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模块学习要求
【学分】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学分认定的依据及认定表
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学分认定的依据学分认定的依据是学校已经开设、学生已经选修且经过考试(考核)已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模块)。
学生修习的课程(模块)达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条件是:1、学生修习时间要至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时间的4/5以上;2、学分认定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学分认定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
学分认定考试难度为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每个模块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命题和考试。
学分认定考核科目: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活动、社会实践及学校课程。
考核科目由任课教师制定考核方案并报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查后,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模块综合评价合格。
模块综合评价采用对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过程表现及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办法(1).考试科目模块综合评价成绩=学习过程表现成绩(40分)+考试成绩(60分)学习过程表现成绩(40分)=出勤分(满分10分)+课堂表现分(满分10分)+作业(满分10分)+平时测验分(满分10分)。
出勤分:迟到、早退扣0.5分/次,请假扣1分/节,旷课扣2分/节,扣完为止。
课堂表现分:优秀9-10分、良好7-9分、一般5-7分、差0-5分。
作业分:优秀9-10分、良好7-9分、一般5-7分、差0-5分。
平时测验分:平时测验平均分×10%。
出勤和作业情况由任课教师做好详细记录,经与班主任核实后,将原始表格交教导处存档保管。
考试成绩=学分认定考试卷面成绩×60%(2).考核科目模块综合评价成绩=学习过程表现成绩(60分)+考核成绩(40分)学习过程表现成绩=出勤分(20分)+课堂表现分(40分)出勤:迟到、早退扣1分/次,请假扣2分/节,旷课扣4分/节,扣完为止。
课堂表现:优秀36-40分、良好28-36分、一般20-28分、差0-20分。
课堂表现优秀:指学习认真,勤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知识检查掌握情况好。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9.25•【字号】京教基[2007]35号•【施行日期】2007.09.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会考制度改革的意见(试行)(京教基〔2007〕35号)各区县教委: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开始,本市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
为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有效实施,现就进一步改革完善北京市普通高中会考制度(以下简称高中会考)提出如下试行意见:一、指导思想高中会考改革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为指导,以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学业素养全面提高。
会考改革要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有利于高中会考与高考招生的逐步协调。
二、主要功能高中会考适合模块教学特点,从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的目标出发,强调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全面评价学生的高中学业水平。
通过高中会考改革,进一步完善会考的功能,建立和逐步完善高中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机制及教育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
(一)对高中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
高中会考作为政府监控高中教育质量的手段之一,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考试标准,达到检验高中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高中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高中会考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提高学生对学科内模块间知识整合的能力。
高中会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模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回顾和总结,整合学科内模块间的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分解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
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供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我们对2024年修订版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制定。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实验等三个部分。
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三个模块。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与自然科学等三个领域。
四、教学建议1. 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
3. 注重知识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五、评价与反馈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反馈与调整: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完善教学设施,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 增加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实践案例。
4. 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监控与评估体系,确保课程标准的落实。
七、附录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2. 课程标准修订历程3. 教学建议与案例4. 评价与反馈方法八、参考文献[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方案》[3] 《普通高中化学教学指导纲要》以上为2024年修订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我国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高中化学课程计划
北京市高中化学课程架构与进度教材版本:北京市高中化学采用统一的人教版(新课标)选用教材:人教版新课标一共8册,必修1,2、选修1,2,3,4,5,6。
北京选用必修1,2及选修1,4,5其中:必修1,2 选修1为文理科学习,选修4,5为理科学习教材及各学校教学的一般特点:重点校的教学特点:由于新教材大幅改动了教学顺序和难度配置,例如:原电池电解池学习了2遍。
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方便教学,某些重点校会加大必修1,必修2的学习难度,并且会一定程度的更改教学顺序,即:不同学校使用教材的顺序可能不同。
关于考试:1、各区的模块考试(难度:易)2、各校的月考(难度:中等,重点校难度高)3、高二春季会考(难度:易)4、高考(难度:?)高考试卷结构:(理综化学)满分100分,第I卷6~12题为化学单选题,共42分。
第II卷25~28题为化学题,共58分。
各省市新课标高考要求差异:***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选一个模块考试。
***有特殊要求的省市海南:不考“化学与生活”。
江苏:不考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增加选修模块“实验化学”。
北京、天津(理综化学):不考“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
浙江(理综化学):不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增加选修模块“实验化学”。
山东、辽宁、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湖南、山西、江西、新疆、河北、云南、内蒙古(理综化学):不考“化学与生活”。
福建、安徽、河南(理综化学):不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高一书本章节知识点重点难点上学期(必修1)(第一次月考,模块考试)第一章:物质的量(必修1)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实验: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公式的运用认识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运用各公式变化利用物质的量进行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稀释认识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运用利用物质的量进行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稀释的计算上学期(必修1)(第二次月考,模块考试,期中考试)第二章:化学反应(必修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分类,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上学期(必修1)(第三次月考,模块考试)第三章:金属(必修1)金属钠的性质铁的性质铝的性质金属性质运用钠的化合物性质铝的化合物与两性金属化合物相关计算钠的化合物性质铝的化合物与两性金属化合物相关计算钠的化合物性质铝的化合物与两性金属化合物相关计算上学期(必修1)(第四次月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第四章:非金属(必修1)硅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氯水,氯工业氯气相关(方程式,计算,运用)硫氮的化学性质(方程式,计算)硫酸,硝酸性质(与金属,非金属,盐类的反应规律)氯水氯气性质硫氮的化学性质(方程式,计算)硫酸,硝酸性质(与金属,非金属,盐类的反应规律)氯水氯气性质硫氮的化学性质(方程式,计算)硫酸,硝酸性质(与金属,非金属,盐类的反应规律)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模块考试)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必修2)周期表记忆及规律元素周期律与运用离子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极性与非极性共价键周期律的运用运用周期律进行推断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极性与非极性共价键极性与非极性分子运用周期律进行推断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极性与非极性共价键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模块考试,期中考试)第二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电池(必修2)吸热放热反应中和热测定原电池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的能量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原电池电极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原电池电极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下学期(第三次月考,模块考试)有机物基础(必修2)烷烃烯烃醇与酸甲烷性质乙烯性质乙醇乙酸烃类的燃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模块考试,期末考试)第四章:资源利用(必修2)第一章糖类油脂蛋白质(选修1)金属的冶炼糖类的分类与性质油脂的性质蛋白质的性质与鉴定金属冶炼糖类的鉴别:银镜,新制氢氧化铜油脂的皂化反应蛋白质的性质,鉴定糖类的鉴别:银镜,新制氢氧化铜油脂的皂化反应蛋白质的性质,鉴定高一课程说明: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学校的课程安排会有所变化,可能会延长某些章节所用的时间,或者是安排假期补课。
高中化学课标新要求
高中化学课标新要求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迎来了新的要求。
这些新要求不仅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和对未来社会人才需求的回应。
首先,新的高中化学课标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
这意味着学生不再仅仅是学习化学知识,更要通过化学学习,形成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能够运用证据进行推理,建立模型来认知化学现象和规律,具备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为例,学生要能从元素、原子、分子等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同时能从宏观现象推断物质的微观结构,从微观结构解释宏观现象。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不仅要知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理解反应的微观本质,即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方面,学生需要认识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而这些变化是有条件和限度的。
比如化学平衡的概念,学生要理解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并且能够建立和运用化学模型来解释化学现象和预测物质的性质。
比如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同时可以建立原子结构模型来解释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案,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尊重科学事实,具有批判思维,同时能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新材料的应用等,认识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
科目
必修学分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语文
8
0--6
0--6
数学
8
0--6
0--6
外语
6
0--8
0--6
思想政治
6
0--6
0--4
历史
4
0--6
0--4
地理
4
0--6
0--4
物理
6
0--6
0--4
化学
4
0--6
0--4
生物学
4
0--6
0--4
技术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6
0--18
信息技术
(1)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2)选择性必修: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模块2:网络基础、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3)选修: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和校本课程
通用技术
(1)必修: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选择性必修:技术与生活系列、技术与工程系列、技术与职业系列、技术与创造系列;(3)选修:传统工艺及其实践、新技术体验与探究、技术集成应用专题、现代农业技术专题和校本课程
物理
必修1/2
必修2/2
必修3/4
(1)选择性必修:在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中选择0-3个模块;(2)选修: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物理学与技术应用、近代物理学初步等3个选修模块和校本课程
化学
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主题/2
社会实践
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
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文档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标化学课程内容实施要求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新课标化学课程的相关要求,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实施化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知识体系新课标化学课程要求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前沿知识。
基础知识涵盖化学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拓展知识包括物态变化、酸碱中和、化学热力学等;前沿知识则涉及现代化学领域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逐步建立起扎实的化学知识体系。
2. 学科技能除了化学知识,新课标化学课程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技能。
这包括实验技能、观察技能和实践能力等。
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经验,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还需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读实验现象,并能够通过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综合素质培养新课标化学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化学教学,增强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开展化学实验、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生还要通过化学知识的应用,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以及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 1. 自主学习新课标化学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量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2. 多媒体教学新课标化学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资源,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使用幻灯片、实验视频、模拟实验软件等多媒体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3. 项目驱动学习新课标化学课程鼓励采用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学要求〔必修模块〕〔征求意见稿〕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根据。
针对我普通高中化学学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详细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学习要求包含知识内容与学习目的。
知识内容是“内容标准〞的详细学习内容。
学习目的包含认知性学习目的、技能性学习目的、体验性学习目的。
认知性学习目的分A、B、C、D四个层次,技能性学习目的、体验性学习目的在相应教学建议中说明。
学习目的按从低到高分程度层次界定,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详细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的:A:知道、说出、识别、描绘、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B:理解、认识、能表示、识别、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可以“综合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的:初步学习、模拟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学会、掌握、迁移、灵敏应用3.体验性学习目的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参观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开展、增强化学1化学2题内容标准知识内容认知目的教学建议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B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引导学生理解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要求学生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能说出的含义。
注意把握元素、核素、同位素概念内容教学的深广度,例如:利用同位素的丰度进展的有关计算等不作要求。
2.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B 关注学生已有的初中原子构造知识根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并能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的构造示意图。
《苯酚》教学设计汇总
《苯酚》教学设计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胡绍平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教学指导思想《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苯酚的内容编排在烃和醇之后进行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对苯酚可能与哪些试剂反应及反应类型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苯酚的结构入手,注意与醇和苯的性质比较,通过学生活动的方式探究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
2.教学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它需要老师不断探索,设计优质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
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应当是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知识背景以及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依据新课标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2.模块学习要求3.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又一种烃的衍生物,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
因苯酚的结构中也含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的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教材的这一安排以及本节内容的知识特点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成为可能。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而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
因此,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极佳。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探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苯酚中羟基和苯基性质的探讨(官能团共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二是苯基和羟基性质的相互影响的探讨(官能团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必修模块功能定位、内容构成与实施建议
技1: 实验观察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技2: 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技能;运用科学 语言和化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技能 技3: 科学探究的过程技能 技4: 高级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
对现代双基观的认识
高级思维、 问题解决技能 问题知识
科学探究过程技能
STS知识
实验操作
计算、用语 元素化合物
概念理论
过程和方法维度(三个亚维度)
热 爱 科 学
应 用 科 学
探 究 科 学
亲 近 科 学
• 开发和使用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和 CAI技术辅助的各种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 特点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 • 强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中、问 题解决活动中、生动多样的探究过程中学 习科学
听着学科学、坐着学科学 被动消极、冷漠无奈地学科学
化 学
必修 模块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选修 模块
化 学 与 生 活
化 学 与 技 术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有 机 化 学 基 础
物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实 验 化 学
必修化学模块的功能定位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为全 体学生打下共同基础的具体体现和保证。 必修化学模块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 性。 必修化学是基础性的保证,但不是基 础性的全部。
江苏版
交流与讨论 你知道吗? 活动与探究 整理与归纳
回顾与总结
科学视野 科学史话 化学前沿 历史回眸 拓展视野 化学史话
在必修1中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 内容标准的选择
内容标准首先是从金属元素和非 金属元素的角度选择元素化合物; 然后再按照元素在周期系中的代 表性选择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典型的 非金属元素氯; 进而综合考虑在周期系中的代表 性、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 生产生活与环境保护有着广泛影响的 典型元素和化合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I模块分析ppt
32
3.突出的应用:配制溶液中应用 • 对知识的应用:概念之间简单计算 • 在实际中的应用: 实例(体检指标的表示 方法)
33
说明:课标中关于实验的下列要求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 证研究方法 •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 数据,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 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将在整个高中阶段逐步完成
必修I 模块分析
1
课程标准
化学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2
模块设计:化学1、化学2内容分模块, 1、2衔接
课时:36课时/模块(共72课时)
内容要求:要求降低、知识面拓宽
3
体系的构建
实验基础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基本概念 无机化合物 过 程 与 方 法 科 学 探 究
39
课程标准: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的实验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的离 子反应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 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还原反应
40
200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胶体
标准2: 分散剂状态(液体)及 分散质粒子大小
九种分散系
溶液、浊液、胶体
胶体 (课标要求)
47
化学反应的分类
分类标准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
种类的多少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 (离子反应)
(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规范(2024年版)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规范(2024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规范(2024年版)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我国普通高中化学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以指导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
本规范旨在:-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需求。
2. 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应达到以下目标:2.1 知识与技能-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实验技能;- 了解化学在自然界、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
2.2 过程与方法- 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方法;- 培养创新意识,发展科学思维。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培养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3. 课程结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层次。
3.1 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四个模块,共计6学分。
3.2 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反应原理、化学实验技能四个模块,共计6学分。
3.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化学与环境保护等四个领域,学生可根据兴趣和需求选择,每门课程2学分。
4. 教学建议4.1 教学内容- 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结合生活实际,突出化学学科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关注学科前沿,介绍化学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4.2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方案
民勤县第三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方案2010年11月民勤县第三中学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方案为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落实《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既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需要,也体现了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体系。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通过高中化学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努力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而且要注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持续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其内容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拓展了学生选择的空间,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全体学生成为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提供机会,为部分学生未来的专业化教育打下基础,为少数对化学有极大兴趣并在化学上有强烈发展愿望的学生提供较大的学习空间。
(三)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1.1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的涵义。
1.2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仅限课标中所列常见代表物的学习,官能团概念、卤代烃、酚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2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的性质(酸性、酯化反应)及主要用途。
2.3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排布式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2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1能结合有关数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电负性、电离能的概念及变化规律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1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涵义。
反应热与焓变的涵义、盖斯定律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2.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3.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原电池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及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7.1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不要求区分同分异构体的类型,不要求书写复杂的同分异构体(限于含5个碳原子以下的烷烃分子)。
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1.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要求
本模块至少应安排以下内容作为学生分组实验:
1.第3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
2.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
3.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6.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7.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8.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3.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等)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4.1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4.2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以第3周期为例,知道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VIIA族为例,知道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1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的主要特点;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
缩聚反应概念及其化学方程式书写、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3.2能列举一些常用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并说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主题3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乙炔、苯的同系物的性质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5.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5.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及其应用等内容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5.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1.4知道苯的分子结构;了解苯的来源和物理性质;了解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取代反应)及主要用途。
1.5认识氯乙烯、硝基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1知道乙醇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金属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及主要用途。
5.2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5.3了解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5.4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6.1以甲烷、乙烯等为例,体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可通过模型课件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4.1以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可引导学生收集海洋资源及其利用方面的资料,撰写从海洋资源中提取镁、溴、碘等物质的小论文或制成ppt文稿,展示交流。
4.2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5.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1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6.能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6.1以具体实例体会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从而认识到化学反应在制造新物质方面的作用,以及新物质的合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2讨论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4.3感受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5.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金属键等其他类型的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键长、键角、键的极性、分子极性等暂不作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可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但不作为学习要求。
3.2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3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4.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1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能够举出一些清洁燃料和新型电池,体会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消去反应、缩聚反应等概念暂不做要求,将在选修模块学习。
1.2知道甲烷的分子结构;了解甲烷的来源;了解甲烷的主要性质(可燃性、取代反应等)及主要用途。
1.3知道乙烯的分子结构;了解乙烯的工业制法和物理性质;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可燃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及主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