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035.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腰椎滑脱症(ICD-10编码:M43.16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诊断分型采用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分型标准。
(1)前滑脱型(2)后滑脱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腰椎滑脱症)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肾阳虚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腰痛(腰椎滑脱症)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滑脱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滑脱症)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有手术指征者(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大小便失禁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III°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等。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该病主要证候为腰腿痛,根据腰腿疼痛的性质、次症及舌、脉像特点观察其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和骨盆正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风湿免疫、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肌电图、腰椎CT或MRI等。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如何治疗腰椎滑脱及效果
饮食及锻炼的建议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患者需要注意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增加营 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锻炼建议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腰椎滑脱的复发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瑜伽、慢跑等,但需注意不要 过度运动,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 激,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刺络放血
在腰椎部位刺破皮肤,放出适量血液,以减轻局 部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推、揉、捏、按等手法,对腰椎部位进行按摩,以舒缓肌肉 紧张和促进腰椎部位的血液循环。
扳法
在保持腰椎部位稳定的情况下,用双手将腰椎部位的小关节扳开, 以改善腰椎滑脱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
通过中医的调理,患者 可以降低再次发作的风 险。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治疗可帮助患者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 况。
提高生活质量的效
增强自信
01
通过中医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增强自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02
中医治疗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享受生活。
促进康复
03
中医治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05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的注意 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诊断准确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首先需要准确诊断病情,了解滑脱的程度、原因 和患者的体质状况,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 推拿、拔罐等,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重视休息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诊疗规范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四、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本病属中医学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肌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
严重者可呈电击样。
一般多发于单侧。
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
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破行。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诊断要点】1、病史: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
2、症状(1) 腰痛:腰痛是椎椎间盘突出症状最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或卧床后疼痛减轻。
(2) 坐骨神经痛:腰推问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L5、L5/S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近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 马尾神经综合征:向正后方向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阴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伴有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四)鉴别诊断:中医应与腰软(虚证)、淋证(热淋、石淋)鉴别。
西医应与急性腰扭伤、臀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症等鉴别。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方法:治法:柔筋壮骨,通络止痛。
主穴:相应的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学有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
诊断
1. 初步诊断:通过患者症状描述与触诊,初步判断是否为腰痛。
2. 详细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
一步确定病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调理。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调节气血的方法,缓解腰痛症状。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穴位,改善腰部气血循环,
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养生建议
1. 良好的体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部的负担。
3. 饮食调理: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适量摄入有益于腰部健康的食物,如黑豆、花生等。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凉:腰部容易感受寒气,尽量避免腰部受凉受湿。
2. 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温泉中的热水容易造成腰部血管扩张,引起腰背部疼痛。
3.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加重腰背部的负担。
以上是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相当于中医“腰痛病”范围。
一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实用脊柱病学》(潘之清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采取JOA评定:目前主要采取入院时初期评定,出院时末期评定。
客观反应治疗效果。
具体方案见附表。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治疗指征针灸科治疗的适应症是单侧型突出及中央型突出中两侧下肢交替发作者、或一侧下肢症状伴有鞍区症状者。
若有双下肢症状及下肢伴有马鞍区症状者,为手法慎用指征。
经过2个月正规治疗而无显著改善者,提示该患者的神经压迫难以通过保守治疗而减压,应停止治疗。
(二)操作常规:操作常规包括手法治疗、针刺治疗、功能训练和腰椎牵引。
1手法治疗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沿患侧膀胱经、华佗夹脊、胆经。
2针刺治疗:(1)取患侧夹脊、针向椎间孔方向。
得气即可。
(2)侧卧位取环跳、阳陵泉,以针感向下传导为度。
(3)俯卧位取穴(秩边、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束骨),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棘间旁开0.5cm或棘间旁“阿是”穴以电脉冲治疗仪中等强度电针刺激,每次5—10分钟,术后休息30分钟,每疗程7次。
(4)梅花针局部叩刺下肢麻木处,(5)腕踝针治疗:取5.6区。
适用于持续剧烈疼痛者。
(6)腰部灸盒灸。
3理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
4脊柱手法:小踩跷法、腰椎旋转扳法、脊柱微调手法。
5功能训练:分腰背肌训练和患侧下肢“拔伸蹬力”(握住患脚嘱患肢用力向上蹬,和术者作对抗运动)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6腰椎牵引:(1)普通牵引:侧方型突出俯卧位牵引,中央型突出仰卧位牵引,重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25%开始,每隔10分钟增加5%—10%,30min/次,1次/d。
(2)床边骨盆牵引:对于急性期不能下床活动,我科采取床边骨盆牵引,重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30%,30-40min/次,2次/d。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康复诊疗方案(试行)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康复诊疗方案(试行)一、范围本方案提出了腰痛的定义,明确了诊断、分型、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
二、定义(一)中医病名:腰痛(TCD编码:A17.42)又称腰脊痛,是以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腰部多拘急疼痛、刺痛,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时作时止,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二)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ICD-10编码为M51.202)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易于反复发作。
三、病因病机腰痛的发生主要因外邪侵袭、跌仆闪挫引起经脉受阻,气血不畅,或年老体虚,肾气亏虚,腰府失养。
气血阻滞,瘀血留着,痹阻经脉,气血不通,亦可发为腰痛。
腰痛的基本病机为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外感腰痛由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郁遏卫阳,凝滞营阴,以致腰府气血不通;湿邪侵袭,其性黏滞,留着筋骨肌肉,闭阻气血,阳气不运,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痛;感受热邪,常与湿合,或湿蕴生热而滞于腰府,经脉不畅而生腰痛。
内伤腰痛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
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乘袭,痹阻经脉,发生腰痛。
四、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
1.腰痛:腰痛常为首发症状。
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大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下肢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打喷嚏或咳嗽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可伴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或麻木。
大部分LDH发生在L4/5和L5/S1,可导致坐骨神经痛,出现下肢后外侧放射性疼痛。
针灸科优势病种腰痛病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中医病名: 腰痛 BNS150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 M51.202(一)疾病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 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 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 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 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 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 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 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 腰腿痛剧烈, 活动受限明显, 不能站立、行走, 肌肉痉挛。
2.缓解期: 腰腿疼痛缓解, 活动好转, 但仍有痹痛, 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 但有腰腿乏力, 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中医辨证(1)血瘀气滞证: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 腰腿痛剧烈, 痛有定处, 刺痛, 腰部僵硬, 俯仰活动艰难, 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 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 腰腿部冷痛重着, 转侧不利, 痛有定处, 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 日轻夜重, 遇寒痛增, 得热痛减, 舌质胖淡, 苔白腻, 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重腿痛, 痛处伴有热感, 或见肢节红肿, 口渴不欲饮, 苔黄腻, 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 反复发作, 乏力、不耐劳, 劳则加重, 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病见:心烦失眠, 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 脉弦细而数。
阳虚证病见:四肢不温, 形寒畏冷, 筋脉拘挛, 舌质淡胖, 脉沉细无力等症。
(完整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难点分析1、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腰部手法治疗难度较大,病人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2、针灸、针刀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和手法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腰痛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手法治疗、针灸、针刀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腰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1、对于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只要存在骶髂关节旋移的,腰部手法治疗以骨盆压揉手法为主;存在棘突偏歪的,以冯氏手法为主;腰椎曲度变平直或腰椎棘突后突的,以林氏手法为主,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临床疗效。
2、统一规范针灸、针刀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根性疼痛的用踝三针治疗。
肾阳虚、血瘀气滞证和寒湿痹阻型运用艾灸、中医封包和中药熏蒸治疗。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小针刀疗法以回字型针刀松解法为主。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微波治疗仪。
5、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
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三、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20 年开始制定了腰痛病的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并改进,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对20 年腰痛病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459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分成2013年方案组和20 年方案组。
20 年方案组209例,男108例,女101例;年龄36~66岁,平均49.36±1.29岁。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如何治疗
腰椎滑脱症中西医如何治疗腰是一个很容易出现伤病的部位,什么腰肌劳损啊,腰椎间盘突出啊,腰椎滑脱啊,都是常见的腰部损伤疾病。
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不正确,导致发生腰部损伤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发病的年龄也在不断降低,年轻人腰腿痛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其中腰椎脱滑导致的疼痛在骨科尤为常见。
那么,腰椎滑脱应该如何治疗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中医怎么治疗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是由于椎体退行性变化或腰椎峡部不连等原因导致的疾病,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进步,在临床上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也获得了显著的效果,而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过程中,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手法治疗、针灸等。
(1)中药外敷治疗腰椎滑脱中药外敷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田正强等学者在治疗腰椎滑脱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这种方法,其用药包括60克没药、60克肉桂、60克乳香、60克大黄、90克苍术、90克延胡索、90克五灵脂、120克杜仲、120克狗脊、120克断续、120克红花、120克桑寄生、150克牛膝、150克川芎、180克黄芪、180克当归等。
将药材研磨成粉,熬制成膏后敷在患处,获得了明显的效果,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2)手法治疗腰椎滑脱手法治疗在应用的过程中包括牵拉、推拿等,推拿是腰腿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主要操作包括在患者的腰腿部位,采取拿、按、滚、揉、推、擦等动作用力,在滑脱椎体的棘突旁使用指尖进行按揉,直到患者出现酸胀等感受;对腰部两侧的肌肉尤其是髂棘上缘及结节点或条索样改变处进行弹拨;对大肠俞穴、委中穴、环跳穴、华佗夹脊穴、肾俞穴等进行点揉等。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高腰部韧带的功能性,并对腰部肌肉进行增强,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3)针灸治疗腰椎滑脱针灸是很多疾病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症状的缓解作用明显。
针灸的行针手法有很多,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而取穴主要是腰椎相应部位的穴位,例如肾俞穴、命门穴、大肠俞穴、委中穴、环跳穴、束骨穴等,首先对穴位针刺得气,之后进行通电刺激,达到镇痛、减轻压迫、消除水肿等目的。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
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
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
(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
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
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
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
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
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
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
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
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
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
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
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
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
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
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
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
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
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
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
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
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
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
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
白滑,脉沉细。
6.肝肾阴虚证:腰腿乏力,酸痛绵绵,不
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消瘦,面色
潮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大便干结。
舌红
少津,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
治疗原则:理筋、调曲、练功。
1.理筋疗法
(1)中药热敷疗法或熏蒸法:辨证应用中草药水煎后在腰部行中药热敷疗法或熏蒸法,
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针刺法:取肾俞、腰眼、八髎、夹脊等穴,如伴有下肢麻痛者则加环跳、委中、
承山、光明等穴。
可配合脉冲治疗仪治疗,每
天1次,每次20~30分钟。
(3)推拿法:腰背、下肢用点、揉、推、滚等推拿手法,时间15~20分钟为宜,如属
前滑脱型滑脱部位禁用按压法。
推拿手法治疗
宜柔和,切忌暴力。
(4)针刀治疗
(5)其他外治疗法:如走罐、拔罐、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中药离
子导入法等。
2.正脊调曲法
(1)正脊骨法
前滑脱型,让患者仰卧,屈膝屈髋,术者一手抱膝一手抱臀部,将患者下肢抱起,膝紧
贴胸部做腰部屈曲运动。
本症不宜使用旋转复
位法,慎用斜扳法。
(2)牵引调曲法
根据腰椎曲度和腰骶轴交角大小和滑脱类型,辨证牵引调曲,主要运用三维牵引调曲法
和四维牵引调曲法。
在运用此法时需要注意患
者的自我感觉,行三维牵引调曲法、四维牵引
调曲法要注意力线的支点必须正确。
(二)辨证论治
1.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独活、桑寄生、牛膝、杜仲、熟
地、当归、川芎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附子汤(《金匮要略》)加减。
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等。
或同类功
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
五灵脂、香附子、牛膝、地龙、当归等。
或同
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4.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清火利湿汤(《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茵陈、黄柏、薏苡仁、栀子、苍
术、防己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5.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肾壮阳,通痹止痛。
推荐方药:温肾壮阳方(《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巴戟天、熟地黄、枸杞子、制附
子、补骨脂、仙茅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6.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养阴通络方(《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
桂枝、生地、丹参、川芎、益母草等。
或同类
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
用。
(三)西药治疗
患者疼痛严重者,可配合非甾体类消炎药,麻木明显者可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
(四) 练功疗法
练功疗法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主要锻炼腹肌、臀大肌,拉伸髂腰肌、竖脊肌,以维持腰
椎力线的平衡。
前滑脱型选用“健脊强身十八
式”中的第十七式、第十八式之二;后滑脱型
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十六式。
(五)弹力腰围支持疗法
治疗后选用型号合适的弹力腰围进行固定,功能锻炼及卧床时取下弹力腰围。
(六)预防与护理调摄要点
1.椎弓峡部退变与腰骶角变小关系密切。
穿高跟鞋的妇女,容易造成腰骶角变小,尤其
是经产育后的中年妇女,不宜再穿高跟鞋,以
免加重椎弓峡部的应力,造成椎弓峡部退变。
2.临床上滑脱复位后引起复发者,往往是
没有坚持练功。
因此,患者自己练功利于本病
康复及巩固疗效,练功活动时不能做腰部的过
伸和旋转动作,不宜肩挑和扛抬重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影像学X片提示腰椎椎曲基本恢复,
滑脱Ⅲ度者复位到Ⅱ度,Ⅱ度者复位到Ⅰ度,
Ⅰ度者复位到正常,侧弯不超过5°。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30%<疗效指数≤90%;影像学X片提示椎曲和椎体滑脱有明
显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和X线无改善者。
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
(29分法)。
JOA总评分最高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
疗指南中华医学会[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76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4
[3]韦以宗.中国整脊学(第二版)[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36-657
[4]潘东华,陈文治,韦春德.韦以宗整脊
手法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74-175
[5]潘东华,韦以宗,王秀光等.整脊调曲
复位法治疗腰椎滑脱症121例疗效报告[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09,5(24):681-683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牵头人:林远方(深圳市中医院)
主要完成人:
林远方(深圳市中医院)
李伟森(深圳市中医院)
郑晓斌(深圳市中医院)
佘瑞涛(深圳市中医院)
韦以宗(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
声明:内容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