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
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如何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读了《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颇深,这位美国老师共设计了七个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积极参与,受益匪浅。
老师的点拨句句在理,角度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一节课的得到的道理也许成为学生一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做人要守时,要诚实守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我们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人生路上我们需要朋友,需要各式各样的朋友;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容易,难的是爱别人的孩子;即便是所有人都不爱你,我们也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为自己喝彩,告诉自己我是最棒的。
记得上学的时候,我听到的语文课永远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作者简介,索然无味。
如果现在的语文课都能上成《灰姑娘的故事》一课,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出现一派新气象。
自从我校开展“自主学习”以来,我的历史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积极讨论与发言,取得很好的效果;我还通过教案、学案认真落实历史知识,提高学生能力。
但我知道掌握知识不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
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相对比较侧重后两个目标,“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并结合国情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而且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鼓励同学们多收集有关材料,进行再认识,多角度客观地去评价,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落实“灰姑娘的故事”一节课的教学理念与启示,提高我的历史教学水平。
第二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
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三维”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大板块。
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就是学生该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培养的能力。
技能是在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技巧、能力。
而知识与技能又是在情感、态度的动力支持下形成的产物。
学生的知识越丰富,对于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欲望就越高,从而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就越多。
知识包括学科知识、意会知识、信息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技能分为基本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自我认知技能,是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才能,它是由知识经过实践和训练转化而成的。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外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常说“这个人知识丰富,懂得多!”,“这个人本事大!”,都是“这个人”知识和技能外显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载体。
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
有效的研究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学生对研究的爱好、研究动机、自信心,意志等都将直接影响着知识的获取结果。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开发,影响到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与宽度。
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落实进程与方法的前提。
过程和方法,实质就是智力和能力。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人与人交换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
教室上没有生气,很大的程度都是教师的语言枯燥所引起的。
风趣幽默的语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武器;抑扬顿挫的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剑;快慢适度的语调能使学生听得轻松,学的快乐;饱含蜜意的语言会引起学生情绪的砰发。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1、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
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2、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3、注重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
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
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
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
简答题在教学中怎样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原创版】目录1.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概述2.如何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3.如何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4.总结正文【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概述】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包括科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证明等科学探究过程;科学精神则包括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和科学道德。
这三维目标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科学教育的完整体系。
【如何把握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1.确保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
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科知识体系,保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正确的、系统的,同时关注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科学精神。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自身的科学精神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如何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1.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设计。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3.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
4.加强教学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方法运用和精神风貌进行全面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三维目标的落实。
【总结】把握和落实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学三维目标怎么写
教学三维目标怎么写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便引导学生学习并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
对于三维目标的写作,主要是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以下是一个700字的例子:
教学三维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有关三维空间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理解目标:学生将能够理解三维空间的特点和性质,如平行性、垂直性、共面性等,并能够进行推理和证明。
3. 应用目标: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体积、表面积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方位和导航。
二、情感目标
1. 兴趣培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三维空间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进行深入学习的动力。
2. 自信建立:通过多次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学生解决
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认可。
3. 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行为目标
1. 知识获取:学生将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和网络资源等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三维空间的知识。
2. 技能培养:学生将能够通过练习和实践掌握有关三维空间的基本技能,如图形的绘制、图形的展开等。
3. 问题解决: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计算图形的表面积来选择最佳包装材料等。
综上所述,本教学的三维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
通过实现这些目标,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有关三维空间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水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要将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要以“知识与水平”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要想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好双基,培养水平1.集体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初中思品课程的目标对教材实行分析,同时还要根据学情对教材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实行调整,对教学内容实行整合,课后获取反馈的信息,即时地实行教学评价以期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些实施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的备课模式。
备课组教师共同探讨业务,共享资源,促动了思维大碰撞,形成教学的共同特色,最有效的莫如集体备课了。
2.课前预习。
优秀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然后做同步练习卷,找出重难点,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讲解,学生的自学水平得到发展,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有效学习。
3、“双基”的落实知识的传授是课堂学习的生命线,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就是语言水平的培养。
如果没有落实双基,如何谈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山东的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他们的口号是:向45分钟要实效,保证“双基”落到实处。
4、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探究过程,还是一个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过程。
学习过程的知识探究不但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与步骤,以及使用已获得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政治教学中可让学生就与教材里的相关理论、政策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实行探讨,或设置几个活动,让学生根据所设置的活动使用已学过的知识实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使用知识的水平;教师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开口,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水平也才会逐步提升。
教学的三维目标
教学的三维目标
1. 第一个三维目标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便在课堂上学习新概
念以及更深入的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系思维,面向问题的思维,以及专业的网络技术。
为此,课程应设有充足的时间来培养
学生的理论水平,并设计有利于学习的适当任务,以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概念。
2. 第二个三维目标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展良好的沟通、写作和表达能力,以及发挥团队领导力。
在课堂上,学生要培养明确的写作技巧,了解正确的表达规范,掌
握不同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与人高效沟通的技巧。
系统适当的设置惯例性任务,如交流,讨论,表达,以及提出新的想法,更有利于学生发挥优势,进行有效沟通。
3. 第三个三维目标是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处理问题和现象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
理解实际中复杂的信息和形式。
为此,教学应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及推理能力,即要求学
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逻辑性的推理,能够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正确的解决方案。
此外,学生需要练习分析和综合多种资源信息,以便获得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河口街道中心小学祝子广新的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三年多了,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实现了逐步融合,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务实地落实好“三维目标”,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及体会。
一、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
因此,教师在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都应从三个维度来设立,教学目标必须有新的达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者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盲目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三个维度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简单地在知识、技能上加感情,实际上在每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的倾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学习兴趣自觉化,在课堂教学中建构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的内容时,它的教学目标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确立: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的含义,并会运用小数的性质将小数化简或把一个数改为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讨论、比较、辨析、概括等活动,使学生能从多维度理解小数的性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二江村小景苏教版复习巩固第八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明有勤俭的美德,对自己向来要求严格,为人深居简出。
B、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更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学习要勤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最好尽快向老师不耻下问。
D、“金钟”奖音乐颁奖晚会盛况空前,人们兴高采烈地欣赏精彩的节目。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教师从事的是平凡却又伟大的坚守工作,传播文明,开启民智,使乡村教育薪火相传。
B、治理雾霾,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契而不舍地向前走。
C、日本右翼分子的行径,不仅给中日关系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也直接损害日本国民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李娜成功的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与难以想像的付出。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______和______是《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咱们过了江,世界就是咱们的了,咱们一共要过来五万人,那几个南兵有什么可怕的?______②打不得!打不得!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______③就连刽子手的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
______④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
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词语。
①积攒______②反感______③已而______④有顷______【解析】:第6题【问答题】本文《江村小景》主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阅读全文《江村小景》,说一说本文主要的矛盾冲突及其转换变化的特点。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把每一个学生当有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看待,尤其关注弱势群体是中职德育教师的主要任务。
三维目标课堂教学是余文森教授的最有价值理论新创。
在教学生过程中我努力学习借鉴,让自己的课堂体现三维目标,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课堂教学的整合,突出新时期学科特色。
三维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其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主线;通过过程与方法穿针引线让学生愉快学习、投入学习,让课堂师生关系民主化,让方法加情绪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有效的三维目标整合落实了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增强学习独立性。
三维目标教学原则结合余文森教授的理论和中职教学的特点我认为中职德育课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有以下几个原则:从中职学生特点出发,坚持“三贴近”原则每位中职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他们希望得到尊重、关心、牵挂,所以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力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育人为本,突出德育课的思想引导作用,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原则中职德育课主要是通过系列教材学习必修(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选修心理健康、礼仪等)培养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让他们独立思考过程方法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评价标准,但不唯一,我书读得不好,但又自信。
尤其是德育老师培养“后进生”比“优等生”更有价值,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努力做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
坚持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三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具体地体现了三维目标:以知识学习抓手,以能力培养伟导向,以养成教育为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交织观念反映在主题内容的组织之中将三者有机结合,通过课堂内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辩析是非,参与实践的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观念。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三个层面上呈现:认知、情感和行为。
1. 认知目标: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理解概念。
在认知目标层面上,教师需明确传递知识的内容和目标。
教学内容应有逻辑性、系统性,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正确的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展示等互动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 情感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递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和学习对他们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同理心,使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主动与他人合作。
通过课堂活动的设置和表扬鼓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行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行为目标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秩序的管理、任务的布置和评价等方式,规范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礼仪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认知目标为情感和行为目标提供了知识和思维基础,情感目标促使学生在认知目标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行为目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在三个目标层面上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维度教学目标
三维度教学目标
三维度教学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维度是KAPO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1.知识与技能:这是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部分,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强调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以及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塑造。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等情感品质。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等品质。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设计三维度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的三维目标
课堂的三维目标课堂的三维目标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也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地方。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明确课堂的三维目标,即设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使课堂教学更加全面有效。
首先,知识目标是课堂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学科核心概念。
通过设定知识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在设置知识目标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学习环节的知识目标。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讲解、例题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能力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学生需要掌握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比如观察、思考、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设定能力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设置能力目标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最后,情感目标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
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目标。
通过设定情感目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感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在设置情感目标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平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理解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他人、关心社会。
综上所述,课堂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是教学中必须要设定的重要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这些目标,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更加全面有效。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层次划分三维目标是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那么,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各自的内涵又是什么呢?1、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
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什么,哪些些问题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只需简单理解。
在教学环节中始终要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数学思想;要重视数学课程中针对运算、推理、处理数据等较严密的思维技能和对图表理解力、计算机或计算器等常用工具的基本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学习、交往式学习等)。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
“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
过程与方法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发现的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展的过程,我们更多地要让学生掌握过程,不一定要统一的结果。
比如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从数学的学科背景和社会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数学探究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独立自己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生情感和学习态度,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也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情感,不知不觉地将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课堂中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课堂中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不只是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而是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三维目标作为一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境界,可用一句话概括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即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我认为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三维目标:第一,制定具体可行的课堂三维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时,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
比如在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这节课,重点难点都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那如何通过孟德尔实验,让学生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内容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这就需要老师针对孟德尔实验和减数分裂等知识点来合理设计问题。
通过学生预习、分组讨论,把这些问题消化吸收,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
第二,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
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讲基因突变时,通过镰刀型细胞贫血这个病例,联系以前学习的DNA复制、转录、翻译等知识,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能一步步得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的真正原因,得出基因突变的本质。
第三,把三维目标的落实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放在学生人格的完善上。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每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有所收获,就有能力培养提高的过程,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讲生物的进化过程中,从海生到陆生,经历了环境的变迁,经历过大自然的淘汰,但是那些原始生物仍然能够繁衍下来,说明它们的适应能力是很强大的。
此时,我会向学生强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中间会遇到许多挫折,但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一定会变得坚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不懈努力营造使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够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学数学。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下面我分三个层次来谈谈个人认识:一、该如何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控科学知识”的教学,笔者指出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认知、认知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要充实;②认知材料的挑选就是必须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③感知阶段的诱导是要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④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要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⑤教学辅助手段的采用,必须特别注意有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辨认出和认知新知的本质。
2.“抽象化、归纳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要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概括总结新知的过程中要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内容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化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又将已认知的抽象概念抽象化的心智来往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要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要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要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以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促进作用,以及全员参予的竞争质量与程度。
⑤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与发展的整体关怀。
而传统的教学过程则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也称为“三维”。
它在新课程标准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理解的重要理论。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至于知识目标,新旧之间几乎没有变化。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每门课都有特定的知识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习“有用的知识”。
关于能力目标,我们并不陌生,很久以前,重点抓了“双基”教学,后来的教学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发展学生能力”来进行。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明确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5种基本能力,即:计算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所说的方法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
在新课标提出之前,我们常把“教法”作为研究重点,较少关心“学法”。
新课标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要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巴班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演变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过去的教学过程是“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总结新知识-布置作业”,即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
这一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仍起着主导作用。
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改革力度不够。
只是对各个环节进行小修和补充,使其更加合理。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情感与态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它们的关系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情感与态度是认知的根本;过程与方法是认知的枝干;知识与技能是认知的花果;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实效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
它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必须的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
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能在探索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反之,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又反作用于情感与态度。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我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联系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情境。
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一直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
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学习者。
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过分地依赖教材,要看到每课的教育价值,注重个人的思考和体验,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根据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
比如,在教学“8的认识”时,可以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和整理。
如创设“闯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在问题被一一解决的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在使用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时,不但要赋予它一定的情境,而且要根据学生认识8的需要,丰富其内容,使学生能从听觉、视觉上感受8,初步建立数感。
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学习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学生很可能对要学的新知识已有所了解。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先为学生提供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再帮助学生将已经存在于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系统的信息进行整理和深化,最终上升发展成为数学知识。
在教学“8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0-7各数,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而且对8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因此,在引出课题之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们一定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8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介绍给大家?”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都希望表现自己。
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组织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既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一、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要想教好一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课程感兴趣。
第一,可以把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变成相应的故事(案例),通过教师对故事生动形象的描述,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提出相应的问题,由学生感悟,从而把握教材中的知识。
第二,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把课堂活起来,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进行“绿叶对根的情意”教学时,就让学生通过上网来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我国的服饰文化等,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好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根深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
第三,将时政新闻刻录成光盘,运用多媒体演示把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进行“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时,就把事先刻录好的“两会新闻”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感悟,亲近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学生探究、讨论,他们知道了亲近社会,首先就是要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风云变幻,关注社会的潮起潮落,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
第四,我们还可以用歌曲(音乐)将课堂活起来。
二、运用多种手段实现直观教学,把课堂活起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学生根本不会对你的教学感兴趣。
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就要运用直观教学把课堂活起来。
第一,运用数字实现教学直观,把课堂活起来。
(教学论文 )我在进行“辉煌岁月壮丽画卷”教学时,就让学生计算2009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2003年进行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快速上升、经济实力由弱到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结论。
第二,运用网络实现直观教学,把课堂活起来。
在进行有关祖国统一的`教学时,就让学生通过上网来了解祖国统一进程的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三维目标
新课程实施期间,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近日,我们将这些问题归类,专门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华博士。
如何看待教师的困惑
记: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很大的空间,但一到实践当中,相当部分教师感到茫然和困惑,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教了,作为课程专家、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者,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教师可从哪方面去尝试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
刘:我觉得还是应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
每次课程改革,总是基于一个国际的背景,基于我们的现状,基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基于我们的期望,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改善的方面。
对于已经习惯了在原来那种框架下按部就班工作的老师来说,过去的常规被打破,不知道如何去做,感到困惑和茫然,这很正常,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情。
为什么这么说呢?新课程给教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或者说教师要对教学肩负起责任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没有这一步,教师永远只能被别人牵着走,有了这一步,教师才有可能独立思考: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新课程的挑战,到底应该怎样教?
那么,教师如何尽快摆脱困惑呢?我以为,可以采取如下策略,第一,独立思考;第二,把你的问题、困惑贡献出来,与同行交流、探讨,到底应该怎么办;第三,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野,寻找解决的办法;最后,回到课堂。
这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教育研究的最前线。
尝试着蹲下身子,与你的学生一起平等对话、交流、思索和协商。
这本身就是新课程的一部分。
只有当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能认真反思自己,能独立思考,能将自己的困惑与体会和同伴分享、交流。
只有当每一位教师能够与学生平等对话,那么,我们才真正是在走进新课程。
郭:新课程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自我发展的契机——打破了日常生活的熟视无睹,理所当然,“每天不就这样的吗?备课、上课、改作业”。
好多教师在这种简单的重复中有了一种害怕心理:由于没有挑战,“教课教到最后,我们的水平变得和我们的学生差不多”。
有的教师长年累月,就在一两个年级循环,重复固定的教学模式,隐入一个非常狭隘的发展空间。
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机械的重复,促使教师对已经做过的和将要做的进行积极的思考。
刘:这次改革不是以更换相对静态的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为目标,而是立足于关注不断变化的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始终面对着挑战。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广大实验教师必将和数百位新课程研制人员一样,充分感受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课堂实现方式
记:由于“过程和方法”或“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知识和技能”更不可测量,加上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前两者,结果,课堂教学仍然主要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进行。
到底该如何看待新课程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刘: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意,作为课程目标,确确实实都应该关注这三个方面。
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
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
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越到一个人的素质的核心部分,是越难量化的,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我们个人的感受,都是如此。
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
正因为如此,它和人们的现实利益,或者现实需要出现了一定的剪刀差。
现实中,种种选拔机制、用人机制,尤其是在东方文化方面,崇尚书本,崇尚学历,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一个人能力的高低,自然就变成了简单的用知识和技能这种外显指标去测量,去评价。
香港中文大学一位教授面对内地一位校长的提问:“中考、高考不改革,课程改革寸步难行!”曾提出:“难道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测量,我们就可以不给予关注吗?”的确,我们教育工作者之所以成为教育者,就应更多地关注人的更本质的东西。
这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实践层面还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不好把握的问题。
以前,我们一种流行的做法是“堂堂清,周周清”,一节课结束,马上做一个教学质量的测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该学的东西。
这件事情非常值得思考。
每节课能清的、能测的,多是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
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
因此,这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
这正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正是挑战教师的地方。
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舆论界应该深入反思的问题。
记:可能正因为不可量化,所以在实验方式上也显得比较难把握。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课堂必用多媒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有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或者在某个教学环节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或者专门留出一个环节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郭: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
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
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且有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
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刘:在研究层面,我们可以把它拆开,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的,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
不是一节课分成三大环节,分别完成三个目标。
比如,“帮助残疾人”,不是靠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而是让学生坐在轮椅上,或者把眼睛蒙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不再会嘲笑残疾人,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郭:这有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完全可以通过讲授来实现的。
实际并非如此,它需要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的。
课程功能变化了,相应的实施方法也应该变化。
刘:对,越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能通过讲授来达到的。
这里谈到接受学习。
我们说,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不要接受学习,两者不是对立的。
如果这节课我就是以让学生获得某个知识为目标,那么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比如“+”怎么写,告诉学生就行了。
越是知识、技能的东西,越是可能通过讲授获得。
为什么新课程要倡导变革学习方式,就是因为课程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新的课程目标又不能通过讲授实现,而是需要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记:那么,是不是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或者说接受学习就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呢?
刘:也不是。
事实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读课文,或者组织学生参观、看电影,其中都有情感体验,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在里面。
但是,这个行为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无意识的,有的教师可能意识到了,而有的教师可能就单纯地理解教学就是教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是以牺牲学生的创造性、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为代价的。
但是,显然未来社会的挑战更需要后者,因此我们要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予更多的关注。
比较而言,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标志的接受学习,更容易导致学习者的被动、学习过程的消极,学习结果指向知识与技能;而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这里有一个例子。
曾经有一位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圆形硬纸板、软布以及画在黑板上的圆,组织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尝试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但是,在学生分别汇报各组测量、计算出的结果时,老师为了尽快得出结果,只选择了结果在3.0~3.5之间的数据,与圆周率3.14相差较大的数据一概不要。
这看起来是件小事,但是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呢?数据是可以人为地选择的,为了某个目的可以修改客观得到的数据。
其实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教育学生尊重客观事实,认识到测量就是有误差
的,减少误差,两种办法,第一,尽可能认真,仔细;第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里主要指科学态度)是完全可以水乳交融的,而不是针对某一目标,人为添加上去一些教学环节。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堂教学课,学生亲自测量、探究、无论是心理上的自我激励,自信心的增强,还是遇到问题想办法去克服,都会得到体验。
学生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模糊,产生碰撞,思考,最后解决问题。
由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绝对是不能与其他两个目标截然分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