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进展论文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

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的思考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目前,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形势相当严峻:北方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资源枯竭并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西北地区许多流域地下水盐失衡,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地下水污染迅速发展,危及到一些地区的供水安全等。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在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则是不可替代的。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当,将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阻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地下水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资源支撑

首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互为补充。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极不均匀。并且经常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地表水与降水量在时间上一致性形成地表水“水多时用不了,水少时不够用甚至无水可用”的特点。地下水分布广、储存量大、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的特点正好弥补了地表水分布范围有限、动态变化大的不足,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北方)不可或缺的重要供水水源。

其次,地下水水质优良,一般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不通过任何处理就可直接饮用。我国公众甚至政府还很少意识到地下水水质的优越性和宝贵性,南方地区尤其如此。目前,我国地表水污染严重、有水不能用的现象已十分普遍,许多地区不得不依靠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第三,北方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较高,开发利用地下水是地表水不足或无水可用的干旱季节应急供水的必然选择,是一些地区增加供水量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地下水严重超采的海河流域,若连续干旱,地表无水可用,不得不依靠地下水应急供水。

(二)生态支撑

在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西北内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共同支撑着盆地内脆弱的绿洲生态系统。没有地表水的季节性泛滥或浇灌,绿洲就缺乏生机和活力,没有地下水和土壤水的支撑,绿洲就难以存在。在北方半干旱区,地下水是天然湖泊、沼泽等湿地生态的基本支撑条件,地下水是这些天然湿地的重要补给水源。在沿海地区,地下水和海水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压力平衡,地下水是防止海水入侵、保护海岸带生态的天然屏障。在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利用是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支撑

地下水不仅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环境要素。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损害是长期的,难以消除。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已经相当困难,与地表水的污染治理相比,地下水污染治理难上加难,费用昂贵,甚至无法根治。

二、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丰水季节洪涝灾害频繁、枯水季节干旱缺水问题突出,这是自然条件所致。由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地下水的资源、生态与环境支撑作用等认识不足,长期以来,重开发、轻保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1.华北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西北、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

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由于长期超采,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全国已形成大型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北方。

2.地下水不合理开采和超采在许多地区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开采,我国中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缓变性地质灾害迅速发展。过量开采地下水也是产生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

3.地下水污染严重,危及供水安全

目前,全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已成为影响供水安全的重大隐患。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的调查评价与监测仅限于部分城市和地区,而且调查评价与监测的指标非常有限(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只有34项,美国为74项,欧共体56项),远不能满足供水安全的要求。

4.西北地区许多流域地下水盐失衡,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

三、地下水资源战略对策建议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树立科学的水资源观,充分认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依托、优势互补关系,统筹地表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统筹水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上中下游的用水比例,统筹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跨流域调水的关系,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保障供水安全的基本战略对策。

在上述基本战略对策框架内,根据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新时期的地下水资源战略应把提高地下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人民群众的饮水质量和生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减轻或避免地下水不合理利用产生的地质灾害等放在重要位置,实现从地下水资源数量调查评价为主到数量、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并重,从重开发、轻保护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转变。

1.开展全国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的调查评价,完善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开展地下水水质与污染调查评价,为科学划分和确定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带,制定防治规划与对策,确保安全供水提供科学依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是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污染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的控制程度很低,与地下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问题很不适应。应以流域为单元,逐步完善建立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基本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生态、环境功能重要的地区,实现地下水过量开采与污染的有效监控。

2.建立地下水资源保护带,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得当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家正在下大力气加以治理。防治地下水污染,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地下水防护带,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措施。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工农业生产布局,在查明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地下水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采取严格措施,保证地下水水源地及补给区范围内的水质不被污染。按地下水资源赋存和分布规律,实施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为前提,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实施含水层恢复与保护工程,遏制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西北地区加大地下水调查评价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东北地区在统筹考虑沼泽湿地保护区生态用水的同时,加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注意合理布局;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应重点查明地下暗河分布,采取截、堵、蓄、引、提等工程措施,充分利用岩溶地下水;东部沿海三角洲地区要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开采层位,压缩深层水开采量,加强浅层微咸水的改造利用,遏制并缓解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3.实施地下水人工调蓄

许多发达国家把水资源的地下调蓄作为扩大可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把水储存在地下更为科学、经济、安全。我国北方山前平原区有地下调蓄库容量大,在丰水年,可采取人工诱导的方式把将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洪水、水库弃水等纳入地下,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在枯水年,可适当地超量开采,腾出库容,在丰水年予以补偿。建立地下水人工调蓄示范工程,为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可供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4.加强城市地下水水源地储备

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干旱经常出现,地下水是城市应急供水的主要水源;南方城市区地表水污染较严重,且突发性污染事件常有发生。应加强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查,以备应急之需,实现从无序应急供水向有序应急供水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