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生理学
变形游走能力 吞噬活性 含大量溶酶体
吞噬细菌
白细胞 4-10×109/L
嗜酸性粒 嗜碱性粒
0.5-5% 0-1%
数目呈昼夜周期波动性
抑制过敏反应 抗寄生虫
加强炎症和过敏反应 释放组胺和肝素
单核
3-8%
变形运动能力 吞噬活性
吞噬细菌 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淋巴20-40%变运动能力参与免疫反应血小板
100-300×109/L
• 血清(serum):无纤维蛋白原,有血液凝固时内皮细胞 和血小板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含除I,V,VIII以外的 凝血因子)
• 血浆(plasma):有纤维蛋白原,无内皮细胞和血小板 释放的化学物质。(含除III以外的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Blood clotting factor
编号 因子I 因子II 因子III 因子IV 因子V 因子VII
2L水
造血
Hemopoiesis
造血干细胞 未定向祖细胞
定向祖细胞
淋巴干细胞
有核红细胞 巨核细胞
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 单核 嗜碱性 嗜酸性 淋巴 红细胞 血小板 细胞 细胞 粒细胞 粒细胞 细胞
血细胞 Blood cells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60-70%
淋巴细胞 20-25% 单核细胞 3-8%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 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高于或 低于血浆渗透压的称为高渗或低渗溶液。
•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 形状的盐溶液。
• 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但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 溶液。
等渗液
低渗液
高渗液
红细胞正常形态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在生理系统中地位
重要性
血液是生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生成与循环路径
生成
血液主要由造血器官(如骨髓)生成,通过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循环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泵血作用,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部位。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不断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功能。
凝血酶原等。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伤口 愈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肿 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止血功能是血小板最为人
熟知的功能之一。
止血过程及影响因素
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小血流量; 接着血小板迅速黏附于损伤部位并激活,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伤口;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 加固止血栓。
血红蛋白性质与作用机制
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易溶于水。 它具有氧合作用和脱氧作用,能与氧气和二氧化碳 结合或分离。
作用机制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脱氧作用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器官中释放氧气, 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 出体外。
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 疫应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4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Chapter
血小板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小板形态
大一生理学血液的知识点
大一生理学血液的知识点血液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液体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也参与了许多生理活动,比如免疫反应和体温调节等。
在大一生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和血液相关的知识点,本文将从血液的成分、循环系统以及血型等方面来探讨这些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血液的成分。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红细胞是最多的成分,它们携带着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白细胞是我们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抵抗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血小板则参与了凝血过程,当我们出血时,血小板会聚集在出血部位,并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血块,阻止血液的继续流失。
血浆则是由水、蛋白质、荷尔蒙和其他物质组成,它在运输养分和废物的过程中起到了润滑和稳定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一颗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它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管则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从心脏流向各个组织和器官的管道,它们携带着富含氧气的血液。
静脉则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中收集起来,通过一系列的静脉回流最终回到心脏。
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器,它们非常细小,但数量庞大,使得血液能够有效地和身体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血型是血液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人类中,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所含有的抗原和抗体的不同,可以将血型分为A、B、AB和O四种类型。
此外,还有一种被称为Rh因子的抗原,它将血型进一步细分为正、负两种。
血型的不同对于输血和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血型之间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免疫反应。
例如,A型血液中含有A抗原,B型血液中含有B抗原,而O型血液则不含任何抗原。
当A型血液与B型血液混合时,会引起凝结反应,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威胁生命。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二)2024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二)引言概述:第三章血液(二)是生理学中的重要章节之一,本文将对血液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血液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液态组织,承载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和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血液的成分、循环与输送、凝结机制、免疫功能和调节功能五个大点进行探讨。
一、血液的成分:1. 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浆包含水、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
3. 白细胞作为身体的免疫细胞,起到免疫防御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4. 血小板参与了血液凝结的过程,对止血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循环与输送:1. 血液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进行循环,在全身输送养分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物带回肺和肾脏进行排除。
2. 血液通过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系统相互连接,保证血液在全身顺畅流动。
三、凝结机制:1. 血液凝结是保护机体的重要机制,主要通过凝血酶生成、凝血因子参与、纤维蛋白生成等过程实现。
2. 凝血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形成血栓,起到止血和修复伤口的作用。
四、免疫功能:1. 血液中的白细胞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淋巴细胞的识别和杀伤病原体等。
2. 血液中的抗体和补体参与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对病原体进行特异性识别和消灭。
五、调节功能:1. 血液通过携带激素和调节物质,对机体的各种功能进行调节,如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体温等。
总结:第三章血液(二)对血液的成分、循环与输送、凝结机制、免疫功能和调节功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血液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液态组织,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和抵御外界侵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学习血液的相关知识,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复杂生理过程,为临床实践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教学设计血液循环系统
06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与案例分析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发病机制
高血压病主要是由于心脏输出量增加、血管阻力升高或血容量增多等因素导致 。具体可能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原因。
治疗方法
高血压病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如利尿剂、ACE抑 制剂等,非药物治疗则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减轻精神 压力等。
心脏节律性调控因素
• 心脏节律性调控概述:心脏的节律性活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自主神经 系统、体液因素和心脏自身调节等。这些调控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心脏的 正常节律和适应性变化。
• 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 进行双向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 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乙酰胆碱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这种 调节有助于心脏适应不同的生理需求。
传递免疫信息
白细胞中的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具有传递免疫信息的功能,能够将抗 原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并激活免疫反 应。
04
心脏生理与调控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要点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概述
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 性等基本电生理特性,这些特性共同 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泵血功能。
要点二
心肌细胞膜电位与离 子通道
生理学教学设计血液循环系统
汇报人:XX
2024-01-17
• 引言 • 血液循环系统基本概念 • 血液成分与功能 • 心脏生理与调控 • 血管生理与调控 •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与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和器官,同时清除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因此,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医学 、生物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2024年度生理学血液系统ppt课件
2024/3/24
1
目录
• 血液系统概述 • 红细胞生理 • 白细胞生理 • 血小板生理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 血管生理 • 临床相关疾病介绍与案例分析
2024/3/24
2
01
血液系统概述
2024/3/24
3
血液组成与功能
2024/3/24
血液组成
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等。
血小板参与
血小板在血管损伤时黏附、聚集并释放内容 物,促进血液凝固。
20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影响因素
纤溶酶原激活
纤溶酶原在激活物的作用下转变 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
纤溶酶将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 小片段,使其失去网状结构。
纤溶抑制物
体内存在纤溶抑制物,可抑制纤 溶酶的活性,调节纤溶过程。
2024/3/24
24
血管类型及特点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环绕在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 其收缩可控制毛细血管的开放或关闭 。
通血毛细血管
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血管壁 上有较多小孔,有利于血管内外物质 交换。
2024/3/24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管壁薄、通透性大、无 平滑肌分布,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体液调节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强烈收缩,而乙酰胆碱可使血管舒张 ;肾上腺素还能使静脉收缩。
2024/3/24
03
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加,通过心血管中枢的调节
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回降。这种压力感受性反射
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26
微循环组成及功能特点
生理学之血液系统凝血机制
生理学之血液系统凝血机制
人体的血液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其中凝血机制是维
持血液循环和止血的重要环节。
当血管受到损伤时,机体需要迅速
启动凝血机制,以阻止血液不断流失,同时维持血液的流动性。
凝
血机制的调节涉及多种生理学过程,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
活和纤维蛋白形成等。
首先,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受伤部位。
血
小板表面的受体会与受伤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凝血因子发生作用,
导致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形成血栓。
这一过程称为血小板凝集,是
凝血机制启动的第一步。
接下来,凝血因子在血液中激活,形成复杂的凝血酶级联反应。
这些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因子VIII和因子X等。
这
些凝血因子在受伤部位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
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栓。
最后,纤维蛋白网收缩,使血栓更加牢固,同时促进伤口愈合。
随着伤口愈合,机体会逐渐通过纤溶酶等酶类分解血栓,恢复正常
血液循环。
总的来说,血液系统的凝血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它能够迅速响应受伤并启动凝血反应,从而保护机体免受过度出血
的危害。
对凝血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
功能,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生理学中血液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生理学中血液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血液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系统之一,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也负责将废物带回并从身体中排出。
它由血液和器官组成,涵盖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以及骨髓、脾脏、淋巴结等器官。
在人体中,血液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十分复杂,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血液的基本组成血液是血液系统的核心,它是在心脏左心室中产生和泵送到全身的液体。
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其中血浆占据了整个血液体积的55%左右,而血细胞则是占据了剩余的约45%。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由水、电解质、激素、营养物质、蛋白质等多种分子组成。
血浆所包含的氧分子、营养物分子、荷尔蒙和其他生化物质负责将这些物质转运到体内其他组织和器官中。
血细胞则由三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它们的生产以及生成地点是不同的,同时也承担着不同的生名学功能。
红细胞红细胞也叫作红血球,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
它们被看作是氧气的承运人,在红细胞的内部,包含了大量的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并将该氧气输送到身体的成分。
红细胞还包含了一些酶和关键蛋白,它们可以帮助红细胞在体内沿着细微血管中穿行。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卫机制之一,它扮演着身体抵御病原体、外部伤害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保护者。
白细胞的种类非常多,可以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五类。
其中,最常见的白细胞是中性粒细胞,它们有很强的识别病原体的能力,并会释放一些免疫因子来攻击这些病原体。
但是如果身体受感染,中性粒细胞会被吞噬掉,容易使得全身抵抗力下降。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它们主要的功能在于凝血。
当身体遭受外力伤害时,血小板会被激活,聚集在受伤部位形成凝块,这个过程就是凝血。
如果没有血小板,身体每次受到划伤或者其他外伤时都会持续流血,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感染风险。
血液和器官血液系统并不只是由血液构成,还包括了一系列的器官。
这些器官在生理学上非常重要,它们主要通过产生血液中的成分和在荷尔蒙和蛋白质的调节下协调身体的血液系统。
血液系统概述课件
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缺铁、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慢 性疾病、失血过多等。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治疗方法也有 所不同,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或叶酸等。
白血病
总结词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 瘤,由白细胞异常增生引起,可 影响红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导致 贫血和出血等症状。
详细描述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 疗、骨髓移植等,具体治疗方案 取决于白血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 度。
免疫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具有 免疫功能,能够消灭病原体、 中和毒素以及止血等。
调节体温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能够 调节体温,维持身体内部的恒
定温度。
血液系统的循环
心脏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它通 过收缩和舒张运动推动血液在全
身循环流动。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它们将血 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控制盐糖摄入
高盐和高糖饮食会增加高 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 风险,进而影响血液系统 健康。
避免过度饮食
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和代 谢紊乱,增加血液系统疾 病的风险。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 液系统造成损害,应尽量 避免或限制。
定期进行体检
常规体检
定期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血液系统异常,如贫血、血小板异常等。
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增加检查频次,密切关注血液系统健康状况 。
注意饮食健康
均衡营养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 铁、叶酸、维生素C等营养 成分,以维持正常的血液 系统功能。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辅助系统, 它通过淋巴管将组织中的淋巴液回 流到血液中,帮助维持身体的水平 衡和免疫功能。
血液系统生理知识点总结
血液系统生理知识点总结一、血液系统概述血液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是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通过携带氧气、营养物质、荷尔蒙和代谢产物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输送、保护、调节等功能。
二、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形成元素组成,其中血浆是无细胞部分,而形成元素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每一种成分都有着独特的生理功能: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血小板起血液凝固作用。
三、血液的生成血细胞的生成称为造血,该过程主要发生在骨髓和淋巴组织。
在造血过程中,干细胞逐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形成元素。
而红细胞的生成受调控于红细胞生成素等激素的作用。
四、血液的功能1.输氧作用:血液运载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维持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2.营养输送:血液通过携带营养物质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3.排泄功能:通过运送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到相应的排泄器官进行排泄;4.酸碱平衡:帮助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5.免疫功能:白细胞和血小板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6.凝血功能: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五、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是指心脏不断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然后再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到肺、肝和肾等器官进行再生和排泄。
人体血液循环主要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两部分。
六、血液凝固功能血液的凝固功能是机体对于血管损伤时的一种保护机制,其主要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黏附、凝血酶生成以及纤维蛋白生成等。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维持血液凝固功能正常的关键成分。
七、贫血贫血是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或红细胞数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贫血的治疗需根据其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八、血液疾病1.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细胞分化及成熟发生异常所致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血液中白细胞过多、造血组织增生活跃。
2.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血液知识点总结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中机体内各类基本生理过程的科学,其中血液是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
本文将对血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是人体内液态组织之一,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等物质构成,而血细胞则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在机体内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产物、维持体内稳态等重要作用。
1. 红细胞(红血球)红细胞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人体中起到气体交换的主要作用。
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可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2. 白细胞(白血球)白细胞是机体的一种重要免疫细胞,主要负责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和清除机体内的异常细胞。
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和嗜碱细胞等几个亚群。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参与止血和血管修复。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迅速聚集并形成血小板聚集体,释放出多种活性物质促进血管收缩和血栓形成,从而防止出血。
二、血液的循环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在全身进行输送和循环,这一过程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血管的输送功能。
1. 循环系统的结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脏分为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2. 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除。
心脏通过泵血功能,将富含氧气的血液经动脉输送至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
三、血液的凝固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并激活血液凝固过程,这是为了防止出血以及修复受损的血管壁。
1. 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血小板受损或受到一定激活信号后会迅速聚集形成血小板聚集体。
这一过程是通过血小板上的受体相互结合和释放出的活性物质起作用的。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血液系统
(二)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 红细胞的生成所需的原料: 蛋白质:来源于食物 铁 外源性:来自于食物(1 mg/d) 内源性:红细胞破坏后Hb所释放(25 mg/d) 缺铁性贫血,又称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2. 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叶酸、 维生素B12、内因子,这些物质的缺 乏都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男:40-50% 女:37-48%,新生儿:55% 红细胞比容(erythrocrit)
• 血浆:占全血的55% • 成分:水、血浆蛋白、电解质、气体、营养物、
代谢废物、激素等。
•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65-85 g/L
白蛋白(albumin): 40-48 g/L 球蛋白(globulin):15-30 g/L, 分为α1,α2,β,γ球
晶体渗透压: 血浆=组织液,维持水平衡、细胞形态和体积 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维持血容量、水平衡
• 等渗溶液(isosmotic solution)——与血浆渗 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9% NaCl, 5% glucose
• 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能使悬浮于 其中的RBC维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是由不能 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 如:0.9% NaCl, 5% glucose; 1.9% 尿素则不是
1.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 形态:数量最多,50-70%。
• • 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
亡,变为脓细胞。
2.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形态: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 粒。 0.5-5%。
血液系统解剖与生理学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对造血过程进行调控,如促 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等。
04
血液循环与血管系统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呈倒置 的圆锥形,大小约与本人拳头相
等。
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内部被心间隔分为左右两半 ,每半又被房室口分为心房和心
室。
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 过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 在血管中循环流动,为全身各组
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
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血管的组成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它们分别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 身各部位、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以及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 换。
100%
体液调节
激素等体液因素可影响造血过程 和血液循环,如肾上腺素可促进 红细胞生成。
80%
自身调节
血液系统具有自身调节能力,如 当机体失血时,骨髓会加速造血 以补充丢失的血液。
02
血液的组成与性质
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细胞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是血液的主要有形成分。
血浆
由水、蛋白质、电解质、营养物 质和代谢废物等组成,是血液的 液态部分。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 疾病,表现为发热、贫 血、出血、肝脾淋巴结
肿大等。
淋巴瘤
淋巴组织恶性增生性疾 病,表现为无痛性淋巴 结肿大、肝脾肿大、发
热等。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 异常,导致出血倾向, 表现为皮肤瘀点、紫癜
、鼻出血等。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活检、免 疫学检查等,用于明确疾病的类型和 严重程度。
生理学 血液系统
二、血型 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精品课件
2、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原则 首选同型输血
精品课件
3、交叉配血试验
精品课件
二、Rh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有无D 抗原
2、 Rh血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输血反应 (2)、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1、数量和功能
男 (4.0—5.5)*1012/L
女
5.0)*1012/L
120—160g/L 150g/L
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生理特性
①可塑变形性
②渗透脆性
③悬浮稳定性 血沉(精品课E件SR)
(3.5— 110—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生成
第三章 血液
一、概述 二、血浆 三、血细胞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五、血量与血型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掌握)
精品课件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了解)
1、颜色
2、比重 全血(1.050—1.060) 红细胞
蛋白
血浆(1.025---1.030) 血浆
3、粘滞性 全血( 4—5)倍 红细胞
血浆(1.6—2.4)倍 血浆蛋 白
4、血浆渗透压 大小与血浆中溶质数量的
多少成正比
5、酸碱度 PH值7.35—7.45 精品课件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
精品课件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原
2.5:1
白球比值(A/G)正常时1.5—
①生成部位 红骨髓 (再障) ②造血原料 铁和蛋白质(小细胞低色素性) ③成熟因子 叶酸和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 ④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 血
生理学 血液系统(二)2024
生理学血液系统(二)引言概述:血液系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系统之一,承担着输送氧气和养分,维持体内稳定环境,以及抵御疾病的功能。
在上一篇文档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血液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血液系统的另外几个重要方面。
正文内容:1. 血红蛋白和氧气运输a. 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b. 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过程c. 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的区别d. 氧气在体内的运输方式e. 缺氧的生理效应和适应性改变2. 血液凝固与止血机制a. 血液凝固过程的主要步骤b. 调控凝血过程的因子及其功能c. 血小板的作用和功能d. 凝血与抗凝血因子的平衡e. 血液凝固功能的生理病理调节3. 免疫系统与血液a.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b. 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功能c. 免疫反应的类型与机制d.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e. 血液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角色4. 血液代谢与调节a.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b. 红细胞的能量代谢c. 血液pH的调节d. 血液中的酸碱平衡机制e. 血液中其他重要代谢物质的调节作用5. 血液与药物代谢a. 血液中药物的传输和代谢b. 药物在血液中的扩散和吸附c. 肝脏和肾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d. 药物代谢相关的生理因素e. 药物在血液中的清除和排泄总结:血液系统是人体健康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从血红蛋白和氧气运输、血液凝固与止血机制、免疫系统与血液、血液代谢与调节、血液与药物代谢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深入了解血液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血液 系统 生理学
③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①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引起的过敏反应
②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单核-巨噬细胞
① 吞噬、消灭细胞内致病微生物 ② 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
细胞介素, 参与机体防卫机制 ③ 产生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
胞的因子
淋巴细胞
T细胞: ① 具有细胞免疫功能 ② 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
血量(blood volume)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
(一)血液的组成
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浆包括:
血浆
血① 晶体物质溶液 水、电解质、小分子、 液有机化合物、气体
② 血血细浆胞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二)血浆蛋白的功能
1.营养 2.运输 3.缓冲 4.形成胶体渗透压 5.参与机体免疫 6.参与凝血和抗凝
前激肽释放酶均为蛋白酶原 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VK 因子Ⅴ、Ⅷ为辅助因子(凝血加速因子)
凝血过程(经典)
X
Xa
Ⅳ+Ⅴa+PF3
II
IIa
I
Ia
因子Ⅹ的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
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外源性激活途径
由因子Ⅲ(TF)触发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内在途径
SK
巨大的挑战(空间)
刺激物、抑制物
什么是适当的比例?
(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WBC)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数量:(4~10)x109个/L
中性粒细胞功能:
① 吞噬、杀灭细菌
② 清除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渗透压示意图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1、数量和功能 男 (4.0—5.5)*1012/L 女 (3.5—5.0)*1012/L 120—160g/L 110—150g/L 生理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2、生理特性 ①可塑变形性 ②渗透脆性 ③悬浮稳定性 血沉(ESR)
三、血小板
1、数量和形态
(100—300)*109/L 〉1000 血栓 〈50 出血 寿命 7—10天 2、生理功能 ①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②参与生理性止血和凝固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定义: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凝血因子
2、血液凝固的过程
第三章 血液
一、概述 二、血浆 三、血细胞 四、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五、血量与血型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掌握)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了解) 1、颜色 2、比重 全血(1.050—1.060) 红细胞 血浆(1.025---1.030) 血浆蛋白 3、粘滞性 全血( 4—5)倍 红细胞 血浆(1.6—2.4)倍 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大小与血浆中溶质数量的 多少成正比 5、酸碱度 PH值7.35—7.45 Nahco3/H2co3 缓冲对
第二节 血浆
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 (掌握)
1、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 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白球比值(A/G)正常时1.5—2.5:1 肝功能异常时比值下降或倒置. 2、无机盐 : 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NPN 是蛋白质和核酸的 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排出体外。 测定血浆NPN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 质的代谢水平和肾的排泄功能。 4、其他 营养物质、激素、气体分子
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②凝血酶的形成 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3、抗凝物质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4、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二、纤维蛋白溶解 1、纤溶酶原的激活 2、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纤溶抑制物
第五节 血量与血型
一、血量 相当于体重的7%--8%,10%无症状,20%血压下 降,30%危及生命。 二、血型 ABO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生成
①生成部位 红骨髓 (再障)
②造血原料 铁和蛋白质(小细胞低色素性)
③成熟因子 叶酸和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 ④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性贫血 雄激素 破坏 寿命120天 脾脏
二、白细胞
1、分类和正常值 (4—10)*109/L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二、血浆渗透压(掌握)
渗透压就是指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所具有的保留和 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 晶体渗透压 80%Nacl 5765mmHg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 25mmHg 2、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①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
细胞的正常形态有重要作用。
②胶体渗透压在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
2、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原则 首选同型输血
3、交叉配血试验
二、Rh血型系统
1、分型依据 有无D 抗原
2、 Rh血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1)、 输血反应 (2)、母婴血型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