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腰痛诊断标准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1、寒湿腰痛:寒湿腰痛的辨证标准为腰部疼痛、畏寒沉重、扭转屈伸不利,天气寒冷或潮湿时症状加重,痛处喜温恶寒,或四肢不温、舌头体胖、舌苔白腻、脉沉紧或迟。
寒湿腰痛多因劳汗当风、久居寒湿之所而成,患者可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通过热熨或者针灸患处的方式缓解;
2、瘀血腰痛:瘀血腰痛的辨证标准为疼痛如刺,痛有定处,不能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多由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长期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瘀血凝积所致。
此类患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原则,可进行局部热敷、推拿等;
3、肾虚腰痛:肾虚腰痛的辨证标准为酸软为主,可进行揉按,但腰膝无力,遇寒冷加重,平卧则减轻,可反复发作、隐隐作痛,多因肾气不足、劳伤于肾,气化失常所致。
患者平时应按时作息,适度进行性生活,并保持心情舒畅。
腰痛的患者可前往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明确腰痛的类型,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适度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并加强保暖,同时端正手提站姿、坐姿,对腰部也有好处。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中医关于“腰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医关于“腰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遇劳则剧,按之则舒。
可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3.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劳累过度等相关病史
4.血常规、尿常规、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检查,腰椎、骶髂关节X线、CT、MRI等检查,及肾脏、妇科相关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明确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二、鉴别诊断
1.背痛
背痛是指由于身体某组织受伤或怀孕、肥胖、不佳的静态姿势等所致的背以上部位出现疼痛的症状。
2.尻痛
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
3.胯痛
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4.肾痹
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中医内科学》_第六节腰痛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六节腰痛_中医世家第六节腰痛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有报告认为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本病为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中医有较好的疗效。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
《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
《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
《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用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
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与久腰痛。
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
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
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
”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
《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腰痛病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病中医诊断标准一、病名诊断。
1. 主要依据。
- 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可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隐痛、胀痛、刺痛、冷痛、酸痛等。
这是因为腰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内藏肾脏,为肾之府,同时腰部还有众多经络循行,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脏腑亏虚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腰部疼痛。
- 疼痛部位多在腰部脊旁、腰骶部等区域。
从经络学说来看,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经络循行于腰部,这些经络气血不通时,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
2. 辅助依据。
-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如弯腰、转身、伸腰等动作困难。
这是由于腰部疼痛导致肌肉紧张、痉挛,或者关节、骨骼病变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功能。
- 病程可长可短,急性腰痛起病较急,多由外伤、外感寒湿等因素引起;慢性腰痛病程较长,常与劳损、肝肾亏虚等因素有关。
二、辨证诊断。
(一)寒湿腰痛。
1. 症状。
-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
这是因为寒湿之邪侵袭腰部,寒性凝滞,湿性重浊,导致腰部气血凝滞,经络阻滞。
- 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寒湿之邪为阴邪,遇寒则凝,遇阴雨天湿气更盛,所以疼痛会加重。
- 舌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舌苔白腻为寒湿内盛之象,脉沉迟缓也是寒湿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2. 病因病机。
- 多因居住环境潮湿阴冷,或冒雨涉水,寒湿之邪入侵腰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所致。
(二)湿热腰痛。
1. 症状。
- 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
湿热之邪侵袭腰部,湿性重着,热性炎上,故腰部有重着感且伴有热感。
暑湿阴雨天时,外界环境湿热之气加重,内外合邪,使病情加重。
- 活动后或可减轻,小便短赤。
活动后气血流通,湿热有一定的疏散,所以疼痛可能减轻。
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小便短赤。
-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濡数或弦数脉是湿热之邪影响气血运行的脉象表现。
2. 病因病机。
- 外感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郁久化热,蕴结于腰部经络,气血不畅而发病。
(三)瘀血腰痛。
中医腰痛病的鉴别诊断
中医腰痛病的鉴别诊断一、急性腰痛1. 寒湿腰痛症状: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常伴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
分析:寒湿内侵,阻遏阳气,经脉不利,故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寒湿痹阻,阳气不得宣通,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苔白腻,脉沉而缓皆为寒湿内停之象。
2. 湿热腰痛症状:腰部疼痛,伴有热感,活动后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湿热壅滞,阻滞经脉,故腰部疼痛;湿热内蕴,故腰部有热感;湿热痹阻,经脉不利,故活动后疼痛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二、慢性腰痛1. 肾虚腰痛症状: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遗精、遗尿、阳痿、早泄等。
分析: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骨失所养,故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机体更加虚弱故疼痛加重;休息后机体得以缓解;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肾气虚则遗尿;肾虚则性功能低下,故阳痿、早泄。
2. 瘀血腰痛症状: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分析: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瘀血运行不畅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瘀血内阻之象。
三、妇科腰痛1. 痛经腰痛症状: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严重者疼痛难忍,甚至晕厥,同时伴有小腹坠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分析:痛经腰痛是由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加上经血瘀滞,导致胞宫及腰骶部气血循环不畅,因而出现腰骶部疼痛。
同时,胞宫与肾相系,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所以肾虚也可能导致痛经腰痛。
2. 妊娠腰痛症状: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腰骶部疼痛或酸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不适。
分析:妊娠腰痛是由于胎儿逐渐增大,压迫了局部神经和血管,导致腰骶部气血循环不畅,从而引起疼痛。
此外,妊娠期间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腰痛。
3. 产后腰痛症状:女性在分娩后出现腰骶部疼痛或酸痛,同时伴有肢体乏力、畏寒、怕冷、头晕等不适。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移动,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各种症候。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属于中医“腰痛”范畴。
因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辩证)标准1.诊断标准(1)有腰部劳损﹑外伤﹑受凉史或原有腰疼症状加重。
(2)临床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下肢疼痛﹑麻木及行走不利等症状,2.辩证标准(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
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
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淤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3)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标准1. 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诊断。
2. 上述表现加上CT、MRI﹑X线检查可确诊。
(三)西医分型1.中央型突出:突出发生在椎体后中线,压迫硬膜囊,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及双下肢麻木。
2.偏侧型:最多见,突出压迫同侧神经根,引起一侧下肢痛和运动障碍。
3.外侧型:突出发生在小关节外侧,就诊时常忽略。
二、鉴别诊断(一)骨盆出口综合征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中医腰痛鉴别诊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几种腰痛性质情况,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如下:1、风寒湿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重。
腰肌痛点为腰眼、腰骶部、双侧臀部多见。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自然疗法:火罐、刮痧温热疗法。
方药:麻桂温经汤、独活寄生汤、渗湿汤。
2、湿热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髋驰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加重。
伴有小腹部抽痛、胀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自然疗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为最好)。
方药:八正散、四炒汤、加味二妙散。
3、气滞性腰痛。
主要症状:情绪所致,生气、三焦不顺,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自然疗法:刮痧、走罐、耳穴、针灸,背部膀胱经全走罐,重点部位肝俞穴、胆俞穴,横向走罐。
方药:复元通气散、复元活血汤。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椎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痛处拒按,面色晦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
常有外伤、劳损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自然疗法:血罐较好,用三棱针点刺。
方药:身痛逐瘀汤、调荣活络饮。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肌劳损性,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自然疗法:针灸、刮痧、火罐,背部调理,以调理脾胃为主。
方药:阳和汤。
6、肝肾两虚性腰痛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困为主,喜按揉,腿膝无力,劳碌后加重,休息则减轻,且出现坠痛。
偏阳虚则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偏阴虚:手足心热,面色潮红。
治法:偏阳虚则温补肾阳,偏阴虚则滋补肾阴。
自然疗法:温热疗法为主,手法以补性手法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药:偏阳虚用右归丸加党参、黄芪,偏阴虚用左归丸加当归、木瓜。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腰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
腰痛腰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闪挫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而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性有虚有实,虚者多属内伤,责之于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实者多为外感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常见于西医的强直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疾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1 诊断要点1.1.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1.1.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
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1.1.3 常有居住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闪挫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1.2鉴别诊断1.2.1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
1.2.2 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2 辨证论治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
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成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2.1 寒湿证证候: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病机: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9g,桂枝15g,甘草6g,牛膝9g,茯苓15g,白术I5g,杜仲15g,桑寄生15g,续断15g。
加减: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附子先煎9g,细辛3g以温阳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15g,薏苡仁30g以除湿。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中医腰痛诊断标准
中医腰痛诊断标准中医腰痛诊断标准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腰痛病症进行判断和诊断的依据。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肾脏虚损、肝肾亏虚、湿邪侵袭等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症。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中医腰痛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腰痛的临床表现:腰痛是指腰部或腰骶部的疼痛感觉,可以表现为刺痛、酸胀、沉重等不同的感觉。
腰痛可以局限于腰部,也可以放射至臀部、大腿甚至足部。
二、腰痛的病位判断:中医认为,腰痛的病位主要与肾、命门、胃、肝、脾等脏腑有关。
根据病人的主观感受和临床症状,可以判断病变的具体部位。
1.肾虚型腰痛:表现为腰酸、腿软、腿软无力等症状更明显,可能出现遗尿、尿频、尿道热痛等尿路症状。
2.胃热型腰痛:表现为腰酸痛、口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状,可能伴有胃炎、胃热等消化系统症状。
3.风湿型腰痛:表现为腰酸痛、关节痛、酸痛重、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能伴有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4.湿热型腰痛:表现为腰酸痛、湿气重、疼痛较重、常伴有尿短赤等症状,可能与湿邪壅滞、气滞血瘀等有关。
三、腰痛的病因诊断:根据病人的病史、辅助检查和舌诊、脉诊等方法,可以确定腰痛的病因,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腰痛与肾脏虚损有关:肾虚型腰痛常伴有肾阳虚、肾阴虚等症状,可以通过测量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进行诊断。
2.腰痛与湿热侵袭有关:湿热型腰痛常伴有尿赤、尿浑、便秘等症状,可以通过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进行诊断。
3.腰痛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胃热型腰痛可以通过测量胃功能、胃液酸度等指标进行诊断。
四、腰痛的辨证施治:根据腰痛的不同病因和病理特点,中医采用辩证施治的方法,选择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
1.强调治疗腰痛的根本原因:对于肾虚型腰痛,要强调补益肾阳或益肾阴;对于胃热型腰痛,要清胃降火或健脾和胃;对于湿热型腰痛,要祛湿燥湿或活血化瘀。
2.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和疗法,并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煎煮方法等辅助治疗。
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
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医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对于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研究腰痛,制定一套科学的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介绍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腰部经络受阻而引起的。
因此,在评估腰痛时,需要关注中医的证候理论,包括脉象、舌质、舌苔、面色、痛点等指标。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得出中医的证候评分,从而指导中医治疗和药物选择。
二、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如下:一、脉象1. 虚弱脉,计2分2. 滑数脉,计3分3. 代发、代迟脉,计4分4. 洪数脉,计5分5. 细弱脉,计6分6. 深弦脉,计7分8. 弦细脉,计9分二、舌质1. 淡红舌,计2分2. 红舌,计3分3. 绛舌,计4分4. 牙印舌,计5分5. 红绛舌,计6分6. 红尖舌,计7分7. 红瘀舌,计8分8. 红斑舌,计9分三、舌苔1. 薄白苔,计2分2. 白苔,计3分3. 黄色苔,计4分4. 灰白苔,计5分5. 灰黄苔,计6分7. 白腻苔,计8分8. 黄糙苔,计9分四、面色1. 淡白面色,计2分2. 苍白面色,计3分3. 黄色面色,计4分4. 红斑面色,计5分5. 红色面色,计6分6. 青色面色,计7分7. 紫色面色,计8分8. 深黄色面色,计9分五、痛点1. 无痛点,计2分2. 腰痛痛点,计3分3. 腰髂痛点,计4分4. 髋腹痛点,计5分6. 高髂痛点,计7分7. 过电痛点,计8分8. 全腰痛点,计9分通过以上指标的评分,可以得出中医的证候评分,从而指导中医师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临床应用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
医师可以根据病人的脉象、舌质、舌苔、面色和痛点等指标,对其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科研领域,腰痛中医证候评分标准表可以用于研究不同中医证候与病情的关系,分析不同证候的治疗特点和预后,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和策略。
腰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腰痛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的腰痛病通常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气滞血瘀证:通常都是一些腰部受伤引起的局部腰部的肿胀、疼痛、压痛、活动受限为主,舌苔会比较暗红,脉是涩的。
2、第二种证型就是肾阳虚证,通常都是表现为腰部的疼痛为主、遇冷加重、遇热则缓解,而且口服一些生冷的食物会诱发疼痛的发作,舌苔比较淡白,脉比较细弱。
3、肾阴虚证的腰痛,通常以阴虚火旺为主,通常天气热的时候或者深夜会出现腰痛的发作,而且舌苔是暗红,脉是细弱的。
4、第四种就是寒湿腰痛证,寒湿腰痛通常都是一些在比较湿冷的天气腰痛会发作,然后也是得温则减、得寒则加重,舌苔淡白,而且苔是腻的,比较厚,脉以弦细为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腰痛中医鉴别诊断模板
腰痛中医鉴别诊断模板腰痛,哎呀,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管你是上班族,还是家里带孩子的妈妈,或者是退休老大爷,腰痛简直像个不速之客,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怎么来辨别腰痛的,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担心,我会把它说得通俗易懂,让你轻松get到要点!1. 腰痛的类型1.1 寒湿型腰痛首先,我们得知道腰痛有很多种类,就像大街上的小吃摊一样,五花八门。
寒湿型的腰痛,就是那种让你感觉到凉嗖嗖的疼,特别在阴雨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像是有人在你腰上放了个冰块一样,让你真想大喊:“谁来帮我!”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天气寒冷或者潮湿引起的,没办法,谁让你在那片湿气重的地方待太久呢?1.2 湿热型腰痛接着是湿热型腰痛,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像是在夏天闷热的日子里,汗水淋漓,感觉浑身都不舒服,腰部也跟着闹情绪。
这种疼痛通常伴随着浑身乏力、口渴等症状,简直像是中了什么邪,动一下都觉得难受。
这个时候,得赶紧清热去湿,别让湿气继续在你身体里扎根。
2. 腰痛的原因2.1 生活习惯腰痛的原因,千奇百怪,最常见的还是不良的生活习惯。
你是不是常常坐着不动,或者经常低头玩手机?嘿,这些可都是“腰痛”的帮凶啊!久而久之,腰部肌肉就会疲劳,疼痛就找上门来了。
所以,偶尔站起来活动活动,舒展一下,能让你的腰部舒坦许多。
2.2 外伤除了生活习惯,外伤也是一个大因素。
运动的时候不小心扭到腰,或者提东西的时候没注意姿势,哎呀,腰部就成了牺牲品。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其实这些小伤痛可能会悄悄积累,最终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3. 中医的调理方法3.1 针灸与推拿说到中医,那就不得不提针灸和推拿了。
很多人对针灸有点害怕,觉得针扎下去特别疼,其实没那么夸张!而且,针灸能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帮助缓解疼痛,简直像是给腰部打了一针强心剂。
而推拿呢,更像是给你的腰部做了个“按摩”,让疲惫的肌肉得到放松,痛感自然就减轻了。
3.2 中药调理最后,当然不能忘了中药了!中药讲究的是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疼痛类型,开出不同的方子。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一、病史1.发病时间:腰痛发生的年龄、病程长短、发作频率等。
2.发病原因:是否受到外伤、有无过度劳累、受凉等诱因。
3.既往病史:是否有慢性腰痛史、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史等。
二、症状1.疼痛部位:疼痛发生的具体位置,如腰部两侧、中间或特定穴位等。
2.疼痛性质:疼痛的性质,如隐痛、刺痛、酸痛或放射痛等。
3.疼痛程度:疼痛的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疼痛。
4.伴随症状:是否伴有下肢麻木、乏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三、体征1.腰椎活动度:腰椎的活动范围是否受限。
2.肌肉紧张度:腰部肌肉是否紧张、压痛。
3.腰椎叩击痛:叩击腰椎特定部位,观察是否有疼痛反应。
4.下肢反射异常:通过观察下肢反射情况,判断是否有神经受压。
四、舌苔脉象1.舌苔变化: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等变化。
2.脉象变化:脉搏的强弱、快慢及滑涩等情况。
五、辨证分型1.肾阳虚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温补肾阳。
2.肾阴虚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
3.风湿痹阻型:腰痛反复发作,疼痛较剧,伴有畏风、怕寒、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涕、周身沉重、关节疼痛或有寒热往来等症。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或濡缓。
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4.湿热痹阻型: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热感,小便短赤,或大便不爽。
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宜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5.瘀血痹阻型:腰部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不移,疼痛夜甚于昼,或兼有麻木感触。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苔白或微黄脉弦涩。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腰痛(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腰痛(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什么是腰痛(中医)?腰痛是指腰部的一侧或两侧发生疼痛而言。
腰在脊柱两侧,腰脊相连,故腰痛常与脊痛并见,并见者称为腰脊痛,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腰痛(中医)怎么引起?腰痛(中医)发病原因?本症的成因,虽有寒湿、湿热、瘀血、肾精亏损等方面,但肾亏为其主要因素。
因病变部位属于肾之外府,而外邪侵袭经久不愈,亦能伤肾,故其本多为肾虚。
腰痛成因,有外因与内因之分,外因为风寒湿邪气及外伤致病,属实:内因为年老、久病、耗损肾气所致,属虚。
实证日久,必损及肾而成虚证,故腰痛以虚者为多。
正如《景岳全书·腰痛》言:“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腰痛(中医)做哪些检查?常见证候风寒湿腰痛:腰痛时轻时重,得暖则舒,遇寒冷或阴雨天气加重。
因感受风邪较重者,腰痛左右不定,牵引两足,或连脊背,或关节游痛:感受寒邪较甚者,则腰痛部位固定,有冷痛之感,疼痛程度也较重,甚至不能俯伸转动,脉沉有力:感受湿邪较重者,虽疼痛不甚,但有重着痠楚感觉,舌苔多滑腻,其脉缓。
湿热阻痹腰痛:腰部疼痛较著,痛处伴有热感。
热天或雨天加重,而活动后可以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
肾虚腰痛:双侧腰痛以痠软为主。
喜揉接,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
偏阳虚者,伴见面色咣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伴见心烦失眠,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瘀血阻络腰痛:腰痛如刺,固定不移。
日轻夜重,拒接。
舌质暗紫。
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鉴别分析风寒湿腰痛与湿热阻痹腰痛:两者均为外感邪气而发病,风寒湿邪常合而致病,即成为风寒湿痹腰痛,如(素问·痹论)言:“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中风气胜者为行痹,腰痛并见关节游走疼痛,治宜疏风通络为主,方用羌活汤;寒气胜者为痛痹。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中医诊断标准
腰痛是指腰部的疼痛和不适感,常由腰部肌肉、椎间盘、脊柱韧带和神经等结构的损伤或病变所引起。
中医对腰痛的诊断主要依据病程、疼痛性质、疼痛部位、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
中医诊断腰痛的标准包括:
1. 病程: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来划分急性、慢性和复发性腰痛。
2. 疼痛性质:根据疼痛的性质包括刺痛、胀痛、隐痛、固定痛、跳痛等。
3. 疼痛部位:根据疼痛发生的具体部位,如腰椎部位、骶尾部位、腰肌部位等进行详细划分。
4. 伴随症状:腰痛常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腰腿麻木、下肢无力、尿频、尿急等,这些症状能够帮助中医医师进一步确定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的依据还包括拇指压痛点、舌苔、脉象等。
通过综合分析病程、疼痛性质、疼痛部位、伴随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中医医师能够对腰痛做出详细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的有关诊断。
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表现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
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2、辅助检查(1)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
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的等。
(2)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2%普鲁卡因(先皮试阴性)2ml、维生素B120.5mg、醋酸泼尼松龙
2ml(50mg)混合液穴位注射病变腰椎间盘双侧华佗夹脊穴。
(2)选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双)、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
骨、太冲等,将连接多功能高效磁电治疗机(广州市海珠区国光电器厂生产,专利号:87213113)之输出线路、磁场强度为3000高斯、直径为1.3cm、厚约0.5cm的汝铁硼合金永磁片,按同名极并置方法用胶布固定于相应穴位上,调脉冲电频率60-80次/分钟,强度以病员耐受为度。
(3)同时以QJ-B型电脑牵引治疗仪(江苏省常州市钱璟康复器材有限公司生产)作卧位持续腰椎牵引,牵引力为360-410牛顿(1kg=9.8牛顿)。
以上(1)步骤仅于每一疗程首次治疗时应用,(2)、(3)步骤同时进行,每次30分钟,每天1次,6次为1疗程。1疗程未愈者,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3疗程内统计疗效。
(6)中药封包治疗:以腰部膀胱经、督脉及下肢膀胱经、胆经经穴为主,每天一至两次,每次20分钟。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1、诊断标准
(1) 中医部分
疼痛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为主症。
寒湿腰痛:腰痛重痛、酸麻,或拘急强直不可俯仰,或痛连骶、臀、股、腘。疼痛时轻时重,天气寒冷阴雨则发作,舌苔白腻,脉沉。
劳损腰痛:多有陈伤宿疾,劳累时加剧,腰部强直酸痛,其痛固定不移,转侧俯仰不利,腘中常有络脉瘀血,苔脉多无变化。
(2) 西医部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拟定:(1)有腰部外伤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等)时疼痛加重。(4)脊柱时有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可有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6)X线摄片检查:可有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4)电针+骨、太冲等,用连续波,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6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3天。
(5)针挑:取病变腰椎间盘华佗夹脊穴或背俞穴、患侧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绝骨等。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2%普鲁卡因在穴位皮下注射一直径约1cm的皮丘,然后持无菌针挑钳(亦可用外科巾钳)钳住皮丘以固定,用右手抓紧巾钳柄用力均匀地进行前后上下摇摆挑提,每分钟约挑摇60~1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每天针挑一次。视病情,3~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