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V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真正word非pdf图片版)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真正word非pdf图片版)页码,3/20DL/T 516 - 2006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 739号)的安排,对DL516-1993《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的修订。
随着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L 516-1993中多处内容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修订,以指导新时期全国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本次修订充分考虑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市场运营等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广泛征求了全国调度系统、发电企业、运行和设计单位的意见。
本标准与DL 516-1993相比较主要有如下变化:——对子站的主要设备和主站的主要系统进行了补充;——职责分工一章改为运行管理职责,并对相关机构的职责进行了合并;——新增了厂站信息参数管理的内容;——新增了AGC运行管理的内容i——新增了EMS应用软件功能应用要求。
为了与正在修订的《电网调度管理条例》相适应,将本标准名称改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本栎准重点对其通用部分进行了规定。
一些新建成的系统,如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等,由于只在部分单位投运,缺少运行经验,因此,本规程未对其提出更详细的要求。
为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新增应用功能的正常运行,各主管单位可结合本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规程(规定)。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 516-1993。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屯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华东电力调度交易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俊杰、曹茂异、王永福、王忠仁、高伏英、潘勇伟、卢长燕。
列车无线调度通用式机车电台主要技术条件V2.0
列车无线调度通用式机车电台主要技术条件(v2.0)1 范围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列车无线调度通用式机车电台(以下简称通用式机车电台)的设备组成、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性能以及工作过程、数据传输协议等。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通用式机车电台的产品制造、施工安装及维护管理。
2 引用和参考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5844.2 -1995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5842-1995TB/T 1434 -铁路通信产品环境条件1999TB/T 302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2001TB/T 3052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及主要技术条件2002列车无线电通信类型、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TB 1875-87TB 1945-8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机车综合无线通信设备主要技术条件(暂行)铁道部运输局文件无线列调机车电台操作单元技术要求(试行)(运基通信[ 2002]133号)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主要技术条件(暂行)铁道部运输局文件(运基通信[ 2003]452 号)铁路车站站名代码表-TMIS使用铁路通信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条件(暂行)3 设备组成3.1通用式机车电台包括电台主机(含机车电台功能单元和GPS单元)、控制盒、扬声器、送话器、控制电缆、电台天线、电台射频电缆、GPS 天线、GPS射频电缆、电源电缆以及应用软件和应用数据库等组成。
设备组成见图 1 。
3.2机车电台功能单元包括450MHz信道机设备、机车台控制单元、电源单元等。
3.3 GPS单元包括GPS接收机和线路数据库等。
\ 41、主机2、控制盒3、扬声器4、送话器5、控制电缆6、电台天线7、电台射频电缆 8、GPS 天线 9、GPS 射频电缆 10、电源电缆11、GPS 单元 12、机车电台功能单元图1列车无线调度通用式机车电台组成示意图4 设备基本功能 4.1 符合 TB/T3052- 2002 标准 B 、C 制式机车电台功能和性能的有关 规定(必12 电台天线接口 F91选)。
GSM
在车头的司机查询器和车尾的风压检测器上分别安装GSM-R通信模块,两者就可以利用GSM-R的电路数据功能传输风压数据。当司机查询尾部风压时,车头通信模块首先与车尾通信模块建立电路连接,然后向车尾的模块发送查询数据包,在收到该数据包后,车尾模块检测风压并封装在数据包中发给车头装置。同时,若风压超过告警界限,车尾模块也将首先与车头模块建立数据链路,然后向车头显示器发送数据包以报告险情。
图3 GSM-R车次号传送系统
当通信方式为GPRS方式时,该系统可实现车次号传送的目的IP地址自动更新,按要求进行车次号信息和列车停稳信息传送,能对发送的车次号信息、列车停稳信息进行存储,TDCS/CTC可向采集处理装置查询车次号信息。
四、列尾装置信息传送
将尾部风压数据反馈传输通道纳入GSM-R,可避免单独投资及单独组网建设,同时利用GSM-R强大的网络功能,克服了原有的抗干扰性差,信息无法共享等各种缺点。它具有以下优势:
图5 GSM-R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传送系统结构图
为保证可靠性,系统通信方式采用点对点电路连接,当GSM-R机车综合通信设备接收到车载设备发送的进入调车监控模式命令时,自动按分配给地面设备的功能号进行基于位置的呼叫,GSM-R网络接收到功能号呼叫后将路由指向对应的地面设备,在地面设备与车载设备之间建立一条电路链路,同时操作显示终端提示处于调车监控模式。地面设备发送数据时根据信息内容中的机车号选择对应的端口将数据转发,GSM-R机车综合通信设备接收到数据后按照目的端口码转发给车载设备。车载设备将数据通过已建立的数据链路发送给GSM-R机车综合通信设备,GSM-R机车综合通信设备再把数据通过链路发送到地面设备。当GSM-R机车综合通信设备接收到车载设备发送的退出调车监控模式命令时,GSM-R机车综合通信链路设备则释放电路链路。
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通用技术要求
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通用技术要求介绍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通用技术要求的背景和目的。
数字化车间制造是指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系统来实现车间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数字化车间制造具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然而,数字化车间制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通用技术来管理和监控各个环节。
为了确保数字化车间制造的运行顺利、稳定和安全,本文旨在规定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的通用技术要求。
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通用技术要求的制定旨在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指导和需求,以便在数字化车间制造的建设和运营中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标准。
同时,也为相关技术提供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参考和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通用技术要求的各个方面,包括系统架构、数据管理、设备监控、故障诊断等关键内容。
通过遵守本文所规定的要求,可以提高数字化车间制造的运行效率,减少生产事故和故障的发生,实现数字化车间制造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运营。
二、范围本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以下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行管理方面:设备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各种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等工作。
生产计划与调度:涉及数字化车间内的生产计划制定和调度安排,确保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原材料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原材料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环节。
工艺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的生产工艺控制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达标。
质量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检验,包括产品的抽检、检验记录的保存等工作。
工时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工人的工时统计和考勤管理,确保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人的出勤情况。
安全管理:涉及数字化车间内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安全教育培训、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
数据分析与优化:涉及数字化车间内生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是本通用技术要求适用的范围,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有效管控和管理,可以实现数字化车间制造运营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系统
优化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系统第1章引言 (3)1.1 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的重要性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第2章配送路线规划基础理论 (4)2.1 配送路线规划相关概念 (4)2.1.1 配送路线 (4)2.1.2 配送路线规划 (4)2.1.3 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 (4)2.2 配送路线规划的主要方法 (4)2.2.1 经典启发式方法 (4)2.2.2 精确算法 (4)2.2.3 元启发式算法 (4)2.2.4 混合算法 (4)2.3 配送路线规划问题的数学描述 (5)2.3.1 符号定义 (5)2.3.2 目标函数 (5)2.3.3 约束条件 (5)第3章实时调度系统概述 (5)3.1 实时调度的概念与作用 (5)3.1.1 实时调度的定义 (5)3.1.2 实时调度的作用 (5)3.2 实时调度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6)3.2.1 关键技术 (6)3.2.2 挑战 (6)3.3 实时调度系统的设计原则 (6)3.3.1 实用性原则 (6)3.3.2 可扩展性原则 (6)3.3.3 高效性原则 (6)3.3.4 稳定性原则 (7)3.3.5 安全性原则 (7)3.3.6 用户体验原则 (7)第4章配送车辆路径优化算法 (7)4.1 经典路径规划算法 (7)4.1.1 Dijkstra算法 (7)4.1.2 A算法 (7)4.1.3 最短路径算法 (7)4.2 启发式算法 (7)4.2.1 禁忌搜索算法 (7)4.2.2 模拟退火算法 (7)4.2.3 蚁群算法 (8)4.3 遗传算法 (8)4.3.1 遗传算法原理 (8)4.3.2 遗传算法在配送车辆路径优化中的应用 (8)4.4 群体智能优化算法 (8)4.4.1 粒子群优化算法 (8)4.4.2 蝙蝠算法 (8)4.4.3 鲸鱼算法 (8)第5章考虑多约束的配送路线规划 (8)5.1 时间窗约束 (9)5.1.1 时间窗定义及影响 (9)5.1.2 现有时间窗约束配送路线规划方法 (9)5.1.3 改进的时间窗约束配送路线规划算法 (9)5.2 车辆载重约束 (9)5.2.1 车辆载重约束对配送路线规划的影响 (9)5.2.2 现有车辆载重约束配送路线规划方法 (9)5.2.3 基于载重约束的配送路线优化算法 (9)5.3 交货点特殊要求约束 (9)5.3.1 交货点特殊要求对配送路线规划的影响 (9)5.3.2 现有特殊要求约束配送路线规划方法 (9)5.3.3 满足交货点特殊要求的配送路线优化算法 (9)5.4 多约束条件下的配送路线优化算法 (9)5.4.1 多约束条件下的配送路线规划模型 (10)5.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约束配送路线优化方法 (10)5.4.3 算法验证与实验分析 (10)第6章实时调度策略与算法 (10)6.1 实时调度问题的特点与挑战 (10)6.2 基于预测的实时调度策略 (10)6.3 基于动态规划的实时调度算法 (10)6.4 基于机器学习的实时调度方法 (10)第7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10)7.1 系统架构设计 (10)7.1.1 总体架构 (11)7.1.2 模块划分 (11)7.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11)7.2.1 功能描述 (11)7.2.2 技术实现 (11)7.3 路径规划与实时调度模块 (11)7.3.1 功能描述 (11)7.3.2 技术实现 (11)7.4 系统测试与验证 (12)7.4.1 测试策略 (12)7.4.2 测试用例 (12)7.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12)第8章案例分析与实验验证 (12)8.1 案例背景与数据准备 (12)8.2 配送路线规划实验 (12)8.3 实时调度实验 (13)8.4 结果分析与评价 (13)第9章系统优化与改进 (13)9.1 系统功能瓶颈分析 (13)9.2 算法优化策略 (14)9.3 系统扩展性与可维护性改进 (14)9.4 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 (14)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5)10.1 研究工作总结 (15)10.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5)10.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15)第1章引言1.1 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的重要性在现代物流行业中,配送路线规划与实时调度作为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物流园区数字化通用技术要求-最新国标
物流园区数字化通用技术要求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物流园区数字化一般要求、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框架、物流园区要素的信息采集、园区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和物流园区数字化的保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物流园区进行数字化规划、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54物流术语GB/T21334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83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由政府规划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在此设立配送中心或区域配送中心等,提供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来源:GB/T18354-2021,3.16]3.2物流园区数字化logistics park digitalization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平台为载体对物流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集中管理的过程。
4物流园区数字化一般要求4.1应满足物流园区各要素、各功能模块的数字化需求。
4.2应具备获取、传输和处理物流园区各类终端实时数据的能力。
4.3应通过建立物流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统一管理。
5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框架5.1框架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框架见图1。
图1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框架图5.2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5.2.1物流园区数字化要素包括物流园区要素、管理活动要素和数字化环节要素。
5.2.2数字化环节要素覆盖物流园区要素和管理活动要素的全过程。
5.3物流园区要素5.3.1物流园区要素包括人员、载具、货物、场地、道路、环境等。
5.3.2物流园区要素应采集静态、动态信息。
5.3.3物流园区中的人员、载具要素还应采集外部、内部信息。
5.4管理活动要素5.4.1管理活动要素包括接口管理、通行管理、调度管理、资产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碳管理和数据管理等。
公交营运调度管理制度
公交营运调度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意义城市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乘客出行需求,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交营运调度管理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增强服务质量,保障公交运营安全,建设和谐有序的城市交通环境。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城市公交运营企业的营运调度管理工作。
第二章营运调度机构2.1 设立原则公交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营运调度机构,负责公交车辆和人员的调度管理工作。
2.2 机构设置营运调度机构应当设立调度部门和值班室,对公交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安排。
2.3 人员配备调度部门应当配备有经验丰富的调度员,值班室应当配备有24小时轮班的值班人员,确保调度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营运调度流程3.1 车辆调度公交车辆调度是公交运营的核心环节,调度员应当根据客流需求和路况情况,合理安排车辆的运行路线和班次,保障公交车辆按时、按线路运行。
3.2 人员调度除了车辆的调度,调度员还应当根据客流情况和车辆运行情况,合理安排驾驶员的班次和休息时间,确保驾驶员身心健康,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出行。
3.3 突发事件处理在遇到突发事件如交通拥堵、车辆故障等情况时,调度员应当及时处理,调整车辆运行计划,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和顺畅。
4.1 营运监督公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营运调度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调度管理水平。
4.2 数据分析调度部门应当定期对调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运营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4.3 信息化管理营运调度工作应当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信息平台,实现调度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
第五章营运调度考核5.1 绩效考核公交企业应当对营运调度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根据业绩和服务质量评价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激励。
5.2 故障处理对于调度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的处理机制,及时整改,避免再次发生。
9第九章_列车调度指挥和调度集中.
自动绘制实际运行图
系统根据自动采点得到的列车运行到发点数据,自动 生成列车实际运行线并进一步形成列车实际运行图。
自动生成行车日志
在车站,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行车日志,减轻了车站值 班员的工作量。
调度命令、阶段计划通过网络自动下达
3)车站TDCS功能
接收调度员下发的阶段计划、调度命令; 向调度台上报列车运行实际点; 采集站场设备状态; 显示本站与邻站站场调监画面; 接收无线车次号信息; 发送无线调度命令; 发送列控临时限速命令。
K3次:8:50由A站出发,9:09到达B站停车,9:18分由B 站出发,9:35分到达C站停车,9:39分由C站出发,9:48分 到达D站;
1202次:8:00由C站出发,8:14分到达B站停车,8:26分 由B站出发,8:38分到达D站;
T22次:8:56分由D站出发,9:03分经过C站,9:13分经 过B站,9:22分到达A站。
2、调度集中系统的发展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采用CTC已有漫长的 历史。美国1927年开发了第一套CTC系统,以 单线无人站为控制对象,以增加区间列车运行 数为目标,到1955年所有干线基本实现了CTC 化。欧洲(1943)、日本(1954)开始采用 CTC系统,其目标是实现车站的无人化和经营 的效率化。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铁路 系统内有关列车运行、数据统计、运行调 整及数据资料共享、自动处理和查询,提 高了运输生产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
传统方式
一支笔、一把尺、一张纸和一部电话; 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容易出错。
第三节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1、TDCS系统的结构层次
我国铁路调度指挥管理以行车为核心,以车站 为基础,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三级 调度管理体制。 TDCS设计为三层网络体系结构。
营运调度管理制度
营运调度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司营运调度活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运输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和适用对象适用于公司所有运输车辆的调度管理活动,适用对象为公司运输部门及相关人员。
三、营运调度管理职责1. 营运部门负责统筹全公司的运输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安排。
2. 营运经理负责制定年度调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货物的及时准确送达。
3. 营运调度员负责具体的运输车辆的调度工作,包括司机的安排、路线的规划等。
4. 司机负责营运调度的具体执行,必须按照要求按时完成工作。
四、调度管理流程1. 接收订单:营运部门根据客户需求,接收订单并确定运输方式和时间。
2. 制定调度计划:根据订单情况和车辆资源,营运经理制定具体调度计划,包括车辆的安排、司机的分配等。
3. 调度执行:营运调度员根据计划,将具体任务通知给司机,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4. 沟通协调:营运调度员需与客户、运输单位、司机等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
5. 完成记录:每次调度任务完成后,需做好相关记录和总结工作,为下次调度提供参考。
五、调度管理制度1. 车辆调度:根据订单和车辆情况,合理安排车辆出车顺序和路线,确保运输效率和安全。
2. 司机管理:严格管理司机出车时间、行车时长和休息时间,杜绝疲劳驾驶的现象。
3. 路线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路线,避免交通拥堵和道路危险。
4. 车辆维护: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进行调度任务。
5. 安全管理:做好调度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六、调度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调度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2. 培训营运调度员和司机,提高其管理和应变能力。
3. 采用先进的调度技术和工具,提高运输效率。
4. 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5. 加强对营运调度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七、调度管理效果评估1. 每年定期对调度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包括运输效率、安全指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体系及需求规范
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接口规范
6 (含TSRS与RBC、TCC、CTC/TSRT、CSM、 相邻TSRS接口)
7 司法记录器数据下载接口规范
正在编制
8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系统规范—测试规范
序号
规范名称
1 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案例(V3.0)
文号/进展情况 科技运[2009] 59号
接口规范 ➢设备接口规范
系统 规范
设备规范 ➢设备技术规范
测试规范 ➢ 测试案例
系统规范涵盖运营需求、设备、接口和测试四个方面。
5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一、标准体系结构:系统规范—运营需求规范
序号
规范名称
文号/进展情况
1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含运营规则)(V1.0) 科技运[2008]34号
5 PTH、SMD元件进厂检验工艺规程
6 SMD元件贴装工艺规程
7 波峰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8 存储管理工艺规程
9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
序号
规范名称
10 返工返修工艺规程
11 化学品物料使用工艺规程
12 回流固化通用工艺规程
13 庞巴迪产品条形码编码及标签管理要求
14 手工操作与完成过程自检程序
15 手工焊接通用工艺规程
➢强制性功能需求:在所有应用项目中都应遵守的要 求,并应遵守在系统需求规范(SRS)及相关强制 性规范中所描述的应用要求。
➢非强制性功能需求:如果选择该功能,应遵守在系 统需求规范(SRS)及相关强制性规范中所描述的 应用要求。
19
CTCS-3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二、功能需求规范(FRS):概述
调度设备管理制度
调度设备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调度设备是指用于对工作任务进行调度和管理的设备,是组织或企业中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工具。
为了统一管理调度设备的使用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调度设备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2. 目的和范围调度设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调度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合理利用设备资源。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调度设备的员工和相关部门。
3. 调度设备管理责任3.1 部门经理•负责确定部门调度设备的需求,并向上级提出申请。
•确定调度设备的购买标准和供应商,并进行采购工作。
•组织内部调度设备的分配和安装,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
3.2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并制定维护计划和预防措施。
•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
3.3 使用员工•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权限使用调度设备,不得私自更改设备设置或擅自卸载软件。
•妥善保管设备,离开工作岗位时,及时关闭设备并执行安全关机操作。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设备管理员或上级领导。
4. 调度设备使用流程4.1 设备申请•使用员工填写设备申请单,包括设备用途、使用时间和具体需求。
•部门经理审批设备申请单,并将申请转交给设备管理员。
4.2 设备分配•设备管理员根据申请单中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安排设备的分配。
•设备管理员填写设备分配表,并将其发送给申请人,并同时进行设备的配置和安装。
4.3 设备使用•使用员工在申请到设备后,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设备。
•使用员工应遵守设备使用规定,并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保密。
5. 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5.1 设备维护•设备管理员根据设备的维护计划,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
•维护工作包括设备的清洁、内部检查和固件升级等。
5.2 设备故障处理•使用员工如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
•设备管理员将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情况进行维修、更换设备或寻求外部技术支持。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
附录8: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的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5080.1-1986 设备可靠性试验总要求GB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 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AQ 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MT/T 1004-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2006 矿用分站MT/T 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personnel in a coal mine又称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考勤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员跟踪系统、移动目标监测系统、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等。
调度室管理制度范本
调度室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调度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调度室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1.2 调度室是公司运营的重要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各项日常运营活动,必须遵守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
1.3 所有在调度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并熟悉本制度的具体内容,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二、职责及权限2.1 调度室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和管理各项运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运输调度、车辆派遣、货物跟踪等。
2.2 调度室根据业务需求,制定合理的调度计划和运输路线,确保车辆及时到达目的地,并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完整。
2.3 调度室有权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及时沟通和协调解决。
2.4 调度室有权对公司内外部的运输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和利用,提高车辆利用率和运输效率。
2.5 调度室有权参与公司内外部的紧急事件的救援和处理,保证业务的正常进行。
三、工作流程3.1 调度室根据当天的运输计划,提前安排好车辆和司机,确保运输车辆的及时到达。
3.2 调度室收集到货物信息后,根据运输需求和路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并进行车辆派遣。
3.3 调度室要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驾驶技能和服务意识,能够按时完成运输任务。
3.4 调度室要密切关注运输车辆的行驶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给客户和其他相关部门。
3.5 调度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投诉。
四、工作规范4.1 调度室人员要按时出勤,严格执行工作计划,不得迟到、早退或者私自离岗。
4.2 调度室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仪容仪表,文明礼貌地对待客户和其他同事。
4.3 调度室人员要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的个人信息,严禁泄露。
4.4 调度室人员不得擅自改变运输计划和路线,必须经过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的批准。
4.5 调度室人员要认真填写各类文档和报表,并及时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工程运用调度管理制度
工程运用调度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项目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是确保工程项目按时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程运用调度管理制度,对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度内容1. 目的和意义工程运用调度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提高项目进度管控效率、减少项目运行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施工进度计划、资源调配、进度监控、风险评估等内容。
3. 调度管理流程(1)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根据项目计划和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工程项目的工期、节点和关键路径,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资源调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规划各类资源的调配,包括人力、物资、设备等,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3)进度监控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项目进度的稳定和可控性。
(4)风险评估对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4. 调度管理责任(1)项目经理负责制定和实施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计划,督促各部门按照计划执行,并对项目进度和质量负责。
(2)施工单位负责人负责具体的施工工作,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保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项目。
(3)监理单位负责监督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5. 调度管理评估定期对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项目进度和质量管理水平。
三、制度执行1. 本制度由项目经理牵头负责起草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后生效,具体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
2.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本制度,确保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系统方案
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系统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第二章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3)2.1 公共交通的定义和分类 (3)2.2 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 (4)2.3 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4)第三章公共交通运营调度原理 (5)3.1 调度系统的基本功能 (5)3.1.1 车辆调度 (5)3.1.2 人员调度 (5)3.1.3 车站管理 (5)3.1.4 信息管理 (5)3.2 调度系统的运行机制 (5)3.2.1 数据采集 (5)3.2.2 数据处理 (5)3.2.3 指令下达 (5)3.2.4 反馈调整 (6)3.3 调度系统的优化目标 (6)3.3.1 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 (6)3.3.2 提升乘客满意度 (6)3.3.3 保障公共交通安全 (6)3.3.4 促进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4.1 数据采集方式 (6)4.2 数据处理方法 (6)4.3 数据存储与管理 (7)第五章调度策略研究 (7)5.1 常用调度策略 (7)5.2 调度策略的优化方法 (8)5.3 调度策略的评估与选择 (8)第六章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8)6.1 系统架构设计 (9)6.1.1 整体架构 (9)6.1.2 技术选型 (9)6.2 关键模块设计 (9)6.2.1 线路规划模块 (9)6.2.2 车辆调度模块 (9)6.2.3 实时监控模块 (10)6.3 系统测试与优化 (10)6.3.1 功能测试 (10)6.3.2 功能测试 (10)6.3.3 优化策略 (10)第七章调度系统的智能化技术 (10)7.1 人工智能在公共交通调度中的应用 (10)7.1.1 概述 (11)7.1.2 应用场景 (11)7.1.3 技术手段 (11)7.2 大数据技术在公共交通调度中的应用 (11)7.2.1 概述 (11)7.2.2 应用场景 (11)7.2.3 技术手段 (11)7.3 云计算在公共交通调度中的应用 (12)7.3.1 概述 (12)7.3.2 应用场景 (12)7.3.3 技术手段 (12)第八章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案例分析 (12)8.1 城市公交调度案例分析 (12)8.2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案例分析 (13)8.3 城市共享单车调度案例分析 (13)第九章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系统的发展趋势 (13)9.1 调度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13)9.2 调度系统的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14)9.3 调度系统的市场发展趋势 (14)第十章结论与展望 (14)10.1 研究结论 (14)10.2 研究局限与不足 (15)10.3 研究展望 (15)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工程调度运营制度规范
工程调度运营制度规范一、总则1. 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的调度管理,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2.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项目的调度运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等。
3. 调度运营工作应坚持科学管理、精细操作、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调度运营部门,负责全面的工程项目调度管理工作。
2. 调度运营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和执行调度运营计划;- 协调解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监控工程进度,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组织定期的调度会议,汇报工程进展情况;- 建立和完善调度运营记录和报告体系。
三、调度运营计划1. 调度运营计划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工程的总体目标、关键节点和里程碑计划。
2. 调度运营计划应包括详细的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资源分配表等。
3. 调度运营计划应定期更新,以适应工程进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四、日常管理与协调1. 调度运营部门应每日对工程现场进行巡查,了解工程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2. 对于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应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理。
3. 调度运营部门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流通畅通无阻。
五、应急管理1. 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调度运营部门应制定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应包括紧急联系人名单、应急资源配置、疏散路线等。
3.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六、质量控制1. 调度运营部门应与质量管理部门密切合作,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安全管理1. 调度运营部门应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
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应严肃处理,确保工程现场的安全。
八、总结与改进1. 调度运营部门应定期对工程调度运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联通客户网管系统技术规范标准[详]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中国联通客户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China Unicom Custom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2011-06-22发布2011-06-22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1围 (5)2缩略语 (5)3综述 (6)3.1背景 (6)3.1.1客户网管系统建设必要性 (6)3.1.2技术规制定的迫切性 (6)3.2客户网管系统目标 (7)3.3客户网管系统定位 (7)3.4客户网管系统管理围 (8)3.4.1客户网管系统业务管理围 (8)3.4.2客户网管系统使用模式 (9)3.5客户网管与专业综合网管区别 (10)4系统体系结构 (12)4.1二级部署架构 (12)4.2软件体系结构 (13)5系统功能要求 (15)5.1运维管理门户 (15)5.1.1资源管理 (15)5.1.2拓扑管理 (22)5.1.3告警管理 (24)5.1.4性能管理 (34)5.1.5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36)5.1.6客户定制管理 (42)5.1.7统计报表 (44)5.1.8系统管理 (49)5.1.9客户网代维 (52)5.2客户自助门户 (55)5.2.1客户信息浏览 (56)5.2.2客户资源浏览 (56)5.2.3拓扑视图查看 (56)5.2.4告警信息查看 (56)5.2.5性能信息查看 (57)5.2.6客户报表查看 (57)5.2.7网运行情况查看 (57)5.2.8客户自服务 (57)5.2.9移动终端门户(可选) (58)5.3VPDN监测(可选) (58)6系统集成关系及接口 (60)6.1总体集成关系 (60)6.2客户网管系统部省级接口 (61)6.3与资源管理系统间接口 (62)6.4与电子运维系统间接口 (62)6.5与专业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1与传输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2与数据ATM网管系统间接口 (62)6.5.3与IP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2)7总体技术要求 (63)7.1接口要求 (63)7.1.1接口协议 (63)7.1.2接口技术要求 (63)7.2性能要求 (64)7.2.1一般性能要求 (64)7.3安全要求 (65)7.3.1客户网管安全要求 (65)7.3.2物理安全要求 (65)7.3.3网络安全要求 (66)7.3.4系统安全要求 (66)7.4硬件要求 (68)7.4.1主机要求 (68)7.4.2存储要求 (69)7.4.3备份要求 (69)前言中国联通客户网管系统,是以对客户租用电路和客户设备的实时监测为主要目标,从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角度对网管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实现大客户网络的状态监视、故障定位以及性能分析等功能,同时为大客户提供统计报表和SLA报告,使其成为中国联通为大客户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调度计划管理制度
调度计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调度计划管理工作,提高调度运行效率,保障生产安全,保证车辆正常出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调度计划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各级领导对本制度负有执行和监督责任。
第四条公司调度计划管理遵循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原则。
第五条调度计划管理应根据车辆装备情况、行车路线、客户需求和交通监管等因素制定调度计划。
第六条公司应加强对调度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七条公司领导应加强对调度计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章调度计划的编制第一条调度计划应根据客户需求和车辆装备情况确定发车计划。
第二条调度计划编制应充分考虑车辆运行路线、交通情况、装卸时间等因素。
第三条调度计划应及时调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发车时间和路线。
第四条调度计划应与客户及时沟通,保证发车时间和路线符合客户需求。
第五条调度计划编制应遵循合理、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三章车辆运行监控第一条车辆运行监控应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
第二条车辆运行监控应做好车辆轨迹记录,及时掌握车辆行驶路线和时间。
第三条车辆运行监控应对车辆故障、事故等情况及时发现,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处理。
第四条车辆运行监控应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方式。
第五条车辆运行监控应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并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二条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车辆故障、事故、交通管制等情况的应对措施。
第三条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流程,明确责任人和处理程序。
第四条公司应定期组织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考核与奖惩第一条对调度计划管理工作的成效应进行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条对调度计划管理工作出色的员工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第三条对调度计划管理工作不力的员工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给予严肃处理。
公交车辆调度中心运营管理制度
公交车辆调度中心运营管理制度公交车辆调度中心是城市公交运输体系的核心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控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以及乘客服务等工作。
为了保证公交车辆调度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有效、高效地进行,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公交车辆调度中心的运营管理制度,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调度中心组织架构公交车辆调度中心的组织架构应该明确合理,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
首先是设立中心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调度中心的工作;其次是设立运营部、调度部、车辆管理部、乘客服务部以及维修部等,各部门协同合作,负责分工明确的工作任务。
二、运营和调度管理1.运营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根据城市公交需求和线路特点,制定排班计划,明确各个线路和时段的车辆数量和发车间隔。
同时,调度中心要时刻关注道路交通状况和客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公交车辆的正常运行和高效运输。
2.车辆调度与监控调度中心应配备先进的车辆调度和监控系统,准确掌握车辆的运营情况和位置信息。
通过有效的调度和指导,避免车辆之间的重复行驶和拥堵,提高运输效率和乘客满意度。
3.乘客服务管理调度中心要建立完善的乘客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对乘车点的设置和优化、车内安全和卫生管理、司机服务态度培训等。
同时,对乘客的投诉和建议要及时反馈和处理,确保乘客的合理权益。
三、车辆管理1.车辆保养与检修调度中心要建立车辆保养和检修制度,定期对车辆进行例行保养和维修,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和状态良好,减少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2.驾驶员培训与管理调度中心要制定驾驶员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如对违章行为的严肃处罚和加强对驾驶行为的监控,以确保乘客的安全和舒适出行。
四、信息化建设调度中心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包括建设网络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实施车辆智能化管理、乘客信息服务的提供等。
物业运营调度方案范本
物业运营调度方案范本一、总体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物业运营调度工作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物业运营调度是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高效的服务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为目标,促进了业主、商家和物业管理方之间的效率和沟通,使居住环境更加宜居,商业环境更具吸引力。
二、物业运营调度的意义1. 保障物业设施的正常运转。
物业运营调度工作能够及时对设施设备的故障进行监控和维修,确保了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减少了因设施设备故障给业主和商家带来的损害。
2. 提升物业服务品质。
物业运营调度工作有利于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了物业服务品质。
3. 提高管理效率。
物业运营调度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 促进业主和商家的满意度。
物业运营调度工作能够提供高效的服务,为业主和商家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和经营环境,使业主和商家更满意。
三、物业运营调度的工作内容1. 设备设施运维管理。
保养维护设备设施,及时排除设施设备故障,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转。
2. 保安巡逻和监控。
对小区或商业区域进行巡逻和监控,保障了居民和商家的安全。
3. 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洁,提高了居住和商业环境的卫生质量。
4. 业主服务。
提供综合、优质的物业咨询和服务,方便业主的生活。
5. 社区活动和促销活动的组织。
组织社区活动,活跃社区氛围,丰富居民生活。
四、物业运营调度的工作流程1. 调度需求分析。
根据业主和商家的需求,分析物业运营调度工作的重点和紧急程度。
2. 资源调度和配置。
根据需求进行资源调度和配置,确保物业运营调度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工作任务下发。
对设备设施运维管理、保安巡逻和监控、环境卫生管理、业主服务、社区活动等工作任务进行下发,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
4. 工作执行和监督。
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执行和监督,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V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招标文件技术部分招标人:招标机构:设计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十二月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招标文件技术部分工程编号:HE2014776S总院院长:总工程师:院长:项目负责人:刘伟杰周良沈国红黄启斌、蒋伟文、李佳工程咨询证书编号工咨甲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二○一五年十二月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招标文件技术部分工程编号:HE2014776S审定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主要参加人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二○一五年十二月第一章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目录1总则1.1适用范围1.1.1本技术文件适用于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线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包括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的设计(含系统设计、接口设计)、设计联络、设备制造、出厂检验、包装、供货、运输、保险、交货、安装督导、测试、试验、完工测试、系统调试与试验、综合联调、开通、预验收、空载试运行、竣工验收、设备性能确认、人员培训、备品备件和仪器仪表及工具的提供、质量保证期内系统缺陷的纠正和维护等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投标方应提供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建设中所需的劳动力、设备、工具、器材,圆满完成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1.1.2本技术文件是对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设备的性能、系统构成、系统功能、运营要求、系统接口、工作范围、责任范围、技术服务、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安装调试、试验和验收等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1.1.3本技术文件是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招标的技术要求和准则,是投标方编制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投标技术建议书》的依据。
1.1.4本技术文件是签订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合同文件的基础。
1.1.5本技术文件将作为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集成采购项目合同的附件。
1.1.6本技术文件包括四部分:通用技术要求;专用技术要求;接口技术要求;附图。
1.1.7当本技术文件的条款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的有关技术条款内容相类似或描述有冲突时,以本技术文件的条款描述内容为准。
1.1.8当本技术文件的条款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的有关商务条款内容相类似或描述有冲突时,以《商务部分》的条款描述内容为准。
1.1.9本技术文件的《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部分与《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专用技术要求》部分的条款内容相类似或描述有冲突时,以《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专用技术要求》的条款描述内容为准。
1.2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1.2.1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线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正线道岔控制子系统、平交路口信号控制子系统、车载子系统、中心调度管理子系统、培训中心设备、大屏幕系统、调度台等构成。
1.2.2本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与外部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与车辆段/停车场信号系统的接口与其它系统设备及材料间的接口;与其他专业及系统间的工程接口;与规划中的其它有轨电车线路接口。
1.3定义1.3.1行车间隔:指在线路上任意一点,连续运行的列车间的最小时间间隔,而后续列车的运行速度不受前方列车的任何正常服务表现而减慢。
设计行车间隔是基于无惰行和包含司机反应时间的间隔。
行车间隔是实际列车服务需求的最小间隔。
1.3.2旅行速度:从起始站发车至终点站折返后停车,列车在整个行进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与所耗用的时间(包括所有停站时间)的比值。
1.3.3停站时间:从列车停在车站内至列车重新启动时所需要的时间,即从车轮停止转动至再次启动时所需要的时间。
1.3.4线路土建速度限制:指每段线路指定的最大允许速度,由线路平/纵断面、轨道、限界、建筑结构等因素确定。
在任何情况下,列车实际速度绝对不能超越此限制速度。
1.3.5运行限速:由运行条件和其它强制的速度限制决定的在特殊区段列车最大允许安全运行速度。
1.3.6永久限速:由线路土建结构的物理限制或其它标准所决定的在线路特殊区段列车最大允许安全速度。
1.3.7目标速度:人工驾驶时列车应达到的最终速度。
1.3.8惰行:列车在不实施牵引/制动的情况下列车的运行状态。
1.3.9安全制动距离:保证列车从制动开始到停止的最小距离。
1.3.10最大常用制动:通过施加最大的常用制动率来实现列车减速的目的。
1.3.11紧急制动:未经调整控制(开环控制)的非常制动方式,施加后直至列车完全停止。
1.3.12紧急停车:通过紧急制动使列车停下来。
1.3.13自动控制模式:列车在正线运行接近道岔区域时,地面轨旁设备自动检测列车接近,并自动读取当前列车识别号等车载信息,同时将该信息发送至正线道岔地面控制单元及中心调度管理子系统,正线道岔地面控制单元及中心调度管理子系统均可根据获取的当前列车识别号等信息结合内部预存储的控制信息(列车识别号等)进行系统内部逻辑判断后自动排列列车进路,确保安全后控制转辙机将道岔转换至所需位置,并锁闭道岔后,开放信号机(进路表示器)。
司机确认与行车计划一致后,根据信号机(进路表示器)指示,目视人工驾驶列车通过道岔区。
1.3.14人工控制模式:列车在正线运行接近道岔区域时,司机通过手动操作司机室控制台上方向控制按钮发出道岔控制请求,该请求通过地面轨旁设备发送至正线道岔地面控制单元,正线道岔地面控制单元根据该请求进行系统内部逻辑判断,确保安全后控制转辙机将道岔转换至司机遥控指定方向(位置),并锁闭道岔后,开放信号机(进路表示器),司机确认与道岔遥控请求方向一致后,根据信号机(进路表示器)指示,目视人工驾驶列车通过道岔区。
1.3.15列车检测装置:安装在列车走行的钢轨或轨道上,用于检测列车是否占用线路区段的设备。
1.3.16列车识别:通过给列车赋予相应的车组编号、服务号、序列号、乘务组号、目的地号、运行方向符等信息来识别列车的方法。
1.3.17施工区域封锁:通过特定的程序,实现指定线路区段或多个线路区段由施工负责人进行指挥和控制的过程。
1.3.18安全侧故障:故障发生后将使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自动转为具有限制条件的安全状态。
1.3.19危险侧故障:一种可能导致系统不安全的故障状态,具有潜在的风险。
1.3.20故障率:一个部件的故障率是指独立的部件故障总量与设备所有运行小时数的比率。
1.3.2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相邻两次任意类型故障发生的间隔时间。
1.3.22平均导向危险侧的故障间隔时间(MTBWSF):相邻两次发生的导向危险侧故障的间隔时间。
1.3.23初步恢复时间:介于故障报告到消除故障设备的影响并临时恢复设备功能所用时间。
故障设备的维修工作仍未完成并将在稍晚的时间进行处理(故障设备临时恢复)。
1.3.24故障完全修复时间:介于故障报告到故障设备完全恢复其设计功能所经过的时间(维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1.3.25一线维修:当设备发生故障后,通过使用替代模块和配件的方法,使系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至有效运营的一种维修程序。
1.3.26二线维修:包括在一线维修中拆除下来可替代模块和配件的修理和维修程序。
1.3.27三线维修:包括对从二线维修中得到的模块和配件的修理和维修程序。
1.3.28有效性检查:在指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对模块、子系统、整个系统进行测试,以检查其是否完全满足设计功能。
1.3.29验收(核查):通过规定的程序,供应商必须证明设备必须达到的各项测试已满足既定的合同要求。
1.3.30安全性:是指电路、装置或功能的一种特性,它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
行业中指定的设备装置型号,如安全型继电器,就意味着设备装置达到了相应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1.3.31设计使用年限(寿命周期):在一般维护条件下,保证系统或设备正常使用的最低时段。
1.3.32故障:对系统的指定性能的偏离。
一个故障是系统中的一个错误或出错所产生的结果。
1.3.33失效:产品失去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3.34本工程: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线工程。
1.3.35本项目: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线工程正线运营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包括系统的设计、设计联络、设备制造、出厂检验、包装、供货、运输、保险、交货、安装督导、测试、试验、完工测试、系统调试与试验、综合联调、开通、预验收、空载试运行、竣工验收、设备性能确认、人员培训、备品备件和仪器仪表及工具的提供、质量保证期内的系统缺陷的纠正和维护等的整个过程。
1.3.36除上述已经定义的名词术语外,本技术文件所采用的名词术语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信号名词术语》的定义。
1.4用词说明1.4.1本技术文件中带有“须”的条款,表示该条款为强制性要求的条款。
1.4.2本技术文件中带有“应”的条款,表示该条款为严格性要求的条款,正常情况下均应遵循和满足。
1.4.3本技术文件中带有“可”或“宜”的条款,表示该条款为可选性要求的条款。
1.5缩写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X:安全型继电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BI:计算机联锁系统;EB:紧急制动;EBR:紧急制动继电器;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MC:电磁兼容;EN:欧洲标准;FAS:防灾报警系统;GB:中国国家标准;IEEE: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L:交叉感应电缆环线;IP:Internet协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LAN:局域网;LCD:液晶显示器;LED:发光二极管;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SF:平均无运行故障间隔时间;MTBWSF:平均导向危险侧的故障间隔时间;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OCC:控制中心;OSI:开放系统互联;PC:个人计算机;PDI:站台发车指示器;PIS:乘客信息系统;QoS:服务质量;RF:射频;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S:车辆系统;SCADA:电力监控系统;SIL:安全完整性等级;SIR:安全联锁继电器;TB:中国铁道部标准;TFT:薄膜工艺;TMS:列车管理信息系统;UPS:不间断电源;WAN:广域网;1.6项目工作语言1.6.1本技术文件以中文文本为有效文本。
1.6.2本项目工作阶段的所有书面文件资料均采用简体中文文本和汉语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1.7解释权1.7.1本技术文件所有条款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