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7隧道监控量测试验检测报告(围岩压力)
隧道围岩压力的监测及分析
隧道围岩压力的监测与分析1.监控量测的重要性自从奥地利的拉布西维兹〔V.Rabcewicz〕于1948年提出新奥法以来,新奥法已在我国各山岭公路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众所周知,监控量测作为新奥法的三要素之一,对于隧道施工平安和施工过程控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展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挖施工的一种方法,继1984年王梦恕院士在军都山隧道黄土段试验成功的根底上,又于1986年在具有开拓性,风险性,复杂性的复兴门地铁折返线工程中应用,在拆迁少、不扰民、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获得成功。
之后,又经过工程实践,提出了“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18字方针〞,突出时空效应对防塌的重要作用,提出在软弱地层快速施工的理念,由此形成了浅埋暗挖法。
监控量测工作也在这一工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盾构法是用盾构在软质地基或破碎岩层中掘进隧洞的施工方法。
对于庞大的盾构机,其中顶推力,泥浆压力,盾尾注浆压力,衬砌沉降等均需要进展监控量测。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无论是在山岭隧道还是在城市地铁的修建中,监控量测已经是施工中一项重要,不可缺少的工作。
2.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三种,包括优化施工顺序、施工平安和科学研究。
通常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相关四方包括建立方、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最关心的就是隧道施工平安,而优化施工顺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需要为相似工程提供更多的经历和数据,以进一步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那么需进一步进展相关的科学研究。
本文主要以山岭隧道的监控量测为主来介绍监控量测的目的。
12.1 优化施工顺序如果单从优化施工顺序来说,我们最关心的是隧道围岩变形的情况。
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监测工程中的变形监测工程是需要重点选择的。
从施工经历出发,一般选用的监测工程是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可以说这两个工程在一般隧道监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为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JTJ042-94〕规定[2],判定围岩变形是否稳定主要靠这两项数据,通过其决定下一步采取何种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一、现场量测内容(一)量测目的(1)掌握围岩力学形态的变化与规律;(2)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3)为理论解析、数据分析提供计算数据与对比指标;(4)为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积存资料。
(二)监测项目与内容1.地质与支护状态现场观察:开挖面邻近的围岩稳固性,围岩构造情况,支护变形与稳固情况,准确掌握围岩情况。
R,变形模量E,粘聚力C,内摩擦角ϕ,泊松2.岩体(岩石)力学参数测试:抗压强度b比μ。
3.应力应变测试:岩体原岩应力,围岩应力、应变,支护结构的应力、应变。
4.压力测试:支护上的围岩压力,渗水压力。
5.位移测试:围岩位移(含地表沉降),支护结构位移。
6.温度测试:岩体(围岩)温度,洞内温度,洞外温度。
7.物理探测:弹性波(声波)测试,即纵波速度v p、横波速度v s、.动弹性模量E d、动泊松比μdp。
以上监测项目,通常分为应测项目与选测项目。
应测项目是现场量测的核心,它是设计、施工所必需进行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由于不一致地质、工程性质等具体条件与对现场量测要取得的数据类型而选择的测试项目。
由于条件的不一致与要取得的信息不一致,在不一致的隧道工程中往往使用不一致的测试项目。
但关于一个具体隧道工程来说,对上述列举的项目不可能全部应用,只是有目的地选用其中的几项。
隧道工程的量测项目如表7-5-1所示。
表中l~4项为应测项目,5~11项为选测项目。
二、量测方法这里介绍几项要紧量测项目的量测方法。
(一)地质素描与隧道施工进展同步进行的洞内围岩地质(与支护状况)的观察及描述,通常称之地质素描。
它是隧道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地质详勘工作,是围岩工程地质特性与支护措施的合理性的最直观、最简单、最经济的描述与评价。
配合量测工作对代表性断面的地质描述,应全面准确,如实反映情况。
通常应包含对下列内容的描述:l.代表性测试断面的位置、形状、尺寸及编号;2.岩石名称、结构、颜色;3.层理、片理、节理裂隙、断层等各类软弱面的产状、宽度、延伸情况、连续性、间距等;各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力学属性、粗糙程度、充填的物质成分与泥化、软化情况;4.岩脉穿插情况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软硬程度及破碎程度;5.岩体风化程度、特点、抗风化能力;6.地下水的类型、出露位置、水量大小及喷锚支护施工的影响等;7.施工开挖方式方法、锚喷支护参数及循环时间;8.围岩内鼓、弯折、变形、岩爆、掉块,坍塌的位置、规模、数量与分布情况,围岩的自稳时间等;9.溶洞等特殊地质条件描述;10.喷层开裂起鼓、剥落情况描述;11.地质断面展示图(1:20~1:100)或者纵横剖面图(1:50~1:100)。
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方案(全面)
目录1 工程概况 (2)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 (2)2.1 监控量测的目的 (2)2.2 监控量测的作用 (2)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 (2)3.1 监控量测依据 (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 (3)4 监控量测实施 (3)4.1 监控量测的人员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监控量测仪器、工具 (3)4.3 监控量测的实施 (4)4.3.1 量测断面的布置 (4)4.3.2 量测测点的布置 (4)4.3.3 量测频率 (8)4.3.4 监控量测流程 (9)4.3.5 监控量测方法和步骤 (10)4.3.5 监控量测记录 (14)4.3.6 监控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4)4.3.7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5 监测注意事项 (18)6 安全事项 (19)1 工程概况2 监控量测的目的和作用2.1 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把量测的数据经整理和分析得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安全和质量的保障。
2.2 监控量测的作用①通过监控量测可以了解围岩、支护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修正支护参数,保证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②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③依据量测资料采取相应措施,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④积累量测数据资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3 监控量测的依据及工作量3.1 监控量测依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3.2 量测范围及数量隧道进口标段共布置量测断面2283个,布置测点9773个(含地表下沉测点1140个,隧底隆起测点134个),详见表3-1。
XX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XX高速公路XXX隧道监控量测报告报告编号:XXX隧道监控量测-021合同段:第24合同段施工单位:XXXXXX集团有限公司检测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检测日期:2010年7月26日-2010年8月1日报告日期:2010年8月2日1.洞内外及支护状态本周XXX进口端左洞主要进行上台阶掘进施工;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和二衬施工。
出口端右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左洞主要进行上、下台阶掘进。
本阶段对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初期支护、地表边坡进行了观测。
通过现场调查表明:进口端左洞,掌子面里程K116+242,揭露显示围岩有变好趋势,下导仰拱跟进至K116+210。
围岩为强风化砂质板岩,整个掌子面软弱破碎带发育,围岩呈碎块状结构,完整性差,滴水较严重,水对围岩的影响性较大。
K116+218~K116+228里程施做临时仰拱,剥落混凝土处支护复喷混凝土。
其余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右洞进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围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呈张开状,填充方解石,呈块状结构,掌子面湿润,围岩整体稳定性一般。
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无开裂,局部渗水。
洞口边坡稳定,无明显滑动和裂缝。
右线出口端围岩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块状结构,岩质较坚硬,岩体完整性一般。
本周下导仰拱单侧施工至YK117+680,随仰拱施工已施工段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裂缝发展,从拱脚延伸至拱顶,特别是YK117+740~YK117+710区域,最宽裂缝宽超过 3.0cm,YK117+720左侧裂缝宽2cm,套拱施加YK117+745~YK117+732区域,拱脚混凝土大面积剥落开裂,岩土混凝土外突,拱架暴露变形扭曲,上下工钢错位滑移,特别是YK117+738右侧区域。
洞内局部位置渗滴水严重。
上台阶积水甚多,洞顶边坡喷射混凝土新有开裂。
左洞出口端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砂质板岩,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结合性较差,整体稳定性一般,掌子面潮湿,Ⅳ围岩。
隧道监控实习报告
一、概述实习单位:XX建筑科学研究院实习时间:2023年7月1日——2023年7月31日本次实习,我有幸在XX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隧道工程监控量测项目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学习,我对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监控量测方法以及现场操作流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现场操作流程。
2. 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熟悉各类监控量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结合理论知识,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隧道工程概况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隧道工程的组成、施工工艺以及隧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参观,我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包括隧道开挖、支护、衬砌等环节。
2. 监控量测方法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以下几种监控量测方法:- 地表沉降监测:通过在地表埋设监测点,定期测量地表沉降情况,了解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洞内位移监测:通过在隧道内埋设监测点,测量隧道结构的位移情况,判断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 围岩压力监测:通过在隧道围岩中埋设压力传感器,测量围岩压力变化,为隧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3. 仪器设备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熟悉了以下几种监控量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全站仪:用于测量隧道结构的位移、倾斜等数据。
- 水准仪:用于测量隧道结构的垂直位移。
- 测斜仪:用于测量隧道结构的倾斜情况。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了解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规律,为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技术。
隧道监测报告
XX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大纲XX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大纲1 工程概况XX隧道是省道XX 线XX至XX工程中的一段,位于XX县境内,距XX市42 公里,距XX县城 5 公里,,交通比较便利。
隧道平面布置为分离式隧道,隧道洞口内外各3S 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一致。
隧道平纵面线形参数见表1-1 XX隧道设计概况表。
XX隧道设两处人行横通道,一处紧急停车带和车行横通道。
表1-1 XX隧道设计概况隧址区地貌上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川东褶带与纬向构造体系赤水一长宁东西构造带,经向构造体系XX一赤水南北向构造带的过渡地区,岩层主要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平缓,倾角介于 5 ~7°之间,岩层为砂、粉砂质泥岩互层产出,隧道区总体地形为山丘斜坡及山顶平台地形,由于岩体的差异风化砂岩常形成陡坎。
隧道通过段制高点在K23+850 处,高程约为405.2m。
隧址区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段,高程为325m,相对高差80. 2m。
隧道进口段位于斜坡中部陡坎下方,线路走向324°,陡坎坡向141°,坡度约65 ~6°,坎高约23m,基岩裸露地表,岩性上部为砂岩,坎脚出露有厚约 3. 0m 土层,坎脚为缓坡,坡度约24 ~35°,被残坡粉质粘土层覆盖,陡坎上有一季节性冲沟,勘察区间正直雨季,流量约lm 3 /s,在坎角修建有排水导槽。
隧道出口位于小山丘坡脚平缓沟谷中,斜坡坡向274°,与线路走向一致,隧道出口区域总体地形平缓,平缓沟谷地形坡度为 5 ~11°,沟谷为水田,粉质粘土覆盖。
山丘上部坡度约14 ~50°,小山丘下部较陡,坡度约50°,陡坎高度约4. 0m ,坎基岩出露,岩性上部为砂岩,陡缓界面处见紫红色泥岩出露,缓坡上被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层覆盖。
洞身段为山丘平台及山丘沟谷地形,中总体地形平缓,山丘平台地形坡度约5 ~15°。
[云南]某隧道围岩岩爆监测报告
xx州xx县xx公路改建工程xxxx隧道围岩岩爆监测报告JK-027第二十七期隧道第一合同段(进口)起止桩号:K2+730~K2+780检测内容:围岩岩爆监测检测方法:声发射监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云南xx桥梁工程有限公司云南公路xx检测中心xx公路改建工程隧道监控检测第一合同段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xxxx隧道K2+730~K2+780(进口)数据采集: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注意1、本报告无检测、负责、审核、签发人签字无效;2、本报告无检测单位专用章无效,涂改、错页、换页、漏页无效;3、未经书面同意本报告不得复制或作为其他用途;4、如对本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30天内向本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逾期不再受理。
5、本报告的检测数据是在检测当天的环境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本报告的检测数据只对测试现场的条件有效,如检测样本的状况产生变化,重新测试的数据结果不具备可比性。
检测单位:云南公路xx检测中心地址:云南省xx市xx3号目录1概述 (1)2监测依据 (1)3检测原理和设备 (2)4地质情况 (3)5测试结果 (5)6 结论与建议 (11)1概述受云南xx州xx县xx公路改建工程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州xx 县xx公路改建工程xxxx隧道围岩岩爆预测预报工作。
其目的在于:预测围岩的岩爆信息,从而为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支护方式做好准备、防止可能出现的工程险情、确保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隧道施工风险,促使隧道施工技术更趋科学合理,为隧道施工服务。
由于岩爆的发生与施工进度和岩体地质情况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具有滞后性(在开挖时基本稳定,开挖后2天内突然大面积失稳)。
因此,本项目结合岩爆发生规律,先结合地质超前预报情况和掌子面出露岩层条件判断掌子面前方30-50m范围内是否属于轻微岩爆区或者中等岩爆区,然后根据实测预报岩爆滞后时间,为隧道施工提供预警预报。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隧道监控测量分析报告
一、周边收敛量测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图中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周边位移变形较小,施工结束时最大周边位移小于5.0mm。
测量结果表明,从7月4日开始,隧道周边位移变形突然增大,而后变形增长率趋于平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
以上总结证明,支护参数是合理的,合理的支护严格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在稳定围岩、制止塌方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二、拱顶下沉
通过数据分析绘制出上图。
从下沉差的数据及图中可知道,7月3日~9日的下沉量比较平稳,7月10日下沉量突变达到最大值0.6mm,之后回归正常值。
分析总下沉量可发现,总体来说变化量增长率趋于稳定。
拱顶总下沉量为2.5mm,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此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围岩影响较小,隧道结构稳定。
隧道监控量测对整个隧道施工非常重要,只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运用合理的监测手段,科学分析数据,是能够克服施工难度,安全,稳定,顺利的完成隧道施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
×××隧道监控量测周报总第12期(2013.8.24-2013.8.30)检测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限公司2013年8月30日目录1隧道概况 (1)2使用仪器 (1)2.1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1)2.2拱顶下沉 (2)2.3水平净空收敛 (2)2.4围岩体内位移 (2)2.5围岩压力 (3)2.6钢架内力及外力 (3)2.7钢拱架应变 (4)3监控测量施工管理 (4)4监控量测成果 (4)4.1×××隧道出口监控量测成果统计 (4)5本周结论及建议 (8)5.1本周结论 (8)5.2施工建议 (8)6每日量测数据及图表附录 (9)6.1监控数据附表 (9)6.2监控数据附图 (11)1隧道概况隧道位于×××境内,隧道采用进出口段小净距、洞身段为分离式的平面布置形式。
隧道左线起止桩号为ZK15+425~ZK16+245,长820m;隧道右线起止桩号为K15+442~K16+255,长813m。
隧道左线设计纵坡-0.8%、-2.5%,分别长809m、11m;隧道右线设计纵坡-0.9%、-2.5%,分别长605m、208m。
表1-1×××隧道施工进度情况(截至8月30日)2使用仪器本周所检测的项目主要为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周边收敛、钢架应力、围岩压力,所使用的仪器主要为精密水准仪、铟钢尺、数码相机等。
具体仪器设备见表2-1。
表2-1仪器设备一览表主要包括工作面地质观察和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工作面地质观察包括工作面状态、围岩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断层分布及状态、地下水分布情况。
开挖及初期支护后对地质和支护状况进行现场观察;已施工段支护状况观察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状况。
观察中发现异常情况,详细记录发现时间、地点和内容。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案例(精)
支护、衬砌内应 各类混凝土内应变计、应力 每 5~100m 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 11 力、表面应力及裂 计、测缝计及表面应力解除 个测点 缝测量 法 锚杆或锚索内力 各类电测锚杆、锚杆测力计 必要时进行 及抗拔力 及拉拔计 围岩弹性波测试 各种声波仪及配套探头 在代表性地段设置
三、量测方法与结果
围岩内部位移(地 地面钻孔中安设各类位移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 3~5 表设点) 计 个钻孔 围岩内部位移(洞 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点 每 5~100m 一个断面, 每断面 2~11 个 内设点) 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 测点 围岩压力及两层 支护间压力 钢支撑内力及外 力 各种类型压力盒 支柱压力计或其它测力计 每代表性地段一个断面,每断面宜为 15~20 个钻孔 每 10 榀钢拱支撑一对测力计
累计变形u max/mm
100
10
1 1
最大变形速率/mm
最大变形速率u pmax/mm
10
100
1000
最大变形速率与 累计变形的关系
预留变形量(mm)
规范或标准名称 围岩级别 铁路单线 (公路双车道 ) III 铁路隧道设计规 范 TB10003-2001 铁路隧道设计规 范 TB10003-2005 公路隧道设计规 范 JTG D70-2004 新奥法指南 日本新奥法指南 — — 30~50 25~75 50~70 75~150 — > 150 ( 膨 胀 岩) 120 — — — 50~70 50~150 70~100 150~300 10~30 IV 30~50 V 50~70 VI 70~100 铁路双线 (公路三车道 ) III 30~50 IV 50~70 V 70~100 VI 设 计 确定 设 计 确定 现 场 量 测 确 定 — > 300 (膨 胀 岩) — —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完整版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施工概况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左线隧道进洞 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
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隧道监控量测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地质支护观察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
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
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地表下沉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
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着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所示。
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附图所示。
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附图所示。
表2-2-2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拱顶下沉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通过计算拱顶下沉位移速率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隧道监控量测反馈分析表
3 2011/04/04 3 3.44 5
4 2011/04/05 4 3.64 6
5 2011/04/06 5 3.69 7
6 2011/04/07 6 3.70 7
7 2011/04/08 7 3.72 5
8 2011/04/09 8 3.71 4
9 2011/04/10 9 3.70 6
10 2011/04/11 10 3.69 7
11 2011/04/12 11 3.70 6
12 2011/04/13 12 3.69 8
13 2011/04/14 13 3.71 7
14 2011/04/15 14 3.70 7
15 2011/04/16 15 3.72 5
16 2011/04/17 16 3.71 6
17 2011/04/18 17 3.73 7
B *∑X i)/m
a =eA b =B 变形位移时态曲线
12.00 10.00
变形量(mm)
8.00
y = 1.4152ln(x) + 3.0329
6.00
4.00
y = 0.3912ln(x) + 2.6415
2.00
0.00
0
10
表7-19
指数曲线计算表
序号
观测日期
观测 天数
x
水平 收敛 值y
18 2011/04/18 9 22 11.55 15.05 15.02 14.98 11.55 15.02 -0.69 11.55 14.32 3.73 0.02 25 0.02
19 2011/04/19 10 23 11.55 14.89 14.89 14.85 11.55 14.88 -0.55 11.55 14.32 3.73 0.00 2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