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开发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ARM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学习报告
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ARM嵌入式开发实验课程学习报告39032510摘要:在两周的ARM实验课程学习中,我初步了解了ARM的一些基本知识,上课的过程中也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学习了一些例程,了解了PB平台下工程的建立、程序的编译和运行,利用实验箱中的设备实验了对数码管,点阵,电机等的控制,虽然只学到了一点皮毛,两天的学习还是让我觉得收获良多。
一、对ARM的认识在选择这一门课前,其实我对ARM一点也不了解,只是在做电设时听说有一组同学用ARM来进行控制,觉得挺高端,于是趁有这个机会就想见识一下ARM的强大功能。
经过老师第一节课的简单讲解,我了解了ARM的一些知识,现在常见的系统有LUNIX和WINCE,我们实验中用的是WINCE系统,下面说下实验的心得。
二、第一个实验---系统的定制以前学单片机,基本上简单看看原理图就开始进行程序的编写,而翻开ARM的指导书,发现要定制系统,没听说过。
分配了实验箱后,靠之前积累的经验,那些导线的连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打开电源发现我们的实验箱屏目上不显示,而别人的却有,想了一下才明白,原来是那些箱子已经有人把系统烧进去了。
然后开始按步骤定制系统。
自己不熟悉的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1. 对CMD命令提示框不会操作,如何打开一个文件不清楚,经寻问,得知要用“cd+文件夹名称“ 可以打开。
图表 1 命令提示框ARM实验报告 39032510 赵正2. 对于什么是网关,什么是网络地址了解不多,在修改IP时搞了好半天图表 2 IP设置界面最后费尽周折,花了近2个小时时间,终于利用Jflash.exe将eboot.nb0烧到Flash 中,这时才发现,利用PB生成的NK文件还没有用到。
随后稍稍顺利了一点,最终也把NK文件烧进Flash中,但发现界面是英文的,不太方便,还有就是一旦重启,就需要重新烧录,之后改了超极终端里的一些选项,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最头疼的实验———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在熟悉了实验的基本过程后,很快做到了实验箱与宿主机的连接,此前也了解过单片机实验板与PC机的连接,用的是串口线,至于实验中的ARM,记得实验中有一个串口线,一个并口线,一个网线,也不知通过哪个连的。
arm实训总结
arm实训总结标题:ARM实验实训总结报告一、前言本次ARM实验实训是我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一次深度实践。
通过这次实训,我对ARM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指令集以及基于ARM架构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实训内容回顾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进行学习和实践。
首先,从理论层面,我们系统地学习了ARM体系结构、工作模式、存储器管理、异常处理等基础知识;其次,在实践环节,我们使用Keil MDK等开发工具进行了汇编和C语言编程,完成了中断服务程序设计、定时器应用、串口通信等多个实战项目。
三、实训过程及收获1. 硬件操作与调试:通过对ARM开发板的实际操作,我亲身体验了硬件连接、程序下载、在线调试等环节,对硬件底层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软件编程与实现:通过编写和调试ARM汇编和C语言代码,我对ARM的指令集、寄存器配置、中断处理机制等有了深入理解,同时也提升了我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完成复杂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我在团队环境下的工作效率,也锻炼了我与他人沟通协调的能力。
四、实训反思与展望尽管在实训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也意识到自身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升,如对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理解与应用、硬件驱动程序的设计与优化等。
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深化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
总结,此次ARM实训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它使我对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并为我后续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ARM实训不仅是对我现有知识的检验,更是对未来专业技能的磨砺。
我会珍视这份实践经验,以此为契机,持续探索并深化对嵌入式系统尤其是ARM架构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arm实验报告最终版
ARM与嵌入式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10通信工程1班姓名:万洁学号:100103011125实验日期:2013年5月28日指导老师:郑汉麟1、 通过实验掌握ARM 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2、 掌握简单的ARM 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3、 了解集成开发环境 Embest IDE 及其开发软件的应用;、实验环境Embest IDE 应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新一代图形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括一套完备 的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具。
其开发软件 Embest IDE for ARM 是集编辑器、编译 器、调试器、工程管理器( projectma nager )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窗口环境,用户可以在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工程、编辑文件、编译、链接、运行,以及调试嵌入式应 用程序。
三、实验步骤1)新建工程:运行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菜单项 File 宀New Workspace ,如图一,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键入文件名“ wj ”,如图二,点击 0K 按钮。
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 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
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
(老师提醒:不要放入Bin 文件夹中)■ Emb«t QE Pre 亠 Educat「販]£dii_VwwBuid frtbug D if** Qri+W 诊 Open-"Qrl*O2)建立源文件:点击菜单项 File T New ,如图三,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文本编辑窗,输入源文件代码。
编辑完后,保存文件“ wj.s ”后缀,如图三,四。
Hr*Open Workspace.・图一■■ rflJO IUU rl jil rd f rfl,rlClop: h Ho. .end图tut vUrl:3)添加源文件:选择菜单项Project T Add To Project Files,在工程目录下选择刚才建立的源文件.s 后缀文件,如图五,图六,图七。
5_ARM实验报告
5_ARM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ARM处理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ARM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ARM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
实验设备:ARM处理器开发板、电脑、开发软件Keil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连接ARM开发板和电脑,打开Keil软件,新建一个工程。
2. 编写程序:在Keil软件中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比如将两个数相加并将结果输出。
3. 编译程序:通过Keil软件进行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
5.调试程序:在ARM开发板上运行程序,并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
6.分析程序:分析程序的运行过程,了解ARM指令的执行过程和程序的运行逻辑。
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ARM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了ARM指令的执行过程,掌握了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方法。
在实验中,我成功编写了一个简单的程序,并在ARM开发板上成功运行并输出了结果。
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ARM处理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汇编语言编程也有了更多的实践经验。
我发现在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指令的执行顺序和逻辑关系,需要注意程序的优化和逻辑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ARM处理器的原理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技能和实践能力。
结论:
本次实验让我在实践中掌握了ARM处理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编程技能。
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在ARM处理器领域的水平,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ARM实验报告_百度文库.
ARM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080613学号: 080613309姓名:周之平实验一 ARM汇编指令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使用 Embest IDE for ARM 开发环境及 ARM软件模拟器;2、通过实验掌握简单 ARM汇编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硬件:PC机2、软件:Embest IDE Pro 2004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
三实验内容1、熟悉开发环境的使用,并使用ldr/str,mov等指令访问寄存器或存储单元;2、使用 add/sub/lsl/lsr/and/orr等指令,完成基本数学/逻辑运算。
四实验原理ARM处理器共有 37个寄存器:1、31个通用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PC。
这些寄存器都是 32位的。
2、6个状态寄存器。
这些寄存器也是32位的,但是只是使用了其中的12位。
4.1 ARM通用寄存器通用寄存器(R0~R15)可分为 3类:o 不分组寄存器 R0~R7;o 分组寄存器 R8~R14;o 程序计数器 R15;4.2 存储器格式ARM体系结构将存储器看作是从零地址开始的字节的线性组合。
字节零到字节三放置第一个字(WORD),字节四到字节七存储第二个字,以此类推。
ARM体系结构可以用两种方法存储字数据,分别称为大端格式和小端格式。
4.3 GNU基础知识Embest IDE集成了 GNU 汇编器 as,编译器 gcc,链接器 ld。
因此,我们写程序要符合 GNU 的语法和规则。
1 程序默认入口点为“_start”,代码段默认起始地址为 0x80002 as常用伪操作符.equ.equ伪操作为数字常量、基于寄存器的值和程序中的标号定义一个字符名称。
语法格式.equ symbol,expr其中,expr为基于寄存器的地址值、程序中的标号,32位的地址常量或者32位的常量。
Symbol为.equ伪操作为 expr定义的字符名称。
5_ARM实验报告
5_ARM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5_ARM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ARM架构的特点和基本原理;2.掌握ARM指令集和编程模式;3.学会使用ARM开发工具进行编程和调试;4.实现一个简单的ARM程序并运行。
实验器材:1.ARM开发板;2.电脑;B数据线。
实验步骤:1.搭建开发环境根据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将开发板与电脑连接,安装开发工具和驱动程序。
2.学习ARM指令集和编程模式通过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ARM指令集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指令。
同时,学习ARM的编程模式,包括程序的加载、运行和调试等。
3.编写ARM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ARM程序。
这个程序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或者是一个LED灯的控制程序等。
编写程序时需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指令和编程模式。
4.编译和烧录程序使用ARM开发工具,将编写好的程序进行编译和烧录。
编译过程会生成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烧录过程会将这个二进制文件加载到开发板上。
5.调试并运行程序通过ARM开发工具进行调试,检查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进行修正。
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程序的执行流程和变量的值等。
调试完成后,运行程序并观察其运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成功地搭建了ARM的开发环境,学习了ARM指令集和编程模式,并编写了一个简单的ARM程序。
经过编译和烧录,我成功地将程序加载到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和运行,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语法错误和逻辑问题。
通过阅读资料、查找文档和与同学的讨论,我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调试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些程序运行速度过慢的问题。
通过优化代码和使用合适的编译选项,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对ARM架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ARM指令集和编程模式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ARM程序,我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还让我明白了实际应用中ARM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现代计算机系统的作用。
ARM实验报告
ARM 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070603 学号: 070603115 姓名:张鑫实验一:工程配置一、处理器配置选择菜单项Project > Settings…或快捷键Alt+F7,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框。
在工程设置对话框中,选择Processor设置对话框,如下图,可进行目标板所用处理器的配置。
图1 处理器配置对话框用户选择对应的工程文件名进行相应的配置。
图中各项设置定义如下:处理器模块(CPU Module)选择当前所使用的处理器模块,不同的处理器模块将支持不同的处理器系列,目前Embest IDE for ARM 支持ARM7、ARM9核系列处理器。
处理器系列(CPU Family)选择用户使用的处理器所属处理器系列。
处理器成员(CPU Member)设置处理器系列中具体的处理器成员。
字节排列方式(Endian)设置该处理器当前所支持的存储区字节排列方式是大字节结尾(Big Endian)还是小字节结尾方式(Little Endian)。
处理器制造商(Peripheral Maker)选择处理器生产厂家。
处理器型号(Peripheral Chip)选择相应的处理器型号。
编译工具(Build Tools)设置该处理器对应的编译链接器。
Embest IDE for ARM 支持ARM核系列处理器。
开发ARM7核系列处理器,按照图5-11中设置;开发ARM9核系列处理器,可依照图5-11设置作相应的改变。
二、仿真器配置选择菜单项Project>Settings…,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框。
在工程设置对话框中,选择Remote设置对话框,如下图,可进行仿真器的连接配置。
图2 仿真器的连接配置在该对话框中,有两项设置:远程连接设备(Remote device)设置连接的调试设备,例如Embest IDE for ARM支持英蓓特公司的Embest Emulator for ARM和Embest PowerICE for ARM。
arm实验报告
arm实验报告ARM实验报告引言: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架构的微处理器系列,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ARM架构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ARM架构的基本原理ARM架构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的设计理念,注重指令的简洁性和执行效率。
相较于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ARM架构的指令集更为简单,指令长度固定,执行速度更快,能够提高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比。
ARM架构的核心特点包括:1. 简洁指令集:ARM指令集采用三地址指令格式,指令长度为32位,操作码和寄存器字段清晰明了,易于编程和优化。
2. 统一寄存器:ARM架构中的寄存器集合统一,包括13个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和状态寄存器(CPSR),简化了编程和寄存器间的数据传输。
3. 流水线技术:ARM处理器采用流水线技术,将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多个阶段,使得多条指令可以同时执行,提高了处理器的吞吐量。
4. 片上缓存:ARM架构支持片上缓存(Cache),能够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和处理器的效率。
二、ARM架构的应用领域1. 移动设备:由于AR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设备等移动设备中。
ARM处理器能够提供流畅的用户体验和长时间的电池续航能力。
2. 嵌入式系统:ARM架构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和车载电子等。
ARM处理器的小尺寸、低功耗和高性能使其成为嵌入式系统的首选。
3. 服务器和云计算:ARM架构逐渐在服务器和云计算领域崭露头角。
ARM服务器具有低能耗和高并发处理的特点,能够满足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的需求。
三、ARM实验应用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ARM开发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包括LED控制、按键输入和串口通信等。
1. LED控制实验:通过编写ARM汇编语言程序,实现对开发板上的LED灯进行控制。
arm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arm程序设计实验报告ARM程序设计实验报告一、引言ARM(Advanced RISC Machine)是一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架构。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实践ARM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本报告将介绍实验的目标、步骤和结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二、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编写ARM汇编程序,实现简单的功能。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ARM汇编语言编写程序,了解寄存器、指令和内存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1. 环境准备:安装ARM开发工具链,并配置开发环境。
2. 编写程序:根据实验要求,编写ARM汇编程序,实现指定的功能。
3. 调试与测试:使用模拟器或硬件平台,调试和测试编写的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 优化改进:根据实验结果和性能要求,对程序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完成了以下任务:1. 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输出结果。
2. 编写了一个字符串反转程序,可以将输入的字符串逆序输出。
3.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程序,用户需要通过按键控制角色移动,避开障碍物。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掌握了ARM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指令,了解了寄存器和内存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程序的调试和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ARM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ARM架构的精简指令集使得程序设计更加高效和灵活,适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同时,ARM处理器的低功耗特性也使得其在无线通信、物联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ARM程序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由于ARM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相比,语法更为底层和复杂,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
其次,ARM处理器的架构和指令集不同于传统的x86架构,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
ARM嵌入式开发基础实践
1.启动ADS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arm2.mcp。
2.建立汇编源文件arm2.s,编写实验程序,然后添加到工程中。
3.设置工程连接地址RO Base为0x30000000,RW Base为0x30003000,设置调试口地址Image entry point为0x30000000。
4.编译连接工程,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5.打开寄存器窗口(Processor Registers),选择Current项监视寄存器R0,R1,R13(SP)和R14(LR)的值。
6.打开存储器观察窗口(Memory),设置观察地址为0x30003EA0,显示方式Size为
ENTRY;标识程序入口路
CODE32;声明32位ARM指令
START LDR SP,=0x30003F00;把0x30003F00赋给SP(R13)
LDR R0,=X;把9赋给R0
LDR R1,=n;把8赋给R1
BL POW;跳转到POW,并把下一条指令地址存入到R14中
HALT B HALT;等待跳转
3.设置工程连接地址RO Base为0x30000000,RW Base为0x30003000,设置options
中的调试口地址Image entry point为0x30000000。
4.编译连接工程,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软件仿真调试。
5.打开寄存器窗口(Processor Registers),选择Current项监视R0,R1的值。打开存储器观察窗口(Memory),设置观察地址为0x30003100,显示方式Size为32Bit,监视0x30003100地址上的值。
arm报告
ARM嵌入式系统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一: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ARM指令的特点和寻址方式;2、掌握简单的ARM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3、了解集成开发环境Embest IDE及其开发软件的应用;二、实验环境:Embest IDE 应用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新一代图形化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括一套完备的面向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调试工具。
其开发软件Embest IDE for ARM 是集编辑器、编译器、调试器、工程管理器(projectmanager)于一体的高度集成的窗口环境,用户可以在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中创建工程、编辑文件、编译、链接、运行,以及调试嵌入式应用程序。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2、编写程序将R2的高8位传送到R3的低8位(不考虑R3的其它位)。
(1)、编辑源程序:(a)[File]-->[Newworkplace];[File]-->[New];(b)在编辑框编辑源程序如下:.global _start.text_start:mov r1,r2,LSR#24orr r3,r1,r3,LSL#8stop:b stop.end(c)保存.s文件;(d)[Projectsource]-->[Add File...]。
(2)、编译链接:(a)[Project]-->[Setting],分别设置Process、Remote:(b)编译;编译成功后[Project]-->[Setting]-->[Debug]:(3)、运行调试:(a)[Debug]-->[Remote connect];(b)[Debug]-->[Download];(4)、实验结果:单步跟踪后的结果:存储器的结果显示:寄存器的结果显示:R1低八位←R2高8位:R3左移,R3低八位←R1低8位:3、实现64位的加法运算,要求【R1:R0】+【R3:R2】,结果放回【R1:R0】中。
ARM开发实践-实验报告册(s3c2440)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ARM开发试验姓名:学号:院系:微电子技术系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嵌入式)教师:2014年6 月20 日实验一:S3C2440 I/O口控制一、实验目的:在ADS软件上进行编程,让TQ2440开发板上的4个LED灯同时亮和灭,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延时。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LED通过电源,限流电阻与ARM的I/O口为低电平时,电源会通过LED限流电阻往ARM里灌流,点亮LED,反之I/O口为高电平时,则LED不会亮,注意亮灭之间要有一定的延时(大于人眼分辨率大概十几毫秒),以便人眼能够区分出亮灭。
三、实验步骤:1.首先在ADS上建立一个工程,工程名为LED,然后选择一个和适的路径存放。
2.将光盘中TQ2440测试程序里面inc和src文件夹下的2440addr.h,2440lib.h,2440slib.h,def.h,Nand.h,Option.h,2440addr.inc,Me ncfg.inc,Option.inc,2440init.s,2440slib.s,2440lib.c,nand.c这13个文件依次拷贝到刚才建立工程的文件夹下。
3.新建一个源文件,命名为LED.c,存放到工程名为LED的文件夹下。
4.在LED.mcp下创建一个分组,取名为startcode,然后将前面拷贝的3个文件夹2440init.s,2440slib.s,nand.c依次添加到以startcode命名的文件夹下。
5.将LED.c添加到工程里面去。
6.配置Debugrel Settings。
7.在LED.c里面进行程序的书写。
8.编译所写程序。
9.将开发板,仿真器和电脑正确连接,打开Hjtag软件,调试程序。
10.观察开发板上的LED亮灭情况。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4个LED灯同时亮和灭。
五、实验总结:通过此次试验我掌握S3C2440 I/O寄存器的配制方法。
并且灵活运用I/O寄存器。
arm实训总结
arm实训总结标题:ARM架构实训总结报告一、前言在本次实训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并实践了基于ARM架构的系统设计与开发。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以其低功耗、高性能以及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此次实训,我不仅对ARM体系结构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提升了自身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开发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 ARM架构理论学习:我们首先从基础入手,详细学习了ARM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指令集体系结构、存储器管理、中断处理机制等内容,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实践操作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基于ARM Cortex-M系列微控制器的实战编程训练,涵盖了GPIO控制、UART通信、ADC采样、PWM 输出等多个模块的驱动编写与调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代码实现,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系统级设计实训: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小型嵌入式系统的完整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选型、电路设计、操作系统移植以及应用程序开发等环节。
这让我对嵌入式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入的理解。
三、实训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ARM架构的强大功能及其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
同时,我也明白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动手去做,才能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此外,团队协作在实训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体现,大家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攻克难关,使我深切体验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四、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化对ARM架构及嵌入式系统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当下AIoT的发展趋势,探索ARM架构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应用,努力提升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结,本次ARM实训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历程,对我个人的专业成长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ARM实训报告
抢答器一、设计任务1、熟悉和了解Easy2138ARM开发板的功能部件结构、功能以及基本操作方法;2、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编程方法;3、能够利用多个基本功能部件设计一个小系统。
二、设计要求根据所学过的LPC2138开发板的功能部件,至少使用3个模块或3个以上功能部件设计一个小系统。
三、设计原理1、模块一:GPIOLPC2131具有多达47个通用I/O口(GPIO,General Purpose I/O ports),分别为P0[31:0]、P1[31:16],其中,P0.24未用,P0.31仅为输出口。
由于口线与其它功能复用,因而需要进行相关的管脚连接模块(PINSEL0、PINSEL1、PINSEL2)选择连接GPIO,然后通过IODIR进输入/输出属性设置后才能操作。
当管脚选择GPIO功能时,有3个寄存器用于控制GPIO的使用,IOSET、IOCLR和IOPIN。
IOSET用于口线置1,而IOCLR则用于口线清零,IOPIN则反映当前IO口的状态,读回IOSET则反映当前IO口设定状态。
特性如下:(1)单个位的方向控制;(2)单独控制输出的置位和清零;(3)所有I/O口在复位后默认为输入。
管脚连接设置 :将相应管脚的PINSELn位设置为00即选择GPIO功能;大部分管脚复位后默认为GPIO。
EasyARM2131开发板上的8路LED(LED8~LED1)分别可选择P1[25:18]进行控制,电路如图 4.12所示。
当跳线JP12全部选择LED8~LED1后,P1.25~P1.18分别控制这8路LED,就可以进行流水灯实验。
流水灯显示花样可以通过数组人为定义,亦可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程序清单 4.6所示为采用人为定义数组控制显示花样的实验程序,流程图如图 4.13所示。
GPIO输入实验-按键输入检测当P0口用于GPIO输入时(如按键输入),内部无上拉电阻,需要加上拉电阻,电路图参见图 4.14。
ARM9实验报告(一)
实验一ARM串行口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ARM的串行口工作原理2.学习编程实现ARM的UART通讯3.掌握S3C2410寄存器配置方法。
二、预备知识1.了解EWARM集成开发环境的基本功能2.学习串口通讯的基本知识3.熟悉S3C2410串口有关的寄存器三、实验设备1.2410s教学实验箱2.ARM920T的JTAG仿真器3.ARM EWARM5.3集成开发环境4.串口连接线四、实验内容1.熟悉打开已有工程的步骤,掌握仿真调试的方法。
2.建立一个新工程,熟练掌握编译器和链接器的设置方法。
3.从串口输入字符串,将0~9数字在超级终端上连续显示,“Enter”键换行。
4.将第三步得到的字符转换成BCD码,限制在0~1023,用于控制直流电机。
五、实验步骤1.创建新工程(1)在D盘根目录创建一个newproj的目录,将ARM串口实验的5个文件夹和2个文件拷入,如上图所示,这5个文件夹是:inc(库文件)、init(初始化文件)、src(源文件)、startup(启动文件)和uhal(串口文件),这2个文件是:s3c2410_ram.icf和上从410_ram.mac(2)运行IAR Embedded Workbench,执行file>new>workspace,工程名newproj1.ewp,保存在d:\newproj下,保存Workspace,和工程名一样,存在同一目录。
此时编译,出现错误。
(3)有3个头文件做以下修改:#include “../inc/macro.h”,#include“../inc/drivers.h“,#include ”../uhal/isr.h“ General Option>Library configuration选Full,C/C++ Compiler>Code>Processor mode选ARM,编译通过。
(4)选CPU,选仿真器RDI、“Run to Main”打勾、选mac文件s3c2410_ram.mac,选链接器配置文件s3c2410_ram.icf,配置仿真器的动态链接库H-JTAG.dll,IAR 生成的out文件供RDI等仿真器使用,通过输出转换可生成bin文件,供vivi 烧写Flash使用。
ARM实验报告综合实验
ARM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摘要:ARM微处理器已经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ARM实验板的详细学习,深入理解和掌握ARM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完成基本的指令执行、数据传输和I/O操作等功能。
通过实验,掌握ARM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实现方法,同时提升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ARM微处理器、实验平台、指令执行、数据传输、I/O操作、汇编语言1.引言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微处理器是一种精简指令集(RISC)的微处理器架构,以其高性能、低功耗和广泛应用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ARM实验板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ARM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实验目的2.1理解ARM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2.2掌握ARM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实现方法;2.3学习搭建实验平台,完成指令执行、数据传输和I/O操作等功能;2.4提升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验内容3.1搭建实验平台3.2学习ARM汇编语言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ARM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寄存器等特点,了解ARM微处理器的指令集和指令执行方式。
3.3编写实验程序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编写实验程序,包括基本的指令执行、数据传输和I/O操作等功能实现。
3.4调试和测试经过编写程序后,需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程序能够正确执行,并达到预期的功能。
4.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搭建了ARM实验平台,并且实现了基本的指令执行、数据传输和I/O操作等功能。
通过对ARM汇编语言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其基本语法和实现方法。
5.结论本实验通过对ARM实验板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了ARM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编写实验程序,进一步掌握了ARM 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实现方法。
通过调试和测试,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功能实现。
通过本实验,提升了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rm实验报告
ARM与嵌入式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Embest IDE开发环境及ARM 软件模拟器;2.掌握简单ARM 汇编指令,进一步加强对嵌入式的熟悉和了解。
二、实验设备硬件:PC 机软件:Embest IDE for arm 软件三、实验步骤1) 新建工程:运行Embest IDE 集成开发环境,选择菜单项File → New Workspace ,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键入文件名“yzt“并将bin改成别的,点击OK 按钮。
将创建一个新工程,并同时创建一个与工程名相同的工作区。
此时在工作区窗口将打开该工作区和工程.。
2) 建立源文件:点击菜单项File → New,系统弹出一个新的文本编辑窗,输入源文件代码。
编辑完后,保存文件“yzt.s”后缀。
3) 添加源文件:选择菜单项Project → Add To Project → Files ,在工程目录下选择刚才建立的源文件.s后缀文件。
4) 基本配置:选择菜单项Project → Settings,弹出工程设置对话框。
在工程设置对话框中。
①选择Processor 设置对话框,进行配置:②选择Remote设置对话框,进行配置:③选择最右边一个进行编译,则编译成功。
④选择Project → Settings → Debug设置对话框,进行配置:⑤选择最右边一个进行编译,则编译成功。
5)选择菜单项Debug →Remote Connect 进行连接软件仿真器,将存储器地址改为0x1000,执行Debug →Download 命令下载程序,并打开寄存器窗口。
打开memory 窗口,按F10进行单步跟踪,观察寄存器的数据变化并分析。
四、实验程序及运行结果实验1:编写程序将R2的高8位传送到R3的低八位(不考虑R3的其它位)程序代码:分析调试:实验2:编程实现64位的减法运算,要求[R1:R0]-[R3:R2,],结果放回[R1:R0]中程序代码:分析调试:(1)赋值(2)低32位相减(3)高32位相减,R1=R1-R3-C实验3:编程实现除法运算(不使用移位指令),并保留商(若不能整除,则要求保留余数)程序代码:分析调试:(1)赋值,并比较大小,若R0>R1,则比较结束(2)若R0<=R1,则通过计算R3,R4,余数R4是否大于除数R0,若大于则累加R0,小于则停止实验4:编写程序将地址1000H~1030H的数据全部搬迁到2000H~2030H中,并将原数据区清零程序代码:分析调试:(1)给R0,R1赋值(2)初始化R4,R4=0,并标记子程序入口(3)开始搬移(3)搬移完成五、心得体会:学习使用Embest IDE开发环境及ARM 软件模拟器,掌握简单ARM 汇编指令,进一步加强了对嵌入式的熟悉和了解。
arm实习报告
arm实习报告篇一:ARM实习报告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通过这次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进行设计,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arm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arm设计的方式和步骤,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温习,独立试探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在短短的一个礼拜中,让咱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从头熟悉,也让咱们初步的熟悉了那个社会,关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表现出团队课程设计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功效的喜悦心情,从中发觉自己平常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这次课程实际仅仅是基于arm微处置器应用的一个开端,在这期间咱们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不能完成引脚的最优连接,不能完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程序的自主设置和编写,但我相信通过以后对arm嵌入式系统的继续学习,自己会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一辈子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篇二:arm实习报告嵌入式课程设计与总结报告摘要通过嵌入式操纵系统的实习,使咱们了解并把握依照嵌入式操纵系统项目要求,如何设计符合操纵逻辑的原理图,复合原理图及电子电气emc 的pcb图,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焊接,pcb板的调试等,最终把握嵌入式操纵系统的设计及工艺等。
一、设计实习任务1. 焊接arm7(lpc2132)最小系统pcb。
要求认真认真焊接,并调试使其能正常工作(提供最简易测试程序)。
2. 设计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电路,三个按键的键盘电路,模拟电压取样电路等。
要求原理图设计合理,要求有与最小系统板的接口,正确焊接,调试后能正常工作。
3. 操纵软件设计在嵌入式操纵系统的设计中,系统操纵软件的设计是一项超级重要且艰巨的工作,系统可否正常靠得住的工作,成败在此一举。
因此要求同窗们认真认真的设计、调试操纵软件。
要求软件语句精炼,整体健壮,有必然的抗干扰能力。
ARM开发板的认识实习报告
ARM开发板的认识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通过本次认识实习初步认识ARM开发板,学习如何在虚拟机上加载驱动程序,如何在虚拟机上编译C语言源程序生成可执行程序,并在ARM开发板上执行。
学习应用一些常见的汇编指令。
2:实习地点北区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101室3:实习时间2011年7月5号 8:00—17:004:实习任务用ARM开发板完成三个设计任务(源程序已有指导老师事先编好):(1)温度传感器(2)蜂鸣器(3)跑马灯5:实习的具体过程(1)首先完成相关程序的安装,接着是熟悉程序的操作界面,了解程序的相关功能,为后续工作做准备。
(2)当天上午,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第一个任务——用ARM开发板设计出的温度传感器。
实验的具体过程为:加载驱动程序,在虚拟机上编译C源程序,生成可执行程序,将可执行程序拷贝到U盘中,将U盘挂载到ARM开发板上,在ARM终端输入指令生成目录,将U盘中的可执行程序拷贝到生成的目录中,输入指令运行程序,将传感器按照正确的接法接到ARM板上。
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了实验室的室内温度和人手的温度,温度符合实际,说明程序运行正确。
(3)当天下午,我们完成了用ARM开发板设计蜂鸣器和跑马灯的工作,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使我们有了一些经验,因此下午的设计工作中我们遇到的问题较少,任务完成的较顺利。
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温度传感器的实验过程相似。
6:实习收获和体会此次实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帮助解答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中用到的ARM开发板是我们以前从没接触过的,然而,短时间的认识后就要应用它,所以这次实习不仅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注重细节,安全第一,端正态度,耐心坚持是我在这次实习中学到的。
一个细微的环节出错,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严重时甚至会烧坏板子,因此,时刻注重细节,做事认真,不仅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更是我们的一种责任。
ARM课程实践报告
S3C2410串口通信程序设计课程ARM体系及接口技术班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一班姓名ioliilil学号ililililililililililililililil1.硬件原理1.S3C2410是Samsung公司推出的16/32位RISC处理器,主要面向手持设备以及高性价比、低功耗的应用。
CPU内核采用的是ARM公司设计的16/32位ARM920T RISC处理器。
2.S3C2410A采用了ARM920T内核,0.18um工艺的CMOS标准宏单元和存储器单元。
它的低功耗、精简和出色的全静态设计特别适用于对成本和功耗敏感的应用。
同样它还采用了一种叫做AMBA新型总线结构。
3.S3C2410A显著特性是CPU核心。
4.ARM920T实现了MMU,AMBA BUS和Harvard高速缓冲体系结构。
这一结构具有独立的16kB指令Cache和16kB数据Cache,每个都是由8字长的行(line)构成。
5.通过提供一系列完整的系统外围设备,S3C2410A大大减少了整个系统的成本,消除了为系统配置额外器件的需要。
6.S3C2410A提供一组完整的系统外围设备:(1)1.8V/2.0V内核供电,3.3V存储器供电,3.3V外部I/O供电;(2)具有16KB的ICache和16KB的DCache以及MMU;(3)外部存储器控制器;(4)LCD控制器提供1通道LCD专用DMA;(5)4通道DMA并有外部请求引脚;(6)3通道UART和2通道SPI;(7)1通道多主机IIC总线和1通道IIS总线控制器;(8)SD主接口版本1.0和MMC卡协议2.11兼容版;(9)2个USB主设备接口,1个USB从设备接口;(10)4通道PWM定时器和1通道内部定时器;(11)看门狗定时器;(12)117位通用I/O口和24通道外部中断源;(13)电源控制模式包括:正常、慢速、空闲和掉电四种模式;(14)8通道10位ADC和触摸屏接口;(15)具有日历功能的RTC;S3C2410结构框图:图一2.软件设计S3C2410A共有117个多功能复用输入输出口(I/O口),分为8组PORT A~POR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ARM 开发实践姓名:学号:院系:微电子技术系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教师:2015 年6 月25 日实验一:S3C2440字符显示控制一、实验目的:通过S3C2440来控制LCD,要求屏上显示姓名和学号:“王廷明240710333”二、实验原理:每一字符就是一幅图像,字符的大小对应于图像的大小,字符的笔画对应于图像的内容。
那么如何把字符转换为图像呢?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字模提取”之类的软件,它能够把任意的字符转换为一个字节型的数组,数组元素中的每一位代表L C D上的一个像素点,当为1时,表示该位置为字符的一个笔画,需要上色,而为0时,表示不是笔画不需要上色。
例如,一个字符想要在16×16的面积上显示,即该字符的宽和高各为16个像素,因为每一个像素用一位来表示,因此用字模提取软件生成的字节型数组,一共有16×16÷8=32个字节。
在字模提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取模的顺序,顺序不同,得到的数组就不同,一般来说是从字符的左上角开始,从左向右,从上到下取模,这样程序编写上会方便一些。
相同字体大小的中文字符和ASCII码字符的宽度还有所不同,一般ASCII码字符的宽度是中文字符宽度的一半,所以显示中文字符的程序和显示ASCII码字符的程序还略有不同。
当把一个字符取模变成一个数组后,只要对该数组中每个元素的每一位依次进行判断,对值为1的位和值为0的位进行不同的上色处理,即可完成一个字符的绘制。
三、实验步骤:1、字符取模软件使用方法,配置如下:1、选择字符模式,点击模式菜单,选择字符模式。
2、点击选项菜单,打开字模选项页面,设置如下:1)点阵矩阵选择阴码。
2)取模方向选择逐行式。
3)取模走向选择顺向。
4)自定义格式选择C1格式。
5)每行显示数据选择16*162、将生成的文件保存为.h格式的文件,字符编码保存在字符数组里。
3、将.h文件添加进工程,在主函数里添加它到头文件。
4、在主函数里调用Test_TFT()。
5、在Test_TFT()函数里调用Draw_Text16(x坐标,象素y坐标象素,颜色,数组名)显示名字。
Draw_ASCII(x坐标,象素y坐标象素,颜色,数组名)函数显示数字。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Draw_Text16()函数为:void Draw_Text16(U32 x,U32 y,U32 color,const unsigned char ch[]){unsigned short int i,j;unsigned char mask,buffer;for(i=0;i<16;i++){mask=0x80; //掩码buffer=ch[i*2]; //提取一行的第一个字节for(j=0;j<8;j++){if(buffer&mask){TFT_PutPixel(x+j,y+i,color);//为笔画上色}mask=mask>>1;}mask=0x80; //掩码buffer=ch[i*2+1]; //提取一行的第二个字节for(j=0;j<8;j++){if(buffer&mask){TFT_PutPixel(x+j+8,y+i,color);//为笔画上色}mask=mask>>1;}}}Draw_ASCII()函数为:void Draw_ASCII(U32 x,U32 y,U32 color,const unsigned char ch[]){unsigned short int i,j;unsigned char mask,buffer;for(i=0;i<16;i++){mask=0x80;buffer=ch[i];for(j=0;j<8;j++){if(buffer&mask){TFT_PutPixel(x+j,y+i,color);}mask=mask>>1;}}}Test_TFT()函数为:void Test_TFT(void){TFT_Init();Delay(1000);Draw_Text16(20,50,0x0,wang);Draw_Text16(40,50,0x0,ting);Draw_Text16(60,50,0x0,ming);Draw_ASCII(80,50,0x0,one);Draw_ASCII(100,50,0x0,two);Draw_ASCII(80,50,0x0,four);Draw_ASCII(80,50,0x0,zero);Draw_ASCII(80,50,0x0,seven);Draw_ASCII(80,50,0x0,one);Draw_ASCII(80,50,0x0,zero);Draw_ASCII(80,50,0x0,three);Draw_ASCII(80,50,0x0,three);Draw_ASCII(80,50,0x0,three);while(Uart_GetKey() != ESC_KEY);Uart_Printf("TFT Test End!\n");}五、实验总结:通过S3C2440来控制LCD,按要求在屏上显示了姓名和学号:“王廷明240710333”。
学会了怎么在LCD上显示中文和数字。
实验二:S3C2440图片显示控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3.5寸屏上显示一张象素为320*240的图片。
独立完成本次实验并实现任务要求,熟悉Image2LCD图片转换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所有显示器显示图像的原理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
一副图像可以看做是一个矩形,由很多排列整齐的点一行一行组成,这些点称之为像素。
那么这幅图在LCD上的显示原理就是:A:显示指针从矩形左上角的第一行第一个点开始,一个点一个点的在LCD上显示,在上面的时序图上用时间线表示就为VCLK,我们称之为像素时钟信号;B:当显示指针一直显示到矩形的右边就结束这一行,那么这一行的动作在上面的时序图中就称之为1 Line;C:接下来显示指针又回到矩形的左边从第二行开始显示,注意,显示指针在从第一行的右边回到第二行的左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们称之为行切换;D:如此类推,显示指针就这样一行一行的显示至矩形的右下角才把一副图显示完成。
因此,这一行一行的显示在时间线上看,就是时序图上的HSYNC;E:然而,LCD的显示并不是对一副图像快速的显示一下,为了持续和稳定的在LCD上显示,就需要切换到另一幅图上(另一幅图可以和上一副图一样或者不一样,目的只是为了将图像持续的显示在LCD上)。
那么这一副一副的图像就称之为帧,在时序图上就表示为1 Frame,因此从时序图上可以看出1 Line只是1 Frame 中的一行;F:同样的,在帧与帧切换之间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我们称之为帧切换,那么LCD整个显示的过程在时间线上看,就可表示为时序图上的VSYNC。
三、实验步骤:1、首先得保证图片的象素为320*240.2、通过Image2LCD软件将该图片转换为一个C语言的数组头文件,以供程序调用,软件的设置如下:1)首先将图片转换成320*240的象素2)然后打开Image2LCD软件,点击打开按钮,将选择的图片导入到Image2LCD.exe中去3)点击保存,一般保存为xxx.h文件,完了将xxx.h的const 删除,就可以了。
4)将xxx.h文件添加到主程序里面去,然后对其内部的数据进行上色,就可以实现xxx.h显示功能。
3、将.h文件添加进工程,在主函数里添加它到头文件。
4、在主函数里调用Test_TFT()。
5、在Test_TFT()函数里调用TFT_Pitcure(起点x象素点,起点y象素,终点x象素点,终点y象素点,象素数组),显示图片。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Test_TFT()函数为:void Test_TFT(void){TFT_Init();TFT_SetColor(COLOR_WHITE);Delay(1000);TFT_SetColor(COLOR_YELLOW);TFT_Pitcure(0,0,320,240,Image1);Delay(2000);TFT_Pitcure(0,0,320,240,Image2);while(Uart_GetKey() != ESC_KEY);Uart_Printf("TFT Test End!\n");}TFT_Pitcure函数为:void TFT_Pitcure(int x0,int y0,int height,int width,unsigned char bmp[]){int x,y;U32 c;int p = 0;for( y = y0 ; y < width ; y++ ){for( x = x0 ; x < height ; x++ ){c = bmp[p+1] | (bmp[p]<<8) ;if ( ( (x0+x) <SCR_XSIZE_TFT_320240) && ( (y0+y) < SCR_YSIZE_TFT_320240) )LCD_BUFFER[y0+y][x0+x] = c ;p = p + 2 ;}}}MAIN主函数为:void Main(){memcpy((unsigned char *)0x0,(unsigned char *)0x30000000,0x1000);SetSysFclk(FCLK_400M); //设置系统时钟400MChangeClockDivider(2, 1); //设置分频1:4:8CalcBusClk(); //计算总线频Uart_Select(0);Uart_Init(0, 115200);Uart_Printf("\nTFT TEST(320x240)\n");// while(1)Test_TFT();}五、实验总结:通过S3C2440来控制LCD,按要求在屏上显示了图片,并且在指定时间后切换了图片。
通过本次实验对LCD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实验三:S3C2440 UART控制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内容是通过查询方式,在主程序内不断的查询UART端口,当有数据来时,就接收数据,并再通过UART发送该数据,然后根据接收数据的不同,分别执行不同的内容,如点亮,熄灭led。
二、实验原理:1、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送器),用来传输串行数据,发送数据时,CPU将并行数据写入UART,UART按照一定格式在TxD线上串行发出;接收数据时,UART检测到RxD线上的信号,将串行收集放到缓冲区中,CPU即可读取UART获得的这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