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趋势。

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深度解读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核心指标从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11)

一、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11)

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11)

四、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2)

五、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2)

六、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3)

七、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3)

八、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

第五节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指标分析 (15)

一、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

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 (15)

三、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 (15)

四、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6)

五、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6)

六、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分析 (17)

七、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分析 (17)

八、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8)

图表目录

表1:陕西省水资源基本情况现状统计表 (1)

表2: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4)

表6: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7)

表12: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7)

表13: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9)

表16: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

长%)10表17: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比重统计表 (11)

表21: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2)

表22: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

表23: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表 (13)

表24: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陕西省地下水资源量同全国地下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表26: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

表27: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现状统计表 (15)

表28: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占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比重统计表..15 表29: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6)

表30: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

表31: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6-2018)统计表 (17)

表32: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

表33:陕西省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同全国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2017-2018)变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第29卷第10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29,No.10Oct.,2010 收稿日期:2010-01;修订日期:2010-07.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60697004)。作者简介:张洁(1982-),女,陕西西安人,主要从事人地关系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5e1895137.html, 1178-1184页 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模拟 张洁1,李同昇2,王武科2 (1.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西安710032;2.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127) 摘要: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例,以水资源利用为主线,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渭河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Venple 软件,选取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缺水反馈模式、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调水耦合模式等4种方案对该系统进行调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数理模型比较,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进行模拟更能够反映出流域系统的非线性、高阶次和反馈性的特征,可以较好的模拟流域水资源、污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通过对4种情形下建立的不同模式的运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经济高速发展模型中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但是加重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水资源和经济的矛盾会急剧恶化;缺水反馈模式和缺水污染反馈模式考虑了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是对经济高速发展模式的完善;调水调控模式将区外水资源引入渭河流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和资源压力,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最接近实际,也是目前对渭河流域人地系统进行调控最可取的方案。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可能对区域发展造成的影响,使决策更为科学合理。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仿真模拟;渭河流域 1引言 除了干旱的和寒冷的地区,全球陆地表面的大 部分区域都是由流域构成的[1]。流域是以河流为纽带的,以水资源利用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相互融合的,上、中、下游之间紧密相连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和经济网络纵横交错的多维复杂的带状区域[2]。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是人与地以流域为依托形成的一个多层次、多变量、时间和空间相协调的耦合系统[3-4],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关联与相互反馈过程是推动人地系统发展的根本动力[5]。随着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扩大,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流域区逐步成为生态脆弱地区和敏感地区,流域人地关系成为地理学的关注点之一。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是建立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基础上的,以反映反馈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特征的一类动力学模型,其突出特点是擅长处理非线性、复杂性、长期性和时变性等系统耦合问题[6]。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寻优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系统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求得较优的系统功能。SD 模型通过 设定系统各种控制因素,以观测输入的控制因素变化时系统的行为和发展,从而能对系统进行动态仿真实验。 由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用动态的、系统的、内部紧密关联的观点来研究流域,能很好的反映流域人地系统的独有特征,对研究和规划复杂的未来行为和相应的长期战略决策有独到的优点,因此有很多学者借助SD 模型对流域人地关系进行研究,王武科等[7]、喻小军等[8]、鲍超等[9]、王慧敏等[10]、秦丽云[11]对流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构等要素的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方创琳等[12-13]、李同升等[14]对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耦合优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李林红[15]将SD 模型与投入产出表、郭怀成等[16]将SD 模型与多目标规划模型(IFMOP)有机结合研究流域环境系统。借助SD 模型既可以进行时间动态分析,又可进行部门间的协调,它能对系统内部、系统内外因素的互相关系予以明确的认识,对系统内所隐含的反馈回路予以清晰的体现[17-19]。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支撑,以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为实例建立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调控模型,并进行多种方案调控试验,求解流域人地

云南省环境公报2009

综述 2008年,全省环保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接受省委巡视组的巡视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目标任务;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阳宗海水污染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编制完成了《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行政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执法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管理基础性工程取得新进展;环境法制、政策、科技、宣教、信息和对外合作积极推进;全省环保队伍能力建设明显增强。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省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上看,全省环境质量状况保持稳定,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污染减排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乡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水污染防治任务繁重,环境监管压力较大。环境管理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环保部门服务科学发展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综合协调监督管理能力薄弱,环保执法水平、执法能力和队伍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要实现全面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努力争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 全省主要水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河流监测断面的水质总体较上年有所改善。 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全省开展水质监测的63个湖泊、水库中,Ⅰ~Ⅱ类水质的占31.7%;Ⅲ类水质的占36.6%;Ⅳ类水质的占9.5%;Ⅴ类水质的占9.5%;劣Ⅴ类水质的占12.7%。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的占39.7%。 16个湖泊(水库)开展富营养化状况监测,其中贫营养状态的湖库(水体)有2个、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有6个、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的有5个、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的有2个、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有1个。

2016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

前 言 《陕西省水资源公报》是陕西省水利厅定期向各级政府、社会 各界通报上年度全省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的专业性 年报。旨在为政府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向社会公布 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状况,呼唤全社会关注水资源、珍惜水、 保护水,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批 准:王拴虎 审 定:张玉忠?王建杰 审 核:程子勇?吴?萍 审 查:龙正未?赵?洁?王清发 编 制:田宏伟?葛芬莉?刘小学?陈芳丽?薛亚莉 张春玲?古明兴?王?杰?张宏斌?杨建宏 靳姗姗?王灵灵?李润武?鱼晓利?赵丽云 张瑞萍?刘?莎?柴?娟?王?芳?艾?超? 陈?博?云亚静 主办单位:陕西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 陕西省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一?综述 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13.3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4.8%;长江流域7.2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5.2%。 2016年陕西省平均年降水量为626.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87.4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4.6%,属平水年。 水资源总量为271.48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了35.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9.1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3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重复计算量85.08亿立方米。 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90.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5.53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61.13%,地下水供水量33.28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36.64%,其他水源供水量为2.02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2.23%。 各部门总用水量90.8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33亿立方米,减少了0.4%,其中地表水用水量55.53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47亿立方米,减少了0.8%。农灌用水量48.0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2.91%;林牧渔畜用水量为9.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0.53%;工业用水量13.6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5.07%;居民生活用水量13.2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61%;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2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6.88%。 全省总耗水量为54.63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0.1%。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34.84亿立方米。 2016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1.210亿吨,其中:第二产业废水排放量5.172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299亿吨,城镇居民生活废污水排放量4.739亿吨。全省排入江河的废污水总量为9.771亿吨。 全省河流水质评价结果:在7524.1公里评价河长中,全年平均Ⅰ~Ⅲ类水质河长占71.1%,比2015年增加1.6%;Ⅳ~Ⅴ类水质河长占18.7%,比2015年增加3.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10.2%,比2015年减少5.0%。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图) 2005-0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4年,我国大江大河除长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势比较平稳,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较大洪水。2004年全国旱情偏轻,农作物受旱面积比2003年减少约1.1亿亩,但华南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力协作,加强洪水管理,拓宽抗旱领域,控制了灾情的扩展蔓延,减少了灾害损失,保障了粮食丰收。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在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配置、农村水利、节约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为推进新时期的治水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

云南水利概况

云南水利概况 一、基本省情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具有“连4省、邻3国”的地缘特点,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西藏相连,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两国毗邻,全省有25个县(市)分别与老挝、越南、缅甸接界,国境线长4060公里。全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514万人,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郁。 二、水情和水利发展现状 云南境内河流众多,径流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08条,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258毫米,水资源总量2222亿立方米,排全国第三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近5000立方米。全省有高原湖泊40多个,总容水量290亿立方米,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杞麓湖、阳宗海等“九大高原湖泊”。 云南水资源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由于横断山脉深度切割,高差悬殊,地形地貌复杂,“人在高处住,水在低处流”,水资源总量丰沛但开发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边际效益低。 二是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等经济发展要素极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6%的坝区,集中了2/3的人口和1/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 三是由于特殊的地形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季(5月至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85%,干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量的15%,加之全省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和高原,云南自古就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久旱之后突然发生大洪水,旱涝急转、涝中有旱相互交替的情况较为突出,且灾害频率高、灾害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程度深,防汛抗旱救灾形势非常严峻。 四是水生态环境脆弱,水环境承载能力低,防污治污任务重。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主要河流有近40%的水体严重污染;“九大高原湖泊”中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滇池外海和草海常年处于中度、重度污染状态,近一半的湖泊达不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3年,我国干旱、洪涝及台风灾害频发、重发,黑龙江、嫩江、松花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龙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有14个台风影响我国,9个在东南沿海登陆,双台风甚至三台风生成较多,风雨、潮洪交织影响。西南、西北等地发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效应对,防汛抗旱取得重大胜利,洪涝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以来均值减少5成,完成抗旱浇地3.7亿亩次,解决了2007万农村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取得显著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个部门组建考核工作组。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控制指标分解到地级行政区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实现省界缓冲区水质断面监测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深入开展,水利部联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开展节水产品普及推广和质量提升行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教育基地等节水载体建设。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不断强化,地下水治理与保护逐步加强。印发《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启动46个全国水生

(苦心编辑整理)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2年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十堰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全市国土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86.7%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上,13.3%的国土面积在丹江口水库以下),辖五县一市四区。 《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是在广泛调查收集水文资料、水质资料、大中型水库蓄水资料、水利工程供水资料、行业用水资料以及社会经济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23598-2009),经过科学计算、汇总审查、客观评价后编篡完成的。2012年十堰市水资源公报主要结论如下: 降水:2012年全市平均降水量773.4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82.8251亿立方米,比上年降水量减少17.2%,较常年减少13.0%,属于偏枯年份。 水资源: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6.11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7.21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重复计算量为27.214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66.1114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2.2%。 2012年全市入境水量263.121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36.4%,比常年减少11.5%;全市出境水量367.6361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6.2 %,比常年偏少3.1%。 蓄水动态:2012年全市7座大型水库和2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47.9114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43.8062亿立方米。 供水量:2012年全市总供水量10.8612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10.7458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0.1154亿立方米。 用水量:2012年全市总用水量10.861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14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4.5070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4090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1849亿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量0.0463亿立方米。总用水消耗量为4.8913亿立方米,耗水率45.0%。全市人均用水量324立方米,亩均用水量563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11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110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2012年全市废污水排放总量27829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3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6386万吨,第三产业废污水排放量1123万吨。全市废污水入河量19482万吨。 地表水水质:2012年全市境内绝大多数河流、水库水体质量良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以上标准,有少部分邻近城市的水域污染较严重。2012年度全市共监测21个水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18个,达标率为85.7%;监测12个饮用水水源地,合格水源地12个,合格率为100%。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1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较常年偏少9.4%。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16.46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23.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316.90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23.77亿m3。 2001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74.55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36.79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61.79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65.15亿m3。 2001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35亿t,其中工业废水29.56亿t。2001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河长为2380km,Ⅳ类水河长为1976km,Ⅴ类、劣Ⅴ类水河长为3141km。 2001年重要水事:(1)黄河在特大干旱年再次实现全年不断流。(2)黄委启动“数字黄河”工程。(3)水利部召开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和引黄济津总结表彰大会。(4)汪恕诚部长提出“四不”治黄目标。(5)洛河发生氰化物污染事故。(6)水利部领导考察南水北调西线工程。(7)第16届中日水资源交流会在郑州召开。(8)黄河东平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9)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拉西瓦水电站动工兴建。

一、水情概况

1.1降水 2001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0mm,折合降水总量3210.46亿m3。与上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多5.8%;与常年降水量相比,全流域平均偏少9.4%。流域内各分区降水量以花园口以下的525.8 mm 为最大,其次为三门峡至花园口的521.6mm;兰州至头道拐的238.3mm为最小,其次为黄河内流区的293.0mm。2001年黄河流域各分区降水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1 。 1.2实测河川径流量 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总体趋势是:自上游至下游,偏少幅度逐渐增大。兰州站偏少25.7%,花园口站偏少59.5%,利津站偏少86.2%。2001年黄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实测河川径流量见表1。 2001年黄河利津站实测年径流量46.53亿m3,扣除利津以下河段引黄水量5.64亿m3,黄河全年入海水量为40.89亿m3。2001年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与上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

3.云南省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云南省人力资源和

云南省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促进我省水利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和水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水利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特点,特制定本申报评审条件(以下简称《评审条件》)。 第二条水利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四个级别,资格名称分别为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和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规定的标准,经评审组织评审通过,获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者,表明其已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适应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于我省企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水利工程的科学研究、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与管理

等专业工作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离退休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不含按规定批准延迟退休并在延迟期内的人员)均不属申报评审范围。 第五条本《评审条件》适用专业范围为: (一)科学研究。从事水利工程有关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科学试验研究、科技推广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规划设计。从事流域规划、区域水利规划及各项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工程建设。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监督及检测、建设监理与施工技术、设备安装、施工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运行与管理。从事水利工程生产运行、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水利工程职称,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良好的从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三)履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合格)及其以上。

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人均水资源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 旷维所有,其他方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水资源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陕西省水资源总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水资源总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比重统计 (3) 四、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水资源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水资源总量同全国水资源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陕西省地表水资源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中国水资源公报1997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1997-01-01 199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节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1997年全国面平均降水量613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为5816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4.2%,属平水年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征是: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偏少,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偏多,属北枯南丰型。各流域片年降水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松辽片少11.4%,海河片少33.0%,黄河片少27.4%,淮河片少19.5%,长江片少5.7%,珠江片多20.4%,东南诸河片多17.8%,西南诸河片少1.4%,内陆河片少16.5%。 表1 1997年流域分区水资源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地下水资源量缺上海和西藏。 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199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835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为283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多2.2%。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松辽片少18.6%,海河片少54.5%,黄河片少42.5%,淮河片少43.1%,长江片少4.1%,珠江片多36.7%,诸河片多23.1%,西南诸河片少2.0%,内陆河片少4.7%。 1997年,从新、内蒙古、桂、滇、藏5省(区)边境流入国境的水量共309亿立方米,从新、滇、藏3省(区)流出流出国境的水量共5606亿立方米,从辽、吉、黑、内蒙古4省(区)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972亿立方米。1997年 全国入海水量17362亿立方米,其中北方松辽、海河、黄河和淮河4片的入海水量为373亿立方米,南方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3片的入海水量为1698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体补给的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 除水面面积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的咸水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总面积为823 万平方公里(缺上海和西藏),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6942亿立方米,各流域片的地下水资源量见表1。 北方五大流域片1997年地下水资源量为2242亿立方米(缺西藏羌塘内陆河),比上年减少11.2%。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325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 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402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3.2%。与上年比,各流域 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增减情况是:海河片减少41.9%,淮河片减少21.4%,黄河片减少11.1%,内陆河片减少7.5%,仅松辽片增加1.8%。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3题;共58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华阴期末)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下题。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下列区域中与图示区域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国家②干湿区③热量带④东、中部经济地带 A . 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④ D . ③④ 2. (2分) (2017高一下·乾安期末) 读下表“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 A . 交通和市场 B . 饲料和劳动力 C . 饲料和市场 D . 劳动力和技术 (2)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 A . 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 . 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 . 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 . 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3. (2分) (2016高二上·长春期末) 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据2011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7万km2 ,比2004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2 ,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004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 自然环境干冷脆弱 B .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