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为了规范本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活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维护个人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涉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管理的各类电子数据和所有其他信息载体中的信息内容。
本办法的基本原则是:安全优先、防范为主、合法合规、持续改进。
第二条合用范围合用于本单位及其下属机构内所有信息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所有方面。
第三条责任制1. 信息安全管理是公司全员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门主管负责本办法实施的具体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应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做好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
2. 全员参预、分工负责。
具体员工应当按照工作岗位职责,认真履行信息安全管理职责,确保在其工作范围内实现信息安全目标。
第二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四条信息安全政策1. 公司应定期审查并完善本单位的信息安全政策,整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制定符合公司情况的具体信息安全管理政策。
2. 具体信息安全政策包括:信息安全目标、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信息安全机构、信息安全活动、信息安全投入费用等各方面内容。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1. 为了保证本单位信息资产安全,公司应实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过程,应当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信息系统对重要信息资源的价值、影响和安全风险等因素加以评估,划定各信息系统的等级。
2. 制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后需经公司领导审批,实施与维护由信息技术部门执行。
第六条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1. 公司应制定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将本单位管理的所有信息以保密程度、敏感程度、业务重要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关键信息、核心业务等在存储、传输、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合规。
2. 信息资源分类及保护制度具体指导、程序及工具应予以明确并加以具体实施,保障其合理有效。
信息安全管理
一、信息安全管理1、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维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当今的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其中必然存在系统设计、实现、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弱点。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系统运行环境中的安全威胁,信息资产就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2、系统列举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和鉴权;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容灾与数据备份。
3、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信息安全管理从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出发,结合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引入适当的技术控制措施和管理体系,形成了综合的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4、什么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它包含哪些内容?5、信息安全法规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意义如何?它能为信息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1.为人们从事在信息安全方面从事各种活动提供规范性指导;2.能够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3.保障信息安全活动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人们追求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它由哪些基本步骤组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
2、信息资产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
可以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人员、服务。
例如:软件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源程序、数据库等。
服务有办公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
3、威胁源有哪些?其常见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4、资产、威胁、脆弱点、风险、影响资产:资产是指任何对组织有价值的东西,资产包括:物理资产、信息/数据、软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人员、无形资产。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至破坏、更改和泄露”。
信息安全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真实性。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对信息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信息安全管理的引入:管理追求效率效益。
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组成的完整的过程。
管理强调结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所构成的体系。
包括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响应与备份恢复管理,运行与操作安全管理,系统开发安全管理,环境与实体安全管理,组织与人员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的层次以及对应的技术:基础支撑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理论、PKI系统被动防御技术:IDS、密罐、数据备份与恢复、扫描、信息安全审计主动防御技术:防火墙、VPN、计算机病毒查杀、SSL、AAA面向管理的技术:安全网管系统、网络监控、资产管理、威胁管理建立ISMS的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安全区域:物理安全边界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实体和环境这一层次上建立某种屏障。
安全区域的要求:物理安全界限,物理进入控制,保护办公室、房间和设施,在安全区域工作,隔离的送货和装载区域。
信息安全事件:是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弱点、建立安全事故职责和程序、收集证据、总结信息安全事故以便从安全事故中学习经验等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信息系统弱点进行纠正和改进。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系统中,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保护和管理的科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愈发突显,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大量的信息被存储和传输,信息泄露和攻击事件频频发生,对个人隐私和企业资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常态。
如果信息的保护不到位,个人的隐私就可能被滥用,给个人带来重大损失。
其次,信息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
大量的企业数据被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包括战略计划、市场营销数据、客户信息等。
一旦这些数据受到破坏或泄露,将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
最后,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信息技术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
如果国家的重要信息遭到黑客攻击或泄露,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为了有效保护信息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企业或组织应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规定安全责任和控制措施,包括信息资产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访问控制等方面。
信息安全政策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契合,确保信息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2. 加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员工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对整个安全系统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识,教育员工遵守信息安全政策和规定。
3. 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企业应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安全设备的使用,以防止黑客入侵和信息泄露。
此外,企业应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检测和漏洞修复,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管理
1、信息安全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至破坏、更改和泄露;2、信息安全的内容: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3、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对信息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安全方针和策略;组织安全;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运行与操作安全;访问控制;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安全事故管理;业务持续性;符合性;5、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基础支撑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理论;被动防御技术:IDS、密罐、数据备份与恢复;主动防御技术:防火墙、VPN、计算机病毒查杀;面向管理的技术:安全网管系统、网络监控、资产管理;6、建立ISMS的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7、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所构成的体系;8、ISMS的作用:强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组织信息安全行为;促使管理层贯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关键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维持竞争优势;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组织的生意伙伴和客户对组织充满信心;如果通过体系认证,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信任度;9、三种基本测评方法:访谈Interview、检查Examine、测试Test1访谈的对象是人员;典型的访谈包括:访谈信息安全主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用户等;工具:管理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使用‘访谈’方法进行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信息系统的全局性包括局部,但不是细节、方向/策略性和过程性信息,一般不涉及到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具体技术措施;对管理要求,访谈的内容应该较为详细和明确的;2检查包括:评审、核查、审查、观察、研究和分析等方式;检查对象包括文档、机制、设备等;工具:技术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检查’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较为详细的机制配置和运行实现;对管理要求,‘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规范性要求检查文档;3测试包括:功能/性能测试、渗透测试等;测评对象包括机制和设备等;测试一般需要借助特定工具:扫描检测工具、网络协议分析仪、攻击工具、渗透工具;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信息系统当前的、具体的安全机制或运行的有效性或安全强度;对管理要求,一般不采用测试技术;1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要素:资产、威胁、脆弱点资产Asset就是被组织赋予了价值、需要保护的有用资源;资产、威胁、脆弱点之间的关系略;12、基本风险评估又称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ment,是指应用直接和简易的方法达到基本的安全水平,就能满足组织及其业务环境的所有要求;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并对可能引起风险的水平进行评估,这通过不期望事件的潜在负面业务影响评估和他们发生的可能性来完成;联合风险评估首先使用基本风险评估,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具有潜在高风险或对业务运作来说极为关键的资产,然后根据基本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资产分成两类;13、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点识别等工作;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的影响分析、可能性分析以及风险的计算等,具体涉及到资产、威胁、脆弱点、当前安全措施的评价等;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主要工作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14、某企业有三个网络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均定性划分为低1、中2、高3三个等级;PO、PD均划分为5级,并赋予以下数值:很低0.1、低0.3、中0.5、高0.7、很高0.9;请完成该企业网络系统的风险计算结果表;15.、风险计算:风险可形式化的表示为R=A,T,V,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点;相应的风险值由A、T、V的取值决定,是它们的函数,可以表示为:VR=RA,T,V=RLA,T,V,FA,T,V其中,LA,T,V、FA,T,V分别表示对应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它们也都是资产、威胁、脆弱点的函数,但其表达式很难给出;而风险则可表示为可能性L和影响F的函数,简单的处理就是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与安全事件的影响F相乘得到风险值,实际就是平均损失,即VR= LA,T,V×FA,T,V;16、人员安全审查:人员审查必须根据信息系统所规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审查标准;关键的岗位人员不得兼职,并要尽可能保证这部分人员安全可靠;人员聘用要因岗选人,制定合理的人员选用方案;人事安全审查是指对某人参与信息安全保障和接触敏感信息是否合适,是否值得信任的一种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方面;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身体状况;17、物理安全边界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实体和环境这一层次上建立某种屏障;18、系统安全原则:1.保护最薄弱的环节:系统最薄弱部分往往就是最易受攻击影响的部分;在系统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首先消除最严重的风险;2.纵深防御:纵深防御的思想是,使用多重防御策略来管理风险;“纵深防御”所提供的整体保护通常比任意单个组件提供的保护要强得多;3.保护故障:及时发现故障、分离故障,找出失效的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故障; 4.最小特权:最小特权策略是指只授予主体执行操作所必需的最小访问权限,并且对于该访问权限只准许使用所需的最少时间;5.分隔:分隔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将系统分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单元,那么就可以将对系统可能造成损害的量降到最低;19、最小特权原则一方面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保证了所有的主体都能在所赋予的特权之下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或操作;另一方面,它只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限制了每个主体所能进行的操作;20、程序测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另一个是排除程序中的安全隐患;程序测试:恢复测试、渗透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21、工作版本:是正处于设计进行阶段的版本,是在设计者开发环境中正在进行设计开发的版本,是还不能实用的或还没有配置好的版本;因此它是当前设计者私有的,其他用户不能被授权访问;工作版本常存在于一个专有开发环境中,并避免它被其他开发引用;提交版本:是指设计已经完成,需要进行审批的版本;提交版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不允许删除和更新,只供设计和审批人员访问;其他人员可以参阅提交版本,但不能引用;发放版本:提交版本通过所有的检测、测试和审核人员的审核和验收后,变为发放版本;发放版本又称为有用版本,有用版本也可能经过更新维护,形成新的有用版本;还要对正在设计中的版本和发放版本进行区别,版本一旦被发放,对它的修改就应被禁止;发放后的版本应归档存放,这时不仅其他设计人员,即使版本的设计者也只能查询,作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不能修改;冻结版本:冻结版本是设计达到某种要求,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版本;22、信息安全事件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信息安全事态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是指系统、服务或网络的一种可识别的状态的发生;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弱点、建立安全事故职责和程序、收集证据、总结信息安全事故以便从安全事故中学习经验等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信息系统弱点进行纠正和改进;应急响应Incident Response:指一个组织为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和损失中恢复;23、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起因、表现、结果等的不同,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其他信息安全事件24、灾难恢复:指在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时候,能利用已备份的数据或其它手段,及时对原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25、灾难恢复一般步骤:1恢复硬件;2重新装入操作系统;3设置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置、系统、用户设置;4重新装入应用程序,进行系统设置;5用最新的备份恢复系统数据;26、在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保护完整的系统配置文档;二是根据业务需要决定数据异地存储的频率;三是保护关键业务的服务器;灾难恢复最重要的是建立异地存储备份中心;数据备份的最终目的就是灾难恢复,一旦系统遭到攻击或因自然因素导致数据的破坏或丢失,灾难恢复可以最大程度恢复系统,保证系统的可用性;27、应急响应的组织分类:第一类是网络服务提供上的TRT组织;第二类为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的IRT组织;第三类是厂商IRT组织;第四类为商业化的IRT,面向全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安全救援服务;第五类是一些国内或国际间的协调组织;28、应急响应的流程:事件通告、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启动、应急处置、恢复顺序、恢复规程;具体内容略;29、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安全事管理过程、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信息安全灾难恢复30、常用的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和综合型完全备份;具体内容略;31、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由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人员组成,分为灾难领导小组、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合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其中,实施组的人员在任务完成后为日常运行组的成员;重点:信息安全组织、人员安全、物理和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响应重中之重、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要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策略、风险评估的计算ISMS实施模型和实施过程;测评认证的方式方法法规体系的一些条例信息安全的内涵已从传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扩展到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和真实性等更多领域;。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用7篇)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篇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进步,企业传统的手工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推进,企业信息的脆弱性也日益暴露。
如何规范日趋复杂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如何进行信息风险评估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不受侵害,已成为当前行业实现信息化运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前言:企业的信息及其安全隐患。
在我公司,我部门对信息安全做出整体规划:通过从外到内、从广义到狭义、从总体到细化、从战术到战略,从公司的整体到局部的各个部门相结合一一剖析,并针对信息安全提出解决方案。
涉及到企业安全的信息包括以下方面:A. 技术图纸。
主要存在于技术部、项目部、质管部。
.B. 商务信息。
主要存在于采购部、客服部。
C. 财务信息。
主要存在于财务部。
D 服务器信息。
主要存在于信管部。
E 密码信息。
存在于各部门所有员工。
针对以上涉及到安全的信息,在企业中存在如下风险:1 来自企业外的风险①病毒和木马风险。
互联网上到处流窜着不同类型的病毒和木马,有些病毒在感染企业用户电脑后,会篡改电脑系统文件,使系统文件损坏,导致用户电脑最终彻底崩溃,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些木马在用户访问网络的时候,不小心被植入电脑中,轻则丢失工作文件,重则泄露机密信息。
②不法分子等黑客风险。
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行窃、行骗等,他们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编译有特定功能的木马插件,经过层层加壳封装技术,用扫描工具找到互联网上某电脑存在的漏洞,绕过杀毒软件的追击和防火墙的阻挠,从漏洞进入电脑,然后在电脑中潜伏,依照不法分子设置的特定时间运行,开启远程终端等常用访问端口,那么这台就能被不法分子为所欲为而不被用户发觉,尤其是技术部、项目部和财务部电脑若被黑客植入后门,留下监视类木马查件,将有可能造成技术图纸被拷贝泄露、财务网银密码被窃取。
简述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简述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信息进行保护和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安全策略与规划信息安全策略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通过对企业信息安全目标、原则和策略的制定,明确安全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还需要制定信息安全规划,包括对信息资产进行分类与评估,确定安全需求和控制措施,确保信息安全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2. 风险评估与控制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漏洞和威胁进行评估,确定信息安全风险的等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物理安全措施、技术安全措施和管理安全措施,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3. 安全策略与技术实施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将安全策略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实施措施。
这包括建立安全的网络架构,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审计系统等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安全监控和防护。
同时,还需要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漏洞修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安全培训与教育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是信息安全的一道防线。
因此,企业需要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信息安全政策、安全操作规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等,使员工能够正确使用信息系统、识别安全威胁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安全监控与事件响应安全监控是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和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同时,还需要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置和调查,避免安全事件扩大和重演。
6. 安全审计与改进信息安全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审计,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漏洞,及时进行改进和修复。
安全审计包括对系统配置、访问控制、日志记录和备份恢复等方面的检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善信息安全体系,保护信息资产,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信息安全管理包含数据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密码权限管理、设备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及代码监督。
第三条数据安全管理的要求及规定1、所有系统的数据由数据安全员设置数据库系统统一存储,各部门不得在本地存储或公司设计的系统之外存储。
2、数据库由数据安全员分级设置权限密码,原则上不允许一个人掌握所有权限密码(密码权限员、董事长除外)。
3、数据库系统实行分库存储机制,原则上一个数据库表不得存储所有的信息。
4、数据库分为生产库、测试库及开发库,开发库由该库所属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开发规范进行管理,测试库只能由程序测试员进行操作和管理,生产库只能由数据安全员操作和管理。
5、开发人员原则上根据项目模块分配表的操作权限实行分权限开发模式。
例如:用户模块开发人员,只能拥有用户相关表的操作权限。
6、数据库系统必须建立备份机制。
定期备份:每天进行一次完整备份;临时备份:在特殊情况(如软件升级、设备更换、感染病毒等)下,临时对数据进行备份;按需备份:应用系统需要调整部分数据时,仅备份应用系统需要的部分数据。
7、公司提供的信息终端设备在外借或报废时,由设备管理员对系统和数据做相应处理,防止泄密。
存储设备报废前需进行重要数据的备份,备份后对报废设备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彻底清除处理。
8、开发及过程文档使用git服务器统一存储及管理,新文档必须及时上传到服务器。
9、禁止将数据库结构、代码及相关文档私自拷贝或通过网络对外传输。
第四条代码安全管理的要求及规定1、禁止使用已公布的、有漏洞的第三方程序依赖包。
2、禁止在程序中植入木马病毒。
3、每月要进行一次依赖包漏洞检测,在特殊情况(如感染病毒)下,必须立即对依赖包进行漏洞检测。
已公布的高危漏洞,必须在依赖包提供更新版本后3天内升级到新版本。
4、代码使用git服务器统一存储及管理,开发人员要每日提交代码。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及其运营环境进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在组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目标、原则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定义信息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政策、标准、程序和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减少信息系统遭受威胁和攻击的风险,提高信息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应对能力。
二、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1. 保护信息资产的机密性: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敏感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泄露和窃取。
2. 保证信息资产的完整性:防止信息在存储、传输、处理等过程中被篡改、损坏或丢失,保障数据的完整和准确性。
3. 确保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保证信息系统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时提供所需的服务,防止因信息系统故障或攻击而导致服务中断。
4. 提高信息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减少系统遭受攻击的可能性,提高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三、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信息安全管理应该全面、系统地考虑各方面的风险,综合运用各种技术、管理手段和法律措施,从多个维度来保障信息的安全。
2. 风险管理原则: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信息安全与组织的业务需要保持平衡。
3. 安全性原则: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各项安全控制措施的设计与实施都应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4. 合规性原则:信息安全管理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保持与相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和合规性。
四、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维护组织的声誉与利益:通过信息安全管理,可以保护组织的商业秘密和核心竞争力,防止商业机密泄露,维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简述信息安全管理
简述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是指为防止数据在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未许可的访问、篡改或泄露,采取的系统性的管理行为。
它旨在确保信息的安全,防止泄露、损坏和不正当使用的情况发生。
信息安全管理包括有关安全准则、安全政策、安全体系结构、安全认证、安全操作标准和安全审计等内容。
安全准则是经过讨论、确定和审批的具体行为要求,用于支持管理活动,其中安全政策是组织定义的指导管理行为的总体声明,而安全体系结构指的是组织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职责和责任范围。
安全认证是指为保证信息安全发挥作用,经过认证认可的安全程序,它将授权特定的用户对特定的系统进行访问、编辑和管理等功能的技术和操作程序组成。
安全操作标准,是指组织对用户有责任遵守的具体操作行为,以确保信息安全,而安全审计是指为确定组织是否正确遵守安全政策和操作标准而进行的系统化审计和报告程序。
从上述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有助于维护组织信息安全,确保其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它需要不断改进,以应对新的技术和非技术威胁,以及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损坏和不正当使用的新的组织行为和运作风格。
- 1 -。
信息安全与管理策划书3篇
信息安全与管理策划书3篇篇一《信息安全与管理策划书》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着来自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方面的威胁。
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信息安全与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策划书旨在为[具体对象]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预防和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保护关键信息资产。
2. 原则预防为主:通过完善的预防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全员参与:使所有相关人员都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承担相应责任。
动态适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安全形势和业务需求及时调整策略。
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2. 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等级。
四、信息安全管理措施1. 人员管理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明确员工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2. 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用户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
定期审查用户权限,确保权限与职责相符。
3. 数据安全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
4. 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设备。
定期进行网络漏洞扫描和修复。
5. 系统安全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补丁。
建立系统监控机制,实时监测系统状态。
五、应急响应计划1.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报告、评估、处理和恢复等环节。
2. 组建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监督与审计1. 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定期检查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2. 开展信息安全审计,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七、预算与资源分配1. 明确信息安全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2. 合理分配预算,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八、实施计划1. 制定详细的实施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通过制定、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一系列策略、流程、措施和控制,来保护组织内的信息资产免受未经授权访问、使用、修改、破坏或泄露的威胁。
以下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1.政策和指南: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指南和规范,明确组织对信息安全的承诺和要求,并将其传达给所有员工和相关方。
2.风险评估和管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威胁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这包括制定应急响应计划和灾难恢复策略。
3.资产管理:识别和分类关键的信息资产,了解其价值、敏感性和所需保护级别,并制定适当的保护措施。
4.访问控制:实施合适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限制对敏感信息和系统资源的访问,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行授权操作。
5.安全意识培训:为员工提供关于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意识、知识和技能。
6.安全审计和监控: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实时检测和响应潜在的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合规性评估。
7.第三方管理:审查并管理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同,确保他们也遵守信息安全要求。
8.策略与规程: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和规程,明确组织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目标、控制措施和责任。
9.连续改进:定期评估和优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根据新的威胁、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调整策略和控制措施。
以上只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关键要素,具体的实施方式和重点可能因组织类型、行业要求和法律环境而有所差异。
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并根据特定组织的需求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计划,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保护其信息资产和遵守相关的法规和合规要求。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全文)
7月24日,公安部网站发布四部门联合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全文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组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第三条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国家保密工作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国家密码管理部门负责等级保护工作中有关密码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
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管辖范围的事项,由有关职能部门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及地方信息化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负责等级保护工作的部门间协调。
第四条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及相关标准规范,督促、检查、指导本行业、本部门或者本地区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第五条信息系统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及其相关标准规范,履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章等级划分与保护第六条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坚持自主定级、自主保护的原则。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应当根据信息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
第七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信息安全管理
1.信息安全属性(CIM):⑴完整性(2)可用性(3)保密性(4)可控性(5)可靠性2.管理的特征: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信息安全政策制定、风险评估、控制目标与方式的选择、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信息安全培训4.信息安全管理原则:计划、策略、项目、保护、人员、项目管理5.BS7799:是有英国首先颁布的6.风险管理的概述:知己知彼7.传统信息的组成要素:人员、过程、数据、软件、硬件8.信息安全的3中政策:(1)企业信息安全政策(EISP)(2)特定问题安全政策(ISSP)(3)特定系统政策(SysSP)9.应急计划的组件:事故响应、灾难恢复、商务持续性10.危机管理:灾难期间和之后采取的行动11.用于恢复持续性之外的其他意图:(1)电子拱桥:把大批数据转移到站外设备上(2)远程日志:把实时交易转移到站外设备上(3)数据库镜像:不只处理完全相同的实时数据存储,而且吧远程站点的数据库复制到多个服务器上12.项目计划元素:工作时间、项目成果、资源13.项目计划的考虑因素:资金、优先权、时间和进度安排、人员配置、采购、机构的可行性、培训14.由旧系统向新系统的转换策略:直接转换、分阶段实施、示范实施、并行操作15.靶心模型:政策→网络→系统→应用程序(由外向内聚合)16.物理威胁的类型:自然灾害、人的干涉、紧急事件17.身份标识和验证技术:密码、生物测定学、标记、权证18.访问控制管理:(1)账户管理、(2)账户、日志和定期监控(3)访问权限的许可权19.机房的环境条件:(1)温度与湿度(2)空气含尘浓度(3)噪声(4)电磁干扰(5)振动(6)静电(7)灯光(8)接地20.安全事故与故障的反应过程:发现→报告→响应→评价→惩戒21.影响软件安全的因素(判断题P136 瞅瞅就行)22.软件版本控制的目的:(1)保证所用的软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2)保证所用的软件都是正版软件(3)保证软件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故障和软件错误23.软件适用于维护(判断题P145 瞅瞅就行)24.软件的可靠性:指软件在特定的条件及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任何故障且可以正常的运行,完成其规定的功能,不发生差错25.系统运行安全审查目标: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26.性能管理:可测量网络中的硬件、软件、和媒体的性能。
第八章信息安全管理
8.1 组织基础架构
信息安全中的分级保护问题 信息系统保护的目标
信息系统安全的保护目标与所属组织的安全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具体体现为对信息的保护和对系统的保护。信息保护是使所属 组织有直接使用价值(用于交换服务或共享目的)的信息和系 统运行中有关(用于系统管理和运行控制目的)的信息的机密 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不会受到非授权的访问、修改和 破坏。系统保护则是使所属组织用于维持运行和履行职能的信 息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不受到非授权的修改和 破坏。系统保护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为信息保护提供支持,二 是对信息技术系统自身进行保护。
信息系统分级保护
对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分级保护是体现统筹规划、积极防范、 重点突出的信息安全保护原则的重大措施。最有效和科学的方 法是在维护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运行环境的同时,以分级 分类的方式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安全既符合政策规范,又满足 实际需求。
8.1 组织基础架构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
一个组织的安全策略只要由该组织的安全规划和指令组成。这些安全 策略必须反映更广泛的组织策略,包括每个人的权利、合法的要求以 及各种技术标准。
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必须使包含在组织的安全策略之中的安全规 划和适用于该组织信息系统安全的指令相一致。
8.2 管理要素与管理模型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要素
与安全管理相关的主要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威胁、 影响、风险、残留风险、安全措施以及约束。
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包括信息系统所有管理服 务协议的安全,以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的通信 安全,它们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类安全管理将借助对信息系统安全服务与 机制做适当的选取,以确保信息系统管理协议 与信息获得足够的保护。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1. 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旨在有效保护和管理组织中的信息资源以防止信息泄露、损坏、篡改或丢失。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涉及从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多个方面来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保护组织的核心业务和客户的利益。
2. 信息安全管理的价值和意义•保护组织的核心业务:信息安全管理有助于防止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威胁对组织的核心业务进行攻击和破坏。
通过采取适当的信息安全措施,组织能够有效应对网络威胁,保护其重要数据和业务信息。
•维护客户的信任:信息安全管理有助于建立客户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
在现代商业领域中,客户对其个人信息的保护非常重视。
如果组织不能保护客户的敏感信息,客户可能会转向竞争对手,从而对组织造成重大损失。
•遵守法规和合规要求:信息安全管理有助于组织遵守适用的法规和合规要求。
例如,根据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组织需要确保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并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
通过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能够满足监管机构和法律部门的要求,避免可能的罚款和法律诉讼。
•降低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管理帮助组织识别、评估和管理信息安全风险。
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和措施,组织可以减少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并将其对业务和声誉的影响降到最低。
3.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管理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保密性:确保信息仅对授权人员可用,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来防止未经授权者访问敏感信息。
•完整性: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不被篡改或非法修改,防止对信息进行未经授权的更改。
•可用性:确保信息在需要时可用,避免因系统故障、攻击或其他问题导致信息不可用。
•可靠性:确保信息能够被正确地传递、存储和处理,防止信息丢失或损坏。
•可验证性: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可被验证,防止信息被伪造或篡改。
4. 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信息安全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包括:•安全策略和规程:制定适用于组织的信息安全策略和规程,明确关键信息资产的保护措施和责任。
信息安全管理
一、信息安全管理1、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维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当今的信息系统日益复杂,其中必然存在系统设计、实现、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弱点。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系统运行环境中的安全威胁,信息资产就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2、系统列举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和鉴权;物理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容灾与数据备份。
3、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信息安全管理从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出发,结合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引入适当的技术控制措施和管理体系,形成了综合的信息安全管理架构。
4、什么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它包含哪些内容?5、信息安全法规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意义如何?它能为信息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1。
为人们从事在信息安全方面从事各种活动提供规范性指导;2.能够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3.保障信息安全活动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人们追求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1、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它由哪些基本步骤组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
2、信息资产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举出一两个例子说明。
可以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文档、人员、服务.例如:软件有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源程序、数据库等.服务有办公服务、网络服务、信息服务等.3、威胁源有哪些?其常见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4、资产、威胁、脆弱点、风险、影响资产:资产是指任何对组织有价值的东西,资产包括:物理资产、信息/数据、软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人员、无形资产。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2023最新版)
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用户合法权益,促进网络信息行业健康发展,根据《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第二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信息使用者共同承担。
第三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管理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一)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二)制定和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
(三)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
(四)监测和评估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五)及时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三章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第四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以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一)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二)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存储和传输。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
(四)定期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评估。
(五)设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第四章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第五条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机制,并按照规定及时、妥善地处置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第六条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数据泄露。
(二)网络攻击与入侵。
(三)网络感染等。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处罚第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责任的,将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并可能面临处罚。
第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故意传播网络或进行网络攻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详见附件。
第七章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网络安全法》:国家有关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⒉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资质并进行相关业务活动的单位或个人。
⒊网络信息使用者:使用网络信息服务的单位或个人。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推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本(通用12篇)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制度一经制定颁布,就对某一岗位上的或从事某一项工作的人员有约束作用,是他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范本,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包括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及商业秘密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标准和中核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定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的系统或网络,包括机房、网络设备、软件、网络线路、用户终端等内容。
第三条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要本着“预防为主、分级负责、科学管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控制源头、归口管理、加强检查、落实制度”的原则,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和国家秘密信息安全。
第四条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标准、规定和集团公司文件要求进行设计、实施、测评审查与审批和验收;未通过国家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不得投入使用。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六条公司法人代表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第一责任人,确保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保障,督促检查领导责任制落实。
第七条公司保密委员会是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一)建立健全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二)协调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的重大问题,对重大失泄密事件进行查处。
第八条成立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领导小组,保密办、科技信息部(信息化)、党政办公室(密码)、财会部、人力资源部、武装保卫部和相关业务部门、单位为成员单位,在公司党政和保密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公司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管理培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与 处置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技术基础 信息安全意识教育与培训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信息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止数据被非法访问、 篡改、泄露和破坏。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了个 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删除等 环节的安全要求
添加 标题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 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删 除等环节的安全要求,以及个人信息的泄露、 滥用等行为的法律责任
应用安全最佳实践:介绍应用 安全最佳实践,如安全编码、 安全测试、安全审计等
05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与标准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包括《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ISO27001、ISO27002等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关系:法律法规为标准提供法律依据,标准为 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持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的作用:保障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 业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持续改进
审核目的:确 保信息安全管 理体系的有效
性和合规性
审核内容:包 括信息安全政 策、流程、技
术措施等
审核方式:内 部审核、第三 方审核、外部
审核等
持续改进:根 据审核结果进 行改进,提高 信息安全管理 体系的有效性
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信息的特点
信息与接受对象和要达到的目的有关 (感知和理解)
信息的价值与接受信息的对象有关 (信息的价值性)
信息有多种多样的传递手段 (约定的多样性)
信息的共享性 (可复制性)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二、信息安全
(一)信息安全的发展
三个阶段:
信息安全资产的分类:信息具有价值,是一种资 产。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安全
信息资产分类
数据:存在于电子媒介的各种数据资料 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和资源库 硬件:计算机硬件、路由器、交换机、布线等 服务:操作系统、WWW、网络管理和安保等 文档:纸质文件、传真、财务报告、发展计划等 设备:电源、空调、门禁等 人员:雇主和各级雇员等 其他:企业形象、客户关系等(软资产)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国务院《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须遵循的原则 立足国情,以我为主,坚持管理和技术并重;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 从发展中求安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 基础性工作;明确国家、企业、个人的责任和 义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构筑国 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 信息及信息的价值 • “真相的濒危甚于老虎的濒危” • “放映的删节版《色,戒》,剧情不完整,侵犯消费者
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 ” • “剧情”、“真相”等都是一种信息 • 信息、物质、能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
素 • 灾难备份——给银行数据信息上保险 • 公安部:超过一半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处理安全基础设施与 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集成问题。 通过使用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所提供的各 类安全服务,提升自身的安全等级,以 更加安全的方式,提供业务服务和信息 管理服务。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对安全机制和安全设 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负责维护和管 理安全策略,配置管理相应的安全机制。 促成各类安全手段能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应 用体系紧密地结合,是信息系统安全与信 息系统应用一体化。
通讯保密阶段 重点是保密(点)
信息安全阶段 关注信息安全的三属性:
用性(线、空间)
保密性 完整性 可
安全保障阶段 关注点有空间拓展到时间:策略、
保护、 检测、 响应、 恢复(系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二)信息安全的定义
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 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 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信息安全的三个主要问题: 1.保护对象 主要是硬件、软件、数据 2.安全目标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3.实现途径 技术和管理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安全
一、信息与信息资产
(一)信息的定义
广义:事物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状态形式的变化, 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并不是区分真 假信息的依据)
狭义:能被主体感觉到并被理解的东西(客观存 在)。
本书的定义:通过在数据上施加某些约定而赋予 这些数据的特殊含义。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培训
信息安全管理
(概论部分)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 第一部分 信息安全管理概论 •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 第二章 信息安全管理基础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 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述
•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安全 • 第二节 信息安全政策 • 第三节 信息安全法律体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2.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 安全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设计立足于总 体安全策略,并与安全技术体系相配 合增强防卫效果,弥补安全缺陷。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由若干信息安全管 理类组成,每项信息安全管理类可分 解为多个安全目标和安全控制。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3.运行保障体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2.PPDRR模型: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四环 节在策略 的指导下 构成相互 作用的 有机体。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五)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图表说明: 1.安全技术体系是整个安全体系的基础,包 括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和 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安全基础设施平台从物理和通信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防护、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应用安 全防护等多个层次出发,立足于现有的成熟 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建立起防护体系。
现攻击、破坏行为所需的时间; Rt(reaction)响应时间,安全机制作出反应和处理
所需的时间。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安全公式 (1)Pt>Dt+Rt, 系统安全 保护时间大 于检测时间和响应时间之和;
(2)Pt<Dt+Rt, 系统不安全 信息系 统的安全控制措施在检测和响应前就会失效, 破坏和后果已经发生。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三)信息安全三属性的含义(Pass) 保密性 完整性 可用性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四)信息安全模型
1.PDR模型 Pt(protection)有效保护时间,信息系统的安全措
施能够有效发挥保护作用的时间; Dt(detection)检测时间,安全监测机制能够有效发
内容涵盖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 的部分,包括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数据 额备份设计、安全时间的应急响应计划、 安全审计、灾难恢复计划等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精品课件
第二节 信息安全政策
• 一、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安全保障工作 • (一)信息化发展战略(P8)
•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 推进电子政务 • 建设先进网略文化 • 推进社会信息化 • 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提高信息产业竞争力 •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