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929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异同
马哲--带着疑问走进两次经济危机
带着疑问走进两次经济危机--记1929年与2008年经济危机的异同摘要: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社会话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世界先后发生了数十起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比较典型或颇具代表性的金融危机主要有三次:1929-1933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且仍在进行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其中1929年和当今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产生原因、表现特点、演变阶段、影响程度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关键字:1929,2008,经济危机,异同1929~1933年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危机首先在实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包括加拿大、日本以及西欧各国甚至还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资本主义农业危机与工业危机交织激荡,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农业生产严重衰退。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相继废止了金本位制,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由于商品严重滞销,市场问题变得异常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激烈。
1933年危机逐渐结束。
1。
两次危机概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主要发展路径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
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是有组织的工业化生产,聚集的庞大生产能力使垄断资本家聚集了巨额金融财富,却未使工厂内的工人(无产)阶级获得收入的实际增长。
其矛盾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那个金本位的时代,金融资产向垄断资本的聚集导致无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日益下降,而少数资本家的消费已经饱和。
生产能力的扩张与消费能力的低下的矛盾在那个时代不可调和。
2、垄断资本获得巨额资本后,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将金融资产用于扩大在生产的投资,短期内造成经济虚假的繁荣,却也造成了社会生产力的再次扩张。
3、当垄断资本扩大在生产的投资的收益日渐衰退,他们将金融资产投向了股市,在经济繁荣的表象下,股市一飞冲天。
银行的介入,使垄断资本利用金融杠杆将股市的台的更高。
但当股市下跌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4、美国经济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前的扩张是向全世界输出生产力,导致全球金融资本向美国输入。
但对其他地区的无产阶级却是很致命的。
欧洲的工业化在二战前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可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却是下降的,美国的廉价工业产品充斥世界。
使其他地区的无产阶级又爱又恨。
欧洲产业工人的。
浅谈1929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异同
浅谈1929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异同内容提要:以下主要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历史背景、成因、影响、解决对策等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次贷危机信贷扩张一、历史背景(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1、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作者:中国银监会课题组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08期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
始于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金融史中的两次巨大灾难。
本文重点从金融监管视角对两次危机发生前夕的金融体系特征、危机演变机制、危机产生原因和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显示,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积聚到一定程度,并超出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风险管理与监管能力。
在市场失灵时,金融监管应该担当起责任,及时予以纠正。
一、两次危机前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和脆弱性比较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因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时移而法未易,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之间的失衡,最终引发严重危机。
与20世纪初期相比,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前,全球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和风险特征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因素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移而法未易,导致金融体系风险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之间的失衡,最终引发严重危机。
(一)发起分销模式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近30年美国的金融创新持续发展,尤其是资产证券化市场迅速增长,发起分销模式盛行。
本次危机爆发前,美国金融体系与大萧条时期已存在巨大差异。
1929年,美国存款类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56.9%,保险和养老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30.3%,其他金融机构资产占全部金融中介的12.8%;而2007年二季度末,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比已不到四分之一,金融体系内的大量资产由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持有。
发起分销模式将银行资产进行证券化后销售给投资者,从而转移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在此模式下,市场参与者众多、交易链条和风险链条拉长、委托代理关系复杂,存在较大的风险漠视和激励失当问题,而监管部门却因为迷信市场自律而忽视风险监管,导致风险积聚。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
1929年、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异同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
1997年和2008年两次的金融危机都是由货币引起的。
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
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
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
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
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
1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
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
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
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是国际对冲基金(主要是索罗斯控制的量子基金)有意操控,意在谋利的行为。
97年以前的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基础还是比较健康的,只是由于庞大的外来资金超出和扰乱了各国的经济调控能力,才导致危机的发生。
影响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不同:97年的危机来势虽然凶猛,但当国际资金获利了结后,恢复是比较快的,波及面并未大幅扩散。
但2008年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是国际性金融危机,而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元泛滥,推升了全球资产泡沫,信心崩溃后的必然结果。
而08年的危机源于美国多年来推行的货币债务化导致的超前消费、过渡消费,超出了经济承受能力,看似繁荣的美国经济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
而08年的危机罪魁祸首是美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没有尽到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各国丧失了对美元的信心,美元信心的重建或是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
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住房市场和债劵及其衍生工具市场,因此关键看住房市场能否恢复。
1929年经济危机PK2008年金融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PK2008年金融危机班级:植保10-1 姓名:李容学号:20100427摘要: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空前的大危机。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
两次危机有着许多的异同。
关键词:1929 经济危机 2008 金融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正文: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的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1932年,美国的钢铁工业仅以12%的生产能力运转;到1933年,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暴跌近一半,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现代经济是世界性的,美国的危机给资本主义各国带来巨大冲击.大危机迅速猛烈地从财政扩展到工农业,从美国扩展到世界.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世界贸易额缩减近三分之二,失业工人达三千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
二、2008年经济危机2008年,一场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在全球爆发,华尔街的五大投行雷曼和贝尔斯登、花旗相续倒下,高盛和摩根被迫转为传统银行。
两次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总结
1930年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异同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从危机苗头发生、问题累计到危机确认,特别是到贝尔斯登、美林证券、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对外宣布数以百亿美元的次贷危机损失,花了半年多的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1930年和2008年发生了两次比较典型的金融危机,下面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两次金融危机的异同。
一.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背景分析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大概的原因可以归为:资本家无节制的盲目生产,产品相对过剩;过度的贫富分化,需不足;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带来过度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疯狂的股票投机,金融市场不稳定;以及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基于以上所述原因,我们又可以总结出1930年美国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下:①根本原因: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性的矛盾的恶性发展。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了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尤其是在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
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爆发。
②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供需出现矛盾。
人们所能认识到的只是它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
表面上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太多,市场需求有限,产品过剩,出现滞销。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徐肖冰(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摘 要: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近百年来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两次危机。
本文通过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危机爆发过程、对经济的影响、所处的货币环境及相应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制度性缺陷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这一观点。
关键词:大萧条;金融危机;货币制度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11)04-0008-04收稿日期:2011-4-17作者简介:徐肖冰,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 济学。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它对经济思想以及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人们总是不禁要将它与大萧条相对比,因为它们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危害。
那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分析,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对比虽然人们一般将1929年10月的纽约股市大崩盘作为大萧条的开始,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下滑。
1928年,美联储出于对当时股市上投机行为的担心而在7月通过提高贴现率、减持政府债券等手段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很快就影响到了实体经济,随着10月24日股市崩溃之后,美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开始迅速下滑:经季节调整的工业产出在1929年8月至10月仅下降了1.8%,但从10月至12月却大幅下降了9.8%,之后的一年间则又下降了23.9%。
此后,1930年10月、1931年3月以及1933年1月的三次银行业危机导致大批银行破产或被兼并清算,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还导致了原有信贷关系的破裂,从而提高了银行作为信贷中介的成本。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
专业姓名:m 学号:1929、2008年经济危机之比较摘要华尔街,这个世界金融的心脏,它的每一次搏动都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它既是财富又是经济危机的代名词。
1929、2008年经济危机皆与此不无瓜葛。
下面将以两次经济危机之异同为探讨要点,从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等主要角度简要分析。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体会到金融因素在时代上的延续与变迁,以更好的把握经济运行规律,指导金融活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原因特点措施影响罗斯福新政一、两次经济危机之异1、从原因上讲,有不同处,一是后者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欧美等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欧洲大部分国家选择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大量外移,呈现了服务业虚高的产业空心化现象[1].而服务业本身是不会产生价值的,而且制造业的大量外移也造成了劳动力吸收率的降低,产生了大量劳动力的剩余,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而在二十世纪出,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
另一方面,能源、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后者的显著因素,中东地区政治动荡,气候恶化、生产成本提高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提高了物价,有是一重要不稳定因素。
2、从特点上来讲,两者的影响范围是不同的。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为数众多的没有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殖民地没有直接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继1929年全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后,2008年,全球经济将面临世界性经济危机,其规模与危害则是史无前例。
随着生产力和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更加深入,正是这种特殊的关系,为经济危机的蔓延开辟了坦途与温床。
就连以中国为首的号称“金砖五国”新兴经济体也难以全身而退。
3、从措施上来讲,后者时期,各国在处理措施上更加注重国际间对话与合作。
在初期,普见关税贸易壁垒与摩擦,倾销与反倾销,货币贬值。
各国纷纷进入孤立的自救,其中最著名也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就是罗斯福新政。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给予我国的启示一、概览1. 金融危机定义与重要性作为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出现严重危机,导致金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
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往往具有跨国、跨市场的特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必然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消费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金融危机还会破坏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金融危机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深入理解和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预防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提供有益的启示。
2. 上世纪末两次金融危机的背景与概述上世纪末,世界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分别是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两次危机不仅给当时的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9年的大萧条,其背景在于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繁荣。
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
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限制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开始大量采用分期付款和赊购制度。
这种制度的盛行使得金融市场异常繁荣,但企业的实际资金状况却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异常繁荣更像是一个巨大的泡沫,而非真实的经济增长。
当这个泡沫最终破裂时,股市的崩溃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银行破产、信贷紧缩、生产下降和失业率飙升,整个社会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
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背景则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失控密切相关。
在21世纪初,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推出了零首付贷款政策,这使得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
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历史案例和教训
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历史案例和教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历史案例和教训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已成为经济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些危机和衰退不仅对个体和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历史案例为例,探讨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并总结出宝贵的教训。
1. 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盘,导致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被称为“大萧条”。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如何引发实体经济的崩溃。
股市的崩盘造成了企业的破产,大规模的失业和经济衰退。
这个历史案例告诉我们,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以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2.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系统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
这一次危机表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并呼吁对金融市场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监测。
此外,全球金融危机还揭示了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缺乏透明度的问题。
为了防止未来的金融危机,相关当局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透明度。
3.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东南亚的多个国家。
这场危机揭示了亚洲金融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如财务不透明、外债累积等。
亚洲国家通过采取紧缩政策、改革金融体系等措施渡过了危机,但也给他们留下了不可忽视的教训。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国家应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并加强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
4.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带来了重大冲击。
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和财政困境等问题出现,经济陷入衰退。
这次危机教会了我们的国家和地区在应对类似疫情时需要更好的准备。
此外,通过数字化和技术的创新,可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历史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第一次经济危机背景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导致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由于股市崩盘,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裁员,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股市崩盘
经济衰退
第一次经济危机表现
由于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防范经济保护主义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维护全球经济开放和合作。
06
结论
两次经济危机的起源
研究发现在两次危机中,经济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如过度负债、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等是主要原因。
不同点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由于生产过剩、供需失衡、股市投机、贫富差距过大等因素所致。
第二次经济危机
由于房地产泡沫、信贷过度、金融衍生品风险、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所致。
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各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实行关税保护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一些国家遭受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研究两次危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需要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未来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分析。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读后感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往往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比两次全球大危机——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其异同,并分享个人的读后感。
一、两次全球大危机的背景及原因1.1929年大萧条:1929年大萧条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其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过剩、贫富差距扩大、银行信贷政策过于宽松、股市投机行为严重等。
在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金融机构过度依赖衍生品、房地产泡沫、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1929年大萧条相比,此次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二、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1.相同点:(1)都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全球。
(2)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均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3)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均出现严重衰退,失业率上升。
(4)都促使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2.不同点:(1)危机的传播速度: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2)危机的应对措施:1929年大萧条时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迅速采取联合救市措施,避免了经济进一步恶化。
(3)危机的持续时间:1929年大萧条持续了近10年,而2008年金融危机在短期内得到了缓解。
三、读后感通过对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危害。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危机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因此,防范和化解经济危机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任务。
同时,两次危机的应对措施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政府需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预防金融风险,也是避免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的经济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历史上的经济金融危机及其启示经济金融危机是影响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事件。
经济金融危机往往在短时间内导致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大幅增加,政府收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降低,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
本文将对历史上的几次经济金融危机进行梳理,以期从中寻找出相应的启示。
一、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一次大规模经济衰退。
贸易和工业生产都停滞不前,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
这起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许多人过度投资股票的炒作,导致股票市场泡沫破裂。
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采取货币政策,推出新的经济政策等,但是仍然使经济衰退了10年,并导致了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次经济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启示。
一是要避免过度投资,避免资本市场过度炒作和资产泡沫。
二是政府应该及早采取措施来缓解危机,并通过适当的货币和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引起全球关注的经济事件,波及了亚洲多个国家。
这次危机的根源是亚洲国家依赖于外来投资和贷款,其本身的经济体系也较为脆弱。
此外,污染度高,民主发展滞后也导致危机的加剧。
这次危机应该给予我们以下几个启示。
第一,应该加强国内经济发展,减少对外来投资和贷款的依赖。
其次,应该坚持金融市场的自由和透明度,加强金融监管,以降低危机的风险。
第三,改善环境和加大对民主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
三、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中心。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投机和贪婪导致风险高涨,最终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崩溃。
此次危机也引起了全球的财政和经济智囊团的高度关注。
美国和各国政府在这次危机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如国债的大幅增加,中央银行的大规模干预等,才有可能化险为夷,重返通货膨胀。
这个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思考金融体系和政策应对这些危机的方法。
据马克思政治经济论浅谈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经济危机的异同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浅谈1929年与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内容摘要: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
美国08年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大规模的危机。
两次危机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危机发生的状况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二者必存相通之处,它们都是美国经济自由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关键词:1929 2008 经济危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相同点不同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论》中就已经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从制度上来看,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会是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
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来,经济危机始终在周期性的发生,从未真正地被根除。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少数大资本家凭借占有的生产资料不断的攫取社会财富,导致生产资料和资本越来越向他们手中集中。
与此同时,广大无产阶级虽然获得的财富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却相对地更加贫穷,相对应的消费能力也没有实质性的增长。
这样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大量商品无法被消费掉,出现相对的生产过剩现象,也就是经济危机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的社会化使各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紧密,要求资源在它们之间的分配或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的运动却受私人利益支配和市场竞争调节。
这样就产生了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经济的无组织性的矛盾,经济发展中的正常比例关系经常遭到破坏。
这是产生危机的重要条件。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1929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
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金融经济次贷危机实体经济前言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
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
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
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
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4]。
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1 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5]。
金融危机历史上的重要金融事件回顾
金融危机历史上的重要金融事件回顾金融危机是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会给国家和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金融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金融体系的面貌,也给人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股市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
这场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失业的激增。
这场危机教会了人们关于经济周期、信用泡沫和金融监管的重要教训。
此次大萧条也促使政府制定一系列新政策,如《金融业务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和《美国证券交易法》,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危机。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波及到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尼和韩国等。
此次危机的起因是这些国家的货币和金融体系过于脆弱,过度依赖外资,而外资的流出使他们陷入困境。
这次危机引发了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改革,加强了对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监管和审慎性管理。
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被认为是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起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波及到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市场。
此次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这次危机迫使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如实施临时性担保计划、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强化金融市场监管等。
四、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2020年,全球爆发了新冠疫情,这场危机不仅给全球卫生系统带来极大挑战,也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
股市崩盘和经济衰退的威胁导致许多国家实施了封锁措施,以减缓病毒传播。
这场危机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崩溃,许多公司破产或面临倒闭。
全球各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来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
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常态,虽然它们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短期的痛苦,但在历史长河中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训。
通过了解金融危机事件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并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经济危机比较(川农11级环规3班)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比较作者:hhl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2011级环规3班学号:摘要:2008的经济危机与1929年的经济危机相比,产生的直接原因均为银行信贷扩张过度,但信贷对象不同。
1929年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而2008年经济危机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另外,两次危机的全球应对措施也不一样,1929年经济危机时各国以邻为壑,而面对2008年经济危机各国加强了合作。
关键词:经济危机;信贷扩张;虚拟经济;应对措施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先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从而导致经济危机。
一、两次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相同点:银行信贷扩张过度;不同点:信贷对象不同1、1929年经济危机主要缘于生产信贷扩张过度,消费能力不足引起企业信用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
而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
这一时期,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社会财富高度集中。
生产率增长了55%。
工人工资却只上升了2%,而占总人口1/5的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1。
2、2008年经济危机主要缘于消费信贷扩张过度,偿付能力不足引起消费者信用破产到2007年年利率降低为-1.7%。
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以“两房”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即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1929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异同内容提要:以下主要从两次金融危机的历史背景、成因、影响、解决对策等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次贷危机信贷扩张一、历史背景(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成因的比较分析(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1、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
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
虚拟资本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
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虚拟经济,它通过虚拟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
虚拟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
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
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
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二)两次危机成因的相通之处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虚拟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虚拟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
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殖。
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
而在虚拟经济中则表现为虚拟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虚拟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
通过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可以认识到: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
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的泡沫经济。
(三)影响比较分析1、1929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最终导致经济危机1929年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生产过剩引发的危机,是实体经济过热的结果。
根据美国1920年到1939年美国制造业指数的阶段变化分析,从1920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了10年,年均增速超过6%。
就工业技术而言,当时美国石油和钢铁工业已经得到长足发展,而新兴技术引发的汽车、电气和飞机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投资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庞大,1915年用于新设备和新工厂的投资约为6亿美元,而到了1918年,这一数字已到25亿美元,增长率超过300%,新工厂的建设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整个宏观经济形成生产———消费相互强化的循环机制,同时也形成了过热状态。
1923-1929年秋天,美国每年的生产率增幅达4%,但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购买力明显不足,进而引发了生产过剩。
这次经济萧条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集中表现为1929年10月发生的令人极度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
由此导致大批商业银行破产和大批企业倒闭。
美国金融公司不得不收回它在国外的短期贷款,导致维也纳最大最有声誉的银行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布丧失清偿能力,从而在欧洲大陆引起恐慌,使这次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德、英、法、日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而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陷入了几乎“全部毁灭”的危险境地,其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的严重性、深刻性是空前的。
2、2008年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当前金融危机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
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
首先,这次危机的能量释放更多是在金融领域中蔓延。
由于全球的信用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度金融创新导致的连续不断的金融虚拟化,金融投机活动导致大量资金在债市、股市、汇市、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之间循环流动、自我膨胀、并成为“有机整体”。
而一旦这个“有机整体”出现问题,如短期内流动性扩张停止,那么金融危机就不期而至。
危机必然在金融领域蔓延、释放,首先摧毁的就是这个“有机整体”,而不是以往金融危机中看到的首先是摧毁银行信用。
其次,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并不迅速。
其中一个原因是美国作为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较低,企业本身的流动性比较好。
甚至,不仅不会因为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导致资金问题影响再生产,而且作为上市公司还对本身的股价有维护职责,不久前微软宣布投入400亿美元、惠普宣布投入80亿美元回购本公司股票就可说明这一点。
(四)解决措施比较分析1、1929年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美国措施失当,各国以邻为壑1929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初期,股市出现大跌,一些银行出现倒闭本属平常,还在可控范围内。
但美联储未及时干预、及时制止银行倒闭以恢复公众的信心,而是默许了银行的倒闭。
于是出现连锁反应,一系列银行挤兑风潮导致各家银行人人自身难保,终于酿成金融系统崩溃。
另外,危机发生后,各国统治者采取了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
1933年6月,66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国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各国不能采取合作方式解决危机,造成危机进一步迅速蔓延并恶化。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后,对外纷纷开始采取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的手段,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
在资源战日益激化的情况下,资源缺乏和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日、意结成同盟,与资源雄厚或控制殖民地资源的英、美、法进行争夺,经济矛盾的激化最终导致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对抗。
2、2008年金融危机的全球应对:美国应对得当,各国加强合作此次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汲取了1929年金融危机应对错误的教训,迅速制定了很多反危机措施,以避免金融市场崩盘和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
2008年9月,美国财政部实施7000亿美元救援计划,美联储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并将向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同年10月,美联储再投八千亿美元刺激消费,同时动用5400亿美元收购共同基金资产;2009年1月,美众议院通过819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三月美联储又推出购买1.2万亿美元债券计划。
除了全力自救外,美国还联手各大经济体,采取全球行动,如召开G7集团会议、G20集团会议等等,力图使金融危机的冲击力降到最低限度。
在美国的呼吁和带动下,2009年,英国政府将为超过5000亿英镑的银行问题资产提供保险的计划,英国央行将实施总规模750亿英镑资产收购。
德国政府2008年底也出台经济振兴新方案,计划以两年内增加负债120亿欧元为代价,通过贷款和行业性减税等措施,促进500亿欧元的投资。
从而确保约100万人的就业岗位。
日本则推出向本国民众发放现金以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经济复苏计划,现金发放方案总额2万亿日元(约合204亿美元)。
2009年俄罗斯政府也将斥资1.5万亿卢布(1美元约合35卢布),用于落实本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
因此,虽然目前各方普遍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面临衰退风险,但各国共同采取积极合作的政策,在相当程度上可起到防止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作用。
参考文献:[1] 张景宇:《拯救美联储》[2]童展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救助措施及评论》[3] 王宇:《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非常措施》[4]中国财政部:《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决算表》[5]王勇:《加强我国金融危机管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