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上)

合集下载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答案)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答案)

(一) 单选题1. 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

(C) 精读2. 追溯查找法也称()。

(B) 参考文献查找法3. 创立了形式逻辑体系的人是()。

(C) 培根4. 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

(D) 科学方法论5. 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题,这里所谓特长,是指()。

(B) 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优点6.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D) 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

(D) 20068. “This report contains ...,first, ... second, ...; finally,”是属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B) 导言语句9.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是指( )。

(B) 生物进化10. 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一种()。

(D)横向比较11. 查阅建国后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

(D) 《新华日报》12. 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D) 资料13. 通过授予有限时间内的专有地位是指()。

(A) 专利14. 人从本质上讲,是()。

(A) 经济动物15. 人的认识、意志、信念、自信、向往和理想、目标、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是指()。

(D) 心理素质16. 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 道德17. 用字母符号表示未知数的值进行运算,求解各种代数方程是( )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C) 代数18. 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

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D) 朱熹19. 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从认识史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
科学从包容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建 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 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 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 第二1、科学问题的条件
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当时的知 识背景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科学问题根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有常规问 题和反常问题 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
2、科学问题的转换
问题转换有不同思路,可以是常规问题和事实问题的 转换,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转换. 变换思路看,问题可以有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 转换、立体转换.
4、西方的科学价值观 科学价值中立说
强调科学认识中的客观性原则.就科学谈科学
科学负荷价值说
价值是事实的价值,事实也是有价值的事实.科学知 识体系中有价值判断,科学家在科学活动中有价值判 断.科学是在社会情景中的复杂事业.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
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气质,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主要有: 求真务实精神. 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人类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部分围绕科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 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 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 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 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 (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 (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3)从某一理论内部的矛盾(非自恰性)中发 现问题. (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 (5)从社会需求和已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的差 距上发现问题.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知识要点_14912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知识要点_14912

北京化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综合课”复习大纲
1、了解:
(1)自然的概念,自然界物质的存在及其演化过程和规律。

(2)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发现的一般特点;科学理论创立的一般特点;
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

(3)技术的本质特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预测与评估;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设计、试验与实施;技术认识的特点。

(4)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互动关系,科学知识社会(SSK)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等。

2、熟悉:
(1)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及其关系;历史上的自然观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及其新发展。

(2)科学的组成要素,科学的价值;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科学假说的形成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原则;科学理论发展的主要基本模式。

(3)技术的组成要素;技术的价值;技术方法的种类及其特点;技术的分类;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科学共同体和技术共同体,国家创新体系等
3、掌握:
(1)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等。

(2)科学和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标准;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和经验检验的基本方法;科学理论创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形式。

(3)技术伦理;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技术悲观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等。

(4)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等。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二讲、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定律
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之上,借助归纳方法或想象、灵感等可 以得出科学定律。 1、科学定律的含义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 学命题。通常是全称命题。可分为经验定律和理论定 律。 经验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归纳法从科学事实概括出来的 反映事物或现象之间的某种联系,具有描述性、直接实验 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关。具有直接可判定或测量的经 验内容。 理论定律获取的途径:借助想象、直觉、灵感等得出的对 客体本质的更深刻反映,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它不是直接 源于经验概括,其中的抽象概念也不能从经验中导出。
科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舒适的条件 而且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使用的技术。 在许多场合,科学已经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科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与自然的看法。 科学摆脱了神学与宗教的束缚。
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科学?
问题一: 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
1、科学的涵义 (1)“科学”的本意 Science源于古拉丁语Scientia, 最初的涵义是“知识”和“学问”。Science在17世纪出 现于法国,19世纪上半叶出现于英国。 “科学家(scientist)”是1838年在英国提出的,最初 的涵义是指缺乏正规训练或者与研究机构并不密切,但在 科学上很有能力的人。20世纪以来才用以专门指以科学为 职业的人。 19世纪下半叶,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启蒙思想家福泽瑜吉 (1844-1901)首次把Science译为“科学”(分门别类加 以研究的学问——“科”即“品类”、“等级”)。 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批判理性主义
证实与证伪在逻辑上是不对称的。
例如,1亿只白天鹅的观察,也不能证实“所有天鹅皆白色”的命 题,只要观察到1只黑天鹅,就彻底推翻了这个全称陈述。

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理论)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第二篇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第五章科学理论及其合理性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第一节科学理论的结构和基本特征一.科学理论的结构1.组成科学理论的基本要素科学理论是由3个基本知识单元自成的:基本概念;联系这些基本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原理或定律;由这些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论,即各种具体的规律和预见。

基本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反映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专有的一些科学概念。

例如,几何学中的点、线、面等;力学中的力、质点、速度、加速度、质量、功、能等;化学中的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分解、价、健等。

科学概念是构成科学理论的基石,一个新理论的建立,需要若干新的概念作为它的先导或逻辑出发点,藉以在逻辑上召开它的理论体系。

否则,科学理论就会失去它独立存在的支撑点。

基本原理是科学对所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础。

它在语言、结构上表现为判断的形式,一般用全称判断来表达。

牛顿力学中的3个基本定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等等都是如此。

科学推理是科学理论中的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现的结论。

它执行着理论解释和预见的功能。

例如,狭义相对论中引伸出现的钟慢、尺缩效应,质能关系式等。

在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律、科学推断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中,各元素不是按照任意的外在的次序排列的,而是有一个严密的、前后一贯的逻辑结构。

2.两类理论——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爱因斯坦曾把物理学中的理论区分为两类:构造性理论和原理性理论。

构造性理论是“从比较简单的形式体系出发,并以此为材料,对比较复杂的现象构造出一幅图象”。

1气体分子运动论就是如此。

原理性理论“使用的是分析方法,而不是综合的方法。

形成它们的基础和出发点的元素,不是用假说构造出来的,而是在经验中发现到的,它们是自然过程的普遍特征,即原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与方法论




第三,科学理论是通过新的经验事实的 证实而不断地朝前发展的。 第四,科学技术是纯粹客观的知识和技 能,是可以为任何目的服务和任意使用 的中性工具。 第五,科学技术具有独立自主发展逻辑, 因此它的发展不受社会影响。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模式: P1→TT→EE→P2。 科学从问题(P1)开始,经过试探性理论 (TT),又经过批判性检验、排除错误(EE), 进而提出新的问题(P2)。这四个环节循 环往复,推动科学不断前进。 却否认了科学知识继承和积累.
体现为技术活动、技术成果
(2)技术的特征 1)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2)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3)中立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4)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 5)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 1、自然科学分类及原则 从运动形式出发,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2、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 3、科学知识的类型 马克思把科学分为“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成 果”的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科学” (工艺学) 和“被资本用作致富手段”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 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 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 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 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 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现代科学 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 态结构组成。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一种科学革命模式: 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 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常规科 学……。 库恩的“范式”一般指科学家集团的共同信念、 共同传统、共同理论框架以及理论模式、基本方 法等。 片面地夸大了非理性因素。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自然辩证法教案 第四章 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人类是通过科学来认识自然界的,本编依据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相一致的原理,围绕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科学问题为起点,研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的经验方法,研究经由科学抽象、运用各种科学思维形式建立假说和检验假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科学理论发展的多元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机制。

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从认识史上看,把科学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是在科学从包罗万象的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之后。

本章以科学的整体为研究对象,阐述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科学的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科学的本质一、科学的涵义及性质1.科学的涵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以下深刻的论述: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科学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科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一,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其二,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三,科学是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做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贝尔纳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正确改造自然开辟道路。

一般而言把现代自然科学分为基础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类。

科学观的方法

科学观的方法

科学观的方法科学观是指一种对待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它以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为基础,注重实证和推理,以客观的方式研究和解释现象。

科学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科学观的方法。

一、科学观的哲学基础科学观的哲学基础主要来源于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认为外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通过感观获得对世界的认识。

实证主义则强调科学应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只有经过实证验证的观点才是可靠的。

科学观的方法也深受这些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科学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科学观注重研究问题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科学观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任何一个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科学观在问题研究中强调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片面和孤立地看待现象。

三、科学观的可重复性和验证性科学观强调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验证性。

科学观认为科学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则,所有的研究结果都应该是可重复的,并且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验证。

只有被验证过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而且需要不断地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科学观的假设和推理科学观的方法也包括假设和推理。

科学研究往往是从观察现象出发,提出假设,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同时,科学观还强调使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和推断,以便推测出它们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五、科学观的历史和发展科学观的方法和理论是在人类长期的科学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科学观不断地通过实践和反思进行发展和进步,不断修正和完善科学理论和方法,以适应新的科学问题和需求。

科学观的发展过程也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综上所述,科学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具有明确的哲学基础,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可重复性和验证性,以及假设和推理。

科学观的方法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它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工具。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科学观的方法,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

1、科学的含义
就科学的本质来说,对科学的完整理解,应该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从动态过程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其二,从静态结果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 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其三,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看,科学是人们认识和 探索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社会建制”。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学的完整含义

动态:科学是探索自然的认识活动
学Leabharlann 的完静态: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组织: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社会建制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2、科学的特征
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基本 特征:
客观真理性
1、科学的含义
1897年,康有为(1858—1927年)在其《日本书 目志》中引进了“科学”一词;
后来,严复(1854—1921年)在翻译《天演论》 和《原富》等西方名著时,也都使用了“科学”一词。
从此,“科学”一词才在中国得到广泛运用。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 aprin at Xiame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1)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
实证主义哲学首先为科学划界提出了实证的标准。 “实证”的本义是明确、确实的意思;实证主义 强调,科学是应当由经验(观察、试验)来证实的知 识,因为科学知识来自经验。 实证主义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 指出: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2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2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24,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意义? 2第一编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一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P23)3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P23)33,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27)3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评述?(P31)35,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P39)36*补充,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37,阐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P38)3 第二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P44)2,系统自然观确立的重大意义?(P49)3,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P52)4,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P53)5,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P65)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第三章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1,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76)42,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P70)3,生态危机的概念及其表现。

(P76)4,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5,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谈谈你的想法。

(P84)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第四章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知识的构成1,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P91)2,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它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P97)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自然辩证法》课后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然辩证法》课后参考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P1)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2,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P3)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的领域包括: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答:20世纪中叶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把人类历史推向一个新的时代,自然辩证法的问题与内容又有了新的发展。

(1)在自然观方面。

①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提出了系统自然观;②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发展,提出了生态自然观。

(2)在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方面。

①规范认识论方向,规范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建立问题,把重点放在科学理论的辩护问题或合理性问题上,代表性的有:逻辑经验主义【即归纳主义和证实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经验->假说->证实】、批判理性主义【即演绎主义和证伪主义,其科学认识过程:问题->假说->证伪】、历史主义【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归结为证伪的过程,它还有一个证实的过程,前者是科学革命,后者是常规科学。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常规科学->科学革命”不断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

②实证认识论方向,实证的科学哲学重点研究科学理论的发展问题,说到底是创造性思维问题。

实证的科学哲学家认为,这是规范的科学哲学无法解决的。

(3)在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方面。

理性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事实的获取
两种途径:
直接途径: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是获取科学 事实的最基本手段和方式
间接途径:文献调研
1、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辅之以仪器,有目 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 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1)观察方法的意义:
局限:夸大归纳法对于科学发现的作用,突出了 科学始于观察的观点。
B、“科学始于问题”
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证伪模式: P1 → TT → EE → P2
始于问题(P1),提出试探性解释的理论 (TT),经过—“应当把科学设想为从问题到问题的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形成
科学问题的提出; 科学事实的获取; 科学抽象-科学思维; 科学假说的形成; 科学理论的创立。
一、科学问题的提出
—— 科学活动是人类积极、创造性的能动活 动,目的为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它并非消极 地等待客观对象“暴露”其自身规律,而是积极 地探索自然的奥秘,积极地进行着合乎规律的发 明创造。这就集中表现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同一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其内涵深度是不 一样的;
不同时代的背景知识也决定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 问题的途径。
指向性:
科学问题不是漫无边际的问题,而应包含着 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求解目标。
应答域:是对科学问题答案范围的具体限定
全域型:对答案的范围没有给予任何限制; 类域型:对答案的范围给出程度不同,范围大小
观察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获取科学事实不仅能为概括、提升 和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提供了基础,还可以 对科学假说或理论的确认提供事实依据。
(2)科学观察中的认识论问题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自然辩证法 科学观和科学方法
一、科学的涵义 1.马克思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 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
系”。揭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关 系。 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部分的 以个人协作为条件,部分地以对前人的劳动的利用 为条件。 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科学作为生 产力的要素被资本利用可以成为致富的手段,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部分。
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目前 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事业,是一个职业门类.
是一种文化.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方式和精神制造方 式,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部分,和人文文化相区别.
是一种方法。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用经验的方法 与理性的方法,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经过多次 检验,证明它的真理性的认识方法.
3.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事业,科学和 非科学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有两派:库恩认为科 学和非科学、伪科学的区分在是否是在范式的指导 下从事解决疑难的活动。费耶阿本德否认科学划界 的必要性,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承 认科学和非科学之间的划分。
4.多元划界标准.邦格提出了科学知识领域的12个条 件,不能满足这12个条件的知识领域都是伪科学.
三、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
科学划界问题是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及其他非科 学的界限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核心是科 学划界的标准.有四种观点: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有意义的命题是科学 的,否则就是非科学.可证实性是基本的特征, 后来用”可检验性”或”可证实性”作为标 准. 2.批判理性主义波普主张;理论具有普遍性,不 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可证伪的命题 题和理论是科学的。
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有两条途径:
一是用归纳法从科学事实中概括出经验定律。 有描述性、直接实践性,与观察、实验直接相 关.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什么1.1其定义就一直存在争议。

因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们各自心中都有一个对哲学的独特定义与理解。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阶级性与意识形态性。

1.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1.2.1.1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看法。

1.2.1.2世界观人皆有之,且有不同。

1.2.1.3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与一般人的世界观对比一般人的世界观不同于哲学的世界观。

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不自觉形成的,是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某一方面的零散认识,缺乏系统性与理论论证。

而哲学的世界观是自觉形成的,是哲学家、思想家对其自身、人、社会与自然等世界深层次的一般性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系统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1.2.1.4哲学世界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在世界之外的世界观,它包括并决定历史观与人生观,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和历史观的现实表现,它们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1.2.1.5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法的学说和理论。

不同于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是在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具有指导作用。

1.2.1.6一般说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1.2.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与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2.2.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对象是不同的。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层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不能从总体上把握世界。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是科学研究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学说,通常被理解为科学认识的方法论也就是关于科学认识的活动的体系、形式和方法的学说。

科学认识:反应人同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发展的理论体系。

研究对象:一定研究过程中所要认识的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特点、本质、结构、规律对图认识主体而言是再在之物。

具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模拟法4.类比法5.分析法6.综合法7.演绎法8.归纳法9.假说发发展历史:1.古代2.近代前期(重观察和重实验、收集资料)3.近代后期(整理资料)4.现在(综合资料)现代的发展趋势:1.自认科学从分化为主阶段进入了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以综合为主的新阶段2.自然科学各部门各学科相互渗透,出现了一系列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3.自认科学研究从个人研究为主转为集体研究为主科学方法论的学科性质:(论述题)1.是一门趋向于独立的学科:①现代科学深刻揭示了物质世界统一性,提供了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彼此渗透、移结合并达到一体化的依据②在现代科技中日益强烈的一体化趋势提出了建议统一的科学方法论的要求③数学方法是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方法论上趋向统一2.是一门思维学科:①因为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大脑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思维的问题②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问题有一部分是属于如何使用物质手段变革对象的问题,属于人们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感性物质活动的问题③就认识功能而言不同层次的科学方法是解决思维方式的途径或道路问题3.是一门认识工程学:①理论和工程技术存在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②整体研究过程是选择、决策、组织的动态过程科学实验步骤(简答题)1.确定研究课题2.获取和积累科学事实3.进行科学抽象提出科学假说4.检验假说(成立则回到第2步)5.建立理论体系第二章:研究选课一.研究什么问题?1.问题:是一种“获得性遗传”知道,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表现为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连结点。

自然辩证法ppt(3章)

自然辩证法ppt(3章)

11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1.科学事实
1)科学事实及其类型
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对客观存在的个别 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 述和判断。 如:遗传的基础是核糖核酸,DNA
逻辑形式: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分为事实Ⅰ和事实Ⅱ。
12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⑵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桥梁
⑶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媒介
⑷不同假说的“争鸣”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26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2)科学理论的基本特性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7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19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2.科学定律
3)科学定律的作用
⑴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科学概念的形成可以通过经验定律的提出或 发现来完成,科学定律也是明确科学概念的一 种有效手段;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是科学理论 构成的基础。
⑶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二)科学知识的构成
4.科学理论
1)科学理论及其结构和类型
科学理论(scientific theory):经过实验检 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由科学概念、 原理以及由这些概念、原理推演出来的逻辑结 论(具体的规律和预见)组成。
28
自然辩证法- Part 3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4.科学理论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备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地位、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关键能力:能够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史命;能够运用比较学习法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能够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

2.科学精神: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导入新课在前面两节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对哲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便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产生有带着怎样的使命呢?【背景介绍】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英法两国,经过数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非常尖锐,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只有在哲学上实现根本变革,才能创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提供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变法:A与X之间具有正比或反比的共变
关系,则很有可能具有因果关系。
26

休谟的怀疑论论证表明,形如

案例:随望远镜观测的改进,
“所有A都是B”的一般性假说,
将涉及潜在无穷多个A,因而 不可能被有限的经验证据完全 确证;

牛顿力学对天王星位置的理论
预测与实际观测值不符。 选择①:经验证据“证伪”了 牛顿力学定律;

定义“格路”(grue)色为:“当时间t≤2100 年时为绿色,或当时间t>2100年时为蓝色。” h1:“所有的翡翠是绿色的”



h2:“所有的翡翠是格路色的”
则现有的证据对h1和h2的支持度一样,但我们不

会选择h2。 定义“伯利”(bleen)色为:“当时间
t≤2100年时为蓝色,或当时间t>2100年时为

新事实:一位男同事在尸体解 剖时划破手指,也死于和产褥 热类似的症状;

第一病房中“街道分娩”的妇 女产褥热死亡率低于该病房的 平均值。
24

病因假说:医科学生在解剖训 练之后携带“尸体物质”对产 妇做检查,是导致第一病房死
亡率高的原因。第二病房是由
助产士护理的,其训练不包括 尸体解剖;

假说验证:要求所有医科学生 在做检查之前必须用漂白液洗 手,则第一病房死亡率下降至 与第二病房相同的水平。

街道分娩的妇女很少受检查,
于是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25

求同法:不同项中唯一地共有A且都产生X; J.S. Mill, 1806-1873


求异法:有A则X,非A则非X;
混合法:在对各不同项求同的同时,对每 一项又采用求异法作对比。可控实验主要 是基于混合法;

剩余法:已知ABCD导致abcd,且又已知B 产生b,C产生c,D产生d,则可推断A产生 a;



A2: (a,e,f);
A3: (b,c,g); A4: (c,e,h); A5: (b,k,l); A6: (a,f,p); „„
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表达式来 刻画这种相似关系:因为一个家族成员之间
的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体形、相貌、眼睛
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也以同样方式互 相重叠和交叉。 (PI §67)
得不可证伪了,因而降低了理论的科学价值。
科学知识增长的动力不是寻找证据确证理论,而是不断地寻找证
据证伪旧理论,构建新理论。可证伪的理论暂时没有被证伪,才 是具有科学意义的理论确证。
18

科学理论的客观性不在于归
纳,而在于猜想与反驳:

P1→TT→EE→P2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对问题的大胆猜测

识必然起了重要的作用,使拉瓦锡能够在实验室里看到像普利斯特列
那样的气体,而普利斯特列自己却始终未能在实验中看到这种气体。”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51~53页。
13
14

培根以来的传统经验论认为,科学始于观察,通过观察收集资料,经
由归纳才上升为理论。 “但是事实上,这种信念认为我们能够单独从纯观察出发而不带有一 点点理论性的东西,是荒唐的;„„二十五年以前,我曾经试图让一 群在维也纳学物理的学生深切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此我在上课时首先 指示他们:‘拿出铅笔和纸来;仔细观察,写下你们观察到的东西!’ 当然,他们都问,我要他们观察什么。显然,‘观察!’这个指示是

证伪主义相信,只要找到一个 不是B的A实例,就证伪了上述 假说。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
选择②:不是力学定律有问题, 而是辅助假设“除了已知行星 作用与天王星外不存在其它的
检验最简单的假说也要求“辅
助假设”,即关于假说被检验 条件的进一步陈述。

力”有问题。
通过修正辅助假设,理论预测 未知行星位置,发现海王星。

本质主义(essentialism)的思维 方式倾向于忽视研究对象的历史多 样性和复杂性。存在先于本质!
4
5

我没有提出某种对于所有我们称之为语言的

A1: (a,b,c);
东西为共同的东西。我说的是,这些现象中
没有一种共同的东西能够使我把同一个词用 于全体,——但这些现象以许多不同的方式 彼此关联。而正是由于这种或这些关系,我 们才把它们全称之为“语言”。(PI §65)

操作主义(operationism):科
学概念与相应的操作同义;凡是
不能与操作相联系,不能由操作 定义的概念都是没有意义的。例 如理解“长度”概念等同于懂得 如何测量长度的操作。

对“科学”的操作主义定义,将 把关注点从“科学是什么?”、
高压物理学
方面的研究 成果获诺贝
“科学的普遍共有特征”转向
“如何有效地从事科学研究?”、 “产生科学知识的客观程序”。


如果一项实践在过去是可靠的,那么它在将来也
David Hume (1711-1776)
在过去,归纳法是可靠的;
所以,归纳法在将来也是可靠的。
22

在1844-1848年间,对在维也纳总医院分娩
的大部分产妇来说,产褥热是一种非常严重
且致命的疾病。其中第一产科病房因产褥热 而造成的死亡率,较之第二产科病房要高得 多,且两个病房收住几乎一样多的妇女。


念:追求纯粹形式上的有效性,
暂不考虑内容上的差异。
9
10

英国科学家兼牧师普利斯特列搜集了加热红色氧化汞时释放出来的气
体。1775年,他把这种前提认作燃素含量比通常要少的普通空气。后 来人们发现,瑞典药剂师舍勒比普利斯特列更早地做了类似实验并发 现了这种气体。
11

燃素学说:金属中有一个共同的要素——
归纳的可检验性要求经验观
察为科学理论提供评判的证 据。如果观察/实验本身是
论”表明,对科学理论的选择
并不完全诉诸经验支持的合理 性;

负载理论的,是已经以某种
理论为前提的,那么经验证 据不就被“污染”了吗?科
承认“观察渗透理论”,但主
张科学的经验客观性并不依赖 于归纳验证;
学理论还如何能具备经验的
客观有效性呢?


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2
3

科学划界(scientific
demarcation)是科学哲学的基本
问题之一。

伪科学(pseudo-science):本来 是非科学的东西却偏要假借“科学”
的名义出现;

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界限是否泾 渭分明?回想一下在科学思想史部 分讨论的问题。
(tentative theory); 各种猜测(理论)在竞争中
接受反驳,消除错误
(elimination of error); 新困难导致新问题。
19

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邦迪也赞赏说: 科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而方法中最重
要的是波普尔的方法。

完全排斥归纳确证的意义,这在实际的科 学研究活动中是不可想象的; 证伪主义设想科学理论被经验反例“一击 即倒”,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科学理 论的建构经常通过增添条件和预设来化解 反例的挑战。科学知识的增长并不只有新
科学划界;归纳问题;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1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鲁旭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罗森伯格:《科学哲学:当代进阶教程》,刘华杰译,上海:上海科

技教育出版社,2004.

亨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7.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3.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兰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6.

进一步修正丰富归纳方法,使 科学理论的合理性仍能够在归 纳验证的基础上得到说明。
17

科学理论的可检验性不是归纳的确证,而是可证伪性
(falsifiability):
任何理论都不难找到确证的证据,但从不可能完全得到证实。只
有当确证是担风险的预言所得的结果,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确证;
不可证伪不是一个理论的长处,恰恰是它非科学的特征。 为理论增加特设性假说,使它逃避反驳,使原来可证伪的理论变
27

另一个困难是确证理论的正面 证据相关性反直观:

根据逻辑,“所有A都是B”当 且仅当“所有非B都是非A”。 既然“存在一只黑色的长统靴” 是“所有非白色的东西都是非 天鹅”的正面证据,那么它也 是“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 一般性假说的确证证据。这显 然是荒谬的。
28
C.G. Hempel,1905-1997 Columbia University; Pittsburgh University
6

科学是一种探求真理的认识活动、方法系

数学与实验是近代科
统和知识体系;其中,实验的可检验性是
科学的划界标准;

学革命以来的科学特
征,并不是不同文明、 不同时代的科学的共 有特征。能否说除了 近代西方科学以外就 没有其它科学存在?

康德: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 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 皆可被称为科学;
燃素,金属在煅烧过程中失去燃素,于是 就形成了“金属灰”。

拉瓦锡对氧气的发现与氧化学说代替燃素 学说密切联系着。
12

“发现一类新现象必定是一个复杂的事件,这个事件包含着既认识到
那个东西,又认识到那个东西是什么。” “在拉瓦锡还未从事这种与发现新气体有关的研究工作很久以前,他 就确信这样两点:燃素论有错误和燃烧物吸收大气中某种成分。„„ 对氧所做的研究工作,为拉瓦锡早已感觉到的(燃素说)有点不对头 的想法提供了更多的形式和结构。研究告诉了他一件他已经准备去发 现的事——在大气中燃烧的失去的物质的本质。对种种困难的预先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