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第八章答案第十一章答案
材料成形原理习题集及解答

6.3 Mg、S、O 等元素如何影响铸铁中石墨的生长。 7.1 界面作用对人工复合材料的凝固有何影响/ 7.2 任意一种共晶合金能制取自生复合材料吗?为什么? 8.1 铸件典型宏观凝固组织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它们的形成机理如何? 8.2 常用生核剂有哪些种类,其作用条件和机理如何? 8.3 试分析影响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因素,列举获得细等轴晶的常用方法。 8.4 何谓“孕育衰退”,如何防止? 9.1 说明焊接定义,焊接的物理本质是什么?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可以实现焊 接? 9.2 传统上焊接方法分为哪三大类?说明熔焊的定义。 9.3 如何控制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9.4 给出 HAZ 的概念。焊接接头由哪三部分组成? 10.1 何为快速凝固,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10.2 定向凝固技术有哪些应用?
=有一高为 H 的圆柱体,先均匀拉伸到 2H,再均匀压缩回 H,设在
变形过程中体积保持不变,试分别求出这两个阶段的对数应变、等效
对数应变及最终的对数应变、等效对数应变?
3、设薄球壳的半径为 R,厚度为 t( t ����������������������������������������������������������������������������������������������������������������������������������������������������������������������������������������������������������������������������������������������������������������������������������������������������������������������������������������������
材料成形原理(第3版)第11章

y
y
x
斜面上的应力
• 直角坐标系中斜截面上的应力
z
z
C
zx
zy yz
xz
z C pz
N
yx xy
x
O
x
xy
B
yx
y y
yz
y
px
zOy
xz zx
py B
y
A x
A x
z
斜面上的应力
➢ 斜截面外法线单位向量 N=(l m n)
l=cos(N,x) m=cos(N,y) n=cos(N,z)
➢ 斜截面四面体的表面积分别为
➢ 应力状态一般用单元体表示
➢ 单元体:材料内的质点,包围质点的无限小的
几何体,常用的是正六面体
➢单元体的性质 任一面上,应力均布 平行面上,应力相等
y
y
yx
x
z
xy
z
x
应力分量
• 应力分量
➢三个正应力分量
x
y
z
y
➢六个剪应力分量
xy yx
yz zy
zx xz
x
z
z
zy
yx
zx xz
yz
yz x
xy yx
应力定义
➢ 假设A为任意微元截面,
P为截面上的作用力, 则A截面的应力向量p
P
p
P
F
ΔP dP P
A
lim p
A0 A dA
A
lim ➢p也称为全应力向量,
可分解为三个应力分量,
ΔP dP
即一 个正应力和二个剪
A0 A dA
应力
lim
ΔP dP
合工大版材料成型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重要习题加整理)

第二章 凝固温度场P498. 对于低碳钢薄板,采用钨极氩弧焊较容易实现单面焊双面成形(背面均匀焊透)。
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或铝板会出现什么后果?为什么?解: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不锈钢板可能会出现烧穿,这是因为不锈钢材料的导热性能比低碳钢差,电弧热无法及时散开的缘故;相反,采用同样焊接规范去焊同样厚度的铝板可能会出现焊不透,这是因为铝材的导热能力优于低碳钢的缘故。
9. 对于板状对接单面焊焊缝,当焊接规范一定时,经常在起弧部位附近存在一定长度的未焊透,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工艺解决方案。
解:(1)产生原因:在焊接起始端,准稳态的温度场尚未形成,周围焊件的温度较低,电弧热不足以将焊件熔透,因此会出现一定长度的未焊透。
(2)解决办法:焊接起始段时焊接速度慢一些,对焊件进行充分预热,或焊接电流加大一些,待焊件熔透后再恢复到正常焊接规范。
生产中还常在焊件起始端固定一个引弧板,在引弧板上引燃电弧并进行过渡段焊接,之后再转移到焊件上正常焊接。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P909.何为成分过冷判据?成分过冷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成分过冷”判据为:R G L <NLD RLL L e K K D C m δ-+-0011当“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时,δN =∞,0C C L =,代入上式后得R G L<000)1(K K D C m L L -( 其中: G L — 液相中温度梯度 R — 晶体生长速度 m L — 液相线斜率 C 0 — 原始成分浓度 D L — 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 K 0 — 平衡分配系数K )成分过冷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1)液相中温度梯度G L , G L 越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2)晶体生长速度R , R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3)液相线斜率m L ,m L 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4)原始成分浓度C 0, C 0越高,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5)液相中溶质扩散系数D L, D L 越底,越有利于成分过冷6)平衡分配系数K 0 ,K 0<1时,K 0 越 小,越有利于成分过冷;K 0>1时,K 0越大,越有利于成分过冷。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刘全坤)课后答案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习题1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答(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r1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材料成形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材料成型原理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第一部分:液态金属凝固学1.1 答:(1)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
原子集团的空穴或裂纹内分布着排列无规则的游离的原子,这样的结构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液体内部存在着能量起伏。
(2)实际的液态合金是由各种成分的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裂纹、杂质气泡组成的鱼目混珠的“混浊”液体,也就是说,实际的液态合金除了存在能量起伏外,还存在结构起伏。
1.2答: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是界面张力的一个特例。
表面张力对应于液-气的交界面,而界面张力对应于固-液、液-气、固-固、固-气、液-液、气-气的交界面。
表面张力σ和界面张力ρ的关系如(1)ρ=2σ/r,因表面张力而长生的曲面为球面时,r为球面的半径;(2)ρ=σ(1/r1+1/r2),式中r1、r2分别为曲面的曲率半径。
附加压力是因为液面弯曲后由表面张力引起的。
1.3答: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冲型能力都是影响成形产品质量的因素;不同点:流动性是确定条件下的冲型能力,它是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由液态合金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
而冲型能力首先取决于流动性,同时又与铸件结构、浇注条件及铸型等条件有关。
提高液态金属的冲型能力的措施:(1)金属性质方面:①改善合金成分;②结晶潜热L要大;③比热、密度、导热系大;④粘度、表面张力大。
(2)铸型性质方面:①蓄热系数大;②适当提高铸型温度;③提高透气性。
(3)浇注条件方面:①提高浇注温度;②提高浇注压力。
(4)铸件结构方面: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铸件厚度;②降低结构复杂程度。
1.4 解:浇注模型如下:则产生机械粘砂的临界压力ρ=2σ/r显然 r =21×0.1cm =0.05cm 则 ρ=410*5.05.1*2-=6000Pa 不产生机械粘砂所允许的压头为H =ρ/(ρ液*g )=10*75006000=0.08m 1.5 解: 由Stokes 公式 上浮速度 92(2v )12r r r -= r 为球形杂质半径,γ1为液态金属重度,γ2为杂质重度,η为液态金属粘度γ1=g*ρ液=10*7500=75000γ2=g 2*ρMnO =10*5400=54000所以上浮速度 v =0049.0*95400075000(*10*1.0*223)-)(-=9.5mm/s 3.1解:(1)对于立方形晶核 △G 方=-a 3△Gv+6a 2σ①令d △G 方/da =0 即 -3a 2△Gv+12a σ=0,则临界晶核尺寸a *=4σ/△Gv ,得σ=4*a △Gv ,代入① △G 方*=-a *3△Gv +6 a *24*a △Gv =21 a *2△Gv 均质形核时a *和△G 方*关系式为:△G 方*=21 a *3△Gv (2)对于球形晶核△G 球*=-34πr *3△Gv+4πr *2σ 临界晶核半径r *=2σ/△Gv ,则△G 球*=32πr *3△Gv 所以△G 球*/△G 方*=32πr *3△Gv/(21 a *3△Gv) 将r*=2σ/△Gv ,a *=4σ/△Gv 代入上式,得△G 球*/△G 方*=π/6<1,即△G 球*<△G 方*所以球形晶核较立方形晶核更易形成材料成型原理第 3 页 共 16 页3-7解: r 均*=(2σLC /L)*(Tm/△T)=319*6.618702731453*10*25.2*25)+(-cm =8.59*10-9m △G 均*=316πσLC 3*Tm/(L 2*△T 2) =316π*262345319*)10*6.61870(2731453*10*10*25.2()+()-=6.95*10-17J3.2答: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界面与金属液是润湿得,则这样的界面就可以成为异质形核的基底,否则就不行。
材料成型原理复习题答案

《材料成形原理》复习题(铸)第二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1.粘度。
影响粘度大小的因素?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1)粘度:是液体在层流情况下,各液层间的摩擦阻力。
其实质是原子间的结合力。
2)粘度大小由液态金属结构决定与温度、压力、杂质有关:(1)粘度与原子离位激活能U成正比,与相邻原子平衡位置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2)温度:温度不高时,粘度与温度成反比;当温度很高时,粘度与温度成正比。
(3)化学成分:杂质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影响粘度;合金元素不同,粘度也不同,接近共晶成分,粘度降低。
(4)材料成形过程中的液态金属一般要进行各种冶金处理,如孕育、变质、净化处理等对粘度有显著影响。
3)粘度对材料成形过程的影响(1)对液态金属净化(气体、杂质排出)的影响。
(2)对液态合金流动阻力与充型的影响,粘度大,流动阻力也大。
(3)对凝固过程中液态合金对流的影响,粘度越大,对流强度G越小。
2.表面张力。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表面张力对材料成形过程及部件质量的影响?1)表面张力:是金属液表面质点因受周围质点对其作用力不平衡,在表面液膜单位长度上所受的紧绷力或单位表面积上的能量。
其实质是质点间的作用力。
2)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1)熔点:熔沸点高,表面张力往往越大。
(2)温度:温度上升,表面张力下降,如Al、Mg、Zn等,但Cu、Fe相反。
(3)溶质元素(杂质):正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下降(金属液表面);负吸附的表面非活性物质表面张力上升(金属液内部)。
(4)流体性质:不同的流体,表面张力不同。
3)表面张力影响液态成形整个过程,晶体成核及长大、机械粘砂、缩松、热裂、夹杂及气泡等铸造缺陷都与表面张力关系密切。
3.液态金属的流动性。
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1)液态金属的流动性是指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
2)影响液态金属的流动性的因素有:液态金属的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与外界因素无关。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1 .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答:(1)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的异同点可用下表说明相同点不同点液体具有自由表面;可压缩性很低具有流动性,不能承受切应力;远程无序,近程有序固体不具有流动性,可承受切应力;远程有序液体完全占据容器空间并取得容器内腔形状;具有流动性远程无序,近程有序;有自由表面;可压缩性很低气体完全无序;无自由表面;具有很高的压缩性(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r1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8:实际金属液态合金结构与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有何不同?答:纯金属的液态结构是由原子集团、游离原子、空穴或裂纹组成的,是近程有序的。
液态中存在着很大的能量起伏.而实际金属中存在大量的杂质原子,形成夹杂物,除了存在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外还存在浓度起伏。
12:简述液态金属的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其影响因数。
答:①实质:表面张力是表面能的物理表现,是是由原子间的作用力及其在表面和内部间排列状态的差别引起的。
②影响因数:熔点、温度和溶质元素.13:简述界面现象对液态成形过程的影响。
答:表面张力会产生一个附加压力,当固液相互润湿时,附加压力有助于液体的充填.液态成形所用的铸型或涂料材料与液态合金应是不润湿的,使铸件的表面得以光洁.凝固后期,表面张力对铸件凝固过程的补索状况,及是否出现热裂缺陷有重大影响。
15:简述过冷度与液态金属凝固的关系。
答:过冷度就是凝固的驱动力,过冷度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越大;过冷度为零时,驱动力不存在。
液态金属不会在没有过冷度的情况下凝固.16:用动力学理论阐述液态金属完成凝固的过程.答:高能态的液态原子变成低能态的固态原子,必须越过高能态的界面,界面具有界面能。
生核或晶粒的长大是液态原子不断地向固体晶粒堆积的过程,是固液界面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只有液态金属中那些具有高能态的原子才能越过更高能态的界面成为固体中的原子,从而完成凝固过程.17:简述异质形核与均质形核的区别.答:①均质形核是依靠液态金属内部自身的结构自发形核,异质形核是依靠外来夹杂物所提供的异质界面非自发的形核.②异质形核与固体杂质接触,减少了表面自由能的增加.③异质形核形核功小,形核所需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就小,形核容易,所需过冷度小。
18:什么条件下晶体以平面的方式生长?什么条件下晶体以树枝晶方式生长?答:①平面方式长大:固液界面前方的液体正温度梯度分布,固液界面前方的过冷区域及过冷度极小,晶体生长时凝固潜热析出的方向与晶体的生长方向相反。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成形原理》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2分)材料成形主要包括液态成形、连接成形、塑性成形及粉末冶金成形。
A.错B.对2【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俗称铸造。
A.对B.错3【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是将液态金属浇注、压射或吸入到具有一定形状的铸型中冷却凝固,获得具有型腔形状铸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4【判断题】(2分)铸件形成的方法很多,但基本特点不同。
A.对B.错5【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在材料成形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首要地位。
A.对B.错6【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的零件尺寸范围大。
A.错B.对7【判断题】(2分)铸造能采用的材料范围广。
A.错B.对8【判断题】(2分)液态成形的零件壁厚范围大。
A.错B.对9【判断题】(2分)连接成形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使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A.对B.错10【判断题】(2分)连接成形俗称锻压。
A.错B.对11【判断题】(2分)焊接应用范围广,适用性强,但成本不低。
A.错B.对12【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是利用金属能够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使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加工成一定形状的成形方法。
A.对B.错13【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俗称锻压。
A.错B.对14【判断题】(2分)塑性成形应用范围很广。
A.对B.错15【判断题】(2分)材料成形在装备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晶界产生粘性流动,固体熔化成液体。
A.错B.对2【判断题】(2分)偶分布函数是距离某一粒子r处,找到另一粒子的几率。
A.对B.错3【判断题】(2分)液体与非晶固体衍射特征不同。
A.对B.错4【判断题】(2分)能量起伏表现为原子团簇在游动过程中,能量也发生变化。
A.对B.错5【判断题】(2分)动力粘度η在凝固过程中补缩起主要作用。
A.对B.错6【判断题】(2分)表面非活性物质越多,粘度越低。
A.错B.对7【判断题】(2分)A.对B.错8【判断题】(2分)表面非活性元素,引起表面张力增加。
材料成型传输原理课后答案(吴树森版)

第一章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1-1何谓流体,流体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答:流体是指没有固定的形状、易于流动的物质。
它包括液体和气体。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密度、重度、比体积压缩性和膨胀性。
1-2某种液体的密度ρ=900 Kg/m3,试求教重度γ和质量体积v。
解:由液体密度、重度和质量体积的关系知:∴质量体积为1.4某种可压缩液体在圆柱形容器中,当压强为2MN/m2时体积为995cm3,当压为多少?强为1MN/m2时体积为1000 cm3,问它的等温压缩率kT公式(2-1):解:等温压缩率KTΔV=995-1000=-5*10-6m3注意:ΔP=2-1=1MN/m2=1*106Pa将V=1000cm3代入即可得到K=5*10-9Pa-1。
T注意:式中V是指液体变化前的体积1.6 如图1.5所示,在相距h=0.06m的两个固定平行乎板中间放置另一块薄板,在薄板的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并且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油的粘度的2倍。
当薄板以匀速v=0.3m/s被拖动时,每平方米受合力F=29N,求两种油的粘度各是多少?解:流体匀速稳定流动时流体对板面产生的粘性阻力力为平板受到上下油面的阻力之和与施加的力平衡,即代入数据得η=0.967Pa.s第二章流体静力学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
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内部任何质点上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由加速度产生,与质点外的流体无关。
而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大小与面积成正比,由与流体接触的相邻流体或固体的作用而产生。
2-2什么是流体的静压强,静止流体中压强的分布规律如何?解:流体静压强指单位面积上流体的静压力。
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静压强值只由该店坐标位置决定,即作用于一点的各个方向的静压强是等值的。
2-3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并说明其能量意义和几何意义。
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为:同一静止液体中单位重量液体的比位能可以不等,比压强也可以不等,但比位能和比压强可以互换,比势能总是相等的。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成型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在工程制造领域中,材料成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就材料成型原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或制品的原理。
它是通过对原料进行加工,使其发生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改变,从而得到符合要求的制品。
材料成型原理是工程制造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2. 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材料成型的基本过程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成型工艺和制品的后处理。
首先,原料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洁、除杂、干燥等工序,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加工的顺利进行。
然后,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型工艺,如锻造、压铸、注塑等,对原料进行加工成型。
最后,对成型后的制品进行后处理,包括去除余渣、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工序,以提高制品的质量和性能。
3. 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的性能、成型工艺、成型设备和操作技术等。
首先,原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成型的难易程度和制品的质量。
其次,成型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对成型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成型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也会影响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操作技术则是保证成型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4. 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材料成型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和数字化。
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将推动材料成型原理朝着高效、精密、绿色的方向发展。
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使成型过程更加智能化和可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如何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要提高材料成型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加强对原料的质量控制,保证原料的质量稳定。
其次,要优化成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成型的精度和效率。
同时,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成型过程的稳定和可控。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程材料的过程。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成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下面是一些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课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1.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概念。
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艺,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工程材料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了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设计、成型设备的选择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 什么是材料的塑性变形?请举例说明。
材料的塑性变形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可以经受外力作用而发生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而且在去除外力后,能够保持变形的一种性质。
例如金属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经受压力而产生的变形,就是一种塑性变形。
3. 请简要说明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成型工艺会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内部应力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
4.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材料成型原理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汽车制造中,各种金属材料需要经过成型工艺才能制成车身和零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各种复杂的零部件需要通过成型工艺才能完成加工。
5. 请简要说明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材料成型原理将更加注重对材料性能的精细调控,以及对环境的友好性。
以上就是关于材料成型原理的一些课后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材料成型原理是工程材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应用这一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材料成型基本原理》刘全坤版_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液态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1.比较熔焊与熔炼过程中熔渣作用的异同点。
熔渣对于焊接、合金熔炼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机械保护作用,冶金处理作用和改善成形工艺性能作用。
在焊接、合金熔炼过程中,熔渣对液态金属的机械保护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熔渣比重轻于液态金属高温下浮在液体表面,避免液态金属中合金元素氧化烧结,防止气相中氮氢氧硫溶入,减少液态金属散热损失。
而在熔焊过程中,熔池凝固后,熔渣凝固形成渣壳,覆盖在焊缝上,还可继续保护处在高温下焊缝金属免疫空气的有害作用。
在熔渣的冶金处理作用方面,熔焊过程和合金熔炼过程中,均可利用熔渣与液态金属之间发生物化发应,去除金属中有害杂质,如脱氧、脱硫、脱磷,去氢等,熔渣还可以起到吸附或溶解液态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作用。
而在熔焊过程,还可以通过熔渣向熔缝中过度合金。
在熔焊过程中,熔渣还有改善焊缝成形性的作用,适当熔渣对电弧引燃,稳定燃烧,减少飞溅,改善脱渣性能及焊接外观成形等焊接工艺有利2.由熔渣的离子理论可知,液态碱性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远高于酸性渣,这是否意味着碱性渣的氧化性要比酸性渣更强?为什么?答:不一定比酸性渣强。
因为离子理论把液态熔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定义为碱度。
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越大,其碱度就越大,虽然液态碱性渣中自由氧离子的浓度远大于酸性渣,但是它不一定与熔渣中的某些物质反应,进而不能体现出其具有氧化性,而酸性渣则可以,熔渣的氧化性通常是用渣中含有最不稳定的氧化物FeO 的高低及该氧化物在熔渣中的活度来衡量的。
3.本章介绍了熔渣的哪些物理性能?这些性能与熔渣的组成或碱度有什么联系?答:1)主要介绍了熔渣的凝固温度和密度,熔渣的粘度,熔渣的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及性能。
1)熔渣的凝固温度和密度主要取决于熔渣的成分,以一定比例构成的复合渣可使凝固温度大大降低,一般保持熔渣熔点低于金属熔点100~200 摄氏度,熔渣的粘度与它的化学成分有关,含SiO2多的渣粘度大,含TiO2多的熔渣粘度小,熔渣表面张力主要取决与熔渣组元间化学键键能,酸性渣一般为共价键,表面张力小,碱性渣多为离子键,表面张力大,碱度大,表面张力大。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材料成型原理是指在材料加工过程中,通过施加外力或温度等条件,使材料发生形状、结构或性能的改变,从而达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加工过程。
在工程实践中,材料成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设备、成型模具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材料成型原理课后答案。
首先,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材料成型原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力或温度等条件,使材料发生形状、结构或性能的改变,从而达到所需形状和性能的加工过程。
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通常会施加挤压力、拉伸力、压缩力等外力,或者通过加热、冷却等温度条件,来改变材料的形状和性能。
其次,材料成型原理的主要分类有哪些?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材料成型原理可以分为塑性成型和非塑性成型两大类。
塑性成型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通常包括挤压、拉伸、冲压、锻造等工艺。
非塑性成型则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材料不会发生塑性变形,通常包括切割、焊接、涂覆等工艺。
再次,材料成型原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材料成型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性能、成型设备、成型模具、加工工艺等。
其中,材料的性能是影响成型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材料的塑性、韧性、硬度等性能。
成型设备和成型模具的设计也会直接影响成型的效果,加工工艺的选择和控制也是影响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材料成型原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成型原理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材料成型技术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智能化、精准化和柔性化,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材料的功能性和多功能性。
同时,材料成型原理也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工艺的集成和协同,实现材料加工的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
综上所述,材料成型原理是材料加工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成型设备、成型模具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材料成型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基本原理、主要分类、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材料加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材料成形原理》重点及答案(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1 表面张力2 粘度3 表面自由能(表面能)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5 液态金属的流动性6 铸型的蓄热系数7 不稳定温度场和稳定温度场8 温度梯度9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010 均质形核和异质形核11、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12 “成分过冷”与“热过冷”13 内生生长和外生生长14 枝晶间距15 共生生长和离异生长16 孕育与变质17 联生结晶18 择优生长19 快速凝固20 气体的溶解度21 熔渣的碱度22、长渣和短渣23 熔渣的氧化和还原能力24 扩散脱氧25 沉淀脱26 真空脱氧27 偏析28 微观和宏观偏析29 气孔30、冷裂纹和热裂纹31 溶质再分配32 热流密度33 焊接34 热影响区35 焊接线能量E 36 焊接的合金化37 合金化的过渡系数38 熔合比39 内力40 内应力41 焊接瞬时应力42 焊接残余应力43 焊接变形44 裂纹45 塑性46 热塑性变形47、张量48 塑性49 简单加载50、应力球张量51、加工硬化52、应变速率53、滑移54、主切应力平面55、平面应变状态56、附加应力二、简答题1 实际液态金属的结构2 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3 简述大平板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的平方根定律4 铸件凝固方式的分类5 简述Jackson因子与界面结构的关系6 试写出“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有限扩散”条件下“成分过冷”的判据,并分析哪些条件有助于形成“成分过冷”。
7 写出成分过冷判别式(在“固相无扩散,液相为有限扩散”条件下),讨论溶质原始含量C0、晶体生长速度R、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L对成分过冷程度的影响,并以图示或文字描述它们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貌的影响。
8 层片状共晶的形核和长大方式9. 铸件的凝固组织可分为几类,它们分别描述铸件凝固组织的那些特点?11 防止气孔产生的措施12 夹杂物对金属性能的影响13.常见焊缝中的夹杂物有几类,它们会对焊缝产生哪些危害?14 试比较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机理15. 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 . 液体与固体及气体比较各有哪些异同点?哪些现象说明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2)金属的熔化不是并不是原子间结合力的全部破坏可从以下二个方面说明:①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及焓变一般都不大。
金属熔化时典型的体积变化∆V m/V为3%~5%左右,表明液体的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其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的混乱度。
②金属熔化潜热∆H m约为气化潜热∆H b的1/15~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由此可见,金属的熔化并不是原子间结合键的全部破坏,液体金属内原子的局域分布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 . 如何理解偶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液体的配位数N1、平均原子间距r1各表示什么?答:分布函数g(r) 的物理意义:距某一参考粒子r处找到另一个粒子的几率,换言之,表示离开参考原子(处于坐标原子r=0)距离为r的位置的数密度ρ(r)对于平均数密度ρo(=N/V)的相对偏差。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即第一壳层)原子数。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3.如何认识液态金属结构的“长程无序”和“近程有序”?试举几个实验例证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化学短程序)。
答:(1)长程无序是指液体的原子分布相对于周期有序的晶态固体是不规则的,液体结构宏观上不具备平移、对称性。
近程有序是指相对于完全无序的气体,液体中存在着许多不停“游荡”着的局域有序的原子集团(2)说明液态金属或合金结构的近程有序的实验例证①偶分布函数的特征对于气体,由于其粒子(分子或原子)的统计分布的均匀性,其偶分布函数g(r)在任何位置均相等,呈一条直线g(r)=1。
晶态固体因原子以特定方式周期排列,其g(r)以相应的规律呈分立的若干尖锐峰。
而液体的g(r)出现若干渐衰的钝化峰直至几个原子间距后趋于直线g(r)=1,表明液体存在短程有序的局域范围,其半径只有几个原子间距大小。
材料成型原理第八章答案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习题解答1. 已知某半无穷大板状铸钢件的热物性参数为:导热系数λ= W/(m ·K), 比热容C= J/(kg ·K), 密度ρ=7850 kg/m3,取浇铸温度为1570℃,铸型的初始温度为20℃。
用描点作图法绘出该铸件在砂型和金属型铸模(铸型壁均足够厚)中浇铸后、时刻的温度散布状况并作分析比较。
铸型的有关热物性参数见表2-2。
解:(1)砂型: 1111ρλc b ==12965 2222ρλc b ==639界面温度: 21202101b b T b T b T i ++==1497℃铸件的热扩散率: ρλc a=1=⨯10-5 m 2/s按照公式 ()⎪⎪⎭⎫⎝⎛-+=t a xT T T T i i 11012erf 别离计算出两种时刻铸件中的温度散布状况见表1。
表1 铸件在砂型中凝固时的温度散布按照表1结果做出相应温度散布曲线见图1。
(2)金属型: 1111ρλc b ==12965 2222ρλc b ==15434界面温度: 21202101b b T b T b T i ++==727.6℃同理可别离计算出两种时刻铸件中的温度散布状况见表2与图2。
表2 铸件在金属型中凝固时的温度散布(3) 分析:采用砂型时,铸件金属的冷却速度慢,温度梯度散布平坦,与铸型界面处的温度高,而采用金属铸型时相反。
原因在于砂型的蓄热系数b 比金属铸型小得多。
2. 采用(2-17)、(2-18)两式计算凝固进程中的温度散布与实际温度散布状况是不是存在误差?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说明什么情形下误差相对较小?解:是有误差的。
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做了多处假设与近似处置,如:①没有考虑结晶潜热。
若结晶潜热小,则误差就小;②假设铸件的热物理参数1λ、1c 、1ρ与铸型的热物理参数2λ、2c 、2ρ 不随温度转变。
若它们受温度影响小,则误差就小;③没有考虑界面热阻。
若界面热阻不大,则误差就小;④假设铸件单向散热,因此只能用于半无穷大平板铸件温度场得估算,对于形状不同大的铸件不适用。
材料成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成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材料成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材料成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涉及到材料的加工、成型和变形等方面。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可以加深对材料成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材料成型基础课后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材料成型?答:材料成型是指将原始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使其发生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变化,最终得到所需的成品的过程。
2. 材料成型的分类有哪些?答:材料成型可以分为塑性成型和非塑性成型两大类。
塑性成型是指通过材料的塑性变形来实现成型的过程,如锻造、压力成型等;非塑性成型是指通过材料的断裂、破碎等非塑性变形来实现成型的过程,如切削加工、焊接等。
3. 什么是锻造?答:锻造是一种常用的塑性成型方法,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后的塑性变形,使其在模具的作用下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锻造可以分为冷锻和热锻两种方式。
4. 锻造的优点有哪些?答:锻造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其力学性能;- 可以提高材料的密度和均匀性;- 可以减少材料的加工量,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节约材料和能源。
5. 什么是压力成型?答:压力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性成型方法,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最终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压力成型包括挤压、拉伸、冲压等多种方法。
6. 压力成型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压力成型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
例如,汽车制造中的车身板件、发动机零件等都是通过压力成型得到的。
7. 什么是切削加工?答:切削加工是一种常用的非塑性成型方法,通过对材料进行切削、剪切等操作,使其发生变形,最终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切削加工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多种方法。
8. 切削加工的优点有哪些?答:切削加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得到精确的形状和尺寸;- 可以加工各种材料,包括金属、塑料、陶瓷等;- 可以加工复杂的形状和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2)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2)3.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 (3)4.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3)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4)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 (5)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5)8、何谓体收缩、线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和收缩率? (6)9、分析缩孔的形成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7)10、分析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8)11、简述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9)12、焊件和铸件的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控制? (10)13、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11)14、何谓液化裂纹?出现在焊接接头的哪个区域?为什么? (12)15. 试叙冷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12)16、分析氢在形成冷裂纹中的作用,简述氢致裂纹的特征和机理。
(12)17、为什么低合金钢冷裂纹容易出现在焊接热影响区及焊根、焊趾部位? (13)18、何谓拘束度和拘束应力?两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冷裂纹的形成有何影响?. 1319、如何防止焊件和铸件产生冷纹? (14)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习题解答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答:枝晶偏析,又称晶内偏析,是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具有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
对于溶质分配系数k0<1的固溶体合金,晶粒内先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少,后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多。
这种成分不均匀性就是晶内偏析。
固溶体合金按树枝晶方式生长时,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结晶的分枝也存在着成分差异,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常富集于晶界,使晶界与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正偏析与负偏析:根据合金各部位的溶质浓度Cs与合金原始平均浓度C0的偏离情况分,凡Cs>C0者,称为正偏析;Cs<C0者,称为负偏析。
正常偏析:当合金的溶质分配系数k0<1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溶质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
当k0>1时则与此相反,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低。
按照溶质再分配规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故称之为正常偏析。
逆偏析:铸件凝固后常出现与正常偏析相反的情况,即k0<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位或上部含溶质较少,这种现象称为逆偏析。
重力偏析:重力偏析是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不均匀现象,通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
当共存的液体和固体或互不相溶的液相之间存在密度差时,将会产生重力偏析。
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答:偏析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扩散不充分、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
影响偏析的因素有:1)合金液、固相线间隔;2)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3)冷却条件。
针对不同种类的偏析可采取不同的防止方法,具体有:(1)生产中可通过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晶内偏析,即将合金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2)预防和消除晶界偏析的方法与晶内偏析所采用的措施相同,即细化晶粒、均匀化退火。
但对于氧化物和硫化物引起的晶界偏析,即使均匀化退火也无法消除,必须从减少合金中氧和硫的含量入手。
(3)向合金中添加细化晶粒的元素,减少合金的含气量,有助于减少或防止逆偏析的形成。
(4)降低铸锭的冷却速度,枝晶粗大,液体沿枝晶间的流动阻力减小,促进富集液的流动,均会增加形成V形和逆V形偏析的倾向。
(5)减少溶质的含量,采取孕育措施细化晶粒,加强固-液界面前的对流和搅拌,均有利于防止或减少带状偏析的形成。
(6)防止或减轻重力偏析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加快铸件的冷却速度,缩短合金处于液相的时间,使初生相来不及上浮或下沉;2)加入能阻碍初晶沉浮的合金元素。
例如,在Cu-Pb合金中加少量Ni,能使Cu固溶体枝晶首先在液体中形成枝晶骨架,从而阻止Pb下沉。
再如向Pb-17%Sn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Cu,首先形成Cu-Pb骨架,也可以减轻或消除重力偏析;3)浇注前对液态合金充分搅拌,并尽量降低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
3.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答:焊缝的偏析主要有区域偏析和层状偏析。
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这是因为熔合区位于焊缝和母材的交界处,是焊缝和母材的过渡区,熔合区存在着严重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同时还存在着物理不均匀性。
因此熔合区在组织和性能上也是不均匀的,因此成为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
4.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答:偏析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等有程度不同的损害。
1)晶内偏析的存在,使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导致合金的力学性能降低,特别是塑性和韧性降低。
此外,晶内偏析还会引起合金化学性能不均匀,使合金的抗蚀性能下降。
2)晶界偏析比晶内偏析的危害性更大,它既能降低合金的塑性和高温性能,又能增加热裂倾向,因此必须加以防止。
3)正常偏析的存在使铸件性能不均匀,随后的加工和处理也难以根本消除,故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
4)逆偏析会降低铸件的力学性能、气密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5)层状偏析是不连续的具有一定宽度的链状偏析带,带中常集中一些有害元素(碳、硫、磷等),并常常出现气孔等缺陷。
层状偏析也会使焊缝的力学性能不均匀,抗腐蚀性能下降以及断裂韧性降低等。
偏析也有有益的一面,如利用偏析现象可以净化或提纯金属等。
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答:液态金属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产生的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
这类气孔主要是氢气孔和氮气孔。
析出性气孔通常分布在铸件的整个断面或冒口、热节等温度较高的区域。
当金属含气量较少时,呈裂纹多角形状;而含气量较多时,气孔较大,呈团球形。
焊缝金属产生的析出性气孔多数出现在焊缝表面。
氢气孔的断面形状如同螺钉状,从焊缝表面上看呈喇叭口形,气孔四周有光滑的内壁。
氮气孔一般成堆出现,形似蜂窝。
析出性气体的形成机理是:结晶前沿,特别是枝晶间的气体溶质聚集区中,气体的含量将超过其饱和量,被枝晶封闭的液相内则具有更大的过饱和含量和析出压力,而液-固界面处气体的含量最高,并且存在其他溶质的偏析及非金属夹杂物,当枝晶间产生收缩时,该处极易析出气泡,且气泡很难排除,从而保留下来形成气孔。
防止析出性气体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消除气体来源保持炉料清洁、干燥,焊件和焊丝表面无氧化物、水分和油污等;控制型砂、芯砂的水分,焊前对焊接材料(焊条、焊剂、保护气体等)进行烘干、去水或干燥处理;限制铸型中有机粘结剂的用量和树脂的含氮量;加强保护,防止空气侵入液态金属。
(2)采用合理的工艺焊接时采用短弧焊有利于防止氮气孔,气体保护焊时用活性气体保护有利于防止氢气孔,选用氧化铁型焊条可提高抗锈能力。
金属熔炼时,控制熔炼温度勿使其过高,或采用真空熔炼,可降低液态金属的含气量。
(3)对液态金属进行除气处理金属熔炼时常用的除气方法有浮游去气法和氧化去气法。
前者是向金属液中吹入不溶于金属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氮气等),使溶解的气体进入气泡而排除;后者是对能溶解氧的液态金属(如铜液)先吹氧去氢,再加入脱氧剂去氧。
焊接时可利用焊条药皮或焊剂中的CaF2和碳酸盐高温分解出的CO2气体进行除氢。
(4)阻止液态金属内气体的析出提高金属凝固时的冷却速度和外压,可有效阻止气体的析出。
如采用金属型铸造,密封加压等方法,均可防止析出性气孔的产生。
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答:焊缝中的气孔有三种类型:析出性气孔、侵入性气孔、反应性气孔。
其特征分别为:(1)析出性气孔为液态金属冷却时因溶解度下降析出的气体,主要为氢气孔和氮气孔。
该气孔主要出现在焊缝表面,氢气孔断面形状如螺钉从焊缝表面看呈喇叭口型,气孔四周有光滑的内避;氮气孔一般成堆出现,形似蜂窝。
(2)侵入性气孔一般为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氮和碳氢化合物。
其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孔壁光滑、表面有氧化色。
(3)反应性气孔主要为H2、CO和N2。
主要是由液态金属内部合金元素之间或与非金属夹杂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蜂窝状气孔,呈梨状或团球状均匀分布。
碳刚焊缝因冶金反应生成的CO气孔则沿焊缝结晶方向呈条虫状分布。
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答:夹杂物是指金属内部或表面存在的和基本金属成分不同的物质,它主要来源于原材料本身的杂质及金属在熔炼、浇注和凝固过程中与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产物。
夹杂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类,不同夹杂物的形成机理等也不尽相同:(1)一次夹杂物在金属熔炼过程中及炉前处理时,液态金属内会产生大量的一次非金属夹杂物。
这类夹杂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夹杂物的偏晶析出和聚合长大。
排除液态金属中一次夹杂物的途径:1)加熔剂;2)过滤法;3)排除和减少液态金属中气体的措施,如合金液静置处理、浮游法净化、真空浇注等。
(2)二次氧化夹杂物液态金属与大气或氧化性气体接触时,其表面很快会形成一层氧化薄膜。
在浇注及充型过程中,由于金属流动时产生的紊流、涡流及飞溅等,表面氧化膜会被卷入液态金属内部。
此时因液体的温度下降较快,卷入的氧化物在凝固前来不及上浮到表面,从而在金属中形成二次氧化夹杂物。
二次氧化夹杂物的影响因素:1)化学成分;2)液流特性;3)熔炼温度。
防止和减少二次氧化夹杂物的途径1)正确选择合金成分,严格控制易氧化元素的含量。
2)采取合理的浇注系统及浇注工艺,保持液态金属充型过程平稳流动。
3)严格控制铸型水分,防止铸型内产生氧化性气氛。
还可加入煤粉等碳质材料,或采用涂料,以形成还原性气氛。
4)对要求高的重要零件或易氧化的合金,可以在真空或保护性气氛下浇注。
(3)偏析夹杂物 合金结晶时,由于溶质再分配,在凝固区域内合金及杂质元素将高度富集于枝晶间尚未凝固的液相内。
在一定条件(温度、压力等)下,靠近液固界面的“液滴”有可能具备产生某种夹杂物的条件,这时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液相L 1将发生L 1→β+L 2偏晶反应,析出非金属夹杂物β。
偏析夹杂物的大小主要由合金的结晶条件和成分来决定。
凡是能细化晶粒的条件都能减小偏析夹杂物的尺寸;形成夹杂物的元素原始含量越高,枝晶间偏析液相中富集该元素的数量越多,同样结晶条件下,产生的偏析夹杂物越大,数量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