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修订稿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修订稿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贯彻这一理念需要我们教学中认真落实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学什么”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落实学生“乐学、爱学”的问题;方法与过程目标是落实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原来“两基”教学目标改为“四基”目标即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

四基整体的理解就好比做一项工作,基本知识就是要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工具,基本技能是怎样应用基本知识这个工具进行工作,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应用基本知识这个工具进行工作时的思维,基本活动经验就是在完成工作的整个过程当中获得经验、方法和技巧。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这是各种形态课程教学都必须把握的。

把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是新课改的一个创新性标志。

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序的基本依据。

因此,树立新课程理念,必须认识理解三维目标,进行多元互动教学,必须掌握三维目标。

认识并掌握三维目标,表现在:要弄清每个维度的内涵、层次结构及其水平要求;要弄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弄清三维目标是怎样通过互动整合达成素质的。

1、三维目标的内涵、层次结构及水平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学科课程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一门课程,通过一定阶段过程,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能力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

要达到何种规格,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概括了“知识与技能”的本质特征。

一般来说,结果性目标的结构可以由学懂、学会、会学三个台阶目标组成。

学懂,是第一个台阶目标。

其基本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要能理解,新知中某些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转化成为基本技能。

学懂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代名词,学懂了,应该说就具有了基础性学习能力。

学会,是第二个台阶目标。

其基本要求是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学科或生活或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形成一定结构,使技能合成为能力。

学会,应该包括以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等。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对新课改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新课改三维目标概述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这三个目标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构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

三、知识与能力目标3.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新课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知识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3.2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新课改强调教育过程的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新课改三维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

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

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

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

有效的研究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学生对研究的爱好、研究动机、自信心,意志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宽度。

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进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换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

教室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蜜意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绪的砰发。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

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

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

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

知识与能力,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程标准是制定和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目标和要求。

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和情感态度维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一、知识维度:知识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知识内容。

它包括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等。

知识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2.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学科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和创新。

4.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具备学习和探究学科的能力。

二、能力维度:能力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和技能。

它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和创造的能力等。

能力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

4.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

三、情感态度维度:情感态度维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发展的情感和态度。

它包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习惯、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情感态度维度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面对学习的挑战。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能够主动寻找和利用学习资源。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培养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涵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什么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集中表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表达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表达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所采取实施的〝过程与方法〞,对于〝知识与技能〞结果性目标的逐步整合与达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与优化作用。

在当前普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尤为看重知识与技能,对于过程与方法尚有一定的认识与实践,而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极为忽视。

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地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教师仍然感觉课时不够用,要想在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

为了给学生一个探索的过程,以前一句话就能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给学生让出三五分钟来,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一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

面对如此现实的问题,教师的担忧是合理的。

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和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下面将从三维目标的不同层面进行具体阐述。

首先,知识维度。

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能力维度。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等能力。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通过探究学习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素养维度。

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道德素养、审美素养、健康素养等。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这一维度上,学生需要具备自尊、自信、自立、自爱的人格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生活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通过全面深入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因此,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的课程标准正在不断推进和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个体全面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体力、美育、劳动等多个方面。

在智力方面,新的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体力方面,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育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够欣赏和创作各种艺术形式。

在劳动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全面展现自己的潜力,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

其次,终身学习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被要求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成长。

新的标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应用等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有用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的迅速更新,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

最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要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并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通过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可以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新的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旨在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

这些目标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有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根据新的标准,借助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使其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发展,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有何影响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一个区别是更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而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目标,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教师有必要在备课中精心钻研,力求保证三维目标的统一和整合。

要正确定位三维教学目标,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眼: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位三维目标通常情况下,每一框题都有对应的、落实的具体内容标准条目。

新的课程标准的操作性较强。

其中“内容目标”既反映特定知识的要求(知识目标),注重思想政治观点的把握,更强调明确的价值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明确、判断、比较、评述等行为动词,在规定学生学习行为表现的同时,包涵了能力上的要求。

二、以所学知识为基础定位三维目标所学知识包括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和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的确立只有做到二者有效兼顾,才能促使学习者以积极的态度为动力,认真学习,积极进行知识建构,积极反思,学生才能得到提升。

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定位三维目标每节课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任何学科的教学也都将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是基础。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是保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是最高目标,也才会促进学生学生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时,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

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

”例如:“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个框题。

本框题落实的课程标准是1.4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珍视集体的团结。

能力:能够辩证地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知识: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有何影响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一个区别是更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而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知识与技能:指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是每门课程教学中预设的要现实的结果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懂 : 水平要求:了解、理解、巩固转化。

2.学会:水平要求:模拟运用、独立运用、灵活运用。

3.会学:水平要求:优化选择、自我评价、认识品质。

过程与方法周期动程结构:学中做-----做中学----- 反思调控(1)学中做:基本程序方法:尝试学习----群体学习----独立作业
(2)做中学:基本程序方法:独立作业-----实践活动-----测评矫正。

(3)反思调控:基本程序方法:测评矫正----- 体验交流-----领悟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态度行为与习惯。

又称之为体验性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反应:顺从反应——主动反应——满足反应
2.体验价值:反思、接受某价值——体味、偏爱某价值——信奉、
追求某价值
3.领悟品格:价值概念化——价值综合化—价值性格化。

体验性目标的实施误区:
(1).笼统泛化,缺乏层递性
(2)体验对象与程序不明确
(3)浅尝辄止,缺乏体悟概括。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是“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水平目标。

“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水平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水平”教学的基本依据。

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水平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准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水平”的要求。

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水平,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

“总目标”第五条是相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局部。

“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表达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三维目标的陈述方式: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局部。

课程目标的描绘应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下面列举目标描绘的一些行为动词供大家参考。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迈向了新的阶段。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个维度的目标。

这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养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与传统课程标准的重要区别之一。

其次,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外语能力、科学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做出创新性的贡献。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科整合和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体现。

最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旨在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的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关键,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保障。

只有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数学三维目标怎么说的

新课标数学三维目标怎么说的

新课标数学三维目标怎么说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

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完整体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而基本技能则包括计算、推理、证明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和技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参与和体验,以及通过探索、发现、实践等方式来获得数学知识和
技能。

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
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积极的学习
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探究等
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数学情感,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三维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考虑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多样化
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有人称作“三个维度”。

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重要理论。

所谓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对于知识目标,新旧变化不大,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各节课都有具体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有一个新的要求,叫做学“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以前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

这一理论在现实教学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我们的教改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但改革的力度还不大,只不过是在各环节上小修小补,使其变得更合理些。

对应着这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巩固教材,形成记忆;运用教材,形成技能技巧。

”这一学习理论中,我认为最
大的缺点是: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

当然“教材”作为基本的学习资源固然重要,但也不该忽视其他学习资源。

有些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理论中要求不单重视教材资源,同时也要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网络媒体,学生等教育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媒体可以进行个别化教育,能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利用“学生”这个学习资源,能更好的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语言交际能力。

这是新课标中重视这些学习资源的出发点。

在新课标的学习中,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得出这样一个教学模式,自认为优于五大教学环节,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即: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景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评价——信息反馈。

这一教学过程比之五大环节有如下一些优点:1、突出学习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学习环境的作用。

2、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自主学习。

3、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素质地提高。

4、突出了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教师间思想、情感地沟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施新课标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思想目标或者说是德育目标。

在新课标中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这一目标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地确立目的是:
1、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2、让学生更清楚学习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3、学习的知识是有价值的,对自己终身受益。

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就是要落实“以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为本”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今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就是说,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们不仅会发现和产生更多问题,但也会通过解决问题逐渐让我们的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