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作业
病例分析及总结范文

患者,男,35岁,已婚,从事IT行业。
因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气促1周入院。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无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
近1周来,咳嗽、咳痰加重,伴气促,夜间明显,影响睡眠。
既往无类似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二、病例分析1. 病史采集患者2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无发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考虑为慢性支气管炎可能性大。
近1周来,咳嗽、咳痰加重,伴气促,夜间明显,考虑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 体征检查患者查体:体温37.2℃,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无杂音。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血红蛋白130g/L;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正常。
4.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双肺纹理增粗,可见散在的点状阴影,考虑慢性支气管炎。
三、诊断根据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四、治疗方案1. 抗感染治疗:给予头孢克肟0.5g,每日2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2. 解痉平喘治疗:给予氨茶碱0.25g,每日3次,口服,解痉平喘。
3. 祛痰治疗:给予盐酸氨溴索片30mg,每日3次,口服,祛痰治疗。
4. 支持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1.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
2.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
3.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戒烟限酒,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
通过本病例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
病例分析题题目

病例分析题题目病例分析一:病人,女,68岁,咳、痰、喘15年,咳嗽加剧,痰呈黄色,不易咳出两天,夜间烦躁不眠,白昼嗜睡。
体检: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50/85mmHg,神志恍惚,发绀,皮肤温暖。
球结膜充血水肿,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底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WBC14.5×109/L,动脉血PaO243mmHg,PaCO270mmHg。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该病人咳嗽、咳痰伴气喘15年,桶状胸,符合COPD诊断。
有CO2潴留表现,动脉血气分析提示PaO2降低、PaCO2增高,符合慢性呼吸衰竭(Ⅱ型)的诊断。
有神志改变,符合肺脑诊断。
初步诊断为:COPD、慢性呼吸衰竭(Ⅱ型)、肺性脑病。
2、呼吸衰竭分几型?并写出分型标准。
根据呼吸衰竭发生的急缓分为:慢性呼衰和急性呼衰。
根据血气分析的变化分为两型:Ⅰ型呼吸衰竭:即低氧血症型,仅有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往往表现为II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型,PaCO2高于50mmHg,同时有PaO2低于60mmHg 。
3、导致II型呼吸衰竭主要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二:病人,女,39岁,有风湿性心脏病6年,活动后心悸、气促3年。
不能平卧、水肿、尿少一周,现安静状态下亦有心悸、呼吸困难。
体检:T37℃,P110次/分,R24次/分,BP110/70mmHg,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并随体位改变,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肋下3cm。
1、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病人有心脏病史;安静状态心悸、气促、不能平卧,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啰音随体位改变,符合左心衰竭诊断;水肿、颈静脉怒张、肝大,符合右心衰竭诊断;心率快、尿少是心衰证据。
病人左右心衰竭,心界向两侧扩大,提示全心衰竭。
初步诊断: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全心衰竭。
2、心功能怎么分级?P1073、该病人心衰可能的病因是什么?病例分析四:(心绞痛)病人,男,45岁。
病生3作业-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病例一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格检查: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请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病例二患者,男,13岁。
1天前于游泳后出现发热,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轻咳无痰,无抽搐、腹痛等不适。
门诊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
查体:体温 39.5℃,脉搏110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2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热病容,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咽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可见少许脓栓,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心、肺检查未及异常。
腹软,肋下未及肝脾,病理反射未引出。
尿少色黄。
血常规示白细胞14.7×109/L,中性粒细胞81.6%,淋巴细胞11.7%。
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及输液治疗。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畏寒、寒战、烦躁不安。
体温一度升至41℃,心率128次/min,立即停止输液,肌内注射异丙嗪1支,并给予酒精擦浴,头部置冰袋。
次日,体温渐降,患者精神萎靡,出汗较多,继续输液及抗生素治疗。
3天后,体温降至37℃,除乏力外,无自觉不适。
住院6天痊愈出院。
分析题:1.病人入院时的发热是怎么引起的?本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请解释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畏寒、寒战和体温升高?3.给患者用酒精擦浴、戴冰帽的意义是什么?病例三主诉:某男,45岁,车祸致左大腿撕裂伤,腹痛急诊入院。
入院检查:患者面色苍白,精神淡漠,意识尚清。
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
左腹股沟处简单包扎,并有大量渗血。
病例分析及答案

病例分析一、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1岁,在校大学生。
主因“发热、咳嗽10天,伴精神异常2天。
”于2011年2月2日入院。
2011年1月22日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70C,伴寒战,有咳嗽、咳白痰,易咳出。
自服“白加黑”无缓解,后在社区医院给予“头孢拉定”输液后效果欠佳。
1月28日就诊本院,查胸片提示右中肺肺炎。
输左氧氟沙星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1月29日夜间患者出现多语,1月30日拒绝服药,就诊于外院,考虑精神异常不排除病毒性脑炎,给予阿昔洛韦及醒脑静、氯丙嗪和异丙嗪治疗,效果欠佳。
诊疗过程中患者不配合,2月1日就诊于某精神病医院,考虑“躯体疾病伴精神障碍”,予氯硝安定+氟哌啶醇肌注,利培酮、地西泮口服治疗。
当天为了进一步抗感染治疗再来本院。
入院时患者体温36.50C,神清,回答切题。
双侧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压眶反射存在。
颈抵抗(-)。
右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14次/分,律齐。
腹软,无压痛。
双侧肢体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巴氏征阴性。
辅检:血常规:WBC 6.18*109/L, N 63..84% L 21.04% 电解质正常。
头颅CT示左侧颞前部蛛网膜囊肿。
二、诊断:三、诊断依据:四、鉴别诊断:五、进一步检查:六、治疗:公布答案:诊断:支原体肺炎诊断依据: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支原体肺炎占20.7%,支原体肺炎感染的特殊之处在于其肺外表现,包括神经、心、肝、肾和胃肠道病变及溶血性贫血、多关节炎、各种皮疹等。
支原体肺炎有0.1%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住院治疗者中可达7%。
神经系统症状多在肺部症状出现后3-25天(10天左右较多)发生。
(1)有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如发热、频繁干咳等;(2)在发病后短期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检查类似病毒性脑炎的改变;(3)血和脑脊液MP-IgM》1:40,并排除其他病毒和细菌感染;(4)头颅CT或MRI检查异常;(5)脑电图异常改变;上述(1)(2)(3)是基本条件,(4)(5)为诊断依据。
病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病例分析试题及答案一、病例分析试题:头痛与呕吐病例背景:患者男性,年龄35岁,因头痛与呕吐症状就诊。
患者头痛剧烈,主要出现在颞部和枕部,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一天左右。
头痛常伴随恶心和呕吐,导致患者食欲减退。
患者过去一周内头痛发作频繁,且持续时间延长。
患者没有既往头痛和呕吐病史。
问题:1. 请列举可能的诊断。
2. 根据患者的病史,您会选择哪些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二、病例分析答案1. 可能的诊断:- 偏头痛(migraine):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特点为反复发作的头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光过敏和嗅觉过敏等症状。
头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加重因素是其特点。
- 群发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群发性头痛是刺激性头痛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为剧烈而严重的单侧颞部或眼周的短暂发作,可能伴随同侧眼部红肿和泪水增多等症状。
- 颅内占位性病变(intracranial space-occupying lesion):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脑脓肿等可以引起头痛和呕吐,通常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临床表现为剧烈的突发性头痛,常伴有呕吐和意识障碍。
2. 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 血液检查:完整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用以排除系统性疾病导致的头痛症状。
- 脑部影像学检查:头颅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或头颅MRI(磁共振成像)用于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
-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及X线摄影或脑脊液检查及MRI是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手段。
请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并非针对具体病例。
在实际情况下,应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和进一步的医学测试来明确诊断。
若您或他人出现类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病例分析题 (2)

病例分析题1. 病史患者,女性,68岁,主诉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一周。
个人史中有长期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
过去一年内,患者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喉咙痛。
此次症状较前一次加重,尤其出现了呼吸困难。
2. 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楚,可与人交谈。
体温37.5℃,脉搏102次/分钟,血压150/90mmHg。
肺部听诊示双侧呼吸音粗大,可闻及散在的啰音。
心脏听诊无异常。
3. 辅助检查3.1 常规血液检查•血红蛋白:110g/L(正常值:115-150g/L)•白细胞计数:12.5×109/L(正常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9.0×109/L(正常值:2.0-7.0×109/L)•淋巴细胞计数:2.5×109/L(正常值:1.0-3.0×109/L)•血小板计数:180×109/L(正常值:125-350×109/L)3.2 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示双侧肺纹理增多、增粗,肺门稍宽,心影形态正常,未见明显肺部实变影。
3.3 肺功能检查•肺活量:60%预计值•每秒用力呼气量:65%预计值•用力呼气1秒后肺活量百分比值:62%预计值•每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百分比值:65%预计值3.4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4. 讨论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气流受限和肺组织损伤。
最常见的病因是长期吸烟,但也可能与空气污染、室内霉菌和基因等因素有关。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和咳嗽,这可能是由于气道阻塞和肺组织破坏导致的。
患者的肺部体征中可闻及散在的啰音,这与COPD患者的常见体征一致。
辅助检查中,患者的常规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
肺功能检查中,患者的肺活量、每秒用力呼气量和用力呼气1秒后肺活量百分比值均显著降低,进一步支持了COPD的诊断。
各个病例分析模版(完整版)

各个病例分析模版(完整版)一、病例基本信息1. 病例编号:_______2. 患者姓名:_______3. 性别:_______4. 年龄:_______5. 职业:_______6. 家庭住址:_______7. 主诉:_______8. 现病史:_______9. 既往史:_______10. 家族史:_______11. 体格检查:_______二、病例分析1. 临床表现分析(1)症状分析:主要症状:_______次要症状:_______相关症状:_______(2)体征分析:阳性体征:_______阴性体征:_______2. 辅助检查分析(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_______尿常规:_______生化全套:_______其他检查:_______(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_______CT检查:_______MRI检查:_______其他检查:_______3. 诊断分析(1)初步诊断:_______诊断依据:_______(2)鉴别诊断:_______鉴别依据:_______4. 治疗方案分析(1)药物治疗:药物名称:_______用法用量:_______疗程:_______(2)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_______康复治疗:_______手术治疗:_______5. 预后分析(1)病情转归:_______预后良好:_______预后不良:_______(2)复发风险:_______低风险:_______高风险:_______1. 本次病例分析的收获:_______2. 需要改进的地方:_______3. 对今后病例分析的启示:_______四、病例讨论与多学科协作1. 病例讨论(1)组织科室内部讨论:讨论时间:_______参与人员:_______讨论内容:_______讨论结果:_______(2)跨科室会诊:会诊时间:_______会诊科室:_______会诊专家:_______会诊意见:_______2. 多学科协作(1)协作目标:_______解决问题:_______提高疗效:_______(2)协作过程:阶段一:_______阶段二:_______阶段三:_______五、患者教育与随访1. 患者教育(1)疾病知识普及:疾病病因:_______疾病危害:_______预防措施:_______(2)日常生活指导:饮食建议:_______运动建议:_______心理调适:_______2. 随访计划(1)随访时间安排:出院后1个月:_______出院后3个月:_______出院后6个月:_______之后每年:_______(2)随访内容:病情评估:_______治疗效果:_______生活方式调整:_______六、病例分析与临床实践相结合1. 病例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提高诊疗水平:通过病例分析,提升对疾病的认识:_______优化治疗方案:_______(2)促进医疗质量改进:发现问题:_______制定改进措施:_______(1)成功案例分享:病例特点:_______成功经验:_______(2)失败案例反思:失败原因:_______吸取的教训:_______七、病例分析的伦理与法律考量1. 伦理方面(1)患者隐私保护:在病例分析中,确保患者个人信息保密,不泄露隐私。
病例分析题及答案

病例分析题及答案医学专业的学生们都会接触到病例分析,这是一种通过实际病例来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病例:孙女士,52岁,入院4天。
主诉左侧臀部疼痛2周,感觉有点肿胀,不能站立及走路,伴有轻微发热。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轻度肾功能不全。
体格检查:左侧臀部软组织明显压痛及肿胀,无明显皮肤红肿,肛门指诊阴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5.2×109/L,中性粒细胞占92.4%。
左侧臀部MRI检查显示左侧臀部软组织水肿,局部炎症影像,考虑左侧臀肌脓肿。
问题一: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答: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左侧臀肌脓肿。
问题二:列出你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病史信息和体征检查结果。
答:需要了解更多的病史信息,如患者是否有留置导管、静脉注射等操作,有无应用过抗生素等。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患者的体征检查结果,如血糖、肝功能、血肌酐等。
问题三:你如何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患者?答:可以考虑进行穿刺抽取脓液或手术切开引流,并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方案。
并继续监测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
问题四:如何评估患者的预后?答:预后评估与治疗方案选择、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如有必要,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措施。
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包括感染根除率、恢复时间和生存率等。
病例分析是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础,通过深入掌握和分析实际病例,可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当然,在实践操作中也要遵循医学伦理和法律规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7月开展PBL病例讨论的通知各位医师、药师、研究生:自本月起,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大力开展PBL病例教学,请各位医师按照给出的病例,事先进行文献查询,结合自己思考写出书面讨论稿并积极参与现场病例讨论。
教师将根据书面讨论稿及现场讨论给予评分,并与当月培训津贴的发放挂钩,综合评分80分以上记为合格。
请各位参训医师、药师及研究生认真准备,并与7月17日18:00前将书面讨论稿上交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丁丽莉处。
如果书面讨论答卷雷同、综合评分80分以下或不按时上交讨论稿者,评定成绩为不及格,将予扣除本月培训津贴100元。
科教科2015.7.6病例介绍主诉:多饮、多食、多尿2年,反复意识不清30小时。
病史:男性,61岁。
患者于1993年无诱因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查空腹血糖17.5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优降糖”治疗,具体剂量不详。
平素饮食运动规律,每日主食量在200g左右。
1995年2月13日,患者因“感冒”未进食早餐,但仍口服“优降糖”,约中午12点家人发现患者呼之不应、凝视、口吐白沫,立即送入附近医院查血糖1.67 mmol/L,给予5%葡萄糖溶液持续静脉滴注,6小时后患者清醒,复查血糖8.0mmol/L,遂停止治疗返回家中。
回到家中由于精神食欲差仍未进食,晚20点左右再次意识不清,家属误认为患者已入睡未采取任何措施,至次日晨起8点家属发现患者呼之不应、神志不清,急测血糖1.38 mmol/L,给予50%的葡萄糖溶液60mL静脉注射并以10%的葡萄糖持续静脉滴注,因意识未恢复,为进一步诊治于1995年2月14日17:00以“低血糖昏迷”收入院。
既往健康,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手术外伤史,无烟酒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12次/分,呼吸24次/分(呼吸机辅助),血压120/75mmHg。
营养差,消瘦,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四肢末梢皮温低,无明显发绀,右侧瞳孔0.3cm,左侧瞳孔0.4cm,对光反射迟钝,球结膜水肿。
甲状腺未触及。
双侧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12次/分,律齐。
腹部平软,肝脏下缘在肋下2cm,质软,脾脏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
四肢肌张力高。
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2×109/L,中性86%,淋巴14%。
血生化:血糖7.6 mmol/L,BUN9.1 mmol/L,血钾3.2 mmol/L,血钠126 mmol/L,血氯97 mmol/L。
血气分析:(1995年2月14日9:15)PH7.546,PCO221.6mmHg,PO280.1mmHg,SO2 96.6%,HCO318.7mmol/L,SBE-3.5 mmol/L(呼吸机辅助呼吸)。
辅助检查:1.急诊CT检查示脑室系统正常2.腰穿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住院经过住院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10-15 mmol/L,意识仍无恢复。
逐渐并发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患者昏迷情况无任何改善,且病情逐渐恶化,终因多脏器衰竭死亡。
第一部分:请查阅相关文献并回答以下问题(带参考文献):1、请概括本病例的病例特点2、本病例的诊断及依据3、老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4、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5、低血糖症的诊断及临床表现6、老年人低血糖症的特点7、低血糖症的治疗姓名:年级:答题日期:年月日身份:□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实习生(请打勾)(可加页,请用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答题:姓名:刘龙花年级:2014 答题日期:2015 年07月15 日身份:□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实习生(请打勾)(可加页,请用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第二部分:请结合此具体病例,查阅相关文献并回答以下问题(带参考文献):1、请问你如何针对此病例进行全面的国内文献查询(尽量不遗漏相关文献)?查询的相关网站或数据库是?关键词搜索:糖尿病、低血糖、治疗、诊断标准、药物、CNKI、万方数据库、谷歌2、本病例的酸碱紊乱如何诊断?哪个是始动环节?为什么?血气分析:PH7.546,PCO221.6mmHg,PO280.1mmHg,SO2 96.6%,HCO318.7mmol/L,SBE-3.5 mmol/L(呼吸机辅助呼吸)。
血气分析:呼吸性碱中毒:CO221.6mmHg低于35mmHg pH高于7.5 代谢性酸中毒:SBE-3.5 mmol/L;始动环节为昏迷缺氧,体内代谢减慢,肾脏代偿功能减退。
3、患者呼之不应、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球结膜水肿,四肢肌张力高,请进行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并说明相关依据。
昏迷伴双侧瞳孔不等大多为脑干损伤的危重征象,根据病史多能对其原因作出初步判断。
如颅脑损伤后出现常是原发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引起的脑疝所致;长期头痛、呕吐,继之出现昏迷则可能为颅内肿瘤;高血压病患者突然出现昏迷伴双侧瞳孔不等大多为脑内血肿等。
急诊CT检查常能明确诊断。
黄振文王陆林主编,防病110:人体疾病信号,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第88页4、对于低血糖症昏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鉴别其是否合并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后伴有精神异常患者糖尿病并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萎缩及痴呆者,对自己的行为自知能力差,记忆力差,进食不规律,服降糖药不规范或误服降糖药物。
急诊CT、MRI鉴别。
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讨会论文汇编,,2005年06月,第130页5、正常人群、新生儿、糖尿病人群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是否一样?定义是血糖值低于50mg/dl(2.8mmol/L)。
临床上低血糖定义为Whipple 三联征:血清葡萄糖水平偏低、持续低血糖症状、纠正低血糖后症状消失。
临床表现有出汗、心悸、颤抖、饥饿、焦虑及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还包括头晕、精神紊乱、视物模糊、行为异常、癫痫样发作、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
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低血糖诊断标准做了如下界定: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2.8mmol/L。
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
陈宏,蔡德鸿主编,内分泌科医师查房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08,第209页定义新生儿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一般为足月儿出生 3 d内全血血糖<30 mg/dl(1.67 mmol/L),3 d后<40 mg/dl(2.2,mmol/L),低体重儿出生3 d内<20 mg /dl(1.1 mmol/L),1周后<40 mg/dl(2.2mmol/L)。
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40mg /dl(2.2mmol/L)都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刘于主编,疾病护理健康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第388页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的诊断是:(1)有糖尿病病史。
(2)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3)有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即血糖浓度<2.8毫摩尔/升(50毫克/分升),此为常用的低血糖诊断标准。
(4)给予葡萄糖治疗后症状好转。
杨玺编著,解决糖尿病并发症的300个问题,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7,第42页6、老年人可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有哪几种?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如何?(1)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素分泌而产生降糖作用。
格列喹酮较适用于伴有轻中度肾损害的患者。
(2)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主要作用为促进胰岛素分泌。
适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
起效快,服药后宜立即进餐,应从小剂量开始。
严重肝肾损害者、1型糖尿病或胰岛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禁用。
(3)双胍类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
主要作用为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葡萄糖的异生和肠道吸收。
双胍类药物是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口服降糖药。
肾功能不全时慎用,因可致乳酸酸中毒。
(4)Ot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主要作用为延缓肠道糖类的吸收。
主要适合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
宜在进餐时随第一口主食一起嚼碎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消化性溃疡患者禁用(5)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主要作用为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还有抑制炎症和肾保护作用。
特别适合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
李绍梅,段建召,张丽萍主编,肾内科进修医师问答,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02,第63页7、请阐述磺脲类降糖药物为什么最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磺脲类降糖药物引起低血糖症是最常见而重要的不良反应,常发生于老年患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高龄、肝肾疾病、药物剂量过大、体力活动过度、进食不规则、饮酒精饮料以及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等为常见诱因。
由于患者病程过长和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越来越差,低血糖的症状也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不易察觉,故应高度警惕。
王文刚,王功立编,知名药师解答“三高”用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1,第83页8、请结合本案例及所查文献,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低血糖症?老年人容易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的原因在肌体对低糖的反应能力下降:①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导致下丘脑“糖感受器”对低血糖反应的阈值升高;②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使交感神经对儿茶酚胺等物质不敏感。
在上述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因反复的低血糖发作导致的适应而未能识别血糖降低起主要作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起辅助作用,而反复发生低血糖可引起恶性循环,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性进一步下降。
李法琦,司良毅主编,老年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05,第261页9、老年人低血糖症的特点及发生机制?(1)发生低血糖时,患者体内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升糖素等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反应性高血糖,即苏木杰(Somogyi)效应,往往表现为血糖过高、尿糖增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2)多次反复的低血糖反应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脑细胞受损;长期持续的低血糖反应将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如反应迟钝,甚至留有痴呆等后遗症(3)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后会引起病情加重,影响智商,甚者发生低血糖偏瘫、精神病样发作、昏迷,直至死亡。
(4)低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心脏供能、供氧障碍而发生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室性早搏,此外,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5)低血糖治疗不当时可诱发脑水肿,或脑血管意外及低钾血症。
(6)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脑、视网膜、肾及末梢血管的代偿功能减退,促使这些器官的病变加重,最终造成严重后果。
陈艳主编,糖尿病并发症中西医防治(修订版),金盾出版社,2008.9,第24页10、低血糖症的危害有哪些?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nma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