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4、4光的折射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4、4光的折射学案设计(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经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3.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发生的现象.自主探究1.光在物质中沿直线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光如果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选填“不变”或“偏折”).2.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现象,叫光的折射.3.向一个空碗中倒水,你会观察到碗变(填“深”或“浅”).小游戏:1.碗中放入一枚硬币,调整眼睛到刚好看不见硬币的位置,另一同学向碗中缓慢倒水,当水升到一定高度时,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实验:把筷子斜放到水碗中去,请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合作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1.设疑:如果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2.使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3.总结:,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现象.二、光的折射规律1.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折射现象,先来认识几个物理量:【一面二角三线】一面:界面;二角:入射角是与的夹角,是图中的;折射角是与的夹角,是图中的;三线:AO是光线;OC是光线;NN'是,与界面垂直.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合作探究: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②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属法线.③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④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入射角减小,折射角.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改变,入射角为,折射角也为.(2)补充: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三、光的折射的应用1.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有哪些?2.阅读课本P82“折射使池水变浅”,回答下列问题:河底反射的光由斜射入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看到的是河底的像(填“实”或“虚”),像在河底的方(填“上”或“下”),所以河底变浅了.3.试回答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何向上弯折了?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2.如图所示,正确表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是( )3.岸边的渔民看到水中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形成的鱼的像;有经验的渔民知道,用鱼叉插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选填“深”或“浅”)一些的位置插去,才能插到鱼.4.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现象.5.完成如图所示的折射光路图.6.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同种均匀反射偏折2.发生偏折3.浅合作探究一、光的折射现象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二、光的折射规律1.PQ入射光线法线∠2 折射光线法线∠6 入射折射法线2.(1)①同一平面内②两侧③靠近远离④增大减小⑤不0°0°三、光的折射的应用1.水中的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2.水空气折射远离虚上3.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弯了,这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们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筷子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所以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课堂检测1.C2.A 解析: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且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3.答案:折射虚深解析:渔民叉鱼时,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深一些的位置叉去,才能叉到鱼.4.答案:(1)直线(2)反射(3)折射解析:(1)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碗的边缘部分挡住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光线进入不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到硬币,这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来自硬币的光经过平面镜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感觉光线好像是从镜子的后面射来的,这便是硬币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小明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3)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5.答案:如图所示解析:题目已经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答案图所示.6.答案:(1)BD (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油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匀变速直线运动二级推论+讲学案-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二级推论讲学案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请你回忆一下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都有哪些?2、再想一想上一节由基本公式推出来的推论一是什么?3、解题技巧:制造初速度为0(1)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0,这时可以采取“逆运算”,即末速度变初速度,加速度由负变正(2)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中间某段的物理量,这时采取做差法,即全程量-前程量加速度为a,求x2这时就可以用x2=½a(2T)2-½aT24、推论二:请你根据已学的基本公式推导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位移之比是多少?设加速度为a推导过程:结论:x1:x2:x3:x4:……=5、推论三:请你根据已学的基本公式推导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位移内相邻的时间之比是多少?设加速度为a 推导过程:结论t1:t2:t3:t4:t5……=6、推论四:请你根据所学的基本公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相邻的位移差是多少?设初速度为v0,加速为a推导过程:结论:x2-x1=请你根据上述推导过程推导一下x4-x1= ,那么x m -x n=7、推导五:请你结合所学的基本公式推导一下时间中点瞬时速度v t/2和位移中点瞬时速度v x/2与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的关系?设加速度为av x/2的推导过程:结论:v x/2=v t/2的推导过程:T T T T X1X2X3X4xx x x xt2t1t3t4t5T T T TX1X2X3X4v0vv x/2x xv0vv t/2t tT TX1X2 v0=0结论:v t/2=利用如图所示的v -t 图像分析同一运动过程中v t/2和v x/2的大小关系同步练习1、(多)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经过AB 位移中点的速度为v 3,经过AB 的中间时刻速度为v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5,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v 3=v 5B.经过AB 的中间时刻速度大小为v 4=v 1+v 22C.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v 3<v 4=v 5D.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定有v 3>v 4=v 52、(2024江苏扬州育才中学月考)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M 、N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 和3v ,M 、N 间的距离为x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经过M 、N 中点时的速度为2vB.物体经过M 、N 中点时的速度小于2vC.物体从M 到N 运动的加速度为4vx D.物体从M 到N 的运动时间为x2v3、(2024江苏镇江中学期中)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的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 ,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 ,由此可知( )A.小球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约为4dT 2B.小球经过位置3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8dT C.小球经过位置4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约为9d2TD.小球从位置1到4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9d4T4、(2024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期中)2023年国庆长假期间,各地游客朋友来到重庆,欣赏“轻轨穿楼”景观,感受山城独特魅力。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II)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II)教学目标:知道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重点: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2.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一、学生自学(一)阅读课本P10—P14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常用单位有那些?换算关系是什么?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3.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察什么?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5.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怎样读数?6.如何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7.被测物体的长度等于什么?(二)自学检测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2.1km = m,1µm= m ,1cm= m,1m= dm= cm= mm= µm= nm。
3.你的身高大约是 m合 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物理书的长度28.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m;三、活动及感悟(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P12页),并填入P12页的表中(二)师生交流归纳: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⑴使用刻度尺之前必须观察:零刻度,量程,分度值。
⑵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有零刻度线的以零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没有零刻度线的在尺上选择一个方便读数的刻度为测量起点)②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③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被测物体的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终点的值-测量起点的值课堂小结: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在哪里?是否磨损)1. 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放:刻度尺要贴近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
2.使用刻度尺时看:视线要与尺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1第七章力第1节力学案兰西三中李宏伟情境导入游泳是世界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也是极好的健身运动。
游泳时,手用“力”往后拨水,脚用“力”向后蹬水,身体就会向前行进。
那么,什么是力呢?向后拨水、向后蹬水为什么能使身体向前行进呢?学习了这一节的知识,相信你就知道了,那就让我们快快进入这一节的学习吧!目标解读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
加油站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课堂检测1.力的单位是()A.牛顿B.千克C.毫米D.秒2.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名称:《运动和力的关系》教材版本:人教版必修一学段学科:高中物理授课年级:高三《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运动和力的关系课时8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的变化,控制物体的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学习,本章只限于讨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问题。
在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应用。
本章先阐述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说明牛顿在前人,特别是在伽利略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牛一定律,明确指出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
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基本里概念:力和惯性。
本章在阐述牛顿第二定律前设置了一个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让学生初步了解牛顿第二定律有实验基础,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二定律是定量的规律,教科书在介绍了力学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后,通过用牛顿运动定律类基本问题,深化学生对定律的理解。
最后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了超重、失重问题。
学情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理解,现阶段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只限于直线运动。
在学生基本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对本单元内容要求1.2.3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1.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参与有关游乐活动等,体验失重与超重。
2.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1.2.4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结构图(牛三律、平衡问题除外)单元目标物理观念目标1:了解伽利略关于运动和力关系的认识,树立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学案(全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案第1节力学习目标:1、能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2、能准确说出力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三要素。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用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一、课前预习:1、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_____ 。
力用字母____ 表示。
2、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____。
因此,力的作用是____ 的。
3、物体由静止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发生了改变。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的____ 发生改变,也可以是物体的________ 发生改变。
二、课内探索(一)力1.力的概念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产生力的现象回答以下问题(填写)1).人拉车:对施加了力。
2).压路机压路:对施加了力3).人提水桶:对施加了力4).人推桌子:对施加了力分析归纳:①力是对的作用②产生力必须有个物体。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了:。
力能不能脱离开物体而存在?答:③施加力的物体叫,受到力的物体叫。
学生讨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牛(二)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力后什么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弹簧受拉力后会,受到压力后会。
这说明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
学生实验:实验1手推静止的小车;用手阻挡运动的小车。
实验2吹静止的乒乓球。
填写实验表格。
研究对象物体受力前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实验1 小车静止小车运动实验2 乒乓球静止课本上如图甲,在小球运动的正前方放置一个磁铁,小球运动的速度将,如图乙,将磁铁放置在侧面,小球通过的路线是,运动的方向将,综合上述现象可知,物体受力后或将发生改变,这叫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 力的三要素阅读课本第4页,利用身边的事实证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总结:把叫做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仔细阅读课本第4页“力的示意图”。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1节 行星的运动 学案
第1节行星的运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2.知道开普勒定律的内容.3.能用开普勒定律分析一些简单的行星运动问题.一、地心说与日心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2.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3.局限性: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而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不符.二、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其表达式为a3T2=k,其中a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T是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k 是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思维辨析(1)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速率是不变的.()(2)开普勒定律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3)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行星的周期越长.()(4)可近似认为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提示:(1)×(2)×(3)√(4)√基础理解(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现象是否说明太阳绕着地球运动呢?为什么?(2)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则在A、B、C、D四个位置中,速度最大的是哪个位置?行星m从A到B过程中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提示:(1)不能.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2)A减速对开普勒定律的理解问题导引(1)如图所示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及四季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地球在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四天中哪一天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大?哪一天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小?(2)如图所示是“金星凌日”的示意图,观察图中地球、金星的位置,地球和金星哪一个的公转周期更长?[要点提示](1)冬至日;夏至日.由图可知,冬至日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冬至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大,夏至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最小.(2)地球.由题图可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于金星到太阳的距离,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地球的公转周期更长一些.【核心深化】1.开普勒第一定律解决了行星的轨道问题行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如图甲所示.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乙所示,即所有轨道都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太阳.因此开普勒第一定律又叫轨道定律.2.开普勒第二定律解决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问题(1)如图所示,如果时间间隔相等,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面积S A=S B,可见离太阳越近,行星在相等时间内经过的弧长越长,即行星的速率越大.因此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面积定律.(2)近日点、远日点分别是行星距离太阳的最近点、最远点.同一行星在近日点速度最大,在远日点速度最小.3.开普勒第三定律解决了行星周期的长短问题(1)如图所示,由a3T2=k知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因此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常量k与行星无关,只与太阳有关.(2)该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的运动,其中常量k与卫星无关,只与地球有关,也就是说k值大小由中心天体决定.(2019·云南云天化期末)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二次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三次方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解析]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时,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选项A错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周期不同,运行速度大小也不同,选项B错误;火星与木星运行的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选项C 正确;火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木星与太阳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但这两个面积不相等,选项D 错误.[答案] C(1)开普勒定律是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总结,实践表明开普勒三定律也适用于其他天体的运动,如月球绕地球的运动,卫星(或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2)开普勒第二定律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区别:前者揭示的是同一行星在距太阳不同距离时的运动快慢的规律,后者揭示的是不同行星运动快慢的规律.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的理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定律只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B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的半长轴为R 1,周期为T 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的半长轴为R 2,周期为T 2,则R 31T 21=R 32T 22C .k 是一个与环绕天体无关的常量D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解析:选C.该定律除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外,也适用于行星绕恒星的运动,故A错误;公式R 3T2=k 中的k 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中心天体不同,k 值不同,地球公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月球公转的中心天体是地球,k 值是不一样的,故B 错误;k 是一个与环绕天体无关的常量,它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故C 正确;T 代表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故D 错误.开普勒定律的应用问题导引如图所示是火星冲日的年份示意图,请思考:(1)观察图中地球、火星的位置,地球和火星谁的公转周期更长?(2)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由此计算火星的公转周期还需要知道哪些数据?(3)地球、火星的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开普勒第三定律还适用吗?[要点提示](1)由题图可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火星的公转周期更长一些.(2)还需要知道地球、火星各自轨道的半长轴长度.(3)对于圆轨道,开普勒第三定律仍然适用,只是a3T2=k中的半长轴a换成圆的轨道半径r.【核心深化】1.适用范围: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既适用于做椭圆运动的天体,也适用于做圆周运动的天体.2.应用(1)知道了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或比较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反之,知道了行星的周期,也可以计算或比较其到太阳的距离.(2)知道了彗星的周期,就可以由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长度,反之,知道了彗星的半长轴也可以求出彗星的周期.3.k值:表达式a3T2=k中的常数k,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如研究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常数k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研究卫星绕地球运动时,常数k只与地球的质量有关.关键能力1开普勒第二定律的应用(2019·河北唐山期末)某行星绕一恒星运行的椭圆轨道如图所示,E和F是椭圆的两个焦点,O是椭圆的中心,行星在B点的速度比在A点的速度大.则该恒星位于()A.O点B.B点C.E点D.F点[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恒星应该位于椭圆的焦点上,故A、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则行星在离恒星较近的位置速率较大,在远离恒星的位置速率较小,因为行星在B点的速度比在A 点的速度大,则恒星位于E点,故C正确,D错误.[答案] C关键能力2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天文学家观察哈雷彗星的周期为76年,离太阳最近的距离为8.9×1010 m,试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计算哈雷彗星离太阳最远的距离.太阳系的开普勒常量k可取3.354×1018 m3/s2.[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知a 3T 2=k ,所以a =3kT 2=33.354×1018×(76×365×24×3 600)2m ≈2.68×1012 m.彗星离太阳最远的距离为2a -8.9×1010 m =(2×2.68×1012-8.9×1010)m ≈5.27×1012 m.[答案] 5.27×1012 m涉及椭圆轨道运动周期的问题,在中学物理中,常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求解.但该定律只能用在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星体之间,如绕太阳转的两行星之间或绕地球转的两卫星之间均可用,但一颗行星和一颗卫星比较时不能用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椭圆轨道的行星运动,也适用于圆轨道的行星运动.【达标练习】1.(2019·山东德州检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若认为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则下列关于地球在这两天绕太阳公转时速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变的B .冬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C .夏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D .无法确定解析:选B.冬至这天地球与太阳的连线短,夏至长.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要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则在相等的时间内,冬至时地球运动的路径要比夏至时长,所以冬至时地球运动的速度比夏至时的速度大,选项B 正确.2.(2019·重庆巴蜀中学期末)太阳系中有一颗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到太阳平均距离的4倍,则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 )A .10年B .2年C .4年D .8年解析:选D.设地球轨道半径为R ,则行星的轨道半径为4R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T 2=(4R )3T 2行解得:T 行=43T =8T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则说明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8年,故D 项正确.1.(2019·重庆主城四区期末)有关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哥白尼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B.开普勒对行星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基础仍然是地心说C.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D.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跟它的公转周期的比值相等解析:选C.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故A错误;开普勒对行星运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基础仍然是日心说,故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故C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比值相等,故D错误.2.(多选)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正确的理解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解析:选BD.行星的运动轨迹是椭圆,故做变速曲线运动,A错,B对;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在近日点时线速度大,C错,D对.3.(2019·宁夏学考)在太阳系中,若火星轨道的半长轴为a,公转周期为T,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3=kT2B.a2=kT2C.a=kT2D.a=kT解析:选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a3T2=k,则a3=kT2,选项A正确.4.阋神星是一个已知最大的属于柯伊伯带及海王星外天体的矮行星,因观测估算比冥王星大,在公布发现时曾被其发现者和NASA等组织称为“第十大行星”.若将地球和阋神星绕太阳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运行轨道如图所示.已知阋神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约为557年,设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则阋神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A.3557R B.557RC.35572RD.5573R解析:选C.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地T 2地=r 3阋T 2阋,得r 阋= 35572R ,选项C 正确.(建议用时:30分钟)A 组 学业达标练1.(2019·北京海淀区期中)下面列举的四位大师,他们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那么其中排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A .哥白尼 托勒密 牛顿 开普勒B .托勒密 牛顿 哥白尼 开普勒C .哥白尼 托勒密 开普勒 牛顿D .托勒密 哥白尼 开普勒 牛顿解析:选D.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人类头顶飞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之后,牛顿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 项正确.2.(多选)16世纪,哥白尼根据天文观测的大量资料,经过40多年的天文观测和潜心研究,提出“日心说”的如下四个基本论点,这四个论点目前看存在缺陷的是( )A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所有行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地球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它绕地球运转的同时还跟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C .天空不转动,因为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转一周,造成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D .与日地距离相比,恒星离地球都十分遥远,比日地间的距离大得多解析:选ABC.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长轴满足a 3T2=恒量,故所有行星实际并不是在做匀速圆周运动;整个宇宙是在不停运动的.3.(2019·广西柳州期中)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我们可以知道( )A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B .行星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速率逐渐增大C .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短D .只有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轨道才是椭圆解析:选B.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选项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时,速率逐渐增大,选项B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离太阳越远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选项C 错误;天体运动中,不只是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的轨道才是椭圆的,所有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都是椭圆,选项D 错误.4.关于行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就越大B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大C .水星离太阳最近,公转周期越大D .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最小解析:选B.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其表达式R 3T 2=k ,行星轨道的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就越长,故A 错误,B 正确;水星轨道的半长轴最短,公转周期就最小,故C 错误;海王星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就最长,故D 错误.5.(2019·江苏高邮期中)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动,它们的运动周期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比为( )A .3∶1B .27∶1C .9∶1D .1∶9解析:选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则有R 3A T 2A =R 3B T 2B ,解得R A R B =3T 2A T 2B=9∶1,故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6.(多选)哈雷彗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比较扁的椭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彗星在近日点的速率大于在远日点的速率B .彗星在近日点的角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角速度C .彗星在近日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远日点的向心加速度D .若彗星周期为76年,则它的半长轴是地球公转半径的76倍解析:选ABC.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近日点与远日点相比在相同时间内走过的弧长要大,因此在近日点彗星的线速度(即速率)、角速度都较大,选项A 、B 正确;而向心加速度a =v 2R ,在近日点,v 大,R 小,因此a 大,选项C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则r 31r 32=T 21T 22=762,即r 1=35 776r 2,选项D 不正确. 7.一颗小行星,质量为m =1.00×1021 kg ,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的2.77倍,求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解析:设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0,则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2.77R 0.已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T 0=365天,即T 0=31 536 000 s. 依据R 3T 2=k 可得:对地球绕太阳运动有:R 30T 20=k 对小行星绕太阳运动有:R 3T2=k 联立上述两式解得:T =R 3R 30·T 0. 将R =2.77R 0代入上式解得:T = 2.773T 0所以该小行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为:T = 2.773T 0=1.45×108 s.答案:1.45×108 sB 组 素养提升练8.太阳系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可粗略地视为圆,下表是各星球的半径和轨道半径.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估算出海王星的公转周期最接近( )行星名称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星球半径/×106 m2.44 6.05 6.373.39 69.8 58.2 23.7 22.4 轨道半径/×1011 m0.579 1.08 1.50 2.28 7.78 14.3 28.7 45.0 C .165年 D .200年解析:选C.设海王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1,周期为T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为r 2,周期为T 2(T 2=1年),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1T 21=r 32T 22,故T 1=r 31r 32·T 2≈164年,选项C 正确.9.(多选)在天文学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如图所示,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入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冬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B .在夏至日前后,地球绕太阳的运行速率较大C .春夏两季与秋冬两季时间相等D .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时间长解析:选AD.冬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夏至日前后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近日点速率最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春夏两季平均速率比秋冬两季平均速率小,又因所走路程基本相等,故春夏两季时间长.春夏两季一般在186天左右,而秋冬两季只有179天左右,选项C 错误,D 正确.10.(2019·湖南长郡中学期中)地球的公转轨道接近圆,但彗星的运动轨道则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天文学家哈雷曾经在1682年跟踪过一颗彗星,他算出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并预言这颗彗星将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哈雷的预言得到证实,该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彗星最近出现的时间是1986年,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估算,它下次飞近地球将大约在( )A .2042年B .2052年C .2062年D .2072年解析:选C.设彗星的周期为T 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 2,这颗彗星轨道的半长轴约等于地球公转半径的18倍,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得:T 1T 2=⎝⎛⎭⎫a 1R 23=183≈76,1986+76=2062年,即彗星下次飞近地球将在2062年,故C 项正确.11.(2019·福建厦门期中)如图所示,地球卫星P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相对卫星的张角为θ=2α;另一卫星Q 的张角为4α.则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 )A.sin 3αsin 32αB.sin 32αsin 3αC.sin 3αsin 32αD.sin 32αsin 3α解析:选D.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卫星P 的轨道半径为r 1=R sin α卫星Q 的轨道半径为r 2=R sin 2α,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可知P 与Q 的周期之比为sin 32αsin 3α,故D 正确,A 、B 、C 错误.12.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高,人造地球卫星可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已知R地=6.4×103 km)解析:设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由题意知T=1天,月球轨道半径为60R地,周期为T0=27天,由R3T2=(60R地)3T20得:R=3T2T20×60R地=3⎝⎛⎭⎫1272×60R地≈6.67R地卫星离地高度H=R-R地=5.67R地=5.67×6 400 km =3.63×104 km.答案:3.63×104 km。
7.1力教学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自学指导一、力的作用效果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力握紧拳头,肌肉收缩,肌肉的形状发生了;(2)稍微用力弯塑料直尺,直尺弯曲,形状发生了。
(3)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
归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4)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
(5)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变为。
物体从静止变成或从运动变成,物体大小发生改变,物体运动发生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归纳: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体验1N的力的大小。
)二、力的三要素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思考与探究:(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踢足球时,脚朝不同方向用力踢,足球就朝不同方向运动。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用差不多大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门开启快慢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归纳: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和叫力的三要素。
3、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越大,线段应越长。
2019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学案 (新版)沪科版
10.6 合理利用机械能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能、机械能、动能、势能的概念(2)掌握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3)知道各类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2、预习范围教材第10章第六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能量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_______和_____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预习检测1.体积相同的实心铅球和木球,它们以相同速度向前滚动,比较木球和铅球的动能大小,正确的是().A.木球动能大 B.铅球动能大C.木球和铅球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判定2.如图所示的苹果树上结有三个质量相等的苹果,其中重力势能最大的苹果是()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3.将一支内有弹簧的圆珠笔向下按压(如图),放手后笔会向上弹起一定高度.下列关于该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向下按笔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B.向下按笔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C.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笔的重力势能增大D.笔向上弹起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动能和势能1)能,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动能(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
引出动能的概念。
动能定义: .②举例:。
3)势能A、压缩的弹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
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
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
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2、动能与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新教材新习题学案专题六:万有引力和宇宙航行 无答案
高一物理复习专题六: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行星的运动】1. 地球公转轨道的半径在天文学上常用来作为长度单位,叫作天文单位,用来量度太阳系内天体与太阳的距离。
(这只是个粗略的说法。
在天文学中,“天文单位”有严格的定义,用符号AU表示。
)已知火星公转的轨道半径是1.5 AU,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的周期是多少个地球日?2.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如果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地球最近的位置(近地点)和最远的位置(远地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3. 在力学中,有的问题是根据物体的运动探究它受的力,有的问题则是根据物体所受的力推测它的运动。
这一节的讨论属于哪一种情况?你能从过去学过的内容或做过的练习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吗?4. 对于这三个等式来说,有的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有的则不能,这个无法在实验室验证的规律是怎么得到的?【万有引力定律】1.既然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引力,为什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不会吸在一起?我们通常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需要考虑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以上两个问题。
2. 你在读书时,与课桌之间有万有引力吗?如果有,试估算一下这个力的大小,它的方向如何?3.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是银河系外离地球最近的星系(很遗憾,在北半球看不见)。
大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10倍,即2.0×1040 kg,小麦哲伦云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9倍,两者相距5×104光年,求它们之间的引力。
4.太阳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2.7×107倍,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大约是月球到地球距离的3.9×102倍,试比较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5. 木星有4颗卫星是伽利略发现的,称为伽利略卫星,其中三颗卫星的周期之比为1∶2∶4。
小华同学打算根据万有引力的知识计算木卫二绕木星运动的周期,她收集到了如下一些数据。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2.2-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2 声音的特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的第二节,安排在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
声音的特性这节课中包含的知识难度不高,但内容较多,知识密度大。
对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音色与发声体之间的关系认识依托于大量丰富有趣的实验。
如何精选和设置这些实验使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清晰而易于接受,是本节课设计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以波的形式传播,能说出15℃空气中声速的大小,并能使用这些知识解释诸如“先看到闪电才听到雷声”等相关生活现象。
然而此时学生尚没有机会了解声音本身具有哪些性质,对声音更多地停留在基于生活经验的认识层面上。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借助贴合学生生活的实验,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重新审视声音,意识到自身认识的缺失,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顺利的掌握声音的特性,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环节一】:听音乐,创设问题的情境。
复习上节知识,引入新课。
生:思考学案上的旧知,并回答老师提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靠什么传播?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音乐轻松进入问题情境;通过复习巩固旧知。
符合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
【环节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及声音的特点?师:口琴试吹唱乐谱1.2.3.4.5.6.7.i。
第1节 《力》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学案主备:张延喜副备:邵忠辉审核:备课时间:2013.12.19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______一、学习提示探究一、力的概念阅读课本第2页,完成以下内容。
现象:人推门、马拉车、脚踢球、手压弹簧、人推箱子1、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归纳以上现象: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独立存在。
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涉及到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
得出结论:力就是对的作用。
2、力的符号:_______,单位是:________,单位符号: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__________。
(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力的作用效果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以下内容。
1、想一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象呢?即是说力会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呢?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我们骑自行车时,当脚用力蹬车时,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当道路拥挤时,刹闸的摩擦力,会使自行车会由变,也就是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_________;在路口拐弯时,手作用在车把上的力,会使自行车运动发生改变。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探究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阅读课本第4页,完成以下内容。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或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三个因素叫做力的三要素。
2019秋 金版学案 物理必修1(人教版)练习:模块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模块综合检测(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9~12题为多选,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1.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图中是在双人跳台跳水比赛中,小将陈若琳和王鑫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她们站在离水面10 m高的跳台上跳下,若只研究运动员入水前的下落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可将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B.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加速上升C.以陈若琳为参考系,王鑫做竖直上抛运动D.跳水过程中陈若琳和王鑫的重心位置相对她们自己是不变的答案:B2.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解析:由题意可知B点是AC段的中间时刻,AB、BC是相邻的等时间段,所以v B=错误!=4 m/s,又根据Δx=x BC-x AB=aT2可得a=1 m/s2,进一步可得v A=2 m/s、v C=6 m/s,选项B正确.答案:B3.某军事试验场正在平地上试验地对空导弹,若某次竖直向上发射导弹时发生故障,导弹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在0~1 s内导弹匀速上升B.在1~2 s内导弹静止不动C.3 s末导弹的加速度方向改变D.5 s末导弹恰好回到出发点解析:由题图可知,0~1 s内导弹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故导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1~2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不变,故导弹是匀速上升,故B错误;3 s末图线的斜率没发生改变,故加速度方向没变,故C 错误;前3 s内物体在向上运动,上升的高度为错误! m=60 m;3到5 s内导弹下落,下落高度为错误!×2×60 m=60 m,故说明导弹5 s末的位移为零,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故选D.答案:D4。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杠杆--教学设计天津一中程刚一、教材分析杠杆是第十一章第一节内容,它既是第一部分“力”内容的延伸,又是后续内容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因此,本节所学内容相当重要。
本节的学习任务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杠杆,认识杠杆的五个要素,会画杠杆五要素,第二部分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第三个部分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而且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杠杆,例如剪刀,跷跷板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比较肤浅、片面。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及平衡条件。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提高探究的乐趣。
2.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关系。
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难点:杠杆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演示:自制教具,铁架台、杠杆、钩码、学生:铁架台、杠杆、钩码(50g)刻度尺五、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掰手腕比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掰手腕图片,选出两名同学通过掰手腕,来比试谁的力气更大。
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有一方会获胜。
2、问:想不想赢,以这种方式能不能赢?学生答:不能3、可不可以稍稍改变一下策略,再来一局比赛,进行反败为胜问反败为胜的一方,你是获胜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愿意调整双方的掰手腕的姿势,是输的一方反败为胜。
【人教版】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学案-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答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掌握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
3.掌握平均速度的计算。
学习重点: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
2.平均速度的计算。
课前预习:1.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到达地面3.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自家到学校的距离,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操场跑道上以上学步行速度步行100m,测得用时80s,则他步行速度为 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 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不变。
自学探究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互学探究: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
(4)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越越好(“大”或者“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探究让小车由A点静止释放,分别测出AB,AC,BC的平均速度,并分析:(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Section B 1a—1d 教案
备): Revision & Lead-in
Listen to the song of Qomolangma and lead Ss to today’s lesson.
和老师互动; 参与话题
多媒体课件
Step 2
Explain what we will learn today.
了解目标 有的放矢
多媒体课件
本节课通过图片对比大象和熊猫的差异,引出谈论动物的话题,然后针对
大熊猫的一些具体描述,进行听力训练,深入地谈论大熊猫的特征,并就此话
题,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讨论,提高听说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Words and phrases: cm(centimeter), weigh, at birth, up to, adult, 倍数+比较级+than; (2)能力目标:学会用英语的比较级、最高级描述事物。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教学; (2)采取听力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提高听力技能; (4)采取 Group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运用表达方式和句型互 相操练本单元重点句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世界之最”,比较动物的不同特征,帮助各个层次的同学树
课题名称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授课教师 蔡玉 八年级
授课班级 (2 班)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学校 学科
兰州市 第八十一中学
英语
授课 时间 授课 节次
2017.05.5 第1节
本单元话题是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谈论地理和自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必修二新素养浙江专用学案:第七章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 Word版含答案
第7节 动能和动能定理1.明确动能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2.会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规律推导出动能定理.(难点)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含义,并能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单个物体的有关问题.(重点)一、动能的表达式1.动能:E k =12mv 2. 2.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1 J =1 N ·m =1 kg ·m 2/s 2.3.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E k2-E k1=12mv 22-12mv 21.判一判 (1)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也大.( )(2)某物体的速度加倍,它的动能也加倍.( )(3)两质量相同的物体,动能相同,速度一定相同.( )(4)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速度改变,动能不变.( )(5)合外力做功不等于零,物体的动能一定变化.( )(6)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合外力做功一定不等于零.( )(7)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做正功.( )提示:(1)× (2)× (3)× (4)√ (5)√ (6)× (7)√做一做 (2019·宁波质检)篮球比赛中一运动员在某次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 ,出手高度为h 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 2,球的质量为m ,不计空气阻力,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 )A .W +mgh 1-mgh 2B .mgh 2-mgh 1-WC .mgh 1+mgh 2-WD .W +mgh 2-mgh 1提示:选A .投篮过程中,篮球上升的高度h =h 2-h 1,根据动能定理得W -mgh =E k-0,故篮球进筐时的动能E k =W -mg (h 2-h 1)=W +mgh 1-mgh 2,A 正确.想一想 歼-15战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如图所示.(1)歼-15战机起飞时,合力做什么功?速度怎么变化?动能怎么变化?(2)歼-15战机着舰时,动能怎么变化?合力做什么功?增加阻拦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正功 增加 变大(2)减小 负功 使动能减少的更快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的“三个性质”(1)动能的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动能的取值可以为正值或零,但不会为负值.(2)动能的瞬时性:动能是状态量,对应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但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3)动能的相对性:由于瞬时速度与参考系有关,所以E k 也与参考系有关.在一般情况下,如无特殊说明,则取大地为参考系.2.动能的变化量某一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是指末状态的动能与初状态的动能之差,即ΔE k =E k2-E k1=12mv 22-12mv 21. 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变化,其动能一定变化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其动能一定变化C .物体的动能变化,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一定变化也越大[思路点拨] 动能与物体速度大小有关,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而物体速度变化既可能是大小变化,也可能是方向变化.动能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仅由质量与速度大小决定.[解析] 选项A 中,若速度的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则其动能不变化,故选项A 错误;选项B 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只要速度大小不变,其动能就不变化,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速度大小始终不变,动能不变,故选项B 错误;选项C中,物体动能变化,其速度一定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改变,选项C 正确;选项D 中,物体速度变化若仅由方向变化引起,其动能可能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变化量大时,但动能始终不变,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1)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由E k =12mv 2决定. (2)理解动能的三性(瞬时性、标量性和相对性),才能较全面地认识动能这一物理概念.一质量为0.1 kg 的小球,以5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反弹,若以弹回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碰墙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和动能的变化分别是( )A .Δv =10 m/s ,ΔE =1 JB .Δv =0,ΔE =0C .Δv =0,ΔE k =1 JD .Δv =10 m/s ,ΔE k =0解析:选D.速度是矢量,故Δv =v 2-v 1=5 m/s -(-5 m/s)=10 m/s.而动能是标量,初末状态的速度大小相等,故动能相等,因此ΔE k =0.故选D.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1.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表达式的理解①公式W =E k2-E k1中W 是合外力做功,不是某个力做功,W 可能是正功,也可能是负功.②E k2、E k1分别是末动能和初动能,E k2可能大于E k1,也可能小于E k1.(2)因果关系:合外力对物体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合外力做正功时,动能增大;合外力做负功时,动能减小.(3)实质:是功能关系的一种具体体现.合外力做功是改变物体动能的一种途径,物体动能的改变可由合外力做的功来度量.2.应用 (1)做变加速运动或曲线运动的物体常用动能定理研究.(2)当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计算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常用动能定理研究.(3)变力做功、多过程等问题可用动能定理分析、计算.命题视角1 牛顿第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比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2 kg 的铅球从离地面2 m 高处自由下落,陷入沙坑2 cm 深处,求沙子对铅球的平均阻力.(g 取10 m/s 2)[解析] 法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解设铅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沙面时的速度为v ,则有v 2=2gH .在沙坑中的运动阶段,设小球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v 2=2ah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a =H h g . 设小球在沙坑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mg =ma ,所以F f =mg +ma =H +h h·mg =2+0.020.02×2×10 N =2 020 N. 法二:应用动能定理分段求解设铅球自由下落到沙面时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mgH =12mv 2-0, 设铅球在沙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为F f ,由动能定理得mgh -F f h =0-12mv 2, 联立以上两式得F f =H +h hmg =2 020 N. 法三:应用动能定理全程求解铅球下落全过程都受重力,只有进入沙中铅球才受阻力F f ,重力做功W G =mg (H +h ),而阻力做功WF f =-F f h .由动能定理得mg (H +h )-F f h =0-0,代入数据得F f =2 020 N.[答案] 2 020 N命题视角2 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2019·温州质检)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地示意图如图所示.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 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 .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小至μ2=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 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 m/s 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 能够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 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 取10 m/s 2)[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分析冰壶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2)确定冰壶运动过程的始、末动能及动能的变化情况.[解析] 设投掷线到圆心O 的距离为s ,冰壶在未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 1,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1,在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 2,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 2.则有s 1+s 2=s ,f 1=μ1mg ,f 2=μ2mg设冰壶的初速度为v 0,由动能定理得-f 1s 1-f 2s 2=0-12mv 20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s 2=2μ1gs -v 202g (μ1-μ2)=10 m. [答案] 10 m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通常是单个物体),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外力做功的代数和.(3)明确物体在初、末状态的动能E k1、E 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 =E k2-E k1,结合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求解并验算.【通关练习】1.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解析:选A.由动能定理W F -W f =E k -0,可知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小于拉力所做的功,A 正确.2.质量是2 g 的子弹,以300 m/s 的速度射入厚度是5 cm 的木板(如图),射穿后的速度是100 m/s .求子弹射穿木板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是多大?解析:法一:用动能定理求解设子弹的初、末速度为v 1、v 2,子弹所受平均阻力为F ,由动能定理知:Fl cos 180°=12mv 22-12mv 21, 整理得F =m (v 22-v 21)2l cos 180°=2×10-3×(1002-3002)-2×0.05N =1 600 N. 法二: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由于穿过时的位移及初、末速度均已知,由v 22-v 21=2al 得:加速度a =v 22-v 212l,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所求阻力为F =ma =m (v 22-v 21)2l=-1 600 N ,“-”号表示平均阻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答案:1 600 N[随堂检测]1.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相对不同参考系,同一运动物体的动能相同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速度变化时,动能也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解析:选A.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A正确;由于E k=12,而v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B错误;由于速度为矢量,当方向变化时2m v其动能不一定改变,故C错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但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2.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A.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B.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解析:选C.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时,做功可能为零,动能可能不变,A、B错误.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动能一定变化,速度也一定变化,C正确.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不一定为零,D错误.3.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力F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B.力F对B做功较多,B的动能较大C.力F对A和B做功相同,A和B的动能相同D.力F对A和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答案:D4.(2019·绍兴稽山中学测试)一个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互成60°角的大小相等的两个水平恒力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在两个力的方向上的分速度分别为v1和v2,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其中一个力做的功为( )A .16m v 2B .14m v 2C .13m v 2D .12m v 2 解析:选B.依题意,两个力做的功相同,设为W ,则两力做的总功为2W ,物体动能的改变量为12m v 2.根据动能定理有2W =12m v 2,则可得一个力做的功为W =14m v 2. 5.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 )A .tan θ和H 2B .⎝⎛⎭⎫v 22gH -1tan θ和H 2C .tan θ和H 4D .⎝⎛⎭⎫v 22gH -1tan θ和H 4 解析:选D.由动能定理可知,初速度为v 时:-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 初速度为v 2时,-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2 解之可得μ=⎝⎛⎭⎫v 22gH -1tan θ,h =H 4,故D 正确. 6.总质量为M 的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前进,其拖车质量为m ,中途脱钩,司机发觉时,车头已行驶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除去牵引力.设汽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车头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汽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解析:设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前进的速度为v 0,依题意作出草图,标明各部分运动的位移,如图所示.汽车匀速运动时,阻力F f =F 牵=kMg (k >0)对车头,脱钩后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牵L -k (M -m )gs 1=0-12(M -m )v 20 对拖车,脱钩后由动能定理得-kmgs 2=0-12m v 20 又Δs =s 1-s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Δs =ML M -m. 答案:ML M -m[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的功、物体动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不为零,合力必做功,物体的动能肯定要变化B .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物体的动能肯定不变C .运动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则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D .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该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其动能要变化解析:选B.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的功、物体动能的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下列三个要点.(1)若运动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则合力不做功(或物体所受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必为零),物体的动能绝对不会发生变化.(2)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物体必做变速运动,但合力不一定做功,合力不做功,则物体动能不变化.(3)物体的动能不变,一方面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力不做功;同时表明物体的速率不变(速度的方向可以不断改变,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只是用来改变速度方向,产生向心加速度,如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上述三个要点不难判断,本题只有选项B 是正确的.2.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A .一样大B .水平抛的最大C .斜向上抛的最大D .斜向下抛的最大解析:选A.根据动能定理可知12m v 2末=mgh +12m v 20,得v 末=2gh +v 20,又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以及高度相等,则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A 项正确.3.质量为m 的金属块,当初速度为v 0时,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如果将金属块质量增加到2m ,初速度增大到2v 0,在同一水平面上该金属块最多能滑行的距离为( )A .sB .2sC .4sD .8s解析:选C.设金属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由动能定理得-μmgs =-12m v 20① -μ·2mg ·s ′=-12×2m ×(2v 0)2② 由①、②得s ′=4s .C 正确.4.(2019·舟山期末)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从半径为r 的圆弧曲面上的a 点滑向b 点,如图所示,如果由于摩擦使木块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为零B .因木块所受的力都不对其做功,所以合外力的功为零C .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代数和为零D .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为零解析:选C.木块做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变化,加速度不为零,合外力不为零,选项A 错误;速率不变,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做功为零,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所以重力做的功与阻力做的功代数和为零,但重力和阻力的合力不为零,选项C 正确,选项B 、D 错误.5.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A .14mgR B .13mgR C .12mgR D .π4mgR解析:选C.质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到最低点Q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mgR-W=122m v质点在最低点:F N-mg=m v2R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2mg,联立得W=12mgR,到达Q后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选C.6.(2019·嘉兴检测)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解析:选A.设小球抛出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0,抛出后,某时刻t小球的速度v=v0-gt,故小球的动能E k=12=12m(v0-gt)2,结合数学知识知,选项A正确.2m v7.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不可能()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解析:选C.若恒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二者夹角为锐角,物体一直做加速运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恒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物体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反向做匀加速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若恒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如斜上抛运动),则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8.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则()A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B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C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D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解析:选C.物体在第1秒末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可得在第1秒内合外力的功W =12m v 2-0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合外力的功为W 1=0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的功为W 2=0-12m v 2=-W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的功为W 3=12m (-v )2-0=W 第4秒末的速度v 4=v 2所以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的功W 4=12m ⎝⎛⎭⎫v 22-12m v 2=-34W 故选项C 正确.9.(2019·杭州测试)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O 为圆心,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A 点以初速度v 1沿AB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D 点;若在A 点抛出小球的同时,在C 点以初速度v 2沿BA 方向平抛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并且也能击中D 点.已知∠COD =60°,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A .两小球同时落到D 点B .两小球在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相等C .在击中D 点前瞬间,重力对两小球做功的功率相等D .两小球初速度之比v 1∶v 2=6∶3解析:选D.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及功和功率.由h =12gt 2可知小球下落时间取决于下落高度,因C 点距D 点的高度是AD 竖直高度的一半,故从C 点抛出的小球先到达D 点,选项A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两球在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所做功的大小,由W =mgh 可知选项B 错误;根据P =mg v 可知重力的瞬时功率与其竖直方向速度有关,由2gh =v 2可得从A 点抛出的小球落到D 点时竖直方向分速度大于从C 点抛到D 点的分速度,选项C 错误;由h =12gt 2及x =v 0t 可得v 1∶v 2=6∶3,选项D 正确. 10.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滑块停放在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静止的长木板的最右端,滑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个大小为F 的恒力作用在M 上,当小滑块滑到木板的最左端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滑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 .μmgs 1=12m v 21B .Fs 2-μmgs 2=12M v 22C .μmgL =12m v 21D .Fs 2-μmgs 2+μmgs 1=12M v 22+12m v 21 解析:选C.滑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前进的距离为s 1,故对于滑块μmgs 1=12m v 21,A 对,C 错;木板前进的距离为s 2,对于木板Fs 2-μmgs 2=12M v 22,B 对;由以上两式得Fs 2-μmgs 2+μmgs 1=12M v 22+12m v 21,D 对. 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质光滑的定滑轮K ,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K 分别与物块A 、B 相连,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 ,使物块B 上升.已知当B 上升距离为h 时,B 的速度为v .求此过程中物块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g )解析:设A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f ,当B 上升距离为h 时,恒力F 做功为Fh ,重力做功为-m B gh ,根据动能定理得Fh -W f -m B gh =12(m A +m B )v 2 解得W f =(F -m B g )h -12(m A +m B )v 2. 答案:(F -m B g )h -12(m A +m B )v 2 12.如图所示,小球从高为h 的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经B 点在水平面上滑到C 点而停止,现在要使小球由C点沿原路径回到A 点时速度为0,那么必须给小球以多大的初速度?(设小球经过B 点时无能量损失)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它都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支持力始终不做功,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从A 点开始下滑到C 点静止的过程中有:W 重-W 阻=0,所以W 阻=W 重=mgh .当小球沿原路径返回时,摩擦力所做的负功与滑下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负功完全相同,而此时重力也做负功,由动能定理得:-W 重-W 阻=0-12m v 2C, 所以12m v 2C=2W 重=2mgh ,解得v C =4gh =2gh . 即要使小球从C 点沿原路径返回到A 点时速度为0,必须给小球以2gh 的初速度. 答案:2gh。
2022物理第二章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核心素养专项提升学案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一、新教材经典素材科学探究——动摩擦因数的测量经典素材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2节一开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水平固定木板上的木块,使它做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改变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压力,摩擦力的大小也随之改变。
如果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存在某种定量关系的话,它们可能是怎样的关系呢?这里既讲明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如图)—-“……匀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又提出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但是,实验中,怎样保证木块匀速运动呢?如果不匀速运动,能不能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维指导基于上面提出的问题,教材引出了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公式,并基于摩擦力公式提出了如何测量动摩擦因数的问题.围绕如何测量动摩擦因数,最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课本知识拓展探究的问题,像2020北京卷、2019全国Ⅱ卷、2015全国Ⅱ卷等的实验题,都考查了测量动摩擦因数问题。
涉及的内容有滑动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的平衡、牛顿第二定律;涉及的器材有测力计、力传感器、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时器和光电门等。
因此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发散思维,掌握各种测量摩擦力或动摩擦因数的方法。
创新训练1。
(2020湖北武汉高三三模)某同学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测滑动摩擦力时,他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甲:木板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如图甲所示;方案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钩住木块,用力使木板在水平面上运动,如图乙所示;除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均为2.00 N的砝码.(1)上述两种方案中,更便于操作和读数的方案是(选填“甲”或“乙”);(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正确地在坐标纸上作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木块重为N,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A.4-6 人组队,设计本组试验方案
件 B.选择所需器材,进行多次试验,并记录 数据
C.分析数据,推导出动力,阻力,动力
臂,阻力臂四者的数量关系,归纳出结论
D.把试验的方案,数据,结论用大卡展示
4.各组相互交流
5.抽查,让一些小组进行汇报,师生点评
6.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学习使用杠杆平衡
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这些工具的 知体会, 转成理性
共同特征,得出杠杆的概念。
2.归纳杠 认知
3.以撬棒撬石头为例,让学生分析支点、 杆概念
动力、阻力的情况。详细讲解力臂的画法
2.训练学
4.出示几条画力臂的习题,学生先自己完 3.学生思 生的应用
成,然后同桌或前后桌交互探讨
考,分 能力
5.抽查,点评
教学设计
西营学校 王莹
环节 情
导景 创
入设
杠 杆
探
杠 究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展示古代人们建造宫殿搬动巨大木头和 学生观看 1.创设生
石块的生动画面。
活情境
2.学生思考“劳动者为什么要用硬木棒搬 学生思
动巨大木头等重物?”
考,发表 2.引出课
3.引入课题
题
1.展示撬棒、跷跷板,抽水机手柄等物体 1 学生感 1.有感性
己见
(2)、实验前如何调节杠杆,使杠杆在水 的 平位置平衡? 学
(3)、用什么充当动力和阻力?
2.让学生 先思考问
(4)、实验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平
题是为了 使学生弄
衡 3.引导学生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习
(1)明确探究的问题:杠杆满足什么条
件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习过程
比一比: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
一、力是什么
1. 活动一: 体验力
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
1
2
3
4
【体会】
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
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
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
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的。
讨论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
三、力的作用效果
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
1.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
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拉弹簧弹簧的长度变长
1
2
3
2. 我的展示:力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力也可以使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加油站
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叫做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小结
1.我学到的知识:
2.我用到的方法:
3.我的感悟和体会:
4.我还想知道……
课后巩固
1.运动员用网球拍击球时(如图),球和网拍都变了形。
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二是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的。
此外,网拍击球的结果,使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发生了变化,表明力还可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2.一本书放在桌面上(如图),书受到桌面的支持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书对桌面也会产生压力F′,这个力的施力物是__________,受力物是__________。
3.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4.请判断:“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这句话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5.请大家回忆“神舟七号”升空的情景,试着说出其中所蕴含的力的知识。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