。
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以恢复冠脉通畅,减少梗死范围。
亚急性期是指心梗发生后的数天至数周,心肌坏死逐渐形成瘢痕,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休息、康复和积极进行心血管康复等治疗。
亚急性期的关键是稳定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期是指心梗发生后数周至数月以及随后的长期,心肌坏死形成了瘢痕并逐渐恢复,但由于心肌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可能有所下降。
在慢性期,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脂药物等,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
2. 临床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病程期的心梗患者,医生需要按照相应的指导原则进行治疗。
在急性期,临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
早期诊断是急性心梗治疗的基础,患者一旦出现典型症状,医生需要进行心电图、血清生化等检查确认诊断,并立即开始治疗。
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血栓溶解剂,促使血栓溶解,恢复冠脉通畅。
介入手术如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手术能够直接恢复冠脉血流。
在亚急性期,临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康复护理和心血管康复。
亚急性期心梗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同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运动试验等,以评估心脏功能。
心血管康复包括适当的体力活动、心理干预、合理的饮食和控制危险因素等,旨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心梗怎么治疗啊
心梗怎么治疗啊心梗,也称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发生的心血管疾病。
心梗的治疗包括急救治疗和长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规范化控制生活方式等几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心梗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急救治疗心梗急救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给患者含一颗阿司匹林(150mg)。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恢复血流通畅。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疑似心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带上医疗相关纪录或相关证明,如心脏起搏器和疾病历史等。
3.安静休息。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体力劳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4.氧疗。
经过急救医生诊断确认为心梗后,会进行氧疗,利用高浓度纯氧气,缓解患者疼痛和缺氧症状。
5.静脉溶栓。
对于早期到达医院、诊断明确、危险性高的心肌梗塞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溶栓剂,通过溶解血栓还原血流,使每一分钟的冠脉通畅时间延长,对保护心肌有极大的益处。
二、药物治疗心梗的长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1.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机会。
2.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曲美他嗪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缓解胸痛。
3.镇痛药。
如吗啡,对疼痛患者可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减轻疼痛。
4.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伤范围。
5.他汀类药物。
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硬化匙成因素。
三、手术治疗心梗如果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有: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将患者的健康血管取下,植入到冠状动脉末端,绕过阻塞的血管,改善血流通畅度。
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通过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球囊等,将堵塞的血管打通,使血流通畅。
3.心脏手术。
如心脏瓣膜病的置换术,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和风险。
急性心梗考试题及答案
急性心梗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A. 呼吸困难B. 胸痛C. 心悸D. 晕厥答案:B2. 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诊断标志物是:A. 肌酸激酶(CK)B. 肌钙蛋白(Troponin)C. 肌红蛋白(Myoglobin)D. 乳酸脱氢酶(LDH)答案:B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典型改变是:A. 窦性心动过速B. 心房颤动C. Q波形成D. 右束支传导阻滞答案:C二、判断题1.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应立即进行溶栓治疗。
()答案:错误。
溶栓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时间窗进行评估。
2. 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心肌功能。
()答案:错误。
再灌注治疗可以挽救部分心肌,但不一定能够完全恢复心肌功能。
三、简答题1.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剧烈胸痛、出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晕厥、心悸等。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恢复心肌血流、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剧烈胸痛2小时入院,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问题:1. 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2. 应采取哪些紧急治疗措施?答案:1. 该患者的初步诊断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 紧急治疗措施包括立即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评估是否适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可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给予镇痛、稳定心率和血压等对症治疗。
五、论述题论述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常见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案: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 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或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恢复血流。
优点是操作简便,可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进行。
缺点是溶栓成功率受时间窗限制,且存在出血风险。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梗处理原则
急性心梗处理原则
一、急性心梗处理原则1. 急性心梗的处理原则2. 急性心梗有什么表现3. 急性心梗如何诊断二、急性心梗如何调理三、心肌梗塞如何饮食
急性心梗处理原则
1、急性心梗的处理原则一旦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无法继续活动的情况,应立即让其保持安静、就地平卧、舌下服用硝酸甘油一片或口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等。
如胸痛仍不缓解,考虑有心肌梗死的可能,需迅速(发病后6小时之内)妥善地与医院联系,将病人送赴医院进一步诊治。
因为心肌梗死的发生多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
为此,需在心肌坏死发生之前行“溶栓”治疗,达到挽救心肌的目的。
同时也可进行球囊扩张术或安放支架等治疗。
2、急性心梗有什么表现发作诱因:多数在较大的活动量(尤其是突然用力),情绪激动,受惊吓后,饱食,忽然受凉等情况下出现。
发作部位:心前区(左侧乳头附近区域)、胸骨下段(两乳头连线中间)或剑突下(俗称心口,就是上腹部的顶点)为常见,一般范围巴掌大小,有些人也会出现整个胸部不适,甚至伴有肩膀,左臂,颈部和牙齿附近的不适。
发作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胸部的闷痛感(有些人仅有胸闷或者胸痛),呼吸困难。
与一般心绞痛发作类似,但程度往往更严重(如果以前有心绞痛发作的人可以对比)。
有些人会出汗甚至大汗淋漓。
有些人会伴有头晕(如果测量血压可以发现血压很低或心率很慢)。
也有一些人会表现为上腹部闷痛,伴有恶心呕吐,容易被误认为胃肠炎。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图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凶。
一、院前急救1、患者的急救准备:急救人员要有较强的急救意识,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医疗器具,随时做好出诊准备,在接到出诊电话后,立即出车,并根据呼救者在电话里描述的病情,做好相应的准备。
2、患者的现场急救:嘱咐患者和家属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忌剧烈搬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心肌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嘱咐患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 或速效救心丸10粒。
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供,防止梗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下一步急救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立即给予吸氧。
因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心肌缺氧,所以吸氧不但可以提供心肌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预防心肌进一步损伤,减少梗死面积。
3、医生到达现场后急救:(1)生命体征的监测;到达现场后,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病理性Q波以及有无ST-T改变,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
同时,给患者以精神安慰,以稳定其情绪。
(2)镇静止痛;AMI患者均有心前区疼痛伴濒死感,如不及时止痛,会加重心肌缺血。
应立即给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如不缓解可肌注度冷丁50~100mg。
(3)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为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我们常选用粗大且直的肘正中静脉,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用敷贴妥善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及外渗。
4、安全转运:对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进一步治疗,患者转运途中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者占院前死亡的10%~20%.因此,安全转运十分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送你六大护理要点在临床当中急性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正常情况下这一病症的患者发病及时,病毒死亡率也比较高,在近些年当中发病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二三十岁突发急性心梗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于该疾病进行说明,并对于该疾病的护理进行探讨。
1.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突发急性闭塞,从而导致的血流中断,使得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且持久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当中该病有一定的突发性,并且会伴随着剧烈的胸痛,患者的血清酶发生增高,并且现在图的动态演变也发生变化,在发生缺血性心肌坏死之后,患者还可以衰竭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
该疾病九成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药硬化后,患者很有可能出现血栓,学生堵住了冠状动脉,从而突发急性的闭塞。
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炎症等导致。
该病症的发生通常会有一些诱因,例如患者在发生前通常会有过劳或是大出血或是较为激动或是外科手术等情况。
在临床当中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乏力,活动时会出现心悸烦躁以及心绞痛等情况。
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疼痛,患者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和心绞痛相同,并且没有明显的诱因,常常在患者安静时感觉疼痛较重,并且这一疼痛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患者会感受到数天或者数小时的疼痛,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片之后,也并不能够缓解,同时会伴有烦躁不安的情况,存在一种濒死感,只有少数的患者并不疼痛一开等严重情况,患者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一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放射的情况,放射到整个颈部或是背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全身的症状当中还会存在着发热,白细胞升高,心动过速等情况,患者体温会升高到三十八摄氏度,持续时间在七天左右。
患者的胃肠道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状况。
2.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应当尽早发现并且住院。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对于心肌进行挽救,缩小患者的梗死面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并且对于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它是指由持久性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些急性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心电图的进化。
根据梗死的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某些诱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斑块表面,形成血块(血栓形成),突然阻塞冠状动脉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以下专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1、过劳过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负重、过度的体育活动、持续的紧张和疲劳,会增加心脏负担;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不能完全扩张,导致心肌缺血。
剧烈的体力负荷也会导致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
暴饮暴食许多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暴饮暴食后。
吃了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临床上,由于便秘时用力屏住呼吸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
老年人必须足够重视,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每周都有前驱症状。
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对硝酸甘油的影响变差。
长期心绞痛突然发生。
急性心梗诊疗规范
急性心梗诊疗规范急性心梗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现应该立即进行诊疗。
本文将介绍急性心梗的诊疗规范,旨在提高急性心梗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一、急性心梗的定义和症状急性心梗又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冠状动脉血流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急性病变。
临床表现为剧烈的胸痛,伴有胸闷、气短、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急性心梗的诊断标准1.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患处局限、持续、压迫感强,伴有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2. 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超过0.1mV,或新出现的束支传导阻滞等表现。
3. 心肌酶学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和心肌肌酸激酶(CK-MB)升高,提示心肌坏死。
三、急性心梗的治疗原则急性心梗的治疗旨在迅速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缓解心肌缺血,防止心肌坏死,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抢救:迅速识别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紧急抢救。
2. 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早期介入治疗(PCI)是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首选治疗方法。
如果PCI不能及时实施,应该考虑溶栓治疗。
3. 患者稳定后进行维持治疗:血栓抑制剂、抗血小板药物、负荷量和维持量抗心绞痛治疗、抗凝治疗和β受体阻滞剂等。
4. 防止并发症:如心衰、室性心律失常、二尖瓣反流等。
四、急性心梗的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在稳定期继续使用。
2. 抗凝治疗:包括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等,可在稳定期继续使用。
但应注意避免出血并监测凝血功能。
3. 血栓抑制剂:包括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可用于PCI和溶栓治疗后。
4.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罗洛尔等,用途广泛,可减轻心肌缺血。
五、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部介入,恢复冠状动脉血流的一种方法。
介入治疗包括以下步骤:1. 冠状动脉造影:通过X线检查,确定冠状动脉阻塞程度和位置。
2. 冠脉扩张:例如使用气囊扩张器将狭窄的冠状动脉扩张开来。
心梗的治疗方案
心梗的治疗方案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一、监护和一般治疗:1、监护。
2、休息:卧床休息2周。
3、吸氧。
二、对症处理:(一)解除疼痛:应尽早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杆冷丁50-100mg,或吗啡5-10mg,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肌注。
(二)控制休克:有条件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判定休克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三)消除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四)治疗心力衰竭: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先用利尿剂,常有效而安全。
三、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一溶血栓治疗:应用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
目前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二抗凝疗法:广泛的心肌梗塞或梗塞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
三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可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
四钙拮抗剂: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
五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7-14日为一疗程,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脂化过程,并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
六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七激素: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激素可能有保护心肌作用。
四.恢复期处理:可长期口服阿斯匹林100mg/日,潘生丁50mg,每日3次,有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作用。
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抵克力得有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等作用,可预防心肌梗塞后复发,剂量:250mg,每日1-2次,口服。
病情稳定并无症状,3-4月后,体力恢复,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情绪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疾病之一,发病率有升高和年轻化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分为ST段抬高的心梗(NSTA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梗(STAMI),根据不同的分类,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1NSTAMI
NSTAMI的治疗原则是抗栓不溶栓,早期主要是应用扩冠。
抗凝、稳定斑块及对症处理的同时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危险分层的结果决定是否进一步介入治疗及其时机。
2STAMI
AMI主要是由于急性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持续性缺血,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是缺血心肌得到再灌注是治疗STEAMI的主要手段,再灌注治疗越早、越快、获益越大。
(1) 心肌再灌注治疗
再灌注治疗主要有两条途经,即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如果发病在3小时内且介入治疗能及时进行,药物溶栓及直接PCI两种方式都可选用。
对以下情况者,推荐进行介入治疗:①有外科支持的熟练PCI技术和条件,尤其是入院能在90min内将梗死血管开通的;②高危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3级以上);③有溶栓禁忌证;④发病时间超过3h;⑤不能确定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诊断。
①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具有时间依赖性,发病距溶栓时间越短,梗死相关血管越易再通,使更多的心肌受到保护,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目前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重组葡激酶(r-SAK)。
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治疗能降低病死率、各种终点事件、再梗死和出血性中风发生率低。
溶栓治疗后,对残存闭塞的冠状动脉,可进行补救性PCI.在有专门设备和丰富介入经验医师的中心,直接支架植入应作为一线治疗策略。
3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扩冠、抗凝、稳定斑块、改善左室重构等药物。
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及他汀类药物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
①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及GPIIb/IIIa受体拮抗剂等。
阿司匹林:通过影响血栓烷素A2 的生物合成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中环氧合酶的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的抑制。
对于血小板的效果是不可逆的,因此存在于血小板的整个生存时间内。
噻吩并吡啶:包括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是ADP诱导性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抑制因子,通过直接抑制ADP结合至其受体P2Y12受体以及随后的ADP 调节的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而起作用。
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②羟甲基戊二酸单酞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斑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其不但能降低近期缺血事件的复发率,而且能提高患者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从而降低长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危险性。
总之,对于AMI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尤其是尽早应用再灌注治疗方法,进一步改善近期及远期临床预后,新介入技术的开展为AMI介入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林金平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