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考察
新农村建设情况报告
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
为扎实推进我市农业农村“三增一创”工程,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按照市委安排,9月中下旬,我们组织各县区委、政府分管领导、农工部长,以及部分乡镇负责同志赴浙江省安吉县考察学习,听取和调研了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现场参观了安吉县递铺镇横山坞村、皈山乡洛四房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特点---村美、民富、人和
安吉地处浙北山区,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镇5乡1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8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36万。2009年生产总值155亿元,财政收入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436元。2008年初,安吉县正式实施以“村村美丽、处处和谐、家家创业、人人幸福”为核心主题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其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美”:
第一:自然美。安吉地域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资源和一流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达到73%和75%,被称之为气净、水净、土净、音净的“四净”之土。他们以生态为背景,建设山水村、田园村、文化村和古村,形成了高山、奇树、天湖、竹海、瀑布、龙潭、溶洞等奇景,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可憩可游、宜商宜居。连绵不绝的竹海,漫山遍野的树林,清澈的溪流,古朴的民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全县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第二:富足美。安吉被誉为“中国竹乡”和“中国白茶之乡”。他们依托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实现了家家创业,逐渐形成了著名的“中国椅业之乡”和“中国竹地板之都”。同时,积极发展现代乡村特色工业,培育了30个工业经济强村和一批高规格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块状集结的乡村工业集群。实行休闲产业化组团竞争,建成500多家集吃、住、游、购、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家乐”。农民富足,生活水平不比城里人差。我们考察的递铺镇横山坞村,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41元,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皈山乡洛四房村2009年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321元。
第三:和谐美。自2001年开始,安吉就率先在浙江开展了以改路、改厕、改水、改房、改线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五改一化”工程,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中心村和1000多个自然村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走在浙江前列。全县15个乡镇都建成了垃圾中转站,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里统一处理的收运网络,并设计建设了生态湿地处理、生物膜处理等各种类型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全县90%以上的集镇和120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同时,县上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和无缝化的社保机制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率先建成一批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农村低保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农村处处和谐。
做法---规划、整治、管理
做法一:高起点规划。为了描绘“中国美丽乡村”蓝图,安吉县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把每户农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在县级层面,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城控规覆盖率达到95%;在乡镇层面,编制了所有乡镇总体规划和部分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开展了城市设计与小城镇风貌定位研究;在村级层面,编制了所有行政村的村庄规划。在此基础上,特别编制了生态县、乡、村生态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方案,县乡村三级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村镇建设规划体系。
做法二:高标准整治。安吉坚持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在全县深入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两双”工程,从点到线再到面梯度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一是注重抓点。2006年以前因地制宜推进一般村、自然村环境整治,集中培育若干个精品村庄,形成一批典型示范点。二是分区成线。2006年以后逐步分层推开、集聚规模效应,将重点转向“两路”(04、11省道沿线)、“两景区”(天荒坪大竹海景区、环灵峰山景区)、“两乡镇”(西南部生态环境较好的乡镇),形成一批村庄环境整治景观带和精品集群。三是“三沿”整治。2007年全面开展沿路、沿线、沿(景)区整治,集中解决工业污染、违章建筑、生话垃圾等突出问题;在山区、半心区和平原地区开展“五整治一提高”工程试点,把村庄环境整治外延拓展到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领域。
做法三:高品牌创建。安吉县坚持把示范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在示范类属上,全县已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市全面小康示范村44个,市县级生态村108个,累计命名精品村60个,重点村29个,特色村2个;在示范区域上,示范村创建涉及到全县绝大部分乡镇,呈现山区、半山区和平原梯队分布的良好态势;在示范特色上,注重品牌村建设,注重特色文化挖掘,注重新区建设与老村庄改造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发展和清洁能源利用。
做法四:高水平管理。制定了加强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大部分完成整治任务的村都建立了日常保洁、绿化养护、动态督查和违规问责等办法,做到建设一个、巩固一个。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考核监督体系,由相关部门统一考核。实行财政以奖代补的激励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1.2亿元对“中国美丽乡村”创建考核评定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以及乡镇分别奖励,切实调动了各级积极性。
启示---实际、创新、聚力
启示二:整体联动是合力。努力把部门相关资源整合集聚到“两双”工程实施上,凝聚最大化的推进合力,是安吉县的一个重要做法。他们把“两双”工程与生态村创建、乡村康庄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绿化示范村创建、农田整理及宅基地复垦等工作相结合,加大“跑部进厅”的力度,主动争取上级部门在资金、项目、政策、信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实现了村庄环境整治“规划一张图、条块一盘棋”。因此,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整体联动,才能形成工作合力。
启示三:创新机制是动力。安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筹资办法,除突出政府主导投入外,积极探索村企合建、市场运作、民间参与、以奖代补、出资投劳并举等模式,以有效缓解资金制约压力,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应。同时,他们创新管理思路,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动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有效破解了长效管理难题;创新运作模式,实行项目申报核准制,突出投入重点,保证整治实效,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给新农村建设工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启示四:创造品牌是引力。安吉县突出“中国美丽乡村”品牌,以此引领和推动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篇二:关于赴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考察情况的报告
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部署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为了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切实抓好我县工作,近期,县委、县政府安排有关人员,赴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旬邑县进行了学习考察,形成了一些认识和体会。根据县委领导的批示要求,现将这个考察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参考。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8月17日至19日,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继萍同志带队,县委农工部等6个部门负责人,城关镇等5个乡镇长、东兴村等6个村党支部书记共20人组成的考察组,对旬邑县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先后参观了旬邑县土桥镇东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