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精品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规律、问题及其调控。
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作为经济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提高宏观经济学素养、掌握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现有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内容单一。
大部分宏观经济学课程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学生学习消化课程内容较为困难,实践体验较为欠缺。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给学生灌输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教材陈旧,实践性不强。
现有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多陈旧,实践性不够强,难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上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兴趣,也限制了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二、解决问题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一种更加有效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框架设计。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强调理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将宏观经济学理论内容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2.教学方法的改善。
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交流、探讨和表达。
可以采用分组探讨、鼓励自由提问、辩证互动等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材更新。
在宏观经济学教材内容更新方面,需要更好地与时俱进,关注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可以增强实践性,设置各种经济案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体验宏观经济学理论,更好地应用课程知识。
4.多媒体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宏观经济学概念和现象,并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得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构建了宏观经济学教学理论分析框架,指出了现有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方面、教材方面、考评考核方式方面、实践教学方面以及教学目标理念等7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in China,constructed the teaching theory of macroeconomics analysis framework,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reform,and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ers,teaching material,the appraisal way,practice teaching and teaching objects seven aspects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ng the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标签: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1 引言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金融学专业、投资学专业、国际贸易学、西方经济学专业和管理学专业等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
财经类院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
、
归 纳 为三个 方 面 。
1 . 《 宏观经济学》 理论具有系统性 、 发展性 的特点。概 括地说 , 《 宏观经济学》 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状况和政 府如何采取经济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社会科学 , 其内容 主要包括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 , 并涉及到 了 就业 、 通货膨胀 和国际收支等问题 , 是一套完整 的理论体 系。 同时 , 更为重要的是其理论还在不断地发展之 中。 这都 会给初学者带来疑问与困惑 。 2 抽 象化的理论与数理化的模 型并存。 首先 , 《 宏观经 济学》 较多地运用了抽象分析方法 , 它通过适当的假设 , 从 社会经济现象 中提炼和选择主要因素 ,并抽象为概念 , 创 造 了一个纯粹 、 简化的逻辑理论分析框架和环境 。 因此 , 给 社会经验和实践有 限的学生带来 了感性认识 和理性理解 的困难 。其次 , 《 宏观经济学》 大量运用 了数理模型和数学 推导。 通过引入数学工具, 利用数学符号表示概念 , 并使用 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理模型去演绎社会经济现象和活动 , 从而构建 了数理化 、 模型化的宏观经济理论系统 。这些把 数学工具运用 到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对于初学者无疑是 巨大 的挑战 , 的确令人费解 , 尤其对于数学基础欠佳 的学
主义 、 新剑桥学派、 新制度学派等。更为重要 的是 , 诸多学 派间的理论既有相互补充 、 相互完善的; 也有相互排斥 、 相 互对立 的, 由此使得内容更为丰富复杂 。 从实践意义上说 , 《 宏观经济学》 理论 以社会经济总体和总量作为研究对象, 把就业 、 利息 、 通货膨胀 、 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等事关 国 计 民生 的大事纳入研究体系, 进而分析政府的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等内容 ,不仅是对社会经济实践的提炼与总结 , 更是能用于指导经济实践活动 , 使得其理论表现出很强的 实践性 。这 既是与其他社会学科迥异之处 , 更是学 习中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综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综述本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之目的,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采用广受欢迎的“案例教学法”、“能力教学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等开展教学,同时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注重心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案例教学从研究方法上来讲,主要采用描述型和解释型案例教学法,即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要求学生就某一经营问题,对某一公司进行调查,对其经营策略进行描述。
学生的考核形式主要分二部分,平时的案例分析课堂纪律提问,以及期末考试。
平时的案例分析是分组进行的,不但要分析该案例,还要求学生上台演讲,并且接受台下学生的提问,综合对其进行评估。
学期论文是每个学生都要写的,题目不限。
期末考试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问答题,即要求学生回答一到两个综合性的问题,二是案例分析,给学生一个综合型案例,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实施,我们制定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模式(2)坚持抓素质教育,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3)坚持考试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不搞应试教学(4)坚持学习方法和手段研究和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5)坚持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完善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1)提高教学管理的认识。
(2)建立起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3)以规范考试管理为龙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备考工作,规范运作程序,完善管理文件,规范运行程序。
(4)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为了探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学生评估,教师自评,同行评估相结合。
(5)开展教学检查,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三个方面,而三支队伍建设理应受到同等重视,唯其如此,方能实现高校管理的“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
课程思政视域下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例如,可以通过参加 学术会议、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理念;还可以通过 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现象,提高其实 践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进行“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 价值。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以及将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 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 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改革模式,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 才贡献力量。
从改革探索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课程思政强调“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素养为基”,建立全方位育人的课程意识。在《宏 观经济学》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 观念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之外,还可以 采用案例分析、团队讨论、互动式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宏观经 济政策时,可以引入国内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政策得失和经验教训;在团队 讨论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某一现实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 通能力;在互动式学习方面,
在课程实施方面,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如案例分析、团队讨论、互 动式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讲解通货膨胀时,可以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并讨论相应的政策 建议。此外,还可以组织团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现实经济问题,提出各 自的解决方案。
关于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性,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应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建立学生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建议包括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并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就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优化、创新、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监控、提高质量、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意识、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学生能够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掌握基本宏观经济学理论,逐步建立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宏观经济学,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水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1.2 当前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案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技能的老师;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学生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改进机制。
关于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探讨了该课程在当前教学环境下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提出了教师应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引入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建议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论部分提出了提升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设施设备水平等方面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重要性、现状分析、内容设计、更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体系、建议、提升、教学质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意识和理论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开放,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地方高校作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如何更好地提升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宏观经济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经济学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现状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为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地方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他们的国民经济意识和国际经济意识。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宏观经济学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地位越来越受到。
与此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究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题、目的、模型、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等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在探究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我们广泛搜集了学术期刊、论文和报告等资料。
通过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本文旨在探究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
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目的,我们建立了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设计: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中,如引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介绍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等。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掌握。
考核方式创新: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突出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素质提升: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探究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对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
主要问题包括: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不够自然、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结合点,使思政教育更加贴合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入真实案例、开展分组讨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对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享国内外的案例经验。
也将探讨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创新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估。
在将总结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教师和学生的启示。
本文旨在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现状分析、必要性、案例分析、创新模式、技术手段、效果评估、展望、重要性、发展方向、教师、学生、启示。
1. 引言1.1 背景: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对于理解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导致学生对于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对于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数据分析工具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内外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索和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挖掘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国内外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分析,分享成功的实践经验。
通过创新模式的探索,基于现代技术手段对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估则是为了全面了解改革的成效和影响,为未来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改探索
本科院校宏观经济学教改探索《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学好《宏观经济学》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宏观经济学》虽然是理论经济学,但理论也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对于应用技能型本科院校来说,目前《宏观经济学》在应用性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应用性体会不深刻,应用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1.该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课程本身在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宏观经济问题和经济理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
2.该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发展起来的,是对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
《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现实的经济问题。
我国也在实行市场经济,而市场又不是万能的,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通过《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哪些、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是怎样影响经济的。
3.该课程是经管类学生的考研专业课。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考研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好这门课,学生学好这门课,可以让学生考研增强信心,减轻复习压力,提高考研成功可能性。
二、《宏观经济学》应用性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材过于理论化。
《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应用性是应用性教学的基础。
目前《宏观经济学》教材分为三类:有英文版、翻译版和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比较流行的是高鸿业编写的《宏观经济学》、曼昆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以及多恩布什编写的《宏观经济学》,但这些教材都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联系不是很紧密,案例不够本土化。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摘要】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一直是经济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享了改革策略和实践经验。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案例,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在对本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希望能够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现状分析、必要性、策略、经验分享、案例分析、评估、反馈、总结、展望、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调控政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方式有了新的需求,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更加贴合时代形势和学生需求。
当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学生参与度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将就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享改革策略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具体说明改革带来的效果,最后对改革进行评估并提出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为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2 研究意义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探索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一、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目前,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内容重而理论分析重的教学方式,以经典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要思想基础,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总体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但该方式存在着以下问题。
1、知识点杂乱、学习难度高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由于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进行联系,同时,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先掌握一定数量的数学、统计等知识点,对广大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
2、缺乏实践经验与案例分析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缺乏与实际情形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在宏观经济运行机理的学习上,往往停留在对经典理论的呈现上,但与实际情形相比较,仅具有有限的参考价值,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3、理论知识割裂现实生活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往往割裂现实生活,并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经济现象相融合。
目前,全球化趋势和新技术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学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创新教育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针对上述宏观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针对传统宏观经济学教育体系的知识枯燥和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可以加入案例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并建立学生对实际情形的敏感度,以真实案例为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word精品文档6页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Shao Wei, Feng Cheng(School of Economic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 Zhejiang,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croeconomics teaching reform, and tries to find 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of macroeconomics education at present,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croeconomics, in order to promot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students.1.引言?S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在201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又提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些意见都提出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专业分析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宏观经济学的教授多以理论传输为主,使得学生们被动地接受知识,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分析问题思路狭隘。
因此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到宏观经济学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逻辑思维。
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传统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再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标签:高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校的经济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存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都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如何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现存的问题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是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自然科学,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所以通识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是否能站在更高更好的平台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各个高校的通识教育课所占学分过少,其他关于道德伦理、社会分析等课程设置的时间也不足,这就极大地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自我素质的培养。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科技、以及文化的各方面的不断发展,过分强调单一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国各高校将学分大部分都设置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中,而忽视了选修课的学分设置,这就导致学生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都花在了必修课上,而很少去学习其他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学以致用[1]。
在一门课程教学中,实践与理论应该是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化的思维相结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
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也就促使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能力相结合。
但是对于现经济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现在的教学模式常常是重视理论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活动引导,将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足够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结合地方院校的生源特点,立足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宏观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难讲学生难懂、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教材内容理论性强而缺少本土案例引入、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而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以强化学生课堂参与以及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方面着手,以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宏观经济学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也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一些大型企业用人招聘的选考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经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通过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预测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与自身生存发展相关的就业、收入及消费等问题。
尽管本科阶段的初级宏观经济学涉及的知识不是太复杂,但理论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还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中的实际经济问题联系到一起,不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建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降。
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与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
因此,有必要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学内容、方式,使学生通过对宏观经济学的学习,明确西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材内容侧重理论阐述,缺少本土案例引入目前,涉及向应用型转型的高校主要是地方普通高校,这些高校本科阶段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采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其中采用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为教材的高校居多[1]。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宏观分册)介绍了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涉及的数学知识不多,叙述清晰,比较符合国内本科生的学习习惯。
但是,由于理论的抽象,内容间逻辑较为严密,同时又缺乏案例的引入,形式呆板,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觉有些困难,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而且,这本教材对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涉及较少,理论更新较慢。
1.2课时少,难以安排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国内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宏观经济学授课时数基本上都是48学时左右[2],有少数高校的授课时数甚至更少。
即使是48学时也仅能保证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点传授的需要,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如结合学生所阅读的经典案例资料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进行讨论分析等。
如果授课时数少于48学时,那么教师连讲授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时间都不够,更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较为抽象,学生自学困难,而如果学生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都没有掌握,当然也不可能有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而且,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难以做到将所学经济学理论融汇贯通以及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及实施效果、观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经济现象等,进而偏离培养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理解、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1.3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较少宏观经济学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在教学中,按照预先安排的教学进度,通过口头表述的方式逐章逐节地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与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相对应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单一,基本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片面地以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目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在这样以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为“教与学”的终极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偶尔以课堂提问等方式与学生开展交流,但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参与也是被动的,缺乏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
机械的学习方式、枯燥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主动深入学习经济学的兴趣不高,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尽管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有学生评教这一环节,但是普遍存在着“重评价、轻反馈”现象。
二、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2.1完善教学材料的选择,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下,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达到的目标是“理论知识够用,应用技能得到提高”,因此,要选择好教学材料。
目前,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比较适合作为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宏观经济学入门教材。
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做适当调整,如可以略讲存在理论缺陷的IS—LM模型,同时,在借鉴国外学者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比如在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增加宏观经济学前沿理论中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重大进展内容。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抽象的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引入鲜活的经济学案例。
国外学者所著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案例虽然丰富,但这些案例几乎都是以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宏观经济实践为背景而撰写的,如脱离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去剖析这些案例,难以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真切的、直观的认识,因而好的案例当然来自我国改革开发30多年来的经济实践。
为收集这些本土化教学案例,应该组建高水平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关于宏观经济学本土化案例建设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集团队之力构建本土化的宏观经济学案例库。
2.2保证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入多样化的课外实践为了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较为系统、完整的传授给学生,建议地方普通高校本科宏观经济学的授课时数不能少于48学时。
与此同时,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形成课外实践小组,然后,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布置一些经济专题或将收集到的案例背景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展开调研,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充分讨论后,每个课外实践小组形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观看如“央视财经评论”等财经类节目,或邀请知名学者来校讲座。
为保证学生课外实践效果,提高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或案例分析结果及时审阅,并在课堂上点评和总结。
2.3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课堂参与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通过多年的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教师只单一地以讲授加偶尔穿插提问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而忽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那么即使教师竭尽全力做到将理论知识讲解得清晰透彻,大部分学生也表示能够听懂,但由于理论的枯燥和抽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系统教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探索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分析法等多样化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经济现象和生活实际为素材,通过“开端引趣”“图片引趣”“新闻引趣”“视频引趣”等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探讨现实问题,进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其次是问题式教学方法。
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4]。
教师理论知识的传授要围绕这条线索展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在讲授“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两章内容之前,可引入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和“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对外贸易”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首先了解GDP的核算方法,再通过乘数原理了解“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对外贸易”对GDP总量的影响,进而能初步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必须要扩大居民消费支出、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以及产品的出口。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是案例教学法及专题分析法。
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案例及经济专题的剖析,让学生尝试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再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点评和总结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目的。
2.4完善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是检测和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是评价应用型转型高校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和关键。
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价、院系评价、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以及考试评价等。
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体验者,其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能给教师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管理部门应将学生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
此外,授课教师也应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亲自了解学生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此外,要改变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在课内的学习态度及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成果及表现量化为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1]陈银娥,王毓槐.《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来自课堂外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7-108.[2]朱文蔚,李清泉.《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地方高校特点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2-134.[3]刘宏霞,谢宗棠.《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学实践[J].甘肃科技,2015(5):68-70.[4]卢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J].现代化,2016(7):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