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刘邦与项羽博弈为何能反败为胜当皇帝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推荐5篇]
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推荐5篇]第一篇:刘邦和项羽的领导力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和领导力分析一本《史记》,浓缩了三千年的历史,项羽、刘邦作为争夺天下的两位英雄,其性格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对其领导能力有何影响、对于当今企业的管理有何启示,都是值得分析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邦和项羽的相同点。
第一、作为一个领导者,两人都胸怀大志。
秦始皇巡游天下,经沛县,刘邦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好酒及色、不事生产的汉子说出这话实在令人刮目。
到了楚地时,项羽观看时候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有高成就导向,这是一个领导者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内激因素。
只有具备强烈的动机,才能激励一个管理者不断向前进,寻求突破。
第二、两人都不甘平凡,但同时又有点高傲。
当年进攻秦都的两路义军同时出发,刘邦先入关,但“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作为对比,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由此观之,二人皆不甘平凡,胸怀大志。
第三、两人都过分自信,反过来在逆境中又过分自卑。
刘邦在几次打败之后欲自尽了事,都是左右劝谏而止,而项羽最后放弃了回归江东,东山再起的机会,选择了自刎而终,“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两者在性格上及处事的差异则更为明显。
第一、项羽刚愎自用,拙于应变。
反观刘邦,则是能忍能退,随机应变。
陈平用反间计,项羽就对范增生出疑心,《史记》载“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在鸿门宴上面对刘邦被项羽的进攻的质问,项羽出卖了自己的亲信曹无伤,《史记》载“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后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项羽一句话断送了自己的眼线。
而刘邦任泗水亭长时,曾押送服劳役的犯人到骊山去,一路上开小差的人不少。
于是刘邦干脆把犯人的绳子统统解开,《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可见刘邦并没把什么职衔放在眼里,也没把什么王法放在眼里,更不会因为要保住亭长的差使就什么出格的事都不敢干。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的英雄对决
刘邦与项羽楚汉之争的英雄对决刘邦和项羽,是中国鸿沟历史中最为耀眼的两位英雄人物。
他们在楚汉之争中,展开了一场鏖战,这场英雄对决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写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一、刘邦与项羽的背景与崛起刘邦,出身农民家庭,背负着贫苦和冷嘲热讽。
然而,他却深思熟虑,通过不断进取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军队,逐渐积累力量,并在政治斗争中崭露头角。
最终,他成功地打破了统治者的阴谋,带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了函谷关,成为楚汉之争的领导者。
项羽,则是身怀绝技的一代猛将,出生于豪门世家。
他在各项军事技能上都表现出色,并随刘邦一同领导起义军,力图推翻暴虐的秦朝统治。
然而,在攻克咸阳后,刘邦却将其排除于领导核心,项羽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
随后,他带领自己的军队南下,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楚汉之争中的敌对者。
二、刘邦与项羽的战略与军事才华刘邦与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与军事才华。
刘邦善于利用外交手段,积极寻求与各个诸侯国的合作,形成强大的联军。
他制定了一系列明智的政策,并以“舍千金买士马” 的策略,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中。
刘邦在战略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动攻势,利用楚军分裂的机会,最终击败项羽,夺取了胜利。
项羽则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军事天才。
他擅长以快攻快战的战术对敌,运用奇兵突袭、迅猛进攻等手段,让敌人措手不及。
项羽还曾多次以寡敌众,凭借自己出色的战术能力战胜敌人。
尽管他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但在政治智慧和善于交际方面却不及刘邦,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输给了刘邦。
三、刘邦与项羽的人格特点与处世哲学刘邦个性稳重,处事深思熟虑。
他始终保持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并注重与士兵的交流与沟通。
刘邦不断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塑造了一种宽容而坚定的人格特点,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受人爱戴的领导者。
项羽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冲动的人。
他有时会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这使得他在与其他诸侯联军的斗争中表现出不稳定的一面。
尽管他身怀绝技,但缺乏刘邦那种深思熟虑的智慧,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_刘邦称霸的三个原因
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_刘邦称霸的三个原因刘邦草草布衣一介,仅凭借三尺宝剑,就能立足于乱世。
令后世无数英雄豪杰竞相顶礼膜拜。
那么刘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刘邦成功夺取天下的原因刘邦的成功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其一是识人善任。
刘邦本是一方泼皮无赖,平日游手好闲,好耍嘴皮子,卖弄小聪明。
但这种社会阅历带来的本事叫读心术,他善于琢磨他人性格,发现他人优点并为自己所用,很快他身边集结了一帮能人异士。
韩信有勇,张良有谋,萧何搞后勤有一手。
有这三股势力在,灭秦才变得势如破竹。
刘邦成功原因其二是懂得分享。
其实,这还是与他早年的混迹社会经历相关。
他亲自与手下士卒出生入死,身先士卒的行为极容易激励斗志。
每每打下胜仗,他就毫不吝啬,大肆封赏犒劳部下。
豪爽的行为自然使手下对他感恩戴德原因其三叫虚心纳谏。
刘邦军队攻下咸阳城后,面对阿房宫里如山的金银,如云的美人早已神魂颠倒,跃跃欲试。
在心腹樊哙和张良的劝解下,他很快清醒过来,敌军未灭万不能轻举妄动。
封存金银,不近女色。
这对于一个早年生活淫乱的流氓来说实属不易。
可见他不仅能虚心纳谏,还有很强的自控力。
刘邦成功的原因除了识人善任,懂得分享,虚心纳谏。
还有不少外因,如良好的发兵时机,楚霸王项羽的战略失误等。
但成功终究离不开刘邦个人的努力。
刘邦与刘秀关系刘邦农民家庭出生,但是在战乱年间,刘邦凭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在一群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成功的打败了项羽,坐拥了整个天下。
刘邦建立西汉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儿子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吕后一直把持着朝政,刘盈死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于是众臣看不下去了,就将分封在代国的刘邦第四子刘恒迎回京城,拥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刘恒登基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刘恒在位期间,封孝文皇后窦氏的儿子刘启为太子。
刘恒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
文帝和景帝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英雄的对决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英雄的对决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涉及两位杰出的军事统帅刘邦和项羽。
他们的对决既是一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也是两个时代的象征。
本文将探讨刘邦与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对决,展示他们的才华和领导能力。
刘邦和项羽都出身于军旅世家,他们的成长经历为他们后来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刘邦聪明机智,从小就展示了出色的军事头脑。
他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和挫折后,终于聚集起了一支令人瞩目的军队。
相比之下,项羽则以其勇猛和出色的战斗技巧而著名。
他身经百战,堪称一代战神。
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权力争夺战。
刘邦积极寻找同盟,与韩信等其他诸侯合作,以稳固自身的势力。
而项羽则是单独行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来征服敌人。
这两位英雄的不同策略和战术使得楚汉之争变得更加精彩。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优势在于他的统一思想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他认识到要战胜项羽,必须确保自己的势力和军队的协调一致。
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明确的目标,并与他的将领密切合作,共同实施战略。
这使得刘邦能够应对各种敌对势力,稳步推进他的统一大业。
然而,刘邦并非没有遇到困难。
在楚汉之争的后期,他面临了来自项羽的强大打击。
刘邦必须用尽他的智慧来阻止项羽的进攻,并保证自己的军事优势。
他利用了项羽的骄傲和高度自信,采取了分化策略并迅速收复失地。
最终,刘邦成功地击败了项羽,获得了中国的统治权。
项羽虽然在楚汉之争的初期一度占据上风,但他的自负和固执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拒绝与其他诸侯合作,坚持独自行动,并对自己的部下抱有过高的期望。
这导致了他在战略上的失误和军事上的挫败。
当他的军队士气低落时,刘邦趁机发动了致命一击,并彻底摧毁了项羽的势力。
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篇章。
他们的对决不仅体现了智谋和勇气的较量,也展示了两位英雄的不同领导风格。
刘邦的统一思想和组织能力为他赢得了胜利,而项羽的过于自信和固执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场战争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并为后来的王朝统治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论刘邦2000字论文
论刘邦2000字论文刘邦与项羽成败论文摘要:刘邦和项羽一成一败的原因主要是体现在性格、力量、政治才能三个方面。
这也充分的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培养自己健康的性格,工作中注重群众的力量,同时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在各路烟尘中一直走到最后的主要有两支力量:一是刘邦,二是项羽,这两个人从发展上看也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最后的争锋中,一成一败,刘邦开创汉代的辉煌,二项羽却凄惨的死于江畔。
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值得我们后来深思,性格品质差异等诸多的原因,但其根本在于其政治思想之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根源。
一、刘邦其人、其事、其政刘邦此人,大家都知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草根英雄,在今天看来就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市井无赖。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高深渊博的文化,可以说识点字就不错了。
刘邦就是出身于这样的农民家庭。
但是,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却很敢闯、敢拼,在家乡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公务员,但是刘邦这个人的性格却很豪爽,在当官期间也是比较仁爱的,这种性格品质注定了其后来的成功。
刘邦这个人先天条件不优越,后天的修炼也不多,也没有像历史上的其他英雄那样的文才武略,论文化素质可以说不高,论武艺也不篇二:论刘邦的成功——中国通史论文论刘邦的成功之路摘要: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
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
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
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
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
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关键词:刘邦汉朝成功引言:秦朝末年,暴秦无道,天下大乱,各路义军联合反秦,其中以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主,历经数年征战,刘邦受降秦王子婴、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打败项羽终于取得成功,建立大汉王朝君临天下。
历史趣谈:痞子刘邦为什么能当上汉朝开国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痞子刘邦为什么能当上汉朝开国皇帝
导语:在刘邦和项羽争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败给了一个无赖汉王,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刘邦自身的素质所在,
在刘邦和项羽争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败给了一个无赖汉王,让人无法理解。
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刘邦自身的素质所在,也有时势和运气的所在。
刘邦身上所具备的领导才能是项羽望尘莫及的,而时势也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平民皇帝。
刘邦有数不清的缺点和道德问题,但是他的个人素质更符合皇帝的要求。
在个性上,刘邦豁达豪爽,勇敢无畏,心胸开阔,用人有道,做事不拘一格,能屈能伸。
他早年虽然无所事事,但是广交好友,这时期结交的人后来几乎成了创建和稳定汉朝的中流砥柱,而且随时都敢当领导者,大方与其他诸侯分享利益。
刘邦能为了目标不择手段,不管是欺骗对手还是贬低自己。
在政见上,刘邦拥有出众的政治才能和高远政治眼界,制定了以关中为后援地,进可攻、退可守的争霸策略,即使屡战屡败,也很容易再出击。
他还通过约法三章笼络民心,用利益拉拢其他势力。
刘邦经过了多年的积累,不管是在人脉还是阅历,于是抓住了反秦起义的时机,从起事到后来的争霸一步步走向了权力的顶峰。
他是顺应时势的英雄,以一个普通平民的身份在反秦争雄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最终完成了那个时代所需要的使命。
那个时代不需要项羽那样过重的杀戮,而是希望有刘邦那样与民约法三章的治理模式。
汉高祖刘邦真正意义上由几个老婆
刘邦被认为是个好色的人,又是皇帝,女人自然少不了,不过他的老婆有记载的其实就那几位,包括外妇曹氏、原配吕雉、爱妾戚夫人、
生活常识分享。
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
刘邦胜利和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失败的原因:
1、缺乏谋略和视野,不具备政治家思想;
2、目光短浅、自满自得足勇少智、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
3、残忍有余,仁善不足;
4、喜欢以武力威慑别人、自满;
刘邦胜利的原因:
1、以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努力追求人生的高度;
2、宽容、仁慈、有大胆量;
3、遇事冷静,喜用智不斗力;
4、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
知人善用,此乃王道.刘邦运筹帷幄不如张良,行军打仗不如韩信,治理国事不如萧何,但他知道用这些人,这就是刘邦的长处.
韩信能将兵,刘邦能将将,这就是刘邦的才能.反观项羽,骄傲自大,沐猴而冠,唯一谋士范增还被他赶走了,手下的将领也都纷纷投靠刘邦,坑杀20万秦军,足以看出他的气量,项羽必败,没有刘邦他也会败在别人的手里.。
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的历史故事
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争霸天下的历史故事刘邦与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楚汉两大势力,在战国末年和秦朝灭亡后的乱世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霸天下的斗争。
本文将为您讲述刘邦与项羽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成功秘诀。
一、刘邦崛起的契机公元前202年,秦朝灭亡后,刘邦立志要拯救大汉,重建天下。
他出身农民家庭,个子不高,但勇猛善战,思维敏捷。
同时,刘邦善于借助外力,与许多仕途上出身的贵族建立了联系,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刘邦在军事上采用了军民结合的策略,将士兵们看作自己的亲人,积极发动农民,组织起武装力量。
他在人心上取得了广泛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
二、项羽的崛起与溃败与刘邦相比,项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
他身高八尺,体格非常强壮,善于骑射和格斗。
项羽在战争中狠戾果断,但同时也有些轻率和自负。
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率领着强大的楚军,一度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然而,在赤壁之战后,韩信的机智和刘邦的智勇使项羽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刘邦攻城略地,不断削弱项羽的势力。
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刘邦以奇策斩杀了项羽身边的精英部队,彻底击溃了项羽的军队。
三、刘邦成功的秘诀刘邦崛起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刘邦善于借助外力。
在战乱时期,刘邦利用社会的脆弱性,与许多有影响力的贵族和武将达成合作,打开了自己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道路。
同时,他还下令减轻人民的税负,增加了百姓对他的信任和拥护。
其次,刘邦非常懂得争取人心。
他分封功臣,奖励军民,确保他们在战争中的忠诚和奉献。
刘邦善于将士兵们看作自己的兄弟,坚信只有真心对待他们,他们才会真心为他效力。
最后,刘邦具备战略眼光和智勇双全的领导才能。
他能根据战局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战略和战术。
刘邦在赤壁之战中借火攻和在巨鹿之战中设计草人的计谋,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四、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差异与教训刘邦和项羽在历史上被视为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
学《鸿门宴》,对比评析——刘邦和项羽(资料编辑)1、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注释】: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英布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
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
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
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2、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此乃英雄末路的挽歌。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3、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注:对项羽的思念与歌颂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1.不期:难以预料。
2.包羞忍辱: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
3.认为项羽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5、《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注释】: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
2.诗人认为不可能卷土重来。
7、为纪念南京解放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毛泽东于写出了那首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复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刘邦以一平民百姓,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一枝独秀,几经磨难,终于转危为安,反败为胜,夺取天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的“西汉”几百年基业。
史记中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对比分析(原创)
内容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等再现了项羽和刘邦之间波谲云诡的斗争,塑造了有悲剧英雄情怀的西楚霸王项羽和终成一代伟业皇帝刘邦两个生动形象。
出身低微,无赖狡诈的刘邦战胜了所向披靡勇猛无双的项羽,这是由双方不同的性格,人心向背的程度和不同的斗争策略上决定的。
刘邦的豁达从容,从谏如流,收取民心和舆论宣传都为他最终的胜利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性格部署人心策略成败项羽和刘邦是楚汉相争的两大主角。
项羽霸气逼人,锐不可当,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军队精锐。
刘邦出身低微,流氓习气,游手好闲,狡诈无赖。
但刘邦却打败了项羽,使项羽无可奈何自刎乌江,刘邦因此成就伟业,开创大汉王朝。
一、不同的性格项羽出身贵族,自小受到叔父项梁的严加管教。
但他“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说明他学习缺乏耐心,眼高手低。
项梁教育他:“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而项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明他没有恒心,意志力不强。
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在战场上刚毅勇武,对待敌人凶狠残暴。
对待身边的人温和仁慈。
对待爱人柔肠百结,所以才有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然而他在感情上单纯浅显,容易被欺骗和背叛利用。
由于一直被叔父管教,缺乏独立性,没有面对险恶社会的经验,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贵族文化培养出他诚信守义、光明磊落的品质,面对狡诈多端,无赖流氓一样的刘邦,没有办法做出背信弃义的事情,于是多次被处于被动地位。
对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的承诺,他认为对刘邦已是背信弃义,心理上有不能跨越的障碍。
所以在鸿门宴上一时不忍,放过了刘邦。
当抓住刘邦老父之时,被刘邦的无赖行径花言巧语所蒙骗,又释放了刘邦的家人。
项羽刚愎自用,盲目自大,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谏,于是失去了很切实的建议和珍贵的人才,使原来的人才济济,全都叛逃归于敌手。
刘邦出身卑微,地位低下,年轻时整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历史趣谈:史上最强武将项羽败于刘邦 为何最终不能称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上最强武将项羽败于刘邦为何最终不能称帝
导语:提起楚汉之争,大家可能遗憾为什么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却会败给刘邦,到底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他为什么做不了皇帝?关于这个问题,且
提起楚汉之争,大家可能遗憾为什么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却会败给刘邦,到底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他为什么做不了皇帝?关于这个问题,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项羽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无可争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作战履历之中看出,巨鹿之战中,项羽一战成名。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作为一军主帅,项羽为了表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只备三天干粮,其余粮草辎重全都毁掉,誓要与章邯一决胜负,有死无生,有生无死。
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正是这个破釜沉舟之法,令项羽手下军士自知没有退路,全都拼命死战,甚至可以以一当十,章邯大败,项羽大捷。
不单如此,项羽的个人武艺也是了得,独爱用枪,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
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
有一句成语叫做力能扛鼎,说的也是项羽的事迹,曾经有乡人比试
生活常识分享。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胜利
楚汉之争刘邦为什么胜利刘邦出身农户,在起义以前就是一个整日在街头巷尾厮混的流氓,但是他却可以打败出身名门,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登基为帝,君临天下,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他的成功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刘邦的性格非常谦虚谨慎。
他能挑选人才并充分利用他们。
在他的身边,顾问可以冷静地制定计划,士兵可以在关键时刻发出命令。
而且,他足智多谋,体贴周到,赢得了人民的心。
据说,当年他来到坝上时,下达了严格的命令:杀人犯死亡、伤人、行窃认罪,秦朝一切严苛的法律都被废除。
刘邦就这样赢得了坝上人民的支持。
所谓“多帮少帮”,大概就是刘邦。
而项羽与刘邦相争,却盲目轻敌,空有一身武艺,却胸无城府,又怎么会是机智多谋的刘邦的对手呢。
据传,当年,项羽进军咸阳的时候,大肆烧杀,使得咸阳城一时之间置身于一片火海之中。
面对身边谋臣的劝谏,他竟然也置之不理,一意孤行。
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一时之间怨声不绝。
项羽早已失去了民心,又何谈争霸天下呢。
而当他在兵败之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宁愿拔剑自刎,这不过是因为项羽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罢了。
一个没有坚定决心的人,又何谈东山再起。
面对失败,刘邦能够承受,等待机会,最终成为最终的赢家,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楚汉双方的大决战开始了!刘邦兵多,项羽兵少,而且粮食也快吃完了。
面对十面埋伏,他几次想杀出重围,都被一批又一批的汉军挡了回来。
突围无望,项羽只好退回垓下大营,吩咐左右小心防守,伺机再战。
这天夜里,项羽在营帐之中愁眉不展,他宠爱的美人虞姬见他忧心忡忡,便陪他饮酒解闷。
到了深夜的时候,只听营外传来呜呜咽咽的箫声,伴随着箫声,还有哀伤的江南小调。
项羽走到帐外,仔细一听,那箫声来自半空,而歌声传自汉营,从断断续续的歌声中可以听出,唱歌的人还不少呢。
江南的这些曲调是士兵们熟悉的楚国民歌!刘邦打败了西楚吗?否则,汉营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楚人呢?项羽沮丧地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突然,项羽也唱起了一首悲壮的歌:“拔山无双,时不我待,我能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它的意思是:你可以用你的力量拉起一座山,你的精神可以压倒世界上的英雄。
项羽与刘邦楚汉之争
项羽与刘邦楚汉之争项羽与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权谋之士,他们在楚汉战争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
下面将从他们的背景、策略与战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介绍项羽,字羽,也称项籍,是楚国的贵族后裔。
他年轻时聪明机智,机智过人,善于战斗,并得到了楚王的重用。
而刘邦,字季,出身农民家庭,曾因言辞激烈而被迫离开家乡。
两人背景迥异,却在战争中彼此交锋。
二、策略对决项羽与刘邦在战略思维和策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项羽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方式,力图迅速击败敌人。
他采取了雄兵连环计,先后攻占了许多重要的城市。
而刘邦则采用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策略。
他审时度势,善于任人唯贤,并与其他诸侯王结盟,从而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刘邦借助各方势力共同对抗项羽。
三、战役回顾楚汉战争中,项羽与刘邦之间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楚汉相争的战役。
这一战役发生在巨鹿之地,刘邦灵活运用兵力,耐心等待时机,最终在项羽因为急躁而犯下错误时得以取胜。
刘邦的精心策划与指挥使他战胜了项羽,从而成功地建立了汉朝。
四、胜负得失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皇帝。
而项羽最终失败,终年33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们之间的争斗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五、总结项羽与刘邦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权谋之争。
两人背景不同,策略差异明显,而战役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
刘邦的智谋与谦逊使其最终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而项羽的骄傲与急躁让他付出了失败的代价。
这场争斗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也成为了后世权谋之士学习的经典案例之一。
这篇文章回顾了项羽与刘邦楚汉之争的重要方面,包括他们的背景、策略对决、战役回顾以及最终的胜负结果。
文章使用了中文,遵循合适的格式来书写,并力求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流畅,旨在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请求。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了解这场历史激战的过程与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
历史趣谈汉高祖刘邦如何面对失败永不言弃打败战神项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高祖刘邦如何面对失败永不言弃打败战神项羽!导语:电视剧《楚汉传奇》结尾处,安排了一场刘邦和他的孙子对话,总结自己一生征战成败的戏。
戏中刘邦曾有一句话说:“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最后电视剧《楚汉传奇》结尾处,安排了一场刘邦和他的孙子对话,总结自己一生征战成败的戏。
戏中刘邦曾有一句话说:“你可以失败一百次,但最后一次你一定要成功!”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刘邦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也道出了刘邦成功的原因:不畏惧多次的失败,不放弃失败后的努力,在屡屡的失败中寻找最后的成功。
回顾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时,确确实实失败的时候居多。
率众进入关中,占领了秦朝的都城咸阳,按“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应该在关中称王,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力,他只带领自己的人马退回咸阳,把咸阳的一切都拱手让给项羽;又因实力不敌项羽,在“鸿门宴”上不得不狼狈逃跑。
被封了个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当汉王后,刘邦任用一些能人,积聚了一些力量,终于趁着项羽无暇顾及他的时候,攻占了西楚的都城彭城。
进入彭城后,刘邦志得意满,每日饮酒宴会,一味享受。
怎料想“战神”项羽突出奇招,亲率3万精兵突袭刘邦的联军。
致使他的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与数十骑侥幸逃出重围。
父亲刘太公、母亲刘媪和妻子吕雉等皆被楚军虏获,被作为人质。
落荒而逃的刘邦心有不甘,发誓血债要用血来偿。
于是,重整旗鼓,退守荥阳、成皋一带的广武山,和项羽对峙时,又被楚军射中胸部而逃离战场。
在荥阳城,刘邦又被楚军团团围在城内达一年之久。
刘邦向项羽请和,项羽不允,刘邦无奈,只得用陈平的计策,选了两千美女去吸引楚军,让纪信装扮成自己假投降,才得以金蝉脱壳,率数十生活常识分享。
项羽之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的较量
项羽之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的较量在中国历史上,项羽和刘邦是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之间的较量可以说是楚汉之争的核心。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项羽和刘邦的较量。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的秦末汉初时期。
此时,大秦王朝的统治开始崩溃,各地爆发了多起反秦的起义。
而在这些起义中,楚国的楚王项羽和汉国的汉王刘邦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位领袖。
第二部分:项羽的优势与失利项羽,才华横溢的楚将,以其出色的战略和勇猛的战斗力而闻名。
他得到了广大的楚国民众支持,形成了庞大的军队。
在楚汉之争初期,项羽率领楚军一度势如破竹,连战连胜,逐渐将秦军赶出了楚国。
但随着战争的深入,项羽在一些关键事务上显示出了明显的失误,如放过了刘邦和韩信等后来威胁到自己的敌人。
这些失误使得他失去了战略上的优势,并最终导致了他在垓下之战中的大败。
第三部分:刘邦的智谋与胜利刘邦,出身低微的平民出身,靠着过人的智谋和出色的政治手腕逐渐崭露头角。
他始终坚持与项羽对抗,并坚信自己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邦善于团结各方力量,通过联合韩信、彭越等人以及利用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扭转战局。
他聪明地利用项羽的失误,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战略和政策,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第四部分:楚汉之争的影响楚汉之争的结果是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开创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国统治。
而楚国则彻底灭亡,项羽和许多楚国的忠臣不得善终。
楚汉之争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政治局势,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传统。
汉朝的建立为后来的社会发展铺平了道路,并对后代的统治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项羽和刘邦的较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壮丽图景。
在这场较量中,刘邦凭借其智谋和坚定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
而项羽虽然有出色的才华和军事能力,但由于一系列失误最终失败。
楚汉之争的结果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后来的历史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
刘邦项羽之争的启示作文
刘邦项羽之争的启示作文篇一:英雄本是楚霸王,帝王却成汉高祖。
楚汉之争,被项羽吊打的刘邦最终成了赢家。
之所以刘邦成功逆袭为皇,是因为他有着许多的过人之处。
而对我启示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人生目标明确,就朝着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
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的时候,刘邦完全就是被项羽按在地上摩擦的对象,两军交战,刘邦基本上十打九输。
可是刘邦从来不气馁,面对失败毫无退却之心,反而越挫越勇。
这点真心让我受教。
第二,识时务者为俊杰。
当自己实力不足以与对方抗衡时,就选择避其锋芒,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第三,自信即巅峰。
刘邦虽然经常被项羽揍的屁滚尿流,但是他本着失败乃成功之母,一转身就满血复活继续跟项羽开干。
而项羽单单就输了一场,心里就承受不住,在乌江自刎领了盒饭。
以致刘邦赢得了天下。
从刘邦的身上,让我明白,人首先得有目标(理想),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万一实现了呢)。
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不能退缩。
但是又要学会变通,不能一根筋。
篇二:公元前206年十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向起义军交出象征皇权的玺符节,宣告了秦朝的灭亡。
秦朝虽亡但天下未定。
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开始逐鹿中原。
从公元前206年八月至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这场楚汉相争历时四年多,刘邦屡战屡败,由弱变强,终于一统天下,即位于氾水之阳,成为延续四百零五年西汉东汉王朝的开创者。
而项羽屡战屡胜,却最终由强变弱,仅存二十八骑,自刎乌江。
对于出现这种历史结局的原因很多,史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评论。
早在秦亡之前,作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的刘邦项羽,在长期的战斗中已经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战斗风格和政治品质。
刘邦接受了略地入关的任务后,扶义而西,军事打击辅之以政治攻势,特别是严令军队“诸所过毋得掠卤”,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一路进军顺利,出现了“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的势如破竹的局面,捷足先登咸阳宫。
刘邦打败项羽的主要原因
刘邦胜利的原因:运用正确的战术,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切断项羽的后路;刘邦善
于用人,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
弱变强,终于战胜项羽;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无后顾之忧。
楚汉战争的历史典故:
1、破釜沉舟:钜鹿之战中,项羽渡河后将渡船沉于水中,捣毁做饭用的锅灶,每个士兵仅带三日口粮,表示与秦军血战到底,义无反顾。
项羽率领的这只起义军与秦军交战中“无不一以当十”,最终大败秦军,击垮了秦王朝的主力部队。
2、约法三章: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进入关中,刘邦进入咸阳后,宣布
废除秦朝的严刑峻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得到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
鸿门宴:项羽入关后,驻扎鸿门,刘邦自知不敌,采纳张良的计策,亲至鸿门
拜见项羽,卑辞求和。
项羽设宴招待,企图在宴会上杀死刘邦,刘邦巧妙周旋。
伺机逃脱。
从刘邦的性格看他为什么能当皇帝
从刘邦的性格看他为什么能当皇帝一、性格中为争夺天下的而表现的“仁义”常言道,性格决定眼界。
得天下者,必有天下之念。
刘邦的性格可以说是“天注定”的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秦末乱世,人们对于苛法峻刑都习以为常,视“残暴”为常态,公众暴力层出不穷。
刘邦有一种强烈的夺取天下的意识。
为了争夺天下的目的,他可以很暴力,但极少使用“公共暴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大庭广众往往以悲悯之心示人,尽管他并没有多少悲悯之心。
史记中说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兵荒马乱的时代,“仁而爱人”的公众形象是多么难能可贵。
显示刘邦性格“仁”的事例,最有名的是“约法三章”,这对于“以吏为师,道路以目”的秦国父老来说,不啻是开天辟地的大解放。
于是“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如果说不住秦宫室,还军霸上,是张良和樊哙共同教育的结果。
很难说“约法三章”是张良的主意。
因为刘邦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说过“天下苦秦久矣”的话。
他自己就被秦的苛法迫害过很多次,以至于“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几乎像个野人。
如果不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不知还要隐藏到那一年。
可以说,对于秦帝国,他一定有仇恨的。
然而,一旦得势,刘邦的“解恨”之法是“悉除去秦法。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从潜意识里,刘邦成了秦地百姓的代言人,秦父老就是刘邦的“子民”了。
项羽就不同了,项羽的解恨之法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秦人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是“大失望”。
正如韩信所说,刘邦的仁,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反项羽之道而行之的“君王之仁”。
这种大气,时将天下人民视为自己子民的态度决定的。
相较而言,项羽眼里只有一个自己的地方——“楚”,只有一处自己的人民——“江东父老”。
他的事业是做给江东父老看的,因此他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其后项羽众叛亲离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性格中看似忠厚的“明达”。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
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
他善于联合各方势力,与其他亲汉势力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反楚联盟。
他保持了稳定的政治局势,使得自己所掌握的地盘与人心逐渐扩大,势力逐步增强。
2.内政改革和民生政策:刘邦在战争胜利后,注重内政改革
和民生政策,使得他的统治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他实行了减免税赋、赦免罪犯、解散土地富集的官僚机构等举措,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赢得了民众的拥护。
3.军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刘邦在战争中表现出了优秀的军
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
他采取了多种作战策略,如决策埋伏、分兵迂回、骚扰敌军后方等,有效削弱了项羽军队的实力。
4.军队士气和民众支持:刘邦的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
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他的军队拥有较为稳定的补给线和后勤保障,能够长期维持战斗力。
5.项羽自身的失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也犯了一些失误。
他
将大批军队派去攻打魏国,耽误了最佳时机来阻止刘邦的势力扩张。
此外,他在对待亲信和重要将领时表现得过于独断独行,导致了内部不和和士气下降。
综上所述,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刘邦的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内政改革和民生政策、军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以及军队士气和民众支持等因素,同时也包括项羽自身的失误。
关于刘邦成功项羽失败原因的作文
关于刘邦成功项羽失败原因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刘邦成功项羽失败原因的作文,我就努力写一写吧!刘邦和项羽都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在打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争夺统治中原的权力而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项羽则战败自杀,成为一代英雄。
那么刘邦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些原因:第一,刘邦善于用人,团结许多有能力的人才。
比如张良、萧何等人,他们都是非常聪明能干的谋士。
刘邦经常听从他们的计策,做出正确的决定。
而项羽虽然也有一些谋士,但是没有很好地重用他们。
第二,刘邦胸怀大志,想统一全国。
他不但能打胜仗,还懂得用仁政温柔的方式去治理百姓。
这样赢得了很多人的拥护。
可是项羽比较好勇斗狠,作风猛烈,有时会伤害百姓,使人望而生畏。
第三,刘邦始终保持谦逊谨慎的作风。
即使在胜利的时候,他依旧保持警惕,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相比之下,项羽在赢得一些胜利后就开始骄傲自满,失去了谨慎谦逊的态度。
第四,刘邦善于等待时机。
在与项羽对垒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暂时处于劣势,他也能耐心等待机会。
而项羽比较着急好胜,一旦陷入困境就比较容易焦躁。
第五,刘邦身边有很多忠心耿耿的好手下,如陈平、韩信等。
他们作战勇猛,对刘邦也忠心耿耿。
而项羽手下的将领,往往会被他的暴戾脾气所伤,从而产生动摇。
通过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能够获胜并不是单纯因为武力,而是他明智睿智、谨慎用人的领导才能。
相比之下,项羽虽然武勇超绝,但终因骄横狷介、性情暴戾而失去了胜利的机会。
历史常常如此,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源于他良好的品德和睿智的领导才能。
单单拥有武力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审慎的态度。
做人处事要谦逊谨慎,得理不饰非,方能走得更远。
这就是我对于刘邦成功项羽失败原因的一些看法。
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通过学习历史我也深有感触。
希望大家都能从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学到东西,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篇2【刘邦成功项羽失败的原因】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刘邦与项羽博弈为何能反败为胜当皇帝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汉族。
出身平民阶级,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称沛公。
秦亡后被封为汉王。
后于楚汉战争中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汉朝(西汉)开国皇帝。
项羽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
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刘邦会干什么?刘邦在整个灭秦和楚汉相争的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怎么办?
如果冷静地分析,我们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
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刘邦具有战略眼光项羽目光短浅。
项羽进入关中“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
项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
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就是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没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
而且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刘邦稳重沉静项羽心浮气躁。
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于是项羽就做了这么一件事情,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五花大绑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
刘邦怎么说呢,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
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
在心理上没有战胜刘邦。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一战,当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围。
这时候项羽就上马,拔出剑来对周围的人说,说我项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场战争,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场战争,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
我是没有什么错的,天不容我,我也没有办法,现在我给你们打最后一仗,为君快战,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
上马!拿起剑来一路厮杀。
在挫折面前,他表现出来的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
所以由此可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刘邦心胸开阔项羽肚量狭小。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豁得出去,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的境内,将和项羽在垓下会战,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不动身。
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
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部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项羽为人小气,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小气。
刘邦做事果断项羽优柔寡断。
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他在逃难的过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为了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他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要把他杀掉。
而项羽这个人显得儿女情长,楚汉战争的最后的关头,当项羽的军队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项羽居然无心作战,他坐在自己的军帐中,再也不考虑战争应该如何进行。
他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在他的帐篷里,点起了火把,设下了酒宴,项羽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什么
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
甚至项羽到最后,在乌江边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位亭长驾了一只船来接他,亭长说,项王,乌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请项王上船,臣渡项王到江东,还可以继续为王。
项羽说算了吧,想我项籍带八千子弟兵过江而战,现在无一人生还,就算我回到了江东,江东的父老乡亲们可怜我,还让我做王,“吾何面目见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这就是有名的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只有我这匹好马,跟随我多年,劳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这种刀剑之灾,请你把我这匹马渡过去,然后自己步行,举着剑继续作战,直到战死。
所以他留在历史上册页里面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后人无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而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