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 (2)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设计1. 理论部分1.1 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生物制品制造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为日后从事生物制品制造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2 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熟悉各种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3.熟练掌握生物制品制造中常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1.3 课程大纲序号内容学时1 微生物学基础82 生物化学基础83 分子生物学84 细胞培养技术85 发酵工程学8序号内容学时6 生产工艺优化87 质量控制体系88 新药研发流程89 现代生产技术81.4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课件、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2.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生产技术、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3.独立思考: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文献、科研项目等形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4.讨论研究:老师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进行思路碰撞,为创新思考打下基础。

2. 实践部分2.1 实验设计1.基本实验:培养微生物、生产生物制品、分离提纯、质量检测;2.综合实验:结合多个生产环节,完成一次完整的生产过程,并进行质量控制。

2.2 实验器材1.常规实验器材:超净台、平板培养箱、恒温水浴、高速离心机等;2.特殊实验器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柱层析设备等。

2.3 实验流程1.实验前准备:培养菌种、准备介质、消毒仪器设备等;2.实验操作流程:发酵过程、生产工艺、离心分离、柱层析等;3.实验数据处理:生产过程监控、质量检测分析等。

3. 课程评估3.1 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期末笔试、实验操作评估、课程设计等;2.考核比重:笔试占50%、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各占25%。

3.2 课程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通过填写问卷形式进行;2.班主任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秀者给予表彰。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2 教学内容1.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等。

3. 生物技术制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如重组蛋白药物、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

4. 生物技术制药的前景和挑战。

1.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前景等。

2. 互动:提问和回答,讨论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挑战。

1.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生物技术制药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案例: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和实例。

1.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第二章: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与制备2.1 教学目标1.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方法。

3. 了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2 教学内容1. 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和特点。

2. 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细胞培养等。

3. 重组蛋白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亲和色谱、凝胶过滤色谱等。

4. 重组蛋白药物的应用和前景。

2.3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重组蛋白药物的定义、特点、生产和制备方法等。

2. 实验演示:展示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

2.4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技术制药相关书籍和教材。

2. 课件:重组蛋白药物的图片、图表和动画。

3. 实验材料: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和制备实验所需材料。

2.5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章: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开发3.1 教学目标1. 了解抗体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生物制药工厂工艺设计教学设计

生物制药工厂工艺设计教学设计

生物制药工厂工艺设计教学设计1. 引言生物制药工艺设计是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制药工艺及其相关装置的设计能力,了解生物制药原理、质量管理、设备选择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生物制药工厂工艺设计的教学内容展开,通过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制药工艺设计的理解,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制药工厂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原理;2.熟悉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3.熟悉生物制药生产所需的设备和装置;4.掌握生物制药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2.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进行生物制药工艺设计的能力;2.掌握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方法;3.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生物制药工艺及其相关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3.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生物制药工厂的概述;2.生物制药工厂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原理;3.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的法规和标准;4.生物制药生产所需的设备和装置;5.生物制药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流程。

3.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案例教学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案例教学:通过教师讲解生物制药工厂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物制药工厂的概况、生产流程,深入理解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个生物制药产品,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装置设计等方面对该产品进行设计,并撰写设计方案书。

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于生物制药工艺设计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案教材: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齐香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课程学时:36学时任课教师:陈俊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掌握生物制药相关定义3.熟悉生物药物的特点、分类4.了解生物药物的发展过程、现状及前景【教学重点】1.生物制药工艺学的含义、主要研究内容2.生物制药相关定义(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等)【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制药工艺学及生物制药工艺学:定义、相互关系、任务二、生物制药相关定义1.生物药物2.抗生素3.生化药物4.生物制品5.生物制药6.基因工程药物三、生物药物原料来源四、生物药物的特点1.生物药物药理学特性2.原料的生物学特性3.生产制备的特殊性4.检验的特殊性5.生物药物剂型要求的特殊性五、生物药物的分类(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类药物及基衍生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5.多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7.维生素类药物(二)按原料来源分类(三)按功能用途分类六、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七、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八、生物制药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目的要求】1.掌握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掌握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3.熟悉生物药物质量检定程序4.熟悉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5.了解生物药物质量各级标准的制定【教学重点】1.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2.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物质量的评价一、生物药物质量检定1.取样2.鉴别3.检查4.含量测定5.检验报告的书写二、药物的体内过程第二节药物的质量标准一、药品标准二、三级药品标准第三节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一、GLP二、GCP三、GMP四、GSP五、GAP第四节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一、理化分析法二、酶法三、电泳法四、生物检定法第五节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一、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二、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要点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宿主细胞2.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3.纯化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4.最终产品的质量控制(1)生物效价测定(2)蛋白质纯度检查(3)蛋白质药物的比活性(4)蛋白质性质的鉴定(5)杂质检查(6)安全性评价第六节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一、新药研究开发(R&D)的主要过程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研制及审报1.工程细胞(菌)的构建与实验室研究阶段2.中试与质量检定阶段3.临床研究阶段4.试生产和正式生产阶段三、原料药的研究(一)化学结构(二)理化性质(三)新药稳定性研究1.稳定性的含义及分类2.化学稳定性及其研究方法(四)新药的鉴别(五)新药的纯度第三章抗生素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抗生素的具体含义2.掌握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抗生素的生产工艺4.熟悉抗生素的分类5.熟悉抗生素的质量控制6.了解抗生素的发展史7.了解抗生素的应用【教学重点】1.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抗生素的生产工艺3.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1.抗生素的含义2.抗生素的物质来源3.医疗用抗生素应具备的条件第二节抗生素的发展简史一、抗生治疗和抗生素的发现二、我国抗生素研究及生产概况第三节抗生素的分类一、根据抗生素的生物来源分类二、根据医疗作用对象分类三、根据作用性质分类四、根据应用范围分类五、根据作用机制分类六、根据抗生素获得途径分类七、根据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分类八、根据化学结构分类第四节抗生素的应用一、抗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二、抗生素在农业上的应用三、抗生素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四、抗生素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五、抗生素在工业上的应用六、抗生素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五节抗生素工业生产及工艺一、抗生素工业的性质二、抗生素生产工艺过程1.菌种2.孢子制备3.种子制备4.发酵5.了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6.抗生素的提取7.抗生素的精制第六节抗生素质量控制一、性状二、鉴别试验三、一般项目检查1.酸碱度2.熔点3.比旋度4.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5.干燥失重或水分6.炽灼残渣及重金属7.异常毒性8.热原10.无菌试验11.杂质12.溶出度13.注射用抗生素中不溶性微粒四、含量测定第七节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一、抗生素剂量表示法二、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法1.稀释法2.比浊法3.扩散法管蝶法第四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青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3.熟悉青霉素的性质【教学重点】1.青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1.结构特性3.化学性质4.作用机制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展概况三、临床应用的主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生物活性第二节青霉素一、天然存在的青霉素二、青霉素的理化性质1.稳定性2.溶解度3.降解反应4.紫外吸收光谱5.过敏反应四、青霉素的发酵生产(一)青霉素生产菌种(二)青霉素发酵1.生产孢子的制备2.生产种子的制备3.发酵生产4.影响发酵生产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三)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萃取和精制3.结晶第五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红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3.了解红霉素生物合成原理【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红霉素的结构和性质1.结构与组分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第三节红霉素的生物合成1.红霉内酯环的合成2.内酯环的修饰3.糖的生物合成、连接和修饰第四节红霉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孢子制备及控制要点种子培养及控制要点发酵生产及控制要点提取和精制第六章四环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四环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四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红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脱水化合物差向化合物降解反应螯合物与复合物第二节四环素的发酵工艺一、生产菌种二、种子制备及控制要点三、发酵工艺控制要点及影响因素1.培养基2.培养温度3.pH的控制4.溶氧的影响及控制第三节四环素的提取和精制一、发酵液的预处理二、四环素的提取1.沉淀法2.离子交换法3.四环素纯化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目的要求】1.掌握链霉素的发酵生产2.熟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和性质【教学重点】1.链霉素的发酵生产【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第二节链霉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一、链霉素的结构二、链霉素主要理化性持1.存在形式2.稳定性3.溶解度4.光学性质5.链霉素盐类的性质6.链霉素的降解反应7.氧化和还原反应8.醛基反应第三节链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一、菌种二、发酵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碳源的影响及控制2.氮源的影响及控制3.无机元素的影响及控制4.通气和搅拌的影响及控制5.温度的控制6.pH的控制7.中间补料的控制第四节链霉素的提取和精制离子交换法发酵液的过渡及预处理吸附和解吸精制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目的要求】1.熟悉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DNA重组技术在抗生素生产中的应用一、克隆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方法1.阻断变株法2.突变克隆法3.直接克隆法4.克隆抗生素抗性基因法5.寡核苷酸探针法6.同源基因杂交法7.在标准宿主系统中克隆检测单基因产物的方法二、几种典型的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的结构1.红霉素2.青霉素三、提高抗生素产量的方法1.将产生菌基因随机克隆到原株直接筛选高产菌株2.增加参与生物合成限速阶段基因的拷贝数3.强化正调节基因的作用4.增加抗性基因四、改善抗生素组分五、改进抗生素生产工艺六、产生杂合抗生素1.不同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重组2.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个酶基因的突变3.在生物合成途径中引入一个酶基因4.利用底物特异性不强的酶催化形成新产物第二节细胞工程在抗生素工业中的应用一、细胞工程在提高抗生素的产量方面的应用二、产生新的化合物第九章生化药品概论【目的要求】1.熟悉生化药物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重点】1.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化药品的分类1.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3.酶类药物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类药物5.糖类药物6.脂类药物第二节生化药物的特点1.生物原料的复杂性2.生化物质种类多,有效成分含量低3.生物材料的种属特性4.药物活性与分子空间构象相关5.对制备技术条件要求高第三节传统生化制药的一般工艺过程一、生物材料的选择和保存(一)材料的选择1.合适的生物品种2.合适的组织器官3.合适的生长发育阶段4.合适的生理状态(二)材料的收集和保存1.保存方法2.影响冷冻保存质量的因素二、生物材料的预处理(一)组织与细胞的破碎(二)细胞器的分离(三)制备丙酮粉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一)提取方法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提取活性物质中的一些保护性措施(三)影响提取的因素(四)常用的提取方法四、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一)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二)干燥五、生化物质的分离纯化(一)生化物质分离纯化的特点(二)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三)分离纯化的基本程序和实验设计(四)分离纯化工艺优劣的综合评价第十章氨基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重点】1.氨基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赖氨酸的生产工艺及控制要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5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理化性质一、氨基酸的组成结构与理化性质二、氨基酸的分类与命名第二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在医药中的应用一、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三、治疗肝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四、用于治疗肿瘤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五、治疗其它疾病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第三节氨基酸的生产方法一、蛋白水解法二、化学合成法三、酶法四、直接发酵法五、微生物生物合成法第四节赖氨酸的生产一、概述二、性质三、赖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四、赖氨酸的发酵生产(一)赖氨酸生产菌种及扩大培养(二)赖氨酸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三)赖氨酸的提取和精制1.发酵液性质2.发酵液预处理3.赖氨酸的提取4.离子交换提取赖氨酸的工艺条件5.赖氨酸的精制五、赖氨酸的酶法生产(一)赖氨酸的酶法转化(二)赖氨酸的酶法拆分第十一章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2.掌握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多肽类药物(降钙素、胸腺激素)的生产工艺干扰素、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等蛋白质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多肽、蛋白质、细胞因子二、生物技术在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生产开发中的应用第二节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多肽类药物1.多肽激素2.多肽类细胞因子3.含有多肽成分的组织制剂二、多肽类药物的制备(一)降钙素1.生理活性和临床应用2.结构与性质3.生产工艺4.生物活性测定(二)胸腺激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活力测定第三节蛋白质类药物的制备一、蛋白质类药物1.蛋白质类激素2.血浆蛋白质3.蛋白质细胞因子4.黏蛋白5.胶原蛋白6.碱性蛋白7.蛋白酶抑制剂二、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结构与性质生产工艺质量检验三、干扰素1.干扰素的定义2.分类3.结构与性质4.生物学活性及用途5.传统生产方法6.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生产四、胰岛素1.结构与性质2.生产工艺3.质量检验4.胰岛素制剂5.酶促半合成人胰岛素6.重组DNA技术制备人胰岛素五、白细胞介素-21.IL-2的结构与性质2.IL-2的传统制备工艺3.质量检验4.基因工程IL-2的制备第十二章核酸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ATP、肌苷、聚肌胞苷酸等核酸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核酸类药物的分类二、核酸类药物的生产方法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第二节主要核酸类药物的生产一、DNA与RNA提取与制备二、A TP的制备1.以嘌呤为前体生产ATP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2.直接发酵生产ATP的工艺及控制要点三、核苷类药物的制备(一)肌苷发酵生产1.生产菌种2.肌苷产生菌和选育3.肌苷发酵工艺及控制要点(二)聚肌胞苷酸的生产第十三章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酶类药物相关定义2.掌握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尿激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重要酶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二、治疗酶的来源三、治疗酶的种类四、酶类药物传统生化制备方法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治疗酶第二节重要酶类药物的性质及生产方法一、胃蛋白酶1.来源与作用2.理化性质3.药动学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二、尿激酶1.概述2.结构性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传统生产工艺5.质量控制6.重组人尿激酶原的生产三、门冬酰胺酶1.来源2.作用与作用机制3.临床应用4.生产工艺四、超氧化物歧化酶1.来源2.组成结构与性质3.作用与作用机制4.临床应用5.生产工艺五、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来源与特征2.作用3.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4.t-PA的生产第十四章糖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掌握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糖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肝素等重要糖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糖类药物的类型及生物学活性一、糖类药物的类型及作用1.单糖2.单糖衍生物3.寡糖4.多糖二、多糖的生理活性第二节糖类药物的制备方法一、动植物来源的糖类药物的生产(一)单糖、低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二)多糖的分离与纯化1.分离2.纯化二、微生物来源的多糖类药物的生产第三节重要糖类药物生产工艺一、甘露醇(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二、1,6-二磷酸果糖(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酶转化工艺2.固定化细胞制备工艺(三)检验三、肝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1.盐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2.酶解离子交换生产工艺(三)检验1.生物检定法2.天青A比色法四、硫酸软骨素(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五、透明质酸(一)结构与性质(二)生产工艺(三)检验第十五章脂类药物【目的要求】1.熟悉脂类药物的生产方法2.熟悉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3.掌握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理论和技术2.前列腺素E2等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原料来源和生产方法(一)直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二)化学合成或半合成(三)生物转化法第二节重要脂类药物的生产一、前列腺素E21.性质和来源2.生产工艺3.质量标准与检定二、卵磷脂1.性质和来源2.脑干卵磷脂制备工艺3.蛋黄卵磷脂超临界萃取技术第十六章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维生素C等重要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相关定义2.生理作用特点3.分类二、一般生产方法1.化学合成法2.发酵法3.直接提取法第二节重要维生素及辅酶类药物的生产一、维生素C1.结构和性质2.维生素C的合成(1)传统方法(2)两步发酵法(3)合成VitC 新工艺路线和代谢基因工程菌的研究二、维生素B2三、维生素B12四、细胞色素C五、辅酶Ⅰ六、辅酶Q七、辅酶A第十七章甾类激素药物【目的要求】1.掌握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2.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甾类激素药物的分类及生理作用二、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发展过程三、微生物转化的特点和类型(一)微生物转化的特点(二)微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第二节甾类激素药物的生产一、甾类激素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二、甾类激素药物生产原料三、微生物生物转化生产法(一)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一般方法(二)微生物转化甾类激素药物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要点第十八章生物制品【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制品相关定义2.掌握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3.掌握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4.掌握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5.掌握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重点】1.生物制品的一般生产方法2.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定3.乙肝疫苗等重要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4.核酸疫苗的制备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生物制品2.疫苗亚基疫苗、活体重组疫苗、核酸疫苗、免疫佐剂二、生物制品的分类(一)根据材料分类(二)根据用途分类三、生物制品的免疫学基础1.机体的抗感染免疫2.人工免疫第二节生物制品的一般制备方法一、病毒类疫苗的制备1.工艺流程2.毒种的选择和减毒3.病毒的繁殖4.疫苗的灭活5.疫苗的纯化6.疫苗的冻干二、细菌类疫苗和类毒素的一般制备方法1.菌种的选择2.培养基的营养要求3.培养条件的控制4.杀菌5.稀释、分装和冻干三、抗毒素的制备工艺第三节生物制品质量要求与检定一、生物制品的质量要求二、生物制品的质量检定(一)理化性质检定1.物理性状2.蛋白质含量3.纯度检查及鉴别试验4.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大小测定5.防腐剂含量测定(二)安全试验1.外源性污染的检查2.杀菌、灭活和脱毒检查3.残余毒力和毒性物质的检查4.过敏性物质的检查(三)效力试验1.免疫力试验2.活菌数和活病毒滴度测定3.类毒素和抗毒素的单位测定4.血清学试验5.其他有关效力的检定和评价三、生物制品检定标准第四节重要生物制品的制备一、乙型肝炎疫苗(一)基因工程疫苗1.酵母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2.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系统制备乙型肝炎疫苗(二)血源乙型肝炎疫苗的制备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三、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制备四、卡介苗的制备五、霍乱疫苗的制备六、白喉类毒素的制备七、破伤风类毒素的制备第五节核酸疫苗一、概述1.核酸疫苗2.核酸疫苗的优点3.核酸疫苗的缺点二、核酸疫苗的构建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准备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3.重组子导入宿主细胞4.重组子的克隆筛选与鉴定5.核酸疫苗在体对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三、核酸疫苗的制备1.工程菌的扩增2.核酸疫苗的纯化四、核酸疫苗的质量监控1.浓度测定2.纯度测定3.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五、核酸疫苗接种任途径六、核酸疫苗作用机制第十九章单克隆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6.掌握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重点】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1.教学方法:讲授2.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抗体一、抗体的生成二、抗体的分子结构三、抗体的分类四、抗体分子的功能第二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抗原和动物免疫二、细胞融合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生产三、筛选阳性克隆与克隆化四、杂交瘤细胞与抗体性状鉴定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六、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第三节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一、工艺流程二、工艺过程及控制要点1.培养基2.饲养细胞制备3.亲本细胞准备4.固定化抗大鼠K轻链单抗的制备5.细胞融合6.杂交瘤细胞筛选7.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第四节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系统一、在重组噬菌体中筛选生产抗体1.组合抗体文库2.随机多肽文库3.目的基因噬菌体抗原决定簇文库二、在植物中生产抗体。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书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姓名:学号:0指导老师:学期:七日期:2012年9月四川理工学院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生药09.1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签名)设计时间: 2012年8月30日至2012年10月20日一、设计任务1.题目:年产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2. 条件:年产量为400吨,一年按320个工作日算,一个工作日按16个小时计算。

二、设计内容(一)、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1、目录2、题目及条件(任务书)3、药物概述4.物料衡算及工艺设计5.结束语6、参考文献(二)、绘图绘制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图或主体设备图目录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意义---------------------------------------- 第三章概述-------------------------------------------------3.1 剂型简介----------------------------------------------------3.2 栀子金花丸--------------------------------------------------3.3 栀子--------------------------------------------------------3.4 黄连--------------------------------------------------------3.5 黄芩------------------------------------------------------3.6 黄柏-------------------------------------------------------3.7 大黄--------------------------------------------------------3.8 金银花------------------------------------------------------3.9 知母-------------------------------------------------------3.10 天花粉------------------------------------------------------第四章年处理400吨栀子金花丸中药提取车间工艺设计--------------第五章结束语--------------------------------------------------参考文献-------------------------------------------------------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综合运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有对化学药物和中药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一门课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英文名称:The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pharmacy课程编号:x3030521学时数: 32学时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0适用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一、课程简介《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工程学和药学等学科基本原理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生物药物的种类、数量迅速增加,应用越来越普及,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对新药的研制、开发、制药工业技术改造以及制药工业结构调整均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为了使学生对生物制药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将来更好地为人类发展创新现代生物药物及其制造工艺,适应时代对高科技、高尖端人才的要求,了解现代生物制药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抓住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应用于实践,真正使自己能够主动地适应明天的需要,努力摆脱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在校所学与生产实际相距甚远的困境,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贡献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第一章生物药物领域的研究新进展(2)1、教学内容:生物药物的定义,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生物药物发展过程,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生物制药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2、基本要求:了解生物药物发展过程;了解生物药物的原料来源;了解生物药物研究新进展;理解生物药物的特性与分类;掌握生物药物的定义。

3、重点:生物药物、生物制药的内涵;生物药物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4、难点:生物药物的特性、生物药物的制备。

第二章生物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2)1、教学内容:生物药物质量评价,生物药物的质量标准,生物药物的科学管理,生物药物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基因药物质量控制,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理论课教案一、课程简介《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药物的课程,主要介绍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包括重组DNA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前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

2. 了解生物技术制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生物技术制药概述1. 生物技术制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生物技术制药的优势和挑战3. 生物技术制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二章:重组DNA技术1. 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原理2. 重组DNA技术的操作步骤3. 重组DNA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第三章:细胞培养技术1. 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2. 细胞培养的技术方法3. 细胞培养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第四章:蛋白质工程1. 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和方法2. 蛋白质工程在制药领域的应用3. 蛋白质工程的发展趋势第五章:生物技术制药实例分析1. 胰岛素的生产和应用2. 干扰素的生产和应用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分析实例。

2. 互动: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

六、第四章:蛋白质工程(续)1.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对特定药物蛋白的结构进行改造,提高其稳定性和活性。

案例分析:如何通过蛋白质工程设计新药。

2. 蛋白质工程的技术挑战和未来趋势探讨蛋白质工程在药物开发中面临的技术难题。

预测蛋白质工程在未来药物研发中的发展方向。

七、第五章:生物技术制药实例分析(续)1. 生物技术制药的案例研究深入分析具体生物技术制药产品的研发过程。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优选.

《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优选.

3-1-7《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案及案例学习情景:酶类药物生产工艺实施说明:任务目标描述;通过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工艺中的技术要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引导),研究性学习(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注意学生主体性。

教学资源:多媒体、视屏、PPT、教材。

教学必备的技能:能根据教学方法合理的设计教学情景;使学生掌握酶类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并能逐步推演酶类药物生产步骤。

实施过程:(一)任务驱动——教师提出任务要求酶类药物生产过程和原理。

注重经典工艺设计思想,教师提出任务要求,教师下达任务书,提出问题,比如: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流程,这些流程对生产有何影响等。

(二)自发讨论式教学——师生互动学生通过资讯、计划获得决策(学生查阅资料、写出计划、最后决策),同时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获得指导,师生之间互相讨论,电脑设计等内容中的一些概念有层次的提出,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思考和讨论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动手实施——学生实际操作任务实施:在抉择基础上,学生实施工作任务,并进行验证。

准备:由学生自主设计酶类药物生产流程,并对其中工艺进行描述和解释。

(教师指导)操作:根据设计,生产酶类药物,并对其活性,纯度进行验证。

(教师指导)在此教学活动中,倡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即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完成相关准备、教师随时指导,学生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师生互动总结理论知识点,进行工作任务评价,进一步巩固任务课题目标。

学生:完成生产工艺原理分析与实践报告。

附:教学方案、任务评价标准教学方案自助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自检实践结果,为保证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指导。

(四)教学总结——师生互动任务评价、总结:小组互评、总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课件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章-课件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9
尿液 尿激酶、激肽释放酶、集落刺激因子,表皮生长 因子,绒膜促性激素(HCG),HMG
胆汁 胆酸、胆红素; 蛇毒 纤溶酶,如蝮蛇抗栓酶等。
蝮 蛇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0
(三)海洋生物(halobios) (1)海藻
(2)腔肠动物
多肽或毒素
用于冠心病\脑血栓治疗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与干燥
本章要求 (1)熟悉生物材料的来源 (2)掌握制备生物药物的主要途径或方法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1
第1节 生物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
一、生物材料的来源
(1)天然来源(natural source) 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 (2)非天然来源 (artificial source) 工程菌或工程细胞 转基因动物、植物、克隆动物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海胆毒素 河豚毒素
13
国际市场上,河豚 毒素结晶每克已经 高达17万美元
目前已可人工合成
河豚毒素(TTX) 强烈的神经毒素(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类)
临床用途: 1) 治疗癌症: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 2) 镇痛 :癌症疼痛、术后疼痛、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剂量3μg 可以作为成瘾性镇痛药吗啡和杜冷丁的良好替代品 3)止喘、镇痉、止痒 ,抗菌
适用产品:不耐热的生物药物,如酶、核酸、血液制品、免疫
制剂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7
实验室真空干燥设备
100m2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第2章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
28

生物制药工艺学预处理学习PPT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预处理学习PPT教案

二、动物材料的预处理
绞肉机绞 匀浆和组织捣碎
三、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
(一)、杂蛋白质的去除 1、加入凝聚剂
凝聚作用(coagulation)是指在某些电解质作用下,使胶体粒子的扩散双电层的排斥电 位降低,破坏了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而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P117页)
电荷密度
_ _
+
_ _+
_ _+
化学试剂处理 应 用 化 学 试 剂 溶 解 细 需选择合适的试剂,减小对活性物质的破坏,
胞 或 抽 提 某 些 细 胞 组 可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学 酶解法 法
用 酶 反 应 分 解 破 坏 细 反应条件温和,但成本较高,一般仅适用于小 胞壁上特殊的化学键 规模应用
制成丙酮粉 丙酮迅速脱水,破坏蛋 迅速脱水,可减少蛋白质变性,促进某些结合 白质与脂质结合的键 酶释放
用使细胞破碎
样品破碎
干燥法
物 理 冻融法 法
干 燥 后 的 菌 体 细 胞 膜 较剧烈,易引起蛋白质或其他组分变性 渗透性变化,自溶
胞 内 冰 晶 引 起 细 胞 膨 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需反复冻融,仅
胀破裂
适于在实验室中使用
渗透压冲击法 渗透压突然变化,使细 较温和,但破碎作用较弱,常与酶法合用 胞快速膨胀破裂
常用的凝聚剂 有 : Al 2( SO4)3·1 8H 2O、A lCl 3·6 H 2O、 F eCl3、Z n SO4、 M g CO3等 。
2、加入絮凝剂
絮凝剂是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壳聚糖、海藻酸钠、明胶 及酰胺类衍生物、聚苯乙烯类衍生物和聚丙烯酸类等。
絮凝剂具有长链线状的结构,易溶于水,其分子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 在长的链上含有相当多的活性功能团。

生物制药工艺学 案例教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 案例教学

生物制药工艺学案例教学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生物制药工艺学里超级有趣的案例教学。

一、什么是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案例教学呢?想象一下,生物制药工艺学就像是一个超级神秘又充满高科技的魔法世界。

那些复杂的理论、繁多的技术,就像一堆魔法咒语和魔法工具,让人眼花缭乱。

这时候,案例教学就像是一个魔法导游,带着我们走进一个个真实的魔法故事里。

比如说,有个制药公司想要生产一种治疗癌症的新型生物药。

这个案例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从最开始发现这个药物的靶点(就像是电影里的大反派,找到它才能打败疾病这个大恶魔),到研究用什么生物工程的手段来生产这个药,比如是用基因工程改造细胞来生产,还是从天然生物里提取后再加工。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像细胞培养的时候,就跟照顾娇嫩的小婴儿一样,温度、营养物质、酸碱度一点点不对,细胞就“闹脾气”,不好好生产药物了。

通过这个案例,那些原本枯燥的细胞培养条件、生物反应器的操作原理等知识,就像电影里生动的情节一样,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了。

二、案例教学的好处。

1. 趣味大增。

普通的教学就像是对着菜谱背菜名,干巴巴的。

而案例教学就像是亲自下厨做菜,还能尝尝味道。

再拿刚才癌症药物的例子来说,从科学家们最初的灵光一闪,到在实验室里各种失败又重新尝试,就像看一部悬疑大片。

我们会好奇,他们到底能不能成功做出这个药呢?这种好奇心会让我们对整个生物制药工艺的流程充满兴趣,学习起来也就更带劲了。

2. 知识记忆深刻。

当我们把知识放在一个具体的案例里时,就像是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了项链。

就说药物的纯化工艺吧。

如果单纯地背诵那些纯化的方法,什么层析法、超滤法之类的,可能过几天就忘了。

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具体的制药案例里,我们知道在生产那种癌症药物的时候,因为药物分子的大小和性质特殊,所以先用了层析法去掉大部分杂质,然后再用超滤法进一步精制。

这样,我们就把这些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了,记忆也就更加牢固了。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制药工艺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课时教案。

药学生物制药学教案设计

药学生物制药学教案设计
质量控制方法
色谱法、电泳法、质谱法等
质量控制流程
原料控制、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
04 细胞工程制药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及应用
A
细胞培养基本概念
介绍细胞培养的定义、原理及在生物制药领域 的重要性。
细胞培养类型
详细阐述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系和 细胞株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培养方法。
B
C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探讨培养基的组成、类型选择及细胞培养过 程中的温度、pH、渗透压等关键条件。
胰岛素的生产
介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胰 岛素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
干扰素的生产
阐述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干扰素 的工艺流程、细胞株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等 。
06 酶工程制药技术
酶工程原理及方法
酶工程基本原理
阐述酶的结构、功能和催化机制,以及酶的特异性、高效性和可调节性。
酶工程方法
05 发酵工程制药技术
发酵工程原理及方法
发酵工程基本原理
阐述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能量代谢等 基本原理。
发酵工程方法
介绍发酵工程中的菌种选育、培养基配制、发酵 过程控制等关键方法。
发酵设备与技术
概述发酵工程中所涉及的发酵设备类型、工作原 理及操作技术。
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应用
生物药物生产
02
03
药物代谢研究
利用酶工程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过程,研究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 物,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酶工程药物生产实例
青霉素的生产
通过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催化青霉素G水解生成6-氨基青霉烷酸(6-APA),再经过化 学转化得到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
紫杉醇的生产

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国药科大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国药科大学教案

生物制药工艺学中国药科大学教案中国药科大学教案 (第一章首页 )理论100% 课程名称生物制药工艺学总学分(时) 5修课必本科《生物制药吴梧桐教学教材名称 2006年二版生物工程工艺学》主编对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目的1、掌握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点。

2、熟悉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3、了解生物药物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第一节生物药物与生物制药工艺学 0.5学时第二节生物药物的特性、分类与用途 1学时第三节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0.5学时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一、21世纪的热门生物技术1( 生物组合化学2( 药物基因组学3( 药物蛋白质组学4( 蛋白质工程5( 基因治疗与基因疫苗6( 糖基化工程7( 先导物高通量筛选与药物合理设计(rational drug design)8( 核酶、抗体酶9( 药物生物信息学10(功能抗体与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人技术二、蛋白质工程与蛋白质的分子设计三、蛋白组学四、转基因动物制药教学参考书1.吴梧桐主编《生物制药工艺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熊宗贵主编《生物技术制药》,高等教授出版社, 1999.3(褚志义主编《生物合成药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4(马清钧主编《生物技术药物》,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吴梧桐主编《现代生化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陈代杰主编《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本章内容的重点1、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点。

2、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和用途。

本章内容的难点1、生物药物的性质和特点。

2、现代生物药物的分类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增加具体操作的录像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理解。

复习思考题1、简述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和任务2、生物药物有哪几类,DNA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3、生物药物发展过程有哪几个阶段,简述生物药物的发展方向。

4、生物药物有哪些作用特点,5、 DNA重组药物主要有哪几类,举例说明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物药物概述定义: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药物。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1、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2、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生物制药的重点研究方向:应用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各类新型药物;应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业。

生物药物的特点与要求—特点:在化学构成上十分接近于体内的正常生理物质,容易为机体吸收利用;在药理上具有更高的生化机制合理性和特异治疗有效性;在医疗上具有药理活性高、针对性强、毒性低、副作用小、疗效可靠;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稳定,对各种理化因素敏感,生物活性易受影响。

必须有严格的制造管理要求(GMP)质量管理要求;对制品的有效期、贮存条件、使用方法必须做出明确规定;对有效成分应拟定其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对制品的均一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有严格要求。

生物药物制备的不同阶段:第一代:利用生物材料加工制成的含有某些天然活性物质与混合成分的粗制剂。

第二代:根据生物化学和免疫学原理,应用近代生化分离纯化技术从生物体制取的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特异生化成分。

第三代: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以及通过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制造的具有比天然物质更高活性的类似物或与天然品结构不同的全新的药理活性成分。

二、现代生物药物分5大类:天然生化药物(氨基酸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微生物药物(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基因工程药物;基因药物;生物制品(详见书本)细胞生长因子与组织制剂:细胞生长因子,是在体内对动物细胞的生长有调节作用,并在靶细胞上具有特异受体的一类物质,为多肽或蛋白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等。

组织制剂,指将动植物组织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符合药品标准并具有一定疗效的制剂。

这类制剂未经纯化,有效成分不完全清楚。

如缩宫素制剂、骨肽注射液、脑活素等。

2、抗生素:详见第三章3、生物制品:详见11章预防用制品(1)疫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或螺旋体制成的,如乙肝疫苗。

(2)菌苗:由细菌制成的,如卡介苗。

(3)类毒素:由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而保留其抗原性的,如白喉类毒素。

治疗用制品(1)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非特异性治疗用制品,如白蛋白。

诊断用制品,主要指免疫诊断用品,如结核菌素及多种诊断用单克隆抗体。

4、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干扰素类,如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

细胞因子白介素类(白介素-2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TNF- α受体)。

造血系统生长因子类,促进造血系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如粒细胞集落促进因子(G-CS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生长因子类,用于促进细胞生长、组织再生和创伤治疗。

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

重组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如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绒毛膜粗性腺激素(HCG)等。

心血管病治疗剂和酶制剂,用于心血管病和抗肿瘤治疗。

如尿激酶、SOD等。

重组疫苗和单抗制品,如乙肝基因疫苗、流感疫苗、肿瘤疫苗等。

5、基因药物:详见12章以基因物质(DNA 和R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

反应药物是指以人工合成的10-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和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病毒的作用。

如ISIS公司开发的HCMV(ISIS 2922)可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的视网膜炎是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进入市场的反义药物。

生物药物的用途:作为治疗药物、作为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用作其他生物医药用品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还包括对五种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大肠杆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称之为人类的五种“模式生物”生物新技术1、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脏器综合利用、血液综合利用、人尿综合利用、扩大开发新资源,如海洋生物、昆虫、毒蛇和低等生物的开发利用2、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医药产品:生物技术药物进入蛋白质工程药物时代;治疗性抗体发展迅猛;哺乳动物细胞表达产物迅速增加;RNA干涉(RNAi):RNA interference、基因治疗剂3、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寻找新药4、应用化学方法和蛋白工程技术创制新结构药物:化学合成法生产简单天然活性物质,或经结构改造使其形成新化合物;修饰或改造编码目的蛋白的DNA序列,结合基因克隆技术获取人工蛋白质类药物。

5、中西结合创制新型生物药物生物制药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是一门从事各种生物药物的研究、生产和制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包括生化制药工艺、微生物制药工艺、生物技术制药工艺、生物制品制造与相关的生物医药产品的生产工艺。

任务:1、生物药物的来源及其原料药物生产的主要途径和工艺过程;2、生物药物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制造原理和生产方法;3、各类生物药物的结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和质量控制。

第二章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基础生物材料的来源:动物脏器,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物,海洋生物,植物,微生物,开发生物新资源1.动、植物、微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与代谢产物是生产生物药物的生物资源;2. 动植物细胞培养与微生物发酵技术是获得生物制药原料的重要途径;3. 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酶工程技术是开发生物制药资源的新途径;主要来源是猪、牛、羊和家禽、鱼类等的脏器,包括胰脏、脑、胃粘膜、肝脏、脾脏、小肠、脑垂体和心脏等。

血液、分泌物和其他代谢物:•以血液为原料可生产多种药物,如凝血酶、血红蛋白、SOD、干扰素等。

•其他,如尿液、胆汁、蛇毒、蜂毒也是重要的生物材料。

海洋生物:海藻、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包括螺、蚌类和乌贼等,已从其中提取出一些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菌、降血脂、止血、平喘作用的多糖、多肽、毒素等)、鱼类(鱼肝油)植物:1.生物碱,是生物体中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它们有类似碱的性质,能和酸结合成盐。

如麻黄碱、吗啡。

2.强心甙,是一类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具有强心生理活性的成分,它们的分子中都有一个C17位被不饱和内酯环所取代的甾体母核。

如洋地黄毒甙。

3.黄酮,系两个芳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大多数具有颜色,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甙。

银杏中含银杏素、异银杏素、白果素等都是黄酮类,它们具有解痉、降压、扩张冠状血管等药理作用。

4.皂甙,是一类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们的水溶液振摇时能产生大量持久的蜂窝状泡沫,与肥皂相似,故名皂甙。

它们有减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以乳化油脂,用做去垢剂。

人参中含皂甙总量约4%。

5.挥发油,是具香味和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的易流动的油状液体。

它们多数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解表、发汗、驱风、镇痛、杀虫、抗菌。

薄荷、茴香、樟木、桂皮都含有挥发油。

6.树脂,常与挥发油、树胶、有机酸等混合存在,与挥发油共存的称油树脂,与树胶共存的称胶树脂,与芳香族有酸共存的称香树脂。

药用的如松香、乳香、没药、安息香等7.鞣质,又称丹宁,鞣酸,是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分子较大的复杂多元酚类化合物,可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于水的沉淀,故能与生兽皮结合而形成致密、柔顺、不易腐败又难以透水的皮革,所以称为鞣质。

茶叶、柿子中含有丰富的鞣质。

鞣质可用于解毒、抗菌、治疗烧伤(使创面收敛、干燥、结痂)。

另外,尚含有氨基酸、蛋白质、酶、激素、糖类、脂类、维生素等生化成分。

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酵母菌生物资源的选择与保存:1. 选择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无污染;来源丰富,易得;价格低廉、杂质含量少,分离纯化。

2.保存方法:冷冻法;有机溶剂脱水法;防腐剂保鲜法。

生物活性物质的存在特点:复杂性:不同生物含有不同种类的活性物质。

•同种生物,由于细胞的类型、年龄、分化程度的不同都会改变活性物质的组成。

如:胸腺激素只能从幼龄动物中提取;HCG只能从孕妇尿中提取。

特点:• 1.生物活性物质在生物体材料中含量较低、杂质含量很高。

• 2.生物材料中的生化组成数量大,种类多,目的物与杂质的理化性质接近,分离纯化困难。

生物材料的提取:提取分固-液提取(浸渍和浸煮)和液-液提取(萃取)。

培养液:平衡盐溶液:维持渗透压,控制酸碱平衡;天然培养基:血浆、血清、鸡胚浸出液;合成培养液;人工无血清培养基提取方法的选择:原则:针对生物材料和目的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与提取条件。

活性物质的保护措施:1. 采用缓冲系统 2. 添加保护剂 3. 抑制水解酶的作用 4. 其他避免紫外光、强烈搅拌、过酸、过碱或高温提取方法:1、用酸、碱、盐水溶液提取2、用表面活性剂提取3、有机溶液提取(固-液提取、液-液萃取) 4、双水相萃取5、超临界萃取表面活性剂提取:表面活性剂分子兼有亲水与疏水基团,在分布于水-油界面时有分散、乳化和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中性与非离子型。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用强,但易引起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变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变性作用小,适合于用水、盐系统无法提取的蛋白质或酶的提取。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可以破坏核酸与蛋白质的离子键合,对核酸酶又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核酸的提取。

有机溶液提取原则:相似相溶原理常用的有机溶剂:极性溶剂如甲醇、乙醇、丙酮、丁醇;非极性溶剂如乙醚、氯仿、苯。

影响因素:1、目的物在两相的分配比(分配系数K );2、有机溶剂的用量;3、K 增大,提取效率增大;4、K 值较小时,可以适当增加有机溶剂的用量, 采用多次提取。

溶剂的选择:(1)具有较高选择性,即K 值较大。

(2)萃取后,溶质与溶剂容易分离与回收。

(3)两种溶剂的密度相差较大,以减少乳化作用。

(4)溶剂需无毒,不易燃烧,价廉。

萃取操作包括3个步骤:混合—分离—提取及回收。

单级萃取流程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多级错流萃取流程:由几个萃取器串联所组成,料液经第一级萃取后,分离成两个相;萃余相依次流入下一个萃取器,再加入新鲜的萃取剂继续萃取;萃取相则分别由各级排出,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再进入回收器回收溶剂,回收得到的溶剂仍可用作萃取剂使用。

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超临界流体具有与液体同样的凝集力,溶解力。

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比气体大得多,与液体较为接近,因此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很高的萃取速度。

随着温度和压力的连续变化,超临界流体对物质的萃取具有选择性。

萃取后易分离,其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是通常液体的近百倍。

超临界流体的粘度大大低于液体的粘度,有利于物质的扩散,节能效果明显。

分为萃取阶段和分离阶段。

生物活性物质的浓缩:浓缩是从低浓度的溶液除去水或溶剂,使之变为高浓度的溶液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