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发展趋势。
4.了解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2.新工业区的概念及特点。
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环境的影响。
4.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概念。
2. 活动一:小组讨论- 将课堂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课前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有哪些不同之处?- 请学生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 活动二:小组报告-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展示该工业区的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
-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报告内容,受到其他小组的提问,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4. 活动三:小组讨论- 要求学生讨论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并列举一些案例。
- 一名小组成员代表小组讲述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活动四:制定行动计划- 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和行动参与传统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
- 小组成员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环保项目和实施计划。
- 学生代表向全班做出汇报,得到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
6. 作业要求:- 写一份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观点。
- 根据自己的环保兴趣和行动计划,写一份个人在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环保事业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在制定行动计划和个人作用写作中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延伸:可以安排一次到当地的传统工业区或新工业区实地考察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区的特点和环保现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完成以下作业:
a.选择一个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差异,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b.结合教材中的案例,思考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并尝试分析这些因素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具体表现。
c.搜集有关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分析其转型升级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新工业区发展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者的差异。随后,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有的工业区被称为传统工业区,而有的被称为新工业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直观印象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互动提问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4.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针对工业布局的演变及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教学过程: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为什么有的传统工业区会衰落?新工业区的发展有哪些优势?”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作业要求:
a.分析报告需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字数不少于800字。
b.分析影响工业布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时,要求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c.案例搜集要求真实可靠,分析要深入浅出,能体现出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3.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4.作业评价: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时间2019-03-01 教案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学设计
一、标分析
1标要求
A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与发展特点;
B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标层次
最低要求学会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与发展特点。
通过案例认识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高要求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分析其形成的条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不同版本的标体现
A人教版通过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意大利工业小区与浙江温州乡镇企业的比较及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新工业区的区位条。
B东版通过知识窗亚洲硅谷班加罗尔、高新技术产业与环境污染反映影响工业区位的形成条及新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活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及传统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湖南版通过阅读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和活动想一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专业镇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发展特色实现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这一标;通过工业与环境及活动、阅读实现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定义、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探究不同工业区类型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与特点a. 工业区的定义b. 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原因c. 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a. 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阶段b. 典型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案例3. 新工业区的定义与特征a. 新工业区的概念b. 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c. 新工业区的主要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a. 产业结构上的差异b. 地域分布上的差异c. 发展模式上的差异5. 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a. 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b. 我国工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c. 我国工业发展的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发展历程以及新工业区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类型。
3.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关于工业区的相关章节。
2. 课件:展示工业区的图片、图表和案例。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工业区的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精神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工业区的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的变迁和发展。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优势。
3.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优势。
四、教学难点:1.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2. 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优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
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区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和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优势。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主要传统工业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如深圳、苏州等)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展特点。
4. 比较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异同,总结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区发展的未来趋势。
七、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讨论如何促进我国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11:4.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不同。
3.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4.理解刺激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工业地域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关心和参与程度;强化科学的区位观;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存在的问题及其综合整治的途径。
2.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3.美国“硅谷”崛起的区位条件。
五、教学难点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的主要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2.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不同。
六、教具准备七、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主要传统工业和新工业区的分布图,让学生从图中归纳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由此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一提起德国的鲁尔区,人们就会想到在煤矿和钢铁厂里辛苦工作的人们。
而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煤矿和钢铁厂的数量大幅减少,服务业和其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取代煤钢而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如今,林立的烟囱、废弃的井架和高炉已陆续变成了农田、绿地、商业区、住宅区、展览馆等。
【思考】电子工业投资商为什么不愿意在鲁尔区建厂?鲁尔区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经济结构成功转型?1.识记: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分布地区和特点。
2.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3.应用:掌握新工业区的类型及区位条件。
一、传统工业区1.分布地区:世界上的传统工业区主要有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发展条件: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工业部门:传统工业部门主要有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地理《传统⼯业区与新⼯业区(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中地理⼈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3 节传统⼯业区与新⼯业区【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业⽣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的地理思维能⼒;学会独⽴或合作进⾏⼯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业图表和⼯业数据的技能。
提⾼学⽣地理思维能⼒、综合分析能⼒及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能⼒知识迁移能⼒。
过程与⽅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多种⼿段收集⼯业信息,尝试运⽤所学的⼯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业信息进⾏整理、分析,并运⽤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传统⼯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课时安排】2 课时第1 课时【教学过程】【导⼊新课】由学⽣说出影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如果给⼀个⼯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我们就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法。
⼀、传统⼯业区【讲授新课】⾃主学习读课本65 页第⼀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传统⼯业区?(2)传统⼯业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传统⼯业区有哪些主要⼯业部门?(4)传统⼯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临哪些问题?1、传统⼯业区的概念很多传统⼯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纺织等传统⼯业为主,以⼤型⼯业企业为核⼼,逐渐发展起来的⼯业地域。
2、传统⼯业区的特点发展基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为主⽣产规模→⼤型化⼯业分布→⾼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运输量⼤、污染严重3、传统⼯业区的分布德国鲁尔⼯业区、英国中部⼯业区、美国东北部⼯业区、我国辽中南⼯业区等。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其衰落的主要原因、综合整治的方式的案例分析和与我国辽中南老工业基地的对比,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关心和参与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通过意大利新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与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及中关村的对比,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通过学习能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2.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新工业区一、典型的新工业区1.典型代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2.共同特点:⑴时间新:一般使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
⑵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
⑶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二、典型案例(1)——意大利新工业区(二)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分布(教材69页图4.16)传统工业区:意大利西北部,以米兰、都灵、热那亚构成的波河平原西部的三角地区工业化未普及地区:意大利南部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三)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1.以雇员在2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为主。
2.以轻工业为主。
3.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4.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
5.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工业小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独特发展模式例:萨斯索罗瓷砖工业小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众多工业小区的代表?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2.温州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有什么不同之处?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而温州虽是生产同种产品,但联系、协作不如意,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3篇一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3. 教学用具把课本中的相关图形可制作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搜集一些有关传统工业发展的新闻报道资料及景观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4. 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
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第八节,传统工业区。
[新课教学]传统工业区(板书)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概念(板书)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课程中关于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内容。
通过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以及新工业区的崛起,使学生了解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分析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掌握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3)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影响;(2)新工业区的特点、崛起原因;(3)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比较;(2)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区的特点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工业区地理现象的兴趣。
2. 传统工业区:(1)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影响;(3)案例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兴衰原因。
3. 新工业区:(1)介绍新工业区的定义、特点;(2)分析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3)案例分析:以珠三角为例,分析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和挑战。
4. 比较与讨论:(1)分组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2)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3)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其他典型工业区的特点和影响;3.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新工业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和崛起原因;3. 不同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4. 案例分析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5. 关注社会发展和地理问题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c.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新工业区的特点。
c.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教学难点:a.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b. 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类型的工业区。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定义和发展趋势。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区的概念和发展。
2. 讲解:详细讲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比较: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工业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评价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工业区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特点、异同。
2. 选取一个具体的工业区案例,分析其发展特点和优劣势。
六、教案主题:传统工业区的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b.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工业区发展的能力。
2. 教学重点:a. 某个具体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b. 该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教学难点:a. 如何分析和评价工业区的发展。
七、教学内容:1. 选取某个具体的传统工业区作为案例。
2. 分析该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现状。
3. 评价该工业区的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案例工业区。
地理教学: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比较教案
地理教学: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和特点。
2、掌握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
3、开展讨论,激发学生调查、研究和思考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区别。
2、认识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
3、掌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和城市发展。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和讲解。
2、小组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四、教学内容: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传统工业区主要指二十世纪初的欧美工业化时期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常见的传统工业区都在沿海、海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如美国的底特律市和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以及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
传统工业区具有制造技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集聚、产业关联性强、产品重量大,运输条件高的特点。
2、新工业区的定义和特点新工业区是指现代科技和信息时代兴起的工业新兴区域,集成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发展,集成了高科技产业和服务型产业,如硅谷和范围更广泛的加州南部的科技谷地。
新工业区具有创新性、高科技、以知识为核心、集聚和组合为主要特点,同时具有多文化性和多元化性。
3、传统工业区的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各地的传统工业区都正在经历产业和城市转型。
一方面,产业结构在转型,传统重工业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出现了以电子、自动化、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环保等为主的新型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在城市转型方面,随着生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原有的传统工业园区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将原有的传统工业区改造为新型工业园区,从而增加城市新生态的发展。
4、新工业区的产业转型与城市转型新工业区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同样在不断进行。
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模式的崛起,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万物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学会分析工业区的转型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兴趣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1)传统工业区的定义;(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我国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2. 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1)新工业区的定义;(2)新工业区的主要特点;(3)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比较(1)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差异;(2)案例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发展。
4. 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2)珠江三角洲新兴工业区的崛起。
5. 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工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3)案例分析: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崛起原因;(3)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教学难点:(1)新工业区崛起的原因分析;(2)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发展历程和转型策略;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小组讨论法:讨论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2. 案例资料:收集我国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转型案例;3.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资料和教学内容。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工业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统工业区的定义与特点2. 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3. 新工业区的概念与特征4. 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5. 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传统工业区:介绍传统工业区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
3. 讲解新工业区:介绍新工业区的概念、特征以及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
4. 分析案例:选取国内外典型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案例进行分析。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总结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6. 总结与评价: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表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典型的传统工业区和一个新工业区,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工业区的特点。
2. 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考察所学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感受。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整理成报告,进行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关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_初一地理下册教案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学问点总结:工业区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本钱、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峻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峻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峻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进展条件分析(一)分析思路某地进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根底(农业可以为工业供应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进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供应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进展工业的条件是:(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大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沟通;(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气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根底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治理阅历的优势;(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进展经济的优待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进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进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高一地理教案: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分布。
2.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分析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2.教学难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工业区位因素,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工业区有不同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特点及分布。
三、课堂讲解1.传统工业区a.概念:传统工业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某一主导产业为核心,形成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大,产业链完整,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以重工业为主。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
2.新兴工业区a.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在新技术、新产业、新市场的推动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工业企业集群。
b.特点:规模较小,以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企业之间联系相对松散。
c.分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四、案例分析1.以我国某传统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2.以我国某新兴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发展优势及未来趋势。
第二课时一、课堂讲解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a.自然因素: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
b.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c.政策因素: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
2.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a.传统工业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产业链完整。
b.新兴工业区: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二、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促进传统工业区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三、课堂小结2.强调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不同类型工业区的形成原因。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等奖教案】
课时计划课题: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决方法:比较归纳法知识迁移应用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地域【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二、新工业区1.【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2.【案例】美国“硅谷”【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讲授】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板书】一:传统工业地域讲授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5.存在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开始衰落。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引导学生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区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水陆交通;5.广阔的市场。
出示鲁尔工业区工业部门联系图(其中五大工业部门名称留空),让学生根据工业发展的条件,填写出工业部门的名称。
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优秀教案范文合集
一、教案名称:高中地理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比较分析教案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理解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能够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并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三、教学重点:1. 传统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新工业区的概念、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分析。
四、教学难点:1.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分析。
2. 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珠三角新兴工业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工业区?什么是新工业区?它们有什么特点?2. 传统工业区:a. 讲解传统工业区的概念:指我国改革开放前,依托资源、能源优势,形成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区域。
b. 分析传统工业区的特点: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污染严重、转型升级困难等。
c. 探讨传统工业区的形成原因:政策导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
3. 新工业区:a. 讲解新工业区的概念:指我国改革开放后,依托市场经济,形成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区域。
b. 分析新工业区的特点:技术创新、产业集聚、环境友好、发展迅速等。
c. 探讨新工业区的形成原因:政策扶持、市场需求、人才优势等。
4.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异同:a. 相同点:都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b. 不同点: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区域特色、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
5. 现实问题分析: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珠三角新兴工业区发展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在转型升级、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异同,使学生掌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研究工业布局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分析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异同,使学生掌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第3 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
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弱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及知识的迁移。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学生说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提出问题:
如果给一个工业区的实例,你能否分析它形成的优势条件吗?下面我们就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学习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的特点的分析方法。
一、传统工业区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读课本65 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2)传统工业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传统工业区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4)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1、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很多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2、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发展基础→ 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
工业部门→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
生产规模→大型化
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
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3、传统工业区的分布
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合作探究:案③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阅读课本65 页案例3,思考以下问题:
1、德国鲁尔区曾有哪些促进发展的条件?
2、以鲁尔区为例,分析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鲁尔区有哪些整治措施?
师生探讨:
①结合课文和图4.9 说一说鲁尔区的主要矿产是什么?②鲁尔区没有铁矿,它邻近的其它国家有没有铁矿?③找出流经鲁尔区和其附近的河流, 有没有运河?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鲁尔区的水上交通便利,陆上交通如何?④鲁尔工业区分
布欧洲的哪一部分? 这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对鲁尔区的工业产品销售有何影响?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
鲁尔区包括了11 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
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德国鲁尔区形成于19 世纪中叶,面积仅占全国的1.3%,人口占全国的9%,工业产值占全国的40%以上,钢产量占前西德70%。
德国工业的心脏。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①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 亿吨,占全国的90%。
②与铁矿产地距离近
法国东北部铁矿;来自国外的铁矿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
④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拓展补充:
1. 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是什么?
2. 英国中部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是什么?
3. 我国辽中南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因素是什么?
师生探讨: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②煤炭工业衰退对钢铁工业有什么影响?钢铁工业衰落还有其它什么原因?
③鲁尔区的工业集聚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地的经济活动有什么
影响?
鲁尔区的衰落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①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增高;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③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
④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师生探讨:
20 世纪60 年代鲁尔区对症下药开始了综合整治。
从图4、13 可以看出针对工业结构单一、工业分布过于集中、经济的单一化、环境污染等方面分别采取措施
是什么?
(3)鲁尔区的综合整治(20 世纪60 年代)
鲁尔工业区如何综合整治?
①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优化环境
活动
阅读案例3,回答以下问题1、
分析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1)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
(2)与铁矿产地距离近
(3)便捷的水陆运输条件
(4)广阔的市场
2、归纳鲁尔区曾经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主要原因有:
(1)鲁尔区煤炭长期开采,由露天开采逐渐变为井下开采,生产成本增高;(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巴西等国钢铁工业的崛起,以及钢铁替代产品的广泛应用,导致世界钢铁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
(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工业(采掘、煤化工)衰落;
(4)由于过度集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重,新兴工业不能在这里发展,经济发展缺乏新的增长点。
3、参考鲁尔区综合整治的经验,在分析我国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为它的改造献计献策。
(1)辽中南工业区有哪些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场。
(2)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丰富的资源
比较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区位的异同。
同: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略。
资源条件是辽中南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两个重工业区煤炭资源、交通、市场条件都很优越,但是鲁尔区内铁矿资源不丰富,辽
中南水源供应紧张。
规律总结:
传统工业区可持续发展分析思路
传统工业区是发展历史比较悠久的工业地域,在世界工业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对其做可持续发展分析时,主要采取以下思路:
1. 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传统工业区形成的优势区位条件(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构成特点
2. 分析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衰落原因):
传统工业区发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优势会逐步丧失,进而出现许多问题,最终导致衰落,分析时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工业区的产业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世界上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1)工业过于集中,导致工业用地紧张,水源紧缺,社会问题严重
(2)工业大部分有污染,一些还是严重污染的工业部门,污染工业集聚分布,
使环境状况变差,不易治理
(3)传统工业区的工厂规模较大,一时转变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受工业惯性的影响比较困难
(4)传统工业区运输量较大的工厂过于集中,对交通压力过大
(5)工业生产局限于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
(6)资源消耗量大,导致资源短缺
(7)产品老化,市场竞争力差
3. 分析传统工业区的整治措施:
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一般从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一般途经如下:(1)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迁入的企业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对原有传统工业部门进行大力改造,促进其经济结构多元化(2)调整工业布局,充分发挥邻近地区的区位优势,使工业布局适当分散(3)发展、建设交通运输业,完善交通运输网
(4)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关闭或转移一些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美化环境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和特点,以鲁尔区为例,分析它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整治措施,同时与辽中南工业区对比,为它的改造献计
献策。
【板书设计】一、
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分布)
发展条件
2、特点
工业部门
衰落原因3、鲁尔区
面临问题治理措施
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