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拨款 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合集下载

全额单位好还是差额好

全额单位好还是差额好

总的来说,其实不管是全额事业单位,还是差额事业单位,这两个单位的待遇都是很好的,主要是所在的单位不同,以及所从事的工种和行业有分别,不太具备相关的可比性。

大家主要区分这两个概念就好了。

不用做太过全面的比较和分析。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顾名思义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

换言之,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是其所需的事业费用和花费全部由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这种经营模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比方说有各大公立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院、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

一般这些单位的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财政所提供。

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对管理和监督事业单位的收入有好处,同时也能够让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和尽其所能发挥其所在领域和行业的公益性效能及服务。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主要是指对稳定业务收入的单位,采取核算、收支挂钩、以收抵支的管理形式。

也就是说,按照定员定额指标核定的单位年度经费预算总额与单位创造的收入之比,支大于收的差额部分由预算补助,收大于支的部分上交财政。

换言之,差额是按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由财政负担,也就是财政给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要由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

事业编制分几个类型,各自待遇如何?

事业编制分几个类型,各自待遇如何?

事业编制分几个类型,各自待遇如何?对于求职大军而言,事业编成为为数不多的理想选择。

除了工作稳定,朝九晚五外,你真的了解事业编吗?事业编制都分为几个类型?各自待遇怎样?详细不少人是很懵懂的。

事实上,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1、全额拨款事业编也即全供事业编,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

此类事业编涉及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

2、差额拨款事业编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

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

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非固定部分为40%。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主事业单位也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

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在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分为编制与非编制两类人员(非编制人员就是本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就象企业聘用一样,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关系)。

所以,非编制人员的待遇不一定比编制人员差。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一、基本工资: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

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

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分析

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分析

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分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其经济效益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事业单位虽然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但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一、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内涵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经济利润,它具有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内涵。

首先,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体现在其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

通过合理的资源投入和管理,能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是其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

其次,成本控制也是衡量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再者,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非相互割裂。

例如,一个教育事业单位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也能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间接产生经济效益。

二、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因素(一)资源配置合理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基础因素。

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物资等方面的配置。

如果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金使用不当,可能造成浪费或项目无法顺利推进;物资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资产闲置或损耗增加。

(二)管理制度与流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业务流程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内部消耗。

反之,制度不健全、流程繁琐可能导致工作延误、成本增加,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三)外部环境变化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经济形势的波动等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例如,政策的支持可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可能要求事业单位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

(四)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积极引入和应用新技术,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例如,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前景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前景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前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政府向该单位全额拨付资金,用于该单位的运作与发展。

其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作为政府的直接资助对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可以获得政府的全额资金支持,确保了单位的日常运转和长期发展。

相比于其他方式获得资金的机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会面临项目资金不稳定、筹措资金困难等问题,有着更为稳定的经济基础。

其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

作为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科研等。

全额拨款使得这些单位更加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不会受到盈利压力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干扰。

因此,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为稳定和可靠的公共服务。

再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利于保障员工利益。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常为公务员单位,享有相对较高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保障。

这种制度安排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并保持员工的稳定性与忠诚度,为单位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政府引导下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政府通过全额拨款来资助事业单位的运营,实际上是通过这些单位来实施政府的宏观战略和政策目标。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安排、政策指导等方式来引导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当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财政压力可能会影响全额拨款额度。

在财政紧缩的环境下,政府可能需要削减拨款额度,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运作和发展。

其次,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使用资金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以防止浪费和滥用。

另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满足社会对于公共服务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综上所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专注于公共服务、保障员工利益等优势,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然而,也需要认识到其面临的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确保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能够持续发展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是财政部门按一定标准给予事业单位的经费,这些经费通常是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任务的主要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是提高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使用效益的关键。

下面就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其绩效评价进行详细分析。

1、预算编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计划和经费的总体规划。

预算编制应依据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规定,按照事业单位的任务和实际需要、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编制。

同时,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资金流向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经费的分配。

2、预算批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批准是指地方财政部门对预算编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经过审核后予以批准,并向事业单位拨付经费的过程。

预算批准应该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依据预算编制的标准和原则进行审核和审批。

3、预算执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是指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编制履行任务、使用资金的过程。

预算执行应该按照预算编制的经费分配和支出计划,精心组织和安排各项活动,确保预算使用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同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实际效果。

4、预算监督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是指地方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循环检查和监督的过程。

预算监督应该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全面了解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其效益,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以保证财政经费的合理使用。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对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预算绩效评价应该围绕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1、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任务完成情况是衡量预算执行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任务完成情况应该参考事业单位任务的合理性和实际完成情况,同时结合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93 差额拨款与全额拨款的区别

93 差额拨款与全额拨款的区别

差额拨款与全额拨款的区别
差额拨款与全额拨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经费的来源和事业单位的自主
性上。

具体来说:
1. 经费来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部门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编制人数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国家财政部门按照工作人
员编制人数和单位预算综合拨款,但是差额拨款的单位人员工资会有
一定比例的自筹资金。

2. 事业单位的自主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完全依赖财政拨款,自主性
较小。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来适当调控单位的运营,
自主性较强。

简单来说,全额拨款更偏向于政府的全额支持,自主性较小,更稳定。

而差额拨款则根据单位的预算和市场需求有一定的调整空间,有一定
的自负盈亏的可能性。

这两者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政府支持的程度、单
位的预算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

浅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薪酬困局与出路

浅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薪酬困局与出路

126理论探讨文/苏杨浅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薪酬困局与出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自给自足,这与财政拨款单位的经费来源差异较大。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具备重要的社会职能,既要创造社会效益,对社会做贡献,创造经济效益,又要参与市场竞争。

在此种背景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仍然要符合国家对全体事业单位的各项政策文件的相关规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符合自身情况的限制和制约。

为此,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需要妥善谋划最有效的收入分配方式,既可对员工起到切实的激励作用,又可加强自身实力,促进单位稳定、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概述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三个部分,现对三个部分的沿革与现状进行简略阐述,作为后续论述的基础。

下文所述各项政策、数据等,均以江苏省直事业单位为例。

●基本工资按照《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文件规定(以下简称“文件”),全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自2006年7月起进行改革,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项。

2014年10月起,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同时配套出台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方案。

此后又于2016年7月、2018年7月两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这三次调标方案仅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并未从根本上变动2006年7月的基本工资制度。

●绩效工资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于2009年至2010年分别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后续又对其他事业单位实施当前,国家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各单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为了适应整体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要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待遇。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经费自给自足,用人成本大幅提高会带来诸多困局。

就此,本文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该类型单位的稳定持续发展带来启示。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On May 16, 2022, I was in my prime and had a good time.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事业单位按财政拨款的多少可分为财政补助老说法叫全额拨款,财政适当补助老说法叫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大类,自收自支顾名思义就是财政一分钱不拨了;按社会职能可以分为监督管理类、公益类包括纯公益和准公益两小类、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四大类;下面简要介绍下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政治前途和大致效益;监督管理类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属于全额拨款性质;全额拨款的好处是工资收入完全靠财政拨款,有绝对的保障,也就是“吃皇粮”;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例如卫生监督所等,行使行政执法管理职能,此类事业单位一般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政治前途是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人员可以和机关人员互相调动,岗位灵活性好;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一般有自己的收入例如罚款、办理事项的手续费等等林林总总,奖金会适当多一点;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例如各机关直属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干部学校等等,××政府采购中心等,此类事业单位一般基本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收入只能算是饿不死,吃不饱,属于中流;但单位稳定性是非参公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一般此类单位的改革方向都是予以保留的,撤销的可能性很小,喜欢稳定的同学可以选择;准公益类基本上属于差额拨款性质,例如医院、部分研究所等等,自己有一定收入,这类单位一般来说效益宏观上说要看单位创收,微观上要看个人创收,比如医院的行政人员工资可能比较一般,但医生的话就比较高了;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般属于自收自支性质;管理类同企业化管理,看个人效益发工资和奖金,但工资发放不受制度制约,部分效益好的培训学校、干部培训中心也是自收自支类的,大家可以关注;最后讲讲大家关心的单位招聘考试类型和各单位之间调动的问题;考试方面,参公事业单位录取人员要通过国家或者省公务员考试,人员是公务员身份;其他事业单位进人都统一进行事业单位招聘录用考试,人员是事业编制身份;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调往机关保留公务员身份、可以调往其他任何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这样的话就不保留公务员身份,灵活性最好,政治前途也最好;其他事业单位都不可以和机关互相调动,原则上只能和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调动一般也很少的,除非你有很硬的关系,调动顺序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也就是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可以调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优先级最高,其他的类推,不再赘述;一般的话进去了就只能在这个单位里面岗位调整最多了,除非是借调到机关但人员身份仍然是事业编制,长期借调不利于个人发展。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分析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分析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营状况。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背景、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事业单位作为公共管理部门的一种形式,具有财政资金来源多样化、投入规模庞大、使用范围广泛等特点。

其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收费收入等,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主要用于设备采购、人员薪酬、项目开展等方面。

在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监管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

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进行合理规范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1.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在我国的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一些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决策缓慢、流程繁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松散、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资金的使用不规范,进一步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2. 监管机制不健全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的监管机制不健全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来源多样化,监管难度较大。

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有效的监察和检查手段,导致资金的使用不规范。

3. 责任不明确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责任不明确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涉及多个环节,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因此造成了责任的模糊性。

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管责任模糊,在事业单位内部也存在一些部门之间的责任界定不明确的情况。

1.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会导致资金的使用不规范,进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

2. 推行合理的决策和审核流程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应推行合理的决策和审核流程。

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该如何选择

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该如何选择

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该如何选择在事业单位选择岗位上,大家都认为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比全额事业单位差,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全额事业单位,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一定比全额差,首先,我们来区分一下差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全额事业单位的差别:一、定义不同1.全额事业单位是科教文卫等公益性事业,个人由财政部全额发放的工资,隶属于公益一类;2.差额事业单位属于有收益的事业单位,个人工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财政部承担;另一部分由单位承担,隶属于公益二类;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指依靠自身业务收入和自行管理的,个人是完全根据单位效益发放工资和奖金,隶属于自主事业单位一类,现已基本取消,转成企业。

二、稳定性不一致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全额跟随国家调控,基本不会太差,而差额、自收自支则更多的是看单位效益,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三、个人前途发展方面,全额比差额、自收自支的发展更具韧性全额事业单位的职工,灵活性比较强,可调动到其他单位工作,可提拔为科级领导,也可通过乡镇人大选举转成公务员,或是调动到差额事业单位任领导职务;而差额事业单位职工发展相对就比较极限,基本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调动到其他事业单位,只能在自己单位内部寻求发展,或是在本单位任职主要领导,能够有机会通过干部交流的方式去其他事业单位任职四、单位效益方面,差额、自收自支比全额更具灵活变动性差额、自收自支由单位承担部分得看单位效益,当单位效益好时,例如差额事业单位的医院、学校等差额事业单位,单奖金都比工资要高,那就有可能达到待遇是当地全额事业单位岗位待遇的两倍以上;自收自支的住房公积金事业单位的待遇也比全额要高;而当单位效益不好时,比如县级剧团、电视台,工资待遇差甚至发不了工资;全额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跟随国家调控,比较有保障。

五、岗位所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不一致部分差额事业单位需得具备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要求比全额事业岗位要求更高。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作者:陈小云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21期摘要: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模式。

进入“十三五”时期后,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的发展轨道。

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结合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分析该类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對策。

关键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以及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一般既有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因为不像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着完全保障的资金来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要想立足市场,解决资金困境,必须面向市场,努力创收弥补资金差额。

因此,属于差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显得尤其重要,只有积极适应新要求,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其稳步发展。

一、财务管理含义及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财务管理通俗的讲就是按照资金运动的规律,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合理安排,对经营过程的物质、劳动消耗和经营成果进行计划、监督、核算和分析的一向综合性工作。

由于具有差额拨款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经营管理模式以及收入来源等方面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其财务管理上也相对复杂。

财政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拨款一般只能满足其人员基本工资费用,其他经费必须靠单位自身努力创收来弥补资金缺口。

为了确保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及保护财产安全,财务管理便成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薄弱目前许多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没有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作用,有的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范围不够全面,比如有些只制定报销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但确缺乏重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全额负担运行费用的事业单位,其预算管理在保障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预算缺乏灵活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通常由政府全额拨款,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灵活性。

一旦项目中出现变动或紧急需要,往往不能即时调整预算,影响单位的运行。

2.财务管理能力不足: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差,对资金流动和使用不够透明,容易造成资金浪费和漏洞。

3.用人成本高:政府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数量庞大,用人成本高。

员工待遇相对较高,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多余人员,增加了财政压力。

4.任务重叠和资源浪费:由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来源单一,不同单位之间可能存在任务重叠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些单位可能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过度扩大自身的规模和职能,而不顾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

二、对策探讨1.优化预算管理流程:采用预算绩效管理等手段,完善预算管理流程,提高预算的灵活性。

建立一个灵活机动的预算审核和调整机制,能够根据项目变动和紧急需要及时调整预算,确保单位正常运行。

2.加强财务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漏洞。

3.合理控制用人成本: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合理控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用人成本。

采用人员精简和优化配置的措施,确保单位的运行需要,避免多余人员的存在,减轻财政压力。

4.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配合:政府应加强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规划和管理,避免同一领域内不同单位之间任务重叠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单位间的协同配合,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

5.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和权力,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单位的效能和运行质量。

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当前经济形势与状况

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当前经济形势与状况

2016年11月刊 第33期当代经济— 96 —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当前经济形势与状况周巧琴(福建省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0)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我国根据单位经费的来源划分出来的事业单位的基本类型之一,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其运行机制和发展方向还处于初级探索的阶段。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带有一定的公益性,由国家政府财政给予全额经费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如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就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类型。

在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自建立起来,就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这是因为其建立和运行符合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一种标志性体现,其不仅是单纯的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类型存在,而是承担着其它事业单位所无法具有的职能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但是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

因此,认清我国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当前的运行状况,明确预算职能,加强预算管理,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乃至国家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职能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职能的问题,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也存在诸多分歧,未能形成一致的观点。

笔者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诸多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笔者认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职能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方面的职能。

1、规划职能对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预算对于单位的运行及其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测的过程就是对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进行规划的过程,预算就是对预测的落实执行方式。

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对一定时间内单位运行目标的规划,对整体目标的具体实现的过程,不仅仅包括单位责任的划分,权责分配,还包括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目标完成时间的确定等等多方面的内容。

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有何差别

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有何差别

自收自支,差额拨款,全额拨款,有何差别,哪种事业单位福利好?预览(如看不清请点下方链接下载再看):我想工资都是差不多的,但福利,发的东西,综合比较哪种性质的单位好呢?这个你都不明白,给你打个比喻吧,自收自支--没爹没妈的孩子差额拨款--单亲家庭的孩子全额拨款--父母都有的孩子你说说,他们谁幸福呀?你只要理解谁幸福,就是知道哪种单位好了。

这个比喻生动的不过现在清水衙门都穷得很,越是像自收自支的单位,油水越多,没有政府管的更好~自收自支,如果经营的好,小日子过起来是很滋润的,但是一旦经营的不好,日子就苦了,全额的至少都有保证的学习要看具体情况的:这个你都不明白,给你打个比喻吧,自收自支--没爹没妈的孩子差额拨款--单亲家庭的孩子全额拨款--父母都有的孩子.......我喜欢这个说法胡说八道,公证处是自收自支的,哪个事业单位有公证处钱多?开玩笑也是,一些好的街道,整天发东西。

一个老师傅的女儿在南京西路街道,整天发卡发券发发东东。

唉~发的钱存下就行了回3楼(生姜片) 的帖子:自收自支,如果经营的好,小日子过起来是很滋润的,但是一旦经营的不好,日子就苦了,全额的至少都有保证的正解。

周围有人从自收自支变成了全额,日子过的那叫一落千丈要看单位地。

跟公务员比,哪个多?呵呵,领教了比喻太生动了!具体单位具体分析同人还不同命呢~ 好的自收自支单位比公务员都要好很多,。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政府按照任务书、预算和管理规定下达预算资金,单位对接到的经费只需报告不平留存,即“差额拨款”。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相比于全额拨款单位,在经费使用上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但也意味着其财务管理需面临更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预算制度的不断完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管控不足等。

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和财务健康的需要,也是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推动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仅仅依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阐述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数据不够准确和完整、财务风险控制不够严格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财务管理问题,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够科学、资金使用不够精细和资金利用率不够高的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财务数据不够准确和完整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效果,也增加了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控制不够严格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将会对单位的经济发展和财务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1.3 研究意义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特殊财务管理模式,其在公共财政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是推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保障。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在财政管理中,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是两种常见的拨款方式,它们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针对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分别进行介绍和比较。

全额拨款全额拨款是指政府或组织在年度预算中为某项支出拨款时,将预算所需的全部资金一次性拨给相应的部门或单位。

全额拨款的特点是资金一次性到位,不需经过多次审批和申请,部门或单位可以根据拨款的用途自行支配和运用。

全额拨款的优点在于简单高效,可以加快资金的使用和支出进度,有利于提高单位的执行效率。

但是,全额拨款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一次性拨款,单位在使用资金时可能存在滥用或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风险。

差额拨款差额拨款是指政府或组织在年度预算中为某项支出拨款时,只拨给一部分资金或按照实际需求逐步拨付的方式。

差额拨款的特点是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审批和申请,资金的支付是分阶段的,需要经过多次核查和监督。

差额拨款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拨款金额,使资金使用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

然而,差额拨款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需要多次审批和申请,会延长资金使用的时间和进度,降低执行效率。

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区别1.资金到位方式不同:–全额拨款是一次性拨款到位;–差额拨款是分阶段拨款或按需拨付。

2.审批和申请程序不同:–全额拨款无需多次审批和申请;–差额拨款需要多次审批和申请。

3.资金使用效率不同:–全额拨款可加快资金使用进度,提高执行效率;–差额拨款可控制资金使用,提高监督和调整能力。

4.资金管理风险不同:–全额拨款容易导致滥用和浪费;–差额拨款能有效避免滥用和浪费。

综上所述,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在资金管理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拨款方式,以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吗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吗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吗
在当今社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人们对于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问题存在许多看法和疑虑。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政府政策、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全额拨款事业编制是指政府根据财政预算确定的金额,全额拨付给各事业单位或机构。

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保证了事业单位的基本运转,避免了资金短缺造成的困扰。

然而,全额拨款模式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

首先,政府财政状况的不确定性是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稳定性的主要考量之一。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财政预算可能会出现波动,从而影响到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

如果政府财政无法保持稳定增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金额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管理机制也会影响其稳定性。

如果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可能会出现资金浪费、挪用等情况,导致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对于确保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此外,社会需求的变化也会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事业单位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金额无法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从而影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在确保事业单位基本运转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政府需要注重财政预算稳定性、加强管理监督、及时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稳定性,实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效益分析一、引言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国家改革的关键之一。

作为国家公共服务机构和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一直是政府对于未来发展的大力投资。

然而,对于人们而言,改革是否带来了实质性的经济效益,是否是值得的,是一个值得考量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经济效益,帮助人们更加了解改革的价值和意义。

二、我国事业单位的旧体制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由政府领导的、垂直式管理,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机制。

这一体制的缺点是:缺少市场机制,权力过大,效率较低且不透明,员工福利待遇过高等等。

这些问题造成了效率的降低,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和国家财政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在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我国也开始进行对事业单位的改革。

1994年,我国正式开始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

改革一方面鼓励事业单位实行以事业主管部门为核心的领导体制,并逐渐建立规范和透明的管理制度,增强了事业单位的自主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鼓励加强事业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公司化改革。

这些改革的真正内涵在于,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获得的经验带入到事业单位的改革领域中。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化、公司化改革的步伐有加快,机构调整、人员改组、财务独立等多项改革措施也得到了实施。

四、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效益1.节约资金政府大力推行实行绩效考核和自主经营的改革,鼓励事业单位开拓新市场、增加收入、降低支出,这样一来,不仅是让事业部门主管单位的管理费用减少,而且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营也得到了大幅优化。

改革前,基础设施建设属于政府的职责之一,现在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也可以自主负责建设这些基础设施。

2.推动市场化内部市场化意味着公共部门在服务领域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时候,对于购买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采用定价或特定收费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收费效率和公开透明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是鼓励企业竞争的必要手段。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探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是指依法依规获得差额拨款的各级政府资金管理机构,是执行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职能的非营利性机构。

由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特点、现存问题分析、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建议。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特点:(1)财政依托性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对财政支出有严格的限制和管理。

(2)自主经营性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较少,经济自主性有限,需依赖政府财政拨款维持日常运作。

(3)财务管理要求高: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到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涵盖范围广,对财务管理的规范要求和审计监督严格。

现存问题分析:(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较为滞后,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无法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督。

(2)内部控制不健全: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导致财务管理中存在漏洞,容易造成财务风险和损失。

(3)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缺乏透明度,不利于政府和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其财务状况。

(4)管理层责任不明确: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责任分工不明确,部门间协作不积极,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信息披露水平,加强管理层责任落实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提升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财务管理能力,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更好地实现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和效益。

全额单位好还是差额好

全额单位好还是差额好

全额单位好还是差额好在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全额单位和差额单位是两种常见的资源评估和衡量方式。

不同的单位形式在不同的情境下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选择适合的单位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自的特点以及应用场景。

全额单位全额单位指的是在资源评估和决策过程中,采用的是全额的计量方式。

这意味着所有的资源消耗和成本都会被全额地计入,不会考虑单位间的差异性。

全额单位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在需要综合考虑各项资源的时候,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资源的使用情况。

然而,全额单位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将各项资源计量为全额,可能导致资源之间的交换和比较变得困难,而且在资源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一些资源的价值被低估或高估。

差额单位与全额单位相反,差额单位是一种更为差异化的资源计量方式。

在差额单位下,每项资源的计量都是独立的,不会受到其他资源的影响,这使得资源之间的差异和价值更加清晰。

差额单位适用于需要对单个资源进行深入考量和分析的情况。

然而,差额单位也存在一些弊端。

由于差额单位忽略了资源间的整体关联性,可能导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协同效应被忽视,从而影响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

如何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全额单位还是差额单位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需要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情况和综合效益进行评估,那么全额单位可能更适合。

而如果重点在于深入分析单个资源的价值和效用,那么差额单位可能更为合适。

另外,也可以考虑在资源评估和决策过程中,综合运用全额单位和差额单位,以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优化。

综上所述,全额单位和差额单位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单位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运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达到最优的资源管理和决策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政治前途和效益分析
事业单位按财政拨款的多少可分为财政补助(老说法叫全额拨款),财政适当补助(老说法叫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大类,自收自支顾名思义就是财政一分钱不拨了。

按社会职能可以分为监督管理类、公益类(包括纯公益和准公益两小类)、中介服务和生产经营四大类。

下面简要介绍下各类事业单位的性质、政治前途和大致效益。

监督管理类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属于全额拨款性质。

全额拨款的好处是工资收入完全靠财政拨款,有绝对的保障,也就是“吃皇粮”。

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例如卫生监督所等,行使行政执法管理职能,此类事业单位一般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简称参公事业单位),政治前途是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人员可以和机关人员互相调动,岗位灵活性好。

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一般有自己的收入(例如罚款、办理事项的手续费等等林林总总),奖金会适当多一点。

纯公益类事业单位例如各机关直属的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干部学校等等,××政府采购中心等,此类事业单位一般基本没有自己的收入,所以收入只能算是饿不死,吃不饱,属于中流。

但单位稳定性是非参公事业单位里面最好的,一般此类单位的改革方向都是予以保留的,撤销的可能性很小,喜欢稳定的同学可以选择。

准公益类基本上属于差额拨款性质,例如医院、部分研究所等等,自己有一定收入,这类单位一般来说效益宏观上说要看单位创收,微观上要看个人创收,比如医院的行政人员工资可能比较一般,但医生的话就比较高了。

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般属于自收自支性质。

管理类同企业化管理,看个人效益发工资和奖金,但工资发放不受制度制约,部分效益好的培训学校、干部培训中心也是自收自支类的,大家可以关注。

最后讲讲大家关心的单位招聘考试类型和各单位之间调动的问题。

考试方面,参公事业单位录取人员要通过国家或者省公务员考试,人员是公务员身份;其他事业单位进人都统一进行事业单位招聘录用考试,人员是事业编制身份。

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可以调往机关(保留公务员身份)、可以调往其他任何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这样的话就不保留公务员身份),灵活性最好,政治前途也最好。

其他事业单位都不可以和机关互相调动,原则上只能和事业单位之间进行调动(一般也很少的,除非你有很硬的关系),调动顺序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也就是说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可以调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优先级最高,其他的类推,不再赘述。

一般的话进去了就只能在这个单位里面岗位调整最多了,除非是借调到机关(但人员身份仍然是事业编制,长期借调不利于个人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