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是人类对世界、生活、价值等领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理论体系,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
在教育教学领域,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在于为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不同的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有不同的解释和诠释,它们为教育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支撑。
唯物主义哲学强调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对人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注重实践、注重生活、注重锻炼的理论观点;唯心主义哲学则强调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注重思维、注重情感、注重内在品质的理论观点。
不同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教育教学活动将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走向。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在于推动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变革推动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革。
十九世纪末唯物主义哲学的兴起推动了俄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并对俄国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教育运动的兴起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教育改革,提倡了以个体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对当时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哲学思想的推动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发展。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还在于提供了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反思和指导。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和指导,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启示。
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可以通过哲学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经验和发现,可以通过哲学思想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
哲学思想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的参考和指导,使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重要的。
哲学思想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推动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提供了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观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反思和指导。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和重视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积极借鉴和运用哲学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是人类对世界、人生及其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产物,它对人类的认识、行为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领域,哲学思想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着教育的宗旨、教学的方法、教师的角色等方面。
本文将就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方面。
各种哲学思想都对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观点,影响着教育的理想形态。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了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灵魂,提倡以哲学为中心的教育课程,注重对学生思维和品德的培养;而康德强调了教育应该培养个体的理性和人格自由,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发展。
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实践,塑造了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模式。
哲学思想对教学方法和策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哲学思想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指导教师如何讲授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启蒙哲学强调了人的自由和理性,提倡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倡导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实用主义哲学强调了知识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提倡采取任务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实践性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受到哲学思想的启发和指导的,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哲学思想对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角色认知也有所影响。
不同的哲学思想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理想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行为。
启蒙哲学强调了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蒙者,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从而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
实用主义哲学则强调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生活的实践活动。
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角色。
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
科学 的本质 观对 科学 教 育的影 响
因为 科学 教 学 中 所 采用 的 活动 是 模 仿 科 学 家 在探 索 和发现 问题 的新答 案 过程 中的实 践 , 那 么理 解科 学 自身 的本质 就显 得很 重要 。然而 , 科 学 究竟
第 2卷 第 4期
2 0 1 3 年 2月
教 育观察
S u r v e y o f Ed u c a t i o n
●
Vo 1 . 2 No . 4 Fe b. 2 01 3
科学 哲 学 对 科学 教 育 的影 响
刘 悦 栋
( 首都师 范大学初等教 育学院, 北京 , 1 0 0 0 4 8 )
响 。达西 尔 ( R . D u s c h 1 ) 在2 0世 纪 8 O年 代 中期 撰
学 的本 质 , 作者 采 用 了 科 学 的 三个 维 度 划 分 , 即科
写 的一篇 题为 《 科学 教 育 与科 学 哲 学 : 2 5年 互不 相
学是一个包含了科学知识 、 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
[ 摘
要] 在 当代科 学教 育 的改革 发展 过程 中 , 作 为科 学教 育理 论 基础 之 一 的 学哲 学 对科 学教 育 的
理论和 实践具有较大的影响。科 学哲学的本质包含 了科 学知识、 科 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这要求教 师在科 学 教 学过程 中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 系; 科学具有客观真理性、 可检验性、 主体 际性和修正性 , 科 学教 师只有深
逻辑 结构 、 科学 知识 的获 得 和检验 等 方 面 的基本 问 题, 指导 科学 认识 论 和科 学 研 究 方 法 论 。 l 科 学 哲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还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方面。
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对人类存在和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人的本质和世界的本质的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能力。
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物质存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些哲学思想引导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起到指导作用。
哲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内容。
唯理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体验能力。
理性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思考和推理获取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思维能力。
这些哲学思想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和确定适合教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科学和有效。
哲学思想还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哲学思想对教育的反思和批判,可以促使教育界对传统教育观念和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新审视,进而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实用主义哲学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实际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推动了教育的实际性和应用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哲学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了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指导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促进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和运用哲学思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它涵盖了对世界、人类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和持久的,它不仅影响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和态度。
本文将从不同的哲学思想角度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自然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自然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并通过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来实现自己的完善。
在教育教学领域,自然主义反对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和纯粹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内容,主张以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为基础,使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体验来学习和成长。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感官和观察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实用主义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其应用,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用主义主张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实际的技能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启蒙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启蒙主义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崇自由、平等和民主的价值观。
在教育教学领域,启蒙主义主张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启蒙主义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和自主性,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提供学生批判性思维训练和科学实验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
本文通过对西方元科学研究中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三者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转向的科学史根源、科学社会学根源,并重点分析了文化转向的哲学表征,指出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新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大致是一种文化学的和人类学的立场,即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其根本标志就是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力求纠科学主义之偏,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表明传统的科学哲学已经穷途末路,科学哲学必须溢出自然科学亚文化的范围而面向整个的科学文化,走向科学文化哲学才是真正的出路。
【正文】在《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注:洪晓楠:“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年第1期。
)、《20 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注:洪晓楠:“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大连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9年第1期。
)等论著中,我提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经历了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转向的观点,其中对文化的转向未能完全展开,似觉言犹未尽,拟在此作进一步申说。
所谓科学哲学之“转向”,在我看来,就是改变了原有科学哲学的主题和观念,实现了研究重点的转移和研究方法的变换。
具体而言,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之“文化的转向”是经过逻辑经验主义及其遭遇的挑战和历史主义的发展实现的。
就其根源而言,这一转向是科学史、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研究共同汇成的一股洪流。
一、文化转向的科学史根源就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来看,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虽然都以科学为研究对象,但分属不同的学科。
它们有各自的研究角度、方法,以及范畴、体系,不能混而为一。
但二者又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20世纪上半叶,科学哲学曾有一段长时期根本不屑于顾及科学的历史,而陶醉在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上。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
西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实质及其意义【摘要】:随着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深化,科学哲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变化。
逻辑经验主义注重科学理论本身,围绕经验证实和逻辑分析展开它们的理论。
它们的理论由于脱离了科学所受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而受到历史主义学派的批判。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问题仅仅靠科学理论自身是无法解决的,而必须从社会、文化中寻找根源。
它们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外在的社会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导致相对主义。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强调科学家的认知因素在科学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力图克服以往科学哲学理论中出现的困境,促进科学哲学的新发展。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把科学看作一种认知现象,从科学家的认知能力出发考察科学活动,强调科学家的内在认知因素对科学理论的影响。
作为科学哲学的第四次转向,它吸收了科学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的合理因素,用新的视角理解科学。
它从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心智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最新发展中找到了理论基础。
这一转向为我们重新考察科学理论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增长、科学范式的转化、科学信念的改变、科学理论的发现等科学哲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将对21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N02【目录】:导言8-10一.科学哲学的认知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10-171语言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语言解释10-112解释学转向:科学问题的社会解释11-133修辞学转向:科学问题的艺术论证13-144认知转向:科学问题的认知解释14-155前三次转向对认知转向的影响15-17二.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外部原因17-211认知心理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7-182人工智能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8-193心智哲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19-204科学社会学对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影响20-21三.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作用21-281科学哲学走出困境的新思路21-222科学知识本质的新认识22-233科学发现问题的新视角23-254科学进步问题的新模式25-275科学理论评价的新标准27-28四.科学哲学认知转向的意义28-331推进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29-302为科学哲学寻找到新的研究源30-313适应科学的新发展31-33结束语33-34参考文献34-39后记3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0年第10期(总第279期)GLOBALEDUCATIONVol.39 No10,2010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李雁冰摘要 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着对生活的异化与对人的异化两方面的危机。
导致这种危机的原因有三:工具主义或控制取向的科学价值观、客观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观察-传递取向的科学方法论。
二十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为我们重新理解科学提供了不同视角和观点,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可能依据之一。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哲学 改革作者简介 李雁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 (上海200062)一、我国当前科学教育的痼疾及其成因反思我国科学教育的危机及其根源并据此做出变革行动,远比在技术层面修补或!改良∀来得重要。
在我看来,我国科学教育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活的异化;一是人的异化。
前者表现为科学教育与生活世界剥离,失却内在价值和探究乐趣,沦为追逐功利的工具;后者表现为科学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剥离,失却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想象力,沦为泯灭个性的力量。
2008年,在一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大规模科学课测验中曾有一道看图做判断的试题,内容大致如下:物体S 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 #,若在平面镜和S #之间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板,则像S #将会:A.不变;B.变暗;C.只剩一半;D.消失。
正确答案当然是A 。
对这样一道即使未受过任何科学教育的人根据常识判断都不可能出错的题目,我们受过系统科学教育的八年级学生的考试结果如何呢?来自6个省、市、自治区的75854名学生中,选A 的仅占43.7%,选B 的占18.6%,选C 的占4.8%,选D 的竟高达32.7%,未选的占0.2%。
[1]每一个看到这样结果的人都会由衷感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变傻了!但问题的根源却在于:科学教育遗弃了生活的基础和意义的源泉。
科学教育当然要有一定的抽象性,但科学抽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完善生活,而非脱离和异化生活。
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刘发茂;林长春【摘要】Popper's falsificationism replaced the logical positivism as the dominant philosophy of science successfully in the last century.It was not only a revolution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but also great affects in science education,including the essential views on science,objectives and ideas of science education,operating models of science education.%以"证伪主义"为核心的波普尔科学哲学在上个世纪成功替代了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科学哲学上的主导,这不仅是科学哲学的一次革命,还对科学教育的科学本质观、科学教学目标和理念,以及科学教育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教育【作者】刘发茂;林长春【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1331;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重庆4013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英国天文学家邦迪曾说:“科学就是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就是波普尔所说的方法。
”科学哲学发展到上个世纪确实经历了一次方法论上的革命,科学的方法已经不再是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所提倡的“逻辑实证主义”,它已逐渐被波普尔所倡导的“证伪主义”所替代。
事实上,波普尔早年曾是维也纳学派的成员之一,也直接参加过维也纳学派的活动。
正是出于对维也纳学派的核心“可证实性”的了解和对科学活动的深入思考,波普尔才相信“可证伪性”比“可证实性”更重要。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摘要】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启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特点,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
辩证法提醒我们要具备全面的思维和观察能力,避免片面性和偏见。
唯物主义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作用,促进教育实践与理论认识的结合。
教育教学中的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则是孕育学生品德和道德意识的重要基础,塑造他们的人格和价值观。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综合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促进着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进,也引领着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和方法的变革。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断完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社会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哲学思想, 教育教学, 启示, 辩证法, 唯物主义, 实践, 认识论, 伦理思想, 价值观, 综合影响, 研究方向, 总结, 引言, 正文, 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影响日益凸显。
哲学思想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启示,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指导教学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就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辩证法、唯物主义、实践与认识论关系以及伦理思想与价值观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讨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综合影响,为未来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教育教学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以及辩证法、唯物主义、实践与认识论、伦理思想与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影响。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教学的本质和内涵,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既影响着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又指导着教育教学的具体运作和发展方向。
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还能够激发教育者和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哲学则是对于人的认识和思考的体系化的探索。
哲学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给予教育理念和实践以启示。
本文将探讨哲学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分析哲学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影响,并从中汲取对教育实践的有益启示。
一、哲学对教育目标的影响与启示哲学对教育目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探索人的本质和价值观哲学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观,对于教育目标的思考提供了深刻的指导。
哲学思辨的精神使得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格发展和个人价值观。
1.2 强调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哲学强调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这一影响也体现在教育目标中。
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追求真理。
1.3 倡导全人教育哲学追求全人教育,强调个体在身心、智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具备广泛兴趣和全面素养的人。
二、哲学对教育方法的影响与启示哲学对教育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哲学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和多样化。
教育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和社会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强调对话与交流哲学的精神在于对话和思想碰撞。
教育方法应该倡导和培养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和合作,使他们在集体中相互启发和提高。
2.3 重视体验和实践哲学重视对真理的体验和对世界的直接感知。
教育方法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切身体验,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哲学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与启示哲学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注重人文科学和人文素养哲学提倡人文关怀和人文思维,教育内容应注重人文科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人文素养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
3.2 强调道德教育哲学的核心之一是道德价值观的探讨,教育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道德判断力,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伦理观和行为准则。
论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
论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及其对科学教学的意义科学知识观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性质、获得过程、价值、范围、标准等的种种假设。
人们对科学知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不同的科学知识观。
20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科学知识观的转型,即从传统科学知识观向现代科学知识观的转变。
一、传统科学知识观(一)传统科学知识的性质观传统科学知识观在科学知识性质上的认识,主要认为科学知识是确定的、客观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
1.确定性传统科学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由科学家或有关专家,经过探讨、研究所发现的有关社会或自然的认识,这些认识又为科学实验或实验所证明为正确的知识”。
[1] 传统科学知识观把科学知识认为是一种定论、一种结果,认为科学知识是被搁置在人类认识成果宝库中的东西,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过了系统的理性思考以后保存下来的以往的经验,是理性的、确定的产品。
2.客观性“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2] 知识是“精神活动的产物,不是从过程而是从结果的角度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
“知识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早已存在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 科学知识必须是独立于我们自身的“实体”。
人们在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摒弃所有的个人的经验、情感、常识、意见等,从而获得客观的、精确的科学知识。
3.普遍性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科学知识超越各种社会和个体条件的限制,能够得到普遍证实和接纳。
即普遍性是指“普遍的可证实性”和“普遍的可接纳性”。
科学知识不以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性别、种族等的改变而改变。
4.价值中立性科学知识的价值中立性也称“文化无涉”。
知识不偏不倚、价值无涉,独立于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
科学知识是纯粹理智的产物,只与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和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关,而不与认识主体的种族、性别以及所持的意识形态等有关。
库恩科学哲学转向意义研究
库恩科学哲学转向意义研究库恩科学哲学转向意义研究库恩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科学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
库恩的贡献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科学革命”的概念,使得科学研究不再是固化的,而是具有创造性和革新性。
在此基础上,库恩的科学哲学开始向新的方向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库恩科学哲学转向对科学的意义研究。
一、库恩科学哲学的转变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平稳不断的演化过程,而是一个突破式的创新过程。
科学革命就是由原来的科学范式的替换而引发的重大革新,他强调这种科学的革新常常与当前科学的正常做法发生激烈的冲突。
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科学范式的更新两极分化和科学共同体的重新组合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实践。
他认为科学革新的推动力是科学共同体中的边缘科学家和革新者,而不是传统科学共同体中的大多数科学家,他们保持旧的科学范式不变。
因此,科学革命是由少数人推动并且需要突破传统理论,寻找新的认知框架。
在库恩的科学哲学中,科学范式是指一种图式或范式,它规范了科学研究,决定了研究问题的范围、方法、世界观、实验手段和技术,科学研究的界限是由范式决定的。
二、库恩的意义研究库恩科学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研究科学的意义和价值,在库恩看来,科学不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实践,它是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从对科学范式的探讨开始,库恩逐渐透视了科学研究人员在信奉某一范式的过程中,如何形成选择性的观察、实验以及思考方式的态度。
在外来世界的干扰作用下,科学常常遭遇意想不到的挑战,来自不同领域的背景知识与理论会不断地潜入科学研究,显著指出其模型与实际现实存在的偏差而突出出来焦点,此时科学所面对的不仅是方法论问题,也不仅是关于科学建构性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关于科学找到真理的问题,而是联系到了关于科学的价值与科学人员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
牛顿力学等经典的科学理论至今仍然被广泛的使用。
哲学对教育与文化的影响
哲学对教育与文化的影响哲学是人类思考的一种特殊方式,它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心,涉及人类存在、价值、真理等深刻的问题。
现代教育沿袭了这一传统,将哲学作为教育的基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而文化则是哲学的应用和表现,是思维、信仰和行为的共同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哲学对教育与文化的影响,从历史和现代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历史上,哲学为教育与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认为人类的素质和思维必须通过教育来培养,而不是通过先天的能力。
他还提出了哲学教育的原则,即“能用的智慧是最好的智慧”,这使得他成为先锋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
在后来的罗马帝国时期,哲学教育通过基督教传播到整个欧洲。
现代教育的核心思想仍然是以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包括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等。
在文化方面,哲学导致了很多的文化革命。
尼采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艺术家和文学家是制造幸福和价值的人,并通过使用人类的本能和感性,为人类文化做了重要的贡献。
埃及伟大的法老纳菲尔特提高了哲学,论述了正义和义务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希腊哲学。
因此,希腊文化的形成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联。
同样地,在现代文化中,哲学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卡尔·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和伦理学,以及福柯的思想和有关课题都成为了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历史方面的影响之外,哲学也在现代教育和文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公共教育中,哲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以及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的能力。
哲学教育还通过教授道德和伦理学,以减少学生的社会暴力和不良行为。
此外,哲学教育还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教会了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和理性辩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交和职业环境中的挑战。
在文化方面,哲学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人们对各种思想、信仰和理论的反思,都能够产生文化革命。
例如,环保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就是哲学领域的流行话题所带来的文化变革。
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回顾与反思
收稿日期:2020—04—30作者简介:王晓丹(1992—),女,山西襄汾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侯怀银(1963—),男,山西平遥人,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山西大学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学博士。
第3期(总第120期)2020年9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xi radio &TV UniversityNo.3Sep.2020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回顾与反思□王晓丹1侯怀银2(1.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科学哲学自19世纪出现以来,对教育学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影响历程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
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科学哲学影响了教育学性质的“自然”与“人文”之争,教育学研究的“一元”与“多元”之易,教育学体系的“单数”与“复数”之变。
反思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历程和进展,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启示:客观借鉴,批判与继承相结合;划定边界,规范与聚焦相呼应;辩证超越,创新与构建相统一。
关键词:科学哲学;教育学;学科影响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50(2020)03—0025—07科学哲学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研究。
自19世纪出现以来,科学哲学理论的变革无不对教育学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但学界关于科学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尚缺乏发全面系统的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历程与具体进展,并就科学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进行了反思,以期科学认识科学哲学与教育学的互动,探寻教育学学科发展之路。
一、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历程科学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经历了如下三大阶段:(一)第一阶段: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与“科学—实证”教育学科学哲学对教育学影响的第一阶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起始于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
1929年,《维也纳学派的科学世界观》发表,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哲学从此正式形成。
浅谈科学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浅谈科学文化的特点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作者:段良娟王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12期科学文化的概念界说(一)何谓科学文化无论是传统科学文化还是现代科学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
它规定并影响着人的基本素质和心理性格的形成,对人类的社会性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第一,从广义上的文化类型来看,任何阶段的“科学”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文化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道德规范。
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是科学劳动的果实和产品,负载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基础。
科学方法最能够体现出科学思维的过程和品质,是科学文化最主要的现实表现。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共同体在追求真理、逼近真理的科学活动中,将科学知识方法内化后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气质,是科学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第二,科学文化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科学文化对社会制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机构得以建立,如各国都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科学院”和“科技部”,即科学共同体受到社会和政权的广泛认可,且政府将发展科技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之一;二是对原有社会体制和制度的冲击,科学文化在此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将宗教和神权的势力赶出国家的权力中心,使国家的政权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科学文化向社会渗透而生成其他的亚文化。
科学及其转化后的技术渗透到社会文化的各个子系统后表现出强大的文化功能,并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学每前进一步都会诞生新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产生难以预计的效果。
例如,“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时效观等基本观念和管理、营销、交往、联络的传统方式,同时还创造出了被称为‘虚拟的空间,现实的社区’的电脑空间文化模式”,“电脑空间与网络是社会信息化的基本载体,而网络文化亦成为最广泛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的大众科技新文化”。
(二)现代科学文化的特点现代科学文化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开放性,二是创新性。
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教育文档
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是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等方面的基本问题,指导科学认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论。
[1] 科学哲学的萌芽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其后的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对经典科学的哲学探索,丰富了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独立的科学哲学研究开始逐步形成。
科学哲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1)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是什么;(2)科学的性质;(3)科学观。
科学哲学或多或少始终影响着科学教育,传统的科学哲学和新兴的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影响。
达西尔(R.Duschl )在20世纪80 年代中期撰写的一篇题为《科学教育与科学哲学:25年互不相关的发展》的论文中指出,从1960 年到1985 年,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只是科学家、教育家和教师的事情,他们没有接受当时科学哲学的新观点,而科学哲学也没有参与到科学教育改革中来。
可见,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是较大的。
因此,探讨科学哲学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文将从科学哲学研究的上述三个方面展开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的论述。
、科学的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因为科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活动是模仿科学家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新答案过程中的实践,那么理解科学自身的本质就显得很重要。
然而,科学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
为了更好地说明科学的本质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也为了让科学教师理解科学的本质及在科学教学中体现出科学的本质,作者采用了科学的三个维度划分,即科学是一个包含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向度的活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内容一直把传授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放在首位,从科学的本质来看,这是片面的,没有反应科学的全貌。
[2] 从科学本质的三维度来看,科学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科学知识与能力、探究与思维、态度与精神:(1)科学知识包括: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理论、科学模型;(2)探究与思维包括:观察和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实验求证、得出和交流结论;(3)态度与精神包括:求实、严谨、怀疑、创新、坚持、合作。
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2006年第6期(总第317期)EDUCA TIONAL RESEARCHNo.6,2006 General,No.317科学文化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郭元婕 [摘 要] 科学文化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方向,对科学教育乃至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影响力催生了现代教育制度,促进了现代科学教育诞生。
科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教育的改革,引导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科学教育工作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应把握以科学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为导向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以科学文化引导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态度,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 文化;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作者简介] 郭元婕,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 (北京 100088) 文化决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且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始终依赖于教育的支持,因而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
那么,什么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对科学教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将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促进其共同发展,培养一代有科学文化素养的学生,是值得考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何谓科学文化(一)科学文化的内涵辨析无论是现代科学文化还是后现代科学文化(又称为传统科学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具有文化的一切特征。
它规定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基本素质和心理性格的形成,对人类的社会性活动有着深刻的和内在的影响。
科学文化与其他类型文化一样,可以从物质与器物、制度与组织、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三个层面上来理解。
第一,就广义的文化分类而言,任何阶段的“科学”都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①科学在创造了丰富的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人类的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礼物。
究其自身的建设而言,科学文化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道德规范。
②科学知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物质成果,是科学劳动的果实和产品,负载着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基础。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对后现代社会的内外影响及启示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对后现代社会的内外影响及启示
张谨
【期刊名称】《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卷),期】2010(008)001
【摘要】科学的文化研究是后现代科学哲学的主要特点之一.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带来的影响是广阔而深远的.对"内"来说,作为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标志性人物库恩与后现代科学哲学的过渡性学派即以波普尔为首的批判理性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自称为"新的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进一步发展了库恩、费耶阿本德的带有文化相对主义性质的科学观,进而使科学知识社会学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到后科学知识社会学阶段,引起了"更多转向",同时后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的文化探讨直接导致了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正面交锋即"索卡尔事件"及"科学大战"的爆发.对"外"来说,促使人们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作更深入的思考,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总页数】5页(P1-4,11)
【作者】张谨
【作者单位】广东行政学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1
【相关文献】
1.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J], 罗国忠
2.从断裂到整合: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变迁——兼论沃勒斯坦的后现代社会科学观 [J], 阎光才
3.后现代视野下的科学观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J], 王媛媛;李太平;
4.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 [J], 于伟
5.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 [J], 张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作者:蔡其勇: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XX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教授(XX 400715)[摘要]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关键词]科学哲学;科学的价值;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由社会的到历史的、文化的及后现代的转向,科学哲学实现了从传统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变。
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大致是一种文化学和人类学的立场,即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其根本标志就是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力求纠科学文化之偏,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
一、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所谓科学哲学之“转向”,就是改变了原有科学哲学的主题和观念,实现了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的变换。
“文化的转向”是经过逻辑经验主义及其遭遇的挑战和历史主义的发展实现的,也可以说是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共同汇成的一股洪流。
自20世纪下半叶,西方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主义向历史主义,然后又从历史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科学哲学的主题也随之发生重大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者所研究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科学的逻辑结构;历史主义者所关注的主题是:如何理解科学的历史发展;而后现代主义者所强调的主题则是:如何理解科学与其他文化的相互关系。
随着科学哲学主题的转变,科学哲学所涉及的内容和X围已经大大拓宽了。
波普尔是科学哲学家中第一个有自觉意图建构文化哲学体系的人,他的科学哲学实际上就是科学文化哲学。
他认为,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假说,而且永远是试探性假说。
因而我们必须从错误中学习,通过经验批判和理性批判细心地寻找错误,进而排除错误、逼近真理。
但错误总是伴随着认识,伴随着科学的。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科学历史主义到新科学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们大都具有比较强烈的科学文化历史意识,从库恩到费耶阿本德再到劳丹的发展趋向表明,科学哲学必须跃出自然科学亚文化的X围而面向整个科学文化,走向科学文化哲学才是真正的出路。
这一转向在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中明显地得到反映。
爱丁堡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巴恩斯认为,科学是一种亚文化现象,当然受到外部的整个大文化的影响。
马尔凯更是要对科学作一种解释和文化意义的分析。
这一切都意味着科学哲学开始走出单纯的科学文化局限,预示着科学哲学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并带着更浓厚的文化哲学色彩。
有学者认为,科学文化哲学可以看成是这样一种学科或研究方向,即将科学看做是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从而对其进行哲学探究。
一方面,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依然是科学,只不过是它将科学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做认识论的研究,因而它既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哲学,也区别于一般的文化哲学;另一方面,科学文化哲学依然是一种哲学研究,因此,比科学历史学、科学社会学等元科学更加靠近传统的科学哲学。
如果说我们把传统的科学哲学理解为是一种狭义的科学哲学的话,那么,科学文化哲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
更进一步说,科学文化哲学将是对传统的科学哲学的深化和拓展。
从科学哲学转向科学文化哲学,不仅有助于使科学哲学走出现有的困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将大大拓宽科学哲学研究的视野,从而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使科学哲学研究从认识论拓展到价值论,最大限度地整合元科学各分支,从而使科学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二、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与科学本质观的转变由科学哲学转向科学文化哲学,涉及包括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在内的整个科学哲学的X式转变。
科学哲学文化转向有可能真正从整个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中来理解科学,理解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也将深刻地影响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从实证主义转向历史主义,最后转向建构主义。
(一)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本质观最早对科学本质发表看法的英国科学哲学家罗吉尔·培根(Ronger Bacon)指出,“科学就是推理加经验”,“没有经验,任何东西都不可能被充分认识。
因为获得认识有两种方法,即通过推理和通过经验。
”。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纯粹客观的观察,再经由所谓的科学方法得到科学知识或理论,其中所谓的科学方法就是培根的归纳法。
整个科学探究方法的过程,就是先以开放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然后发现某些规则,随后在心中形成假说,再收集资料验证假说,若假说成立就变成为科学知识。
所以,只要完全遵循上述的过程所产生的知识就可称为科学知识。
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知识。
任何没有经过科学探究方式所得到的结论,都不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客观的,为此,科学知识是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的增加,就代表着真理不断地累积。
第二,科学方法。
观察是科学知识的来源,而且观察是一个价值中立、客观的活动,为此,通过观察所得到的资料一定是客观的。
科学探究方法是由收集资料——分析、比较、归纳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等程序构成的。
凡是没有依据此模式的探究方法不能确定为是科学方法。
第三,科学事业。
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自然界的真理。
科学家应该永远保持价值中立,是客观的研究者。
(二)历史主义科学本质观历史主义代表人物库恩认为,科学中的观察和方法具有相当的理论依赖性,拥有不同的理论前提或X式的科学家相当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科学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和飞跃的不断发展过程,是X式的转换。
每一次科学革命就是一次X式的转换。
库恩提出了科学进步与发展的模式:前学科——常规学科——危机——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新的危机。
他指出,“X式的转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
[5]库恩认为,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做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做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互相补充、不断交替的过程。
常规科学时期主要是量的积累和进化过程,科学家以保守的收敛式思维为主;科学革命则是质的飞跃过程,它要求科学家采取发散式思维,善于批判、勇于创新。
(三)建构主义科学本质观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是科学家根据现有的理论(原有知识)来建构科学知识,它强调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
建构主义彻底否定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强调科学知识的主观性和建构性。
“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不再是纯粹客观性的。
可以将科学知识看成由假说和模型所构成的系统,这些假说和模型是描述世界可能是怎样的,而不是描述世界是怎样的。
这些假说和模型之所以有效,并不是因为它们精确地描述了现实世界,而是以这些假说和模型为基础精确地预言了现实世界。
”[6]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的本质即科学探究。
科雷特和奇佩特认为,科学本质的X畴与内涵如下。
第一,科学是探究自然的思考方式(a way of thinking)。
科学必须建立在真实的证据基础之上,甚至根据证据可以推翻权威;科学知识是无法绝对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建立在将假说提出后,再加以验证,提出结论的过程;归纳法与演绎推理在。
科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果关系的推理只能视为一种可能,而非绝对的关系;类推或由果倒因的倒推是科学解释自然现象的两种形式,但它们也有局限性;科学家必须时常反省,思考现存的理论的合理性。
第二,科学是一种探究方式。
科学家所采用的方法没有一定的程序,而是对问题采取有组织的方式,不接受毫无根据的资料。
而且要有一种观念,依靠合适的研究方法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被解决。
第三,科学是知识的集合体。
科学家使用不会被人们所怀疑的方法即科学方法来建立科学知识体系,但这些科学知识必须经常面对质疑、验证,进而发现其错误的地方,再加以修改,甚至完全推翻,或证实其合理之处而接受它。
因此,科学知识具有动态性本质与暂时』生本质。
建构主义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的否定启示我们,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
无论科学知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
三、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科学教育改革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改变了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也深刻地影响着科学教育的改革。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主要是使他们形成关于自然的基本观点,获得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呈现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一)课程目标:培养科学素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认识从经验到过程再到建构,从而推动了科学课程目标的深刻变革。
20世纪中小学教育,科学教育目标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8]20世纪初的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授,这些知识符合斯宾塞“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价值标准。
60年代以后,对科学方法的重视日益突现,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自然科学史就是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史。
“任何一门学科走向科学的过程都是形式化、符号化、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模型的过程。
不同学科构建符合自身研究特性的形式、符号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就是这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9]科学知识的陈旧率加速,与其掌握各种具体知识毋宁掌握生命力更持久的科学方法。
20世纪末期,科学素养已成为科学教育的最高宗旨。
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相比,科学素养的人文色彩明显加强。
(二)教学内容:融入HPS教育理念科学哲学转向科学文化哲学,将最大限度地整合元科学各分支,从而使科学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不仅有助于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从认识论拓展到价值论,而且有助于将渗透在元科学各分支中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且整合起来,从而建构起更加完备的科学哲学,并使其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哲学迈进。
科学哲学的“文化的转向”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汇聚的一股洪流,它将推动科学教育内容改革。
HPS教育即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history,philosoplly and s()ciology of scierice,缩写为HPS)的有关内容引入科学教育中,以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