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本华《关于思考》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叔本华《关于思考》有感----选自教师人文读本
东门小学陈玉利
叔本华---这位两百年前的德国哲学家,其思想之深邃与前瞻,在当时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然而在其晚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尊重,而在百年之后,直至今日却被人推崇备至。这大概是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其命运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超越时代的伟大之处。今读了《关于思考》一文被深深折服,大有“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也为自己过去在读书上的无知而惭愧,更为我们今天教育上弊端与无奈而痛心。
此文,虽名曰“关于思考”,实际上是讨论“读书与思考”的关系。文中写到:思考和读书在精神上的作用,是大相径庭的,如果你想当个没有思想没有个性的动物,当个:“蛀书虫”是不二的法门,以为死读的人只能做个读者,而不能当作者。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拾别人牙慧或残渣而已。读书不过是自己思考的代用物而已,可以把读书当做“引绳”,而决不能代替思考,只有当我们的思想的源泉停滞时,才去读书。真正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天才,则是直接去读“宇宙万物”,只有那种学者才去成天研究书本。真正有思考力的人,在精神王国中才是一等的君王……是啊,我们今天缺少不是知识,更多的是智慧,是创造,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这一切莫不都通过思考去获得。
我以前读书往往只图娱乐,只图享受,自己的精神家园常被别人的思想占领,真是世界上最傻的人是读书人,成天让别人的马在自己的大脑这个跑马厅里任其驰骋。我追问自己,到底有多少东西是本人思考得到的?追问之后,不禁汗颜无比。“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读书的人,虽然可怡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假若读书少有所得,不还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吗?所幸,今有高人指点,日后可以少走弯路。
二百多年前这位伟大的智者已告诫我们如何处理好读书与思考的关系,明确了思维在精神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要我们做一个善思考、有独立思想的人。可今天的教育基于应试的需要,还缘于教育者观念的滞后,在不停复制这一个个考试的高手,扼杀了多少有思想、有创造的、鲜活的灵魂。作为教师我也常反观我们的教育,其最大的弊端正是只教学生拼命读书,封杀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想像的空间、活动的空间。首先,每天超负荷的作业和大量的机械练习,使学生无暇思考。这种大量的模式题无非是让学生考试时顺利答题,但这不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而是机械的套用,因为做过这道题的学生肯定比那些初次接触这道题的学生正确率要高,为了使学生考试时多拿几个分,只好“广种薄收”,强化训练,教师孜孜以求,
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状况是可想而知的。其次我们讲的“标准答案”是否标准,其实特别在人文科学方面有时很难定标准答案,但为了提高拿分的确定性,就必须依照标准答案给学生讲解。暑假里我看了一部教育序列片,里面讲到一位福建的女生当年写的一篇作文成了高考的阅读文,其中里面有很多“颇有水准”的分析题。有关方面请当年的作者解答有关这篇文章的阅读题,结果根据标准答案评分正确率还不到一半。这位女生说:“想当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压根儿没像这标准答案所给的答案那样想,至于这个词、这个句的用意,也没那么深刻和刻意。”看了真是感到好笑,具有最高解释权的作者的答案却不是正确答案,还得了个不及格。这样的评价标准学生还有思维的空间吗?思维也失去了它的自由的张度和灵性。再次,我们作为教育者提供给学生发展思维的氛围吗?思维需要的是轻松、自由、鼓励。但我们平时为了赶进度,赶任务,求得结果的正确和统一,哪里容得了学生的探讨。公开课都上得那样的完美无缺,时间算得那样的分秒不差,师生是那样精诚合作,最终教学目标完全达成,听者赞叹不已。事实真的如此和值得庆幸吗?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是应该重温这位老先生的思想,思维最大的两个特性是独立和深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善于深入研究问题的人,才是我们应该好好做的事情,向思维要质量。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