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8章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3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8章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3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以及节约用电的意思。

教学器材教师用具:一只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电功率的电灯炮(220V40W),一只实验用的小灯泡。

学生实验器材:干电池两只,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2.5V”的小灯泡和灯座各一,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灯泡,让一位同学观察上面所标出的参数,并说出这两个参数分别代表是什么?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刚才A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灯泡上都标有这样的参数,它告诉了我们它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要是没有上面的参数,我们使用起来就会遇到麻烦,比如说家里客厅灯泡坏了要换,要是不知道额定功率,总不能一个一个的去试,看哪一个合适。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小灯泡,它上面标有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吗?生:上面标有额定电压,但没有额定功率。

(可能有的灯泡上额定电压也没标出,但可以通过灯心的颜色分辨,蓝色额定电压为2.5V,绿色额定电压为3.8V,可以向学生这一小常识)师:那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你们手中的小灯泡额定电功率是多少吗?生:想。

师:其实老师也不知道它的额定电功率是多少,我也非常想知道,不过老师一时还没想出办法,你能根据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帮老师这个小忙吗?想一想,相信你们能行。

3.3分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在你的方案中要用到那些仪器。

同时板书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电功率。

4.讨论结束,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能出现的意见有:①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根据计算功率的公式P=IU计算得出结果,实验电路图如下:②在上诉设计中再加上一个滑动变阻器,电路图如下:SA V若出现以上情况,可由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同学指出第一种意见的不足,并说明自己加入滑动变阻器的理由及其作用。

初中物理《电阻》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阻》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电阻》实验教学设计作者:张勇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3期江苏昆山市城北中学(215300)张勇明一、设计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课堂中起辅助和引导作用。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努力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器材:旋钮式调光台灯、固定有各种电阻线的塑料板、电源(干电池3节以上)、电流表、开关、2B铅笔芯(剖去一半,留下带笔芯的一半,中间用透明胶布固定)、日光灯丝、酒精灯、小灯泡(2.5V)若干、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时的实验设计1.播放流行音乐《江南Style》,让一位学生上台将音量慢慢调响,再慢慢调低,让学生认识到音量的变化,表明通过喇叭中的电流也在发生变化。

2.让一位学生上台调节台灯的亮度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台灯亮度的变化,表明通过灯丝中的电流也在发生变化。

(二)课堂探索过程中的实验设计1.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具体方法,然后进行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先接好一个实验电路(2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电灯的电路),然后用桌上的器材设法改变通过小电灯中的电流。

器材有:多节干电池、2B铅笔芯(剖去一半带笔芯)、日光灯灯丝、固定各种电阻丝的塑料板、多个小灯泡等。

学生实验后,答案很多,如:多接个小电灯,多接或少接一个干电池,变换接入铅笔芯的长度、接入一段金属线等,教师一一给予肯定和表扬。

然后归纳得到结论:改变电路两端的电压或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电阻能改变电流。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后得出:电路中接入导体后电流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

从而得到电阻概念,并理解: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越大,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大。

2.设计学生实验,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任何导体都有电阻,不同的导体电阻往往不同,那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供的固定有各种电阻线的塑料板后,提出猜想:电阻可能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案背景面向学生:初中学科:八年物理课时:1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预习,设计实验电路图及实验过程,并形成实验方案备用。

教学课题测量小灯泡和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分析我个人觉得,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在第六章第三节《电阻》和第七章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这两节的内容安排上略有疏漏。

在《电阻》一节中没有提到导体的电阻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这一事实,虽然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一节中最后一思考题的方式提示三次测量的结果为什么会有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最后得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这一结论。

但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一节中很多同学经过实验后会认为是加在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引起电阻的变化的。

这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结论相悖。

所以有的同学会感到迷茫。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讲《电阻》一节时,一定要强调温度可以影响某些导体的电阻,在学生的思想中打下一定的烙印。

而在本节的教学中可将实验扩展一下,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的基础之上测小灯泡的电阻,两次实验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验现象的类比,激发学生思维、探究实验、交流、协作的欲望和需要,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入探究现象的本质,进行知识的合理演绎拓展,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演绎、应变及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类比迁移、综合应用知识的灵活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的阻值。

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了解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及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应用欧姆定律,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属性,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提问电流、电压及电阻的测量,教师展示灯泡,提出思考,如何测量灯泡内灯丝的电阻呢?进行猜想。
第二环节:探究实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测量方案,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欧姆定律的公式来着手设计,尤其是在设计表格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考虑灯泡的亮度,便于实验结论的分析与得出。
第三环节:发现与拓展。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感知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并为后面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作好铺垫。
【教材分析与处理】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也是“电阻”内容的辅垫,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井最终找到影响钨丝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作如下设计。第一环节:打开探究之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
器材: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电池组(3V)、定律电阻(10Ω)、滑动变阻器、导线、实验报告单。
教学设计
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包括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等等。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等,特别是关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与再提高。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初中物理电阻教案(篇1)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教学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实验法。

定值电阻、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若干、PPT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实验室里有些定值电阻没有标签了,你能帮老师重新贴好正确阻值的标签吗?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二、新课教学(一)伏安法测量电阻1.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测出没有标牌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呢?这种方法又称(法),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测量长度的实验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减小误差的?测量电阻实验中我们怎样减少误差,还需要哪种器材来达到此目的?3.请设计测量定值电阻实验电路图。

4.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设计意图: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喜欢动脑思考。

实验步骤:(学生口述实验步骤)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

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②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④根据公式RUI计算出R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⑤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的值,并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记入表格中⑥ 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过渡语:我们平常使用的灯泡中的灯丝是否有电阻?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想想做做”,小灯泡的电阻如何测量呢?(1)实验电路图(学生完成)(2)实验步骤①断开开关,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初中物理: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初中物理: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关于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得实验【方案一】运用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步骤:步骤一、请你在右图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时所需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步骤二、将电压表在Rx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x步骤三、将电压表在R0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0步骤四、根据你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Rx的表达式(用符号表示)【方案二】运用一只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要求:请你在右图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评估交流:(1)从实验操作角度看,以上两个方案中,方案更好.(2)好在(只要求写出一条)2.小明用“伏安法”测量定植电阻Rx的阻值,实验提供的实验器材有:A.待测电阻Rx(阻值约为200Ω);B.二节干电池(每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C.电压表一个(量程0~3V,0~15V);D.电流表一个(0~0.6A,0~3A);E.滑动变阻器R0(规格为100Ω,2A);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则;①小明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待测电阻Rx的阻值,则该电路中电流表所选用的量程对应的分度值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约为 A。

②小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实验不能较精确地测量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那么,为了能较精确的测出Rx的阻值,请你只利用提供的部分器材重新设计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案:A.在虚线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可行实验电路图,要求连接好电路后,电表的位置不移动就能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其中,部分已画好)B.根据所画的电路图,用铅笔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符合要求的电路(没有选用的器材就不要连接。

其中,部分导线已连好)C.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第一步: ;第二步:。

D写出待测电阻的表达式Rx= (用实验步骤和题中的相关字母表示)①0.02A;0.015②A:省略;B:省略;C 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零观察电压表的示数U1;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观察电压表的示数U2;D.Rx=212100U U U ∙Ω-3.用实验室提供的常用器材(电源是一节干电池)测电阻时,小明外与另外三位同学各自设计了下列甲、乙、丙、四个电路图。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初三全册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初三全册电阻的测量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初三全册17【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即伏安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意义。

学会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缘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爱好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精神。

【重点与难点】设计实验电路,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分析实验数据。

【教具与学具】干电池、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三、评判小结1.学生小结学到的知识。

2.什么是伏安法?3. 当堂检测。

(课件展现)积极回答,摸索并完成相关练习。

检测学习成效,加深对伏安法的明白得。

四、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1、22、设计一份实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⑴实验目的⑵实验原理⑶实验器材⑷实验步骤⑸实验电路图⑹实验数据记录表格⑺实验结论。

倾听,认真完成。

提升能力,让学生明白实验报告格式和规范,为以后的小论文写作作好预备【板书设计】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实验方法: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即伏安法测电阻)2、实验原理公式:R=U/I3、实验电路图4、实验器材:干电池、小灯泡(2.5V)、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电压U 电流I 灯泡亮度电阻R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

关于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6篇九年级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的第三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重要的实验内容,是欧姆定律的应用和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基础,可以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对新学知识的铺垫,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难点: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求出小灯泡的电阻;得出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学生刚刚学习了“欧姆定律”,第二次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电学仪器,在这种情况下来学习本节课,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能否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步骤。

(2)能否准确的连接实验电路。

(3)能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问题引导、指导学生实验探究。

学法:思考、讨论、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约2分钟)通过问题,欧姆定律的内容,用公式表示欧姆定律,及公式的变形,让学生考虑如何测灯泡灯丝的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测出U、I,再根据R=U/I,即可算出灯丝电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提出问题】
如果有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只,你能测出它们的电阻吗?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I=U/R,可变形得出R=U/I,因而只要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就可以计算出电阻值R。

这种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

2、实验步骤:
(1)设计电路如图15-1所示,并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图15-1
(2)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观察每次对应的电流的数值,将两电表三次实验的读数填入表格中。

(3)断开开关,整理仪器。

(4)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个对应的电阻值,计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3、实验记录表格
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小灯泡或被测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
【评估与交流】
1、注意分析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一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因为待测电阻的阻值我们不知道,万一它的阻值很小,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所以在电路中串联入滑动变阻器过程中,变阻口碑载道滑片应放在电阻值最大位置,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二是为了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那么电压表、电流表只有唯一的一组读数,只能求得一个电阻值。

有了滑动变阻器,可通过改变变阻器电阻来改变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这样可以获得多组数据,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应注意:每个小灯泡的金属灯口上都标着它的额定电压,接通电源后可通过调节变阻器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节到额定电压。

测量时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次降低,获得几组数据。

因为用电器(灯泡)两端的额定电压是保证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值。

当高于额定电压值时,根据欧姆定律,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就会比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流值大,这对用电器的使用寿命是有很
大影响的,严重时会烧坏用电器。

因此,从设备安全考虑,测量时要使电压逐次降低,而不是升高。

3、连接电路时要将开关断开;应利用试触法选择电表的量程;在不超过量程的情况下,应使用较小的量程,这样测出的数值较准确一些;连接电路时,可暂不连接电压表,先将主电路各器材串联好,再将电压表并接在待测电阻的两端,这样可避免因接线太多而出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