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合集下载

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呢

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呢

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呢新兴产业主要有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七个领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三大新兴产业包括哪些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

新技术一开始属于知识的一种形式,其成果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业化,最终形成一个产业。

比如生物工程技术,只是五六十年代或者更早的技术,所以就成了生物工程产业。

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

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视为非常有前途的新兴产业。

同样,IT行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兴产业。

比如几百年前,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纱机,形成了纺织业,使得整个纺织业发展迅速。

相对而言,纺织行业是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比如钢铁行业的改造。

已成为新材料产业,生产耐酸、耐碱、耐磨、柔韧性好的复合材料和新兴材料。

同样,用新技术把传统商业改造成物流业。

这些产业转型的核心是与传统产业相比,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产业化。

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产生了最多的百万富翁。

而我们把媒体当成事业,这是一种补贴。

新兴产业包括的方面1、节能环保:环保节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

荧光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寿命却始终不尽如人意,在延长其使用寿命方面还有很多潜力。

2、生物育种:生物育种的定义是培育优良生物的生物学技术。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

3、新医药:新医药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造福于中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且是对世界医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中国医学界一代人甚或几代人神圣的使命,是一项远非子承父业、一门一户、一省一地所能完成的光荣而艰巨的大事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

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现阶段,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加快推进。

《决定》提出,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新一轮产业比拼的硝烟即将燃起,百余家相关上市公司跃跃欲试。

⊙记者魏梦杰○见习编辑艾家静
漫长的等待之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终名单终于浮出水面。

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将被重点培育,加快推进。

会议确定,将对七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市场分析人士对此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公司,多为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新秀”,为做大做强,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方面的支持。

《决定》的出台不仅利于为相关公司输送新鲜“血液”,还将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其中。

“相对于传统产业,七大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其间不乏佼佼者,部分实力较强的公司甚至可与世界同行叫板。

”该市场人士表示。

目前,在市场热点显得难以为继的背景下,七大产业无疑将成为新兴奋点,其细分领域的上百家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国家七大产业振兴计划概述

国家七大产业振兴计划概述

国家七大产业振兴计划概述目前,国家为促进经济转型,出台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涉及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重点培育对象。

该产业主要分为六大类,即节能电力电子设备、低碳减排类公司(CDM)、电厂脱硫、节能建材行业、污水处理及固体垃圾处理和半导体照明产业。

2、新一代信息技术:嫁接传统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主打“升级牌”,涵盖六大领域。

据了解,“新一代信息产业”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其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

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

目前处于部分产品商业化进程。

物联网产业链尚不成熟,而作为物联网基础的传感技术如RFID、二维码等和信息采集及应用的安防、智能楼宇等有望在中短期内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在三网融合方面,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

目前广电系企业获得IPTV控播权,然而分散的广电网络仍然是横亘在三网融合面前的一道难关。

在高端软件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以及云计算将成为后市亮点。

3、生物产业:面临新发展机遇,告别营养不良。

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出来的生物制剂产业。

目前,发展到一定规模就“长不大”——已成目前中国许多生物企业的“通病”。

生物产业的相关专家一致认为,培养龙头企业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做大产业规模,行业整体升级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下称《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被确定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支柱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一)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推进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

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业。

简述七个生态,六大主导产业的具体内容 -回复

简述七个生态,六大主导产业的具体内容 -回复

生态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生命的栖息地和资源的产出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已经越来越重视,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有七大生态类型,分别是森林生态、湿地生态、海洋生态、河流生态、湖泊生态、草原生态和城市生态。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关联、互为依存,构成了我国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

1. 森林生态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类型之一,它们为地球上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在我国,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各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景观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管理。

2. 湿地生态湿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还能够调节地表水文循环,净化水质和保护沿海生态系统。

我国已建立了一些湿地保护区,致力于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3. 海洋生态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环境。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4. 河流生态河流是生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它们能够为周围的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我国着力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实现了水域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5. 湖泊生态湖泊是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还能够为沿岸居民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我国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建立了湖泊保护区和湖泊生态保护工程。

6. 草原生态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它们不仅可以改善气候、保持水土资源,还是畜牧业的重要基地。

我国加强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积极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

7. 城市生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关注的热点。

城市化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城市规划与管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七大新兴产业

七大新兴产业

日前,《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列为现阶段的重点发展对象;未来两到三年内,政府将至少引导1000亿的资金投入到7个新兴产业中来。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表示,利好兑现之后相关板块“见光死”的可能性不大,建议继续关注政策超预期的品种。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众多子行业,但是最终能从政策中获益的仅是少部分企业,而大部分公司的业绩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1。

新一代信息技术关注通信、物联网及三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遥感、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等。

业内人士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涵盖技术多、应用范围广,与传统行业结合的空间大,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将远远超出本行业的范畴。

据了解,“新一代信息产业”将聚焦在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范畴。

而物联网、三网融合等都并非单一产业,而是包含多个产业及核心技术在内的产业集群,这意味着其中某项核心技术一旦取得突破,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金元证券邱虹天认为,我国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主要突出三大重点。

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加强新兴通讯业务的创新,三是继续推进行业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的重点是3G无线通讯网络。

2009年是3G元年,但截至2010年6月30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3G用户数分别为1046万、718万与756万,总体数目约为2520万,3G用户渗透率仅为3%左右,这造成了运营商对于3G设备的投资放缓。

但3G的投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还面临一个3G向4G升级的过程,预计信息技术行业景气度将持续,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将直接受益。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也会促使光网络需求逐步旺盛。

无论是有线宽带还是无线宽带都离不开新型升级的光网络建设,目前的技术正在从10G速率向40G速率升级,对于光器件和子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新换代要求,对于下游电信设备商也是新的市场需求。

(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作出如下决定:一、抓住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7大新兴产业36个细分领域

7大新兴产业36个细分领域

扫描7大新兴产业36个细分领域最受益9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决定》提出,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7大产业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本版对7大产业进行深度扫描,挖掘各大行业中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供广大读者投资参考。

信息技术5个细分领域受益2009年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分别为:完善产业体系,确保骨干产业稳定增长,着重增强计算机产业竞争力,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着重建立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

3G领域中有上海普天、广电信息、华胜天成、振华科技、烽火通信、航天通信、三维通信、中天科技、联创光电、中兴通讯、中创信测、长园集团、武汉凡谷、浪潮软件、上海贝岭、亿阳信通、新大陆、长江通信、光迅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物联网领域中有大华股份、远望谷、赛为智能、金证股份、合众思壮、歌尔声学、太工天成、四维图新、北斗星通、上海贝岭、厦门信达、大立科技、东信和平等公司。

3D领域中有得润电子、利达光电、奥飞动漫、中视传媒、宁波GQY、出版传媒、华谊兄弟、海信电器、四川长虹、TCL集团等公司。

三网融合领域中有粤传媒、永鼎股份、拓维信息、中天科技、北纬通信、电广传媒、天威视讯、华闻传媒、出版传媒、博瑞传播、同方股份、二六三等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11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目录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高世代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主动式电子纸显示器件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着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
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三、半导体照明(LED)产业
重点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造技术;做强LED封装技术;加快LED生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LED配套原材料
开发及产业化;培育LED照明配套产业;开发推广新一代节能灯具,推进LED照明应用产业发展;切实提升LE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太阳能光伏产业
重点突破薄膜光伏电池装备、材料、电池组件制造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等关键技术,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

五、核电装备产业
积极参与核电关键设备和辅助设备制造领域,引导专用设备制造企业拓展核电设备新领域,促进相关机械制造企业参与核电结构部件、中小铸锻件的加工制造。

六、生物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七、风电产业
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发展风电用齿轮箱、电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和风力发电厂用变频、驱动制造等关键技术及产品,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

八、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环保节能材料,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
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九、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十、航空航天产业
以通用航空制造业为核心,大力发展航空及关联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谋划布局航天产业。

十一、海洋产业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海水综合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