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035.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035.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及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2018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腰椎滑脱症的住院患者。

一、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TCD编码:BNS150)。

西医诊断:腰椎滑脱症(ICD-10编码:M43.16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2.诊断分型采用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分型标准。

(1)前滑脱型(2)后滑脱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腰椎滑脱症)临床常见证候: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肾阳虚衰证肝肾阴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腰痛(腰椎滑脱症)诊疗方案(2018年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痛(腰椎滑脱症)。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痛(腰椎滑脱症)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临床路径:有手术指征者(马尾神经受压严重,大小便失禁者)、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曾经接受腰椎手术治疗和腰椎畸形、腰椎滑脱III°以上、严重腰椎骨质疏松等。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该病主要证候为腰腿痛,根据腰腿疼痛的性质、次症及舌、脉像特点观察其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和骨盆正位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风湿免疫、电解质、出凝血时间、血沉、心电图、胸片、肌电图、腰椎CT或MRI等。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颈肩腰腿痛科)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副本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腰痛病:西医称为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一、【诊断要点】1、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

大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测凸,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盘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放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2、症候分类:(1)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减轻,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病理分型:(1)单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脊柱测凸,腰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病变椎间盘患侧椎旁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CT检查示椎间盘向椎管一侧突出。

(2)双侧椎间盘突出:下腰痛,伴双下肢放射痛,腰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病变椎间盘两侧椎旁均有压痛,可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现代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不良坐姿、久坐不动或者过度劳累等情况下。

中医有着丰富的诊断和治疗腰痛的经验,采用综合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疗腰痛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腰痛中的方法和方案。

一、中医诊断腰痛的方法1.1 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腰部状况来判断腰痛的原因和病理变化。

比如,腰部肿胀、发红、皮肤有瘀斑等,可以提示患者有湿热痹阻等疾病。

1.2 闻诊通过闻患者腰部的声音,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脉络不通等问题。

比如,腰部有咔嗒声,可以提示腰部韧带有损伤或肌肉劳损。

1.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腰痛的发生规律、持续时间等,可以了解腰痛的病因及病情轻重。

比如,腰痛是突然发作还是渐进式加重,有无其他不适等。

1.4 切诊通过对患者脉搏的观察和感觉,可以了解腰痛病情。

比如,脉象沉细、弦主,则可能是阳虚内寒所致。

二、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案2.1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治疗腰痛,根据腰痛的病理变化和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祛风湿、温肾阳等功效的药物,比如川芎、当归、桂枝、独活等。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腰痛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针刺患者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腰痛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膀胱经的大椎、风门、腰阳关等。

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来操作。

2.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腰部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以达到缓解和治疗腰痛的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揉捏、拨叩、推拿等手法来进行,需要由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

2.4 调整生活习惯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推拿,中医还强调腰痛患者的生活习惯调整。

比如,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等。

此外,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也是调整生活习惯的重要方面。

结论: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为腰痛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方法。

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方法,可以全面了解腰痛的病因和病情。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样本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肝肾阴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伴有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四)鉴别诊断:中医应与腰软(虚证)、淋证(热淋、石淋)鉴别。

西医应与急性腰扭伤、臀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症等鉴别。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1、基本治疗方法:治法:柔筋壮骨,通络止痛。

主穴:相应的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最新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专项方案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医学有许多有效的诊疗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

诊断
1. 初步诊断:通过患者症状描述与触诊,初步判断是否为腰痛。

2. 详细诊断:结合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
一步确定病因和病情。

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
调理。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调节气血的方法,缓解腰痛症状。

3. 推拿疗法:通过按摩和揉捏特定穴位,改善腰部气血循环,
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

养生建议
1. 良好的体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2. 适度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部的负担。

3. 饮食调理: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适量摄入有益于腰部健康的食物,如黑豆、花生等。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凉:腰部容易感受寒气,尽量避免腰部受凉受湿。

2. 避免长时间泡温泉:温泉中的热水容易造成腰部血管扩张,引起腰背部疼痛。

3. 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加重腰背部的负担。

以上是腰痛中医诊疗的专项方案,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1. 病因分析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例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

中医认为,腰痛病主要与肝肾虚、脾胃虚弱、寒湿侵袭等因素有关。

肝肾虚是指肝肾功能失调,导致腰部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则会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侵袭则会导致腰部阳气不足。

这些因素会导致腰部肌肉疲劳、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腰痛病的发生。

2. 中医诊断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和体检结果,中医常用以下几种诊断方法来确定腰痛病的中医诊断:2.1 脉证结合中医重视脉搏的诊断,通过观察脉搏的细节和变化,可以判断腰痛病的具体情况。

例如,脉象沉细弦数,说明肝肾虚;脉象沉紧有力,说明寒湿困阻。

2.2 症状分析中医还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来确定腰痛病的诊断。

例如,腰痛加重于寒冷天气或受寒风刺激,可能是寒湿侵袭;腰痛轻重程度与活动增减有关,可能是肝肾虚。

2.3 舌诊舌诊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和湿度,以及舌质的形态和颜色,可以判断腰痛病的体内状况。

3. 中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腰痛病主要通过调整腰部气血运行和调理全身阴阳平衡来达到缓解症状和康复的目的。

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草药治疗中医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温阳散寒、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来治疗腰痛病。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独活、羌活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要求煎煮服用或外敷治疗。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

对于腰痛病,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腰阳关、大血海、大敦、委阳等。

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腰痛病的目的。

3.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特殊的按摩手法,通过按压、揉捏等方式来刺激腰部的肌肉和穴位,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有助于缓解腰痛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激活腰部的经络,消除病因,促进康复。

3.4 运动疗法中医强调运动对于病症的调理作用。

腰痛病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来锻炼腰部的肌肉,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诊疗方案引言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被归类为“腰痹”或“腰痛痹闷”等疾病。

中医认为腰痛的病因主要是肾虚、寒湿、气血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腰痛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辨证施治、经络推拿、中药调理等内容,以帮助患者缓解腰痛问题。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腰痛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诊、脉象等来判断腰痛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肾虚型腰痛:表现为腰酸无力、腰冷、舌质淡白、脉沉细等。

治疗方案应以补肾为主,可以选择中药补肾壮阳,例如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

2.寒湿型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活动时加重、舌苔白腻、脉沉紧等。

治疗方案应以祛寒湿为主,可以选择中药祛寒湿,如辣椒、姜黄、苍术等。

3.气血不畅型腰痛:表现为腰痛难忍、月经不调、舌质暗淡、脉细弱等。

治疗方案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可以选择中药活血化瘀,如桃仁、红花、丹参等。

经络推拿经络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腰痛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推拿可以促进经络气血流通,缓解腰部的疼痛和僵硬感。

推拿手法主要包括揉、捏、推、拿、点、按等。

在腰痛的治疗中,可以选择以下经络推拿手法:1.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腓骨髁下约四横指。

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每次按压10-20下,每天进行3次。

2.腰阳关:位于腰椎横突下方凹陷处,用拇指按压此穴位旋转按摩,可以帮助缓解腰痛症状。

3.神阙:位于胸骨中线下缘,用拇指按压此穴位进行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减轻腰痛。

中药调理中药在腰痛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药可以根据腰痛的病因和症状来调配,起到调理身体、缓解腰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菟丝子、淫羊藿等,可以补肾壮阳;辣椒、姜黄、苍术等,可以祛寒湿;桃仁、红花、丹参等,可以活血化瘀。

中药的用法可以选择煎汤、研粉冲服、外敷等方式应用。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进行调理。

预防与注意事项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案外,腰痛患者还需注意以下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1.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腰痛中医验方治疗方案

腰痛中医验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医学认为,腰痛多因肾虚、湿热、瘀血、气滞等因素引起。

中医治疗腰痛具有独特的优势,以下将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一种腰痛的验方治疗方案。

二、中医理论分析1. 肾虚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

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痛绵绵、畏寒肢冷;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腰痛隐痛、五心烦热、盗汗等。

2. 湿热湿热蕴结于腰部,导致经络阻塞,不通则痛。

临床表现有腰痛、腰酸、腰重、伴有湿热症状,如口苦、口干、小便黄、大便黏等。

3. 瘀血瘀血阻络,不通则痛。

腰痛常伴有刺痛、固定不移、局部肿胀等症状。

4. 气滞气滞于腰部,不通则痛。

腰痛表现为胀痛、刺痛、走窜不定等症状。

三、中医验方治疗方案1. 肾虚型腰痛(1)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白芍、川芎、茯苓、肉桂、细辛、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用法: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每日2次,每次6克。

2. 湿热型腰痛(1)方剂:湿热腰痛方组成: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车前子、白术、泽泻、茯苓、猪苓、泽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湿热痹颗粒用法:每日3次,每次6克。

3. 瘀血型腰痛(1)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组成: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血府逐瘀丸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

4. 气滞型腰痛(1)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组成:柴胡、白芍、川芎、香附、枳壳、甘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服用。

(2)中成药:舒肝丸用法:每日2次,每次6克。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

2.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诊疗方案铜陵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马尾神经或脊髓,引起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相当于中医“腰痛病”范围。

一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实用脊柱病学》(潘之清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采取JOA评定:目前主要采取入院时初期评定,出院时末期评定。

客观反应治疗效果。

具体方案见附表。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治疗指征针灸科治疗的适应症是单侧型突出及中央型突出中两侧下肢交替发作者、或一侧下肢症状伴有鞍区症状者。

若有双下肢症状及下肢伴有马鞍区症状者,为手法慎用指征。

经过2个月正规治疗而无显著改善者,提示该患者的神经压迫难以通过保守治疗而减压,应停止治疗。

(二)操作常规:操作常规包括手法治疗、针刺治疗、功能训练和腰椎牵引。

1手法治疗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沿患侧膀胱经、华佗夹脊、胆经。

2针刺治疗:(1)取患侧夹脊、针向椎间孔方向。

得气即可。

(2)侧卧位取环跳、阳陵泉,以针感向下传导为度。

(3)俯卧位取穴(秩边、环跳、殷门、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束骨),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棘间旁开0.5cm或棘间旁“阿是”穴以电脉冲治疗仪中等强度电针刺激,每次5—10分钟,术后休息30分钟,每疗程7次。

(4)梅花针局部叩刺下肢麻木处,(5)腕踝针治疗:取5.6区。

适用于持续剧烈疼痛者。

(6)腰部灸盒灸。

3理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蒸。

4脊柱手法:小踩跷法、腰椎旋转扳法、脊柱微调手法。

5功能训练:分腰背肌训练和患侧下肢“拔伸蹬力”(握住患脚嘱患肢用力向上蹬,和术者作对抗运动)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

6腰椎牵引:(1)普通牵引:侧方型突出俯卧位牵引,中央型突出仰卧位牵引,重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25%开始,每隔10分钟增加5%—10%,30min/次,1次/d。

(2)床边骨盆牵引:对于急性期不能下床活动,我科采取床边骨盆牵引,重量一般为自身体重的30%,30-40min/次,2次/d。

腰痛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商南县中医医院康复科(2013)腰痛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劳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以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腰痛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腰痛包括西医多种疾病,本诊疗方案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制定。

一、诊断(一)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病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身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部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形成。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腰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痛症状疾病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症候分型:气滞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惧按,舌质紫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二、治疗方案(一)针刺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止痛为法,选腰3-5夹脊、环跳、委中、承山、足三里,用泻法,电针30分钟,一日一次,10次一疗程。

(二)推拿治疗1.基本手法,包括点法、滚法、揉法,手法要求:均匀、有力、柔和、深透。

2.整复手法,包括俯卧拔伸法、腰椎斜板法等(三)牵引治疗:卧位持续牵引,时间20-30分钟,重量为体重的40%-60%,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四)其他治疗:可配合火罐、艾灸、磁疗等。

三、注意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忌用或慎用推拿治疗:1.影像学示巨大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我科腰痛患者西医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新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 001.1~001.9—94;的有关诊断。

病史:一是外伤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致使经络困阻发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临床表现1.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

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2.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3.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4.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5.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6.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2、辅助检查(1)CT直接征象为向椎管内呈丘状突起的椎间盘阴影,或为软组织肿块影,硬膜囊受压变形或移位。

继发征象如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侧隐窝狭窄椎板增厚,中央椎管狭窄的等。

(2)MRI对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像及所累及椎间盘,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形态及其与脊髓关系。

三、辨证分型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加重。

(完整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院针灸科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

中医院针灸科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

ⅩⅩ县中医院针灸科腰痛(腰椎病)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

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原因有关。

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时间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

素体禀赋不足,或老年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伤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

从经脉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代脉和肾经(贯脊属肾)。

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不通和失养是腰痛的主要病机。

2、西医定义:腰椎病是指脊柱及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或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这里所说的腰椎病涵盖了“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部肌筋膜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等疾患。

二、诊断1、中医病名诊断:腰痛2、西医病名诊断:腰椎病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三、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证型诊断:(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1)肾阴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难点分析1、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腰部手法治疗难度较大,病人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2、针灸、针刀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和手法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3、部分腰痛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手法治疗、针灸、针刀保守疗法症状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腰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1、对于腰椎间盘向后突出大于5cm的腰痛病人,只要存在骶髂关节旋移的,腰部手法治疗以骨盆压揉手法为主;存在棘突偏歪的,以冯氏手法为主;腰椎曲度变平直或腰椎棘突后突的,以林氏手法为主,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临床疗效。

2、统一规范针灸、针刀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根性疼痛的用踝三针治疗。

肾阳虚、血瘀气滞证和寒湿痹阻型运用艾灸、中医封包和中药熏蒸治疗。

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

小针刀疗法以回字型针刀松解法为主。

3、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4、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微波治疗仪。

5、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

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三、实施情况分析、总结、评价:20 年开始制定了腰痛病的优势病种,并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实施并改进,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在不断优化诊疗方案过程中,科室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医师能力得到了提高。

现对20 年腰痛病优势病种的应用情况作一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们近一年来共收集459例腰痛病病例,均为发作期住院病人。

分成2013年方案组和20 年方案组。

20 年方案组209例,男108例,女101例;年龄36~66岁,平均49.36±1.29岁。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

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

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L5/S 1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

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

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和L3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

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痛(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
(2018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1]。

(1)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

(2)慢性腰痛,多为痠痛、胀痛或有沉重感,久坐、久站后症状明显,躺下休息后减轻,可有双下肢麻痹,痠痛无力,或大小便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发布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2]。

(1)病史:常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居多,长期劳累或腰部有扭伤史
(2)症状:腰腿痛、间歇性跛行,可能伴马尾神经症状。

(3)体征:腰部后正中处呈“阶梯”样改变,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阴性;无下肢缺血的阳性体征。

(4)辅助检查:腰椎X线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异常,相应节段椎弓峡部退变或断裂,椎体移位、神经受压的表现。

(二)诊断分型[3]
根据腰椎X光片表现,结合临床,将腰椎滑脱症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前滑脱型:由腰椎椎弓峡部不连续,或退变、断裂,导致小关节不稳,可见腰椎椎曲加大,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前方滑动移位。

2、后滑脱型: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椎曲变直或反弓,椎弓峡部多无断裂,上位腰椎椎体相对下位腰椎椎体向后方滑动移位。

(三)证候诊断
1、风湿痹阻证:腰腿痹痛重着,转侧不利,反复发作,阴雨天加重。

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迟缓。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小便利,大便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紧。

3、气滞血瘀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艰难,痛处拒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迟。

4、湿热痹阻证:腰腿痛,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小便短赤,或大便里急后重。

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5、肾阳虚衰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腰腿发凉,喜暖怕冷,遇劳加重,少气懒言,面色晄白,小便频数。

舌质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

6、肝肾阴虚证:腰腿乏力,酸痛绵绵,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心烦失眠,手足心热,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
治疗原则:理筋、调曲、练功。

1、理筋疗法
(1)中药热敷疗法或熏蒸法:辨证应用中草药水煎后在腰部行中药热敷疗法
或熏蒸法,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2)针刺法:取肾俞、腰眼、八髎、夹脊等穴,如伴有下肢麻痛者则加环跳、委中、承山、光明等穴。

可配合脉冲治疗仪治疗,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

(3)推拿法:腰背、下肢用点、揉、推、滚等推拿手法,时间15~20分钟为宜,如属前滑脱型滑脱部位禁用按压法。

推拿手法治疗宜柔与,切忌暴力。

(4)针刀治疗
(5)其她外治疗法:如走罐、拔罐、红外线照射、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等。

2、正脊调曲法
(1)正脊骨法
前滑脱型,让患者仰卧,屈膝屈髋,术者一手抱膝一手抱臀部,将患者下肢抱起,膝紧贴胸部做腰部屈曲运动。

本症不宜使用旋转复位法,慎用斜扳法。

(2)牵引调曲法
根据腰椎曲度与腰骶轴交角大小与滑脱类型,辨证牵引调曲,主要运用三维牵引调曲法与四维牵引调曲法。

在运用此法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自我感觉,行三维牵引调曲法、四维牵引调曲法要注意力线的支点必须正确。

(二)辨证论治
1、风湿痹阻证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止痛。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独活、桑寄生、牛膝、杜仲、熟地、当归、川芎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推荐方药:附子汤(《金匮要略》)加减。

附子、茯苓、人参、白术、白芍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子、牛膝、地龙、当归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4、湿热痹阻证
治法: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清火利湿汤(《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茵陈、黄柏、薏苡仁、栀子、苍术、防己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5、肾阳虚衰证
治法:温肾壮阳,通痹止痛。

推荐方药:温肾壮阳方(《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巴戟天、熟地黄、枸杞子、制附子、补骨脂、仙茅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6、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补肾,强筋壮骨。

推荐方药:养阴通络方(《中医骨伤证治》)加减。

南沙参、北沙参、麦冬、
五味子、桂枝、生地、丹参、川芎、益母草等。

或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三)西药治疗
患者疼痛严重者,可配合非甾体类消炎药,麻木明显者可配合营养神经类药物。

(四) 练功疗法
练功疗法就是巩固疗效的关键。

主要锻炼腹肌、臀大肌,拉伸髂腰肌、竖脊肌,以维持腰椎力线的平衡。

前滑脱型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十七式、
第十八式之二;后滑脱型选用“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的第十六式。

[4]
(五)弹力腰围支持疗法:治疗后选用型号合适的弹力腰围进行固定,功能锻炼及卧床时取下弹力腰围。

(六)预防与护理调摄要点
1、椎弓峡部退变与腰骶角变小关系密切。

穿高跟鞋的妇女,容易造成腰骶角变小,尤其就是经产育后的中年妇女,不宜再穿高跟鞋,以免加重椎弓峡部的应力,造成椎弓峡部退变。

2、临床上滑脱复位后引起复发者,往往就是没有坚持练功。

因此,患者自己练功利于本病康复及巩固疗效,练功活动时不能做腰部的过伸与旋转动作,不宜肩挑与扛抬重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3]、 [5]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影像学X片提示腰椎椎曲基本恢复,滑脱Ⅲ度者复位到Ⅱ度,Ⅱ度者复位到Ⅰ度,Ⅰ度者复位到正常,侧弯不超过5°。

好转:症状体征减轻;30%<疗效指数≤90%;影像学X片提示椎曲与椎体滑脱
有明显改善。

未愈:症状体征与X线无改善者。

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29分法)。

JOA总评分最高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29-治疗前评分)〕×100%
指标分数记分1、自觉症状(9分)
(1)腰痛
①完全无腰痛 3
②有时轻微腰痛 2
③经常腰痛或者有时很严重 1
④经常有非常剧烈的腰痛0
(2)下肢痛及麻木:
①无下肢痛,没有麻木感 3
②有时有轻微的下肢痛,有麻木感 2
③经常下肢痛,有麻木感,或有时有较重下肢痛、麻木 1
④经常有严重的下肢痛、麻木0
(3)步行能力
①完全正常的步行 3
②行走500 m以上会出现疼痛、麻木、乏力 2
③行走500 m以下会出现疼痛、麻木、乏力、不能走 1
④行走100 m以下会出现疼痛、麻木、乏力、不能走0
2、临床体征(6分)
(1)直腿抬高试验
①正常 2
②30°~70° 1
③< 30°0
(2)感觉
①正常 2
②有轻度的感觉障碍(指患者自身意识不到的程度) 1
③有明显的感觉障碍(指感觉完全或接近于此,患者能意识到)0
(3)肌力
①正常肌力 2
②轻度肌力减弱(4级) 1
③明显肌力减弱(3级以下)0
3、日常生活非常困难轻度困难容易
(1)睡觉翻身0 1 2
(2)起立动作0 1 2
(3)洗漱动作0 1 2
(4)欠身姿势与持续站立0 1 2
(5)长时间久坐0 1 2
(6)举重物并保持0 1 2
(7)步行0 1 2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6
[2]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4
[3]韦以宗、中国整脊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36-657
[4]潘东华,陈文治,韦春德、韦以宗整脊手法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4-175
[5]潘东华,韦以宗,王秀光等、整脊调曲复位法治疗腰椎滑脱症121例疗效报告[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5(24):681-683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
牵头人:林远方(深圳市中医院)
主要完成人:
林远方(深圳市中医院)
李伟森(深圳市中医院)
郑晓斌(深圳市中医院)
佘瑞涛(深圳市中医院)
韦以宗(北京昌平区光明骨伤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